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成华区

成华区

成华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四川省成都市辖区。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部,是成都中心城区“东大门”。区域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毗邻、西与青羊区相连、北与金牛区、新都区接壤,幅员面积109.3平方千米,是成都市主城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区。截至2022年末,全区共有常住人口140.29万人。

成华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东北部偏高,属浅丘地带;区域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雨热同期。境内河流众多,属长江流域岷江沱江水系。成华区因其地域在历史上分属原成都县华阳县的部分地区,因而取两县名之首字而命名。区域最早为古蜀国地,秦惠文王后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置成都县。1990年9月,成都市区划调整,设立成华区等5个城区。截止2022年,成华区下辖11个街道,政府驻地为成都市猛追湾街道一环路东三段148号。

成华区是成德绵、成渝经济区支点和成新青、成龙走廊主要起点,区域以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为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新型工业三大都市工业形态。同时,区域服务业以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商贸3大支撑产业和医疗健康、商务会展、高新技术、新兴金融4大新兴产业为主。2022年,成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360.6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0.00:38.42:61.58。同时,成华区作为成都市出川出海通道的起点,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成渝)、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成南)、京昆高速公路成绵)和蓉都大道(汉渝公路)始于成华区。境内成都东站是中国六大枢纽客站之一。

成华区历史悠久,区内有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知祥墓”“二·一六”革命烈士墓、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等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成都面人、锔瓷技艺、裘衣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同时,作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成华区发展 “熊猫之都”“东郊文创”“夜游锦江”三大文旅品牌与大熊猫和工业文明两张名片。区域内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猫塔等著名景区。

地名由来

成华区因其地域在历史上分属原成都县华阳县的部分地区,因而取两县名之首字而命名。1990年7月18日,成都市人民政府发文《关于成华区名缘由》,最终将“成华区”名称确定下来。“成华”一名内涵丰富,既体现出成华区的方位和历史。又取古文中“华”与“花”字相通之意,蕴含有“成都市之花”或“成都之精华”的意味,全市的工业,从这里开拓、兴盛、发展,将“成都现代工业精华之区——新兴的电子工业集中地”体现于区名之中。

历史沿革

成华区域最早为古蜀国地,秦更元九年(公元前316年)秦灭蜀置成都县

唐贞观十七年(公元643年)建华阳县,后更名华阳县。

清代成都府下辖三州十三县,以成都县与华阳县为首县。成华区分属成都县华阳县的部分地区,从而得名“成华”。

1949年12月27日,成都解放,成华区几经更名、划分,于1953年5月20日将原成都市第一区更名为成都市锦江区。成华属成都市东城区、郊区及双流区、华阳县。

1960年2月18日,撤销成都市郊区,设置成都市金牛区。成华属成都市东城区和金牛区。

1990年9月,经国务院批准的成都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划原东城区的部分街道和金牛区的

部分乡村组成城乡结合、城乡互补、城乡一体化的新城区,设成华区等5个主城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成华区位于成都市城区东北部,地理位置介于北纬30°33′—30°41′,东经103°53′—104°03′之间。区域东与龙泉驿区交界,南与锦江区相连,西与金牛区毗邻,北与新都区接壤,是成都市主城区土地面积最大的城区。 2022年,成华区辖区面积109.3平方千米,建成区土地面积85.52平方千米,城市建设用地面积78.93平方千米。

气候

成华区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热量充足,雨量丰富,四季分明,雨热同期。区域内大部分地区具有夏无酷暑,冬少冰雪,气候温和,夏长冬短,无霜期长,秋雨和夜雨较多,风速小,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的气候特征。区域多年平均气温16.5—18℃,最热月出现在6—8月(月平均气温25.0—25.4℃),最冷月出现在1月(平均气温5.6℃)。年平均降水量949毫米,6—8月降水最多,占年降水量的40%。

地质

构造

成华区境内地质构造主要有三类:平地为覆盖着第四纪松散堆积物;浅丘阶地分布雅安砾石层与黄棕色成都粘土;山丘为第四纪侏罗纪和白垩纪红色砂岩、泥岩构成。地下水为第四系孔隙潜水和基岩裂隙水。境内西部受龙门山、东部受龙泉山活动性断裂带的影响,且受地震波及,基本裂度为7度。

地层

成华区地质属成都市平原地质结构。区域系轴状坳陷构造盆地,地质构造单元为“成都坳陷”,是在中生代坳陷的基础上新生代再次陷落形成。东缘为龙泉山脉断裂带,属龙泉山脉延伸地域;西缘为龙门山断裂带,中间陷落为盆地,底部基石为白垩系灌口组地层。盆地底部堆积大量第四系松散物质,以冰积物和冰水沉积物为主,组成砂卵砾石,构成平原的主体物质。伴随着河流发育的冲击作用,沉积大量泥沙与粘土,覆盖在平原上部。成华区地层除青龙乡石岭村的磨盘山与龙泉山脉相连外,其余地层均以冰积和冰水沉积物为主,组成沙卵砾石,构成成华区主体物质地层。

地形地貌

成华区地处成都平原腹心地带,大部分地区地势平坦,东北部偏高,属浅丘地带。整体地势自东北倾向东南,地面降比为1‰—2‰,大部分区域海拔为510米左右。位于白莲池街道石岭社区的磨盘山海拔594米,属龙泉山脉延伸地域,是成华区及成都市五城区的海拔最高点。成华区城市部分地貌特征总体属于平原型,平原占区域总面积的74.7%,涉农部分位于龙泉山脉边缘,地势以浅丘为主,坝区约占三分之一。

