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蒙山
乌蒙山(英语:Wumeng Mountain),是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位于云南省、贵州省两省边界地区,东北起于云南省昭通市镇雄县和贵州省毕节市,向西南经赫章县和威宁县,行政区划跨云南、贵州、四川三省毗邻地区的38个县(市、区)。面积11万平方千米,长250千米,平均海拔约2500米。
乌蒙山是断层抬升形成的年轻山地,东北~西南走向,主要由上古生界的石灰窑组成,喀斯特地貌发育,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山地、河谷与盆地、喀斯特地貌。乌蒙山由3列山地组成,西列山地最高,平均海拔高于2100米,最高峰大牯牛寨山,海拔4017米。乌蒙山属亚热带、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年平均气温为15.8℃,呈波动上升趋势。乌蒙山森林覆盖率很高,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其中共有药用植物272科1189属3184种,哺乳动物共有9目28科70属92种,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如豹、云豹和林麝等。
乌蒙山是彝族祖源地,彝族先民沿着乌蒙山和南北盘江迁徙到滇、川、黔、桂各地繁衍生息。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乌蒙山片区有着太多中国革命史上的记忆和革命遗址,是重要的革命历史见证。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项目“中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岩溶所)”完成了乌蒙山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1:50万)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这是乌蒙山区首次较为详细编辑的大型资源图件。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乌蒙山区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毕节地区的百里杜鹃景区、织金洞、草海和九洞天;六盘水市的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盘县护国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万峰林等等。
命名
早在唐代,在今云南省昭通县一带活动着一个称为“乌蛮”的部落,到了十一世纪,它逐渐强大起来,号称“乌蒙部”。宋朝时封这个部落的首领为“乌蒙王”,以后历代封建王朝都在云南乌蒙王所在的地方设置“乌蒙路”“乌蒙军民府”“乌蒙府”等治所,乌蒙山因此而得名,之后范围扩大,且此名沿用至今。
历史成因
乌蒙山脉处于特提斯一喜马拉雅山脉与滨太平洋两大全球巨型构造域交界部位,扬子陆块西南缘。跨上扬子陆块康滇基底断隆带和扬子陆块南部碳酸盐台地III级构造单元。自元古界以来,扬子地台西南缘经历了多期构造演化,即古元古界一中元古界扬子陆块结晶基底生长和增生期、四堡一晋宁期扬子陆块褶皱基底形成期、南华纪一志留纪第一沉积盖层形成期、泥盆纪一中三叠世第二沉积盖层形成期和晚三叠世一第四纪构造定型期。
位置境域
乌蒙山是中国西南部云贵高原上主要山脉之一,位于贵州高原西北部和滇东高原北部,介于东经103°30'~107°00',北纬25°00'~29°30',东北起于云南省昭通市市镇雄县和贵州省毕节市,向西南经赫章县和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在云南昭通市鲁甸县与曲靖市宣威市交界处进入云南,向西南止于昆明市与曲靖市交界处的小江谷底东侧,面积11万平方千米,长250千米,平均海拔约2500米。行政区划跨云南、贵州、四川省三省毗邻地区的38个县(市、区)。
乌蒙山由3列山地组成:西列山地最高,平均海拔高于2100米,最高峰大牯牛寨山,海拔4017米;中列山峰一般在2000米以上;东列山地海拔最低,山峰海拔一般低于2000米,最高峰韭菜坪位于贵州省境内,海拔2900米。
地理特征
气候
乌蒙山属亚热带、暖温带高原季风气候,是四川盆地进入云南省冷空气的主要通道。当印度洋暖湿气流经过云南高原的爬升之后,和经过贵州高原的西伯利亚寒流在云贵高原交界的乌蒙山区汇集后形成了相对静止的锋面-昆明准静止锋,在昆明准静止锋控制下,导致乌蒙山各气候变化和云南、四川省、贵州存在较大差异,造成了云南温暖干燥和贵州阴冷潮湿的气候特点。
气温
乌蒙山年平均气温为15.8℃,呈波动上升趋势,倾向率为0.0069℃/a。从季节变化看,春、夏、秋、冬季的平均气温分别为16.3℃、23.5℃、16.3℃、7.2℃,除夏季降温外其余季节均与年变化一致,夏季温度的倾向率为-0.0042℃/a,秋季增温速率最高为0.0181℃/a,春季为0.0083℃/a,冬季为0.0055℃/a。
降水
乌蒙山水热同期,气候干湿分明。雨量集中在5~10月,降水量占全年总降水量的78%~91%,形成雨季;在11月~次年4月降水少,仅占全年总降水量的9%~22%,形成旱季。四季划分为春季3~5月,夏季6~8月,秋季9~11月,冬季12~次年2月。年降水量600~1300毫米之间,降水不均匀,有地区差异。
日照
