樊姓
樊姓,祖源地为河南省济源市,得姓始祖为仲山甫,樊姓,在《百家姓》中排名第157位,在2007年中国姓氏人口中排名第102位。截止2019年,中国樊姓人口约200万,大约占中国总人口的0.15%,有超过4个郡望,3个堂号,人口主要分布于河南、山西、陕西、河北、四川、江苏、山东、湖北、安徽、江西等省,其中河南为樊姓第一大省。
樊姓源出主要有三支。第一支起源于姬姓,形成于西周,其始祖为周王的后人仲山甫,也有书上称他为仲山父。第二支起源于子姓形成于商代,为商汤的后裔,周武王灭商后,商代遗民七族分别迁往齐、鲁一带定居。第三支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东汉时期,巴郡、南郡蛮夷地区,本土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此五姓皆来自陕西南汉中地区,为巴郡一部。樊姓发祥于河南济源。春秋战国时,樊姓氏族以此为源,北入山西,东到山东,南迁湖北、江苏,西徙陕西,与当地氏族世代共处。
在古代中国,樊氏的望族大多聚居在上党。先秦时期,樊姓活动主要在河南和陕西一带。进入秦、汉以后,西部、西北和中原的樊姓发展相对较快,到隋朝初期,在山西南部的上党地区,河南南部的南阳地区形成了樊姓望族。进入唐、宋时期,樊姓向南和向东部发展,很快进入皖赣苏浙地区,到明、清时期各地均有樊姓的足迹。
历史发展
主要源流
据史书《元和姓纂》《通史•氏族略》《左传》和《后汉书》等有关文献记载,樊姓的源流有三个源头:
起源于姬姓,形成于西周
出自姬姓,其始祖为周王的后人仲山甫,也有书上称他为仲山父。仲山甫是辅佐姬静中兴的大臣,深受周王的器重。宣王的大臣尹吉甫曾作诗《烝民》来赞颂仲山甫的功绩,这首诗收录在《诗经》中。周宣王赐他封地于樊,所以他又叫樊仲、樊穆仲。樊,也叫阳樊,在今河南省济源市西南,是樊姓的祖根所在。仲山甫的后裔遂以封地作为自己的姓氏。周代后期由于樊国为晋所灭,仲山甫的后世子孙流落各地。故樊姓从产生开始就属于王族,望族。樊姓从受封至今已有2800多年的历史。
起源于子姓形成于商代
樊姓是商汤的后裔,是最早的樊姓起源。商朝中期,中国国内形成了七个大族,即陶、施、樊、繁、錡、几和终葵。樊姓为七族之一,子孙一直世袭下来。周武王灭商后,他把商代遗民七族分别迁往齐、鲁一带定居,所以战国前后,樊姓名门望族多在山东、山西地区。
为西南少数民族姓氏
东汉时期,巴郡、南郡蛮夷地区,本土有五姓:巴氏、樊氏、莘氏、相氏、郑氏,此五姓皆来自陕西南汉中地区。又据史料记载,西周时,曾有王室封于“樊”,西周灭亡时,部分族人徙于荆楚,(kui)巫之地,可见沿汉江而上的樊姓一族,应为巴郡一部。
迁徙分布
樊姓发祥于河南济源市。春秋战国时,樊姓氏族以此为源,北入山西,东到山东,南迁湖北、江苏,西徙陕西,与当地氏族世代共处。樊姓在中国分布甚广,尤以陕西,河南,江西三省为众,三省樊姓占中国汉族樊姓人口的百分之五十。其它如北京,河北之尚义县、景县;山东之平邑县、龙口市;山西之太原市、长治市;广东之新会区;广西之田林县、灌阳县;贵州之从江县;云南之泸水市、陇川县等地区都有樊姓人居住。
战国至西汉
自战国至西汉,樊姓有一支迁居到南阳唐河县湖阳一带,迅速繁衍成为南阳地区大姓。西汉时期,江苏沛县樊姓一支因西汉大将舞阳候樊哙而闻名。西汉末期,湖阳樊姓到樊重这一代,成为当地有名的豪族。樊重是东汉刘秀的外祖父。东汉建立后,刘秀先后封樊宏、樊丹、樊寻、樊忠、樊茂五人为侯,并追封樊重为寿张敬侯。樊宏的长子樊脩精通儒学,授徒三千,时人称为樊侯学。到刘庄永平年间,湖阳樊姓与外戚郭、阴、马姓掌握了东汉朝政大权,并称为“四大姓”。
西晋
晋朝永嘉年间潮阳区樊姓宗族为避战乱南迁于淮南一带。湖阳樊姓樊宏的后人樊僧远,则举家迁于今江西庐江县定居,为庐江樊姓的始迁祖。此外还有南方的一支樊姓向北迁徒。后魏樊子鸽,先人原居于荆州市(今鄂北豫南一带),为当地家族,后归顺了后魏政权,举家迁至代郡平城(今山西大同市)。魏晋南北朝时期,方姓主要集中于山西一带,樊姓俊杰人物也多出于此。
