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猪
世界上最小的猪,野猪的一种,主要生活在印度东北部。60厘米长,高约25厘米,成年猪不足10公斤。曾在喜马拉雅山脉地区大量存在,现在仅印度阿桑地区的玛纳斯国家公园拥有为数不多的几头。其基因与家猪的基因并无太大差别。微型猪的猪舍应比一般猪舍建造高一些。这只近交系克隆猪的供体来自于世界首个大型哺乳类实验动物近交系——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是一头连续20代在猪母子或同一窝公母猪之间进行交配而诞生的纯种小黑公猪,它身上近99%的基因相同。
基本内容
微型猪简介
拉丁文学名为:Sussalvanius
英文名:pigmyhog
这是世界濒临灭绝的动物。此物种属于《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附录:第一类保护动物。
利用价值
小型猪的利用途径主要有两个方面。其一是做实验动物,由于猪和人在生理解剖、营养代谢、生化指标等特征上有较大的相似性,尤其是心血管系统结构与人更为相似,所以是研究人类疾病防治的理想实验动物。其二是烤制食用,如烤乳猪。中国是养猪大国,养猪历史悠久,品种资源十分丰富。
几千年来,在长期的人工选育和特定的生态条件的综合作用下.形成了数以百计各具特色的地方猪品种,为世界养猪业的发展及改善我国人民的肉食结构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我国养猪业只是把解决人们肉食来源作为主要目标,使得我国宝贵猪种资源未得以充分利用,特别是一些产用量不高而在其他方面颇具特殊价值的微型猪(MiinatureiPgs)未受到足够重视。在今天我国猪肉产品已相对丰富,而养猪业经济效益却不甚理想的境况下,开发利用微型猪已是势在必行。而微型猪的实验动物化将成为开发养猪新产业,提高养猪业整体效率和综合效益的新的突破口。
近日,深圳华大公司的基因组研究所培育出了一种微型猪。它们由小品种的巴马猪基因改造而来,体重15公斤,与中型犬差不多大,一开始它们是作为人体疾病的动物模型而培育的。专家预计这些微型猪的售价每头最少要1万元。微型猪在世界上许多发达国家十分受宠,每只售价高达800美元。我国是微型猪的故乡,体重在30~70公斤的微型猪有10余种,如能合理开发利用,将是我国一笔巨大的财富。
物种简介
微型猪为中国的宝贵品种资源。藏猪;产于海南省的五指山猪(老鼠猪);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版纳微型猪,这是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双版纳种猪场合作,
形态特征
小型猪通常称之迷你猪,一般成年猪体重45~65千克称之为小型猪,25~35千克者称之为微型猪。我国小型猪和微型猪品种资源很丰富。如藏猪、五指山猪、小耳朵猪、巴马香猪、香猪、荷包猪、柯乐猪等,都具有体型小、性成熟早、抗逆性强、肉质好等特点,是培育烤乳猪和实验动物的优良品种。在当前需求多样化的市场形势下,小型猪和微型猪有较好的市场前景。
①体型小发育慢,6月龄体高40厘米左右,体长在60~75厘米,体重20~30千克,体重相当同龄大型猪的1/4~1/5,平均日增重120~150克,而同龄大型猪为600~800克。
②性成熟早,一般3~4月龄性成熟时具有繁殖能力。
③抗逆性强,对不良的生态和饲料条件有很强的适应能力。
④产仔数少,一般为5~6头。微型猪为中国的宝贵品种资源。
饲养技术
微型猪,中国独有,具有容易饲养,饲料报酬高,销路好等特点,是广大农民脱贫致富的好项目,微型猪的具体饲养技术如下:
建好猪舍
应选择地势干燥,背风向阳,平整的地方建造猪舍。猪舍的形式采用单列式或双列式均可,但必须用砖石砌墙,水泥抹面,以便冲洗打扫,保持猪舍清洁。微型猪的猪舍应比一般猪舍建造高一些。根据微型猪