乌蒙山日照时数大约为1000小时,年日照率约为25%,年日照时间呈波动减少趋势,四季日照时间,夏季、冬季与年日照时间一致,呈减少趋势,春季、秋季呈增加趋势。因此,乌蒙山阴天、雾天和雨雪天在全年中占有很高的比例。
地质
地质构造
乌蒙山属于川滇南北向构造带,主要构造形迹隶属川滇经向构造体系,地史上长期以东西向挤压应力为主,产生了大量的南北向压性、近南北向压扭性断裂和褶皱,伴有少量低序次东西向张性断裂、近东西向压扭性断裂以及平推断层。主要构造有越西河断裂、普雄河断裂和米市向斜、罗木大山背斜等。
地层特征
乌蒙山地处滇东北地台沉积带内,出露有多种地质年代的土壤岩层,有寒武系、奥陶系、泥盆纪、二叠系、三叠系、中侏罗系、第三系和第四系等,其中又以二叠系的土壤岩层出露较为普遍。乌蒙山及其附近地区所出露的岩石种类较多,岩浆岩、变质岩、沉积岩三大岩类均有出现,并且都有一定的分布范围。以岩浆岩、沉积岩分布最广,也有少量变质岩分布。乌蒙山地层最老的为古生界二叠系上统峨眉山玄武岩,其次中生界三叠系、侏罗系、白垩系及新生界第四系等。其中,侏罗系、白垩系广泛分布,第四系仅在河谷分布。二叠系峨眉山玄武岩主要为菊花状、苦杏仁状、气孔状玄武岩夹斑状玄武岩;三叠系飞仙关组、铜街子组以砂页岩为主,夹大理石;三叠系雷口坡组以白云岩为主;三叠系白果湾组、侏罗系和白垩系岩组以砂岩、泥岩为主;第四系为碎块石及砂砾卵石、残坡积砂砾土、粉砂质土等。
矿产资源
乌蒙山片区矿产资源十分丰富,该区已发现有30余种矿产,主要矿产为铅、锌、铜、铁、金、铝矾土、煤、磷等。截至2019年底,乌蒙山区共探明资源量:磷矿35亿吨、煤炭358亿吨、铅锌矿859万吨、铜矿393.7万吨、铁矿10亿吨、稀土矿110.5万吨、石灰石矿17504万吨、木纹石矿1.02亿立方米、方解石矿1097万吨、铝土矿5567万吨,高纯石英砂岩6.67亿吨,炼镁白云岩6113万吨。油气基础地质调查优选页岩气远景区2个、有利区10个、可供矿业权出让的勘查区块1个。
在乌蒙山片区,东南部矿产资源丰度值总体高于西北部,矿产资源丰富的地区包括贵州省织金县、赫章县以及云南省会泽县,其中织金县煤炭、铝土、磷矿和稀土优势均较突出,赫章县铁矿优势突出,会泽县铅、锌和磷矿优势较为突出;矿产资源较为富的地区有5个,包括四川省雷波县和马边彝族自治县,云南省彝良县、宣威市和昭阳区,其中雷波县和马边县以磷矿为主,彝良县以铅锌矿为主,宣威市以锰矿石为主,昭阳区以煤炭为主。矿产资源较为一般的地区有11个,包括纳雍县、大方县、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黔西市、桐梓县,四川省古蔺县,云南省巧家县、永善县、武定县、镇雄县和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而赤水市等19个县(区、市)矿产资源较为匮乏。
地形地貌
乌蒙山处于云贵高原的北部,呈东北-西南走向,并向四川盆地的边缘地带过渡,呈斜坡型,而斜坡由于受金沙江及其支流的不断割切,形成狭长型河谷相嵌地貌,地表崎岖不平。主要的地貌类型有山地、河谷与盆地、溶洞。其中喀斯特地貌发育,残丘峰林、溶蚀洼地、溶蚀盆地、槽谷及溶洞、暗河等广布。
山地
乌蒙山大部分地貌类型为山地,该类型除深切割中山之外,还包括有相对升降所残存的部分高原面残片及原面上和部分宽谷边缘上散布的丘陵地貌。这一带山地海拔高度均在1000米以上,属于低山和中山规模,其中三江口片区就是典型的中山山地。
河谷与盆地
河谷与盆地在乌蒙山分布很少,在朝天马片区的小草坝和罗汉坝地区有少量分布。地处于云南高原北部原边地带的几片自然保护区是金沙江及其支流穿过地区,由于坡度较大,过境河流比降大而水流湍急,河流下切能力特强,河流切开了这一带的向北或向东倾斜的地表,形成山川相间,高差巨大的地貌结构。除了河源还保存有原面上的古河谷外,保护区内无大型或中型坝子,仅有面积较小的溶蚀坝或溶蚀河谷,面积均在10平方千米以下。
喀斯特地貌
碳酸岩经地下水和地表水的溶蚀与侵蚀可以形成较典型的喀斯特微地貌,较典型的有溶蚀洼地、小型漏斗,溶蚀河谷、峰林、峰丛、暗河和地下溶洞等。从地域分布情况看,东部的小草坝、海子坪片区附近分布广且较典型,罗汉坝与三江口也有少量分布。
土壤
乌蒙山的土壤可划分为4个土纲、4个土类、5个亚类。按纲分为淋溶土、铁铝土、初育土和水成土四纲,按类分为黄棕壤、黄壤、紫色土和沼泽土四类,按亚类分为山地黄棕壤、黄壤、酸性紫色土、生石灰性紫色土和草甸沼泽土五个亚类。各类土壤的物理化学特性都很好,大多数土层深厚,湿度大,土壤环境良好,也有部分地段产生一定程度的水土流失,造成土壤生产力的下降。
土壤类型垂直地带性分布主要为黄壤和黄棕壤,以黄壤居多,分布范围在1500~2200米之间,而黄棕壤仅见于海拔超过2200米山体的上部。并且,紫色土分布较为普遍,如三江口片区的小岩坊等地均有大量分布,其分布垂直范围难以确定,各海拔段都有,海拔仅为600米左右的洛旺苗族乡附近、2000米以上的三江口麻疯湾地区都有分布,此外罗汉坝还有少量沼泽土分布。
水文
河流
乌蒙山区大部分都处于中、北亚热带,降水充沛,境内河系比较发达,有多条河流和溪流穿越各片区。水系属于金沙江水系,区内有牛栏江、小江、普渡河、南盘江和北盗江等河流,较大的河流有洛泽河、大关河、木杆河等,其支流多发源于乌蒙山境内,多为南北流向。
牛栏江
牛栏江,系金沙江右岸支流,发源于云南省昆明市境内,干流长423千米,落差1660米,流域面积13320平方千米。流经云南省嵩明、马龙、寻甸回族彝族自治县、曲靖、沾益、宣威市、巧家县、鲁甸县、昭阳区等十一个县(区)及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于昭通市麻砂村注入金沙江。主要支流有果马河、普沙河、弥良河、对龙河、杨林河、匡郎河和马龙河等。
洛泽河
