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

南头古城,又称新安故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南头古城总体占地面积约3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51.7万平方米,距今已有近1700年历史,是为粤港澳历史文化源头之一。

南头古城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自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设置东官郡起,为历代郡、县治所在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是宝安县委、县政府所在地,在体现香港特别行政区领土主权和文化渊源等重大问题上都具有无可取代的历史文化价值,被誉为“深港历史之根”。古城的传统街区、文物保护单位、保护建筑等代表着古城在明代、清代、近代和现代各个时期的历史,见证了深圳市的城市变迁。

南头古城包括牌楼、南城门、新安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东莞会馆、关帝庙、文天祥祠、鸦片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铺、陶米公钱庄等十余处人文历史景观。新安故城的布局、现存“六纵一横”的街巷格局,还有古城建筑大量的细部和书画艺术等均能体现较高的艺术价值。城内的古建筑、古民居尺度宜人、基调古朴、乡土气息浓厚、建造技术、工艺和选址等均具有较高的科学依据和价值。

1988年,南头古城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古城范围内有6处文物保护单位,分别为南头古城(整体)、南城门和北城墙遗址、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育婴堂以及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2002年,南头古城垣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南头古城被确定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自2020年8月26日街区开放运营以来,平均年客流达到800万人次以上,成为深圳市文旅消费集聚区。

历史发展

据史载,该城汉时为盐官驻地,三国时筑司盐都尉垒“芜城”,晋朝咸和六年(331年)在此筑东宫郡城和宝安县城,明清时为新安县城,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今日所见之南头城,即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广州市左卫千户崔皓在原旧城址上修建的“东莞守御千户所城”。明万历元年(1573年)设新安县,该城系江海交通要冲,海防军事重镇。自晋代以来,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珠海市中山市、东莞等地长期隶属南头古城管辖。1840年罂粟事发,香港从新安县割去,新安人民在抗击英军侵略的斗争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来龙去脉

南头古城大事记

1、东晋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

划出南海郡的东、南部,设立东官郡,辖宝安(包括今深圳、香港、东莞部分、番禺南部、中山市、珠海市、澳门等地区)、兴宁市(今兴宁)、海丰县(今海丰)、安怀(今惠东县)、海安(今惠丰)、欣乐(今惠州)等六县,东官郡治和宝安县治同在今南头古城一带,这是深圳城市历史的开端。

2、南梁(479—502年)

东官郡治迁至安怀县(在今东莞境内),宝安县县治则沿用东晋宝安县城(今南头)。

3、隋开皇九年(589年)

废东官郡,复置南海郡,宝安县(包括今天的东莞、珠海市、港澳)改属南海郡管辖,县治仍设在东晋宝安县城内(今南头)。

4、唐朝开元二十四年(736年)

设置屯门镇,镇治设在今天的南头古城内。

5、唐至德二年(757年)

历时426年之久的宝安县易名为东莞县,并将东莞县治从南头迁至今东莞市,原宝安县城也由行政中心转为海上交通门户和军事要塞。

6、明朝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

在南头地区设东莞守御千户所城(即今天的南头古城)。

7、明朝万历元年(1573年)

从原东莞县分出民户7608户,男女共33971口,官、民、灶、僧等田地、山塘共2911倾多,立新安县(辖今深圳、香港),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县治设在今南头古城。

8、清顺治—康熙年间

清政府为防反清将士郑成功,下令东南沿海禁海(禁止出海)迁界(向内迁移界墙,深圳市地区两次共内迁80里),新安县被撤消,大部分地区被迁空,全县人口仅剩北部山区2172户。南头古城除城墙外,城内房屋均遭拆毁,其建筑材料用于修建界墙。

9、清康熙八年(1669年)

清政府在广东巡抚王来仁的再三奏请下复置新安县,治所在今南头古城。

10、1949年10月

宝安县解放后,宝安县人民政府所在地在南头古城。

如今,对新安故城的第一期整修项目告竣,计修复新安故城牌楼、南城门、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东莞会馆、关帝庙、文天祥祠、鸦片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铺、陶米公钱庄等十余处。

气候

深圳市亚热带气候,年平均温度22.4C,最高温度36.6C,最低温度1.4C。年平均降雨量为1948.6毫米。常年主导风向为东南风,年平均日照数为2120小时,太阳年辐射量5404.9兆焦耳/平方米。夏秋季的台风因受山峦阻挡,直接袭击深圳市平均每年不到一次。虽然到深圳旅游可以不用过多注意季节,但尤以8、9月为最佳,因为此时深圳及各个旅游景点的节庆活动较多,此时出游内容会更丰富。

景区景点

综述

新安古城包括牌楼、南城门、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东莞会馆、关林、文天祥祠、鸦片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铺、陶米公钱庄等十余处。

