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火
“社火”又称为“射虎”,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传统佳节的狂欢活动,具体形式随地域而有较大差异,其主要形式有踩高跷、划旱船、跑竹马、高芯子、扭秧歌、耍狮子、舞龙、大头娃娃等。主要流行于中国西北。
"社火"寓意驱邪避难。“社火”起源于古代先民向土地神定时献祭。一般都表达出人们希望五谷丰登、国泰民安、吉祥如意等美好愿望,具有群众的广泛参与与娱乐性。社火在中国有着数千年的历史,早在商朝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大”。秦汉时期,该活动称为“社日”。唐代迎春花仪式称为官民同庆的节日礼俗活动。“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宋代时期活动形式繁多。元明清时期,社火活动盛行,形式和内容与现在差异不大。
社火种类有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两种表演形式。其内容主要有舞龙、舞狮、高台、高跷、旱船、秧歌等形式。不同的地域其社火民俗也各具特色。如陕西省社火的血社火、马社火等。社火有着弘扬传统文化、丰富百姓生活,促进乡村文化建设等价值和影响。随着社会的发展,社火成为规模盛大,内容繁富的民间娱乐活动。在2006年5月20日,民间社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概念及命名
“社火”是中国民间一种庆祝传统佳节的狂欢活动。"社火"亦称"射虎"。社火中的 “社”为土地之神,《说文解字》中“社”,地主也。从示土。从字形看,社是由示和土组成的,意思是祭祀土地,“火”即传说中的祝融。火神崇拜起源已久,《左传 ·昭公二十九年》中日:“木正日句芒,火正日祝融。关于社火的记载,见于《礼记 ·祭法》:“共工氏之霸九州岛也,其子日后土,能平九州,故祀以为社”"社火"寓意驱邪避难。崇拜社神,歌舞祭祀,意在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国泰民安、万事如意。
相关传说
河湟地区社火传说
相传春秋战国时期,某年除夕,楚庄王外出回城途中,遭到敌军包围,为安全突围,他听从臣子的计谋,以“活享一品俸禄,死封庙祭的灯官”重赏,寻找了一个与楚庄王面貌相似的牧羊人作“替身”。而楚庄王扮作哑巴,天聋地哑,脸上涂抹着锅墨,反穿着牧羊人的皮袄;王妃则满脸涂着黑斑,装扮成麻婆娘,身边有乔装改扮的武士暗中保护,混迹于随驾逃难的百姓之中。当他们与敌人相遇时,楚庄王及王妃安全脱身,而“替身”则被敌人当作楚庄王,一路追杀。“替身”仓皇逃命,闯入一户人家,溜进马棚,爬在槽头不敢动,乌纱帽也碰歪了,好在黑暗中没有人看见。恰在这时,这家的主人摸进马棚,摸索着在槽头贴春联,误将“槽头兴旺”贴在了“替身”歪戴的乌纱帽上。后来,楚庄王做了春秋五霸之一的霸主,感念牧羊人舍身救主之恩,为履行诺言便留下年年出灯官、岁岁耍社火的惯例,一直演到了今天。
清徐社火传说
在唐代,凡界的老百姓得罪了玉皇大帝,玉皇大帝下令在元宵节这一天让天官、地官、水官三位官员燃放大火,焚烧凡界,善良的三官把这一消息传到了凡间暗示百姓十五晚上家家放火,户户点灯骗过了玉帝。三官却因此遭到了玉帝的惩罚。人们为了报答三官,每逢元宵节人们搭供棚,烧香烛,白昼闹红火,夜晚放焰火、挂红灯,供奉三天,以纪念三官大帝。随后经过漫长的演变就成为了今天的社火。
历史沿革
起源
由于古代中国是一个主要依赖农业生产而存在的社会,对于广大先民们来说,崇拜土地神,向土地神定时献祭,是头等重要的大事。商朝时期(公元前11世纪--公元前256年),宫廷里就有了逐鬼的祭祀仪式。周代称“大傩”,是一种带有巫术性的舞蹈。《论语疏》称傩为逐疫鬼也。随着岁月的流逝,经朝历代,这种驱傩由宫廷传入民间,逐渐形成巨大的民俗礼仪活动,演变为乡村祭神、娱神、迎神的赛会,并加进杂戏表演。
发展
秦汉时期
早在秦汉时期,中国古代的祖先们就把立春和立秋后的第五个戊日(分别大约在春分与秋分前后)定为祭祀土地神的日子,这个日子就是“社日”。社日祭祀的对象是社神,社神就是土地神。后代人把凡是在春秋社日祭祀时扮演的杂戏、杂耍都称为社火。
唐朝时期