隋唐
隋唐时期,湖阳樊姓樊宏后人迁居到河中府河东县(即今山西永济市),他的孙子樊宗师,为唐代文学家。另有湖阳樊姓后人樊思贤迁居于湖北江陵县,为江陵樊姓始迁祖。
宋代
自宋代开始,南方樊姓有很大的发展。根据《海虞樊氏宗谱》记载,始迁祖樊爱仁,北守初跟随其主吴越王钱俶归顺宋朝,不久就辞去官职举家迁往江苏虞山,他的后人主要居住于江苏常熟市和海虞县等地。到北宋末期靖康元年(1126),金兵攻陷宋都开封市,俘虏了宋徽宋和赵桓,历史上称为“靖康之变”。宋朝的皇室南迁,在杭州市(今浙江杭州)建立了南宋小朝廷。这次又有大批北方百姓跟随南宋朝廷迁往南方定居,北方樊姓子孙也多往南迁,至浙江、江苏、安徽等地。
《宣邑昭义莘潭樊氏宗谱》记载,南宋初年始迁祖百一公为躲避战乱,率领族人迁到安徽宣州昭义安家落户。到了第六代,宣邑樊姓已经成为当地大户。其六世孙协商后正式分成两支,一支仍居住在昭义老宅,另一支则迁居到莘潭看守那里的田产。南宋、金、元时期,由于战火不断,使得不少百姓不得不背井离乡,流落四方。《暨阳樊氏宗谱》记载,先祖樊国祥在赵昀时逃避战祸而迁居到浙江诸暨市,后世子孙在此居住下来。上海崇明区《樊氏宗谱》记载,先祖樊舜臣在元朝至正年间为躲避战乱迁居到上海崇明。此外还有一支樊姓子孙为避祸而远迁至广东台山市地区。
明清时期
明清两代,樊姓子孙或因躲避战乱,而散播到南北各地,成为中国分布比较广泛的姓氏。湖北广济《樊氏宗谱》记载,先祖秀六公,祖辈居住在修水县(今江西修水)。他的长子樊用德一直跟随父亲,二儿子樊政德在明朝初年到湖北广济作官,遂携家眷迁居于广济,为湖北广济樊姓始迁祖。浙江《蛟川樊氏宗谱》也记载了明朝永乐年间始迁祖樊远由于到定海区(即今浙江镇海区)作官,因此在那里安家落户。《兰溪樊氏宗谱》记载清代初年先祖樊昆圃原来居住在山阴梅阳,后来到今浙江兰溪市,就客居此地。另有不少樊姓人迁居于中国台湾省,同当地人民一起为开发和建设台湾作出了贡献。
现状
截至2012年,樊氏族人在中国各地许多地方均有分布,如北京,河北之尚义县、景县,山东之平邑县、龙口市,山西之太原市、长治市,广东省之新会区,广西之田林县、灌阳县,贵州之从江县,云南之泸水市、陇川县等地。樊姓是当今常见姓氏,分布较广,约占全国汉族人口的0.17%,居按中国姓氏人口多少排序的第一百零二位。尤以陕西、河南、江西等省多此姓,三省樊姓约占全国汉族樊姓人口的50%。在山西省按照姓氏人口多少排序中,居第45位。
得姓始祖
樊姓的始祖,可以追溯到2800年前辅佐周宣王中兴的名臣仲山甫。仲山甫是鲁献公第二个儿子,仕周为卿士,后来因功被周天子封在樊国,爵位为侯,在当时的诸侯之间,地位十分崇高和尊贵。他的后代子孙,后来也按照当时的习俗,纷纷以国为氏,而中国就开始有了“樊”这个姓氏。樊氏后人尊仲山甫为樊姓的始祖。
姓氏文化
字行演变
樊是古字攀(pan)的省文。原始图形为(见下图1),像人用手一边抓住树枝,一边采摘果实,是原始人采集生活的写照。后又演变为(见下图2)表示采集者,已进入茂密的树林间。‘攀藤披荆”向前进。篆字为(见下图3),又省作(见下图4),正楷字樊。樊的字义为篱芭、樊笼(即鸟笼)。因字义不同,樊遂与攀分离,各司其事。
郡望堂号
郡望
上党郡:战国时韩国设置,秦灭韩后沿用,其地相当于今山西省沁水县以东地区。
堂号
上党堂、南阳堂。
自立堂号:崇德堂、文魁堂、鉴真堂、三阳堂、忠烈堂、槛真堂、听命堂等。
宗祠楹联
樊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巨鹿贤守,屠狗英雄。——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湖阳人樊准,字幼陵,少年起学儒术,刘肇时为尚书郎,后历官御史中丞、议郎、巨鹿太守、河内太守、尚书令(宰相)、光禄勋。在巨鹿任上时,对内安抚百姓,发展农桑,对外抵御羌族进犯,境内得以安定。下联典指汉初将领樊哙,沛县人,青年时以杀狗为业。后随刘邦起义,因军功封贤成君。灭秦后,项羽的谋士范增计划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他直人营门,斥责项羽,刘邦得以脱身。汉初,又随刘邦平定臧荼、韩王信的叛乱,官左丞相,封舞阳侯。他妻子吕媭,是吕雉的妹妹,因此深得吕后信任。