洛泽河流经洛泽河镇、角奎街道、龙安乡、钟鸣乡,最后汇入横江。洛泽河流域属于金沙江下段水系的横江中段的主要支流,发源于贵州省威宁草海,河长166千米,平均比降11.8‰,市内比降8.1‰,径流面积4991平方千米,市内面积2310平方千米。流域上段高原面以中山丘陵和溶蚀峰丛洼地地貌为主,水流垂直渗漏强烈,暗河发育,地下水比较丰富。多年平均流量15.7平方米/秒,最大洪峰流量1560平方米/秒,最小流量8.53立方米/秒。
地下水
乌蒙山区地下水丰富,类型齐全,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和碳酸盐岩岩溶水三大类。其中基岩裂隙水可分为碎屑岩裂隙水和岩浆岩裂隙水,其中,碎屑岩裂隙水根据水量大小、开采条件、供水价值分为碎屑岩类孔隙裂隙层间水和碎屑岩类裂隙水。在碎屑岩孔隙裂隙层间水中,地下水主要富集于厚层砂岩或砂砾岩中,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1.393~1.595升/秒·平安千米,钻孔单位涌水量65.6~737.0平方米/天,富水性中等;在基岩裂隙水中,雷打树组二段、雷打树组一段、小坝组三段、飞天山组、官沟组泉点流量较大,地下水主要富集于厚层砂岩或泥灰岩中,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0.708~1.811升/秒·平方千米,钻孔单位涌水量70~715.39平方米/天,富水性中等;在牛滚组、新村组和益门组泉流量较小,地下水枯季径流模数0.708升/秒・平方千米,钻孔单位涌水量\u003c100平发米/天,富水性贫乏。
生物多样性
乌蒙山森林面积广阔,森林覆盖率很高,气候条件比较好,具有良好的生态环境资源。
植物
乌蒙山区共有维管植物207科751属2094种。共有重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占该名录253种的5.14%,隶属10科,11属,其中蕨类植物2科、3属、5种,裸子植物2科、2属、2种,被子植物门6科、6属、6种。按保护级别划分,属于国家Ⅰ级重点保护的2种,属于国家Ⅱ级重点保护的11种,如三江口片区的珙桐、南方红豆杉和海子坪片区的香果树、水青树等。其中共有药用植物(含栽培种)272科1189属3184种(含变种和亚种),药用植物大多数是被子植物,比如有乌蒙绿绒蒿、野生乌天麻等。
动物
乌蒙山区哺乳动物共有9目28科70属92种,占中国哺乳动物的15.16%,云南省哺乳动物的30.07%。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9种,如豹、云豹和林麝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12种,如熊瞎子、小熊猫属、中华鬣羚等。共记录到鸟类18目66科356种,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动物有5种,如四川山鹧鸪、黑颈鹤等;国家Ⅱ级重点保护动物有30种,如红腹锦鸡、蓑羽鹤等。两栖动物共记录到39种,爬行纲共记载了54种,鱼类共有3目9科39属47种,脊椎动物总种数达到589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雕、扭羊羚等等。
自然保护区
乌蒙山片区地处长江、珠江上游,许多地区属于国家级和省级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森林公园和世界地质公园等,是两江上游的生态安全屏障区。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贵高原中部顶端的乌蒙山麓腹地,地处贵州省西北边缘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县城西南隅。草海是一个完整、典型的高原湿地生态系统,是中国特有的高原鹤类——黑颈鹤的主要越冬地之一,草海自然保护区浮游植物较丰富,共计8门96属。草海湖水生维管植物种类繁多,计有27科38属55种。丰富的水生植物及其较高的生物量为鱼类提供丰富的饵料,是越冬鸟类的天然食料。草海底栖动物共25科45属52种。草海现有鱼类种类较为简单,仅有4目6科12属14种。草海保护区两栖动物有2目7科12属14种,爬行纲有3目6科14属19种,种类较为丰富。鸟类是草海极为重要的一类动物资源,全区共计228种,分属17目46科。其中属国家Ⅰ级保护鸟类有黑颈鹤、白肩雕等7种;Ⅱ级保护鸟类有蓑羽鹤、白琵鹭、黑脸琵鹭、雀鹰、松雀鹰、草原雕、白尾鹞、游隼、灰背隼、红隼、雕鸮等29种。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东北部,保护区总面积1约29平方千米。区内山水林田湖草生态系统完备,生物多样性丰富,主要保护对象为国家Ⅰ级保护动物黑颈鹤等越冬水鸟及其栖息的湿地环境。截至2022年底,越冬鹤类数量已增至1716只,除此之外,区内国家Ⅰ级保护动物6种,国家Ⅱ级保护动物27种,共有鸟纲181种,3万余只。区内生态系统完备,是黑颈鹤等候鸟南迁路上的一个重要栖息地,具有极高的保护和研究价值。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
乌蒙山国家地质公园位于中国贵州西部六盘水市,地处少数民族聚居的“滇、黔、川、桂”四省结合部。乌蒙山地质公园经海西、“印支”燕山和喜马拉雅运动等多次构造运动,发育了水城一紫云北西向斜列式构造断裂带,发耳构造断裂带,郎岱三角形构造断裂带和盘县三角洲构造断裂带。出露了泥盆纪、石炭系、二叠系、三叠系、二叠系、三叠系等地层。在中三叠统关岭组上段赋存有著名的盘州市动物群,以海生爬行类化石最为丰富。由于掀斜式抬升的新构造运动,加之大面积的碳酸岩,在后期自然及人文的作用下,形成独多种具特色的喀斯特地貌景观。公园以乌蒙山顶峰及其东坡高原喀斯特地质遗迹为特色,以盘县动物群化石为重点,拥有云贵高原东坡新生代以来各个时期形成的各种类型的地质遗迹,融合特有的六枝梭戛苗族风情等文化,为综合性的地质公园。
