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何绍周

何绍周

何绍周(1902年-1980年11月6日),贵州兴义人,人称“侄帅”,国民革命军陆军中将。

何绍周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泥乡,早年就读于贵阳南明中学,后因不满父母安排的包办婚姻离家出走,到广州市后投奔叔父何应钦,进入黄埔军校第一期学习。毕业后的何绍周被分配至由何应钦担任团长的教导一团担任连长,并参加了第一、第二次东征和攻打惠州的战斗,之后又加入国民革命军第七军跟随北伐。1927年,何绍周因蒋介石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被排挤,于是在次年赶赴日本军事院校深造,回国后进入国民政府财政部的税警总团担任副总队长兼第一支队司令。1932年起,何绍周先后参加了“一二八淞沪抗战”、武汉会战浙赣会战等战役。1944年5月,何绍周调任国民革命军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军长,在反法西斯战争滇缅战场指挥了松山战役。何绍周根据之前围攻松山的经验教训,在征得中国远征军总司令卫立煌的同意下,使用爆破战术突破日军主堡核心阵地,9月7日,中国远征军第八军将松山上的日军尽数歼灭。次年1月,何绍周担任云南警备副司令、总司令,并于1948年一手策划了逮捕游行学生的“七·一五事件”。1949年11月18日,何绍周离开部队前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定居,后因经商不善破产,被迫前往巴西靠橡胶种植园私产收入维持生计,直至20世纪70年代才携妻女移居美国。1980年9月6日,何绍周因高血压发作摔下楼梯,送入医院后病逝。

何绍周先后指挥中国远征军第八军进行了九次进攻松山,首次歼灭日军一个建制联,缴获日军大量机枪、野战炮、掘土机等战利品。松山战役的胜利打破了缅北滇西战役的僵局,龙陵县很快被收复,中国远征军乘胜进攻,相继收复芒市、遮放、畹町镇。1945年,为表彰第八军成功收复松山,国民党陆军司令何应钦在昆明陆军总司令部代表国民政府,授予何绍周青天白日勋章。抗战胜利后,为达到破坏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的目的,何绍周与国民党教育部参事刘英士密谋策划镇压学生运动,制造了“七·一五”惨案,遭到各界人士的谴责。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1902年,何绍周出生于贵州省兴义市泥凼村,父亲是当地的地主,叔父黄埔军校第六期教育长何应钦,因此人称“侄帅”。何绍周早年在贵阳南明中学就读,毕业后因反对父母安排的婚姻离家出走。1924年,何绍周辗转来到广州市,投奔在黄埔军校担任教练部副主任的叔父何应钦,并在其安排下通过黄埔军校入学考试,成为军校第一期的学员。毕业后的何绍周被分配到由何应钦担任团长的教导一团,在其中担任排长,跟随参加了第一、二次东征以及惠州争夺战。

1926年,何绍周调至国民革命军第七军担任团长,随同第七军军长李宗仁出师湖南省,参加北伐。1927年5月,宁汉分裂蒋介石声称坚决不与汪精卫合作,桂系李宗仁、白崇禧开始与蒋介石产生分歧,与何应钦联手“逼宫”,蒋介石与同年8月被迫下台,东渡日本。11月蒋介石回国复职后与何应钦之间的矛盾激化,何绍周作为何应钦的侄子也同其他何系将领一样受到排挤。

赶赴日本

1928年春天,处于低谷期的何绍周考入日本步兵学校学习,中途转至自动车学校学习战车专业。留学期间,何绍周结识了早稻田大学女学生黄宁馨,两人在回国后顺利结婚,并育有三子一女。何绍周回国后因当时中国国民党军队还未组建战车兵团,于是在叔父何应钦的安排下进入军政部帮忙,之后在何应钦的建议下进入中国陆军大学第一期特别班学习。毕业后,何绍周被分配到国民政府财政部担任税警总团副总队长,驻防江苏海州至山东威海卫一带的海边,负责查禁日本商人及国内不乏分子走私越货等任务。

参与抗战

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策划了以上海市为中心的军事入侵计划,先是派遣军舰和海军陆战队开抵上海,之后又煽动日本僧人和三友实业社工人斗殴,并借机提出要中国驻军十九路军退出闸北区所有军营,让日军进驻的要求。1932年1月28日,日军向闸北进攻,十九路军奋起反抗,时任财政部税警总团第2团长的何绍周也率领部队投身抗战。淞沪抗战结束后,何绍周转入中国陆军大学正则班第十期做旁听生,直到1935年学习期满后才又回到军中任职。次年6月,何绍周升任财务税警总团副团长兼第一支队司令,授陆军少将军衔。

