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兰浩特市
乌兰浩特,中国内蒙古自治区下辖县级市,兴安盟首府城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处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与东北平原接合处。市辖5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3个园区。全市土地总面积2353.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1月,乌兰浩特市总人口321654人。
乌兰浩特地处内蒙古东北部,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千百年来,鲜卑、契丹、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生活在这里。春秋战国至汉代初为东胡活动地区,隶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1947年11月28日,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并升格为市。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乌兰浩特市被列为甲级开放城市。
2022年,乌兰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218.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以酿造、制药、雪茄、农畜产品加工“四大产业”框架为主导,推动特色产业发展。
成吉思汗庙景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成吉思汗的庙宇。2015年被评为AAAA级景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北罕山之巅,占地6.8万平方米。
历史沿革
战国至清
千百年来,鲜卑、契丹、蒙古等古代少数民族先后生活在这里。春秋战国至汉代初为东胡活动地区,隶属幽州刺史部辽东郡。东汉末年,本地区成为鲜卑活动地区。南北朝时期,成为室韦活动地区。
唐总章二年(669年),隶属于居延都督府;唐元和十五年(820年),隶属于室韦都督府。
后金时期,科尔沁部与后金结盟。
明代初,为泰宁县卫辖地,隶属大宁都司。永乐四年(1406年),在今乌兰浩特地区增设木答里山卫,旋归该卫所辖,改隶于奴儿干都司。
清代,科尔沁蒙古在今乌兰浩特地区一带活动。1626年,孛儿只斤·拙赤合撒儿第十八世孙布达齐随其兄奥巴见后金国主努尔哈赤,被努尔哈赤赐予“札萨克图杜棱”封号。崇德元年(1636年),漠南蒙古统一,十六部四十九蒙古封建主承认后金皇太极为蒙古可汗。清对蒙古地区拆部编旗,把布达齐掌控下的诸部及属民合并起来组建札萨克图郡王旗(简称札萨克图旗),即科尔沁右翼前旗,乌兰浩特地区位于科尔沁右翼前旗境内,归该旗领属。
康熙三十年(1691年),札萨克图旗第三代郡王鄂齐尔在今市区内修建家庙,当地群众称“王爷庙”,并把该庙所在地亦称为王爷庙(今乌兰浩特市区)。
中华民国
1931年,九一八事变,日寇侵略东北地区地区,踏上了王爷庙这片土地。
1932年3月,在日本的扶持下,成立傀儡政权伪满洲国,东蒙地区归伪满洲国管辖。日本侵略者在王爷庙设立兴安省,辖兴安南、北、东、西四个分省。
1934年10月,日本帝国主义在东北实行了划小省份、分而治之的策略,先后将辽、吉、黑、热及东蒙地区划分成14省,其中兴安一省变4省,即撤消兴安省,把四个分省直称为省。兴安南省下辖哲里木盟科尔沁六旗和扎赉特旗,省公署初设于郑家屯,1935年迁至王爷庙。
1941年,将兴安县东、西、南三省合并成立了兴安总省,总省驻地为王爷庙,王爷庙成为日伪统治的中心。
抗日战争胜利后,1946年2月15日,在王爷庙街成立东蒙古人民自治政府和兴安盟政府,4月,以上两府撤销,成立王爷庙街公署。8月,王爷庙街公署改为王爷庙街政府,直隶于兴安盟政府。
1947年2月,乌兰夫同志率领内蒙古自治运动联合会领导机关和西蒙总分会40多名干部到达王爷庙,筹备自治区政府成立事宜。4月23日,内蒙古自治区人民代表大会在王爷庙隆重开幕。
1947年5月1日,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正式成立。5月19日,毛泽东、朱德发来了贺电。25日,撤销兴安省政府。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的成立,标志着内蒙古人民在政治上的彻底解放,也标志着兴安革命的彻底胜利,内蒙古地区蒙汉各族人民从此步入了一个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新的历史时期。
1947年11月28日,王爷庙街改称乌兰浩特,并升格为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年8月20日,自治区党委批复乌兰浩特市与科尔沁右翼前旗合并,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
1964年7月,取消市建制,隶属于科尔沁右翼前旗管辖,但对外仍称乌兰浩特市。
1979年8月,划归呼伦贝尔盟。
1980年7月26日,经国务院批准恢复乌兰浩特市建制,兴安盟行署驻乌兰浩特市。
1986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乌兰浩特市被列为甲级开放城市。
2007年,被自治区人民政府确认为革命老区。
行政区划
乌兰浩特市现辖5个镇,10个街道办事处,3个园区:乌兰哈达镇、义勒力特镇、葛根庙、太本站、斯力很(现代农业园区)、兴安盟、和平、胜利、都林、爱国、铁西、五一、城郊、新城、天骄、经济技术开发区、物流园区、葛根庙开发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乌兰浩特市位于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介于北纬45°22′~46°18′,东经121°51′~122°20′之间,东、西、北与科尔沁右翼前旗接壤,西南邻吉林省洮南市,处于大兴安岭南麓、科尔沁草原与东北平原接合处。土地总面积2353.5平方千米,其中建成区面积44.3平方千米,市境南北最大距离42千米,东西距离36千米。
