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湖北省武汉市辖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湖北省武汉市西南部,地处武汉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紧邻长江黄金水道,东经113°25′~114°9′,北纬30°11′~30°29′,东、南与江夏区、洪山区嘉鱼县隔江相望,西与洪湖市仙桃市毗邻,北与蔡甸区汉阳区接壤。全区版图面积489.74平方千米。下辖7个街道。截至2022年,常住人口68.5万人。政府驻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川江池二路军山新城春笋三号楼9楼。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为典型的汉江冲积平原地形地貌特征,呈现四面地势较高、中部较低的形态,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水资源丰富,长江、通顺河穿境而过。区内拥有河流15条,水域总面积119.8平方千米。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26个。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始建于1991年,1993年4月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00年4月,国务院批准同意在经济技术开发区内设立武汉出口加工区。经过4次托管扩容,截至2023年控制面积489.7平方千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为武汉市的独立辖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年产整车近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460亿元。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8.34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0.92:64.26:34.82。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008.84亿元,经济体量位列全市第二位。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有京珠高速、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汉洪高速、城市环线穿区而过;东风大道、通顺大道与城市三环线、四环线交错,直通汉口、武昌等中心城区;通顺大道、兴城大道、滨江大道等快速通道盘活全区;有轨电车T1线与地铁3号、6号、16号线无缝对接,直通园区。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水—林—田—湖—城全要素复合生态系统构架均衡的城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区内生态控制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拥有长江岸线72千米(占武汉长江左岸岸线长度近50%);太子湖、万家湖、硃山湖、三角湖等辖内26座湖泊星罗棋布,占全市166个湖泊的17%;南北大小军山鼎足而立,硃山、龙灵山等17座山峰峰峦叠翠,山水相连;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0.33%。2023年湖北省生态环境保护委员授予“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荣誉称号。

历史沿革

发展雏形阶段

1988年10月,国家计委发出《印发<关于二汽轿车厂址意见的报告>的通知》,正式确定二汽轿车总装厂及公司总部定在武汉沌口。1990年12月20日,中国二汽与法国雪铁龙公司合资生产30万辆轿车项目合同在巴黎签字。12月27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撤销原沌口轿车开发区筹建工作领导小组及其办公室,建立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组建开发区管理委员会,全面领导开发区建设。

创建探索阶段

1991年5月16日,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在汉阳县(1992年撤销汉阳县,成立蔡甸区)郭徐岭乡、沌口镇一带正式破土动工,开始全面建设。

1992年3月5日,武汉市委、市政府发出《关于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建设和管理若干问题的通知》,对开发区规划、建区任务、指导思想、管理体制、审批权限等作出明确规定;成立中共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工作委员会和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管理委员会。

1992年6月30日,市委、市政府决定武汉轿车产业开发区更名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1993年4月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批复》,正式批准设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沿海开放城市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优惠政策。《批复》要求开发区坚持以兴办工业和科技型项目为主,大力吸引外资,以加快轿车产业的国产化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技术改造,发挥外向型经济的窗口作用。

1993年4月24日,武汉市委在开发区召开常委扩大会,要求以国务院批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契机,进一步加快对外开放,促进武汉经济又快又好地上新台阶。强调要瞄准特区,赶上沿海,把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设成为内地第一流的开发区。

1996年,为加快开发区发展,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蔡甸区沌口街、沌阳街移交开发区管理。蔡甸区顾全大局,全力配合。

2000年4月27日,经国务院批准,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成立,这是全国首批15家试点之一,也是当时中部地区唯一的一家出口加工区。建立了“小政府、大社会”的行政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初步完成资本积累、人才积累、经验积累。

快速发展阶段

2006年6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将蔡甸区军山街道移交武汉开发区托管。这是武汉开发区第二次托管,开发区管理面积增至192平方千米。

2010年8月,武汉市委、市政府决定把汉阳区和武汉开发区合作开发共建区(汉阳区三环线以南、南太子湖以北含南太子湖区域、东靠长江、西邻芳草路)移交武汉开发区统一管理。第三次托管同样带来大发展。

2010年12月,武汉市委提出支持武汉开发区打造“武汉•中国车城”的发展目标。一系列政策规定为开发区建设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2011年,开发区完成批准基建投资50.87亿元,一批基础设施竣工或开工。标志着开发区第二次大开发、大建设开始启动。世界500强企业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总部迁入,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美的集团格力电器等国内外知名企业陆续入驻开发区,地区生产总值突破1000亿,综合实力迈入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前列。

转型提升阶段

2014年1月整体托管武汉汉南区

2014年4月经济托管洪湖新滩新区。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控制面积489.7平方千米。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实行“小政府、大社会”的管理体制,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管委会代表武汉市委、市政府统一管理经济技术开发区各项社会经济事务,为武汉市的独立辖区。

2014年~2020年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设立8大园区,实施体制机制改革,成功引进东风云峰、吉利等一大批重大项目,产城融合、创新驱动取得新突破,工业产值站稳3000亿大关。

