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外区
道外区曾名滨江县,滨江市,东、西傅家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下辖区,位于哈尔滨市区中东部,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与呼兰区、松北区两个行政区隔江相望,与道里、南岗等四个行政区接壤,区域总面积618.6平方千米。道外区下辖22个街道办事处、4个镇、38个行政村,人民政府驻北十四道街55号。截至2022年底,道外区的户籍总人口613392人,常住人口703392人,耕地面积31666.67公顷。
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为道外区。2004年3月24日,道外区与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的名称仍为道外区。2022年,道外区的地区生产总值383.8亿元,完成公共财政预算收入9.7亿元。
道外区属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自然资源丰富,具有松花江、天恒山、阿什河、马家沟河等水利资源,还有草原、养鱼垂钓水域、湿地、果树、绿色蔬菜等自然资源,其开发潜力和利用价值极大。
历史沿革
道外区是哈尔滨市形成、发展较早的老城区。据史料记载,早在哈尔滨市形成以前,人类就在此地繁衍生息和开发建设。
清朝以前
商、周和先秦时期,这里是肃慎族居住地区。
两汉、三国和两晋时,属扶余国。
南北朝(492年)时勿吉族兴起,灭掉扶余,这里成为勿吉族的辖地。
隋朝,勿吉族车骨部突起,松花江、牡丹江市流域以及黑龙江省中上游都为其所有。
唐朝,道外区正式纳入疆域版图,先隶属河北道,后又归属于渤海国漠颉府。五代十国时,来源于唐朝黑水靺鞨(族)的女真族迅速兴起,分布于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地区。之后,辽建辽朝,这里成为生女真族的领地。金灭辽之战(1125年),这里隶属于金,是金朝会宁府(今阿城区城南白城)西北部的边缘地区。现道外区万宝镇后城村系金代古城遗址,是屯粮聚草的军粮城。
元朝(1271~1368年),此地归硕达万户府管辖。
明朝为巩固封建统治,在东北地区各地设立了众多的"卫"、"所",这里先归属于岳希卫,后划入阿什卫。
清朝时期
清代,清政府放开封禁,加强东北边防,将原宁古塔将军管辖的黑龙江省北岸毕占河以西之地划出,归属于新设的龙江将军。龙江将军与吉林将军在哈尔滨市地区的管辖范围是以松花江为界,江南、江北分属为两个将军辖地。康熙(1662~1723年),清政府在今道外区前进乡境内设置了水师营,营周围还设立了许多官庄。雍正四年(1726年),设吉林阿勒楚喀协领衙门,地址在会宁府,至此,这里便属阿勒楚喀副都统管辖。
金朝上京会宁府已成为统治中心。这里位于上京会宁府西北边缘地区,形成了放牧的草场和捕鱼的滩头,渐有人烟。人们相沿称呼这里为"马场甸子"。后来逐渐形成岗家店、五家子(傅家店)等村落,这就是道外区的前身。伴随傅家店及周围村落的形成和发展,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年)组成了"傅家店办事公所委员会",进行地方自治管理。同年,吉林市将军达桂会同黑龙江省巡抚程德全,联合奏准在傅家店设置了"吉林滨江关道"。哈尔滨关道办公地址现道外北十八道街建业一巷8号院内。
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清政府准于设立"滨江厅江防同知”,厅署设于现道外南十一道街,治理傅家店、岗家店、四家子等村。次年(1908年),滨江厅江防同知何厚琦,认为傅家店的"店"字意义狭窄,将"店"改为"甸"。从此,傅家甸便成为道外城区最早的区划名称。
清宣统元年(1909年)四月,为加强治理,东三省总督奏请清廷,将滨江厅江防同知改称双城府滨江厅分防同知。宣统三年(1911年),又把双城东北地区隅六十一村屯划归滨江分防同知,使其辖区扩大到西起运粮河,东至阿城界,南至双城府旗屯营地,北至松花江南岸,东西宽70余华里,南北长40余华里,110余个村屯,4万余耕地,5280余户人家的地区。除沙俄管辖的道里、南岗、香坊区等地部分外,其他地区都属滨江厅辖界。
民国时期
1920年黑龙江省省长公署在马家船口设立了马家船口市政局,同年2月改为松北市政局,1925年8月改称松浦市政处。江南傅甸(现道外区)为吉林将军辖。
