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又名“白果树瀑布”,位于中国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是以瀑布景观知名的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平均海拔900米,总面积163平方千米。每立方厘米的空气含负氧离子2.8万个以上,年平均气温16摄氏度左右。黄果树瀑布景区由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有限公司开发。
黄果树瀑布景区位于贵州黔中高原西部边部位,是江水系支流乌江的上游三岔河与珠江水系支流红水河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景区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破碎,切割强烈,河流众多。主要山脉有乌蒙山、苗岭山脉等,平均海拔1350米。溶洞发育明显。因各种地质构造,区内主要为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代表的飞雾洞型瀑布,以滴水滩瀑布为代表的河川袭夺型瀑布,还有出口型瀑布、悬谷型瀑布、构造裂点瀑布等。景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均气温15.6℃,年降水量1476.4毫米,降水多集中在5—8月,月平均降雨量都在200毫米以上,特别是6月,降雨量将近300毫米,黄果树瀑布河面宽约20—30米,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6立方米。瀑布高度为77.8米,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
黄果树瀑布景区开发较早,20世纪70年代末,当地政府便开始开发黄果树风景区。景区内有陡坡塘瀑布区、黄果树瀑布区、天星桥等五大区块,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主体,还有陡坡塘、螺丝滩、银链坠潭等共18条瀑布。除此之外还有黄果树神龙洞、水帘洞、水上天峻石林等自然景观。黄果树瀑布景区是全国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共有超过40个少数民族,其中布依族、苗族占大多数。景区内还有石头寨、滑石哨、郎宫村等历史村落。2022年,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森林面积达139.3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6.31%,其中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5%。
1982年8月,黄果树瀑布景区被国务院定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9年,黄果树瀑布群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2007年3月,黄果树瀑布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首批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黄果树瀑布地处贵州省安顺市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地理坐标东经105°35′—105°42′,北纬25°52′—26°02′,处于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南有北盘江上游牂牁江,北有乌江上游三岔河,东有黄果树瀑布的源头白水河。距离贵阳市128千米,安顺市45千米,有滇黔铁路、株六复线铁路、黄果树机场、320国道、贵黄高等级公路、清高速路直达景区。
气候
黄果树风景区气候温和,属亚热带高原季风湿润性气候。年均气温15.6℃,年均日照1252.4小时,年总积温5700℃,年太阳辐射总量每平方米3614.6兆焦,年降水量1476.4毫米,无霜期294天。全年相对湿度在80%左右,年内变化不大。降水量多集中在5—8月。
水文
黄果树瀑布属珠江,是西江干流,南盘江、北盘江、打邦河支流,可布河下游,是珠江水系打邦河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该瀑布汇水面积720平方千米,河面宽约20—30米,多年平均流量为每秒16立方米。水流经黄果树地段时,河床像台阶一样,形成九级瀑布,最大的一级就是黄果树瀑布。瀑布高度为77.8米,其中主瀑高67米,宽101米。其中主瀑顶宽83.3米。该区域水资源丰富,雨量充沛。