二次创业阶段

2021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发挥军山地区北联沌口、南通纱帽、东接金口、西望常福的核心优势,工委、管委会整体搬迁到军山地区,推动产业、城市、人口加速提升,围绕军山新城打造车谷副城核心区,开始二次创业。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隶属于湖北省武汉市,地处武汉市西南部三环线和武汉外环线之间,紧邻长江黄金水道,东经113°25′~114°9′,北纬30°11′~30°29′,版图面积489.74平方千米。三面环水,东南濒临长江,与嘉鱼县、江夏区隔江相望,北抵通顺河,与蔡甸区相邻,西面、南面以东荆河为界,并与仙桃、洪湖两市毗连。

气候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无霜期长,阳光充足。按1959年-2002年统计资料表明,年平均气温16.5℃。1月份温度最低,月平均气温在3.6~3.8摄氏度左右,极端最低气温-14℃,7月份温度最高,月平均气温28.1℃,极端最高气温39.6℃。年平均降雨量为1179.4毫米,最高值为1692毫米,最低值为807.1毫米,年降雨量在1000毫米以上的占77.3%,常年降雨日为85.88天,5月份最多,平均降雨日为8.1天,年无霜期为253天,常年日照达2111.8小时,日平均气温大于或等于10℃的日照时数为1571.8小时,占全年日照的74%,15℃-20℃日照时数占55%,常年平均风速为2.9米/秒,主导风向为东北风。

地质

地质结构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大约1.9亿年前经历印支运动,使整个扬子海槽皱起,形成近乎东南走向的断层结构。距今800万年前的造山运动波及境内,因而发生大面积断陷沉降,成为内陆湖盆。在接受第三纪厚达数千米含膏盐的红色碎屑岩系的堆积物以后,产生了一系列北东或南西走向的断层,如通顺河断层。在整个第三纪至第四纪早期和中期,境内地面沉积于内陆湖盆之中,接受了10~20米的黏土沉积物。这些淤积的黏土,经过长期铁化、富铝化作用,形成网状红土。尔后,地面渐次被提升,在通顺河流域一带,又有钙质结构和铁质结构俱存的下蜀亚黏土的沉积。第四纪中期的红色黏土掩埋了部分古淮平原面。由于新结构升华,导致境内部分下蜀亚黏土台地的形成,并被坛谷分割成低垄岗平原。中原地区式的断层复活,促进了通顺河谷的发育。古老石英沙石、石灰岩因抗蚀力较强而残存下来,构成山丘、岗垄、湖泊交相错落。

地层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地质为疏松沉积物,厚度在80米左右。疏松沉积物具有二元结构铁特征。上下两层性质各别,上层为细颗粒层物质,主要是河漫滩相,厚20~30米;下层为粗颗粒层物质,主要是河床相,厚度为50~60米。疏松沉积物的组成物质,上层细颗粒层主要是亚黏土,局部为黏土和亚沙土;下层粗颗粒层主要是细沙和中沙,局部为粉沙和砾石长江河段的河底,除纱帽山下石矶有宽约数米横贯河床的基岩直接裸露以外,绝大部分都为由疏松沙砾组成的现代河流冲积物,沙砾层的厚度约20米以上。地表结构,孤丘一般为石灰岩页岩组成,还有的为多种异源物质的叠合物组成;岗岭、岗石为第四纪黄褐色亚黏土。境内西部、中南与东南沿江地区为近代石灰性河流冲积物。冲积物、湖积物覆盖于第四纪黄褐色亚黏土之上,因地势的高低和沉积的年代不同而厚薄不等。

地形地貌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范围内为典型的汉江冲积平原地形地貌特征,呈现四面地势较高、中部较低的形态,地势平坦,其高程在海拔20.7~26米之间,一般在22.5米左右。地质条件大致可分为冲积平原区、淤积平原区和低垄岗区,其中冲积平原区占境内总面积的61.2%,分布于中南部和东南部,从通顺河支流内荆河以东,北沿通顺河至新东港以西,依长江流向呈平行带状分布,高程在海拔23-25米之间;淤积平原区占境内总面积的19%,分布于通顺河支l内荆河以西,即汉南农场和银莲湖农场等地,海拔高程在23-24米之间;低垄岗区占境内总面积的19.8%,分布于通顺河以南、马影河以北、新东港以东的窄长地带,是长江河谷地貌的一级阶面,即东城垸农场和乌金农场一带。滩头山主峰海拔63米,为境内最高峰。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水系发达,拥有河流15条。水域总面积119.8平方千米,占行政区面积的24.5%。

长江

长江从区内过境流程达46千米,年平均流量为2.26万立方米/秒,年过境水量达7127亿立方米,是区南部的水利调蓄总动脉。

通顺河

通顺河于武汉经济发展区的沌口注入长江,过境流程45千米,年平均流量为44.7立方米/秒,年过境水量达14亿立方米,是区内北部的水利调蓄总动脉。

马影河

马影河位于区内东北部,西起东城垸农场十八家,东止乌金农场东城闸,河道全长274千米,流域面积152.49平方千米,占全区总面积的69.3%。

湖泊

境内湖泊列入保护名录的湖泊26个,16个小微水体。有前栏湖、神潭湖、坛子湖、弯湖、牛海湖、桂子湖等。总面积155.5公顷,岸线总长度15.1千米。

水利

“十三五”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累计共实施“防洪水、排涝水、保供水、治污水”项目159项,资金总投入150亿元。完成了全区19.79平方千米海绵城市建设,扩建了蔡甸东湖水系东湖低排泵站、荒五里排涝泵站等5座排涝泵站,新改扩建泵站规模约341立方米/秒。加固堤防3100千米,治理崩岸268千米。区内建设了汉洪高速东西明渠、川江池南明渠等渠道工程。截至2018年,武汉经济积水开发区内共有渠系12条,总长219.43千米。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是山—水—林—田—湖—城全要素复合生态系统构架均衡的城区。全区共有市级保护“山”体16座,占国土面积的2.35%;“水”域面积119.8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24.9%,构成了湖在城中、水陆交错、人水相依的城市生态特色;“林”草面积57.94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1.8%;农“田”面积71.26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4.55%;“城”市建成区面积65.39平方千米,占国土面积的13.35%。