主要山峰
牯牛山
牤牛山因从昆明市东川区西侧拱王山一带远望似一头牛而得名。属乌蒙山脉西列大海梁子的高峰,东川区与会泽县界山,滇东高原边缘被河流深切而成的山体。位于东经103°08'~103°20',北纬25°58'~26°22'之间。南北走向,山势陡峻,长约36千米,宽约23千米,总面积约7100平方千米。平均海拔在3000米以上,主峰大牯牛寨山海拔4017米。其南侧有海拔3800米的小牯牛寨山,东北侧有海拔3806米的石岩尖,北侧有海拔3694米的大海山等十余座海拔高于3500米的高峰。主要由露石灰岩、板岩组成,溶洞发育。多处陡崖连接,长达8~9千米。西侧山顶与小江河谷高差达2900米,山势陡峻。东侧为稍缓的山原带,为单斜山,多为畜牧区。气候、植被、土壤等垂直分异明显。因植被破坏严重,主要以灌丛、草地为主。
韭菜坪
韭菜坪位于贵州六盘水市钟山区与毕节市赫章县交界处,因山腰生长成片野韭菜,山脊和侧坡上呈现一处缓平地带,而得名。海拔2900米,为贵州省最高峰,素有“贵州屋脊”之称。韭菜坪梁子呈西北一东南走向,南坡缓长,北坡陡短。梁子岭脉绵延,山体宏大,岭高峻而不陡险,只少部地段石化呈喀斯特地貌。
人类活动
行政区划与人口
乌蒙山区地处云南省、贵州、四川省三省的结合部,是一个跨省、跨行政辖区、跨越多个民族聚居区的地理区域,其中贵州乌蒙山区涉及毕节市、六盘水市、黔西南州普安共贵州省10个县(市、区);云南乌蒙山区涉及昭通市和曲靖市共20县(市、区);四川乌蒙山区涉及泸州市的古蔺县、叙永县。其中毕节地区是个多民族杂居的地区,有汉、彝、苗、回、布依族等35个民族,六盘水共有44个少数民族,有彝族、苗族、布依族等7个世居少数民族;普安县共有29个少数民族,其中世居少数民族有布依族、苗族、俚民人、彝族、回族5个。
2010年末,乌蒙山区总人口2000多万,城镇人口585万人,乡村人口1667万人,城镇化率26%,其中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20.86%,苗族人口100多万。
民族
乌蒙山是彝族、白族、哈尼族、壮族、傣族、苗族等多个少数民族集聚的地区,各个地区的民族风情都呈现出各自不同的特点,并由此构成了多民族特色文化。
彝族
乌蒙山是彝族祖源地,彝族先民沿着乌蒙山和南北盘江迁徙到滇、川、黔、桂各地繁衍生息。乌蒙山区生活着近百万彝族人民,同时保留着古老的彝族文化,以传统歌舞最具代表,例如撮泰吉、绑神猴、海马舞、肯合呗、确比舞、唢呐花鼓舞、撒麻舞、阿妹戚托等,彝族传统歌舞记录和见证着彝族各时期的迁徙历史、农耕文化、婚嫁习俗、丧葬仪式等,是彝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苗族
苗族是中国历史悠久的古老民族之一,远古时代的“九黎”“三苗”“南蛮”“荆蛮”是苗族不同时期的先民。苗族曾经历过几次大幅度、远距离、长时期的迁徙,现主要聚居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自治州等地。苗族是个能歌善舞的民族,酒歌,酒在苗乡极为盛行,几乎家家酿造,因而苗族创造了大量的酒歌,内容大多以互相褒奖、祝福。舞蹈有芦笙舞、板凳舞等。另外,苗族的挑花、刺绣、蜡染、首饰很有名。苗族的传统银饰多种多样,有手钏、项圈、头饰、胸饰、银衣等,其中属黔东南苗族姑娘佩戴银饰数量之多。
宗教信仰
彝族本土宗教文化是以祖先崇拜为核心的信仰体系。彝族作为农业民族,其社会结构家支直接脱胎于氏族社会,具有浓郁的家族观念和祖先崇拜。彝族有着自己的神灵信仰,有自己的祭司——毕摩,有自已的宇宙观,对天地万物、生命人伦、生老病死有着古朴的自然解释。祭司阶层的毕摩,长期服务于彝族的宗教信仰,传承着彝族的宗教文化,使得彝族的祖先崇拜更加稳固。
图腾崇拜是苗族最古老的宗教信仰,在原始社会中人们相信本群体都与某种动物或植物、或无生命物有着亲缘或其他特殊关系,于是此物便成为该群体的图腾。苗族先民崇拜盘瓠,盘瓠即神犬,最为崇拜的图腾是槭属和凤蝶总科,苗族人民称枫树为妈妈树,它和蝴蝶一起成为生殖和繁衍的对象。苗族人民在迁徙过程中,经常由槭树来决定去留,把枫树看成自己祖先的指引。
基督教传入乌蒙山苗族地区前,苗族社会受到原始宗教的支配。苗族社会的组织结构,也是苗族“祖的宗教”的世俗表现形式。“鬼主”这一“祖”的候选人以及“祖”与“人”的中介者,便理所当然地成为宗教领袖和社会行政长官,集彼岸社会和此岸社会的权力于一身。1904年葛布教会成立,由于这种外来文化和人文信仰给压抑了许久的苗族社会带来了精神上寄托,苗族信徒的信教热情非常高。1904-1919年,以葛布总会为核心向周边地区辐射,十余年间先后建立了22个苗族教会和18个彝族教会。苗族、彝族信徒以高度虔诚的宗教热情促进了基督教在黔西北苗族、彝族地区广泛而迅速传播。
经济
乌蒙山作为整个大西南的腹心地带,秦、汉时期,彝族是乌蒙山区的本土民族,他们在这块土地上繁衍生息,种植水稻。元、明时期,明太祖借用了元朝的“以夷治夷”的土司制度,把乌蒙府这个南方丝绸古道的要塞之地交给了彝苗自治。乌蒙府进入土司治理阶段,开通乌蒙道,设置驿站,发展了山地农业。清朝年间,乌蒙土司政权就此结束。乌蒙府改为昭通府,并在二木那修建新城,外来的回、汉等移民与当地的彝族、苗族一起,恢复发展了农业生产。随着金沙江的开发,横江的通航,银矿、铜矿的开采,八省通。昭通、川南、泸州、宜宾、叙永等地成了川、滇、黔三省结合部繁华的重镇。
乌蒙山地区经过自身多年的努力,逐渐克服地区的劣势条件,充分利用比较优势,不断发展经济和调整产业结构,产业协调发展呈现出良好的趋势。2011年该地区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12.45亿元,比上年增长3%。乌蒙山地区凭借其丰富的生态资源优势,一些农产品(如粮食、油菜籽、烤烟、肉类等)的产量在中国所占比例均超过其人口和土地面积所占比重,尤其是烤烟产量,占到了中国的近六分之一。其中六盘水地区银杏产量高达97吨,昭通市的甘蔗产量曾高达到135674吨。