螺丝滩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1千米处。瀑高29米,滩宽120米,滩面长达350米,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约1千米。瀑高20.8米、宽105米,水量变化较稳定。银链坠潭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由于接纳王二河水流及天星桥暗河的滞蓄作用,平均流量较黄果树瀑布大,而相对变化较小,消退缓慢。瀑高8米宽约60米。关脚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打邦河干流上,由于接纳了打带河各主要支流的来水,水量最大。该瀑布总落差141米,宽50米,汇水面积2297平方千米,平均流量约每秒45立方米。
黄果树瀑布区内碳酸盐岩广布,喀斯特发育、基岩裸露,地面有注地、落水洞、漏斗。地下有裂隙、洞穴网络系统和地下河,具有良好的水分垂直交换和水平运移的条件。暴雨时,除部分降雨滞留在土壤和裂隙中外,一部分超渗雨形成坡面流迅速向地表河汇集或通过封闭漏斗、落水洞系统集中补给暗河。水量大,流速快,是雨季河流主要补给方式,也是引起河流瀑布水量急剧变化的主要原因。另一部分雨水则通过岩体裂节理系统分散地进入地下,形成裂隙流,最终以泉或地下河形式出露地表。这种裂隙流水量较小,流速缓慢水质良好,是枯季河流瀑布水量的主要补给方式。丰水年裂隙流总量约为3.03亿立方米,占全年径流总量(8.2亿立方米)的37%。枯水年为1.71亿立方米,占年径流总量(3.6亿方米)的47%,而且年水量越小,裂隙水所占的比重就越大。
黄果树瀑布平均流量为每秒16立方米,历史最大水量为每秒737立方米。每年的5—8月河流水量最为丰沛,也是瀑布景观较为壮观的季节。而每年的枯水季节,王二河水库均向其调水以保证成景所需的水量。
2024年6月20日,黄果树瀑布流量最高时达每秒381立方米,为2024年最大水量。
地质地貌
黄果树瀑布景区位于贵州黔中高原西部边部位,位于宽谷期和峡谷期两个地貌阶段的交接处,是江水系支流乌江的上游三岔河与珠江水系支流红水河北盘江的分水岭地带。各个环境因其地质地貌局部地区的气候水文土壤、植被类型的差异,构成的自然景观略有差别。
黄果树景区在扬子准地台内的上扬子台带上,东北侧地层走向和构造线形迹都为北东向,西南侧地层和构造线多以西北、东南向展布。在深断裂带内及其附近,因受挤压作用,地层转轴倾角较陡,走向多变,离深断裂带稍远的地方,地层产状相对平缓。地势西北高、东南低,地形破碎,切割强烈,河流众多。主要山脉有乌蒙山、苗岭山脉等,平均海拔1350米。喀斯特地貌发育明显。
自侏罗纪后,黄果树景区脱离海水成为陆地。景区内的地层中以碳酸根类地层为主。并发育有各种喀斯特形态类型,形成了不同形貌的景点。分布在高原面上的主要喀斯特景观大致在第三纪中、上新世时期形成。在第三纪末或第四纪初,受喜马拉雅山脉拾升的影响,区内逐渐抬升形成高原。自第四纪以来,地壳在持续上升的基础上曾有相对稳定的一段时期,这给喀斯特地貌的发育创造了水平方向发展的可能,形成较大的负地形。自第三纪至第四纪以来气候变化很大,区内有第三纪湿热气候条件下发育的热带喀斯特形态类型,亦有第四纪以来发育的亚热带喀斯特形态类型不过后者正改造前者形态特征。由于高原的生成,地貌的演变,气候的变化以及碳酸盐岩分布差异等的影响,导致区内作为风景资源主体的喀斯特景观。
黄果树景区瀑布形成于典型的亚热带岩溶地区,统称“岩溶瀑布”,该区域初期的侵蚀裂点仅是由上下游之间的水位差导致的。随着岩溶的发展,河水经由裂隙或活血下潜,形成岩溶侵蚀裂点(指落水洞)。随时间发展,暗河在干谷发展壮大,水流注入地下,形成落水洞瀑布。而后暗河强烈扩展,重力崩塌作用使暗河塌顶变为明河,形成箱形峡谷。局部侵蚀基面相协调的峡谷因两岸风化、溶蚀、侵蚀等作用,形成V形谷。
黄果树瀑布群宽谷期内河流在该区域形成了宽广的河谷,而峡谷期则是河流深度侵蚀的阶段。这种地貌转变导致了瀑布的形成和发展。而第三纪末期的喜马拉雅山脉运动引起了大面积的地壳抬升和断裂活动。这导致了地表河的侵蚀循环和峡谷的形成,其中黄果树瀑布群因其落差和水量较大而得以形成。
瀑布主要分为三种类型,即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代表的落水洞型瀑布,以滴水滩瀑布为代表的河川袭夺型瀑布,还有出口型瀑布、悬谷型瀑布、构造裂点瀑布等。由于黄果树瀑布前身为箱型峡谷,后因落水洞塌形成大瀑布。所以这也是瀑布落差高,水流强,巨声响的原因之一。
土壤
黄果树瀑布景区在多方位影响下发育成山地黄壤、山地黄棕壤等地带性土壤。这些土壤类型在该地区发育层次明显。山地黄壤分布在海拔1700米以下,山地黄壤位于海拔1700米以上。前者受到长期淋滤的脱硅富铝化过程,使得土壤较粘重。在石灰土分布地区,因条件差异,形成黄色石灰红色石灰色石灰土等。石灰土总的表现出成土速度较慢,土层较薄,土壤富含碳酸钙,并呈现微碱性。土壤有机质积累较多,团粒结构较好,具有较稳定的腐殖酸钙等特征。
生物多样性
黄果树瀑布景区自东向西,呈现出湿润的常绿阔叶林向半湿润常绿阔叶林过渡。区内有维管植物177科484属767种,其中湿地植物有50科78属121种。有国家I级保护植物银杏,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红椿木、翅荚木、喜树等。景区内森林植被覆盖率高,碳酸盐岩系地表环境存在众多藻类、苔藓植物及维管类植物。
