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乙酸

乙酸

乙酸(Acetic acid,AA)是一种含有两个碳的简单单羧酸,又叫做食用醋酸结构式为CH₃COOH,化学式为C₂H₄O₂,摩尔质量为60.05g/摩尔,外观为无色澄明液体,有刺激性气味,味极酸,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纯乙酸在16℃时以下能结成冰块的固体,所以又被叫做冰醋酸。在医疗上乙酸常被用于空气消毒和冲洗感染创面和口腔等。乙酸可分为工业乙酸和食用乙酸两种,在食品业中还可作为酸味剂、增香剂防腐剂,在石油化工、纺织、制药等工业中用作有机化工原料,用于生产乙酸乙烯、精对苯二甲酸(PTA)、乙酸酐醋酸酯、涂料、黏合剂、聚纤维和溶剂等。乙酸具有腐蚀性,其蒸汽对眼和鼻有刺激性作用。

发展历史

最初,乙酸是通过乙醇的有氧发酵制得的,在古代人类就已经开始使用乙酸,公元前 372~287 年间,德奥佛拉斯多斯(Theophrastos)曾利用乙酸制造来铅白碱式碳酸铅)和碱式碳酸铜(碱式碳酸铜)。8世纪时,波斯炼金术士哈扬(Hayyān)用蒸馏法浓缩醋获得乙酸。14世纪到16世纪文艺复兴时期,人们通过干馏金属醋酸盐制取了乙酸。,1540~1600年,利巴维乌斯(Libavius)首先确定并使用了“acetic acid”(乙酸)这个词。约1743-1794年,安托万-洛朗·德·拉瓦锡(Lavoisier)用化学方程式表达食品的发酵过程,并测定了乙酸的元素成分。

1845年,柯尔柏(H.Kolbe)首次用化学方法合成了乙酸。1910年,人们从干馏木材得到的煤焦油中制取乙酸。1911年,德国康索蒂姆斯公司制造出用乙酸锰做催化剂、通过乙醛氧化生产乙酸的生产装置,用乙醛氧化法生产乙酸是工业规模的氧化法乙酸生产的开端。20世纪50年代,随着石油化工的发展,生产食用醋酸的原料转向了乙烯。20世纪50年代和60年代,先后开发出了丁烷石脑油氧化制醋酸的工艺。到1994 年世界乙酸年生产能力达到了640 万t。

1996年6月,美国伊利诺伊大学的一个天文小组在2.5万光年远处人马座的一个星云中发现了乙酸分子。在此前的30年里,已经发现在宇宙空间中甲醛、乙醛、甲醇、乙醇、二甲醚丙烯腈甲酸、甲脂等许多复杂的有机化合物,但发现乙酸分子还是第一次。

理化性质

物理性质

乙酸为无色透明液体,具有刺激性气味,味极酸,在1℃的密度为0.446g/cm³,熔点为16.6℃,沸点为118.1℃,易溶于水、乙醇、乙醚四氯化碳,乙酸是弱酸,其酸性比碳酸略强,具有强腐蚀性,10%左右的乙酸水溶液的腐蚀性最大,其蒸汽易着火,能和空气形成爆炸性混合物。高纯度的乙酸(99%以上)在16℃左右会凝结成似冰片状晶片。

纯乙酸的电导率很低,但加入少量的硫酸后,通电流时乙酸就分解为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氧气。乙酸燃烧呈现出蓝色火焰,并生成二氧化碳和蒸汽,热的浓硫酸碳化食用醋酸,生成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

化学性质

和金属及氧化物反应

很多金属的氧化物、碳酸盐溶解于醋酸能生成简单的乙酸盐碱金属氢氧化物或碳酸盐与乙酸直接作用可制备其乙酸盐。过渡金属能与乙酸直接反应。

酯化反应

乙酸和醇能直接进行酯化反应,生成重要用途的酯,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ROH⇄CH₃COOR+H₂O(H⁺条件下)

氯代反应

乙酸能在光催化作用下与氯发生光氯化反应,生成α-氯乙酸,在反应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的连锁反应,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Cl₂→CH₂ClCOOH+HCl