地质
乌兰浩特地处松嫩地块西缘,位于兴安盟地块与松嫩地块晚古生代拼合带附近,地表岩石以变质岩和沉积岩为主。乌兰浩特东白音乌苏一带存在形成于古元古代的斜长角闪片岩、黑云斜长片岩岩石组合。
地形地貌
乌兰浩特地处内蒙古自治区东北部,属低山丘陵地貌,地势整体呈西北高、东南低,北部为山地,南部为冲积平原。按地貌特征及堆积物特征,划分准平原堆积带、古河床堆积带及现代河谷堆积带。地质构造复杂,岩浆活动频繁,火山岩发育较多。海拔高程250~580米,平均海拔263.6米。
气候特征
乌兰浩特市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温差较大。春季大风较多,干旱较严重。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冬季寒冷(长达6个月左右)。夏季7月最低气温18.2℃,最高气温28.3℃,降水量149毫米。冬季1月最低温度-19.2℃,最高温度-8.3℃,降水量1.6毫米。(1981-2010年数据)
水文水利
乌兰浩特境内多山,水资源丰富,总量为9.4亿立方米。所在盟内有大小河流200多条,有4条主要河流:洮儿河、归流河、二道河、阿木古郎河。洮儿河长595千米,流域面积3.08万平方千米,由北向南于市区东部流经。归流河全长218千米,流域面积9706平方千米,由北向东南于市区西部流经。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乌兰浩特境内矿产种类丰富,储量大,地处大兴安岭有色金属重点成矿区域,地下可能蕴藏价值10万亿的有色金属矿藏,所在兴安盟被列为国家16个重点找矿地区的第5位。2006年以来,乌兰浩特市地质勘探取得了丰硕成果陆续发现了铅、锌、铜等有色金属,其中铜产量居自治区第二位。另外,乌兰浩特及周边的蛇纹岩、碳酸钙、高岭土等非金属资源储量相当可观,基本没有开采。
水资源
乌兰浩特地区水资源总量为9.4亿立方米,,大小河流200多条,水资源总量50亿立方米,其中,地上水资源31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19.8亿立方米,总量位居全区第二位。洮儿河上游的察尔森水库蓄水量为13.6亿立方米,年均蓄水量4.2亿立方米,平均径流量8.3亿立方米,水库总库容12.53亿立方米。
土地资源
全市农业用地土壤肥沃,有耕地 27 万亩,其中水田10万亩,绿色无公害水稻种植面积3.5万亩,无公害蔬菜基地1万亩。种植园用地全兴安盟共6.86万亩,其中,果园6.51万亩,占94.92%,全盟种植园地主要集中在乌兰浩特市、科尔沁右翼前旗和科尔沁右翼中旗,占74%。全盟城镇村及工矿用地168.22万亩,其中,城市用地6.96万亩,占4.13%;建制镇用地19.49万亩,占11.59%;村庄用地123.84万亩,占73.62%;采矿用地14.70万亩,占8.74%。(截止2019年末)
生物资源
植物
截止2021年,乌兰浩特林业用地面积68113公顷,森林覆盖率26.6%,活立木蓄积824534立方米,用材林面积13639公顷。全市林木蓄积量586736立方米,占活立木总蓄积量的71.2%。全盟野生植物种类类型多样,有野生维管植物维管植物89科,370属,823种,其中,药用植物和食用植物近400种。乌兰浩特市地处科尔沁草原东北部,有多种自然野生植物,可分为乔、灌木植物,牧草植物,药用植物等,林区和山区多产木耳、蘑菇、蕨苗等经济价值较高的山珍。
动物
乌兰浩特及全盟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共有兽类6目15科35种,鸟类19目57科310余种。乌兰浩特有野生动物70余种,珍稀动物20余种,曾有“棒打狍子瓢舀鱼,环颈雉飞到饭锅里”的说法,2022年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白尾海雕首次现身乌兰浩特洮儿河国家湿地公园。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乌兰浩特全年出生人口1689人,人口出生率5.03‰,人口死亡率4.02‰,人口自然增长率1.01‰。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2020年11月1日零时,乌兰浩特市常住人口356035人,与2010年相比增加28954人。
根据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市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占49.20%,女性人口占50.80%,常住人口性别比(以女性为100,男性对女性的比例)为96.87。全市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占13.45%,15-59岁人口占69.02%,60岁及以上人口占17.53%,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占11.42%。
民族构成
乌兰浩特市是一个以蒙古族为自治民族,汉族为多数的民族聚居的县级市。由19个民族组成,少数民族人口13.7万人,占乌市总人口的38.9%,其中蒙古族占总人口的32%,城市少数民族年流动人口1.8万余人,人口过百人的少数民族有6个,分别为蒙古族、回族、满族、朝鲜族、达斡尔族、锡伯族。
政治
经济
2022年,乌兰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218.15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同比增长3.6%。分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4.98亿元,同比增长4.6%;第二产业增加值100.49亿元,同比增长4.4%;第三产业增加值102.68亿元,同比增长2.8%。2021年,乌兰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为2021600万元,按可比口径计算,比上年增长6.0%。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22999万元,比上年增长4.0%;第二产业增加值948587万元,比上年增长8.3%;第三产业增加值950014万元,比上年增长4.5%。
