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江紫米
墨江紫米,云南省普洱市墨江哈尼族自治县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墨江紫米属釉稻类,外观呈紫黑色,富含紫黑色素,粒大饱满,呈长粒型,其米质呈糯性,且糯而不腻,米粒经蒸煮后有断米复接现象。
墨江,位于云南省南部、普洱市东部的哀牢山中段主脉以西的土石山区。地处北纬22°51’-23°59’,东 经101°08’-102°04′之间。海拔在440-2278m之间,相对高差1838m。近30年的平均气温为18.4℃,雨量为1306mm,日照数为2299.3小时。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类型,境内独特的光、热、水、土、气候等资源条件,十分适宜墨江紫米的生长。
墨江紫米具有风味独特、营养丰富、药用价值高等诸多优点,富含蛋白质、脂肪、赖氨酸、维生素B2、硫安素、叶酸等多种营养成分,以及铁、锌、钙、磷、等人体所需微量元素。以黑糯米为原料制成的紫米八宝饭、紫米汽锅鸡、紫米耙耙、紫米糕、紫米汤圆、紫米甜自酒等风味佳肴香润可口,具有滋补作用。以紫米为原料生产的紫谷酒、紫米酒、紫米封缸酒、花雕酒、紫米醋的运用等产品深受消费者欢迎,由于墨江紫米品质甚佳,营养丰富,药用价值极高,曾在1990年北京亚运会上被列为专用食品。1997年墨江紫米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名特农产品。2007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 “中国紫米之乡”的美称。2008年墨江紫米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2009年取得了国家工商局颁发的“墨江紫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2013年墨江紫米被评为“云南省六大名米” 之一。
形态特征
墨江紫米粒大饱满,绿色生态,品质上乘,粘性超强,富含蛋白质、脂肪、赖氨酸、叶酸、花青素等营养成分,其中花青素含量高达130.3mg/kg,还有钙、铁、锌、硒等人体所需元素,具有补血益气、健肾润肝、收宫滋阴的功效,享有“接骨米”“养生米”“补血米”的美称。
生长环境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地处低纬山地,北回归线从墨江县城正中穿过,由于受太阳直射角度影响,太阳辐射强烈,气温终年变化不大。使得种植于北回归线两侧的墨江紫谷,受光照时间比其它地方种植的紫谷较长,作物受光合作用较为充分,这为墨江紫谷蛋白质、脂肪、淀粉等维生素含量的多少起到了决定性作用。北回归线穿越而过,亚热带与温带交替,光热资源丰富,光能充足,光质较好,雨水充足,不仅保证了墨江紫米生长所需的丰沛雨量,更为墨江紫米的成熟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温度,使得生长在哈尼族梯田中的紫米粒大而饱满,营养丰富、粘性超强,甚至能在蒸熟后使断米复续,具有神奇的功效。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土壤中含有不等量的氮、磷、钾等有机质和猛、锌、硼、铜等矿质和微量元素,不含有害金属物质;促使了墨江紫米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的生成;另外,由砖红壤、红壤、黄棕壤土壤形成的水稻土,粘性高。
物种简介
据《本草纲目》介绍:“墨江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据有关史料记载,墨江种植紫谷已有上千年历史,从明朝起,墨江紫米就成为历代皇宫的“贡米”。
清代刘廷玑《在园杂志》及《顺天府志》载文,康熙帝尝了紫贡米后,赞不绝口,亲自督导,在丰泽园御田内播种,成为御田稻中最好的稻种,于是紫米便得了“红稻米”的美称。据《本草纲目》介绍:“紫米有滋阴补肾,健脾暖肝,明目活血的作用”。
清代大作家曹雪芹名著《全本昆曲《红楼梦》》中所提的历代皇宫中的“贡米”——“御田胭脂米”,系指紫米。
据《他郎厅志》记载:“紫色、圆粒,碎者蒸之,其粒复续,故名接骨米。阖府俱产,郎属为最”(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历史悠久,曾名"恭顺"、"他郎"。清雍正十年(1732年),改设为他郎抚彝厅,置流官通判。乾隆、宣统时,先后改为普洱府和他郎厅)。其中,郎为他郎,即为今墨江哈尼族自治县所辖行政区域范围,这段记载意思为“紫米,圆形,碎的紫米蒸煮后,会出现断米复续,所以又称接骨米。黑糯米在整个普洱府都生产,但墨江的品质为最好。”这足以说明墨江紫米生产历史悠久且品质独特。
生长习性
2012年墨江县种植紫谷8900亩,紫谷产量2300多吨。
2015年墨江哈尼族自治县共种植紫米25000亩,总产量6750吨。
主要价值
产品荣誉
1997年墨江紫米被列为云南省农村名特农产品。
2007年墨江县被中国特产之乡推荐暨宣传活动组委会授予“中国紫米之乡”的誉称。
2008年墨江紫米被云南省农业农村厅认定为“云南省名牌农产品”。
2009年取得了国家工商局颁发的“墨江紫米”地理标志证明商标。
地理标志
地域保护范围
墨江县辖15个乡镇:联珠镇、龙坝镇、那哈乡、坝溜镇、雅邑镇、新安镇、孟弄乡、团田镇、新抚镇、景星镇、通关镇、鱼塘镇、龙潭乡、文武镇、泗南江镇。
质量技术要求
一、品种
墨江哈尼族自治县传统种植的型紫糯水稻
二、立地条件
产地范围海拔在1000米至1600米范围内。生产基地布局应在自然条件较好,山间梯田较多,中低土壤肥力。土壤类型为红壤性水稻土,质地为粘壤土或壤土,有机质含量≥2%,pH值5.5至7.0。
三、栽培管理
(一)育秧
1.播种期:2月上旬至2月下旬。
2.播种量:每667㎡(亩)生产大田用种量2kg。每平方米秧床播催芽种子70克至80克。
3.育秧方法:旱育秧和水育秧
(二)移栽
3月中旬至4月中旬移栽。旱育秧秧龄38天-45天时移栽,水育秧秧龄40天-47天时移栽。移栽时根据不同田块土壤肥力状况每667㎡(亩)移栽2.2万穴至2.6万穴,每次1-2苗。
(三)施肥
底肥:移栽整田前施用,每亩用过磷酸钙30-40千克、尿素5-6千克、硫酸钾肥8-10千克、硫酸锌1千克。追肥:以分蘖肥为主,每亩施尿素5-6千克。
(四)环境、安全要求
大气质量符合GB3095规定的二级标准和GB3095的规定,土壤环境质量符合GB15618要求,灌溉水符合GB5084标准的规定
农药、化肥等的使用必须符合国家的相关规定,不得污染环境。
四、收获
八月上旬到九月上旬,当90%谷粒达到灰褐色时,即可收获。
五、加工
清粮→谷→谷糙分离→色选→分级→碾米→抛光。
六、质量特色
(一)感官特色
墨江紫米米粒大而饱满,呈长粒状,糙米呈紫黑色,米粒断面内呈乳白色,蒸制后呈紫黑色;具体项目要求如下表所示:
感官指标
(二)品质指标
墨江紫米品质指标
(三)安全要求
产品安全指标必须达到国家对同类产品的相关规定。
参考资料
履职荟萃 - 云南政协.云南政协委员会.2024-03-27
墨江紫米.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2018-05-16
质检总局关于批准对肇东小米等产品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质检总局.2018-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