饲养户的经验,每头微型猪应占地0.8平方米,每个圈养8头~10头适宜。猪舍外应设排粪场,排粪场的面积应比猪舍大一点,按每头猪1.5平方米计算,10头猪应建15平方米的排粪场。夏天猪舍要搭遮荫的凉棚。冬天要用塑料棚以提高室温,这是养好小香猪的一个重要条件。
培育成功“微型猪近交系”
11月17日、18日,云南农业大学举行了一个“关门会议”,来自全国各地的
十多位知名专家,聚集在云南农大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研究所里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繁种场里,举行了为期两天的高级别鉴定会,同时探讨这些猪的“未来科研可能”。
十几名国内知名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他们认定,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微型
猪近交系的选育成功,是我国科学家利用我国特有的动物资源,采用国际上从未采用过的连续高度近交加严格选择的科学方法,自己创新的技术路线,独立完成的具有我国自主知识产权的重大科研成果。
拖了三年才开鉴定会
按照国际遗传学通例,哺乳动物近交系的培育,必须经过连续20个世代的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其品系内的所有个体都可追溯到一对共同祖先。相比于小鼠、兔子等医学实验动物,近交系猪尤其是近交系微型猪有许多优点。从上世纪20年代开始,美国、英国等国的科学家就试图培育微型猪的近交系,但由于遗传变异的丧失,“近亲结婚”容易出现近交衰退,往往导致近交后代的高死亡率,没有一家的研究能连续地近交到10代以上。因此,国际科学界一度认定,要培育大型的家养动物近交系是不可能的,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的培育成了动物遗传育种的科学禁区。
中科院遗传所人类基因组中心主任杨焕明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是世界上第一个大型哺乳动物近交系,是划时代的成果。它将为生物医学研究、异种器官移植和转基因动物研究等提供基因高度纯合、遗传背景清楚而又有着不同基因型的近交系猪群。
云南农业大学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研究所所长曾养志教授介绍说:“版纳微型猪近交系在2003年就已经进入20代,22代的仔猪已经出生,在原来形成的两个近
交系的5个家系中,进一步分化出具有不同表型和遗传标记的18个亚系,其近交系数已高达98.6%以上。拖到才做鉴定,我们是想做得更确信一些。接下来我们就要做认证工作,因为认证是实验动物培育成功后可以投放市场和使用的法律法规性程序,只有条件基本具备了,才能要求国家医药卫生行政主管部门批准投入市场。”
培育这些猪历尽艰辛
1977年,云南农业大学组织科研人员对地方猪种进行资源考察,发现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当地的地方品种小耳朵猪是培育近交系的珍贵资源,1979年即向云南科委申请立项研究。鉴于当时国内外都没有近交系培育成功的报道,云南省科委只同意一年给3000元的经费,进行为期5年的“近交观察”。
1980年2月份,曾养志开始承担起了我国猪近交系选育研究的第一个项目。通过深入的考察和筛选,曾养志在中缅边境一个拉祜族寨子找到了一窝可能原本就有近交传统的小耳猪。同年10月,这窝小猪性功能成熟后,即以全同胞(兄妹)、亲子(母子)这两种高度近交的方式让它们进行近交繁殖。1981年2月开始,陆续产下近交的第二代仔猪,但出现严重的近交衰退;第一世代只先后产下仔猪95头,只有3头存活继代;第二世代,先后生下仔猪87头,最终也只存活继代3头;以后5-6代都有严重的近交衰退出现。
许多人看到这个情况就以为没希望了,但是曾养志采取了与美、英等国科学家完全不同的设计方案和一系列特有的技术措施,使早期世代仅存的数头猪