CH₃COOH+2Cl₂→CHCl₂COOH+2HCl

CH₃COOH+3Cl₂→CCl₃COOH+3HCl

酰化和胺化反应

乙酸和三氯化磷可以反应生成乙氯,和氨反应生成乙酰胺。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PCl₃→3CH₂COCl+P(OH)₃

CH₃COOH+NH₃→CH₃CONH₂+H₂O

醇醛缩合反应

乙酸在硅铝酸钙钠或负载氢氧化钾硅胶催化剂时,可以和甲醇缩合成丙烯酸,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HCHO→CH₂=CH-COOH+H₂O

分解反应

乙酸在500℃的高温会分解成乙烯酮和水,高温下催化脱水生成乙酸酐。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CH₂=C=O+H₂O

2CH₃COOH→(CH₃CO)₂O+H₂O

成酐反应

乙酸可在与脱水剂(如 P2O5等)共热的条件下,两个乙酸的羧基间脱水生成乙酸酐。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2CH₃COOH→CH₃COOCOCH₃

还原反应

乙酸很难用催化氢化法还原,但能被强还原剂氢化铝锂(LiAIH4)还原成伯醇。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CH₃CH₂OH

脱羧反应

乙酸,通常不发生脱羧反应,但在特殊条件下,如变成钠盐后与碱石灰(NaOH-CaO)混合加强热也可脱去羧基放出二氧化碳。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NaOH→CH₄+Na₂CO₃+H₂O(放出的CO₂被NaOH吸收)

燃烧反应

乙酸可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蓝色火焰,生成二氧化碳和水。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2O₂→2CO₂↑+2H₂O

脱水反应

热的浓硫酸能使乙酸脱水碳化,放出二氧化碳和少量的二氧化硫。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4H₂SO₄→2CO₂↑+4SO₂↑+4H₂O

电离

乙酸是弱酸,在水溶液中可部分电离出氢离子,其电离平衡常数Ka=1.76×10-5(25°C)。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OOH⇄CH₃COO-+H+

鉴别

乙酸可用蓝色石蕊试纸或pH试纸初步鉴别,pH较小可使蓝色石蕊试纸变红。

应用领域

乙酸主要用于食品工业、橡胶工业、染料和印染工业、医药以及香料、醋酸盐、醋酸酯的制造。

制造业

乙酸可用于生产乙酸酯类、乙酸乙烯单体乙酸酐等。工业生产乙酸酯常用酸作催化剂与醇类进行酯化,通常可获得较高得率,但也有少量的副反应产生。由于酯化转化率受反应平衡的限制,通常会有某一种反应物大量过剩。

乙酸酯类如乙酸乙烯可用于生产冰丝面料醋酸纤维素),还可作为涂料、树脂的溶剂乙酸甲酯乙酯、异丙酯、丁酯等)。乙酸还可作为生产乙酸盐、氯乙酸、醋酐、溶剂等的原料。

食品工业

乙酸在食品行业中可作为酸化剂、增香剂和食品香料。乙酸可用于生产食用醋,用水将乙酸稀释至4%~5%的浓度,再添加各种调味剂来制得,其风味与酿造醋相似,可用于番茄调味酱、蛋黄酱酸菜、糖食制品等。

乙酸还可作防腐剂,未离解的乙酸由于其脂溶性和易聚集在细胞膜周围的性质,会改变细胞膜的特性,并迅速渗透至细胞内部,使细胞酸化,蛋白质变性,配合辅酶金属离子,可杀灭微生物。乙酸是食用酸,一般认为是安全的。乙酸用作酸味剂,具有赋予食品酸味、调节食品pH值、增强抗氧化剂作用、防止食品氧化褐变、抑制添物生长及防止食品腐败、增进食欲、促进消化吸收等作用。

乙酸的食品安全性没有太大争议,联合国粮食及农业组织世界卫生组织(FAO/WHO)认为乙酸是食品的正常成分,对人体每日允许的乙酸摄入量没有限量规定。美国则对正常生产的不同的食物中的乙酸含量做了具体规定(21 CFR 182.1005),比如:干酪和乳制品 0.8%、油脂 0.5%。加拿大则是按世界卫生组织推出的《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进行。