乌兰浩特市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资源、生物质资源,全市大力发展新能源产业,乌兰浩特市智慧巨能45MWp光伏并网发电项目、环联慧民乌兰浩特市14.4MWp光伏扶贫并网发电项目、中电电气乌兰浩特30MWp光伏发电项目均已建成投产。
第一产业
2022年,乌兰浩特市粮食作物产量再创新高,达6.62亿斤,同比增长0.51%,增速排位全盟第3名。2021年,乌兰浩特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749010.9亩,粮食作物总产量329507.24吨,比上年增长7.0%。2021年,完成义务植树4000亩,“四旁”植树40万株,完成经济林1200亩,重点区域绿化完成1000亩。
乌兰浩特围绕兴安盟国家级现代畜牧业试验区建设,借助生态优势,大力发展畜牧养殖产业,打造完善的畜牧业产业体系,畜牧养殖产业已呈现持续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
第二产业
2022年,乌兰浩特市规模以上工业经济效益稳步提升,规模以上工业实现营业收入2290719.9万元,比上年增长4.7%;营业成本1689157.4万元,比上年下降4.6%;实现利润总额1304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3.6%;实现税金总额424739.9万元,比上年增长26.5%。营业收入利润率为5.7%,比上年提高0.45个百分点。2022年,乌兰浩特市近六成企业营收增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实现收入正增长有22户,增长面为59.46%;实现利润总额正增长有19户,增长面为51.35%。
2021年,完成工业增加值834754万元,比上年增长7.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同比增长6.5%;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6.6%,比上年增长0.2个百分点。2021年,建筑业完成增加值113833万元,比上年增长14.55%。房屋建筑施工面积46.4万平方米,比上年下降45.7%;房屋建筑竣工面积20.22万平方米,比上年增长31.47%。
乌兰浩特市围绕工业总产值五年翻番目标,2021年计划实施千万元以上工业重点项目17个,新增工业产值15亿元。烟厂智能化改造、白医制药医药车间扩建、卓立再生资源利用、兴安农垦高端面粉加工等项目积极推进。
第三产业
2018年末,乌兰浩特市共有批发和零售业企业法人单位1091个,批发业占40.6%,零售业占59.4%;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企业法人单位170个,全年实现营业收入58925.7万元;住宿和餐饮业企业法人单位84个,住宿业占27.4%,餐饮业占72.6%,全年实现年营业收入8518.8万元。
2022年,全市多点布局前街步行街、神骏湾田园综合体等文旅项目7个,建成洮儿河湿地风光景区、三合民俗风情步行街、堤上风光雪花啤酒屋。围绕“一馆十址”,设立红色旅游标识11处,完善导览、指引等配套设施。2022年共接待游客305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28亿元。
人文
文物古迹
乌兰浩特市蒙元文化和红色文化突出。体现蒙元文化的突出代表:成吉思汗庙;内蒙古自治区政府纪念地: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五一会址、内蒙古党委办公楼旧址、乌兰夫办公旧址等。乌兰夫办公旧址为内蒙古自治区文物保护单位、红色旅游经典景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非物质文化遗产
传统习俗
那达慕大会
那达慕大会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每年七、八月举办,在蒙古族人民的生活中占有重要地位。大会上有惊险刺激的赛马、摔跤、射箭、棋艺、歌舞等活动,具有广泛群众性和娱乐性,反映了蒙古民族的价值观和审美观。2006年,该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哈达
蒙古语称“哈达噶”,汉语意为礼巾。是藏、蒙古等民族礼仪往来必备的丝织礼品,而献哈达是一种普遍而崇高的礼节。蒙古民族崇尚的哈达是蓝色的,不仅象征纯洁神圣、清新永恒的苍穹,还寓意着淳朴善良、美好吉祥等丰富多彩的情感,顶礼佛像、拜见尊长、迎来送往、致敬致贺、婚丧嫁娶等礼仪活动及日常生活中均有献哈达的习惯。
方言
乌兰浩特市方言主要以蒙语为主,“乌兰”蒙古语指“红色”,“乌兰浩特”意为红色的城市。内蒙古的蒙语主要分为三大方言片区,分别是内蒙古中部的中部蒙古语,内蒙古西部的卫拉特方言以及内蒙古东北部的巴尔虎-布利亚特方言,乌兰浩特主要属于巴尔虎-布利亚特方言,这种方言的特点是:没有元音。
宗教信仰
内蒙古自治区是一个多宗教地区,现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天主教、基督教和东正教。乌兰浩特市主要有藏传佛教、汉传佛教、伊斯兰教、东正教等宗教,各宗教团体、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互相团结,互相尊重,和谐相处,共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
地方特产
社会事业
教育