黄果树瀑布景区内有主要野生动物5类35种,国家重点保护的二级野生动物14种,如猕猴、鳞甲目、水獭亚科等。还有中国特有的小型鹿种。其中,数量稀少的矮身间吸鳅仅发现于打邦河黄果树瀑布上游。
历史沿革
命名由来
黄果树瀑布古时称为“白水河瀑布”,明朝之前,黄果树瀑布叫白水河瀑布,亦称黄葛树瀑布,清朝同治年间,因贵州省当地语言中黄葛树与黄果树相同,黄果树瀑布的叫法就固定下来。
历史变迁
在18万年前最后的盛冰期之后,安顺市区域内曾有一支从水城方向迁移来的古人类活动。从普定穿洞出土的文物反映了人类祖先在该区域生产和生活状况。
殷周时期,这里为鬼方国。春秋时期本区为牂牁国的中心所在,西汉时为夜郎管辖区,其后又变更为普利国。因而在区内有以夜郎、普利为名的村寨。
明洪武年间,居住在磨上田安寨的村民迁至滑石哨、龙头山、水塘街等处,其中滑石哨建寨最早。
黄果树瀑布的记载最早可追溯至成书于明朝天顺五年(1461年)的《大明一统志》。而后明朝弘治年间的《贵州图经新志》、明朝嘉靖年间的《贵州通志》《贵州山泉志》等均有记载。
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曾于黄果树地区考察游览,并作游记。
明末清初,滑石哨寨民曾在附近山势险峻的旧院砌屯自守,从残蚀的摩崖上可辨认出“雍正十一年”的字样。
清朝以来,关于黄果树瀑布的描述对比明代更为详细。在康熙《贵州通志》中首次出现了“水帘洞”和“白水沉犀”的记载",而乾隆《贵州通志》首次收录了“犀生潭”的传说。道光《永宁州志》详细描述了黄果树瀑布所属的白水河水系。
清朝初年,大西农民军领袖孙可望在黄果树瀑布对岸修建了望水亭,并作了碑记。
清嘉庆二年(1798年)望水亭与碑记在战火中被毁。
清代,云贵高原地方官员对滇黔古驿道进行修整、改造,《乾隆普安州志》载:云贵总督西林觉罗·鄂尔泰上疏雍正帝,奏请“所改新路自木奶果起至嵩子卡止,只须安设六驿,既平且近。”《光绪普安直隶厅志》称“新路的开辟,与南盘江老路相比,更为坦易,且无岚障之虞。”
1940年,贵州企业公司组织了有史以来的第一次对黄果树瀑布的测量。
景区布局
黄果树瀑布景区按地理位置和河流体系可划分为陡坡塘瀑布区、黄果树瀑布景区、天星桥、滴水滩瀑布区与郎宫景区五大片区,以黄果树大瀑布为主体,还有陡坡塘、螺丝滩、银链坠潭等共18条瀑布。除此之外还有黄果树神龙洞、水帘洞、水上石林等自然景观与石头寨、滑石哨、郎宫村等历史村落。
黄果树瀑布上游为黄果树神龙洞、陡坡塘景区、石头寨。黄果树瀑布景区内包含有黄果树瀑布与水帘洞、犀牛潭等景点,黄果树瀑布下游分布有由天星洞、水上石林、银链坠潭瀑布组成的天星桥景区,滑石哨、螺丝滩瀑布区、滴水滩瀑布区和郎宫景区等。
主要景点
陡坡塘瀑布区
陡坡塘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上游1千米处,瀑顶宽105米,高21米,是黄果树瀑布群中瀑顶最宽的瀑布。陡坡塘瀑布顶上是一个面积达1.5万平方的巨大溶潭,水量变化较稳定。瀑布形成于约100米长的钙化滩坝上。当洪水到来之前,陡坡塘瀑布都会发出巨响,又称"吼瀑"。徐霞客游记在记述黄果树瀑布时,也记述了陡坡塘瀑布。
黄果树神龙洞
黄果树神龙洞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上游3千米处,已探明的洞底面积约38万平方米,全长4640米,洞内平均高度21米,现开放游道1600米,游程约70分钟,底层暗河与黄果树大瀑布相连。
神龙洞洞内纵横交错,各类溶洞景观极多,洞内分上、中、下三层,底层暗河与黄果树大神龙洞风光瀑布相连。神龙洞曾作为当地土著少数民族抵抗官匪的军事要塞,军事设施至今尚有保存,被当地土著少数民族尊为"神洞"。
石头寨
石头寨位于在黄果树瀑布上游6千米处,被称为“布依族蜡染之乡”,属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安庄乡,是扁担山48个布依寨中的一个。四周群山秀丽,寨前田连阡陌,寨后绿树成荫。石寨由一座30多米长、5米多宽的五孔石桥跨越白水河。寨子以伍姓为主体,传说600年前,有一姓伍的布依人到此开发逐步繁衍而成寨的。
石头寨中随处可见以石头为材料的建筑。沿着山坡自下而上,鳞次栉比地排列着。石屋的主人大都是布依族,房屋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屋子形态各异,依山而建,建房前就地采石。仅在建房时用木料穿椎作为屋架,其他均用石料建造,屋顶是歇山顶的基本样式建筑。这种木石结构的房屋造价低,简单牢固。石寨内常用设施也均以石料修筑。寨边竹林、树下安置着石凳、石椅与石桌。
石头寨民居的建造外观因使用不同形状的石料进行组合,富有特色。石屋墙上雕有图案,有的是龙形、兽形,还有花卉纹样,别具一格。
黄果树瀑布区
黄果树瀑布景区是黄果树景区的核心景区,占地约8.5平方千米,内有黄果树大瀑布、盆景园、水帘洞、犀牛潭等景点。
黄果树瀑布
黄果树瀑布,即黄果树大瀑布。古称白水河漫布,亦名“黄葛墅”瀑布或“黄桶树”瀑布,因本地广泛分布着“黄葛榕”面得名。是黄果树瀑布群中规模最大的一级瀑布,已有约5万年的历史。