森林资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多数植物为夏绿且生长繁茂,冬天枝叶凋落,休眠或枯萎。地带性植物属亚热带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并混有针叶林及次生灌草丛植被。“林”草面积57.94平方公里,占国土面积的11.8%,森林覆盖率达到10.33%。

矿产资源

2006年,江汉石油管理局地球物理勘探公司通过二维地震勘探,发现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天然气的蕴藏量在1400亿至2500亿立方米之间,居全国前列。

生物资源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可食用的野生植物较多,分布较广。如蒿、湖藕茭白菱角米芡实薇菜等,是人们的时令菜肴。另外,还有可作蔬菜食用的野生植物,如木心菜、熊葱、灰彤菜、马齿苋、甜红凤菜狼毒、吓米菜等。植物还有蔬菜栽培各类品种群丛,果树栽培有梨园、苹果园、葡萄园、桃园群丛,另有片林和村庄园林群丛。

水资源

截至2022年,全区地表水资源量0.5亿立方米,折合径流深173毫米,地下水资源量0.29亿立方米,扣除地表水、地下水重复计算量0.08亿立方米,地下水模数10.07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全区水资源总量0.71亿立方米,产水系数0.267,产水模数24.65万立方米每平方千米。2022年,全区开展水质监测湖泊中,15个湖泊为亚类水质,占57.69%;11个湖泊为IV水质,占42.31%。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2年用水消耗总量1.1205亿立方米,耗水率48.56%。其中生产耗水量0.9579亿立方米,占85.5%:生活耗水量0.1222亿立方米,占10.9%;生态耗水量0.0404亿立方米,占3.6%。2022年,全区开展水质监测湖泊中,15个湖泊为亚类水质,占57.69%;11个湖泊为IV水质,占42.31%。

主要功能区划

综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地处武汉三环线和之间,紧邻,东经113°25′~114°9′,北纬30°11′~30°29′,东、南与区、隔江相望,西与毗邻,北与接壤。全区版图面积489.74平方千米。下辖7个街道,7个工业园区。其中军山新城规划面积121平方千米,是车谷副城的战略支点。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现规划面积52.25平方千米,是开发区工业经济的主要园区。代服务业产业园,辖区面积38平方千米,以现代服务业为主。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规划面积1.14平方千米,以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科创孵化和物流分拨四大产业为主。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00.8平方千米,重点发展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生产性配套服务等产业。占地面积24.75平方千米,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卫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及应急装备等四大产业。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园区规划面积157平方千米,承担农业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重任。

重点园区

智能制造产业园

智能制造产业园区现规划面积52.25平方千米,地处车谷大道产业创新发展轴和东风大道先进制造产业带的核心区域,是开发区工业经济的主要园区。截至2023年,园区范围内企业3731家,其中,工业企业1362家,“四上”企业386家,工业规模以上企业265家。汽车整车及零部件企业占比75.3%,电子电器企业占比14.5%,食品类企业占比2.1%,其他企业占比8.1%。是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制造业集聚区,智能制造产业园聚集了东风本田汽车有限公司东风乘用车公司等6家整车企业和法雷奥、采埃孚等世界知名汽车零部件企业。

2022年度,产业园工业规上企业总产值完成2885.7亿元,占全区总额83.3%;固定资产投资完成172.14亿元,占全区总额18.52%;工业投资完成100.32亿元,占全区总额32.37%;全年新签约项目12个,签约总额301.4亿元,占全区25%。

军山新城

军山新城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部,北接沌口、南通纱帽、西联常福、东望金口,规划面积121平方千米,是经济技术开发区“一轴串三带”产业发展布局的交汇点,是车谷副城的战略支点。园区自然环境得天独厚,东临长江,通顺河,有官莲湖等14个湖、大军山等13座山;道路体系通达四方,有轨电车、地铁16号线、四环线、武监高速、京港澳-上海-重庆高速公路、左岸大道、车谷大道联通内外,“四纵四横加环线”交通路网基本形成。作为车谷副城核心区发展定位,坚持产城融合、创新驱动的发展理念,大力发展总部经济、科技研发、高端制造及现代服务业,军山科创区、凤凰智造区、中央活力区、龙灵文旅区、车谷中央公园“四区一园”初具形态。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辖区面积38平方千米,以现代服务业为主,已落户世界500强企业26家;拥有6家上市公司(总市值约993亿元);拥有银行、保险、私募等机构102家,“四上”企业340家。形成了以总部经济、现代金融服务、高端商务商贸及数字经济等为主的现代产业体系。拥有创新园区10个、科技创新平台14家、科技型企业3599家、高新技术企业196家、瞪羚企业15家、科技小巨人企业89家。