景点

东莞会馆

又称“宝安公所”。建于清同治七年(1868),是清代东莞商人在新安县设立的商会会所。建筑面积53平方米,内仍保存有修建“宝安公所”时立的4块石碑。保护现状:1996年南山区政府出资进行了整修。现由新安故城管理处负责管理。备注:1984年9月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海防公署

新安故城海防所相当于今日之“海军司令部”,据《新安县志·海防》载:南头寨辖今深圳、香港一带六处防地。明万历十九年,有战船112只,驻军2000余人,被称为“虎门镇之外衙,省会之屏藩”。明正德十五年(公元1520年),广东巡海道江西人汪鋐驻节南头,翌年,在他的指挥下取得了屯门海战的伟大胜利,打响了中国人民反抗西方殖民者侵略的第一枪。此处亦为第一次鸦片战争期间诸多海战的指挥中心,其历史地位极为重要。

新安关帝庙(又称南头关帝庙)

南头关帝庙位于新安故城南门外东侧。创建于明万历四十年(1612),为参将张万纪建,据嘉庆《新安县志》载:“关林……一在南门外教场演武厅之左,万历四十年参将张万纪建。”原存建筑物为三开间二进深带敞蓬结构,包括前殿、敞蓬、后殿,后殿已毁,面宽13米,进深25.3米。民国时曾作为“宝安县议会”,1997年重修,现由新安故城管理处负责管理。

新安古城南城门

该城门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据测量,该城城基是用黄泥砂土堆筑的,呈不规则的长方形,四周有沟围绕。城址范围东西最长距离为680米,南北最宽处为500米。现南北城墙尚存基址,南城门保存完好。南门底宽10米,高4米半,城楼已毁。拱形城门上有一块长方形石块,上用小篆阴刻“宁南”二字。

古朴雄伟的南头古城,是岭南古文化的宝贵遗存,它经历并记录着深圳市地区的历史变迁。

新安文天祥祠

该堂位于新安古城内的文天祥祠始建于清嘉庆年间,是文天祥之弟文壁的后裔所建,被列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景区特产

沙井蚝

是深圳最著名特产。产于珠江口咸淡水交汇之地,个体肥壮,色泽乳白,肉质嫩美,富含蛋白质维生素,含碘量是牛奶和蛋黄的200倍

南山荔枝

南山区荔枝果实肉嫩如水,洁白透明,滑爽无比,汁多而甜,食后余味无穷。

西乡基围虾

产于珠江入海口东侧的宝安区西乡,体形较小,状如中指,全身透明略带麻点,虾皮特薄,肉质非常细嫩,味道鲜美,其蛋白质含量与沙井蚝相媲美。

鱼蓉烧麦

一大堆油里吧唧的烤串里面,最干净的就是它。鱼肉绞成粉嫩的白,加上一些些红色萝卜丁,用鲜黄色蛋皮包裹着,香又不张扬,很端庄地隔在蒸笼上面,有诗曰:美人如花隔云端。我看有点像。

铁板肉串

经常逛街的人用脚趾头都能想出那是什么样子。一个玻璃的大框框,里面罩着铁板炉子,外面陈列着一排鱿鱼串、牛羊肉串、鸡翼等等东西,有些会铺在辣椒粉上,3元一串,要吃即往铁板上一丢,要不要辣椒、要不要酱汁都随自己。

交通信息

去往新安故城的交通便利,其中公交232、355、433、105、204、210、21、22、37、42、105、201、226、233、301、310、311、315、327、435、477路均可到达。

历史沿革

南头古城地处珠江入海口东岸,是历代岭南沿海地区的行政管理中心、海防要塞、海上交通和对外贸易的集散地,历史文化久远厚重。

晋朝咸和六年(331年),在南头古城设置东官郡

唐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天宝在南头设置了一个军事机构“屯门军镇”,镇治即在南头城。自此直至明代,南头古城由行政中心转为海上交通门户和军事要塞。

据《新安县志》记载,现存的南头古城始建于明洪武二十七年(1394年),初始为“东莞守御千户所所城”。

明万历元年(1572年),明朝设宝安县,取“革故鼎新,转危为安”之意,南头古城就是县衙所在。清代,南头古城经历了迁海与复界,见证了割让香港特别行政区的屈辱历史。

清代康熙,清廷实行迁界禁海,取消新安县,南头古城居民大量内迁,除城墙外,古城内的房屋被拆毁,建筑材料则用于修建界墙。

民国时期,南头古城仍为宝安县治所在地,直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抗日战争期间,日军在南头古城上修建大量堡等军事设施,严重破坏了古城的城体结构。

