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

围绝经期综合征(perimenopausal 综合征,PMS),又叫更年期综合征。指妇女绝经前后由于性激素水平波动或下降所致的以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为主的一组候群症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病因是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从而使体内激素紊乱,导致了绝经症状的发生。临床症状表现为月经紊乱、阵发性潮热、血压易波动,心前区闷痛不适、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

围绝经期综合征可以通过血清卵泡刺激素(FSH)及雌二醇(E2)值测定、抗米勒管激素(AMH)测定、超声检查等手段进行检测。确诊的患者可根据医生的诊断通过服用镇静催眠药类药物、雌激素类药物、孕激素类药物或是复合制剂类的药物进行治疗。

病因

绝经期卵巢功能衰退,卵泡分泌雌激素和孕激素减少,对下丘脑垂体的负反馈作用减弱,血浆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增加,从而使黄体生成激素(LH)和促卵泡激素(FSH)分泌也增加,后者更为明显,原因系LH易被类固醇所抑制,激素紊乱导致绝经症状的发生。

流行病学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不断加剧,进入绝经期的女性人口增长速度也逐年增加。中国每年会有1000万女性进入更年期,根据联合国世界卫生组织估计,到2030年将超过2.1亿人,其中60%~70%有潮热盗汗多疑易怒、失眠多梦等典型症状。并且,随着人类寿命延长,绝经后女性会有很长的时间受更年期的困扰,引发一系列严重危害女性生活质量的健康问题。

临床表现

近期症状

1.月经紊乱:月经紊乱是绝经过渡期的常见症状,由于稀发排卵或无排卵,表现为月经周期不规则、经期持续时间长及经量增多或减少。此期症状的出现取决于卵巢功能状态的波动性变化。

2.血管舒缩症状:主要表现为潮热,为血管舒缩功能不稳定所致,是雌激素降低的特征性症状。其特点是反复出现短暂的面部和颈部及胸部皮肤阵阵发红,伴有轰热,继之出汗,一般持续1~3分钟。症状轻者每日发作数次,严重者十余次或更多,夜间或应激状态易促发。该症状可持续1~2年有时长达5年或更长。潮热严重时可影响妇女的工作、生活和睡眠,是绝经后期妇女需要性激素治疗的主要原因。

3.自主神经失调症状:常出现如心悸病、眩晕、头痛、失眠、耳鸣等自主神经失调症状。

4.精神神经症状:围绝经期妇女常表现为注意力不易集中,并且情绪波动大,如激动易怒、焦虑不安或情绪低落、抑郁、不能自我管理等情绪症状。记忆力减退也较常见。

远期症状

1.泌尿生殖器绝经后综合征:>50%的绝经期女性会出现该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泌尿生殖道萎缩症状,出现阴道干燥、性交困难及反复阴道感染,排尿困难、尿痛、尿急等反复发生的尿路感染

2.骨质疏松症:绝经后妇女雌激素缺乏使骨质吸收增加,导致骨量快速丢失,而出现骨质疏松。50岁以上妇女半数以上会发生绝经后骨质疏松,一般发生在绝经后5~10年内,最常发生在椎体。

3.阿尔兹海默症:绝经后期妇女比老年男性患病风险高,可能与绝经后内源性雌激素水平降低有关。

4.心血管病变:绝经后妇女糖脂代谢异常增加,动脉硬化、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发病风险较绝经前明显增加,可能与雌激素低下有关。

检查诊断

辅助检查

激素测定

生殖内分泌激素测定有助于判断卵巢功能状态。血清抑制素B(inhibin BINH B)≤45ng/L,是卵巢功能衰退的最早标志,比FSH更敏感。在绝经过渡期,雌激素可呈波动水平,血清FSH通常>10U/L。AMH绝经后一般测不出。

盆腔超声检查

超声下发现卵巢体积缩小,窦卵泡数减少,子宫变小,内膜变薄,一般不超过5mm。

阴道细胞学涂片

涂片多以底、中层细胞为主,可以协助排除妇科学的器质性疾病。

其他

甲状腺功能、血脂、血糖、颈动脉超声、乳房超声等。

诊断标准

围绝经期综合征需要根据患者年龄、病史、临床表现、妇科检查及超声、血生殖内分泌激素水平测定等实验室辅助检查

鉴别诊断

冠心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的心血管症状是多种多样,症状往往不典型,在临床上容易与器质性心脏病相混淆。围绝经期患者中出现的心前区疼痛、心悸病等所谓“假性心绞痛”,须与冠心病心绞痛相鉴别。冠心病的基本病理基础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所致管腔狭窄以及冠状动脉痉挛而引起的心肌缺血。心绞痛则是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心肌急剧的暂时缺血与缺氧所引起的以发作性胸痛或胸部不适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特点为前胸阵发性、压榨性疼痛,可伴有其他症状,疼痛主要位于胸骨后部,可放射至心前区与左上肢,劳动或情绪激动时常发生,每次发作持续3~5分钟,可数日一次,也可一日数次,休息或用硝酸酯类制剂后消失。有高血压等相关基础疾病病史,发作时存在心电图及心肌酶谱等相应变化。