2021年总产值及营收1607.08亿、纳税总额70.2亿,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收和建筑业产值全区比占为80%以上,注册企业数量全区比占为78.26%。 

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

武汉经济开发区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主要分为综合保税区和港口物流园两大片区。位于东风大道和四环线交界处,规划面积1.14平方千米,以加工贸易、跨境电商、科创孵化和物流分拨四大产业为主。成立于2015年,前身是湖北武汉出口加工区。拥有长江内河稀缺的深水岸线62千米,其中宜港岸线28千米,占武汉市宜港岸线的32.9%,岸线后方有40平方千米的陆域用地,发展临港经济得天独厚。拥有纱帽、邓南、水洪三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全省最多。园区规划有集装箱、汽车滚装、通用、多用途等各类泊位129个,已建成35个泊位。其中综合通用泊位10个,商品汽车滚装泊位3个,集装箱泊位3个,其他泊位19个。集装箱年吞吐量百万标箱,商品汽车运量150万辆,件杂货通过能力1亿吨。

截至2023年,综保区内建有跨境电商产业园,吸引了菜鸟网络等一批重点企业入驻。近年来,武汉经开综保区外贸出口额增长迅猛,年复合增长达550%。2021年,园区跨境电商单量突破700万单,占武汉海关跨境电商单量七成。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

智能网联和fcv产业园于2015年5月成立,原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园,2022年6月更名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位于武汉经开区西南部,毗邻长江黄金水道。重点发展下一代汽车、智能制造、新能源和新材料、生产性配套服务等产业。园区规划面积100.8平方千米,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西南部,毗邻长江黄金水道,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工业经济的主战场之一。园区集聚各类企业770家,其中工业企业460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69家、高新技术企业148家,外资企业21家,国家级“专精特新”企业4家,上市企业1家。截至2021年底,园区总产值及营收500亿元。

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

2015年4月,武汉市委、市政府批准成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产业园位于武汉西南部汉南区,占地面积24.75平方千米,重点发展通用航空、卫星、新能源新材料、智能制造及应急装备等四大产业,是武汉开发区打造“通用航空之都”的重要产业承载基地。2015年,产业园成立之初,在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方向规划有7大功能区;随着2017年首届世界飞行者大会对园区产业招商的影响,2018年,产业园功能布局重新调整,突出“航空运动”产业对通航产业发展的重要带动作用。

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

2022年6月2日,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管理办公室正式成立,作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七大经济主战场之一,承担农业农村区域经济发展重任。园区规划面积157平方千米,园区位于武汉市西南,东临长江水道、北临武汉市三环线、西临沌水、南接洪湖市仙桃市,发展腹地广阔。含3个街道、4个国营农场、35个行政村(大队),有4.2平方千米的湘洪工业园、8平方千米省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园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汉南现代种业小镇)和4平方千米兰岛都市田园综合体,入驻有规模以上企业12家。有耕地9.5万亩,养殖水面4.5万亩,其中国有农用地10万亩,基本实现全域高标准农田建设,培育出“汉南水果玉米”“喜鹊湖万蟹楼大闸蟹”“青草湖鳖科”等区域公共品牌。

2021年,实现固定资产投资34.80亿,规上工业总产值44.98亿,招商引资签约总额46.83亿元,实际到位资金47.85亿元。先后引入中海粮油、正大、大北农牧原股份等20余家知名企业,超过500亿元社会资本投入乡村振兴领域,探索系统性解决“三农”问题的“车谷样本”。

经济

综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以汽车及零部件、电子电器、食品饮料、生物医药为核心,以新能源、新材料、智能装备、通用航空为支撑,以现代服务业为补充的产业体系,年产整车近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460亿元。2021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728.34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5.90亿元,增长4.9%;第二产业增加值1110.63亿元,增长9.8%;第三产业增加值601.81亿元,增长10.4%,三次产业结构为0.92:64.26:34.82。2022年地区生产总值2008.84亿元,经济体量位列全市第二位。

主导产业

汽车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支柱产业,“十三五”期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产业产值累计超过1.16万亿元,累计整车产销约550万辆,全区生产总值的70%来自于汽车产业,且汽车产业80%的产值来自于头部企业。2021年全区汽车及零部件产业累计实现产值2155.1亿元,占全区规上工业总产值的71.1%;全区汽车总产量94.3万辆,占湖北省汽车产量的44%,占武汉市的68%,具备显著的制造业发展特色。2022年,年产整车近百万辆,工业产值超3460亿元,占全市五分之一,实现了从“一辆车”到“一个产业集群”,再到“一座时代新城”的转变,被称为“中国车谷”。“武襄十随”汽车产业集群获评工信部国家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截至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集聚了9家整车生产企业、13家整车工厂。

2022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主动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推动汽车产业“增量转型”。6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揭牌设立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已建、在建新能源汽车产能已达130万辆,位列全国汽车强区第一方阵。2022年末,以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龙头,“武襄十随”汽车集群入选国家先进制造业集群。

特色产业

数字经济产业是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特色产业,中国电子云、京东集团云、科大讯飞等知名企业先后成立区域总部;法雷奥佛吉亚等世界500强和跨国公司在此建设研发中心;车谷“独角兽”湖北亿咖通科技有限公司、芯擎科技加速创新;还有国内头部数字企业、车规级芯片、汽车软件、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兴产业在园区发展。2021年总产值及营收1607.08亿、纳税总额70.2亿,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企业营收和建筑业产值全区比占为80%以上,注册企业数量全区比占为78.26%。 2022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现代服务业产业园先后推动数字经济龙头项目签约,成功引进世界500强和知名跨国公司研发中心,全年实现签约额247亿元,实际利用外资3.32亿美元。数字经济企业146家,营收突破300亿元。

