1. 简单百科
  2. 夏侯尚

夏侯尚

夏侯尚(?-226年),字伯仁,出生在沛国谯郡(今安徽亳州)人,是三国时期曹魏的名将,虎豹骑统领之一。

夏侯尚年少时就善于谋划,曹魏曹丕很是欣赏他的智囊。建安九年(公元204年)夏侯尚跟随太祖曹操率领骑兵征伐冀州,平定冀州后,被任命为军司马。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夏侯尚任职曹丕属官——五官中郎将文学,主要负责与经史、文章相关的事宜等。两年之后魏公国建立,夏侯尚被调任为魏国黄门侍郎,协助处理国家政务。建安二十三年(公元218年)代郡乌桓(北方游牧民族之一)叛乱,夏侯尚与曹彰一同率军平叛,最终得胜归来。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太祖曹操在洛阳驾崩。朝廷统计夏侯尚前后功绩,将其封为平陵亭侯,被授予散骑常侍,又升迁为中领军。同年,魏文帝曹丕称帝,改封夏侯尚为平陵乡侯,又升迁为征南将军,领任荆州刺史,把持朝廷符节,都督南方军事,夏侯尚成为一方军政大员。不久之后,夏侯尚又平定了三郡九县,被升为征南大将军。黄初三年(公元222年),魏文帝曹丕驾临宛城(今河南南阳市),命令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两年后,又改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月,夏侯尚去世,谥号悼侯,其子夏侯玄继嗣。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夏侯尚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

曹丕曹丕评价夏侯尚是一个有筹划谋略,前途无量的人,曹丕非常器重他。夏侯尚从小就跟随曹丕,与他有布衣之交,忠心耿耿,虽然是异姓但情同骨肉,早已在心中视他为心腹。这么一个有谋略智慧的人,却不幸英年早逝,真是命不由人啊。晋朝时期文学家王沈认为夏侯尚是一个有谋划和智谋的人。西晋史学家陈寿在《三国志魏书 诸夏侯曹传中评价夏侯尚在当代建立功勋,为国家做出了贡献,深受百姓爱戴。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魏书》中记载,魏文帝曹丕与夏侯尚自幼相识,情同手足。夏侯尚的才智谋略,也得到了曹丕的赏识。官渡之战后的河北征讨战役,夏侯尚随曹操一起征战,后被曹操任命为军司马。由于曹丕也参与了河北战事,夏侯尚可能与曹丕在同一军中。攻破邺城遗址之后,曹操将政事中心从许昌市搬迁到此处,曹丕、夏侯尚等也跟随曹操将邺城(今赵都)作为居所。

建安十六年(公元211年),夏侯尚被任为五官中郎将文学。主要负责与经史、文章相关的事宜。曹丕自己就是有名的文人,而这一时期被任为五官中郎将文学官职的,还有建安七子中的刘桢徐干应玚曹魏大臣吴质等人也负责与经史、文章相关的事宜。此时已经构成曹丕身边的亲信团体,夏侯尚还是宗室血统与将府属官,可以见得他的地位举足轻重。两年后,曹操封国公爵名号魏公,魏公国建立。夏侯尚被调任魏国的黄门侍郎,协助处理国家政务。建安二十三年,代郡少数民族反叛,朝廷派陵侯曹彰征讨,夏侯尚作为都督军事。曹彰、夏侯尚等率领骑兵,亲自冲锋,战之后大破乌桓,并乘胜追击,越过代郡数百里,杀敌和俘虏人数达到数千人。原本处于观望状态的鲜卑首领轲比能,受此战影响,之后立即向朝廷请求臣服。

破蜀有谋

建安二十五年(公元220年),曹操病逝于洛阳市,夏侯尚作为宗族中的代表,持节护送灵柩回邺城遗址。夏侯尚扶柩期间,先后统计夏侯尚的功劳,封为平陵亭侯,拜散骑常侍,迁中领军。同年,曹丕称帝,夏侯尚改封为平陵乡侯,迁征南将军,领荆州刺史,假节都督南方诸军事。夏侯尚上奏说:“刘备的一部分军队驻守上庸,那里山高路险,他们肯定不会想到我们会去偷袭,因此,我们可以派兵悄悄前去,出其不意,那样一定能消灭他们。于是夏侯尚和徐晃带领一部分士兵一举攻下了上庸,上庸蜀将孟达刘封不和,孟达率部曲四千余家投降曹魏,刘封败走,夏侯尚平定三郡九县,因功升为征南大将军。当时,孙权虽对魏国称臣,但夏侯尚加紧做出进攻的准备。不久,吴魏果然再度交战。

