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王文韶

王文韶

王文韶(1830-1908) ,清浙江仁和(今杭州)人,字石,号耕娱(一作赓虞),晚号退圃。咸丰进士。历官湖北按察使、湖南布政使。

同治十年(1871)署湖南巡抚。光绪十五年(1889)授云贵总督。中日甲午战争时,奉调帮办北洋军务,建议筹修旅大炮台和扩充水师与武备学堂,开办吉林金矿、煤矿,修筑京汉铁路,又奏设北洋大学堂、铁路学堂、育才馆、俄文馆,以造就人才。二十四年(1898)以户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入赞军机,百日维新时,受命办理矿务铁路总局。二十六年(1900)八国联军陷北京,力主对外妥协,晋体仁阁大学士。转文渊阁大学士,晋武英殿大学士。

1905年,王文韶辞去军机大臣之职,次年称病退职回家,1908年病死。被追赠为太保,赐谥号为文勤。有《王文韶日记》《宣南奏议》《湘抚奏议》等作品。

人物生平

王文韶,浙江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爱新觉罗·奕詝咸丰二年(公元1852年)中进士,授为户部主事,历任郎中、湖北安襄荆道。

公元1877年,王文韶被召回京城任兵部侍郎。次年升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后又兼任户部侍郎礼部侍郎户部尚书。因受云南军需案的牵连,一度以供养父母为由回乡闲居。

公元1888年,王文韶再度被起用为湖南巡抚。次年升任云贵总督,并于六年中镇压了当地人民起义,平定了云南省边疆各路土司的反抗,拓地300里,又在猛朗建设厅城,招募壮勇屯垦,以防卫侵占缅甸、越南的英、法军队入侵。

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王文韶再次被召回朝廷任帮办北洋事务大臣。次年,李鸿章日本签订《马关条约》,王文韶补为直隶总督、北洋大臣。公元1895年,康有为在北京创立强学会时,他也捐银五千两,并成为会员。

公元1898年,王文韶升任军机大臣,兼总理各国事务大臣,补授户部尚书,拜为协办大学士。面对当时的维新变法潮流,他却反对变法,曾奉命查办天津市的《国闻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后,他虽遵帝命而实行新政,暗中却投靠了后党。

公元1900年,慈禧利用义和团排外,王文韶力谏“外衅不可启”,却未被采纳。八国联军即将入北京,慈禧太后召集军机人臣商议对策时,大臣们都惊惶逃走,只有他一人应召入见,曾获慈禧太后赞扬。当他闻知慈禧太后已离京西逃后,又立即尾追,于三天后在怀来迫上。慈禧太后感其忠心,到西安市后晋升他为体仁阁大学士。

公元1901年,慈禧太后又改任他为外务部会办大臣,兼全权大臣,派他先行回京。协助奕匡与俄罗斯谈判交还东三省及关外铁路事宜,于公元1902年签订了中俄《文收东三省条约》和《交还关外铁路条约》。事后,被改任政务处大臣,督办路矿总局,转为文渊阁大学士,晋为武英殿大学士。公元1905年,辞去军机大臣之职。次年,称病退职回家。被加爵为太子太保

光绪三十四年(公元1908年),王文韶病死,被追赠为太保,赐谥号为文勤。

施政举措

稳定边陲

光绪十五年(1889)六月,王文韶升任云贵总督,曾多次镇压农民运动和苗民起义。同时他看到了西南边界防务棘手的现状,料定英、法并缅、越后必会进犯中国,遂以绥靖政策安抚各路土司,令其自以为守,在一定意义上稳定了边陲。

抵抗外侮

光绪二十年(1894)中日甲午战争爆发后,王文韶被任命为帮办北洋政府事务大臣,接而署理直隶总督,他两个举动颇为士人称颂,一是田庄台失守清军向山海关区方向败退后,他电请清廷饬宋庆扼石山站,吴大徵退守锦州,以“专力遏贼西窜”,其调度适当而准确。二是《马关条约》签订后朝廷要求各地兵勇不要反抗,王文韶对此提出异议,“聂士成等军颇有把握,必可一战”,但未被采纳,受到清流党人的推崇。他接而在任上做了六件事:一是为节省开支而裁军,将关内外主客军400余营,酌留湘、淮、豫30营,余悉散遣;二是建议筹修旅大炮台;三是请加意北洋水师、武备各学堂,以储将才,娴武干,俟财力稍足,徐图扩充;四是陈河运漕粮积弊,请苏漕统归海运;五是修筑京汉铁路,开金矿,增强国家经济实力;六是奏设北洋政府京师大学堂、铁路学堂、育才馆、俄文馆,培养了很多人才。

主要作品

著有《宣南奏议》《湘抚奏议》《王文韶日记》等。

民间形象

由于王文韶生性滑头,从来不得罪人,人们送给他“水晶灯笼”的绰号。

个人轶事

一日,二大臣争一事,相持不下。慈禧问王文韶,王只得莞尔而笑。太后再三追问,王仍笑。太后说:“你怕得罪人?真是个琉璃蛋!”王仍笑如前。

义和团兴起,王文韶认为不堪大用,于是上疏朝廷,主张不宜围攻使馆,与列强交恶,结尾则道“如以臣为荒谬,臣亦不敢胶执己见”,大权在握的端郡王爱新觉罗·载漪拿到上疏,以为当杀,读至结尾,遂不加罪。

人物评价

王文韶死后,人们写对联嘲讽他不作为:承尘集鹏,耳皆闻牛,聪明不愧琉璃,速死毋成覆巢卵;鹿友乘轩,猿公恋栈,相业惟堪伴食,攀去作素餐臣。《清史稿》评价:王文韶经历了很多职务,还是识大体的,但是工作时间长了,还是有一些趋利避害,难免会有人评说。

后世纪念

王文韶大学士府,位于上城区清吟巷内,王文韶告老还乡后,在杭州清吟巷扩建宅第,跨连清吟、杨绫子两巷。府内原有“退圃园”“鸳鸯厅”“清吟阁”等大小厅堂及花园。现府第范围包括清吟巷3号、9号、10号、11号,建筑分东、中、西三个院落,坐北朝南。西侧为花园、花厅、楼房组成的别院。

花厅建筑保存较好,隔扇花心安装格纹玻璃;裙板和涤环板上都刻有浮雕花卉图案。中间院落为王宅的中轴线。入口处为一座杭式石库大门,门内一进建筑为轿厅,面阔三间,梁架用五架前后单步梁,以斗支撑三架梁,檐下出丁头栱承托挑檐桁,构件制作精致。二进正厅为二层楼阁建筑,面阔五间,开间甚大。梁架采用厅堂前添卷用草架式,于后上金桁,设重,安草架。五界回顶处金柱落地用四柱。金柱较粗,柱下为鼓形石柱础。

正厅一层为全开敞式,作礼堂用。东院内为花园和藏书楼“清吟阁”。花园内有水池、假山等景观。封护的花墙上花窗堆砌“菱形”和“铜钱纹”的瓦花,装饰古雅,在杭城稀有。“清吟阁”为三层重檐楼阁,梁柱和砖雕纹式清雅。回廊用单步梁,翼角高翘。三个院落之间都以高大的封火墙分隔、围护,墙上开石库门、拱券门,便于院落之间的行走。王文韶大学士府整个建筑在布局、结构、雕刻上都具有浓郁的晚清风格和江南宅第特色,是一座典型的具有杭州地方特色的官僚宅邸,现为杭州市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参考资料

杭州名人故居丨王文韶大学士府.杭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局.2023-12-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