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索姓

索姓

索姓是中国百家姓之一,来源于商朝,商朝王公贵族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索姓为其中一支。南北朝及唐朝时一些少数民族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代满族有改姓索者。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省、河南一带。索姓在《百家姓》中排在第二百七十三位。《中国人名大辞典》收入索姓历代名人15名,代表人物:东汉长史索班、西晋太守索湛、西晋书法家索靖、天宝索元礼、北宋河北转运使索湘等。

姓氏源流

索姓起源有二:

出自子姓

殷民的七公族之一。据《元和姓纂》载,商民有七支,形成七姓公族。商朝灭亡后,周代建立。姬发周公的长子伯禽封在鲁(今山东境内),建立鲁国,并且把商朝七族中的六族迁徙到鲁国,这六姓分别为徐姓、条姓、萧姓、索姓、长勺姓和尾勺姓。周武王灭纣索氏出了不少力,后来定居在鲁国成为名门望族。

另据敦煌市出土文献P.2625号《敦煌名族志》载:“索氏,又其先商王帝甲封子丹于经索,因而氏焉。武王灭商,迁之于鲁,封之为侯。秦并六国,庄侯索番仕,国除。刘彻时太中(西汉官职名,太中大夫)索抚、丞相赵周直谏旨,徙边,以元鼎六年从钜鲁南和迁往敦煌。”敦煌索氏自两汉至唐末五代十国一直是武威郡地区的世家大族,累世为官,于经学、玄学多有建树,此说当有所本,可见汉族索姓是殷商公族之后,源自子姓。经索应为京索之地,京、索两地位于今河南郑州荥阳市,相距不远,春秋时均为郑国城邑,秦末刘邦项羽曾大战与此,有京索之战。荥阳至今有索河

出自他族

南北朝及唐时胡人入居中原,有改姓索者;清朝满族有改姓索者;今满、藏等民族均有索姓。

迁徙分布

索姓最早的活动地在今山东省河南省,两晋南北朝时期,在武威郡(今属甘肃)敦煌市形成索姓名门望族。宋代以后,在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东北以及湖北、湖南省等地均有分布。目前索姓人口没有进入全国前三百位。今内蒙古自治区的赤峰市、呼和浩特市包头市辽宁省大连市锦州市山西省娄烦县繁峙县五寨县忻府区原平市介休市朔州市翼城县,河南省的林州市三门峡市洛阳市涧西区、焦作市武陟县、汤阴县商丘市漯河市城县、杞县、焦作市、上蔡县党店镇、偃师区府店镇,陕西省西安市邑区、咸阳市宝鸡市白水县史官镇索家寨村,河北省沧州市、黄骅市、保定市邯郸市磁县、衡水市饶阳县湖北省荆州市枣阳市、沙市、公安县、十堰市县,江苏省徐州市新沂、邳县、泗洪县淮安市灌南县四川省巴中市、筠连县筠连镇广元市旺苍县山东省泰安市东平县东营市临沂市兰陵县济阳区青岛市即墨区滨州市邹平县、滕州市东阿县济南市章丘区德州市齐河县日照市淄博市聊城市冠县、烟台龙口市辽宁省鞍山市辽阳市甘肃省庆阳市宁县,吉林省洮南县德惠市黑龙江省的林口县、哈尔滨市逊克县,北京市门头沟区上海市天津市重庆市新疆维吾尔自治区青海省,甘肃省,台湾省,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地,均有索氏族人分布。

郡望堂号

郡望

敦煌郡西汉元鼎六年(庚午,公元前111年),刘彻将敦煌郡从酒泉郡分出来置郡,治所在今甘肃省敦煌,其时下辖敦煌县、龙勒县、效谷县、广至县、渊泉县、冥安县等六个县,是为敦煌设治之始。敦煌郡据有阳关、玉门关,与酒泉郡、武威郡张掖郡并称河西四郡。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开通了连结东西方的“丝绸之路”,敦煌成为商旅必经的丝路重镇和通往西方的三条线路的交汇点,并以此奠定了敦煌在中国历史上的特殊地位。