1913年改称滨江县,1927年设市政筹备处,1929年5月建立滨江市,划傅家甸、四家子、圈河、太平桥为滨江市辖区。滨江县只管原县属农村部分。
1932年日军侵占哈尔滨市,翌年将滨江市、松浦市并入哈尔滨市,同时分设东、西傅家区和松浦区。
1946年4月28日哈尔滨市解放后,又一度将东、西傅家区改为东、西、北傅家区。不久,北傅家区撤销。
新中国成立后
1956年东、西傅家区合并改称道外区,全区设三个乡镇和14个街道办事处,其中江南城区街道办事处12个,江北郊区街道办事处2个。
2004年3月24日道外区与原太平区正式合并,新区名为道外区。区划调整后,原江北三镇划归松北区管理,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一乡一镇。
2006年9月,原阿城区的巨源和永源两个镇划归道外区,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1乡3镇。
2013年3月28日,道外区举行民主乡撤乡建镇挂牌仪式。至此,全区辖22个街道办事处和4个镇。南与香坊区幸福乡、城高镇接壤,东与香坊区向阳乡、阿城区毗邻,北与呼兰区隔江相望。市区设大兴、大有、三棵、化工、太古、太平、仁里、水泥、火车头、东原、东莱、民强、南马、南直、胜利、振江、崇俭、滨江、新一、新乐、靖宇、黎华等22个街道办事处,市郊设团结、永源、巨源、民主4个镇,共38个行政村。全区共有116个社区居民委员会,40个村委会。
地理环境
位置境域
道外区位于北纬45°20′~46°20′,东经126°15′~127°30′之间。城区东与阿城区、宾县接壤,西与道里区以滨洲铁路为界,南接南岗区、香坊区,北与松北区、呼兰区毗邻。全区总面积618.6平方公里 。
气候特点
道外区地处哈尔滨市中东部,气候属中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3.5℃,最冷月(一月)平均气温-19.4℃,最热月(七月)平均气温22.8℃;年平均降水量530毫米,雨季集中在七、八月份,无霜期136天左右。整个冬季处于极地大陆气团控制之下,夏季受副热带海洋气团影响,春秋两季为季风交替,其类型为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
冬季从当年11月至次年3月,最冷在每年1月份,平均气温为零下20.3℃,最低为零下38℃。整个冬季降水很少,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6%左右,气候严寒干燥。每年7月份气温最高,平均为22.8℃,最高气温可达36℃以上,一般22℃以上气温40天左右。
夏季降水日多,降水量大,一般夏季降水占全年降水量的65%左右,以阵雨为多,年内雨日一般在40天。每年4月份,气温开始升高,气旋活动频繁,使气温变化无常,升降温幅度较大,气温在10—22℃之间持续可达60天。此时期风大,多西南风,有时可达8级。降水量不多,一般占全年总降水量的12%左右。
每年9月下旬起,冷空气开始入侵,气温下降,10月份平均气温可降至5℃左右。霜冻出现早,9月下旬就可以发生初霜。此时期降水量减少,约占全年降水量的18%左右。全年无霜期为135天,有霜期为221天。日均气温低于零下的日数占全年的45%,低于零下10℃的日数120—210天,低于零下20℃的日数66天,低于零下30℃的日数一般是六、七天。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天恒山,坐落在此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总面积3000多公顷。平均海拔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天恒山地下水量丰富,经黑龙江省地质矿产厅矿泉水评审委员会鉴定,达到了国家《饮用天然矿泉水》规定的指标。
“一江、两河”(松花江34.7公里、阿什河7.45公里、马家沟河9公里)流经道外区,地面水利资源比较丰富。
动植物资源
截至2010年,道外区植物资源主要有果子松、落叶松、樟子松、水曲柳等林木,有丹参、黄檗、环毛蚓、苦香树等名贵药材,有蕨苗、薇菜、猴腿菜等山野菜,有松子、榛子等野生油料,有杏、李子、山桃、梨、山葡萄等野果,有丁香、百合等130余种野生花卉。丁香属是哈尔滨市市花。
野生动物主要有东北虎、梅花鹿、白琵鹭等国家级重点保护动物,有东方白鹳、黑鹳、白尾貂等国家一类保护动物,有鲤鱼、银鲫、狗鱼、雅罗鱼等40余种珍稀鱼类。