1937年“七七”事变后,日军于8月9日制造了虹桥机场事件,并以此为借口挑起事端,在10日至13日之间不断从海上向上海增调兵员和调运枪炮弹药,上海局势恶化。8月13日上午,淞沪会战爆发,税警总团配属张治中的第九集团军参加淞沪抗战,编为一、二两个支队,由何绍周担任第一支队队长。8月下旬,何绍周所在税警总团第一支队奉命来到江苏东海县集中乘火车开往上海参加抗日。抗战期间,何绍周指挥失误,使得税警总团第一支队所布置的防线被日军接连突破,第一支队与日军在蕴藻滨连续战斗十九天,伤亡惨重。10月28日,财政部传来命令,何绍周作为总团第一支队司令因作战不力被撤职,并调离支队。1938年2月6日,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军长卢汉请求使何绍周担任国民革命军第六十军一八二师副师长,并在电报中称,使其担任副师长只为培养资质,一旦有机会,会使何绍周调任他处师长。

1938年6月10日,日军进攻武汉,由于其所处地理位置十分关键,因此国民党军事委员会调动大量兵力以抗日战争第五战区为主组织了武汉会战。7月,何绍周调任国民革命军第八十六军第一零三师师长,参与了武汉会战,他指挥一零三师阻击向田家镇进攻的日军,先后攻克了松山口、二八五三高地,歼灭了今村旅团侧卫部队的一个步兵中队和一个重机枪中队,缴获全部武器装备和日军旅团长今村少将的作战命令。9月下旬,战局恶化,田家镇要塞陷落,中国军队被迫撤出战场,战后第八十六军取消,何绍周的一零三师拨归李延年指挥的第二军统属。1939年12月,何绍周又率领一零三师参加了宜昌市西岸会战,并在战斗中指挥一零三师一举击退了渡过江西省进攻的日军,巩固了宜昌西岸的防线。

日军侵占武汉后,为巩固所占区域,不断向西、向南进军。1940年春,枣宜会战爆发,日军从华北和华东抽调主力部队参与进攻,何绍周率领一零三师跟随第二军由巴东、秭归县调往荆门市当阳市地区,承担迎击从北方进攻的日军,之后一零三师又转入郑洞国所率第八军统属,加入江防军防务系统。6月11日宜昌沦陷后,何绍周率部配合友军多次实施反攻,但均未能奏效,部队伤亡很大,急须调整补充,于是一零三师转入枝江市一线防守。1941年1月至2月间,日军又发动豫南会战试图巩固在枣宜之战中取得的成果,然而在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下,进攻并未取得显著成效,因此日军于3月间再次向鄂西发起进攻,以减轻宜昌地区的压力。3月6日,日军攻占了长岗岭、范家湖的第二十六军阵地,由于在其他地段未能取得突破,日军形成了锥形突入状态。为夹击敌人,何绍周率领部队接替防守穆家、应子山、朝山观阵地。3月9日早晨,他指挥部队进占土地岭、狮子岭侧一线,分路袭击当面之敌,于次日攻克五龙口及天子坡以北各高地。在友邻部队第三十二师、四十师以及四十四师的共同夹击下,日军不敌后向东撤退,何绍周命令部队分路追击,日军被迫退至原出发阵地据守。

1942年2月,中国远征军第一次入缅甸、印度作战,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也在同月发布命令,任命何绍周为第八十八军军长,下辖第六十二师、六十三师、新二十一师。5月中旬,日军集结5万余众,在浙赣线上发动了以打通浙赣线,摧毁衢州机场,减轻日本本土空中威胁为目的的浙赣会战。日军计划在浙赣线正面首先击破守备钱塘江南岸的第88军何绍周部和固守浙江省东部地区的暂编第9军冯圣法部,以及暂编第13师史克勤部的防御阵地,暂编第九军和第九十九军的防线被突破后,何绍周听从抗日战争第三战区的安排,留在浙赣路的侧方作敌后游击工作。