得以存活继代。每个世代仍始终坚持全同胞或亲子交配,并继续在后代中进行严格的选择和淘汰;遇上只有一公一母的单线传代时,他有意识地多保留几代以保证种质资源的存续。一年又一年,曾养志克服经费严重短缺,冷静面对同行的质疑,一直做到了今天。
两年前,云南省政府专门拨出1040万元,改善了研究所的科研条件――建成了以版纳微型猪近交系为研究中心的重点实验室。曾教授位于昆明市和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两座“猪公馆”里,已经生活着800多头近交系猪群,它们全都来源于最早的那一头母猪和她的儿子交配所扩繁出的后代。
人类将受益多多
培育近交系猪有什么用?国际实验动物科学理事会常务理事刘一农博士说:“以往,人类只培育成功了小型啮齿类近交系动物,包括小白鼠、中国地鼠、金黄地鼠和家兔等;它们作为医学实验的模式动物,为人类的健康作出了巨大的贡献。猪在解剖结构和生理代谢方面
与人类十分接近,有了曾教授这个研究成果,就可以用猪作为‘最接近人类’的模式动物,替代那些小型动物,开展医学实验。这些猪还有一个更大的潜能,他们经过‘基因人源化改造’后,能够批量生产出人类需要的细胞、组织、器官和血液,为人类开展异种器官移植提供充足的供体材料。”
国际遗传学联合会前主席、复旦大学教授赵寿元解释说:“还有两个研究前景,一是作为生物医学实验的近交系动物。近交系动物的基因高度纯合,遗传背景清楚,从而能够减少在实验中由于个体遗传差异而造成的误差。基因高度纯合的近交系实验动物,就像物理学研究中的精密仪器和化学反应中的分析纯试剂那样,能为生物医学及生命科学领域的研究提供灵敏度高、特异性强和重复性好的实验材料。第二个前景,是通过近交,使近交系的基因达到高度纯合,从而形成‘纯系’,然后再用纯系进行‘系间杂交’而获得杂交优势。这已经在玉蜀黍属、高粱和杂交水稻等作物上获得成功并大面积推广应用;当前全世界只有曾教授这个品系的猪培育成功,此项工作不太容易交互开展,当然,如果基因工程控制得好,也可以拿这些猪去‘改造’其他的非近交系猪。”
强化哺乳仔猪管理
饲喂好仔猪是提高成活率和商品猪的关键,微型猪出生后,要固定好母猪的乳头,让仔猪吃好初乳,并加强保温,让其早开食,一般出生4天后就可补喂精饲料,一月龄后就要及时注射猪瘟、猪丹毒、猪肺疫疫苗。
科学饲养成猪
微型猪活泼好动,又胆小怕惊吓,所以要保持安静、干燥、洁净的饲养环境。以大麦、米糠、皮等饲料为主饲喂。但对断奶的仔猪要饲喂配合饲料,其饲料配方为:玉米10%,米糠50%,豆饼8%~10%,麸皮30%,面粉1%,食盐0.5%,每公斤饲料应含有消化能10.5兆焦,粗蛋白质16.2%。为了提高饲料报酬,尽快达到商品猪的标准,应实行科学饲喂,一是要定时,每日4餐,从早上7点开始,每隔4小时喂一次;二是定量,对体重20公斤以上的猪,按其体重的4.5%投料,20公斤以内的猪按其体重的3.5%投料。同时做到前敞后限,即2月龄让其多活动,促其长架子,2月龄后,限制其活动,促其长膘,以保证较高的出肉率。
防治方法
加强疾病防治的原因
微型猪是一种价值非常高的品种,在我国的分布比较不均匀,主要原因是它的产地比较集中,一般都在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海南省、西藏自治区。而且,这些地区的微型猪已经适应了当地的环境,在其他地区进行养殖,会因为环境不适应而出现其他的疾病。我国的微型猪的养殖方式仍是以粗放型的放养方式为主,其缺点是不能有效防止疾病的传播。因此,在微型猪的养殖工作中,要加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工作。
由于微型猪是我国的稀有猪品种,而微型猪的产地决定了微型猪的基因纯正。这样就使得做好微型猪的常见疾病治疗和预防工作显得异常重要。