重要企业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DFL)成立于2003年6月9日,是东风汽车集团有限公司日产汽车公司汽车公司战略合作携手组建的中国首家拥有全系列乘用车及轻型商用车产品,汽车零部件和装备,集汽车设计、研发、采购、生产、销售、售后和出行服务为一体的汽车合资企业,也是日产公司在海外唯一的一个全系列合作项目。公司拥有东风、日产、启辰和英菲尼迪四大品牌。

 东风汽车有限公司总部在武汉。旗下有东风日产乘用车公司(包括日产、东风启辰英菲尼迪品牌)、郑州日产东风汽车零部件集团有限公司三大事业部。2021年的整体销量实绩为138万辆。2022年汽车总销量为246.45万辆;其中新能源汽车销量为34.61万辆,营业收入约926.63亿元。

美的集团

美的是一家覆盖智能家居、楼宇科技,工业技术、机器人与自动化和创新型业务五大业务板块为一体的全球化科技集团,形成美的、小天鹅华凌COLMO,库卡,威灵、合康、科陆、高创、万东和菱王等多个品牌组合,每年为全球超过4亿用户,各领域的重要客户与战略合作伙伴提供满意的产品和服务。迄今,美的在全球拥有约200家子公司、31个研发中心和40个主要生产基地,业务覆盖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美的集团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19年来,该工厂从最初的4条生产线扩大到全工厂24条总装生产线,员工从2012年最高峰11000余人,减少至目前5000余人,年产值从2012年的40亿元,增长到2022年的200亿元。

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0年,是一家从事集成电路设计、半导体工艺制程材料、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半导体显示材料、打印复印通用耗材等研发、生产及服务的国家高新技术企业、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工信部制造业单项冠军示范企业,总部位于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已发展成为湖北省、长三角、珠三角等三地区产研布局的企业集团,总股本近10亿元,总资产超50亿元。

鼎龙股份2022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7.21亿元,同比增长15.51%;实现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3.90亿元,同比增长82.66%;经营性现金流量净额猛增至5.63亿元。

政治

人口

截至2022年,人口总量达到68.5万,新增常住人口中,包括2.2万名大学生。截至2020年,武汉经济开发区常住人口48.13万人。其中男性占比54.77%,女性占比45.23%。0-14岁占比13.69%,15-59岁占比74.58%,60岁及以上占比11.73%(其中65岁及以上占7.64%)。每10万人中,拥有大学(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有33391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程度的有21383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有24066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有13521人。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12.03年。

社会

科技

截至2021年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拥有国家级孵化器、众创空间2个,高新技术产品进出口额648816万元。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到339家,高新技术产业产值超过2000亿元。有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2家,省级以上企业技术平台45家。研发投入规模首次突破百亿元,达到120.01亿元。

截至2022年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累计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6452件,同比增长50.78%,累计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1691件,同比增长57.16%。高新技术企业总数突破1000家,瞪羚”企业认定数量达188家。全区省级以上研发机构、科创平台达87家。全年企业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共投入43.32亿元。

2023年,来自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高校、科研院所的22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落户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包括下一代汽车技术转化平台、车规级大算力芯片技术创新平台、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等千万元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东风技术中心、芯擎科技、东风悦享、华砺智行等国家级技术中心和行业领军企业,将与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湖北产业技术创新与育成中心等知名高校、科研院所强强联手,在智能网联、汽车制造、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

教育

截至2021年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幼儿园76所,小学26所,九年一贯制学校5所,初中13所,高中4所,完中1所。全区幼儿园在校学生14785人,小学在校学生29122人,九年一贯制学校在校学生3282人,初中在校学生9509人,高中在校学生3942人,完中在校学生68人。全区幼儿园教师4134人,小学教师5445人,九年一贯制学校教师1008人,初中教师2934人,高中教师1356人,完中教师141人。2020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阳区)中考普高上线率达56.78%,全市排名第三;高考重点本科上线率达51.7%(不含体艺生),专科上线率达98.9%,高中重点本科升学率位列全市第二。

武汉经济开发区第一中学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简称武汉开发区一中)是由开发区管委会1996年投资兴建的寄宿制公办学校,位于经济技术开发区博学路10号,开发区教育园区的中心地带,毗邻江汉大学和东风汽车公司总部,是一所高起点的现代化省级示范高中。校园面积约200亩,建筑面积近5万平方米,有37个教学班,学生1378人,教职工205人,其中正高级1人,特级6人,市级学科带头人6人,高级教师109人,学生优良率达90%以上。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医疗卫生机构总数177个。其中医院13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158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6个。到2021年末共有门诊部34个,比上年增加9.7%;医院病床2597张,下降6.0%;卫生技术人员4158人,增加6.4%,其中执业医师(助理医师)1525人,增加3.9%;注册护士2121人,增加6.6%;药剂人员152人,下降0.7%;技师218人,增加14.7%;其他技术人员142人,增加34.0%。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车谷院区)