松山战役

1943年1月,何绍周调任国民革命军第8军军长。4月,为策应在缅北的反攻行动,在云南楚雄成立了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部,以陈诚为司令长官。陈诚因病离任后,卫立煌于1944年调任中国远征军司令长官,何绍周被委任为第九集团军总司令兼中国远征军总预备队第8军军长。5月,中国远征军向日军发动反攻,反攻滇西的中国远征军将反战计划分为四步,在第一步横渡怒江傈僳族自治州计划完成后,日军被迫后退至腾冲市县城附近各据点。日军为了确保已经占据的腾冲、龙陵县畹町镇等县镇不被夺回,在怒江西岸前沿——松山一带构筑了永久性的堡垒,并指派熟悉西南情况的第56师团113联队据守松山。松山作为经惠通大桥到龙陵的交通要道,成为了滇西会战的中心。中国远征军对松山进攻的第一阶段由国民革命军第十一集团军第七十一军新二十八师担任,6月2日,松山战役打响,由于第十一集团军对敌情以及地形的判断失误,导致最早进攻松山的新二十八师首战高挫,伤亡惨重,卫立煌随即令何绍周率领第八军接替新二十八师围攻松山。

7月5日,何绍周在阴登山设指挥部,指挥5万余人向松山发起第一次总攻,在美国空军和炮兵的配合下取得一定进展,摧毁敌人部分阵地工事。但之后连续多次发起冲锋围攻松山,都未能冲上日军在松山主峰高地的核心阵地,第八军也因此伤亡惨重。由于松山迟迟未能攻克,中国远征军军需品以及后勤补给无法及时运输,于是何绍周召开会议,与部下商议进攻战略,在第82师副师长王景渊的建议下,第八军决定使用“坑道爆破法”,派遣工兵即派遣工兵挖出两条地道,在离日军地堡下30米处筑成两间装满美国三硝基甲苯炸药的“药室”,以爆破的方式摧毁高地上的堡垒。

8月19日,在美国军队飞机和炮兵的掩护下,第八军将3000公斤美制TNT炸药装入高地日军堡垒下的两个药室。次日,何绍周下令起爆,日军主峰堡被炸毁,松山高地被第八军夺取。9月1日,蒋介石下令必须在9月18日之前攻克松山全部阵地。9月2日,何绍周命部下李弥负责统一指挥第245团松山市守备队及右兵团对松山地区各部残余日军进行清剿,至9月7日,第八军全歼松山上的日军,日军113联队除少数被俘人员外,其余被尽数歼灭。

担任司令

1945年初,何绍周因指挥松山战役有功被国民政府授予“青天白日勋章”,提升为第五集团军总司令,同年1月任云南警备司令部副总司令,不久后又升任总司令。何绍周到任之后,将警备总司令部的机关人员增加到五、六百人,另设参谋、外事、副官、政工、交通、稽查、情报、新闻和检政所等9个处所,其中稽查处主要收集军政商业情报和进行特工活动,稽查处职员大多利用职权以公开或秘密的手段敲诈勒索、贪污受贿罪。何绍周利用云南省各地稽查组得到了大笔非法收入,在来到昆明市三年后修建了一座十分豪华的私人别墅。

1948年夏,上海市等地学生带头开展反对美国扶植日本侵略势力复活的爱国运动,昆明学联为支持这一活动,经中国共产党党组织同意,于6月14日召开常委会议,决定于17日昆明全市大中学生罢课一天,召开“反美扶日”大会,于当天举行了示威游行。何绍周指示云南省警司令部进行了暗中破坏和公开镇压,并在示威抗议后乘学生返校之机逮捕了一些师生。学联立即宣布全市学生停课三天以示抗议,并于6月19日组织了200名学生前往警备总司令部找何绍周请愿,诉求释放被捕学生。何绍周不仅没有答应他们的要求,反而当场逮捕了两名代表,于是学联于6月22日宣布为营救被捕师生继续罢课七天。为使罢课斗争得以持续并防止警备总司令部的破坏,学生们决定转移到云南大学和南箐中学集中。何绍周命令宪兵十三团到大中学校巡查,阻止各校师生前往云南大学和南箐中学,凡发现外出的师生都会被抓捕并投入监狱,但学生依旧坚持罢课,并上街宣传、发传单,要求保障人身自由,释放被捕学生。

为镇压学生运动,何绍周在征得云南省政府主席卢汉等有关方面的同意后,决定进行大搜捕,于7月15日清晨派出大批宪警分别对云南大学和南箐中学坚持罢课的学生进行武装围攻,事后有六、七百学生以及部分教师被抓,除年龄不满15岁的200多名学生由家长领回外,其余师生均被关押,大部分关入“夏令营”进行“整训”,另有近90名师生收监关押后,交“特种刑事法庭审判”。“夏令营”于7月27日正式开始,由何绍周兼主任,按军事化集训400余名学生,并要求学生写“悔过书”。这一系列举动引起了社会舆论的普遍不满,在社会人士的强烈呼吁下,“夏令营”于9月5日草草结束。同月,何绍周被授予国民革命军中将

