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东官郡

东官郡

东官郡是广东省历史上的行政区。晋朝晋成帝咸和六年(331年),将南海郡一分为二,划出南海郡的南部和东部,设立东关郡,郡名取自汉盐官“东官”之名,当时南头一地尚有东官盐场。东官郡管辖六个县:宝安区兴宁市海丰县、海阳、绥安、海宁。

隋开皇十年(590年),废东官郡,原东官郡所辖之县包括宝安县在内,改属南海郡,结束了设置历时259年之久的东官郡。

东官郡的辖区包括今广东省中东部的深圳市、东莞、惠州、河源市梅州市潮州市汕头市揭阳市汕尾市等地级市全境,增城区从化区新丰县翁源县四个县域,以及中山市珠海市的部分地区,还有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特别行政区和福建的一些地方。

历史沿革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统一岭南,在岭南地区设立三个郡:南海郡(治在今广东广州)、桂林郡(治在今桂平市)、象郡(治在今广西凭祥)。南海郡设四县:龙川县博罗县番禺区四会市。东官郡范围主要源于 龙川县、博罗县。秦末,诸侯纷纷叛秦,公元前204年,新任南海郡尉赵佗割据岭南三郡,自立为王,国号南越国

西汉刘彻平定南越后,建立汉十三州之一的交趾郡,又增设了两县揭阳市、中宿县。东汉建安六年(201年)划番禺、博罗两县地置增城区

晋朝咸和元年(326年),析南海郡东部置 东官郡,最初郡治设在今深圳市南山区 南头古城。咸和六年(331)年,原揭阳县拆为海阳县(今潮州市)、潮阳县、海宁县(今惠来县)、绥安县(今云霄县)等四个县;同年,从博罗县析出宝安县海丰县、安怀县(今惠东县梁化镇);从龙川县析出兴宁市。东晋司马德宗义熙九年(413),东官郡东部析出设义安郡,治所在海阳县(今潮州市),增设义招县(今属梅州市)。

南齐将安怀县改名怀安县,东官郡治迁往 怀安县(今惠东县梁化镇)。永明元年(483年),析义招县置程乡县(今梅州),析龙川县置河源县、新丰县,析怀安县置陆安县(今陆丰市,湖东镇以东属海宁县)。

南梁,怀安县复名安怀县。天监二年(503)东官郡东部再次析置梁化郡,治所在安怀县(今惠东县梁化镇境内),辖 欣乐县(今惠城区)、怀安县(安怀县)、龙川县兴宁市、河源县、新丰县、陆安县。这时东官郡管辖范围包括:增城区、宝安县、酉平县、博罗县

隋开皇十年(590年)合并梁化郡义安郡始兴郡(今韶关市)、东官郡,置龙川郡,治所在 归善县(今惠城区)。隋开皇十一年(591年),始兴郡改设韶州、义安郡改设潮州市,东官郡划归广州市,梁化郡地为循州。至此,东官郡便消失于历史之中。隋大业三年(605年)循州更名龙川郡。

唐武德五年(622年)复名循州。岭南俚帅杨世略以循、潮二州来降,遂被唐朝封为循州总管。循州总管初辖循、潮、韶三州,贞观元年(627年)省循州总管入广州总管府管辖。广州总管府为唐岭南五管之一,又是唐岭南经略史驻地。唐天宝元年(742年)更名海丰郡乾元元年(758年)复名龙川郡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循州移治 雷乡县(今龙川县佗城),分出祯州,治归善县

明洪武二年(1369年)循州并入惠州府(赵恒天禧四年为避太子赵祯讳,改祯州为惠州)。

清代,原东官郡地域由惠潮嘉道管辖(除增城区、东莞、深圳市)。

1956年,广东省行政区域调整,设立惠阳地区,专署驻惠阳区,下辖13县:惠阳县(惠州镇)、博罗县(博城镇)、河源县(县城镇)、连平县元善镇)、和平县(县城镇)、龙川县(老隆镇)、紫金县紫城镇)、海丰县海城镇)、陆丰市东海镇)、宝安县(深圳)、东莞县(莞城街道)、增城县(附城镇)、龙门县(龙城镇)。这时的惠阳专区,似乎是回复了原东官郡地域的核心部分。1963年,惠阳专区调整为11县,包括:惠阳县(惠州镇)、博罗县(博城镇)、河源县(附城镇)、连平县(元善镇)、和平县(阳明镇)、龙川县老隆镇)、紫金县(紫城镇)、宝安县(深圳镇)、东莞县(莞城镇)、增城区(附城镇)、龙门县(龙城镇)。1979年,原宝安县建为深圳经济特区,划出惠阳地区

治所变迁

最初郡治

据清光绪《惠州府志》记载,惠州“秦为南海郡地,汉为南海郡博罗县晋朝分属东官郡。南齐移东官郡治怀安,梁改置梁化郡,隋平陈郡废,置循州总管府。”对于南齐移东官郡治怀安之前,东官郡治具体在今什么地方?何时被废?史书和方志都没有明确记载。加上东官郡在孙吴东晋曾二度设置,随后郡县置废频繁,令人费解。

宝安区废入东莞县

据东莞《历史沿革~大事摘要》载:“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置东官郡,同时置宝安县。…唐至德二年(757年)宝安更名东莞,故东莞立县自咸和六年始”。

宝安废入增城区

对于《惠州府志》记述:“南齐移东官郡治于怀安”之前,东官郡治在何处?历代史书有关如下记载:

(1)据增城《历史沿革》载:“梁、陈两朝,移东官郡治于增城。”

(2)南梁沈约《宋书·州郡志》记载,东官郡治在“故司监都尉,成帝立为郡。”