截止2022年9月21日,全市共有普通高中2所,普通初中10所,普通小学19所,九年一贯制学校3所,幼儿园8所。乌市坚持将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突出“以人为本、突出内涵发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理念,促进乌地区基础教育向均衡化、优质化发展。乌兰浩特市本级财政坚持足额安排各项教育经费,主要采取“农村包围城市”“先农村后城市”的策略,教育经费重点向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倾斜,全面改善农村学校、薄弱学校办学条件。2022年,成立教育基金会,组建四中教育集团,与东北师大附中、内师大附中战略合作,推进教师交流轮岗,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医疗
截止2021年,乌兰浩特市拥有卫生机构332个,其中:基层医疗卫生机构305个;各类医院17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7个。卫生机构床位数3620张,卫生技术人员6183人。2022年,乌兰浩特创建国家慢病示范区,建成综合养老服务场所19个,发放各类救助金1.3亿元,医疗保险参保率、异地就医结算率分别达到97%、81%。截止2022年6月,全市建立电子健康档案30.5万余人,建档率89.7%,家庭签约服务人数11万余人,签约率 33%,实现常住脱贫人口签约服务全覆盖。
文化体育
截止2021年末,全市共有公共图书馆2个,藏书32.8万册,借阅人次2.34万人次。全市有调频转播发射台1座,调频发射机5部,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88%;调频电视转播发射台5座,电视发射机5部,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95%。2022年计划体育基地建设项目10项,分别是乌兰浩特市城南公共足球场建设项目、乌兰浩特市河东公共足球场建设项目、乌兰浩特市全民健身馆建设项目、乌兰浩特市公共足球馆建设项目、内蒙古自治区青少年足球训练基地建设项目、乌兰浩特市民族体育运动中心建设项目、乌兰浩特市罕山智慧体育公园项目、公共篮球场、笼式公共足球场、竞速运动中心。2021年,乌兰浩特市举办综合运动会1次,举办全民健身活动12次,参加活动人数3万余人次,义务教育在校学生参加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有32539人,及格率为87.54%。2022年,乌兰浩特指导成立足球协会,青训中心培训球员200人以上,举办全国乒乓球邀请赛、城市马拉松等赛事活动,开展群众文艺展演百余场,文体事业蓬勃发展。
社会保障
截止2021年末,全市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达到79688人,其中:参保职工为44275人;离退休人员为35413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26789人,其中:参保职工为53781人;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为173008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达到21009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为23825人。年末全市享受城镇最低生活保障的居民为9212人;享受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民为9595人。年末全市民办养老机构16家,拥有床位1995张。
人居环境
乌兰浩特市围绕“三山两河一湿地”,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不断推进生态保护修复项目落地。森林覆盖率由2012年的23.9%增长到2021年底的34%,空气优良率长期稳定在97%以上。2019年,洮儿河中国湿地公园通过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正式成为“国家湿地公园”。
交通运输
公路
截止2021年末,全社会公路货运量621万吨,公路货运周转量92079万吨/公里,公路客运量53万人次,公路旅客周转量10964万人/公里。
乌兰浩特市区有三条主要公路贯穿:111国道、302国道、省际大通道,乌兰浩特至阿尔山市一级公路、至白城高速公路绕城而过,2022年省道203线阿尔山至乌兰浩特段顺利交工验收。
铁路
开通了直达北京、天津市、哈尔滨市、大连市、沈阳市等城市的客运和旅游列车,2017年,长白乌铁路正式开通运营,起自长春市,途径白城市,止于乌兰浩特市,全长412公里,运营时速160公里,是内蒙古自治区首条跨区域动车组列车运行线路。
民航
乌兰浩特义勒力特机场开通了至北京、上海市、重庆市、呼和浩特市、哈尔滨等17条国内航线。2022年12月12日,正式开通天津至乌兰浩特航线。
2023年1月,乌兰浩特机场共保障运输起降830架次,完成旅客吞吐量60497人次,分别恢复至2019年同期水平的127.7%和100.6%。航空货运周转量515吨/公里,航空旅客周转量634172人/公里。
风景名胜
乌兰浩特旅游资源丰富,突出发展“五全”旅游,全力打造业态完整、布局合理、功能齐全、特色鲜明、服务优质的中国红色旅游目的地,五一会址、内蒙古自治区日报社旧址、内蒙古自治区政府旧址等地均制作了红色旅游标识牌,向游客讲解宣传乌兰浩特市红色文化。截止2022年底,兴安盟共有31家A级景区,其中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1个,AAAA级景区6个,AAA级景区10个,AA级景区14个。乌兰浩特市主要景区有:成吉思汗庙景区、神骏湾生态体验区、敖包相会兴安稻海风景区、天骄天骏生态旅游景区。
主要景区
成吉思汗庙景区
成吉思汗庙景区,2015年被评为国家AAAA级景区,位于乌兰浩特市北罕山之巅,占地6.8万平方米。
成吉思汗庙始建于1940年,是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世界上唯一一座纪念成吉思汗的庙宇。庙殿占地面积822平方米,由正殿和两个偏殿组成,整座建筑将蒙、藏、汉三个民族的建筑风格融为一体。
敖包相会兴安稻海风景区
敖包山稻田公园,2020年被评定为国家AA级景区,位于乌兰浩特市义勒力特镇以北11公里,敖包山嘎查北侧,占地2000亩。