水文水利

水文

成华区境内属长江流域岷江、沱江水系,以东风渠总干为界,以北为沱江水系,以南为岷江水系。区域过境河流有锦江、沙河、东风渠等。其中,锦江(成华段)长度为2400米,起止红星桥至东风大桥,流经猛追湾街道;沙河(成华段)长度为14600米,起止刘家碾至五桂桥,流经双水碾、府青路、猛追湾、双桥子、跳蹬河街道万年场街道;东风渠(成华段)长度为12100米,起止石岭社区至东升社区,流经白莲池、龙潭、二仙桥、保和街道。

水利

成华区内沟渠纵横,区内的南支一、南支三等人工渠道为东风渠一、二期工程的配套工程。其中,南支三渠起止点为东风渠—外环路,长度16300米;南支一渠起止点为东风渠—洪河镇,长度3100米。

土壤

成华区土壤肥沃,土壤类型以第四系再积黄色沉积物和白垩系上统沙泥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姜石黄泥土、水稻土、紫色土为主要土类。其中,第四系再积黄色沉积物发育形成的再积黄泥水稻土和黄泥土,主要分布在圣灯、保和、青龙辖区内;白垩系上统沙泥岩风化物发育形成的红紫色水稻土和红紫泥土,主要分布在保和、青龙、龙潭3个辖区内。全区地表广布黏性土层,土层深厚,有机含量丰富,一级土壤占50%,适宜各种作物生长。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数据结果显示,成华区土地主要以城镇村及工矿用地、耕地、林地、交通运输用地为主。其中,城镇村及工矿用地7117.23公顷;耕地1278.72公顷;交通运输用地972.15公顷;林地885.96公顷;草地196.14公顷;园地91.93公顷。

水资源

成华区地处都江堰自流灌溉区,水资源丰富,包括地表水、地下水两部分。区域内地面径流由降雨形成,2021年总径流量为4712立方米,过境河流有锦江、沙河等,无径流站。此外,区域浅层地下水主要为白垩系灌口组溶孔溶隙裂隙潜水和白垩系砂岩裂隙孔隙层间水两大类。前者主要分布在保和乡、青龙乡、龙潭乡等地的岩石风化带中;后者主要分布于龙潭乡灌口组地层下的白垩系关组砂岩中,这两类水均属中等富水地段。全区地下水天然存量丰富,年可开采水资源总量为4140万立方米。

生物多样性

成华区生物资源种类多样,截止2023年,区域内有动植物种类10纲100科。

动物

成华区内主要有熊猫、金丝猴属等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位于成华区内的北湖生态公园有黑顶鹤、白鹤、野生白鹭和喜鹊等稀有动物。

植物

成华区植物资源丰富。区内有红豆树、多杆香樟、银杏、楠木、青枫、柏树、黄葛树等古树名木10种60株。

自然灾害

成华区内自然灾害以暴雨、洪涝等气象灾害和地震等地质灾害为主。2018年成华区“7.11”大暴雨,持续时间和降雨强度历史罕见,据气象站监测点位统计,最大雨量点位为熊猫基地监测点,24小时累计降雨量达214.7毫米,据查为成华区区域范围自1968年(50年)以来最强暴雨。

行政区划

截止2022年,成华区下辖11个街道。政府驻地为成都市猛追湾街道一环路东三段148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止2022年末,成华区常住人口140.29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61万人,城镇化率100%,户籍家庭总户数325152户,户籍总人口842957人,比上年增加13181人,户均人口为2.59人。户籍人口中:非农业人口842957人,无农业人口;男性人口为415818人,女性人口为427139人,性别比为97.35:100。0—17岁、18—34岁、35—59岁、60岁及以上人口分别占总人口的17.41%、19.41%、40.77%、22.41%。

民族

截止2021年,成华区民族以汉族为主,有回族满族藏族土家族彝族羌族苗族蒙古族壮族哈萨克族等46个少数民族,户籍少数民族1.20万人,流动少数民族1.71万人。

语言

成都方言属于西南官话,是四川省成都市境内主要使用的方言。成华区地处成都市城区东北部,也以成都方言为主。成都方言因其软糯,有“西南话之吴侬软语”之称。成都话共有21个辅音声母,发音部位分唇、舌尖、舌面、舌根四类。发音方法分塞音、鼻音、擦音、塞擦音四类。擦音、塞擦音还分送气不送气两套,都是清的。

此外,成华区也是成都客家人的主要居住区之一,龙潭地区90%以上的人都讲客家话;保和、青龙、圣灯地区部分人讲客家话。

宗教信仰

成华区主要宗教有佛教,基督教天主教。区域内有昭觉寺、龙潭寺两个佛教活动场所,基督教活动点主要位于龙潭街道和保和街道辖区。

佛教

1980年,佛教活动在成华区内逐渐恢复,到2005年,全区佛教僧人150余人,信教者万人以上。城乡居民信奉佛教者多在每月的初一、十五吃素拜佛。每年的农历正月初九、二十九,六月初一、十九,七月初一的这一天,善男信女都会齐往龙潭寺庙、昭觉寺庙等处朝拜。特别是佛教圣地昭觉寺,每逢农历二、六、九月的初一或十五这一天,为昭觉寺庙的会期。届时,寺庙要撞钟击鼓,烧香化纸,吟诵经文,参拜佛像。同时,庙内还要办斋饭,供前来的朝拜者就餐。