黄果树瀑布落差可达74米,瀑布上游有11.1米深的天池,落向17.7米深潭“犀牛潭”,水流终年不断,流量较为稳定。丰水季节瀑布观赏效果较好。该瀑布是世界上唯一能从上、下、左、右观看的瀑布,也是世界上唯一有溶洞从其半腰贯通,且能从洞内向外观瀑、听瀑、摸瀑的瀑布。
黄果树瀑布还有大水、中水、小水之分,常年流量中水为每秒20立方米,时间在九至十个月。流量不同,景观也不一样。大水时,流量达每秒1500立方米,可飞溅100多米高,有"银雨洒金街"的称号。中水时瀑布分成四支,各具形态。小水时,四支瀑布铺展在整个岩壁上。
瀑布对面建有观瀑亭,亭下林木茂密,有一曲折小道直抵河边。河面架曲桥通“水帘洞”。瀑布侧畔建有徐霞客大理石雕像“霞客望瀑”。在大瀑布下游,有天生桥,长1千米,宽200—300米。
水帘洞
水帘洞长134米,洞内有6个洞窟,5个洞厅,3个洞泉和6个通道。位于黄果树瀑布内。也使黄果树瀑布成为少数可以四面欣赏的瀑布。
水帘洞由黄果树风景区管理处于1984年开发,当时将在瀑布后面的洞穴凿通,并修了一条小径,原来的洞口便成了观瀑的“洞窗”。
犀牛潭
黄果树瀑布下有一深潭,是因瀑布流水的常年冲击形成的,因深潭形似一头卧伏的犀牛,取名“犀牛潭”。奔腾的河水从60米高的悬崖上倾泻到潭中。瀑布溅起来的水珠有百米之高。犀牛潭深17米,河面架曲桥直通“水帘洞”。瀑布溅珠上经常挂着七彩缤纷的彩虹,也有“雪映川霞”的称号。
盆景园
盆景园是黄果树瀑布景区近代开发的景区,景区占地26666.67平方千米,园内展示盆景3000多盆,姿态各异,以贵州省特色植物为主,有高达两米直接根植土壤的树桩造型,还有微缩景观。陈列的盆景计有紫薇、火棘、银杏、金弹子、榕树、杜鹃等20多个品种,并随处可见仙人掌科、黄桶兰、白玉兰等多肉植物及其他灌木乔木。
天星桥景区
天星桥是黄果树风景名胜区新开发的一个富有特色的景区,位于黄果树瀑布南方,下游6千米处。景区规划面积7平方千米,游览面积4.5平方千米,分为天星盆景区、天星洞景区和水上石林区三个相连的片区。
天然盆景区
天然盆景区又称“天生桥石芽林”,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4千米。为陆上石林,宽约500米,长约1千米。奇石怪岩千姿百态。有的崎岖成网,有的峭立如塔,石芽排列方为北偏西,沟通方向为东北向,岩石呈菱形网络状。石头中较高的有20余米,较低的也有5米左右,形成了天峻石林迷宫。
天然盆景区内有一条三千米的石板小道,穿行于石壁、石壕、石缝之中,有的还可撑上竹筏,穿行于峡谷、石林之中。景区内的奇形怪石或为雨淋日晒,溶蚀形成,或为河水濯洗蚀形成,多数形成高大嘉竖的石芽林。其中“星桥牧人”“雏鹰待哺”“雄狮啸天”等奇石富有特色。各石芽顶部长满仙人掌科、龙舌兰,遍体古藤缠绕,植被繁茂,也因此得名“石寨仙掌”。
天星洞
天星洞在天星桥景区中段,主要景观天星洞位于冒水潭旁的河岸上。洞内形成若干大厅和侧厅,各厅自有特色最大的厅高50米,直径150米面积约1.8万平方米。在奇峰异石之中,4根高度在20多米的雕花石柱较为明显。柱上石花丛生。洞内景观还有天星亭、一线天、回望石等。
天星洞曾是一条暗河,后来由于排泄面的降低,流水改道,使这里形成了一个没有水的地下溶洞,属典型喀斯特地貌溶洞。是一个很具观赏价值的溶洞。洞内还有人工制造溶洞景观,如“八仙过海”石笋群和由各种奇石组成的“天国盛宴”。
水上石林
水上石林位于黄果树下游6千米处,距天星洞景区1千米左右。是一片长约1千米宽约500米的袖珍型石林,它一部分在陆地一部分在水中。河水在石林中时隐时现,穿行于石峰、石壕、石壁之间。内有365块数生石,形态各异的石林盆景等。
水上石林是白水河向银链潭分流而形成的,大水时,石林被水浸淹基部。小水时,基部无水。故一年中有一定时间因基部产生冲蚀和溶蚀作用,逐渐加大相对高差,形成水上石林。石山峰林与其他喀斯特区的峰林不一样。外形为金字塔形,底座宽大,高度平齐。
螺丝滩瀑布区
螺丝滩瀑布在黄果树大瀑布下游1千米,平均高度29米,宽约120米,瀑布最高处为31米。螺丝滩瀑布以滩面透速绵长为其特点。滩面长达350米。瀑布由拦河坝分成两股,绕石间梯田、绿洲流动,最后作方形交汇,形成左右相对的两个瀑布。西侧集大半河面之水,泻入一潭。而右侧为一小而陡的坡道,滩面乱石密布,植被茂盛。
滑石哨
滑石哨位于黄果树大瀑布下游1.5千米,滑石哨,布依语意为“一块大的扁石板”,因寨子建在大小不等的扁石板上而得名,属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白水乡,较有民族特色。其内共有三四十幢民居建筑,其内部为传统的穿斗式木构架,但从地基、墙体直到屋面,也是用石头建成,在绿树丛中这些呈灰白色的石屋格外醒目。滑石哨最早可追溯到明朝洪武年间,历史悠久。村中伍姓保留着一张清乾隆十四年的契约,契约上有“滑石哨”三字。2013年,滑石哨被安顺日报称为布依族文化博物馆。
滑石哨整个寨子呈蜂腰形坐西向东,背靠小米坡,面向红岩山,寨前白水河由北向南流过,滑石哨的自然环境较好,周围是约6.67万平方米的山中林木。寨中有十多株巨型榕树,最大的一株,覆盖约667平方米的土地。滑石哨人将榕树称作黄桶树,也就是滑石哨人崇拜的神树。
滴水滩瀑布区