微型猪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由于我国的微型猪是属于粗放型放养,因此常见的传染病并不多。而且由于治疗没有多大的经济效益,一旦疫病爆发,一般是选择对感染的微型猪进行扑杀处理。在这种情况下,做好微型猪的疾病预防工作就显得尤为重要,对于微型猪比较容易感染的疾病进行提前接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能很好地防止传染病的发生和扩散。
1.接种猪瘟疫苗
国产猪瘟疫苗一般为弱毒疫苗,注射方式分为两种:一是在未发现猪瘟疫情的地方,通常对出生60日龄仔猪注射疫苗1次。二是在发现猪瘟疫情的地方,至少需要注射2次疫苗:即在20日龄至30日龄时进行第1次疫苗注射,在60日龄前后进行第2次疫苗注射,对于成年的猪就按照春秋两季来注射疫苗,不管猪的大小各皮下注射1mL或者肌肉注射。还有一种超前免疫的方法,就是在仔猪出生后1h内进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注射,注射之前,仔猪不能吃初乳。注射完成之后吃初乳可以产生比较好的免疫效果。在注射的的时候一定要看清楚生产日期、厂家、有效期等。合理计算好注射剂量,剩余的稀释疫苗不能留到下次使用。注射的时候剂量一定要准确,才能实现预期的目标。
2.接种猪肺疫、猪丹毒疫苗
接种此两种疫苗,其方法与接种猪瘟疫苗的方式基本一样。唯一的区别是前者需要使用铝胶盐水稀释,并摇匀使药效平均,猪瘟疫苗则不需要。
3.防治仔猪白痢、红痢
对怀孕的母猪注射白痢或红痢疫苗能够有效对仔猪红痢及仔猪白痢进行预防。例如,对于头胎怀孕的母猪,需要肌注2次和1次;如针对红痢新型冠状病毒疫苗的接种,在时间上分别需要在预产前45d和15d各注射1次;而黄痢疫苗需要在预产前15d注射1次。经产的怀孕母猪,需要在预产期前注射上述疫苗各1次。
4.接种猪副伤寒疫苗
在经常发生猪疫的地区,仔猪需要进行两次副伤寒弱毒菌疫苗的注射。一般是断奶前后各1次,时间间隔3~4周。注射的方式一般是采用肌注,注射的地方是耳后浅层肌注。当然注射的时候需要准确的计算。
常见疾病与防治
我国微型猪一般属于较古老的地方粗放型品种,具有适应性强、耐粗饲、抗逆性强等特点,只要定期注射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加强饲养管理,就可避免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常见传染病的预防
我国常见的传染病已不多,大部分已被控制,偶尔发病流行,一般采取扑杀处理。由于治疗的经济价值不大,所以预防疾病发生是搞好微型猪养殖生产的三个关键环节之一。搞好猪群几种常见传染性的免疫接种,是预防传染病发生行之有效的重要措施。
猪瘟免疫
我国目前使用猪瘟弱毒疫苗接种,在没有猪瘟流行的地区,产后或仔猪60日龄免疫1次即可。若周围有疫情,则最好免疫2次:即第1次在20日龄~30日龄时;第二次在60日龄前后对于成年猪则按每年春秋各免疫1次,每次不论大小猪各肌肉注射或皮下注射1毫升。另可采用超前免疫法:即在子猪出生后未吃初乳前,先注射一针猪瘟新型冠状病毒疫苗,1小时后再吃初乳,预防效果很好。在操作时注意疫苗有效期、厂家、生产日期等,疫苗当天稀释当天使用完毕,注射剂量要准确无误,否则不能达到预期效果。
猪丹毒、猪肺疫免疫
猪丹毒、猪肺疫免疫方法大致同猪的免疫相同,不同之处是猪丹毒、猪肺疫必须使用铝胶盐水稀释液稀释,吸入注射器前应将稀释液振荡、摇匀。
给怀孕母猪注射红痢、白痢疫苗可以预防子猪红痢和子猪白痢。头胎怀孕母猪各肌肉注射2次和1次:即红痢疫苗在预产前45天和15天各注射1次,黄痢疫苗仅在预产前15天注射1次即可。经产怀孕母猪在预产前朽玉两种新型冠状病毒疫苗各注射1次即可。
子猪副伤寒免疫
1月龄以上的健康子猪,用子猪副伤寒弱毒菌苗进行1次预防接种,常发病的地方可进行2次,即断奶前后各1次,间隔3周~4周。一般采用肌注,即用20%氢氧化铝胶悬液稀释成每头份1毫升,耳后浅层肌肉注射,稀释的菌苗随时摇匀,限4小时用完。
寄生虫病的防治常见的寄生虫病主要有癣病、蛔虫病、囊虫病三种。此病在农村屡见不鲜;虽然不像传染病来势凶猛,危害较大,但染上该病对生产者效益也颇具影响。因此,应注重预防为主。