昭觉寺位于沙河东岸三环路以南、成华区青龙场以北、川陕公路以东区域,是成都市著名的佛教古刹之一,被誉为“川西第一丛林”,与大慈寺、文殊院并称成都三大寺,又与大慈寺、文殊院、宝光寺并称“四大禅林”。其主要建筑有山门、八角亭、天王殿、先觉堂、圆觉堂、御书楼、观音阁、涅盘堂、藏经楼和圆悟禅师墓昭觉寺园等,是西南地区规模最宏大、壮观的寺院之一。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中国重点佛教活动场所、四川省重点佛教寺院。 

龙潭寺位于成都市成华区,建于唐代,集宗教、蜀汉、客家等文化于一身。龙潭寺建寺初期被称为“大庙”,仅供皇亲国戚祭拜,寺院现存蜀国时期“拴马桩石雕”“太子墩”文物均能印证其曾经的“皇家印记”。龙潭寺内有千年龙潭、千年古井、千年古树、千年灵龟四大千年奇观和千年古刹不惧水、千年龙潭水不变、千年龙井水自出、千年古树龙化身四大千年奇景。1998年,龙潭寺被成华区人民政府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经济

综述

成华区作为成都市中心城区“东大门”,地处国家“一带一路”重要战略通道长江经济带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和成德眉资同城化区域的关键位置。成华区以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为三大主导产业,大力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新型工业三大都市工业形态。同时,区域服务业加强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商贸3大支撑产业和医疗健康、商务会展、高新技术、新兴金融4大新兴产业发展。

2022年,成华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360.6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5.0%。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0.03亿元,同比增长11.6%;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522.7亿元,同比增长9.7%;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837.8亿元,同比增长3.1%。三次产业结构比由上年的0.00:30.09:69.91调整为0.00:38.42:61.58。按常住人口计算,人均地区生产总值97195元,增长4.2%。全区实现民营经济增加值444.1亿元,同比下降0.4%,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达到32.6%。2022年,成华区综合竞争力位居全国百强区第85位、较去年上升6位、提升位数居全省百强区县第一。

第一产业

成华区第一产业以种植业为主。2022年,成华区实现农业总产值579万元,同比增长16.8%。其中,种植业产值579万元,同比增长16.8%。农作物播种面积695亩,较上年增加3亩,其中蔬菜种植面积695亩,较上年增加3亩。主要农产品产量中,蔬菜1316吨,同比增长11.5%。化肥施用量8吨,同比下降20.0%。农村用电量2561万千瓦时,同比减少3.3%。

第二产业

成华区大力发展总部工业、楼宇工业、新型工业三大都市工业形态,聚焦人工智能数字通信、工业互联网三大主导产业,统筹构建“3+3”都市工业体系,形成了以龙潭工业机器人产业功能区为支撑,以N个产业社区、特色楼宇为补充的“1+N”都市工业空间发展布局。

2020年,成华区已有“机器人研制中心、电子信息都市工业社区、赛英科技微波通信产业楼、四川检验检测创新科技园”4个产业社区,建成投用都市工业载体50万平方米,打造高效、功能复合的特色楼宇20个。

2022年,成华区全口径工业增加值完成515.6亿元,同比增长11.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3.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产销率99.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资产负债率33.6%;营业收入1010.1亿元,同比增长5.9%;实现利润总额133.3亿元,同比增长36.4%;企业亏损面38.2%。全年实现建筑业增加值76.3亿元,同比增长6.6%。

第三产业

成华区发展具有比较优势的“3+4”服务业产业体系(即“都市旅游、文化创意、现代商贸”3大支撑产业和“医疗健康、商务会展、高新技术、新兴金融”4大新兴产业),推动形成一核一带两轴四区的“1124”服务业空间布局(即“环东郊记忆核心区,中环路文商融合发展带,沿二环路主题商贸发展轴、沿成华大道至熊猫基地精品旅游发展轴,猛追湾金融总部、东客站医疗健康、龙潭高技术服务、新北-北湖商贸旅游四大示范引领区域)。2020年,VSPN乐竞西南总部、荣耀互娱游戏研发基地等5家机构入驻东郊记忆艺术区量子界数字文化双创产业园。2021年,成华区万象城二期等21个服务业重大项目建成投运,建设路、东郊记忆、新北天地等“百亿商圈”加快转型升级。

2022年,成华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04.5亿元,同比下降3.0%,其中限额以上单位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0.9%,有年成交额上亿元的商品交易市场1个;区域旅游人数共2316.70万人次,旅游收入总额达322.03亿元,同比下降2.22%。

经济功能区

截止2021年,成华区有龙潭新经济产业功能区、东郊记忆艺术区、成都熊猫国际旅游度假区、东客站枢纽经济发展区、建设路金融商务总部发展区和新北天地商贸旅游发展区六大产业功能区。