矿产资源
截至2010年,道外区已探明各类矿产63种,可供工业利用的有25种。其中,煤炭、天然气、铜、锌、钨、等20余种矿产在黑龙江省占有重要地位。
行政区划
2014年6月,道外区辖22个街道、3个镇、1个乡:
截止2020年,道外区下辖23个街道,4个镇,2个农场。
人口民族
•人口
截至2010年11月1日零时,哈尔滨市道外区常住人口为906421人,占全市人口的8.52%。同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0时的760989人)相比,十年共增加了145432人,增长19.11%。平均每年增加14543人,年平均增长率为1.91%。全区共有家庭户325455户,家庭户人口为863876人,占总人口的95.31%,平均家庭户规模为2.65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8人减少了0.33人。
至2012末,道外区总人口970144人,全区总户数387089户。其中,常住人口686817人,常住户数292647户;流动人口189649人,人户分离人口93678人。其中,男性人口338690人,女性人口348127人;城市人口564215人,共188071户;农村人口122576人,共40858户。全区人口出生率6.09‰,死亡率5.41‰,人口自然增长率0.68‰,计划生育率99.6%。
2021年,黑龙江省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县区常住人口数公布,截至2020年11月1日零时,道外区常住人口为811178人。
截至2023年末,道外区户籍总人口603505人、总户数290794户。非农业户籍人口485586人,共240109户;农村户籍人口117919人,共50685户。全区常住人口879304人,常住户数434061户。全区出生人口2014人,死亡人口6709人。
•民族
道外区由汉族、满族、回族、朝鲜族、蒙古族、鄂温克族、鄂伦春族、赫哲族、藏族、维吾尔族、锡伯族、俄罗斯族等20个民族组成。
经济
概况
2012年,道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0亿元,同比增长14%;地方公共财政预算收入12.8亿元,同比增长16.2%;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221.4亿元,同比增长30%;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33.8亿元,同比增长15%;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29亿元,同比增长1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845元,同比增长12%;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11490元,同比增长12%;招商引资额52.57亿元,引进企业51户,千万元以上企业26户,引资额达39亿元;谋划推进重点项目163个,省市区重点项目开工137项,开复工率达到84%,完成投资120亿元。
2020年,道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31023万元。
2021年,道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865750万元。
2023年,道外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3992613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3.2%。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增加值123961万元,增长0.6%;第三产业增加值2732616万元,增长5.1%。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3.3:29.1:67.6调整为3.1:28.5:68.4。
第一产业