立春迎春仪式与季冬驱寒仪式(傩仪)在时间上有承继关系,在意图上是密切相关。事实上,驱寒逐疫、迎春纳福是上述两种仪式的共同的目的。因此中国的迎春仪式最早起源于东汉时代,当时的迎春礼同时具有“迎气”与“迎春”两个主题。但是,立春“迎气”的主题在历史演变的过程中逐渐消亡了,而“迎春”的意图却得到了进一步的丰富与发展。最晚到唐代,由于打春仪式的出现,迎春仪式,作为一种以官方为主导,以民众为主体的节日庆典,其仪式的严肃性开始受到挑战,节日的喜庆气氛变得渐渐浓厚起来,逐渐发展成为具有广泛群众基础的官民同庆的节日礼俗活动。
宋代时期
“社火”一词始见于宋代,其《东京梦华录》卷八记载:六月二十四日,欢口二郎神生日,二郎庙前露台上设乐棚,有“社火呈于露台之上”。宋代社火一般是在“神诞”——神的生日举行。随着宋代农业与城市工商业的发展,社火的性质逐渐演变为祭祀活动与民间歌舞艺术的结合体,变成了既可以酬神又可以娱乐的活动,表演内容包括耍狮子、跑毛驴、骑竹马等舞蹈形式,其中多有简单的故事装扮,内容以滑稽逗笑为主。社火所具有的狂欢和草根性质,又跟中国人的一些传统节日紧密关联。
元明清时期
元明清时期,社火的演唱逐渐盛行,形式和内容与现在差不多。那时的达官世家,常有接社火某角色到家里表演的习俗,称“踏”,用以辟邪禳祸,些许世家也有讲究排场,图取吉利之意,这种被称作“接社火”的习俗流传至今。此外,还有装扮的“大哑巴”的社火角色用棍子轻轻敲打,意为“掸病”,大哑巴一边蹦跳,腰间铜铃“叮当”作响,一边举起短棍,对孩子从上至下轻轻地敲打,以图驱病禳邪,护佑平安。
社火种类
造型社火和表演社火是社火的两种表演形式。造型社火主要展示人物造型和工艺;表演社火主要在场院进行打斗表演。造型社火有步社火、背社火、马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山社火、血社火、面具社火等列队游演;表演社火有地台社火、高跷社火等。社火在全国各地范围较广,具有广泛性和独特性。社火在中国北方各地、尤其广大农村流行颇广。不过,各地社火,在表演形式、举办时间和功能等方面都有很大差别。中国地方民间社火活动具有区域性的地方有:陕西省社火、山西省社火、河南省社火、青海社火,还有一些城市特色鲜明,如:陇县社火、正宁县社火、晋中市社火等。
造型社火
背社火
背社火由“高台”演变而来。表演时由一身强力壮的小伙化装成故事人物,将背架绑于肩,让十岁左右的儿童扮成同一故事中的人物立于所背芯子之上,即形成一组背社火。此种类型社火流行于凤县和陇县一带。
马社火
马社火即骑在马、骡、驴身上表演的故事。演出用的骡、马、驴必须膘肥体壮、性情温顺。演员一人一马,在马身上要手持兵器,或刀或剑或戈,每人做出一种固定的姿势,依序排列,不得轻易变动。观众可以从表演者的脸谱和兵器上可辨别是非。马社火的流行多在中国的西北部。
血社火
在正月祭社、庙会迎神、祈雨时表演,血社火是以水浒武松杀西门庆为武大报仇的故事为题材,表演内容主要以斧子、刀、剪刀、链刀、锥子等器具刺入西门庆和其他坏人头部,使社火的内容恐怖血腥且十分逼真,故叫血社火。主要分布在陕西省关中、陕南、陕北地区及山西省的晋西南地区。
表演社火
高跷社火
高跷是社火表演中最热闹的形式之一,高跷表演的难度在于掌握踩高跷的技巧,并且随着队形和舞步的多样变化,进行各种高难度的动作,如卷芯子、蒜辫子、打叉、折跟头、起伏、转身、后仰、倒走等。高跷表演的人物化妆旧时多为戏剧人物群像,如《白蛇传》《杨家将》等,或者是神话故事中的人物形象,如《西游记》中的唐僧、孙悟空、猪八戒、沙和尚,还有民间传说中的人物形象。随着时代的变化,高跷表演中的人物形象也在不断改变,与新的时代赋予新的内容。
按地区分类
陇州社火
陇州社火即陇县社火。陇州社火的种类有马社火、背社火、抬社火、山社火、车社火、芯子社火、高跷社火、秋千社火、跷板社火、步社火、地台社火,还有舞狮、舞龙、大头娃娃、古参军戏、杂耍、竹马、旱船、舞刀、舞棍、秧歌舞、腰鼓舞等20多个种类。陇州社火的表演除高跷、步社火、地台社火、竹马、旱船、刀舞、棍舞配有鼓乐、弦乐与配唱外,其它社火主要是造型艺术。陇州社火的表演内容:多以仙佛精道、神头鬼面;忠臣烈士、披袍秉笏;逐臣孤子、悲欢离合;刀赶棒,叱奸骂谗。内容多取材于神话、传说和历史演义故事,也有求吉庆、颂政通人和、宣传经济发展等内容。陇州社火已有2200余年的传承历史。2003年,陇县被陕西省命名为“民间社火之乡”,2007年,陇州社火列入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山西社火