医药行业

乙酸可用于空气消毒和冲洗感染创面和口腔等用途。乙酸对细菌、真菌、芽孢和病毒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但对各种微生物作用的强弱不尽相同。一般来说,对细菌繁殖体最强,依次为真菌、病毒、结核分枝杆菌及细菌芽孢。

乙酸可用于宫颈癌筛查,乙酸筛查作为筛查流程的一部分可对宫颈癌进行初步筛查,将酸涂在子宫颈上,如果一分钟后有白色的块状区域出现,则测试呈阳性,有患宫颈癌的可能,需要进一步诊断。

其他

乙酸还可再摄影上作为酸性定影液的添加剂、黑白和彩色冲洗的停显剂、调pH值等。

制备方法

生物合成法

在氧气充足的情况下,细菌能够从含有酒精的食物中生产出乙酸,一般使用的是苹果酒或葡萄酒混合谷物、麦芽、米或马铃薯捣碎后发酵。这个方法是将醋菌属的细菌接种于稀释后的酒精溶液,在一定的温度下几个月转变成乙酸,这些细菌参与发酵。

C₂H₅OH+O₂→CH₃COOH+H₂O(细菌)

也可在缺氧的情况下,由厌氧菌能够将糖类直接转化为乙酸而不需要乙醇作为中间体

C₆H₁₂O₆→3CH₃COOH(厌氧细菌)

人工合成法

乙醇氧化法

乙醇氧化法是乙醇在有催化剂的作用下氧化生成乙醛,乙醛再氧化为乙酸,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乙醛氧化法

乙醛氧化法是最早的工业生产乙酸的方法。乙醛氧化法是通过乙醛氧化来制得乙酸,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CH₃CHO+1/2O₂→CH₃COOH

如果在这个方法中使用催化剂,这个反应能得到95%的食用醋酸产率,这个反应的副产物为乙酸乙酯甲酸和甲醛,但这些副产物由于沸点比乙酸低,可以通过蒸馏除去。

乙烯氧化法

乙烯氧化法是乙烯在催化剂(氯化钯氯化铜等)的条件下,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乙酸。这个反应也可以是将乙烯氧化成乙醛,再通过乙醛氧化法得到。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丁烷氧化法

丁氧化法又叫做直接氧化法,这个方法是用丁烷为主要原料,通过空气氧化来合成乙酸,是主要的乙酸合成方法之一,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2CH₃CH₂CH₂CH₃+5O₂→4CH₃COOH+2H₂O

合成气法

合成气法是通过单一的天然气或煤为原料,先在催化剂的作用下生成甲醇二甲醚,再通过甲醇和二甲醚的不分离物和一氧化碳发生基化反应生成乙酸。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甲醇碳基合成法

甲醇碳基化法是以一氧化碳和甲醇为原料,通过碳基合成法来生成乙酸,合成反应以碘甲烷中间体,有低压法和高压法之分。甲醇碳基化法是主要的工业生产法,反应过程如下所示:

安全事宜

GHS分类

H226(100%):易燃液体和蒸气[警告易燃液体]

H314(100%):造成严重的皮肤灼伤和眼睛损伤[危险皮肤腐蚀/刺激]

健康危害

乙酸具有强腐蚀性,高浓度的乙酸液体皮肤接触几分钟就会引起二度烧伤,乙酸蒸气对眼睛有刺激性,入眼会导致眼睛流泪和充血。

急救措施

毒理数据

乙酸的大鼠经口急性中毒半数致死量LD₅₀为310mg/kg,灰鼠静脉注射为520mg/kg,经呼吸道吸入时LD₅₀为5620ppm·1小时。

消防安全

乙酸发生火灾时应使用耐酒精泡沫、水、二氧化碳灭火,用水喷洒容器使其保持冷却,消防员应佩戴自给式呼吸器后再进行灭火作业。发生意外泄露时,现场人员应及时佩戴个人防护(化学防护服,包括自给式呼吸器),将泄漏的液体收集在密闭容器中,然后大量的水冲洗掉剩余物。

储存方法

乙酸应使用玻璃瓶或铝桶进行包装,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没有排水管或下水道的地方,不可与其他酸类、碱类、盐类的氧化物强氧化剂混放。

参考资料

Acetic Acid | CH3COOH .PubChem.2023-05-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