彭城医圣,猗乐文魁。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三国时名医樊阿,彭城。华佗的弟子,擅针灸。主张可深刺,一反当时胸、背、腹不可针过四分之二说。下联典指北朝北齐哲学家樊逊,字孝谦,河东北猗乐人。幼时好学,专心典籍。初为县主簿,后诏入秘府刊定书籍,时有“文章成就,莫过樊孝谦”之说。官至员外散骑侍郎。
下床答拜,尽室登仙。 ——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樊英有疾,妻遣婢拜问,英下床答拜。下联典指《列仙传》载,刘纲与妻樊夫人,善道术,举室仙去。
李谦文学,子盖清廉。——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北齐·樊逊,字孝谦,以文著称。下联典指隋·樊子盖,以善政闻名,人称清廉。
南阳世泽,营国家声。——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全联典指唐·樊兴,从李世民征战,积功封营国公。
巨鹿贤守,屠狗英雄。——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樊准,拜巨鹿县太守。下联典指汉·樊哙,以屠狗为业,后佐高祖开国。
樊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隐乐湖山之迹,补衮诗歌之章。——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汉樊英事典。下联典指西周·樊穆仲事典。
无遗行于乡里,有令德在子孙。——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樊姓宗祠七言通用联
陇西出谋获全胜,鸿门斥项解危机。——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学者樊志张,南郑人。博学多通,尝游陇西,破羌将军段干请见之,他出谋说:“向东南角乘虚引出,及百里,还师攻之,可以全胜。”干从之,果验。下联典指汉初将领樊哙(?—前189),沛县(今江苏省)人。初随刘邦起兵反秦,为其部将,以军功赐爵,封贤成君。在鸿门宴上,范增欲杀刘邦,他不顾个人安危,直闯营帐,斥项羽背信弃义,使刘邦得以脱走,为刘邦解了危。
不以荣华耀乡里,常将道德养祥和。——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长松卓立古之直,好风微起圣而清。——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高风清节超巢许,丰功伟烈并萧曹。——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西周樊侯樊仲甫的事典。下联典指汉初将领樊哙事典。
樊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门有古松,庭无乱石,秋宜明月,春则和风。——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汉樊敏碑字联。
壶山隐居,术灭风火,杏堂高弟,学有师传。——佚名撰樊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东汉学者樊英的事典。樊英,字季齐,鲁阳人。习京氏易,兼明五经,隐于壶山之阳。著易章句,世名樊氏学。官至光禄大夫归卒。下联典指春秋时鲁国名人樊迟(前515-?),一说为齐人。名须,字子迟。孔子的弟子。