滴水滩瀑布位于坝陵河上游,距关岭城东约5千米,黄果树瀑布以西8千米,又称“关岭大瀑布”,总高度和个体都为黄果树瀑布群之首。瀑布东侧为大坡顶,西面为关索岭,中间是深达700米的霸陵河峡谷,瀑布就挂在关索岭大山上。滴水滩瀑布总高410米,为黄果树瀑布的数倍,最后一级为高滩瀑布,宽63米,高达130米,是瀑布群内最高的瀑布。
滴水滩瀑布由三个瀑布组成,最上面叫连天瀑布,中间为冲坑瀑布,下面为高潭瀑布。瀑布总高316米,其中冲坑瀑布高160米。高潭瀑布高130米。最上一级瀑布顶仅是一个3.5米宽的峡谷岩道。而最下一级瀑布顶宽则有45米,位于深切于峡谷之中,多处为山崖遮掩。
郎宫景区
郎宫景区位于贵州省关岭布依族菌族自治县的晒甲山上,距离黄果树主景区大瀑布景区以南8千米,可乘坐小艇前往。距天星桥景区4.8千米。距贵阳市120千米。景区三面环水,河滩宽广,四周高山耸立。郎宫村也位于此。错落的村舍中生长着古榕树、芭蕉、木棉等植物,带有亚热带河谷田园风光。
时令景观
银链坠潭瀑布
银练坠瀑布位于贵州安顺黄果树天星桥内,位于三岔河下面的河咀濑暗河入口处,也是传说中的龙犀相抟的地方。距离黄果树瀑布下游7千米。属落水洞型瀑布。由于银链坠潭瀑布接纳了王二河水流及天星桥伏流的滞蓄作用,平均流量较黄果树瀑布大,面相对变化较小,消退缓慢。瀑高8米,宽约60米。瀑布上方呈漏斗形,底部是槽状溶潭。河水在石头上均匀铺开,象千千万万条大大小小的银链,因此得名“银链坠潭瀑布”。
赶表
赶表,又称“浪哨”。即布依族青年男女找对象的一种方式,是布依族在农历六月六等布依族民族节日或赶场天,布依族男女青年在场坝两边交流,男女各自为阵。通过交谈、对歌或别人引荐,在树下田畔等僻静处谈心行歌,有的从此结成终生伴侣。当地人还将这种通过对歌自由选择意中人的行为称为“浪哨浪貌”,《“浪哨浪貌”的来历》记载了这一习俗的由来。而《独山州志》记载“赶表”是一种古老的风俗,这可能是原始社会时期氏族外婚制的遗留。
其他看点
王二河水库
王二河是珠江西江系北盘江一级支流打邦河的主要支流,主河道长75千米。王二河水库是位于王二河中下游上的一座中型水库,具有灌溉、发电并向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果树瀑布补水等综合效益。
王二河水库工程枢纽建筑物包括大坝、溢洪道、坝后电站、排洪隧洞等部分组成。水库正常蓄水位1103米,正常蓄水位以下库容820万立方米,核校洪水位1105.75米,校核洪水位以下库容995万立方米,设计面积35.3平方千米。
该工程于1999年12月30日正式开工,2000年4月6日主体工程正式动工,2004年3月通过蓄水安全鉴定,2004年10月过蓄水阶段验收,同年11月正式下闸蓄水试运行。
关脚瀑布
关脚瀑布位于黄果树瀑布下游打邦河干流上,由于接纳了打带河各主要支流的来水,水量最大。它由3级斜滩组成,总落差141米,宽50米,汇水面积2297平方千米,平均流量约每秒45立方米。
奇石馆
黄果树奇石馆于2010年6月正式对外开放。奇石馆总面积为5800平方米,藏馆以科学性、知识性、观赏性为主线,由远古沧桑馆、雅韵天成馆、梦幻晶花馆三部分组成。黄果树奇石馆主要展示了兴义贵州龙、幻龙属、关岭鱼龙等化石。还集中展示了50多种纯天然的观赏石1000余件,其中以贵州省四大知名石种(贵州红、贵州青、贵州墨、盘江石)为主,同时也展示了部份中国各地知名石种。
贵州发现的化石共计20多个门类、200多科、2000多属、4000多种。从距今约10亿年至1万年均有,几乎囊括了古生物分类中的主要门类。
甲秀楼
甲秀楼由贵州巡抚江东之建于明万历二十六年,取科甲挺秀之意命名甲秀楼。
甲秀楼是一座木结构的阁楼,三层三檐四角攒尖顶,这种构造在中国古建筑史上都是较为罕见。红雕窗,下有十二根白石柱托住檐角,四周以白色雕花石栏围护。总高22.9米,顶层额题“甲秀楼”三字。虽屡遭毁坏,但经修和重建后仍立于此处。
望水亭
瀑布对岸的半山上曾有一座望水亭,始建于明朝末年。历史上,望水亭的损毁和重建经历了较为复杂的过程。
从《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志》《奇人奇书》可见明代末期早先的望水亭已损毁,永历八年(顺治十一年,1654年)夏,孙可望游览瀑布,在望水亭旧址上修筑了新亭,并刻碑记之,该碑文被完整收录于爱新觉罗·旻宁《永宁州志》。民国十五年(1926年)兴修滇黔公路过其址,将亭、阁及拱门拆除,只留后殿。如今的观瀑亭,为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后所建。
白虹桥
黄果树瀑布上游不远处曾有一座白虹桥,为明朝洪武二十五年(1392年)右军都督金事王成奉敕建。曾广泛见载于明清至民国的地方志中。但现有的文史资料中却极少提及。
而明朝地理学家徐霞客表明了白虹桥所在位置与现在的“黄果树桥”所在的位置相吻合,说明“黄果树桥”的前身为白虹桥。自明代以来,该桥屡经修缮,桥拱也由徐霞客时代的三孔增为五孔。
夜游黄果树
夜游黄果树项目花费1.7亿元,该项目共分“入境”“不夜国”和“一瀑九霄”三大主题区,含“入境千色锦绣”“幻境云端织梦”等10余项光影体验互动,该项目于2021年6月28日正式开放。至同年11月30日,增加旅游收入近600万元。
当地特产
油团耙