华中科技大学协和医院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神龙大道58号。创建于1866年,是国家卫计委直属大型综合性医院、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2009年12月,为响应武汉市“打造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的战略部署,正式挂牌成立了协和医院车谷院区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中心医院。车谷院区现有规划用地80亩,建筑面积18万平方米。开设病床1200张,现有在册员工700余人。拥有国际先进的多排螺旋CT、核磁共振仪、DR数字摄影机、数字胃肠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五分类血球仪、全自动麻醉机、彩色多普勒诊断仪、血透机、利普刀、超声刀以及各种微创手术设备。设立血液科、呼吸科、消化科、内分泌科、神经内科、肾内科等30个科室。

人才

2022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为人才引进推出“车谷人才黄金十条”政策,新政涵盖“车谷英才计划”“青年人才‘春笋行动’”“设置人才收入专项奖励”等十个方面。

截至2022年,在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创业的博士约1200名。截至2023年,已累计引育院士31人,国家级、省级重点联系专家41人,“武汉市英才”“车谷英才”609人,各类专业技术人才和高技能人才17.9万人。年均吸纳高校毕业生2万人。

文化

截至2021年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图书馆1个,馆内现有藏书171200册,本年新购图书51200册,阅览室座席800个,为读者举办各种活动27次,街道文化站7个,组织各类群众文化活动50场,其中组织大中型文艺活动11场,举办培训班及基层辅导10场。融媒体中心各媒体平台总发稿量达20014余条,其中“武汉经开区”官微发布新闻2006篇,政务网站发布新闻1859条,日均发稿54篇。“武汉经开区”微信视频号共发布短视频122条,原创104条。全区广播电视综合覆盖率达9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创建于1978年,设有北馆和南馆两处。其中,北馆位于神龙大道18号南太子湖创新谷,建筑面积5014平米。设有电子阅览室、报刊区、成人阅览区、中小学生阅览区、儿童阅览区、视障阅览区、典藏修复室、自习室、视听室、专题阅览区、读者休息区、采编室和读者活动室等业务区域,还配备有音乐试听长廊、电子图书、智能网读终端、VP阅读亭等一批现代化设备。南馆位于汉南纱帽汉南大道626号,建筑面积约1700平米,内设电子阅览室、报刊阅览室、少儿自习室、成人外借部、少儿外借部、盲人阅览室、多功能厅、采编部、辅导部和现代技术部等多个业务服务部门。

体育

截至2021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体育馆1个,灯光篮球场43个,游泳池(馆)23个。武汉体育中心成功承办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2019年国际篮联篮球世界杯、羽毛球亚锦赛、中国汽车摩托车运动大会、国际航联第一届、第二届世界飞行者大会等70余项国际国内顶级赛事,成为世界飞行者大会永久会址。截至2023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先后举办了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7月举办的第七届全民健身运动会组织篮球、足球、羽毛球、乒乓球、网球、滑冰、门球、柔力球、武术、象棋、围棋、游泳、骑跑两项等13个项目的比赛。

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

武汉体育中心体育场位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车城北路58号。主要包括主体育场两片标准训练场,以及东、西、南三个广场、可容纳3000辆小车和300辆交通车的停车场等,占地面积45000平方米,建筑面积80840平方米,由标准天然草坪足球场和橡胶田径场组成,其105×68米的标准天然草坪足球场,拥有地下供热和自动喷灌系统,绿保期达270天,体育场设观众席位60000座;田径场设有8条标准400米跑道和10条直道,工程建设总造价约6.3亿元。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全年社会保险参保75.24万人次,其中养老保险参保25.44万人,失业保险参保20.91万人,工伤保险参保28.89万人,城乡居民养老参保2.29万人。城镇职工养老保险金收入33.78亿元,失业保险金领取收入1.43亿元,工伤保险金收入0.79亿元。2022年,有社会福利机构10个,共计床位1339张。

环境保护

截至2021年末,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建有公园95个,人工造林面积0.09千公顷,森林覆盖率10.5%。全年饮用水源水质达标率100%,已建成污水处理厂7座。全年二氧化碳直接排放量533271.02吨,全年环境空气细颗粒物(PM2.5)年均浓度值36微克/立方米。全年空气质量优良天数311天。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8.67%。全区(主要是汉南区地区)改厕总量5519座。单位和行政村生活垃圾分类基本实现全覆盖,社区生活垃圾分类覆盖率达到91.2%。

交通

综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位于武汉西南,东临长江水道,地处武汉市三环线和外环线之间,京珠高速、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汇聚于此,汉洪高速、城市环线穿区而过;有轨电车T1线与地铁3号、6号、16号线无缝对接,直通园区。距离武汉市中心及汉口站武昌站约30分钟路程,距武汉天河国际机场约40分钟路程。武汉经济开发区内的汉南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并已通过省口岸办的验收。

公路

截至2019年,武汉市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6381.74千米。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813.52千米,普通公路通车里程15568.22千米,按行政等级划分,国道437.18千米,省道958.30千米,县道1123.36千米,乡道5743.33千米,村道7291.86千米。共有13条中国高速公路,在15个副省级市和中部地区各省会城市中数量居首。还有G106、G107、G230、G316、G318、G347、G348等7条普通国道穿境而过。其中京珠高速、上海-成都高速公路汇聚于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内,汉洪高速、城市环线穿区而过。2021年全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公路货运量897万吨。货物周转量38700万吨。