抑郁型精神病

抑郁型精神病往往具有典型三联征即情绪低落、思维迟钝和语言动作减少,围绝经期综合征的抑郁表现与其相类似,但程度往往较轻,且抑郁型精神病常有妄想幻觉,而围绝经期女性往往少见,在诊断困难时必要时可以请精神科会诊。

高血压病

围绝经期综合征主要表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紊乱,常伴有神经心理症状的一系列候群症。血管舒缩功能障碍所致的潮热、潮红、多汗是最典型的表现,表现为血压增高者为数也不少,但与普通高血压病不同,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仅收缩压升高,舒张压往往正常,一天中波动较大,睡眠后血压往往降至正常范围:高血压病血压升高呈现持续性,收缩压、舒张压都超过正常水平,且高血压病常伴有头晕、头痛、心悸病等心血管症状。围绝经期综合征患者有雌激素水平下降,眼底血管及心电图多无变化;高血压常伴胆固醇升高,眼底或心电图改变。

治疗

西医治疗

镇静催眠药

1.谷维素片:10~20毫克/次,3次/日,口服,可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围绝经期的症状。

2.三合胶囊剂:每胶囊剂含维生素e100毫克,维生素B,10毫克,谷维素10毫克,早、晚饭后30分钟各服1粒,可减轻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引起的症状,有抗衰老作用。

3.地西泮片:2.5~5毫克/次,口服,每晚睡前1次,可镇静、催眠、抗焦虑。

雌激素类药物

1.炔雌醇片:0.02~0.025毫克/日,口服,睡前1次,每月用20日;后5~7日,加服甲羟孕酮8毫克/日可补充雌激素,改善围绝经期症状延缓骨质丢失,改善血脂状态,有雌激素依赖性肿瘤或严重肝、肾功能障碍者,禁用;安眠药、抗结核药,口服抗生素可能影响药物的吸收、利用和代谢。

2.雌二醇皮肤贴剂:每片含雌二醇2.2毫克,1片/周,3片/月,贴最后1片时,加服甲羟孕酮8毫克/日,共7日,作用同炔雌醇,但效果更佳。

3.雌三醇:片剂1毫克/片、2毫克/片或5毫克/片;栓剂2毫克粒。1~2毫克/月,口服,分1~2次服。阴道给药2毫克/次,1次/周,每3~6周,加服甲羟孕酮10日,8毫克/日,改善围绝经期症状,控制骨质丢失,栓剂对改善泌尿、生殖道症状效果好。

4.乙炔雌三醇环戊醚片:每月口服1~2毫克,分1~2次服用每3~6个月,加服甲羟孕酮10日,8毫克/日。作用同雌二醇

5.结合型雌二醇(结合雌激素):片剂0.3毫克/片或0.625毫克/片;胶囊剂1.25毫克/粒;软膏 每 克 含 雌 二 醇0.625毫克。 口服0.3~0.625毫克/日,或每晚阴道内放入软膏1克,每月连用21日,后半期或每3~6个月,加服甲羟孕酮或其他孕激素类药物5~10日。

孕激素类药物

1.黄体酮:油溶剂10毫克/支或20毫克/支,肌肉注射;10~20毫克,每日/1支或隔日1支。可促使子宫内膜的分泌期转化,对抗雌激素作用,保护子宫内膜。口服无效或肝功能不良者,慎用。

2.甲羟孕酮:片剂2毫克/片、4毫克/片、10毫克/片或100毫克/片;注射剂150毫克/支。口服2~12毫克)日,分1~2次服用,单独应用或与雌激素联合应用。作用为促进子宫内膜转化,减少子宫内膜增生,防止子宫内膜癌变,长期大量应用可致水钠潴留,体重增加。使用方法为10毫克/日于周期第16~25日服用,或2毫克/日于周期第1~25日服用。

3.7-甲基异炔诺酮(利维爱)片剂2.2毫克/片,口服2.2毫克/日具有类孕激素、雌激素、雄激素样作用,能有效缓解潮热、出汗和失眠等症状,可单独长期服用,不需加服其他药物,严重肝、肾疾病患者,慎用。

复合制剂

1.复方炔诺酮:片剂每片含炔诺酮0.625毫克、炔雌醇0.035毫克,从月经第5日起,1片/日,连服22日,为1个周期。作用为调经、避孕、改善围绝经期症状。肝、肾功能严重损害者及雌激素依赖性肿瘤者,禁用;血栓性疾病患者、严重心血管疾病患者,慎用;用药后可出现撤退性出血,绝经年限长者,不宜选用。