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东三环二段龙潭寺,西临三环路;南临规划达成铁路,距城南高速公路300m;东面距绕城高速约1.5km相望;北面与龙潭镇相望,距成渝铁路约1km,规划占地面积12900亩。是成都三环路沿线规模最大的工业集中发展区,同时也是全省3个中小企业示范园区之一。工业区共分为三个片区进行建设,一区是都市工业区,占地2平方公里;二区是总部经济区,占地6平方公里;三区是综合配套区,占地约0.6平方公里。目前工业区已基本实现项目满覆盖。2018年,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获批四川省省级开发区,产业竞争力跃居全省产业园区第四名。

重要企业

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位于成华区龙潭工业园成致路15号,成立于1989年,是国内早期具有中资背景的汽车白车身系统集成总包商之一。截止2023年,公司拥有350名员工,主营业务已经覆盖汽车白车身总包EPC,汽车零部件焊装系统集成,激光相关应用研发与集成,一般工业自动化设备研发、制造与生产,数字化工厂MES系统整体解决方案等领域。其产品和服务已经拓展到英国斯洛伐克塞尔维亚德国法国西班牙等,2019年营收超过40%来自海外,在德国不来梅设有子公司,负责公司在欧洲业务的拓展和实施工作。

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2012年,位于成华区华月路188号。是专业从事智能工业机器人核心零部件及成套装备研发、制造、销售和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也是中国西南地区主导编制五项国家标准的工业机器人企业。连续四年被评为成都市新经济百家重点培育企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瞪羚企业”。

社会事业

科技事业

成华区是成都市主要的科技创新中心之一。“十三五”期间,全区科学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R\u0026D)达到36.1亿元(全社会口径),增长116.1%。拥有省级以上重点实验室36家,累计获得省级以上国家科学技术奖励11项,占全市获得总数的13.3%。获批国家知识产权强县工程试点县, 产业竞争力跃居全省产业园区前4名。此外,成华区累计建成产学研联合实验室7个,科研技术平台39个,其中电子科技大学科技园获评国家级众创空间。成华区共有两院院士和国家省市级重大人才工程入选专家236名,专业技能人才12万人、“蓉漂”青年人才5.7万人。2022年,成华区专利申请数2838件,同比增长1.3%。其中,发明专利申请量990项,同比下降0.3%、发明专利授权量561项,同比增长4.7%。

文化事业

截止2021年,成华区内有区文化馆1个、文化分馆15个,区图书馆1个、图书分馆13个,公共图书馆藏书54.8万册;有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11个、社区(村)文化活动室83个。2022年末,成华区内共有剧场、影剧院40个,博物馆4家,县级图书馆1个。成华区文化馆、四川福宝美术馆被确定为“四川省全民艺术普及示范基地”,毛边书局·桃蹊书院获评四川省文旅公共服务高质量发展“四个一批”优秀品牌,和美社区获评城市社区公共文化服务示范点。

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位于成都市成华大道,成都理工大学校园西侧,是西南地区最大的自然博物馆,并且是西部首座以地学为主要特色的自然科学博物馆。博物馆分地下一层、地上四层,总建筑面积50640平方米,其中展区面积共17005平方米,共有6个常设展厅以及2个临设展厅,馆藏包括合川马门溪龙化石、大竹重庆鱼化石、隆昌铁陨石等展品。成都自然博物馆(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获评2022年度成都市“十大幸福工程”。

教育事业

截止2022年,成华区有小学28所,在校小学学生总数69110人,专任教师4119人;普通中学25所,在校学生总数31417人,专任教师2656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3所,在校学生总数6734人,专任教师357人。学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此外,成华区还拥有国家“211工程”和“985工程”重点建设院校—电子科技大学成都理工大学,以及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西南电力设计研究院等大专院校、科研院所40余所。

电子科技大学原名电子科技大学宁波研究院,1956年在周恩来总理的亲自部署下,由交通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西安交通大学)、东南大学(现东南大学)、华南理工大学(现华南理工大学)的电讯工程有关专业合并创建而成,是中国最早的7所重点国防院校之一,校址位于成华区建设北路二段4号。学校现有清水河、沙河、九里堤三个校区,校舍总建筑面积149万余平方米。1960年,学校被国家教育部确立为重点大学;1997年被确定为国家首批“211工程”建设的重点大学;2001年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大学行列;2017年进入国家建设“世界一流大学”A类高校行列;2019年教育部和四川省签约共同推进电子科技大学世界一流大学建设;2022年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名单。

成都理工大学是国家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其前身是创办于1956年的成都地质勘探学院,校址位于二仙桥东路三段4号。1958年更名为成都地质学院,1993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学院,2001年更名为成都理工大学。学校现有成都市和宜宾两个校区,占地面积3487亩,校舍建筑面积134.6万平方米。学校先后由地质部、地质矿产部、国土资源部直属,2000年划转地方,实行中央与地方共建、以四川省人民政府管理为主的办学体制。2010年学校成为国土资源部与四川省人民政府共建高校,2019年成为教育部与四川省共建的“双一流”建设高校。2022年学校入选国家第二轮“双一流”建设高校。