铁路

承担武汉经济开发区运输任务的主要是武汉北站,它是中国铁路武汉局集团有限公司管辖的货运编组站。武汉北站位于黄陂区横店镇与口镇之间,京广铁路、沪汉蓉快速通道交汇点。它北接京广线、合武铁路、麻武线,南接京广线、汉丹铁路,并通过天兴洲长江大桥与武九线、京广货车外绕线衔接,主要承担为京广线、京九铁路宁西铁路及合武、上海-成都高速公路通道及其他车流的解编任务。

武汉北站

武汉北站位于武汉市黄陂区,是全国路网重要枢纽节点之一。武汉北站占地6700亩,日均2万多辆铁路货运车辆在这里交会、解编、再发出。车站设计股道172条,设计能力3.1万辆,设计规模和能力均位居全国前列。目前,该站已开通股道156条。车站采用双向三级七场站型布置,上、下行系统均为一次性建成纵列三级三场并设交换场,配备完善的机务车辆等设备,采用四推双溜自动化驼峰、点连式调速系统。2023年2月以来,武汉北站日均中转货车23342辆。

航空

武汉天河国际机场(IATA:WUH;ICAO:ZHHH),位于中国湖北省武汉市,是中国民航总局指定的华中地区唯一的综合枢纽机场和最大的飞机检修基地、国家一级民用机场,现为中部唯一的4F级机场。是的基地机场。2022/2023年冬春航季,武汉天河国际机场驻场运营航司达43家,通航城市达144个,日均计划起降航班700余架次;其中,国内航线203条,国内航点达121个,国内日均计划起降航班689架次。

航运

截至2023年,武汉经济开发区内的汉南港区获批国家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并已通过省口岸办的验收。3个一类对外开放口岸已建成的9个泊位,可直接停靠外籍船舶。“车谷造”整车、汽车零部件等产品可直接通江达海、出口海外。2021年全年,水路运输货物1637万吨。

汉南港区

建成330米的岸壁式码头,拥有3个5000吨级(兼顾8000吨级)长江深水泊位,码头岸线水位常年在10米以上,散杂货吞吐能力为200万吨,集装箱总吞吐能力为30万标箱。后方陆域用地240多亩,建设有堆场60000多平方米,配套仓库12000多平方米。港区内现有武汉海关设立的海关监管场所,具备海关监管区完整服务功能,是武汉段长江上游唯一外贸集装箱港区。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10月,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共有公交线路64条,运营车辆725台,线路总长度1171.91千米,全部由市公交集团负责运营。其中公交集团经开营运公司运营线路52条,车辆503台,线路长度919.16千米;公交集团四公司运营线路12条,车辆222台,线路长度252.75千米。

武汉车都现代有轨电车运营公司负责运营现代有轨电车T1线,线路全长16.8千米,设站22个,运营车辆21列,运营时间为6:00至20:00,每天开行118趟次。2019年以来年均客运量260万人次。

风景名胜

综述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生态资源禀赋优越,区内生态控制区面积超过200平方千米,拥有长江岸线72千米(占武汉长江左岸岸线长度近50%);太子湖、万家湖、硃山湖、三角湖等辖内26座湖泊星罗棋布,占全市166个湖泊的17%;南北大小军山鼎足而立,硃山、龙灵山等17座山峰峰峦叠翠,山水相连;全区森林覆盖率达10.33%。

重要景点

龙灵山生态公园

龙灵山公园生态公园位于通顺河大道及军山第一大道交汇处,北依硃山湖,南邻通顺河。园区规划建设面积2.9平方千米,园内绿道长达13千米,拥有完整的森林、湿地生态系统。其中国家一、二类保护植物20多种,鸟类60余种,小型动物50多种。其种植有芝樱花、樱花、茶花、紫叶李、玉兰等多种植物;同时发现有锦鸡属、野兔、蛇等多种野生动物;建设有十里花坡、百亩荷塘、千亩茶园、九曲湾湿地、森林探险、帐篷营地、房车营地等核心景点。

楚湘生态观光园

楚湘生态观光园是坐落于汉南区湘口街的一个集现代农业种植、养殖、观光、科普教、户外休闲、湿地保护于一体的生态农业观光园。园区占地总面积7000余亩,各项目板块功能齐全、品种丰富。这里有五星级标准生态农庄,食宿、娱乐设施。还有篝火晚会、摸鱼捉虾、亲子拓展、垂钓、自行车观光、泛舟湖上等,是汉南区最大的休闲田园和赏花游基地。

纱帽江滩公园

纱帽江滩公园分为两个平台,设置运动休闲区、生态密林区、室外广场区、文化体验区、园林观赏区五大功能区,是居民茶余饭后散步的好去处。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可怕的武汉经开区!未来5年,简直牛到没朋友!.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人民政府关于印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创建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规划纲要(2021-2025年)的通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5

武汉市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 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年行动规划.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11-15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简介.长江网.2023-11-15

>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1-30

2022年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水资源公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5

武汉经开区“三个倍增”跨出坚实一步.百家号.2023-12-04

..2023-11-30

​武汉经开区“三个倍增”跨出坚实一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政府工作机构.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9

走进经开区.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2023-11-1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 2021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投资环境.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9