伐吴有术

黄初三年(公元222年),曹丕曹丕驾临宛城,命令夏侯尚率领各军与曹真一起围攻江陵。孙吴大将军诸葛瑾与夏侯尚的军队隔江对峙,诸葛瑾带兵渡河到了江中小洲,把水军分散在附近的江面上。夏侯尚夜里用许多小船,运着一万多步、骑兵,从下游悄悄地过河,攻打诸葛瑾的各路军队,烧他们的船只,水陆两路夹攻,击败了诸葛瑾的军队。魏军进攻江陵虽然在外围战斗中取得了很多次胜利,但是在攻城战斗中却遇到了很多困难。因为旷日持久的战斗,使得魏军部队伤亡惨重。再加上当时江陵地区流行疾病,所以夏侯尚不得不被迫撤兵。这场战役超过六个月,给孙吴南郡江北地区带来了深重的灾难。百姓伤亡惨重,流离失所,农田荒废,无法继续耕种。许多劫后余生的人们都选择迁徙到长江南岸,以躲避战祸。后又增加封邑六百户,再加上以前的共有一千九百户,授予假黄,升为荆州牧。荆州地面残破荒凉,又与少数民族接壤,以汉水为边界与吴国相隔,原有的居民大多居住在江南地区。夏侯尚攻占上庸后,以此为通道,向西面推进七百余里,山民及少数民族都来投奔他,在黄初五、六年的时间里,向他投降并归附于他的有数千户。

抑郁而死

黄初五年(公元224年),改封夏侯尚为昌陵乡侯。夏侯尚有个很受宠爱的小妾,受宠的程度远远超过了他的正妻。而夏侯尚的原配妻子是曹家的公主,所以曹丕曹丕派人将这个小妾杀了。夏侯尚得知后十分悲伤,精神恍惚,得了一场大病。夏侯尚将小妾安葬以后,又忍不住想念她,从陵墓中挖了出来。 魏文帝曹丕听说后很是愤怒,并说杜袭看不起夏侯尚确实是有根据的,然而因为他是旧臣,所以对他的恩宠不减。黄初六年,(公元225年)夏侯尚病重回到京都,文帝曹丕多次去看望他,拉着他的手流下了眼泪,夏侯尚去世,加谥号为悼侯。夏侯尚的儿子夏侯玄继其爵位,魏文帝赏赐给夏侯尚家封邑三百户,赐给夏侯尚的弟弟之子夏侯奉关内侯的爵位。

黄初七年(公元226年)四月,夏侯尚病逝。字伯仁的他,与曹丕之间,恰好应了王导在《晋书·列传三十九》中的记载,我不杀伯仁,伯仁却因我而死。魏文帝曹丕下诏悼念夏侯尚,自少年时侍就同我一起,虽是异姓,但情同骨肉,早已视为腹心,出当爪牙。智略深敏,谋谟过人,不幸早殒,命也奈何!”情同骨肉,推心置腹,智谋高深,不幸早终。这样悲痛和惋惜的语句,甚至让人想起了曹操郭嘉的追思。

正始四年(公元243年),夏侯尚得享从祀於曹操庙庭。谥曰悼侯

人物关系

历史评价

魏文帝曹丕认为夏侯尚是一个有筹划谋略的人,曹丕非常器重他。夏侯尚从小就跟随曹丕,与他有布衣之交,忠心耿耿,虽然是异姓但情同骨肉,早已在心中视他为心腹。这么一个有谋略智慧的人,却不幸英年早逝,真是命不由人啊。

西晋时期文学家王沈认为夏侯尚是一个有谋划和智谋的人。

作家陈寿认为夏侯家和曹家,世代都是姻亲关系,所以夏侯惇夏侯渊、曹仁、曹洪、曹休、曹尚、曹真等人都以亲信的资历,在当代受到尊贵和器重,他们都参与了建立功勋,对国家都作出了贡献。

轶事典故

早年夏侯尚与曹丕关系交好,深受曹丕喜爱和欣赏,为布衣之交,甚至在夏侯尚担任征南大将军的时候给予他“作威作福,杀人活人”权利,但之后因蒋济以为恩宠过度而被劝止。

杜袭早年的时候非常鄙视夏侯尚,认为夏侯尚并不是有益的朋友,但是曹丕并不在意。后来夏侯尚因爱妾被杀精神恍惚、整日郁郁寡欢,这时曹丕才觉得杜袭看不起夏侯尚也不是没有道理。

研究书目

三国志

晋书

艺术形象

《三国演义》中,夏侯尚为夏侯惇之侄,随曹洪出兵汉中市,同韩浩一起被派往支援张郃,为蜀将黄忠所败,改投定军山夏侯渊军,在交战中被黄忠生擒,后被夏侯渊用俘虏的蜀将陈式换回。在交换过程中,背中黄忠一箭,受了重伤。徐晃解救樊城之围后,夏侯尚同徐晃镇守襄阳市,又随徐晃攻取上庸。后来夏侯尚又参与三路伐吴,被吴将陆逊诸葛瑾杀得大败。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三国志(全五册).豆瓣读书.2024-06-27

晋书.豆瓣读书.2024-07-15

三国演义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2023-11-16

大军师司马懿之军师联盟 的全部演职员.豆瓣.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