至2013年末,道外区全年完成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52125万元,比上年增长7%。实现农业增加值80461万元,比上年增长7%。粮食总产量达254073吨,比上年增长11%;蔬菜总产量258166吨,比上年增长6%;全年肉类总产量达19372吨,比上年增长4%;奶类产量8005吨,比上年增长0.02%;禽蛋产量16512吨,比上年增长1.4%。全区粮食种植面积26178公顷,比上年下降1%,经济作物播种面积398公顷,比上年增长16.7%,其它农作物播种面积78公顷,比上年下降28.4%。实现畜牧业产值63566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2%。实现渔业产值8704万元,同比增长9.7%。林业建设取得新进展。全年实现林业产值635万元,同比增长9.5%。完成育苗面积300亩,与去年持平,造林面积100亩,比上年减少87%。全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1460元,同比增长15.3%。
2023年道外区第一产业增加值123961万元,增长0.6%。
第二产业
至2013末,道外区完成工业总产值351.90亿元,同比增长-2.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8.09亿元,同比增长-4.9%,总量占全区的比重达到17.3%。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2户;完成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9.89亿元,同比增长-7.2%;完成工业销售产值288.09亿元,同比增长-7.6%;完成产品销售收入286.96亿元,同比增长-8.5%;实现利税32.64亿元,同比增长-5.9%。建筑业实现增加值58.2亿元,同比增长9.7%。
第三产业
2013年末,道外区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3.6亿元,同比增长14.2%;其中,批发零售贸易业实现350.04亿元,同比增长14.3%,住宿餐饮业实现33.56亿元,同比增长12.3%。
社会
科技
至2013年末,道外区共有民营科技企业110户,实施科技攻关计划1项,市技术创新项目3项,市级星火计划1项,从市财政争取科技发展基金160万元。
教育
至2013年末,道外区共有普通高中7所,在校学生7441人;职业高中3所,在校生3186人;普通初中25所,在校生16429人;小学61所,在校生22253人。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初中毕业生合格率100%。初中毕业升入高中的比例为98.3%,2013年考入重点高中2346人人,其升学率55.76%,列全市第一名,高考录取2015人,录取率达到94.73%。
至2022年末,道外区共有中学30所,在校生23686人。高中5所(完全中学0所),招生2624人,同比增长4.2%,在校生7497人,同比增长1.6%,毕业生2420人,同比增长-0.9%。初中2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7所),招生3972人,同比增长-1.73%,在校生16189人,同比增长-1.5%,毕业生4228人,同比增长0.6%。中等职业教育学校1所,招生640人,同比增长23.1%,在校生1545人,同比增长18.8%。小学26所(另有教学点9所),招生3794人,同比增长3.3%,在校生20709人,同比增长-2.2%。初中毕业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76.6 %。考入省市重点高中2166 人,其升学率52.1%。高考进段人数1323人,进段率达到 69.93 %。公办幼儿园21所,教师109人,入园人数971人,同比增长-15.5%,在园人数3621人,同比增长-5%,离园人数1086人,同比增长13.5%。特殊教育学校2所,专任教师65人,招生10人,同比增长-37.5 %,在校生251人,同比增长-0.8%,毕业生18人,同比增长-18.2 %。普通中学共有专任教师数2250人,农村义务教育专任教师本科及以上学历比例88.1%,初中专任教师数1615人,高中专任教师数635人,中等职业教育学校专任教师数207人,小学专任教师数1456人。教育事业投入共10.2亿元,投资0.5亿元用于建设改造长安城幼儿园、华南城中学、育才等四小学;配备31所幼儿园和中小学校教育教学设备,维修加固幼儿园和中小学校17所。