薄稼圃而不为,宜善会先贤之意;敬鬼神以仍远,当恪遵乃祖所闻。——吴信辰撰樊姓宗祠通用联。
族谱记载
《樊氏三阳合谱》,共2卷,上至东汉,下至清乾隆年间,由浙江、云南两省学政副使良枢公尚默甫撰写。馆藏族谱一套两卷,宣纸,8开,内文为竖式排版,不加标点,右侧式手工装订。族谱阐述了樊氏的来历,族谱共记六十四世,除此之外还涉及家规、族长告示、祝文、世约、家训等内容。这两卷族谱为樊氏后人寻找自己的祖先提供了不可多得的原始依据,具有十分宝贵的历史考证价值。
文物保护
樊哙墓
樊哙墓位于武汉市江夏区龙泉山明楚昭王朱墓园内。樊哙(公元前242-公元前189),沛人,出身寒微,早年曾以屠狗为业。西汉开国元勋,大将军,左丞相,著名军事统帅。为吕雉妹夫,深得汉高祖刘邦和吕后信任。后随刘邦平定臧荼、卢绾、陈豨、韩信等,为刘邦麾下最勇猛的战将。早年以屠宰狗为业,曾在鸿门宴时出面营救汉高祖刘邦。封舞阳侯,谥蔡武侯。樊哙死后葬在了江夏区龙泉山。至楚昭王朱桢修建园寝时,选中了此处,并傲慢的将樊哙墓东移了数百米,仍在楚昭王墓园内,成了一座陪葬墓。
黄州“樊氏”石坊
黄州“樊氏”石坊为清代雍正年间旌表黄州“樊氏”的历史文物。残存石坊实体以及残留石坊文本所记载的有关人物及其社会活动,对于佐证清代有关旌表制度的施行情况、官衔称谓及旌表人物的生平事迹等,都有其“以物补史”的文献价值。该石碑发见于黄冈市黄州区赤壁街道汉川门社区的汉川门路。残碑为白岩石制作,残长约63厘米,宽度约54厘米,厚度约23厘米。断口处有建筑水泥粘黏,有明显被用为建材的痕迹。
该石碑所刻文本大意为担任“湖北通省学政内阁学士兼礼部侍郎”的凌如焕上奏当时朝廷,表彰一位节义妇女“樊氏”。“孟光之节,鸿案相庄”,所用典故为东汉贤士梁鸿的妻子孟光忠于丈夫的道德事迹,表示夫妻之间和好相敬;如“壶范可风”,是指妇女的仪范行为值得学习、仿效。这些是古代封建时期表彰女性道德所用的典型书面用语。结合该石坊所刻文本及“坊”字,可以判断石坊应当为旌表牌坊之属,也可称贞节牌坊。此石碑为旌表牌坊重要的部分。
樊氏图书馆
樊氏图书馆(邓演达文献馆)位于江苏省连云港市东海县牛山街道湖西村白石岭。源于1906年的樊家书屋,1996年恢复开放。2006年开始为农工党组织和党员提供服务。馆舍建筑面积550平方米,由邓演达文献馆展厅、阅览室、多功能会议室、电子阅览室、特藏室等组成。馆内现有纸质藏书10万余册,特藏数字、纸质文献50余万件,其中邓演达烈士著作以及纪念、研究邓演达的著作单行本100余件。
截至2022年,樊氏图书馆是东海县首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统一战线学习教育基地,第一批农工党江苏省“示范农工之家”,首批中共党史教育基地;连云港市学雷锋活动示范点、农工党党史教育基地、民主党派成员教育示范基地、社科普及示范基地、市级革命遗址和纪念设施;全国“书香之家”,获各级、各类命名授牌30余项。政协连云港市和东海县委员会在此设立的“委员工作室”,成为江苏省政协2021年推荐的10个委员工作室之一。
樊氏大宗祠
樊氏大宗祠为常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坐落在招贤镇樊村村内。据《樊氏宗谱》载:宗祠建于清乾隆年间。该祠共三进,坐南朝北,每进间有天井相隔,中后两进明间有廊相连,平面纵长方形,总建筑面积约620平方米。1991年11月13日县人民政府公布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97年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第四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至2002年,省文物局、财政部门已拨款对其进行了全面修缮。