体育事业

2022年,成华区已有体育场馆13个,建成体育场地3759个,其中全民健身路径点位1039条,乒乓球场437片,篮球场378片,小运动场346个,步行道240个,羽毛球场159片。此外,成华区举办多场体育赛事,包括全国乒乓球“业余球王”总决赛暨全国业余乒乓球锦标赛、最强乒团·中国业余乒乓球团体赛总决赛、2022—2023中国飞盘联赛 ·总决赛、2023年中国足球协会甲级联赛、2023中国家庭自行车健康营暨第三十三届杨桂林家庭自行车赛等。2022年,成华区举办“北斗杯”全国青少年体育大赛等体育赛事596场次,其中全民健身主题系列活动567场次,赛事活动29场次。

医疗事业

截止2022年末,成华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863个。其中,医院49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妇幼保健院1个。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8961张。医院、卫生院技术人员12431人,职业(助理)医师4724人,卫生疾控人员102人。

社会保障

2022年,成华区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71768人。其中,在职502964人,退休68804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8243人;区内城镇职工养老、工伤、失业保险参保人数分别为57.18万人、34.55万人、29.7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率保持在92%以上。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4.65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登记人数25.12万人。

环境保护

2021年,成华区全年优良空气天数294天,比上年增加323天,空气质量优良率80.5%。PM2.5平均浓度41微克/立方米,比上年下降2.4%,臭氧污染天气比上年减少32天,浓度下降12.9%,空气质量综合指数4.43。2022年,区域绿地新增面积73.69公顷,居民小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100%。2021年1—2月,成华区主要河道,东风渠水质达到地表水Ⅰ类标准,沙河水质达到地表水Ⅲ类标准,地表水质全省第一。

交通

综述

成华区形成以高速公路、快速通道为支撑,主次干道、支路及街巷“四位一体”为主的现代城市路网布局体系。一环路、二环路、三环路、绕城高速公路成华大道等20多条城市干道、多条地铁线路及快速通道分布全区。厦门-成都高速公路(成渝)、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成南)、京昆高速公路成绵)和蓉都大道(汉渝公路)始于成华区,是成都市出川出海通道的起点。截止2021年,成华区完成新建、整治道路251条,新增道路里程58.3km,累计完成投资105亿元,以“7环13射”主骨干道路为依托的路网体系已初步建成。2022年,成华区境内道路总里程(不含小区和单位内部道路)675.5公里。

铁路

成华区内有成渝铁路成昆铁路遂成铁路达成铁路成贵高速铁路成渝客运专线西成高速铁路等纵贯全区,境内有火车站1个。

成都东站位于四川省成都市成华区,西侧面向城市,东临三环路,北临迎晖路,南接益都大道。成都东站是国内六大枢纽客站之一,集铁路、轨道交通、长途汽车、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于一体,接入国家“八纵八横”高铁网,融入成渝经济区1小时、周边省会城市3—4小时、全国主要城市8小时的高铁交通圈,是西部最大的综合交通枢纽。2011年5月8日,成都东站开通运营,占地86.7万平方米,南北长2900米,东西宽520米,自西向东分为西广场区、主站房区和东广场区三个部分。2022年,成都东站全年发送旅客4315.2万人次。

公路

2022年,成华区境内有等级公路(不含小区和单位内部道路)675.4公里,高速公路10.3公里。全年公路客运量195.0万人,公路货运量372.1万吨。长途客运站3个:成都汽车总站(2023年6月正式停运)、成都昭觉寺客运站、成都东站汽车客运站。

成都昭觉寺汽车站位于成华区昭青横路88号,占地面积53.7亩,与成绵高速公路配套的交通枢纽车站,是成都市十大客运枢纽站之一,集长短途客运、市内公交为一 体,是成都向北出川的一级客运站,主要开往广元、绵阳、德阳等客运线路。2021年, 成都昭觉寺汽车站全年发运班车6.7万班,运送旅客104.6万人次。

公共交通

成华区“轨道+公交+慢行”交通体系基本形成。2022年末,成华区内有公交车路数195路,年末实有公共汽(电)车营运1520辆、实有出租汽车595辆。此外,成华区内有城市轨道交通1号线、2号线、3号线、4号线、6号线、7号线、8号线途经辖区,线路呈四纵两横一环布局。

文化

概述

成华区历史悠久,作为巴蜀历史的组成部分,成华文化是巴蜀文明的重要篇章。截止2022年,成华区有文物保护单位14处。一般不可移动保护文物25处。截止2023年,成华区共有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个。区域拥有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知祥墓、“二·一六”革命烈士墓、成都市量具刃具厂大楼等文物保护单位和成都面人、锔瓷技艺、裘衣制作技艺等非物质文化遗产。

饮食

菜根老坛子将去骨凤爪、猪耳片进行煮至八分熟放入老坛,加入卞氏自制泡菜水、青笋条、黄瓜条、红萝卜皮、西芹条等泡制6—8小时。每份都用特制泡菜坛子盛装,咸酸微辣,蒜香味浓,开胃爽口。2000年被中国烹协、中国贸易局评为首届中国名菜。卞氏菜根香店位于成华区双福路39号附6号。卞氏菜根香菜根老坛子2021年入选成都100道名菜

温鸭子创始于清光绪三十一年,迄今已逾百年。其制作结合四川省饮食特点,形成特色鲜明的美食品牌,制品用料考究,采用传统手工制作技艺烹制而成,共计12道工序。整个制作过程不使用任何添加剂,属天然绿色食品。温鸭子总店位于成华区青龙场昭觉寺横路112号。2016年12月,“温鸭子”技艺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冷锅鱼,用活鱼现杀搭配秘制佐料,在后厨制作好之后,再放入火锅中端上桌。既可以保证鱼肉完整不易碎,又能保留冷锅鱼独特的鲜香,蘸上特制酱料,鱼香味儿混着着辣椒油的味道在口中炸裂。