节节败退

何绍周任云南警备总司令后,名义上受云南省主席卢汉指挥,实际是听从蒋介石的命令,对卢汉进行牵制和监视,因此何绍周与卢汉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1948年冬,何绍周接受蒋介石任命后在昆明市建立了第六编练司令部和第四十九军军部,以张汝汉为第四十九军军参谋长。1949年3月,何绍周率第六编练司令部和第四十九军由昆明开驻贵州省。4月,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司令部建立,直辖第四十九军和第八十九军,何绍周升任贵州绥靖公署副主任兼第十九兵团司令和四十九军军长。虽然离开云南,但何绍周依旧通过各种方法对卢汉进行监视,除商议请求驻滇南蒙自一带的第二十六军余程万派人侦察外,另派张汝汉以长假回乡作掩护,在昆明坐探。何绍周综合各处情报,随时向蒋介石密报。除此之外,何绍周制造了卢汉对朱家璧领导的滇桂越中国人民解放军闽粤赣边区纵队暗中支持的假情报,向蒋介石密报,成为蒋介石舍弃卢汉的重要因素。

1949年8月4日,国民党湖南省主席程潜以及国民党第一兵团司令陈明仁在长沙市率部起义,中国人民解放军进入湖南。为阻止解放军进军贵州省,何绍周与贵州绥靖公署主任谷正伦商定,命令第四十九军开驻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地区,同时规定黔东地区的专员、县长和保安团队,统一归第四十九军指挥。9月底,解放军进军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黔东形势紧张,何绍周命令第三二七师九八一团继续担任天柱县防守任务,向黔阳方向派遣警戒部队。11月1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原野战军所部华北十八兵团和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四野战军一部向川东、黔东进攻,11月上旬,解放军第五兵团沿湘黔公路经波州向晃县进攻,一部由黔阳进攻天柱,何绍周部一触即溃,一直败退到贵州岑巩收容集结部队。谷正伦要求何绍周所属第四十九军在镇远县施秉县地区尽力抵抗,争取五天时间掩护贵阳国民党机关的撤退,被何绍周拒绝,随后率领中国人民解放军第十九兵团毕节市撤退。到毕节后,何绍周通过分析局势认为中国国民党的统治即将结束,于是在11月18日抛下部队乘车前往重庆市,第十九兵团于12月10日通电起义。

病逝纽约

何绍周通过联系担任国民党空军重庆地区司令的龙里县晏玉琮,乘飞机逃往香港特别行政区,并在抵达香港后与副官刘家智一起做生意,但之后何绍周与人赌钱,将大半财产挥霍尽,在其存款的银行倒闭后宣布破产。破产后的何绍周依靠在巴西种植园的收入度日,后随妻子和女儿移居美国,申请加入美籍。1980年9月6日,何绍周因高血压发作从楼梯上摔下,脑溢血中风,送往医院后于11月6日在纽约去世。

人物评价

中华民国时期贵州省委员会总务处副处长王光炜认为,尽管何绍周的叔父身居高位,但何绍周本人做事勤劳谨慎,对部队训练的要求也十分严格。

中华民国时期云南旅平同学在“七·一五”事件过后写给何绍周的公开信中称,何绍周将杀害爱国青年作为晋升的阶梯,不惜做出包围学校、逮捕师生、滥施酷刑的恶劣行径。

人物关系

后世纪念

风波湾禄园

风波湾禄园是何绍周出生的地方,早期曾为何氏家族躲避战乱的临时住所,之后在何绍周的父亲何应禄分家后被扩建。风波湾禄园位于贵州省兴义市泥凼镇泥凼社区冯波湾组,由正房、厢房、朝门、酒房、碾坊组成。房屋坐南向北,共两层,为穿斗式硬山小青瓦顶石木结构建筑,现仅存正房,面阔5间。

将军楼

何将军别墅位于云南省昆明市新闻路3号,是何绍周在20世纪40年代组织修建的起居别墅,解放后被军方接管成为昆明军区后勤部招待所。20世纪60年代时曾作为昆明军区后勤部参谋长的住所。1978年,昆明军区军代办成立,这幢将军楼成为其办事处。尽管有过多次修缮,但将军楼依然基本保留了40年代的建筑风格,作为餐厅经营场所被保留下来。将军楼共两层楼,属于法式风格建筑,是同一时期昆明市修建的法欧风格建筑中保存的最完整的一幢。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喋血黎明 (2005) .豆瓣.2023-11-09

解放大西南 (2010) .豆瓣.2023-1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