(1)新引进的猪只,应进行仔细检查,确定无病时才可合并饲养,病猪使用过的器具,未经消毒,不得携入健康猪舍使用。
(2)猪舍应经常保持干燥,冬季勤换垫草,对病猪应及时进行彻底治疗。一般注射皮癣灵,但剂量应从严把握,微型猪为大猪用量的1/2。此外,用1%~2%敌百虫涂擦患部,3天~5天1次,连续处理2次~3次,2周后会有明显的疗效,若不彻底仍可进行第2个疗程。
(3)猪蛔虫病是由猪蛔虫寄生在猪的小脑中引起的一种常见的寄生线虫病,主要影响猪只生长、育肥、饲料利用效果,甚者造成仔猪易感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等,再甚者造成子猪患病死亡。农户养微型猪需每年进行2次驱虫,投药后3天~5天内排出的粪便,应集中进行发酵处理。敌百虫按每千克体重0.08克~1.0克拌入湿料中空腹喂给,效果十分显着,若服用过量,猪只有流涎,呕吐,不安及肌肉颤抖等副作用,但不久可恢复。万一不慎发生中毒,立即皮下注射硫酸阿托品2毫克~5毫克即可以解救。此外每千克体重注射驱虫净(四咪唑)5%溶液亦有较好的疗效。
常用药物
磺胺类药物
一般具有抗菌范围广、效力稳定性强等特点。主要治疗消化道感染疾病,如磺胺(SC)治疗肠炎和白痢,口服剂量为每千克体重用药0.1克~0.6克,日服2次。治疗外伤或手术创口,可外用磺胺,是一种较好的防腐消炎剂。
硝基喃药物
如抗痢散有较强的抗菌作用,用于细菌性痢疾、腹泻。用量按医嘱服用
抗生素(又名抗菌素)
包括苄青霉素、链霉素、卡那霉素、庆大霉素和广谱抗生素等。能阻止微生物生长,防治霉菌、细菌等引起的多种猪病。
(1)青霉素常用有80万单位、160万单位瓶装,可用蒸馏水、生理盐水或葡萄糖等溶液稀释,用于治疗支气管炎、肺炎、感冒发烧或呼吸道感染等。用法:仔猪、幼猪一般20万单位~50万单位,成年猪50万单位~100万单位,并与链霉素对等剂量注射,每日2次。注意:不能用磺胺类针剂溶解或混合注射。
(2)链霉素对革兰氏阴性菌有效,主要用于治疗幼畜白痢、副伤寒、巴氏杆菌等,常青链霉素连用,用法剂量同苄青霉素。
(3)卡那霉素主要用于革兰氏阴性菌引起的败血症、尿路感染、呼吸道感染等,对喘气病有较好的效果,肌肉注射每日1次,一般5日为一疗程,用量遵医嘱。
(4)庆大霉素主要用于治疗仔猪副伤寒、子猪白痢等,一般肌肉注射,剂量为每千克体重1毫升~2毫升。
健胃与收涩药
主要产品有胃蛋白酶、大黄配,用于胃肠炎、消化不良等,依据情况内服酌定。蹂酸蛋白、氯霉素等起收敛止泻作用,治疗慢性肠炎、腹泻等。
驱虫药和杀虫药
驱虫净、敌百虫等,对驱虫、杀虫脒有较好的疗效,对于疥癣虫类的疾病,外用浓度为1%~2%。敌百虫擦洗患处,2周后擦洗第2次,有明显的治疗效果。
常用消毒药物
(1)5%来苏尔、过氧乙酸或氢氧化钠消毒力强,但有腐蚀性,通常配置2%~5%水溶液喷洒,用于圈舍消毒、口蹄疫及其他传染病。
(2)100%~20%生石灰乳剂,3%~5%水溶液碳酸,1%~20%水溶液漂白粉,用于猪舍、场地、粪沟、运输车辆等消毒。
(3)0.1%的高锰酸钾水溶液,0.05%~0.1%苯扎溴铵,1%~5%来苏儿水溶液,0.1%~0.5%过氧乙酸,用于猪舍、环境、器械或创口、伤口、体表消毒等。
其他相关
农大克隆版微型猪
云南农业大学曾养志教授介绍,近交系猪克隆成功,意味着它可被“标准复制”,能为异种器官移植提供大量供体材料。今后,研究组计划与国内外从事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研究的科学家合作,开展近交系猪转基因和基因敲除研究,这将是实现异种器官移植的关键步骤。
版纳微型猪轰动国际
经由20多年的近亲蟳滋生,一种中国猪发生了陆续串事业般的变异,其体重也由第一代的50余公斤减至十几公斤,子代的默示也令人称奇。云南农年夜曾养志教授的版纳微型猪近交系研究功效在日前进行的杭州市国际基因组会议上引起学术界颤抖。专家认为,这一划时代的遗传学事业将为人类基因研究供给新的思绪。
动物近交系的研究,是在某一动物近亲之间持续进行全同胞交配繁育儿女,目的是培育出来历于统一对祖先、基因高度纯合、遗传布景清楚、