乌蒙山地区主要的工业产品产量不稳定,出现有增有减的状态,原煤、电力和水泥等产业是各地区主要发展的优势产业,并且这些产业的发展在各地区有着一定产业基础,发展比较稳定。对于重工业产业,如生铁、钢材、焦炭等产业也具有稳定增长的趋势,而对于轻工业产业如成品糖和中成药等产业,产量呈现上下波动的趋势。
乌蒙山片区通过多年来的旅游开发和建设发展,已具有一定的旅游产业发展基础。截至2012年底,乌蒙山片区开发建设和投入接待的旅游景区点共有195个,其中已评级并达2A级以上国家级旅游景区点36个,并有国家红色旅游经典景区8个,主要旅游景区点年接待游客最多的上百万人次以上,最少的约10万人次左右,大多数旅游景区点具有了一定的旅游吸引力和接待能力。
军事活动
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乌蒙山片区有着太多中国革命史上的记忆和革命遗址,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1935年4月23日,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率领的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先后从贵州兴义寡妇桥等地进入曲靖地区,辗转战斗,至27日到达曲靖西山三元宫宿营,当晚召开重要会议——三元宫会议,作出抢渡金沙江的重大战略决策,形成决议《关于我军抢渡金沙江在川西建立苏区的指示》。1936年2月27日,贺龙、任弼时等率领红2、6军团进入乌蒙山,历时近1个月,通过辗转千余里的大回旋战方式,成功剿灭敌军2个连,随后在昭通市、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间突破滇军防线。30日晚,军团领导任弼时、贺龙、关向应等人在九间楼内召开中革军委湘鄂川黔分会会议(盘州市会议),会议研究北上或南留的问题,决定渡江北上以后,红二、中国工农红军第六军团进行了政治动员和物资组织准备等工作,向全体干部战士传达了中国工农红军总部的指示以及《中央关于目前形势和策略路线决议大纲》精神。
交通运输
秦、汉时期,彝族人民在乌蒙山区这块土地上生活。后来,蜀郡太守李冰开凿了“五尺道”,刘彻在川、滇、黔结合部设置犍为郡,开筑长达两千多米的僰道。中原、荆楚、甘陕等地大量汉民涌进夜郎之地,带来多样性的异域文化,唐宋时期,袁滋曾在这里开辟石门道。
乌蒙山片区现具有优越的旅游交通区位条件,地处成渝经济圈、黔中经济区、滇中城市经济圈与攀西战略资源创新开发试验区的包围中,周边有经济较发达的重庆市、成都市、昆明市、贵阳等特大城市和一批大中城市。可通过内昆铁路、成昆铁路、湘黔、黔桂铁路、G85渝昆高速铁路、G76厦门-成都高速公路、G56杭州-瑞丽高速公路、G5京昆高速公路、G75兰州-海口高速公路及金沙江、赤水河等内河航道连接周边城市、各经济圈和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还可通过昭通机场、毕节机场及周边的昆明长水国际机场、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遵义新舟机场、宜宾机场、泸州云龙机场、西昌机场等通往中国各大中城市及周边国家。
科考研究
2019年7月,自然资源部中国地质调查局岩溶地质研究所承担的项目“中国重要地质遗迹调查(岩溶所)”完成了乌蒙山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1:50万)及说明书的编制工作,这是乌蒙山区首次较为详细编辑的大型资源图件。通过编制工作,项目组查明了乌蒙山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基本状况,尤其是获得地质公园建设资格的遗迹点类型、位置、分布、组合和特点;同时,分省、分县提出地质景观和地质遗迹资源保护及合理开发建议,为促进乌蒙山区38个县的地质遗迹保护、地球科学知识普及、旅游资源开发、脱贫攻坚和国土空间规划,提供了丰富的基础资料和科学依据。
环境问题与保护
环境问题
工业环境污染
1994年,国家大型坑口火电项目PX电厂建成投产,TN焦化厂与PX电厂毗邻而建,重化工业布局下环境冲突由此开启。火电厂和焦化厂每天排放大量的笨比芬、硫化氢和氮氧化物等有毒有害气体,将附近5个村庄2万多村民笼罩其下,环境状况一年不如一年。因工厂“三废”所衍生的环境冲突和危机加深,生态破坏、水土流失以及工业污染从地表渗透到地下,由点污染向面污染迅速扩散,周围居民的生存环境日趋变差。
空气污染
六盘水市因“两山夹一沟”的不利地形,成为贵州省大气污染防治形势最为复杂的城市之一,中心城区环境空气质量排名在全省始终挂末,PM2.5年均浓度一直不能达到国家二级标准,2018年曾因一季度空气质量明显下降,受到了省生态环境厅的约谈。
环境保护
土地资源保护
2018年,经云南省政府立项,自然资源部、财政部支持的云南省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重大工程正式实施,项目以构建生态型整理模式为出发点,采用建设农田防护林网、治理水土流失、修复林草等科学、适当、有效的土地整理方法和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和改善了项目区内的农田生态环境。两年时间内,云南项目区域内完成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58万亩,修复林草面积12.67万亩,旱涝灾害受灾耕地降低率达30%,当地生态环境质量显著提升。