(3)唐长孙无忌《隋书·地理志》曰:“增城。旧置东官郡,平陈废,有罗浮山。”

(4)唐杜佑《通典·州郡》曰:“增城。汉番禺区地,吴置东官郡于此,有增江。”

(5)后晋刘昫旧唐书地理志》曰:“增城区后汉番禺县地,吴於县置东官郡,有增江。”

东汉建安六年(公元201年)分番禺县地置增城县后,宝安区、东莞建县前的地域东北属博罗县,西南(包括今南头)属增城县。 “吴於县置东官郡”,郡治在今宝安县南头(当时地属增城)。所以说,东官郡治其实仍在原宝安县(今南头),只不过因为当时宝安县部分划归新设立的增城县,而记为增城。

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又分增城县地置宝安县。

迁治

至宋末,东官郡领宝安、怀安、兴宁市海丰县、海安、欣乐(今惠城区惠阳区)六县。而宝安县地处东官郡地的西南边陲,交通不便,所以进入南齐,又将郡治东移。对于南齐东官郡治东移怀安后,其具体地点位置又在那里?从下面几则记述可窥大慨:

一是南朝《宋书·州郡志》记述:“去州水三百七十”。也就是说,东官郡治去广州市水路三百七十里。

二是《惠州府志·沿革表》记载,南齐分怀安县地置陆安县,陆安县即今陆丰市(包括今海丰县部份地区)。

三是《隋书·地理志》记述:“归善县有归化山、怀安山。”据《惠州志·山川》记述,归化山在梁化;怀安山又名鼓角山,在今惠城区以东约七十里的永湖至平山之间,山下有上、下怀水(又称淮河,今西枝江)北流入东江

惠州名称来源

“惠州”一名亦是由“怀安”演变而来。杨坚平陈后废梁化、东官两郡,置龙川郡怀安县省入归善县。后来怀安山又被称为鼓角山,“怀安”一名遂步被后人遗忘,唯有怀安山下的怀水,后人改称“淮水”,文字虽异,音义实同。至南汉,南汉主移循州治于龙川,原循州(今惠城区)改为祯州。入宋后宋朝第四个皇帝赵祯登位,为避“祯”字讳,户部命祯州知府更名。古时大多以当地山川为州县定名,以循江(今东江)命名的循州己给了龙川,故只好用淮河(今西枝江)命名。但祯州知府是外省人,当地人称“淮水”,而祯州知府读作“惠水”,这样“惠州”一名就出现在中国州县行列中。由于惠州郡城在“惠水之阳”,故又称惠州为惠阳区

惠州自古号称“岭南名郡”、“粤东门户”。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章恬任相,再度推行王安石的新法。反对新法的苏轼便以“讥讪先朝”的罪名被贬到惠州。苏轼《惠州一绝》诗曰:“罗浮山下四时春,卢橘黄梅次第新。日荔枝三百颗,不妨长作岭南人。”在南宋时,就有“一自东坡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之语。

璀璨文化

东官郡地域的周边,诞生了影响全球华人的粤文化、河洛文化、客家文化、潮海文化。

东官郡周边,是当前中国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位居中国经济最发达城市前五名之内的就有:广州市深圳市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国最早建立的经济特区:深圳、珠海市厦门市汕头市。中国两个特别行政区:香港、澳门。有中国十大菜系的:粤菜潮州菜、客家菜(东江菜)。有中国十大传统戏剧的:粤剧潮剧。中国旅外侨胞最多的四个地级市都位于古东官郡周边:江门市(广肇系)、汕头(潮州系)、梅州市(客家系)、泉州市(福建系)。闻名海内外的“北季南饶”,国学大师饶宗颐,和“全球十大最具创意和成功商人”之一的李嘉诚;是潮州人(Teochew Association)。

东官郡周边地方的客家文化

东江流域惠州、河源市为中心的客家文化,是原东官郡核心地域的主流文化。形成了一支不同于岭北客家的客家民系——循衍民系,客家民系的一支,原来划作客家方言的粤台片。所以名曰“循衍”,即是以古循州为中心,播衍四海的客家支系。他们是客家民系之中,同时具备岭山、海洋两种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循衍文化是指粤台片客家的文化。客家人迁徙到广东省等沿海一带时,来自中原文化体系的客家文化便受到了海洋文化的冲击。中原文化和海洋文化的相互撞击,使得客家文化也具有了海洋文化的某些特征:比如豁达的胸怀、浓情似酒、敢做敢为,亦或开放性、冒险性乃至扩张性,这也是客家文化与现代文化的接壤之处,也是他们有可能迅速走进现代社会的先天优势。

缚娄文化—东江本地文化

流经东官郡的东江,还孕育出了一种独特的方言,那就是缚娄话(Phok-Low-Hva),过去也称惠州话。缚娄话远早于粤语和客家话形成于广东省,是广东最古老的语种。据《吕氏春秋》记载,百越之地曾经存在过古缚娄国,谭其骧教授主编的《中国历史地图册》的战国地图上也详细标明在博罗县境内有缚娄国。缚娄话实际指东江本地话,亦称 槎语,此处不是指闽南语(Hokkien)。“槎”字与“蛇”谐音,东江本地话又称蛇罗话。因东江古名槎溪,而得名;博罗县古称槎城。有人认为东江本地话应归入粤语系,过去客家学一般把槎语划作(两片)粤中片、惠州片,由于使用缚娄话的人在目前的人口比例较少,只到过惠州一两次的人会误认为客家话或广州话就是缚娄话。其实,保留古汉语语音,如有入声等。老惠城话有比较多的变调,变调规律较为复杂,也有文白异读的现象。

参考资料

小小古城之活力 也是新城之活力.晶报.2024-03-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