油团耙是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一带布依族传统食品。一般在农历正月结束的那一天作为节日食物。布依族称这天为“了年”。油团耙主料是糯米、菜油,制作完成后只需冷却后入坛封存,便可常年随时取食。可单独食用,也可烧、蒸、炸,并配以其他佐料食用。油团耙具有软、香、酥等特点。
灰粽耙
灰粽耙是布依族的特色食品。过“六月六”时,布依人家户户都要吃灰粽耙,先选用上等糯米浸泡,然后将糯米秧子或糯米草洗净晒干烧成灰,两者搅拌均匀,取出,筛去粗枝残灰,佐以花椒、八角、核桃仁、苗香、猪肉等,用粽耙叶或竹笋壳包成长方形状,蒸熟后食用,色香味俱佳。
相关文化
民俗文化
黄果树瀑布景区是全国的少数民族聚居地区之一,共有少数民族40种以上,其中布依族、苗族占大多数,此外还有佬族,彝族等。有的村寨是同一民族聚居,有的是几个民族杂居,各自保持着本民族的语言和习俗,和睦共处。
民族节日
黄果树瀑布风景区内的少数民族节日每年有20多个,如三月三、六月六、“了年”节等等。
农历正月初三至十五,是布依族青年人玩山、打键、丢花包的时候。他们在山间河边,互相用山歌来表达爱慕之情。六月初六,是布依族的传统节日,寨里都要杀猪“打平伙”,每户派一人参加,议定当年的“乡例”。七月初十五,是布依族的“祭桥节”这天有架新桥和祭旧桥两种活动,不论男女老少,都要架一座“保命桥”保佑自己健康长寿。每年除夕,是布依族的“了年”节,这天豆腐、豆芽不可或缺。此外,还要做“油团耙”。
苗类似的节日是“上巳节”又称“赶妹场”。这一天,苗族青年男女穿着艳丽服装,载歌载舞跳芦笙,这是传统的恋爱交游的佳节。此外还有布依族的“六月六”,苗族的“跳花节”“苗年”等具有代表性的民族佳节。而佬族是西南最古老的少数民族,保持着原始的风貌。
民族服饰
黄果树瀑布附近的布依族妇女,上身多着黑色和深蓝色布做成的斜岔领大襟短衣。领沿、肩围、衣袖,及襟边多镶饰金边和蜡染图案,胸前系花围裙。下身着多层蜡染碎花百裙。苗族妇女总体上是裙装,以刺绣的精美和色彩的鲜艳引人注目,饰以手镯耳环和层层项图。饰物上花纹细腻精致。而佬族妇女则以“桶裙”“仡佬袍”为民族特色服饰。
歌唱形式
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民歌民调多样,以布依族和苗族较为特殊。布依族民调按其旋律可以分成汉语歌调和布依族歌调。前者明快悠扬,后者低缓抒情。至今许多村寨仍保持着男女对歌的风俗,赶表时亦有人低吟漫唱。
而苗族以歌唱为民族文化生活的传统特色。古歌谣以苗族起源的中国神话、生存发展历史及意识形态为主要内容。近代歌谣则反映现实生活,抒发思想感情,往往以爱情为主要内容。
民俗乐器
黄果树瀑布景区附近的布依族民族乐器是用芒锣伴奏的红铜唢呐,分长管和短管两种。前者低柔委婉,后者高亢清厉。而铜鼓激越高昂,回肠荡气,不过只在春节或办丧事时才得敲击。而排笙为苗族特有的民间乐器,苗族青年往往随身携带,即兴吹奏,音色柔和,曲调动人。
民族工艺
蜡染
蜡染,古称蜡,是中国西部民族民间传统印染工艺。黄果树地区分布的苗族、布依族均会蜡染,苗族图案带有史书性质,而布依族的蜡染是富有地方和民族特色的工艺品,布族称为“读典”。它线条对称、古朴典雅、清丽脱俗。
蜡染分为蜡画和蜡染两种形式。蜡画是用铜刀(蜡画工具)蘸上高温溶化的蜂蜡,在白布上绘画各种图案,填以颜色即成。蜡染是将画好的作品通过防染、煮沸、去蜡、漂洗、花现,成品上神秘莫测的冰纹,使蜡染更具抽象画的韵味。
2008年,安顺蜡染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织锦
织锦又名“纳锦”,为布依族的传统工艺,布依族称之为“读桂”。安顺市的布依族、苗族、掸族都有织锦的习惯,古称“铁笛布”。清代《续黔书》记载中评价极高。以织金县、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等地出产的为佳。图案有菱纹、波浪纹、条纹等各种纹路,亦有“X”字纹穿插其中。可用作围巾、坡肩、壁挂等用途。
历史传说
三国时期,中国著名的古代军事家诸葛亮曾在云贵高原一带征战,而关羽之子关索与其妻鲍三娘亦随之远征。据县志记载,诸葛亮开辟了翻越关岭的西通驿路,并令关索留守。当地人便把这座嵯峨的山脉称作关索岭,简称关岭。这道雄关称为关关口,旁立关索庙,主峰上建有太子阁。
与关索岭隔着峡谷相望的晒甲山,相传是诸葛亮部下将士晒凉甲盔之处。关索岭南端关脚瀑布下的孔明塘和悬崖顶深山大篝中的孟获屯。《永宁州志》记载名叫诸葛营的地名在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便有三处,北口乡附近有鲍三娘山相传是关索之妻鲍三娘驻兵之处。
木偶剧《黄果树瀑布传奇》
《黄果树瀑布传奇》是贵阳市木偶剧团于2010年创作的神话木偶剧,讲述的是生活在黄果树瀑布旁边的布依族女孩“白妹”和小龙王于当地恶霸斗争的故事,该表演需要在一块1米多高的黑色幕布后面操作身穿贵州布依族传统服装的木偶。操作者王卫苹和其他6位表演者将每一个表演动作通过操作杆传递到托举着的木偶身上。
影视作品
1981年,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来黄果树瀑布景区拍摄了《黄果树瀑布群》纪录片。后于1982年在中国上映,该纪录片展示了黄果树瀑布群的壮观景象、岩溶地区的地形地貌以及瀑布形成的科学原理,该纪录片于1987年10月得到“伊朗第十七届德黑兰国际教育片电影节荣誉奖”。