敖包山稻田公园共设计2个体系:以绿色有机水稻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体系、以敖包文化和稻田文化为主的旅游景观体系。建设了水稻认领区1000亩,“一水两用”鱼稻共生、蟹稻共生区500亩,匹配1000亩水稻可追溯体系。建设敖包相会体验区、稻米产品展厅、玻璃栈道观景台、蒙古族艺术品展厅、自然露营基地、滨水娱乐设施、星空帐篷、草原列车等旅游设施。
天骄天骏生态旅游景区
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2021年升级成为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位于乌兰浩特市中心正北侧5公里处,总占地面积180公顷,与成吉思汗庙所属的罕山遥相呼应。
天骄天骏生态旅游度假区是“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的实践创新基地,是乌兰浩特市创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的核心景区。度假区以生态修复为重心,以建设海绵城市为理念,融入了休闲度假、创意体验、生态观光、科普教育、文化演艺、运动康养等功能。
人物
刘正东,1966年10月6日出生于兴安盟突泉县,钢铁冶金与材料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钢研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教授级高级工程师、副总工程师。
旭日干(1940年8月24日—2015年12月24日),出生于内蒙古自治区科尔沁右翼前旗,家畜繁殖生物学与生物技术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内蒙古大学原校长。
段志强,1962年7月生,内蒙古扎赉特旗人,1987年7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84年8月参加工作,中央党校研究生学历,理学学士,现任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党组成员、副主任。
荣誉
参考资料
乌兰浩特概况.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15
乌兰浩特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3-26
2022年乌兰浩特市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3.6%.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制沿革.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1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建制沿革.内蒙古区情网.2023-02-15
兴安盟乌兰浩特市.内蒙古区情网.2023-02-15
乌兰浩特经济技术开发区着力推进优势特色产业发展.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3-26
乌兰浩特市A级旅游景区基本情况——成吉思汗庙景区.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6
文化历史.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兴安盟革命老区史主要发展历程与资料研究成果应用.中国老区网.2023-02-15
行政区划.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1981-2010年乌兰浩特月平均气温和降水.中央气象台.2023-03-26
内蒙古自治区兴安盟乌兰浩特市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02-15
乌兰浩特市年鉴.内蒙古区情网.2023-02-15
内蒙古乌兰浩特市矿产资源概况.中国选矿技术网.2023-03-26
察尔森水库.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2-15
兴安盟第三次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兴安盟行政公署.2023-03-28
林草概况.兴安盟林业和草原局.2023-04-01
“鸟中老虎”首次现身兴安盟.人民网内蒙古频道.2023-04-01
乌兰浩特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兴安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 ——地区常住人口情况.兴安盟统计局.2023-02-15
兴安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三号) ——人口性别构成情况.兴安盟统计局.2023-02-15
兴安盟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四号) ——人口年龄构成情况.兴安盟统计局.2023-02-15
人口民族.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政务公开.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乌市充分发挥资源优势 全力打造新能源城市.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乌兰浩特市全年粮食增产丰收.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乌兰浩特市:发展畜牧养殖业 夯实乡村振兴基础.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1-12月份乌兰浩特市规模以上工业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5