生态保护
为了改善空气环境,六盘水市立足产业转型升级,从钢铁、火电、建材等传统污染高、能耗高、资源消耗高的产业入手,辅以城区扬尘治理六大专项行动,从根本上推动环境空气质量的改善,2018年3月23日至2021年12月2日,六盘水市中心城区创造了连续44个月、1351天无污染天气的纪录。同时云、贵、川三省按比例共同出资2亿元设立赤水河流域水环境横向补偿资金,按照“水质只能变好、不能更差”的要求,通过生态补偿机制“攥指成拳”,形成合作共治、责任共担、效益共享的流域保护和治理长效机制。
风景名胜
乌蒙山主要范围包括云南省、四川省、贵州省三省的部分区域,而这些区域由于地理位置和自然资源优势,再加上这些区域也是少数民族聚居区,有少数民族文化和风俗习惯,形成了众多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比如毕节市的百里杜鹃景区、织金洞、草海和九洞天;六盘水市的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盘县护国寺、韭菜坪景区和野钟叶猴自然保护区;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地区的万峰林;昭通市的拖姑清真寺、望海楼、大龙洞和天星国家森林公园;曲靖市的陆良彩色沙林、罗平油菜花海和会泽古镇;泸州市的玉龙湖、纳溪方山和古蔺黄荆等。
自然景观
贵州玉舍国家森林公园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区南部,离市区30千米,公园总面积约9平方千米,园内有丰富的野生动植物资源,有国家一级保护植物珙桐、红豆杉等,特别是发现国家二级保护植物直齿花,连片面积近3平方千米。林间有保护动物红腹锦鸡、白腹锦鸡、北极狐、獐属等。
百里杜鹃风景区
百里杜鹃风景区位于贵州省西北部、毕节市中部,距贵州贵阳龙洞堡国际机场122千米、贵州遵义新舟机场153千米,因绵延125.8平方千米的高山原生态杜鹃林带而得名,是世界上面积最大、品种最多、景观最震撼的天然杜鹃林带,也是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世界唯一杜鹃花国家森林公园、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百里杜鹃风景区包括普底景区、金坡景区、戛木景区、花王景区和百合景区。普底景区和金坡景区是百里杜鹃最为核心的景区,普底景区主要有五彩路、红军广场、醉九牛、数花峰、云台岭等景点;金坡景区主要有凝香台、百花坪、锦鸡箐、马缨林等景点。
万峰林景区
万峰林景区位于中国贵州省西南部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兴义市,平均海拔1200米,负氧离子含量10万个/立方厘米。万峰林以发育三叠纪地层岩石的圆锥状峰林、峰丛溶洞景观为主,集溶洞、漏斗、暗河、落水洞等各类地质遗迹于一体,不少游客和专家誉为“中国锥状喀斯特大型天然博物馆”。万峰林拥有动物资源100多种,如中华秋沙鸭(一级)、钳嘴鹳(二级)、猕猴(二级)等珍稀动物;还有贵州苏铁(一级)和享有“植物熊猫”美誉的兜兰(一级)等100多种珍稀植物。
彩色沙林风景区
彩色沙林景区位于陆良县城东南部,距县城18千米,是集游览、观光、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综合型旅游度假区,2001年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AAAA级旅游区。景区占地25平方千米,其中核心区面积6平方千米,主要景观有南蛮乾门、推背图、将军门、史浮雕、蛮军卫士、蛮王出征、三十六计洞穴、爨女望夫、书生看榜、一线天、八仙过海、桃园结义、周天洞、四季谷、春笋出土、沙雕赛区等100多个,具有很高的科考价值及地理研究价值。
人文景观
大屯土司庄园
大屯土司庄园位于贵州省毕节市七星关区大屯乡大屯村,占地6000平方米,始建于清雍正五年(1727年),是中国仅存较为完整的彝族土司庄园之一。庄园中轴线为大堂、二堂、正堂,大堂面阔五间。北轴线为亦园、客房、粮仓、绣楼。南轴线为轿厅、遂雅堂、廊桥、鱼池及宗祠、厨房等。遂雅堂面阔三间,穿斗式歇山青瓦顶,四周有回廊,门楼1座,堡6座。1988年被公布为第三批中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赫章可乐遗址
赫章可乐遗址位于毕节市赫章县城西约60千米处,可乐遗址文物保护区由15个墓群和1个汉人遗址、1个夜郎民族聚落遗址、1个汉代工业遗址组成,在遗址9.4平方千米范围内缓坡丘陵地上,分布着大量战国秦汉的遗存,有数百件具有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的文物。墓葬的埋葬习俗以及具有浓郁民族特色的随葬器物,对揭示古代夜郎文化面貌,探索夜郎历史具有重要意义,它是贵州省实施夜郎考古计划以来一次重要的考古发现。
拖姑清真寺
清真寺位于鲁甸县城东约十千米的玉盘山中,四周是水田环抱,田外又是山丘环绕,沟梁交错,树木成林,每个小山包上都住着回族。远远望去,清真寺的两个亭一矮一高耸立“田”中,两个亭子和大殿顶上均有“宝鼎”,殿、亭、房等凡是有角的地方都有翘角称为“瓜角”。现共有殿阁、房屋三十多间,庭院四处,成四合院型。
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