《航拍中国》纪录片第三季第三集收录了黄果树瀑布的景观,于2022年5月23日上映的“马岭河大峡谷黄果树瀑布”以航拍的拍摄手法介绍了黄果树瀑布的景观和丰水季。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64年,黄果树瀑布首次被开发利用,在6-7个月内修成了六角亭、望水厅。还修了几百道石台阶,并对景区进行绿化处理。
1978年,黄果树瀑布景区开始开发水帘洞项目,开通45米后暂时搁置。
1980年,贵州省交通设计院对黄果树—天星桥专线旅游公路作出了设计。同年6月,贵州省政府批准成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处。
1984年,黄果树瀑布景区内的水帘洞对外开放。同年11月5日,黄果树—天星桥专线旅游公路动工修建。次年,景区内建成了日产汽车公司3000吨水的水厂,同年还安装了一座800千伏变压器。还整修了黄果树侧面的布依寨滑石哨的寨中小道,使其可以接待游人。后年1月14日,黄果树—天星桥专线旅游公路通车,天星桥景区内还修了游览小道,还建造了一些服务设施。
1987年,黄果树瀑布景区内的天星桥景区对外开放。同年1月7日,黄果树大瀑布前、犀牛潭畔的徐霞客塑像落成。这是黄果树风景区管理处为纪念徐霞客诞辰400周年暨黄果树风景区开发而塑造的。
1990年12月25日,黄果树瀑布景区的中心区轨道缆车建成,轨道长190米,共有两节标准缆车车厢,每次可乘坐60人。
1996年6月28日,黄果树瀑布景区夜景工程一期灯光工程建成向游人开放,整个工程分三期实施。次年5月,黄果树瀑布景区夜景程二期大型激光表演系统工程建成向游人开放,该项目采用先进的计算机技术对夜景进行三维动画模拟,提高了景点的艺术观赏效果。
2021年,黄果树瀑布景区投入1.42亿元建成黄果树智慧旅游中心,全区完善设置旅游标识500余块,建成生态停车场8个,以星级标准建成旅游厕所50余座、改造提升80余座,黄果树石头寨景区慢行系统成功运行。
保护
1991年底,省政府投资30万元搬迁位于瀑布顶部的黄果树中学,省长基金拨专款印制申报必备材料,并拆除了黄果树瀑布景区内分布不协调的建筑和违章建筑,之后向国家建设部提交了申遗材料。
1999年4月,贵州省人民政府决定成立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管理委员会,成立后一年内完成了景区的外围绿化和25度以上坡地的退耕还林的规划工作。并于次年完成了黄果树瀑布景区内7.8平方千米的退耕还林。
2006年,黄果树瀑布景区内的“半边街”的搬迁工作启动。投入近10亿元,搬迁923户3000余人。2013年9月3日,完成全部住户搬迁。半边街搬迁后产生的近20万平方米的空地被用于植树绿化,共投资5000余万元,用近半年时间将半边街改造成了生态长廊。
通过长时间的植树造林和退耕还林,黄果树瀑布景区的森林覆盖率于2020年,提升到了64.19%,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达90%。
2022年,黄果树瀑布景区通过绿化造林、退耕还林、天然林保护、石漠化综合治理等生态工程改造后,森林面积达139.34平方千米,森林覆盖率66.31%,其中核心景区森林覆盖率超过85%。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100%。
重要事件
重大事件
1917年,奥地利植物学家Handel-Mazzetti在黄果树瀑布区采得模式标本3个:其中昆明合耳菊(Synotis cavaleriei(L-evl.)C.Jeffrey et Y.L.CHen);小叶枇杷(Eriobotrya seguinii(H. Léveillé)Cardot ex Guillaumin);大叶黄杨(Buxus megistophylla levl)的模式产地()即在该处。
黄果树瀑布景区曾作为1983版的西游记水帘洞的取景拍摄地。
1984年12月,《贵州日报》以连载形式发表张克撰写的长篇报道《岩溶瀑布博物馆巡礼》,报道了黄果树风景区内的自然景观、文物古迹、民族风情以及开发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1991年9月,在黄果树瀑布左侧岩壁上的一座建筑物被清除。
1992年6月,世界遗产名录的卢卡斯和桑切尔两位专家对黄果树瀑布景区的资源、环境进行了考察。提出“暂缓提交的建议。
2004年,黄果树瀑布景区举办了黄果树瀑布节,并引发了网络上35万人次关注。
2007年,黄果树瀑布景区举办了布依族文化展示活动。
2008年,黄果树瀑布景区举办了以展现安顺堡文化风貌为题材的节庆活动。
2018年,黄果树瀑布景区计划申报“黄果树—屯堡景观”世界自然与文化双遗产。
游客喊退票事件