山西社火由于不同地域之间的社火活动形式各有区别,文化内涵也不相同。据统计,全省约有200多种。山西太原市一带的社火活动,可以划分为白天社火和夜间社火,常见的表演形式有太原锣鼓、秧歌、划旱船、铁棍、哑老背妻、武社火等。晋北忻州一带,在古时曾是汉族与北方游牧民族的交融地区,所存下来的社火表演形式不仅有民族特色,还融合了部分军队布阵方式,是军队布阵和民俗表演的有机结合,号称古代军阵“活化石”的大马社火便出自这里。晋南地区的社火表演则除了北方大部分地区存在的秧歌、锣鼓、舞龙等表演形式外,在黄河岸边的个别村落中,还遗留着一些当地独有的民俗,如永济市长旺村的“背冰亮膘”、芮城县匼河村的“背石磨”、临猗县孙吉镇的“扎马角”,以及稷山县的“高跷走兽”等。晋中社火的诞生和发展都与晋商的崛起有相关联系。社火仪式既是晋中市商人对今岁买卖兴旺、顾客盈门的庆祝,同时也是对来年好运、鸿运当头的期盼。
河南骂社火
骂社火是河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骂社火,原来叫“社合”,相传尧舜时期,人们为纪念黄帝和嫫母的公德,每年春季都要举行祭祀活动,用唱歌、跳舞祈祷吉祥、消除纠纷、合作向前。在后来自发活动中,祭祀活动有了差别,社合演变为“骂社火”。“骂社火”中修辞手段中包括,“骂虚不骂实”,以及“张冠李戴,指桑骂槐”的技巧,使得骂词可以达到“虽骂实事,虚移其人”。骂社火”的魅力就在于每年的“骂词”都和当下两村的发展实务相关。骂社火内容丰富,项目很多,基本分为五个步骤:第一斗社火,第二拜请,第三出社火,第四夜骂,第五祭社火,其中夜骂是东西常骂社火的灵魂:晚上由对方村200多人的夜骂队到出社火村,骂贪官污吏、违法乱纪、不忠不孝等。指桑骂槐,古规不许当场还。
青海社火
青海省社火主要盛行于青海东部农业区的大通回族土族自治县、互助、平安、乐都区、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湟中区、湟源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八个县和西宁市郊区。青海社火主要有秧歌、狮子、旱船、舞龙、高跷等内容,其中有乐都高庙高跷、湟中千户营高台、大通蛙图腾祭祀舞等地方特色活动。其中青海西宁市城北区小寨社火具有代表性。青海西宁城北区小寨的社火打击乐器有大鼓、大钗和马锣组成,俗称家什,为整个社火统一步点。民俗音乐伴奏(俗称弦索)乐器由三弦琴、彝族月琴、二胡、板胡和笛子组成,音乐以西宁地方曲艺一一越弦音乐为主,除了常用的传统曲牌《双八谱》《满天星》和《柳叶青》等,还有许多民歌和小调。
甘肃社火
甘肃社火融合了多元的传统仪式与艺术表演形式,由最初的农耕文明中因自然崇拜而进行的祭祀活动,逐渐简化为诙谐娱嬉的、甘肃民间年节必不可少的演艺活动。甘肃的社火表演形式基本相同,但各县区又有差异。庆阳镇社火不仅涉及到戏曲、音乐、曲艺、杂耍、演唱、歌舞等多种艺术门类,而且保存了最为原始的生殖崇拜、农耕祭祀等内容。镇原社火中有高芯子、车社火、马社火等形式。都是由真人扮假人,或表演几个历史人物,或一段戏曲场面,人物不唱、不说、不动,由座下的人、座下的车或骡马代步,在街面上游行展示。平凉高跷社火也叫踩拐子、踩撅把、柳木腿等,演出的人多为年轻人。步社火是平凉最常见的社火形态,有“春官词”作为开场白,有狮子龙灯打园场、民歌演唱、旱船以及秦腔、眉户小戏和杂耍等。
表现形式
社火表演也具有多种表现形式,既有舞龙、舞狮、高台、高跷、旱船、秧歌等中国汉族地区传统的表现形式,六盘山地区还有说仪程、赶毛驴等独特的表演形式。而在酒泉市地蹦子非常流行,不同的地域其社火民俗也各具特色。
舞龙
舞龙,又称玩龙灯,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吉祥。舞龙源自古人对龙的崇拜,每逢喜庆节日,人们都会舞龙,从春节开始舞龙,然后二月“龙抬头”、端午节也舞龙。舞龙时,龙跟着绣球做各种动作,穿插,不断地展示扭、挥、仰、跪、跳、摇等多种姿势。人们以舞龙的方式来祈求平安和丰收。
舞狮
社火中的狮子表演有两种形式,一种是文狮子,一种是武狮子。文狮子着重展示狮子的动作和神态,如滚绣球等;而武狮子则注重展示狮子的武术功夫,如翻云梯、上桌子、翻跟头等。一般需要三个人来表演,基本动作包括举、扑、跳、卧等。文狮子由引狮者举球,武狮子由引狮者持刀。狮子表演的形式包括猛虎下山、横空扫雪、天八步、地八步、回首望月、海底捞月、白雪盖顶、出马拖刀等。
说仪程