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地处乌蒙山腹地的赫章县哲庄镇,因乌蒙山战役中重要的哲庄坝战役被载入史册,是家喻户晓的革命老区。1986年,红军长征胜利50周年之际,毕节市行署(现毕节市)和赫章县人民政府共同投资修建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纪念碑。在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陈列馆中,“鱼水情深”陈列馆用蜡像的方式,还原了当地群众孙大娘帮助受伤红军的故事。
相关文化
诗词歌赋
毛泽东的《七律·长征》写出“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样的诗句来描写乌蒙山的巍峨和气势,表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大无畏英雄气概和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由贵州音乐人张超作词作曲,凤凰传奇演唱的歌曲《奢香夫人》收录于2009年5月27日发行的《最炫民族风》专辑中,歌曲取材彝族小调,歌颂历史民族人物奢香夫人,奢香夫,中国古代彝族女政治家,作为当时贵州地区女首领,为维护民族团结和祖国版图完整立下不少功劳。
影视作品
四川省泸州市合江县川剧团2018年出品的《乌蒙山脊梁》以扶贫书记为题材,通过讲述乌蒙山区青瓦村张东海一家三代前赴后继、不畏困苦、不怕牺牲,用汗水乃至生命守护家园、守护人民群众的故事,歌颂脱贫攻坚事业中基层干部无私奉献的高尚品质,展现当代农村群众励志自强、脱贫致富的时代精神。
电视剧《绝地逢生》是由胡琤执导,欧阳黔森编剧,杜源、童蕾、石小满、何苗等主演的农村题材剧,2009年3月5日于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首播。该剧讲述了贵州乌蒙山区农民与石漠化做斗争,因地制宜,在改革开放30年里走出一条科学发展道路的故事。
根据中国知名作家沈洋同名长篇小说改编的电视剧《万物生》以脱贫攻坚为主题,以苹果产业的发展为主线,展示磅礴乌蒙、神奇昭通市大山、大水、大峡谷、大文化的自然景观和浓郁的民族风情,是一部直接反映当前农村生活现状的电视剧。
红色文化
原生态的自然山水孕育出了乌蒙山片区诸多的自然风景和历史文化,尤以赤水河流域为主的红色文化,作为中国革命的转折之地,乌蒙山片区有着上千处革命遗址,比如有红二、红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哲庄坝中国工农红军战斗遗址、六盘水市革命遗址等等,是发展红色旅游,进行革命传统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宝贵资源。
艺术作品
《乌蒙印象》是画家李生华历时半年时间,以乌蒙山为背景,创作的具有地域特点的山水画卷。画卷采用大写意的笔法烘托了整个昭通大山大水的乌蒙磅礴气势,展示了家乡的发展变化,是集痴情乌蒙山水于一生。画卷既是李生华向党的生日献礼,也是新中国壮丽70周年的笔墨礼赞,既是他个人的内心独白,也是意愿的真情流露,歌颂了家乡在生态建设、脱贫攻坚、城乡变化、基础设施改善等方面取得的可喜成就。
四川省作家税清静创作的长篇扶贫小说《乌蒙磅礴》讲述了乌蒙山区的扶贫各种困难和感动事迹,再现中国共产党人的理想和信念。在设计上,它通过倒叙的方式,以一个90多岁的老红军陈国栋回忆红军精神写起,展现共产党人的初心不改,始终为改变乌蒙山的贫穷和落后,不懈努力和奋斗的精神。
历史人物
刘平楷
刘平楷,革命家,1902年10月9日出生于云南乌蒙山区洛泽河畔角奎镇。读书期间,“五四”反帝爱国运动对他的思想产生了重要影响。1923年,他与王复生、王德三等在北京组建了“云南革新社”(后改为“新滇社”)并出版了《革新》半月刊(后改为《铁花》周刊),来宣传反帝反封建、反宗法制度、反旧礼制等思想。1927年,蒋介石在上海发动“四一二”反革命政变,向共产党员举起屠刀。刘平楷来到上海市,先后任中共沪东、闸北区委书记,恢复发展党组织,将革命的火焰再次点起。1930年5月5日,龙云政府加大“清党反共”力度,在昆明市全城搜捕共产党员。刘平楷明知危险不顾个人安危,在通知省委一处机关同志转移时,不幸被捕。7月26日时,刘平楷在昆明模范监狱被杀害,牺牲时年仅28岁。
卢汉
卢汉(1895-1974年),原名邦汉,字永衡,云南省昭通人,1937年8月,滇军主力被编为第六十军,卢汉为军长,整个抗日战争时期,云南先后派出兵员约40万人,伤亡人数在10万以上。这些立下了赫赫战功的军队绝大部分都归属卢汉统率。仅1945年6至8月,便有大小32次战斗,毙敌数百人。卢汉主政云南后,实行了一系列改良主义式的政治改革,如开放民主运动、开放言论、允许学生游行和办民主墙报、允许报纸刊登进步言论等,这些措施客观上对云南人民的民主运动起到了一定的促进作用。1950年3月,云南省成立军政委员会,卢汉任主任,1974年5月13日在北京病逝。
非物质文化遗产
彝族铃铛舞“恳合呗”
彝族铃铛舞“恳合呗”,意为灵体告别舞,是彝族人民在祭祀场中演跳的一种传统民间舞蹈,主要流传于乌蒙山区的彝族同胞聚居区。铃铛舞一般由两组男人(最少四人)起跳,舞者边跳边唱,歌词表现死者的生平事迹,动作反映彝族先民翻山涉水,逢山开路,遇水搭桥,男耕女织生息繁衍的画面。由于彝族有婚嫁、丧葬皆歌舞的习俗,铃铛舞又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因而得以世代相传,并保持着完好的原生状态。2008年6月7日,彝族铃铛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彝族火把节