樊氏大宗祠内立有大小柱子百余根,梁枋、牛腿、雀替、斗拱、飞檐等砖雕木刻的龙凤狮鹿、亭台楼阁及人物花卉图案。是以前进戏台为中心布局的宗祠建筑,戏台由前台、走道、化妆室、观戏楼等四部分组成。据调查,这种布局的宗祠建筑虽在常山还存一些,但保存如此完整的戏台建筑已不多。
樊氏家祠
樊氏家祠,位于莲都区仙渡乡皂树村三官殿自然村,为浙江省委书记刘英讲演地旧址。该家祠建于民国二十年(1931),坐北朝南,占地264.8平方米,四合院式,建筑从南向北依次是前堂、厢房和正堂,小青瓦阴阳合铺,硬山顶。前堂面阔三开间。正堂面阔五开间,进深四柱七,明间梁架为抬梁式,五架抬梁带前双步、后单步;次、梢间梁架均为抬梁穿斗混合式带前后单步。左右设厢房,均两层二开间。落成后,该家祠为樊氏族人开辟为小学堂。抗战时期,太平经济试验区葛渡据点将该小学开辟为农民夜校,开展革命活动。
樊子祠
樊子祠位于张黄镇武台村,原在其故居樊氏村内,为刘知远二年(公元前205年),舞阳侯奉旨回乡祭祖时所建,规模宏大,三进院落,六殿六堂。经过三国、两晋、南北朝间的战乱和灾荒,樊迟墓、林、祠、府屡遭涂炭。五代十国时期又遭严重破坏。赵恒二年和明世宗九年(1739年),各进行过一次大的重修。现存“益都侯殿”乃2004年于原址重建。
樊敏碑
樊敏碑,东汉建安十年(205年)建。存于四川芦山县东汉石刻馆。高293厘米,宽120厘米,厚26厘米,石质粗砺。碑圆首有穿,碑身嵌于石龟背上。碑首浮雕双交曲环拱形,额篆“汉故领校巴郡/太守樊府君碑”12字,双行排列。碑文22行,记述樊敏的家族世系源流及其为官政绩。
碑阴额刻朱雀,碑身镌刻两段文字。上段为北宋崇宁元年(1102年)眉山知县丘常的跋文,下段为南宋绍兴二十九年(1159年)程勤的跋文。两跋均14行,记叙各自发现并保护《樊敏碑》的经过。
相关书目
(截至时间2024年3月6日,上述部分内容参考)
姓氏名望
樊仲皮:周代的大臣,是建立樊国的仲山甫的后裔。曾经继承祖业,担任过周天子的卿士。
樊於期:战国时期,秦国将领樊於期。因得罪秦王,在走投无路时投奔燕国,为报答燕国燕太子丹而心甘情愿地自刎献头。
樊哙:汉初将领,沛县人。楚汉战争时,项羽的谋士范增打算在鸿门宴上谋杀刘邦,樊哙持盾闯入,斥责项羽,使刘邦得以脱身。灭秦后,与张良谏刘邦不要贪图咸阳市宫室安乐,遂封存重宝财物府库。以军功封舞阳侯。
樊英:字季齐,生于汉代,南阳鲁阳人。他通晓阴阳地理,并洞悉其中的奥妙,能推测灾异。他在壶山之阳隐居时,向他求学的人从四处涌来。无论州郡如何礼请他,他都不应。有一次,有暴风从西方吹来,樊英对学生们说:“成都市正在发生火灾。”就喝了口水冲西喷去,并让学生记住当天的日子。后来有人从蜀郡来,说那里大火,发生的时间与与樊英喷水的日期正好相符。来人还说,当时有黑云从东边突然袭来,须臾之间转为大雨,于是火灾得以扑灭。永建年间,宫殿上有一架钟在无人敲击时,自己能发响,皇上对此甚为忧虑,公卿大臣们无人能解。于是便去询问樊英,樊英说:“蜀岷一带发生山崩了,山是铜为母,母亲崩,所以儿子鸣。这并不表示当今圣朝会有什么灾祸。”时隔不久,果然有人向朝廷奏报,蜀地发生了山崩的消息。在中国古代,隐士多是修道之人,修道人具有特异功能并不足为奇,因此他能用遥识功能看见成都市的火灾,并用功能扑灭它。
樊敏:字升达,少时治《春秋严氏经》,曾任永昌(今云南保山地区)长史、宕渠(今四川渠县)令。守母丧后,“常为治中、诸部从事,举直错枉,谭思旧制。弹纠贪,务鉏民秽。患苦政俗,喜怒作律,案罪杀人,不顾倡厥。告子属孙,敢若此者,不入墓门。州里然,号曰吏师。”汉建安八年(203年)樊敏去世,享年84岁。
樊逊:北齐哲学家,他对道教神仙方术加以批判,认为皆虚妄之术,“秦皇汉帝,信彼方士,冀遇其真,徐福去而不归,栾大往而无获。犹谓升遐倒影,抵掌可期,祭鬼求神,庶或不死。江璧既返,还入骊山之墓;龙媒已至,终下茂陵文坟”(《北齐书·樊逊传传》),到头来都进了坟墓。
樊兴:安州人。以罪为奴。从唐公平长安,授左监门将军。从秦王积战多,封营国公,数赐黄金杂物。后坐事削爵。贞观六年,陵州獠反,命讨之,为左骁卫将军。又从李靖击吐谷浑,为赤水道行军总管。后军期,士多死,亡失器仗,以勋减死。后为左监门大将军、襄城郡公。李世民征辽,以兴忠谨,副房玄龄留守京师,检校右武侯将军。卒,赠左武侯大将军、洪州都督,陪葬献陵。