仪程官也称春官,主要分布于六盘山周边的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部和甘肃省部分地区,以原州区、西吉县、隆德县、彭阳县等地最为流行,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说仪程是社火表演的一部分,以其诙谐、朗朗上口、对于生活的祝福期盼,非常得民间的欢迎和喜爱。“乡村年节耍社火,最美不过喝仪程。”
赶毛驴
赶毛驴,俗称“马背上的舞蹈”。赶毛驴舞一般由两人表演,一人扮作新娘骑着毛驴(道具),一人扮作新郎赶毛驴。以舞演绎新郎送新娘回娘家的故事。主要动作有:赶驴、拉驴、上坡、下坡、过河、跳沟、卧地等。
地蹦子
地蹦子,又称为地秧歌,在酒泉市非常流行。它是一种具有浓厚民间特色的大型集体舞蹈,队形有70多种变化形式,每一种队形都有不同的名称,一次完整的表演需要两三个小时。地蹦子的主要人物包括腊花、棒娃、膏药匠、傻公子、丑婆子等。地蹦子分为大场和小场两种形式,大场是完整的社火队伍,小场则由说书、唱曲、小戏曲等组成。在旧时,地蹦子主要在五月端午节活动中表演,后来逐渐转移到春节期间。
价值和影响
弘扬传统文化
社火有着深厚文化积淀,将农耕民众的生活、娱乐和心意信仰结合在一起 ,表现出人神天地和谐共生的情态。是原始人类的意象记忆与艺术表达的生活化再现和现代艺术化传承。
丰富百姓生活
社火表演的内容和曲艺涉及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记载了当地的文化 、民俗 、历史、宗教、地理、节气、生态、民族等各个领域,具有高度的艺术性和审美性。社火活动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具有思想教育作用,社火不仅愉悦人的身心,而且还能宣扬善与恶,美与丑的标准,给人以正义向善的启示。
促进乡村文化建设
社火对乡村文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当前,加强乡村文化建设已成为国家战略,对传统文化的利用是中国乡村文化建设的重点,社火在农村拥有深厚的民众基础,是乡村居民喜闻乐见的文化形式 ,与居民的文化、生活、心理等密切联系,作为优秀的民间传统文化,社火是农村文化建设重要的文化资源。
发展现状
目前,社火是春节期间民间的自演自娱活动。目前在我国基本上从南到北,从东到西都存在着各种类型的社火民间习俗。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文化部门对全国民族民间舞蹈(包括社火)采取了先抢救、挖掘、保护,再进行研究、整理、改造的工作。主要从装扮形象、舞姿舞势、说唱内容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但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社火出现了传承人断层的现象,政府未给予足够的重视;传承人延续性较弱;自身传承方式受到限制
发展困境
社火在革新和发展过程中,也面临很多困境。其一,在社火发展过程中,缺乏国际视野,使得社火难以走向世界。随着社会的进步和全球化时代的到来,社火原信奉的文化根基正在快速失去,不积极融入时代元素,吸纳外来文化精华,并主动内化与创新,其形式就会被忽略,继而失传。其二,年轻人对社火缺乏热情。社火大都是年纪较大的老一辈,后备力量不足,缺乏新生力量注入,使其发展缺乏活力,很难培养接班人。其三,人们对社火的认识只局限于从老一辈传承下来的活动,没有认识到它的文化源流和精神内涵、民族自觉。其四,社火活动基本处于自发的、松散的发展状态。其传承形式主要靠口耳相传,与当代学校体育教育脱节是其发展的瓶颈。
保护措施
社火活动应该增强社会认同,同时也为社火的传承夯实了群众基础,培养了接班人。政府要积极采取可行方案发展社火活动,使其变得有组织性和严密性,并且灵活朴素的组织方式。同时大力扶持和倡导各类社火活动,让社火活动深入人心你,增强民众文化认同感。同时建立专项经费,增加资金投入。
入选非遗
2006年5月20日,以宝鸡市、山西省潞城区为代表的“民间社火”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2008 年,民间社火(义县社火)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8年,本溪的社火以民间社火(本溪社火)为名,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2008年,高台马社火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2008年6月,桃林坪花脸社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