改革开放初期,当地居民拆除城墙砖块,在城墙遗址上修建房屋。

建筑格局

明代南头城与曾国藩周长共578.5丈,高2丈,城墙南宽1丈、底宽2丈。有东、西、南、北的4个城门名为聚奎、镇海、宁南、拱辰。在正门南门外,尚有一外门名迎恩,城墙上有4个城楼、25个哨卫、1200个雉。城外有3个悬索桥、2个水关,水关分别位于东南隅和西南隅。现南城门保存明代建筑,北城墙残存,东城门清代重修,城内街道位置大体如故。

南头古城城内辟建9条街道,故得俗名“九街”。中山南街是“九街”之一,也是古城内直通古城南门的一条南北向大街,南起南门北抵中山东、西街,正对广州府新安县衙遗址。街两侧有多处民居和深圳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海防公署遗址。

文物遗存

综述

南头古城内现存有1处广东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5处深圳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东莞会馆、信国公文氏祠、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南头村碉堡)、10处保护建筑和34处历史建筑(新安县衙、新安监狱、海防公署、关帝庙、报德祠罂粟烟馆、接官厅、聚秀楼、义利押当铺、陶米公钱庄、城隍庙、观音阁井、显宁街井、品芳井)等。

文物价值

对于深圳而言,南头古城的存在有着特别的意义,这里是深港历史文化的根源,是深圳市成立前宝安县政府所在地,从东官郡到所城,再到宝安县,南头古城成为深港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见证了晋朝以来深圳地区的历史变迁、兴亡更替,被认为是深圳和香港的历史之根、文化之源。

南头古城的存在,体现了历代岭南人民对海洋文化的探索与追求,也体现了深圳文化的包容性、多元化以及岭南人民奋勇抗击外敌的爱国主义精神。南头古城具有历史、政治、军事、贸易、建筑、宗教、书院、改革开放等多重文化价值,历史文化渊源深厚。承载1700年历史的南头古城,在体现深港澳“同宗同源文化底蕴”方面具有重大历史意义,极具“跨界重大文化遗产保护”价值。

历史文化

综述

深圳市虽然是一座只有短短36年历史的新兴移民城市。事实上,深圳的历史可以追溯到1600年前的东晋时期。南头古城见证了这座活力之城的千年历史,诉说着这座改革之城的前生今世。正如深圳地方史研究学者所言,深圳不是“文化沙漠”,历史上深圳原本就是南海之滨的一座边城。

文化活动

2017年,南头古城作为主展场举办了第七届深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深圳)的主展场。

2019年7月19日,由南头街道举办的南头古城民俗文化庙会正式开幕,在南头古城内上演粤剧京剧黄梅戏等民俗文化表演,展示剪影、内画、满绣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2020年8月26日,经过改造提升,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经历世事沧桑的南头古城终以新貌“迎客”。

荣誉表彰

2017年,南头古城高票当选广东省十大海上丝路文化地标。

保护措施

1983年,南头古城南城门和北城门墙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4年,南头古城内的信国公文氏祠、东莞会馆、育婴堂、解放内伶仃岛纪念碑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88年,南头古城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6月,南山区文物管理委员会和市规划国土局南山分局委托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制订了保护规划。

2002年,南头古城内的南头村碉堡被公布为深圳市文物保护单位,南头古城垣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02年5月,广东省市文物专家对南头古城南门广场保护进行论证,2002年11月,广东省文化厅批复同意南头古城南门广场保护方案。

2011年12月,深圳市规划和国土资源委员会编制了《深圳市南头古城保护规划》。

2018年,深圳市市委六届十次全会将南头古城列为“深圳十大特色文化街区”之一。

2019年10月,南山区委区政府将南头古城保护与利用工作列为全区“三大战役”之一,力争打造为深圳最具魅力的文化名片和全景历史博物馆

参观信息

地理位置

地址:南头古城位于广东省深圳市南山区南头天桥北。

开放时间

全天:周一至周日,门票免费。

交通

地铁:乘坐深圳地铁1号线至大新站或桃园站(步行至南头古城约900米)。

公交:乘坐深圳公交42路、m371路、m435路、m506路、高峰专线62路至新安古城站。

参考资料

走进深圳“千年古城”,探寻“港澳源头”.百家号.2023-11-07

南山区南头古城南北街示范段开街营业.深圳政府在线.2024-01-04

南头古城.丝绸之路世界遗产.2024-01-04

挖掘民俗文化 唤醒历史记忆 南头古城举办民俗文化庙会.深圳新闻网.2024-01-04

政务动态.深圳政府在线.2024-01-04

南头古城 曲巷通幽.新浪网.2024-01-04

历史沿革.惠东县人民政府.2024-02-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