樊敬:明刑部左侍郎,嘉议大夫,官至正三品,在朝历事明洪武、建文、永乐、洪熙、宣德五代皇帝四十余年。虽多更任使,始终清廉为官,一生征安南、攻沙漠、扶真定、镇济宁市,累建奇功,为大明开国创业前期一代名臣。宣德八年(1433年)樊敬告归,在郓城南关外修双峰雪霁草堂,吟咏乐唱,欢度晚年。卒后御赐祭葬于樊林。
樊继祖:郓城县人。明工部尚书兼都察院右副督御史,封太子少保。卒于嘉靖三十七年(1558年)九月初五,享年78岁。著有《双岩奏疏》《十友传》《山海纪程》《金丹集》等,流传于世。樊继祖一生经历丰富,成就很高,深得皇帝信任,《明史》有传。
樊莹:字廷璧,浙江常山县人,明朝天顺八年(1464)进士,官至南京刑部尚书,追赠太子少保,谥清简。
樊圻:明万历四十四年至清康熙三十三年后(1616-1694后)清画家。字会公,江宁(今江苏省南京)人。擅画山水、花卉、人物。为“金陵八家”之一。故宫博物院藏有其《柳溪渔乐图》。
樊弘:四川I江津人。民国14年北京大学毕业后,任北京《中美晚报》编辑助理和《国民公报》编辑员。后赴英国留学,入剑桥大学经济研究院研究生。回国后,历任湖南大学、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和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兼主任。民国31年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研究所专项研究员。民国35年后,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1950年加入中国共产党。曾任政协第一、六届全国委员会委员,九三学社第七届中央委员会顾问。1988年4月在北京逝世,终年88岁。著有《劳动立法原理》。编有《社会调查方法》《中国劳动年鉴》(与人合编)《工资理论之发展》《论社会主义下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等。
樊宗师:字绍述,河中人。始为国子主簿。元和中,军谋宏远科,授著作佐郎。历金部郎中,绵、二州刺史。进谏议大夫,未拜,卒。诗七百六十九篇。今存一首。
樊钟秀:字醒民,宝丰县城西夏庄(今平顶山市西区)人。1912年,樊钟秀参加豫军总司令李亚东组织的北伐军,1914年,率100余人,活动于洛川县、甘泉县、富县一带。1918年任“靖国军”第二路军司令。1923年突破蔡成勋等包围,通电全国,宣布就任广州政府委任的“豫军讨贼军总司令”,同年11月,击溃沈鸿英部三个师,受到孙中山嘉许。1924年当选国民党候补中央监察委员。后在北伐中屡立奇功。1930年任第八方面军总司令,并拒绝蒋介石的利诱收买,同年6月,在许昌被蒋机炸伤而死。他生前支持援助工人学生运动,反对帝国主义在华制造惨案,对孙中山领导的民主革命做出了贡献。
樊庆笙:江苏常熟人,中国“苄青霉素之父”,研制出中国第一批青霉素制剂,参与创建了中国的第一座血库。曾任南京农业大学校长、中国的农业微生物学开创者。
樊增祥:字嘉父,号云门,别号樊山、樊樊山,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人,历任陕西宜川县、渭南市等知县,擢陕西藩司、江宁藩司以至两江护理总督,一生经历清道光、咸丰、同治、光绪、宣统五朝以及民国新旧军阀政权更迭,见证了中国近代社会一系列重大历史事件,其人生也随时代潮流而沉浮跌宕。
樊少皇:中国香港演员,曾出演电影《力王之黑色擂台》,电视剧《天龙八部》《新白发魔女传》等。