2014年11月11日,民间社火(南庄无根架火)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相关活动
2024年2月15日,山西省运城市盐湖区的舜帝陵景区上演了社火表演,现场还有来自临汾的非遗表演“高台狮舞”,飞龙在天等节目。
参考资料
民间社火.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08
长图荐读 | 社火的起源.西安市长安区图书固安.2023-12-01
国务院关于公布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国发〔2006〕18号).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4-11-08
中国的“社火”文化.中国周刊.2023-12-01
今年正月,你的家乡耍社火了吗?.中国三峡杂志.2023-12-02
非遗丨社火文化诠释中华民族精神.中国民族报.2023-12-01
美好生活丨宋代社火,经久不衰的民间娱乐.郑州大象陶瓷博物馆.2023-12-01
社火春秋.青海人民出版社.2023-12-01
甘肃社火:最古老的风俗 千年文化的传承.腾讯网.2023-12-01
正月十五元宵节,看个社火才过瘾!.固原文化旅游.2023-12-18
张西昌丨血社火民俗的文化功能解析.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传.2023-12-05
曹魏古城里的“社火”文化,你了解多少?.许昌市博物馆.2023-12-01
走近非遗|民俗文化瑰宝,国家级非遗——宝鸡民间社火.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2024-01-09
认同与协商:街子乡春节期间的社火表演.中国民俗学网.2023-12-01
固原年味儿!耍社火看社火追社火!.固原文化旅游.2023-12-05
微课堂 | 宝鸡民间社火.宝鸡民俗博物馆.2023-12-05
文化大观|你不知道的民间社火!.西安曲江池遗址公园.2023-12-01
【民俗风情】社火与马社火.甘谷融媒.2023-12-06
玉门传统社火.澎湃新闻.2023-09-08
走近非遗看宝鸡|陇州社火.宝鸡市文化艺术中心.2023-12-27
定了!宝鸡今年社火这么看!连续三场带你走进“社火之乡”,一起过大年!.宝鸡旅游.2023-12-27
省级非遗—骂社火!快来看,今天起在这里连演六天 嬉笑怒骂皆文章 妙趣横生开眼界.三门峡文广旅局.2023-12-27
大通神秘、乐都惊险、湟中名声大…青海各地社火了解一下....西海都市报.2023-12-27
甘肃社火:最古老的风俗 千年文化的传承.澎湃新闻.2024-03-16
【民族民间科普】舞龙.中国武术学院.2023-12-27
在邯郸广平,跳“二人转”的竟然是毛驴?.广平文旅.2023-12-27
赶毛驴.洛宁县文化馆.2023-12-27
中国的“社火”文化.中国周刊.2023-12-27
文化遗产日系列课程:社火.宝鸡青铜器博物馆.2023-12-01
辽宁非遗推介|民间社火(义县社火).辽宁省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2-01
【非遗风采】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民间社火(本溪社火).文旅本溪.2023-12-01
云赏非遗之(二)国家级非遗传承项目——固原隆德高台马社火.宁夏六盘山旅游集团.2023-12-05
非遗进校园 ▏井陉县小作中学的非遗传承之国家级非遗桃林坪花脸社火.井陉文旅.2023-12-05
榆次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民间社火.政治视野.2023-12-01
运城:舜帝陵社火表演将节日氛围拉满.今日头条.2024-02-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