习俗

“鸟米粿”节是由成华区龙潭街道打造的年度性客家文化盛会。龙潭寺是东山客家人的传统聚居区,这里90%以上的居民都是“湖广填四川”时迁移至此的客家人后代,其生活习惯、日常方言都有着厚重的客家印记,是成都市客家文化的寻根之地,客家文化也是龙潭片区最为厚重的文化资源。龙潭街道为展示和传承客家文化,以鸟米粿来展现客家人坚韧、勤劳、勇敢、奋进为主题。节日活动包括客家传统鼓阵巡游、传统客家歌舞、服饰走秀、客家农耕物品展、现场制作传统美食鸟米粿等。

文物古迹

截止2022年,成华区有文物保护单位14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3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区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全区有一般不可移动保护文物25处。

孟知祥墓

孟知祥墓位于成华区白莲池街道石岭社区磨盘山南麓,是五代十国后蜀皇帝孟知祥与其妻福庆长公主的合葬墓,史称“和陵”。孟知祥墓坐北朝南,由甬道、主墓室与东西两耳室组成,是唐五代时期精湛建筑技术和民族文化相互融合的宝贵实物见证,也是研究唐五代时期政治、经济、文化的重要实物资料,具有很高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1980年,孟知祥墓入选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入选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

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位于成华区桃蹊街道。1956年苏联向中国提供156个援建项目,在哈尔滨市建有量具刃具厂,主体建筑为欧式,红砖墙体,称为“红楼”。随后在成都市北郊选址原样复建,1958年竣工投入使用。红楼坐东朝西,建筑面积3575平方米。中间为楼梯间,方形,底面积64平方米,两层,中部四层东西面出檐。上部两层为六角塔楼,每面均开有圆拱花窗,宝瓶顶。楼梯间北部相连为三层高车间,内置各种设备机械。作为成都东郊标志性和中苏关系见证,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保存状况较好。2007年,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入选第七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成都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

成都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位于成华区二仙桥街道。成都机车车辆厂建于1952年,是中国500家交通运输设备制造企业和铁路机车车辆工业大型骨干企业之一,也是CSR唯一的电机制造基地。其厂部大楼为仿苏式建筑,砖木结构,大体呈“┷”状分布,总占地面积为693平方米。2012年,成都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入选第八批四川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止2023年,成华区共有省、市、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10个。其中省级项目3个、市级项目6个、区级项目1个。区内现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1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传承人2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保护优秀实践单位1个;市级非遗传习所1个。

成都面人

成都面人是用面团捏出各种造型的人物、花鸟和动物的传统技艺,项目保护单位为成华区文化馆。材料以面粉和糯米粉为主,配以色素等辅料,利用捏、压、剪、挑、粘、接等手法塑形,用刀、木梳、拨子等工具进行点、切、刻、划、抹雕琢而成。成都面人作为四川省较为独特的民间文化艺术遗产,因其独特的民俗文化景观,具有较高的审美及收藏价值。2011年6月,成都面人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有省级代表性传承人1人,市级代表性传承人2人。

锔瓷技艺

锔(jū)瓷,就是把打碎的瓷器用像订书钉一样的金属“锔子”修复的技术。锔瓷技艺为全手工制作,工艺上吸收传统锻铜工艺的技法,增加镶边、做件、包口、雕花刻字等装饰;使用金银等贵金属材料进行平锔敲花、贴镶嵌等手法进行装饰。2019年4月,经成华区积极扶持,王培波锔瓷艺术工作室在二仙桥街道综合文化活动中心挂牌成立,锔瓷技艺开始与成华区结缘。王培波也先后获成都市文联、成都市民协颁发的“2020年度优秀民间文艺家”称号、成华区总工会授予的“成华工匠”称号、成都市2021年度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传承人。2023年4月,“锔瓷技艺”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裘衣制作技艺

裘衣制作工艺是一种手工制作传统服饰的技艺,以人工饲养的鬣羚狗皮、羊皮、狐狸皮、兔皮等天然的皮毛为基本原料,配以丝绸、棉布、锦缎等辅助材料;主要分布在成华区龙潭寺一带,生产工序近30道,如毛皮的硝制、草碱除味、除油、定型等,每一道工序都必须手工操作。主要制品有裘皮服装、裘皮帽子、裘皮被褥、裘皮围脖等,消费群体为中老年人。裘衣制作项目传承人陈朝明,1979年从师龙潭寺罗利森老人,学习并从事裘衣制作工艺至今,被称为“成都市裘衣制作技艺最后一人”。2008年12月,裘衣制作工艺入选成都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

四川评书

四川评书又称白话演说、评话,是四川省传统曲艺剧种之一,项目保护单位为成华区文化馆。道具仅一张桌子、一把扇子、一方醒木。表演者用四川方言夹议地讲说故事,表演程序为先念一段“定场诗”,或说段小故事,然后进入正式表演。通过叙述情节、描写景象、模拟人物、评议事理等艺术手段,表现历史及现代故事。内容题材丰富,包括生活、时政、历史故事、传说故事等。由于书路和表现手法的不同,有“清棚”和“雷棚”之分。作为四川省最有影响力的曲艺种类之一,其具有巴蜀文化的地域特征,对传承四川文化,丰富民众文化生活,传播人文情感和社会价值观,具有重要价值。2014年6月,四川评书入选四川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地方特产