2.复方甲地黄体酮:片剂每片含甲地孕酮1毫克、炔雌醇0.035毫克。剂量、用法和作用同复方炔诺酮。

3.左炔诺孕酮炔雌醇(三相)片:片剂,6片(黄色)每片含左旋炔诺孕酮0.05毫克、炔雌醇0.03毫克;5片(白色)每片含左旋炔诺酮0.075毫克、炔雌醇0.04毫克;10片(棕色)每片含左旋炔诺孕酮0.125毫克、炔雌醇0.03毫克。从月经第5日起,每晚1片,连服21日,先服黄色片6日,继服白色片5日,最后服棕色片10日。作用同复方炔诺酮。

4.复方八维甲睾酮(盖福润)片剂,每片含炔雌醇0.025毫克、甲睾酮0.625毫克。每晚口服1片,连服20日,停药10日后开始服1个周期,对失眠、多梦、疲乏,记忆力下降等脑功能减退症状效果良好。严重肝肾疾病者,禁用。

中医治疗

1.常用的汤药有左归丸加味、右归丸加减、丹栀逍遥散加减、一贯煎加减等。

2.肾阴阳两虚型常用的中成药坤心宁颗粒,以地黄、黄芪为君,养血滋阴,补气健脾,以补气阴之不足;辅以仙茅、淫羊霍为臣,温补肾阳虚,与君药共用,达到肾之阴阳双补之功;佐以赤芍药石决明,清肝热,敛肝阳:合欢安神解郁,以上七味合用,共达滋肾养阴,平肝宁心之功,适用于中医辨证属于肾阴阳两虚证的更年期综合征等,据有关研究表明,坤心宁颗粒具有较好的镇静安神的作用,能增加去卵巢大鼠子宫肾上腺系数,对去卵巢大鼠神经内分泌-免疫紊乱有较好的调节归正作用,可以明显改善更年期综合征(肾阴阳两虚证)的临床症状如潮热汗出,腰背痛冷痛,乍热乍寒,烦躁易流动,畏寒肢冷,阴道干涩,郁郁寡欢,眩晕,耳鸣,失眼多梦,舌淡苔薄白,脉沉细等疗效好、安全性高,且停药后在继续缓解病情、维持疾病疗效及防止复发方面均具有明显的优势。

中医外治法:

1.针灸治疗经典选穴:肝俞、太溪、关元、气海、脾俞、百会、肾俞及三阴交等;

2.推拿法:对患者颈项部、下肢及背腰、脘腹处行㨰揉及推摩;

3.耳豆压穴法:选穴主穴:神门、皮质下、枕及垂前等;

4.穴位贴敷疗法等。

预后

围绝经期综合征为妇女在绝经前后的一段时期多发证候,只要治疗得当,思者积极配合,坚持治疗,预后良好。

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绝经对心血管、骨骼、认知会产生持续不良影响,需对绝经女性开展全面健康管理,包括每年健康体检、推荐合理饮食、增加社交脑力活动、健康锻炼。健康生活方式包括生活规律,按时休息;积极参与社会活动,充实生活内容;管理情绪,保持开朗、乐观、积极态度,保持心情舒畅;改变不良生活习惯,避免熬夜、憋尿、久坐等;避免外界伤害,避免摄入有害物质,不吸烟,避免二手烟等。

运动

坚持户外运动和晒太阳,适当进行锻炼调节神经功能,促进机体代谢。每日规律有氧运动,每周累计运动150分钟,另加2~3次抗阻运动,以增加肌肉量和肌力。

饮食

饮食要定时定量、均衡,避免无节制,限制饱和脂肪酸摄入,结合各地的饮食习惯,建议全谷物纤维,饮食结构要多样化,粗细搭配,足量蔬菜和水果,每周2次鱼类食品,控糖、少油、限盐、限酒、戒烟,足量饮水。

控制体重

适当控制体重,体重减轻5%~10%就足以改善与胰岛素抵抗相关的许多异常。BMI18.5~23.9kg/m2为正常,体重过高增加心血管疾病风险,低体重增加骨质疏松症风险。

预防骨质疏松

围绝经期开始就要采取措施维持骨健康,包括采用健康生活方式,摄入充足的钙和维生素D。补钙可以增加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建议首先通过膳食补充,如果不能从膳食中获得足够的钙,建议服用钙补充剂。维生索D在钙的吸收和骨骼健康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可以改善肌肉性能,增加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性骨折。体内维生素D的来源主要为皮肤接触日光照射和从膳食中获得,必要时可补充外源性维生素D。

参考资料

〖健康科普〗围绝经期综合征.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健康科普 | 围绝经期综合征.微信公众平台.2025-01-30

知“更”知底,呵“妇”健康——认识更年期综合征.微信公众平台.2025-01-30

优雅的度过“慢慢变老”.微信公众平台.2025-01-30

围绝经期综合征.www.dayi.org.cn.2025-01-17

浅析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中西医综合治疗.微信公众平台.2025-01-17

35例围绝经期综合征的临床治疗分析.www.zhangqiaokeyan.com.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