2024年8月5日,贵州黄果树景区因客流量太大,检票系统瘫痪,造成游客不满,游客高喊“退票”。8月6日上午,黄果树景区工作人员回应称,8月5日高喊“退票”的游客多是跟团游的游客,大多是到现场买票,而非线上预订,这就造成了现场拥挤以及部分游客在现场买不到票无法进去的情况,“在网上预订散票的游客是没有发生这种情况的”。该工作人员表示,木奶果景区并未发布限流通知,游客可正常购票进入。此外,据该工作人员表示,黄果树景区已进入旅游旺季,每日客流量可达四五万人。
相关荣誉
1982年8月,黄果树瀑布景区被国务院评为首批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年,黄果树瀑布群被大世界基尼斯总部评为世界上最大的瀑布群,列入世界吉尼斯纪录。
1999年11月,黄果树瀑布景区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定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07年3月,黄果树瀑布景区被国家旅游局评为中国国家首批AAAAA级旅游景区。
2015年,联合国环境规划署将黄果树瀑布景区选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
2017年,黄果树瀑布景区被教育部办公厅评为第一批“全国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
2021年,黄果树瀑布景区被联合国人居环境署评为“全球低碳生态景区”称号。
2022年12月10日,贵州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入选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绿色名录。
参考资料
拍客|看黄果树大瀑布: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人民资讯.2023-06-13
黄果树景区官方网站.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黄果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2023-06-13
“飞流直下三千尺” ——黄果树瀑布群.黄果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2023-06-13
贵州黄果树旅游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为什么叫黄果树?为什么形成大瀑布?来,今天一起从4D角度解读黄果树大瀑布.微信公众平台.2025-03-12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守两山青绿,护一江东流.中国风景名胜区协会微信公众号.2023-06-13
关于黄果树瀑布,鲜为人知的另一面.中国日报中文网.2023-06-13
紫牛拍咖丨贵州黄果树瀑布:清凉避暑醉游人.今日头条.2025-03-10
丰水期的黄果树瀑布令人震撼(视频).人民科技官方账号.2023-06-13
贵州黄果树瀑布迎来2024年最大水量.今日头条.2024-06-21
黄果树旅游区情况简介.黄果树旅游区管理委员会.2023-06-13
黄果树风景区 自然资源.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九味书屋丨打开贵州这本书——黄果树瀑布没有黄果.贵州广播电视台.2023-06-13
黄果树大瀑布的文化渊源.贵州政协报.2023-06-13
黄果树风景名胜区.生态中国网.2023-06-13
黄果树瀑布.贵州省人民政府.2025-04-25
天星洞丨光怪陆离的奇幻异世界.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一个在黄果树景区沉睡多年的水上石林,比云南石林还奇妙.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藏在天星桥深处的奇景,许多人无意中就会错过.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黄果树奇石馆.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甲秀楼 水天相映的状元名楼.黄果树官方旅游网.2023-06-13
不夜国千色锦绣:安顺市黄果树旅游区以“三个注重”成功打造夜游项目.澎湃新闻.2023-06-13
蜡染技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数字博物馆.2023-06-13
贵州木偶戏“备战”伦敦奥运会.凤凰网.2023-06-13
黄果树瀑布.豆瓣.2023-06-13
《航拍中国》第三季 第三集 马岭河大峡谷 黄果树瀑布.央视网.2023-06-13
乾隆时期的黄果树原来长这样!280年后,它成了万绿丛中一抹白.亚鲁紫云.2023-06-14
黄果树景区工作人员回应游客喊“退票”:其多为现场买票的跟团游客.今日头条.2024-0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