成华豆瓣酱主产地位于成华区八里庄酿造厂。产地传统豆瓣酿制已有几十年历史,豆瓣产品用料考究,以上等鲜红辣椒、一流青皮蚕豆、优质面粉、精制食用盐为原料,通过长期翻、晒、露精酿而成,用传统工艺生产出来的产品质量稳定。

风景名胜

综述

成华区作为四川省全域旅游示范区、天府旅游名县。区域打造“熊猫之都”“东郊文创”“夜游锦江”三大文旅品牌与大熊猫和工业文明两张名片。有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猫塔 、东郊记忆•成都国际时尚产业园等景区。截止2023年,成华区共有国家AAAA级景区2个(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东郊记忆)、国家AAA级景区1个(红仓·完美文创产业园)、国家A级景区1个(新华公园)。

重要景点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

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成立于1987年,位于成华区熊猫大道1375号,距市中心(天府广场)10公里,距成都双流国际机场约30公里,距成都天府国际机场约70公里,占地面积1500亩。基地是以大熊猫珍稀自然资源为载体,开展大熊猫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动物保护繁育科研、公众教育、教育旅游、大熊猫文化品牌打造与传播究等工作。截至2022年底,基地拥有大熊猫215只,是全球最大的圈养大熊猫人工繁殖种群。1995年荣获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颁发“全球500佳”称号,2006年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东郊记忆

东郊记忆,原成都东区音乐公园,2012年11月1日更名为“东郊记忆”音乐公园。东郊记忆音乐公园座落于成都市东二环路外侧,占地282亩,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是成都市委、市政府交由成都传媒集团在原成都国营红光电子管厂旧址上改建而成。是集合音乐、美术、戏剧、摄影等文化形态的多元文化园区,工业遗址主题旅游地,艺术文化展演聚落,文艺创作交流园区,成都文化创意产业高地。2013年,东郊记忆正式获评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北湖生态公园

北湖生态公园位于成华区龙潭境内,公园整体规划面积1198亩,水面积458亩,是依托熊猫基地文化打造的集水文化、鸟文化、竹文化、客家文化于一体的成都市主城区最大的人工湖泊和最美的生态湖区。公园内有“三区八景”,即“森林湖光禅道区、欢乐活泉云桥区、梦幻竹海绿道区”3个特色观光区,“熊猫驿站、太极广场、熊猫世界、阅湖长廊、浩渺琴音、独山古梅、萤火竹舍、月光山丘”8个特色景观。

天府熊猫塔

天府熊猫塔位于成华区猛追湾街168号,占地10亩,塔高339米,为中国西部第一高塔。天府熊猫塔作为西部地标、成都名片和成都市科普教育及品格素质教育基地,是四川省广播电视传输发射的枢纽,由塔座、下塔楼、塔身、上塔楼、天线桅杆五部分组成,塔内8000平方米用以开展高空旅游、餐饮、娱乐、艺术展、室内外观光、特色商品等服务。

三洞古桥 

三洞古桥位于成华区沙河中三洞桥上游,由上三洞古桥和三洞古桥公园两部分构成,占地79.5亩。上三洞古桥是一座仿照老古桥原貌修建的新桥,桥头两端分别立有上覆瓦脊的四方屋檐方形石柱,原桥是清代建筑作品,为三洞沙石拱桥;三洞古桥公园通过水源广场、喷泉、水渠、假山水池、方格水池、卵石驳岸等景观,反映川西平原水利格局,再现蜀人治水文化,1986年列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交流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参考资料

成华区熊猫体育公园.四川省体育局.2023-10-04

概况.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气候特点.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行政区规划与人口.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成华区.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平台.2023-10-02

成都市成华区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成华年鉴2022.成都市成华区数字方志馆.2023-10-03

文化旅游资源.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成都市成华区志.四川省情网.2023-09-30

学校简介.电子科技大学.2023-10-03

学校简介.成都理工大学.2023-10-03

成都市成华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2020-2030年).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3

成华概况.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水利资源.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29

成华区.中国国家地名信息库.2023-10-02

成都各区(市)县名字的由来,知道一半你就是地道成都人!.微成都.2023-10-02

历史沿革.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成华概况.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蓉易见丨上云用数赋智!助力工业互联网产业建圈强链.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5

打造消费新场景 看成都市成华区服务业如何“蝶变”新生.四川在线.2023-10-05

从城东古韵到沙河流年,这套书展现了成华区的前世今生.四川在线.2023-10-03

【非遗】非物质文化遗产:锔瓷技艺.四川省情网.2023-10-01

成华荣誉.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3

成华区文化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4

成都成华区,为什么叫“成华”?.微成都.2023-10-02

成华区地情-得名由来.四川省情网.2023-10-02

历史记忆中的千年成华——读《华城记》.四川政协网.2023-10-05

地理气候.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20

地形地貌.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全市河道状态.成都水务局.2023-10-22