武成郡:隋朝开皇元年(辛丑,公元581年)将定阳郡改为武成郡,治所在定阳县(今山西吉县)。

武威郡:西汉朝元狩二年(庚申,公元前121年)在原匈奴休屠王的地域置郡,治所在武威(今甘肃民勤),为凉州的州府所在,历史上曾称“西凉”、“姑臧”,其时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以西、武威以东的地区。西汉朝元鼎年间(公元前116~前111年)以后辖地在今甘肃省黄河西部、武威东部及大东河、大西河流域地区。东汉时期移治到姑臧(今甘肃武威)。十六国时期的前凉后凉南凉北凉诸国皆建都于该地。

冯郡:秦朝时期置郡,刘彻太初元年(丁丑,公元前104年)设置同名行政区左冯翊,与右扶风和京兆伊合称“京三辅”,其时辖地在今大荔县一带。三国时期曹魏国改左冯翊置郡,治所在临晋(今陕西大荔),其时辖地在今陕西省韩城市以南、白水县以东、渭河以北大荔县一带地区。北魏时期移治到高陆(今陕西高陵)。

堂号

武成堂:以望立堂。

武威堂:以望立堂。

敦煌堂:以望立堂。

冯翊堂:以望立堂。

求索堂:资料有待补充。

五龙堂:资料有待补充。

宗族字辈

某支索氏字辈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某支索氏字辈 精继明良慧,佳孝依玖传

湖北沙市

恢弘龙祖绪,生明远大清。

湖北郧县

元良卜传基,永兴景光明,联宗方可继,习文自守成。

河南安阳

蒙鸿封奎文,重祖士孝存,安怀振佳宝,光言守简真。

历史名人

索靖

(239-303),晋朝书法家。字幼安。敦煌龙勒(今甘肃敦煌)人。曾任尚书郎、雁门和酒泉太守、左卫将军。博通经史,勤于学问,著《索子》、《草书势》。擅隶书、行书,对章草用功尤深,无墨迹传世,今流传有《月仪帖》、《出师颂》、《七月六日帖》等刻帖。以《月仪帖》最有名。

索元礼

(?-691),唐酷吏。胡人,籍贯不详。武则天临朝,拟废除异己,他承旨上书告密,为游击将军。在洛州设置机构,审理“谋反者”,施行各种酷刑,还令受刑人广泛牵涉无辜,使被陷害而致死者多达数千人,受武则天之赏赐。后来俊臣、周兴等纷纷仿效,制造极为严重恐怖气氛。后武则天为平除民愤,又将他逮捕治罪。

索卢恢

(?-28)东平人,西汉末年东平一带农民起义军首领,是无盐大捷的组织者、指挥者之一。

西汉后期,土地兼并情况日趋严重,贵族、官僚、地主占有大量的良田沃土,而农民却无立锥之地,激化了阶级矛盾。到西汉末年,终于爆发了大规模的农民起义。公元18年,琅邪人樊崇领导赤眉起义,山东省各地人民纷纷响应。当时东平县境内连遭水灾,田庐尽毁,饿遍野。灾民纷纷推举索卢恢为首领,响应赤眉起义。索卢恢仗义疏财,为人慷慨,在当地很有威望。他聚起三、四百人,攻进无盐邑,杀县宰,开粮仓,打起了起义的大旗。

公元22年,王莽太师王匡、更始将军廉丹率十万大军,从长安出发,直扑山东,所到之处烧杀抢掠,无恶不作。王莽军到东平境内,“列营数百,鼓声闻数十里”,把无盐邑紧紧包围起来。索卢恢派人及时与赤眉军联系,樊崇即率数万人前来支援。赤眉军和索卢恢部内外夹击,相互配合,在无盐大败王莽军,杀死更始将军廉丹,太师王匡狼狈逃窜。此战史称“无盐大捷”。现北京历史博物馆存有“无盐大捷”巨幅油画,真实地描绘当时起义军英勇杀敌的壮烈场面。

索卢放

字君阳,东郡人也。以《尚书》教授千余人。初署郡门下掾。更始时,使者督行郡国,太守有事,当就斩刑,放前言曰:“今天下所以苦毒王氏,归心皇汉者,实以圣政宽仁故也。而传车所过,未闻恩泽。太守受诛,诚不敢言,但恐天下惶惧,各生疑变。夫使功者不如使过,愿以身代太守之命。”遂前就斩。使者义而赦之,由是显名。