武汉经开区的地标区域,推荐这20个文旅“打卡地”.百家号.2023-11-20

再添绿色名片!武汉经开区获评湖北省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武汉市生态环境局.2023-11-2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历程.武汉党史网.2023-11-16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经济社会发展概况.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5

山体保护规划.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5

汉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11-30

汉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11-30

汉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11-30

第一篇 指导思想、主要目标和发展理念.共产党员网.2023-12-01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水务建 设与发展“十四五”规划.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30

武汉开发区(汉南区)竟然有这么多湖泊、河流,一起来认识下.搜狐网.2023-12-11

汉南区地方志编纂委员会.武汉地方志数字方志馆.2023-11-30

湖北省武汉市汉南区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11-30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水资源公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军山新城.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智能制造产业园.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现代服务业产业园.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综合保税区及港口物流园.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智能网联和电动汽车产业园.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通用航空及卫星产业园.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现代科技农业产业园.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武汉经开区:推动区域产业从“制造”向“智造”转变.百家号.2023-11-17

从“一辆车”到“一座城”,武汉经开区在下一代汽车产业上“追转超”.武汉市人民政府.2023-11-17

以大创新引领大转型 武汉经开区奋力打造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7

头部企业扎堆 新兴产业蓬勃发展 武汉经开区崛起环太子湖数字经济产业带.百家号.2023-11-17

欢迎进入东风汽车有限公司.东风汽车有限公司.2023-11-18

东风集团股份:2022年汽车总销量为246.45万辆,同比下降11.19%.百家号.2023-11-18

东风集团2022年营收926.63亿元,净利润率11.1%.百家号.2023-11-18

关于美的.美的.2023-11-18

美的武汉智造工厂:设备5G全连接 产值10年增长4倍.百家号.2023-11-18

公司简介.湖北鼎龙控股股份有限公司.2023-11-18

鼎龙股份净利3.9亿同比增83% 聚焦半导体材料四年研发投入近10亿.百家号.2023-11-18

武汉市委常委、经开区工委书记刘子清一行到中国建科开展交流会谈.澎湃新闻.2023-11-18

政府领导.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8

让更多“千里马”自由驰骋 武汉经开区全力打造优秀人才“圆梦之谷”.长江网.2023-11-18

武汉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武汉临空港经济技术开发区 武汉市东西湖区人民政府.2023-11-18

武汉经开区研发费用投入首破百亿大关,创历史最高水平.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30

同比增长72.67%,武汉经开区去年企业发明专利授权量增幅居全市第二.百家号.2023-11-18

武汉经开区2022年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首次超过全国经开区平均水平.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30

开门红!22个重大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花落”中国车谷.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8

统计公报.武汉市汉阳区人民政府.2023-11-30

武汉经开区一中.武汉经开区一中.2023-11-18

武汉经开区义务教育学校名录(2022年).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8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简介.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第一中学.2023-11-18

武汉经开区卫生健康事业发展 “十四五”规划.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8

武汉市经开区哪些医院有儿科?(附地址+工作时间).武汉本地宝.2023-11-18

医院简介.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车谷院区).2023-11-18

门诊安排.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车谷院区).2023-11-30

“车谷人才黄金十条”出台 最高资助1亿元.武汉市发改委.2023-11-18

2006年政府工作报告.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30

武汉经开区图书馆.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图书馆.2023-11-30

2023年武汉经开区全民健身运动会—这个夏天火热开赛.百家号.2023-11-19

武汉体育中心主体育场容纳多少人?.武汉本地宝.2023-11-19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社会福利机构基本情况 (2022年6月更新).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9

关于印发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汉南区)农村无害化卫生厕所改造实施方案的通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30

看过来→扩大开放为一类口岸的汉南港区,你了解吗?.微信公众平台.2023-12-01

武汉经开区汉南港区“江海直达”航线开通.百家号.2023-11-19

《武汉百年瞬间》第五十七期:武黄一级公路通车与武汉高等级公路的发展.百家号.2023-11-19

武汉再添5条国家高速公路!.微信公众平台.2023-11-19

关注 | 铁路货运“华中第一站”见证经济回暖,武汉北编组站创下新纪录.搜狐网.2023-12-05

武汉北编组站正式开通运营 货物列车绕城而过.湖北省人民政府.2023-12-05

运能提升10%!华中地区最大编组站完成扩能改造.百家号.2023-12-05

为铁路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保障.中国铁路网.2023-12-05

武汉天河机场机场信息 +.中国民用机场.2023-07-06

武汉天河机场第三跑道工程环境影响报告书-全文公示.湖北机场集团.2023-03-13

天河机场新航季通航144个城市,新开、恢复多条国内国际航线.极目新闻.2023-02-16

武汉经开港口有限公司.武汉经开港口有限公司.2023-11-19

武汉经开区(汉南区)交通运输行业基本情况(2022年11月15日).武汉经开区管委会 汉南区政府.2023-11-19

景区简介.龙灵山生态公园.2023-11-20

汉南区赏花游、乡村休闲游、美丽乡村导游图.微信公众平台.2023-11-20

商务部公布国家级经开区综合考核结果,苏州工业园区排名第一.澎湃新闻.2023-11-20

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出炉 48个园区GDP超千亿.百家号.2023-11-20

2022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出炉 48个园区GDP超千亿.中国经济网.2023-11-20

赛迪顾问发布园区高质量发展百强(2023).中国经济网.2023-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