土壤结构.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成都市成华区第三次全国国土调查主要数据公报.成华区规划和自然资源局.2023-10-22

动植物资源.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29

成华区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2

关于印发成华区防汛抗旱应急预案的通知.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5

成华区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10-02

成都成华:新一届区委常委会产生.央广网.2023-10-02

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举行第二次全体会议.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锦江、成华、双流最新人事动态.澎湃新闻.2023-10-02

袁顺明.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7

袁顺明同志任中共成都市成华区委书记.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1-25

区政府领导.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1-25

何兴轩任成都市成华区副区长、代理区长.今日头条.2024-01-10

成华年鉴2021.四川省情网.2023-10-03

《四川省志·方言志(1986-2005)》.四川省情网.2023-10-06

宗教活动场所基本信息.国家宗教事务局.2023-10-03

昭觉寺.成都市民政局.2023-10-20

成都昭觉寺.中国佛教协会.2023-10-03

成都龙潭寺.华人寺院网.2023-10-20

成华区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2

2021年成华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4

成都市成华区第八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开幕.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20

成都市成华区人民政府工作报告.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5

2022年成绩单,成华区地区生产总值完成1360.6亿元.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5

成都市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前瞻产业园区.2023-10-02

成都市龙潭总部经济城区一、二期规划跟踪环境影响评价第一次信息公告.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2

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招商网.2023-10-02

成都龙潭都市工业集中发展区.四川省人民政府网.2023-10-02

《四川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关于促进全省开发区改革和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四川省省级开发区设立、扩区和调位管理办法><四川省开发区发展规划(2018—2022年)>的通知》解读二.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05

企业介绍.四川成焊宝玛焊接装备工程有限公司官网.2023-10-05

关于卡诺普.成都卡诺普机器人技术股份有限公司官网.2023-10-06

成都市成华区“十四五”科技创新 发展规划.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4

成华区地情.四川省情网.2023-10-04

走进博物馆.成都博物馆 成都理工大学博物馆.2023-10-20

博物馆上新|成都自然博物馆:探寻地球家园,领略生命奇迹.腾讯网.2023-10-20

“大运之城” 成都成华区 :“体育+” 推动体育事业高质量发展.四川经济网.2023-10-04

鉴记成华.中国地情网.2023-10-05

成都成华 地表水质全省第一!.四川在线.2023-10-06

《成华区交通体系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出炉.新成华报.2023-10-04

关于《成华区交通体系建设发展"十四五"规划 (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建议的公告.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4

成都东站.中国国家铁路集团有限公司.2023-10-04

运营28年后 成都五桂桥车站正式关闭.中国新闻网.2023-10-04

综合实力.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09-30

成都市市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名单(164处).成都市文物局.2023-10-03

“锔瓷”新家换新颜 文化赓续正“成华”.四川社区网.2023-10-01

成都名菜天天学【第14期】——温鸭子.澎湃新闻.2023-10-03

成华非遗.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3

来了不吃胖个三五斤,你怎么好意思回去?.成华发布微信公众号.2023-10-03

去北湖生态公园尝尝客家人的“鸟米粿”.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3

风俗丨客家风俗——“打乡谈”,再现客家文化.成都市成华区数字方志馆 .2023-10-03

文物古迹.锦点.2023-10-03

孟知祥墓.锦点.2023-10-03

成都量具刃具厂大楼.锦点.2023-10-03

成都机车车辆厂厂部大楼.锦点.2023-10-03

成都面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01

裘衣制作工艺.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03

四川评书.中国民间书会数字博物馆.2023-10-03

四川评书.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2023-10-02

成华豆瓣酱.特产通.2023-10-22

成都市国家A级旅游景区查询.成都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10-04

基地简介.成都大熊猫繁育基地.2023-10-02

东郊记忆.四川文明网.2023-10-04

成都东郊记忆入围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四川发布.2023-10-04

成都东郊记忆景区入选国家工业遗产旅游基地名单.钉子访谈.2023-10-04

成都东郊记忆获批成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四川在线.2023-10-04

北湖生态公园.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4

小导游带你看成都成华 | 北湖生态公园 | 成华融媒.川观新闻.2023-10-04

我区与日本国和歌山县白滨町签订友好合作关系备忘录.成华区人民政府.2023-10-06

成华区地情-历史名人.四川省情网.2023-10-04

戈壁舟.中国政府网.2023-10-20

街道服务管理如何创新?全国10个授牌实验区聚集成都 展示“谋”与“动”.四川在线.2023-10-04

成华区荣膺“2019生态文明建设优秀城区”称号.成都市生态环境局.2023-10-04

关于表扬四川省促进服务业发展工作先进单位的通报.四川省人民政府.2023-10-04

四川创新开展“1+8”示范试点 四川全面依法治县示范试点暨示范推动解决法治建设八个具体问题扎实推进.法治四川网.2023-10-04

全省加快形成新型智慧城市建设新格局.四川省经济和信息化厅.2023-10-04

全国县域共青团基层组织改革试点工作评估优秀.中国青年网.2023-10-04

中国信通院发布2022中国工业百强县(市)全景图解.央视网.2023-10-05

《中国县域旅游竞争力报告2024》发布.光明网.2025-03-24

《中国县域发展监测报告2024》发布 中国百强县市、中国百强区名单揭晓.中国日报.2025-01-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