建武六年,征为洛阳令,政有能名。以病乞身。徙谏议大夫,数纳忠言,后以疾去。

建武末,复征不起,光武使人舆之,见于南宫云台,赐谷二千,遣归,除子为太子中庶子。卒于家。

索敞

后魏中书博士,字巨振,补为扶风太守,在位的时候清贫乐道,京师贵族的子弟,有好多跟从他学习的。

索綝

(?—316),字巨秀,敦煌人。晋朝大臣,后将军索靖之子。公元311年,洛阳被汉赵大军攻破,司马炽被俘。索綝联合渭河平原晋室其余残余力量于次年收复长安,并迎晋怀帝之侄司马邺入关中登基为帝,后累功官至骠骑将军、尚书左仆射、录尚书,承制行事。公元316年,汉赵刘曜围困长安,索綝等不敌,山穷水尽之后随晋帝出降,被刘聪杀害。

索邈

(?—约424),东晋刘宋时将领。索邈早年寓居汉中市,屡不得志。后随宋武帝平定桓玄之乱,任宁远将军,与刘道规刘怀肃等追剿荆州的桓氏余党。此后又随刘裕北伐南燕、平定卢循,历任刘裕霸府参军、宁朔将军、淮陵内史、辅国将军等职。义熙八年,索邈受命统汉江之军与朱龄石等共灭西蜀。后拜为梁州刺史,统军占据汉中,抚纳故旧,全境悦附。之后索邈的事迹再未见于史册,最晚大约元嘉元年(424年),索邈卒于梁州刺史任上。

索勋

(?—894),沙州归义军第四任节度使。唐末五代十国归义军政权建立者张议潮的女婿。大顺元年(890年)二月廿二,索勋发动政变,杀张义潮的侄子归义军节度使张淮深夫妇及六子,拥立张议潮之子张淮鼎为归义军节度使。两年后,张淮鼎死,索勋自立为归义军节度使。这引起了张议潮第十四女、李明振之妻张氏(索勋的小姨子)的不满,于乾宁元年(894年),派三个儿子杀死索勋,拥立张承奉为归义军节度使。

其他

其他索姓名人有王畅索班,晋大臣索紞、索林,将领索綝;十六国时前凉大臣索泮,史学家索绥,武威郡将领索仙,北凉文人索敞;五代后唐大臣索自通;宋大臣索湘等。近当代索姓名人有解放军将领索立波,医学家索敬贤,编辑索鹏飞,书画家索凡,歌手索宝丽等。此外,还有《水浒传》的索超索超。

宗祠用联

四言通用联

源自商代;

望出武威市

指索姓源流和郡望。

书称二妙;

学博五经

李文郑撰索姓宗祠联。上联:晋朝书法家索靖,字辛弃疾敦煌市人,举贤良方正,武帝时官尚书郎,惠帝时官至征南司马,封关内侯。工书法,尤其擅长章草,骨势峻迈,富有笔力。前人评论:“精熟至极,索不及张(芝);妙有余姿,张不及索。”将他和卫瑾并称“二妙”。著作有《草书状》、《五行三统正验论》。下联:晋代敦煌人索担,字叔彻,博通经籍,精于阴阳天文,善术数占卜,乡人请他占问吉凶,门庭若市。后来,他为使人们不过度迷信,说自己测算的不灵验,不再为人占卜。

敦煌望族;

北地名贤。

上联:姬发封殷士七族,索氏封于武夷、敦煌。下联:索靖为北地守,与索价、索永友善,皆为一时名贤。

姓高七族;

名重五龙。

上联:周武王封殷士七族,索居其首。下联:索靖学问广博,与乡人汜衷等被人称为“敦煌五龙”。

六言通用联

后魏中书博士;

初唐游击将军。

上联:后魏中书博士索敞,字巨振,补扶风知府,在位清贫,京师贵游之子,皆受业于敝。下联:唐武后时游击将军索元礼,胡人。

七言通用联

武冠群雄无敌手;

威慑穷寇有奇谋。

索姓望族居住地“武威”二字嵌名联。

十言通用联

文教齐施,多资成就大力;

战功屡立,称廊庙奇才。

上联:索敞。下联:晋代尚书左仆射索林,字巨秀,时人称其有“廊庙之才”。

汉字

【索】编码: fpxi fpx 读音: suo3 suǒ 索1大绳子或大滚子链:船~│绳~│麻~│绞~│铁~桥。 ②(suǒ)姓。索2 [suǒ] ①搜寻;寻找:搜~│遍~不得。 ②要;取:~取│~还│~价。索3 [suǒ]〈书〉 ①孤单:离群~居。 ②寂寞;没有意味:~然。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