彝族火把节是所有彝族地区的传统节日,白、纳西、基诺族、拉等族也过这一节日。火把节多在农历六月二十四或二十五日举行,节期三天。火把节一般历时三天三夜,第一天迎火。这一天夜幕降临时,临近村寨的人们会在老人选定的地点搭建祭台,以传统方式击打燧石点燃圣火,由毕摩诵经祭火。火把节第二天是火把节的高潮,成千上万的人聚集在一起,组织赛马、摔跤、唱歌、选美、爬杆、射击、斗牛犬、斗羊、斗鸡等活动。火把节的第三天是送火,这是整个彝族火把节的尾声。这天夜幕降临时,祭过祝融吃毕晚饭,各家各户陆续点燃火把,手持火把走到约定的地方,聚在一起,搭设祭火台,举行送火仪式。2011年火把节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苗族滚山珠
为了铭记迁徙途中的艰辛,苗族后裔模仿先辈用身躯滚倒荆棘的动作,佐以排笙伴奏,自创了名叫“地龙滚荆”的舞蹈,后来更名为“滚山珠”。它一般在年节、喜庆、民族节日或农闲时节表演,表演时,表演者头戴花母鸡帽,身着绣花服饰,或以头为足,或以人攀肩,在盛满水的碗与碗之间,边吹芦笙边表演舞蹈动作。其表演特色是:不管动作多么高难,表演者都要手持芦笙,口吹芦笙,芦笙不离口,吹奏不停顿。20世纪90年代,“滚山珠”曾获得中国民族舞蹈表演金奖和世界民族民间艺术最高奖——“金山杖”奖。2006年5月20日,被列入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参考资料
乌蒙山地区岩溶地下水流系统结构及其找水应用.地质科技通报.2023-08-17
乌蒙山区简介.国家发展门户网.2023-06-05
乌蒙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6-05
乌蒙山.《中国大百科全书》第三版网络版.2023-06-05
乌蒙山区重要地质遗迹资源分布图编制完成.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08-11
生活在乌蒙山区的宣威,你知道乌蒙山的范围和名字由来吗?.宣威融媒.2023-08-22
每日科普 | 云南冬季温暖的“幕后推手”――乌蒙山!.云南省环境科学学会.2023-08-22
大山深处展新颜.中国地质调查局.2023-08-11
贵州威宁:这里是盛夏的牛栏江.多彩威宁.2023-08-09
牛栏江水质状况检测月报(2012年10月).云南省生态环境厅.2023-08-09
洛泽河大峡谷.彝良县人民政府.2023-08-09
「云南生物多样性数字化百科图谱」乌蒙绿绒蒿:乌蒙山里纤弱而坚韧的美丽.人民资讯.2023-08-14
科普云南 | 乌蒙觅珍▪野生乌天麻:提神益气、镇静降压!我是“众人皆醉我独醒”的药中珍品!.关注森林网.2023-08-14
探寻乌蒙山马祖坡神秘天坑.四川省地质矿产勘查开发局.2023-08-14
贵州草海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贵州省林业局.2023-06-05
保护区概况.会泽黑颈鹤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23-08-10
牯牛山.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09
韭菜坪.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08-09
苗族.贵州省人民政府.2023-08-11
乌蒙的山,乌蒙的水.中国作家网.2023-08-09
贺龙的回旋战不仅拖垮追兵还转晕了红军,毛主席:是个大经验,要总结学习.文汇报.2023-08-11
乌蒙深处 那抹“红”丨六盘水革命遗址:红二、红六军团盘县会议会址.六盘水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08-11
逐绿,守护蓝天碧水青山——贵州生态环境质量实现历史性跃升.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网.2023-06-05
云南完成56万多亩乌蒙山贫困地区国土综合整治.人民网.2023-08-10
玉舍国家森林公园简介.贵州省林业局.2023-08-11
贵州·百里杜鹃风景区.贵州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08-11
万峰林景区简介.黔西南州人民政府.2023-08-11
彩色沙林风景区.曲靖市人民政府.2023-08-11
七星关区大屯乡大屯土司庄园.毕节市人民政府.2024-04-09
大屯土司庄园简介.毕节市七星关区人民政府.2023-08-11
细数贵州8次考古新发现.贵阳广播电视台.2023-08-11
赫章县:以文化兴旅游谋发展建可乐考古遗址公园.赫章县人民政府.2023-08-11
赫章县哲庄坝红军战斗遗址:红色热土焕发新活力.赫章县人民政府.2023-08-15
永远回响在心头的战歌.中国军网.2023-08-10
这首写毕节的歌,几十万人共同演绎!毕节又火了!.云上毕节.2023-08-10
奢香夫人.大方县人民政府.2023-08-10
新编川剧《乌蒙山脊梁》聚焦扶贫.人民网.2023-08-10
绝地逢生 (2009).豆瓣电影.2023-08-10
云南首部聚焦脱贫攻坚的电视剧《万物生》拍摄纪实!.微昭通.2023-08-11
向祖国献礼丨痴心山水间!李生华百米长卷画乌蒙(组图).昭通新闻网.2023-08-10
税清静《乌蒙磅礴》:岁月沧桑,初心不改.四川作家网.2023-08-10
乌蒙骄子刘平楷.掌上春城.2023-08-10
卢汉|领导云南和平起义.太原民革.2023-08-10
卢汉.楚雄州地方文献数据库.2023-08-10
乌蒙民族文化的四件瑰宝.毕节日报.2023-08-10
赫章“彝族火把节”.金台资讯.2023-08-10
纳雍“苗族芦笙舞(滚山珠)”.毕节市人民政府.2023-08-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