个体差异接近于零的纯种系。多年来,近交动物已成为生物医学规模不成贫窭的尝试品,普遍应用于药理学、病理学、异种器官移植、功能基因等研究。是以,从20世纪20年代起,美、英等国先后开展了200多个猪的近交尝试,但都因呈现严重畸形、早夭等近交衰退现象而归于失踪败。为此,科学家认为,培育出猪的近交系是不成能的。
1977年,曾养志教授瞄准这一世界难题,在中泰边境的村庄里找到一窝最适宜近交研究的西双版纳微型猪,从此起头了长达20多年的微型猪近交尝试。迄今为止,已持续近交到第19世代,不仅根基培育出两个体形巨细分歧、基因型各异的近交系,还培育出具有分歧表型特征和遗传标识表记标帜的18个亚系。
从曾教授放映的幻灯片看出,每一代近亲繁育的子猪都默示出了分歧的遗传特点。有的鬃毛竖立,有的獠牙凸起,有的花斑斑斓等这剖明一些暗藏于体内的基因在“乱伦”中得以闪现,因为近亲滋生,猪的儿女型体也在缩小。
专家们一致认为,猪在剖解、心理和代谢等遗传特征上与人最相似,体味猪体内每个基因所代表的寄义将为此后的生物尝试供给极有价值的参考。据悉,到2002年,曾养志将完成这一世界上绝无仅有的研究工作。
国际遗传学连系会主席赵寿元教授认为,因为版纳猪近交系近于纯种,又是中国独有的珍
贵资本,除操作其做尝试动物和遗传育种外,还将为我国开发功能基因、拓展基因财富,甚至在整小我类基因组打算的研究和应用中,打下难以替代的坚实基本。
分布范围
我国的微型猪主要有四大产区:分别是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的版纳微型猪;产于贵州省和广西壮族自治区交界处的香猪;产于海南省的五指山猪;产于西藏自治区的藏猪。
下级分化
代表型-版纳微型猪
产于云南省西双版纳的版纳微型猪,这是云南农业大学和西双版纳种猪场合作,在滇南小耳猪的基础上选育而成的小型猪。这些猪种都生活在交通不便的崇山峻岭之中,生态环境恶劣,饲养条件粗放。长期的近亲繁殖使基因纯和程度较高。
云南版纳微型猪系西双版纳州境内小耳朵猪的一个类型,因其体型矮小症、生长缓慢、体质细致结实、躯体各部位发育匀称、分布广、群体大(估计有2000头左右)、以及性能独特,1987年经盛志廉教授定名为版纳微型猪、以区别于一般小耳猪。
版纳微型猪原产于西双版纳傣族自治州境内,属华南型猪种。为发掘和利用我省徽小型猪资源。于1987年开始引种饲养,经4年观察测定,6月龄体重、体高和体长,公猪为13.1士0.4kg、32.3士0.4cm和54.6士0.8cm.母猪为17.2士0.4kg、34.4士0.2cm和58.5士0.6cm;成年(2岁以上)体重公猪为36.2士1.1kg、毋猪为43.3士1.0kg、徽型猪性成熟早、4~6月龄即可配种繁位、经产母猪平均窝产活仔7.8士0.4头,是培育医学实验动物较理怨素材。同时,仔猪有迅长迅肥、皮薄骨细、背碟分布均匀、后腿率高、无腥味、很适合作烤香猪原料。
珍品型代表-萝卜猪
因其躯体远看酷似“青萝卜”形状而得名。全身黑色,额、蹄、尾尖均有白色,故又有“六点白”之称。成年体重稳定在25千克左右,母猪体重也只在35千克上下,远远优于国际上微型猪45千克的标准,为世界微型猪珍品之一。仔猪初生体重平均为450克,1月龄平均体重3.2千克,体长30厘米,胸围32厘米。1~4月龄间生长迅速,4月龄时可达20千克,4个月性成熟,性成熟后生长缓慢。阉猪和公猪达25千克时基本上不再增加体重。该品种的主要特点是,遗传基因一致,体形稳定,体态娇小,适宜做科学实验动物,尤其是作理想的动物模型进行生物医学试验,应用于心血管病,胃肠病学,皮肤病学,营养,逆境,放射生物学,老年病学,畸形学,酒精中毒,肥胖病,肿瘤生物学,烧伤,糖尿病,代谢,肾功能,过敏和龋病等。国际市场用于医学模型的普通小型猪每头价值500美元以上,而像萝卜猪一类微型猪器官用于人体心瓣膜、皮肤、大小肠及肾脏移植则高达数千美元以上,有着极其诱人的开发价值。
参考资料
微型猪品种的鉴别 - 中国知网.中国知网.2021-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