樊明武:湖北沙市区人,教授,博士生导师,我国著名的回旋加速器专家、四氧化三铁理论与工程专家,国家级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哲祥:著名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少将。曾任红三军司令部参谋,八路军一二零师师部秘书主任,三五八旅七一四团参谋长,防空军高射炮兵学校校长,广州军区空军副司令员,中国人民解放军通信兵副主任,总参谋部通信部顾问等职务。
樊会涛: 中国工程院院士,飞行器设计专家,主要从事航空武器装备研究。
樊锥:清末维新派人士。字春渠,又字一鼎,邵阳市人。光绪拨贡。1898年(光绪二十四年)谭嗣同、唐才常等在湖南长沙组织南学会,他在邵阳成立分会,任会长。著《开诚篇》《发锢篇》,宣扬变法维新,提倡民权,受到守旧派王先谦等的攻击,被赶出湖南。戊戌变法失败后,出走日本。1900年回国,参加唐才常的自立会。自立军起事失败后,再往日本。1902年与陈天华、杨笃生等在日本刊印《游学译编》。后回国病死。有《樊锥集》。
樊弘:著名经济学教授,长期从事于约翰·凯恩斯经济学说研究。1925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政治系,1937年赴英国剑桥大学经济学院攻读硕士研究生,1939年归国后任湖南大学、中央大学经济系教授、复旦大学经济系教授兼系主任、北京大学经济系教授,曾任中央研究院社会科学研究所研究员。新中国成立后任全国政协委员、九三学社中央委员和中央委员会顾问等职。著作有《现代货币学》《凯恩斯的就业、利息和货币的一般理论批判》《凯恩斯有效需求原则和就业倍数学说批判》等。
樊素科:笔名大木,江苏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1999年开始长篇小说创作。已出版、发表的作品有:《欲望树》《市委书记在上任时失踪》《相爱多久》《采风》《组织部长》《组织部长前传》《执政者》等。
参考资料
百家姓-樊.大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法院网.2024-03-02
樊姓氏族考略.驻马店网.2024-03-01
我和我的姓氏:“樊”姓兴豫菜 “饭”食香世界--中原独家——中原网.中原网.2023-11-24
《樊氏三阳合谱》.菏泽日报.2024-03-02
樊哙墓-湖北省图书馆.湖北省图书馆.2024-03-02
常山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樊氏大宗祠.常山县人民政府.2024-03-04
刘英演讲地旧址-樊氏家祠.丽水民政 .2024-03-04
鱼台五里三贤.鱼台人民政府.2024-03-04
法制文物日历丨八月八日 · 汉 ·《樊敏碑》.公众号.2024-03-04
关于我们.家谱数据库.2024-03-06
郓城樊氏先贤册页.菏泽日报.2024-03-04
宝丰历代名人.宝丰文明网.2024-03-06
是他!常熟人樊庆笙,研制中国的青霉素,拯救了无数人!.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6
孔子为何说樊迟“小人哉”?.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2024-03-06
当年谁人不识君——清代名吏樊增祥.微信公众平台.2024-03-06
Sina Visitor System.新浪微博.2024-03-06
中国工程院院士 樊明武.华中科技大学.2024-03-06
樊哲祥:著名革命家、军事家,人民解放军少将.荆州市人民政府.2024-03-06
中国工程院.中国工程院.2024-03-06
樊锥.湖南第一师范学院.2024-03-06
樊弘(1900-1988):大家精诚,无限热爱.复旦大学经济学院.2024-03-06
大学生浮沉记.南方医科大学图书馆.2024-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