乌兰浩特市工业转型升级让经济发展换挡提速.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4-01
乌兰浩特市第四次全国经济普查公报(第四号).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2023年政府工作报告.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总体概况.乌兰夫纪念馆.2023-04-01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三批(2011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6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二批(2009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6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五批(2015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6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六批(2018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6
内蒙古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第七批(2022年).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6
蒙古族传统节日:那达慕.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4-01
哈达与蒙古族文化.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4-01
巴尔虎-布利亚特方言.中国知网.2023-04-01
(方言丛谈)内蒙古汉语方言音译地名所蕴含的地域文化特色.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4-01
内蒙古自治区宗教概述.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地方志研究室.2023-04-01
舌尖上的兴安盟 兴安盟美食集锦.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2023-02-16
乌兰浩特市教育系统各类学校名录.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6
乌兰浩特市多措并举 推进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兴安盟行政公署.2023-04-01
社会事业.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6
乌兰浩特市卫生健康委员会2022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安排.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对盟政协第十届一次会议第0004号提案的答复.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乌兰浩特市:以人民为中心 让城市更宜居 群众更满意.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关于2019年试点国家湿地公园验收情况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央人民政府.2023-04-01
省道203线阿乌段建成通车.正北方网.2023-02-16
长白乌铁路正式开通.中国政府网.2023-02-16
乌兰浩特机场开通天津通辽乌兰浩特航线.正北方网.2023-02-16
乌兰浩特机场1月旅客吞吐量超6万人次 恢复至2019年同期100.6%.正北方网.2023-02-16
内蒙古自治区A级旅游景区名录表-截至2022年底.内蒙古自治区文化和旅游厅.2023-02-16
乌兰浩特市文化旅游体育局2022年工作总结及2023年工作计划.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4-01
乌兰浩特市A级旅游景区基本情况——敖包相会兴安稻海风景区.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6
乌兰浩特市A级旅游景区基本情况——天骄天骏生态旅游景区.乌兰浩特市人民政府.2023-02-16
兴安农村第一党支部纪念馆.全国博物馆年度报告信息系统.2023-04-01
中国工程院2019年院士增选结果.中国工程院.2023-04-01
刘正东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04
旭日干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馆.2023-04-01
学科带头人旭日干院士.内蒙古大学生命科学学院.2023-04-01
段志强任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常委、统战部部长.中国共产党新闻网.2023-04-04
自治区十三届人大六次会议举行第三次全体会议 石泰峰王莉霞李秀领出席.内蒙古自治区人大常委会.2023-04-04
内蒙古自治区第十四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主任、副主任、秘书长简历.人民网内蒙古.2023-04-04
乌兰浩特市探索创新“一三三”工作模式做实做细新时代城市民族工作.兴安盟行政公署.2023-0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