体育
至2013年末,道外区共安装全民健身路径工程15套。新农村体育示范点1个;篮球园区1个;乒乓球园区2个;羽毛球园区1个;棋牌类园区2个;体育示范区配备健身器材2处;乡镇体育活动站1个。全年建设公共体育健身器材总计249件。开展农民国民体质监测工作,为区4镇农民及农民工600余人进行了免费的体质监测。组织开展“百万青少年”和“市民上冰雪”活动,全民健身百日系类活动,社区健身大讲堂活动道外区专场活动等150余项次。组队参加市少儿单项比赛获得金牌76块。
旅游
哈尔滨清真寺
西起十二道街,东至十四道街,南起育民街,北至靖宇街,是国家一类保护建筑,该寺始建于1897年,1904年改建,1935年在众多穆斯林朋友的倡议和捐助下再次扩建,保存至今。1998年哈尔滨市清真东寺被评为为全国百座模范清真寺之一。2003年清真寺扩建改造工程是在清真寺南北两侧临十二道街新建两座附屋用房建设面积440平方米,并对清真寺主殿进行维修和装饰,现穆斯林文化广场建设工程于2005年6月竣工。是东北最大的伊斯兰清真寺,是全国清真寺中少有的阿拉伯式建筑,主殿高13米,可容纳500~600人,后窑殿有21.75米高的尖塔(俗称望月楼)。阿拉伯式建筑风格。
道台府
哈尔滨关道是黑龙江省文物保护单位,位于道外十八至十九道街之间,始建于1905年,是哈尔滨市市第一任行政政府所在地。20世纪初,俄罗斯帝国建成中东铁路。强行租借铁路沿线的哈尔滨市区时,傅家甸(道外)就被划于租借地之外,处于与哈尔滨市并存的特殊地位,属于中国政府治理的行政区域,清政府为加强对傅家甸地区的治理,在政权建置上设立了级别较高的“道”一级政权机构。清朝的“道”是介于府与县之间的机构,是哈尔滨最早和最高的行政机构,前后有16任清政府官员在此办公。2005年在市政府的支持下,道外区对哈尔滨关道进行了保护性的修复扩建工作,修建后的哈尔滨市关道,占地两万八千余平方米,按古式建筑布局,呈对称式,同时遵循封建礼仪,左文右武,前衙后寝,中轴线上由外至内依次为照壁、大门、仪门、大堂、二堂、宅门、三堂(内宅或上房),东侧线上由北至南有衙神庙、书房、厨房、戈什房、杂项人房。西侧线上有冰窖、督捕厅、洪善驿、会华官厅、会洋官厅。院墙内有车棚、马号、茶房、粮仓等,整个建筑群主从有序,错落有致。
江畔公园
斯大林公园位于道外区松花江畔堤顶,西起滨洲桥下,东至太平闸口桥,全长4.8公里,总面积20.3公顷。该园始建于1955年,原名“道外区江沿公园”,是哈尔滨市沿江主要游览区之一,属沿江带状公园,其整个建设布局结合堤防建设进行。1987年至今,根据哈尔滨市沿江一条线总体规划,配合题防加高,在完成防洪达标工程的同时,对园内绿地、道路、设施进行了大规模的新建和改造。江畔公园环境优美,绿化彩化面积占全区五分之三。园内有针叶、阔叶、乔木、灌木花卉品种近30个,有树木6289株,草坪54000多平方米,彩化面积4000余平方米,剪型树百余株,雕塑有《母婴》、《天鹅》、《群鹿》、《冰舞》、《腾飞》、《海豚》、望江亭长廊、蘑菇亭等。
靖宇公园
靖宇公园位于道外区靖宇二十道街,正门西向正对靖宇大街,占地面积52528平方米,始建于1917年,是哈尔滨市最早建成的公园之一。靖宇公园原名“东四家子公园”。据史料记载,东四家子公园占地13垧,南北长85丈,东西宽5太,正门向西开设,北面设一便门出入。园内建凉亭两座园中建筑为东洋式建筑。该园在建园后至建国前很长一段时间里,一直被作为本区地方政府官方聚会活动的场所。1919年宜名为“滨江公园”,建国后改名为“靖宇公园”。1952年至1957年道外区建设科接管了道外公园,修建了办公室和温室,增修了园内柏油马路,开辟出一个冬季滑雪场。1985年为纪念杨靖宇将军,经有关部门批准,道外公园改名为“靖宇公园”。同年在园内新建花坛,重建了公园正门和售票亭。2000年,政府把封闭式公园改建成开放式公园,新建一处哈尔滨市最大的纪念广场,周边种植大量树木和草坪,增加庭院灯和园林设施。
长青公园
长青公园位于道外区八区体育场北侧,占地面积3.6公顷,园中有树木5种700余株。公园主景“东北抗日暨爱国自卫战争烈士纪念塔”是由东北行政委员会决定,1947年7月7日举行奠基典礼,1948年10月10日落成。塔占地面积471平方米,塔高30米,全部为花岗石块石结构。园内已建成杨靖宇、赵一曼、赵尚志、李兆麟等烈士雕像及以哈尔滨保卫战为背景的浮雕12座。纪念塔两侧植有绿地,整个布局给人以庄严肃穆的感觉。因此,这时是历年来人们祭扫英灵、缅怀先烈、进行革命性传统教育的场所,同时也是娱乐休闲为一体的娱乐广场。
天恒山风景区
天恒山是哈尔滨市城郊唯一的一座自然山体,位于哈尔滨市道外区团结镇境内,距城区仅3公里,北望松花江,西临阿什河,南靠哈同公路,向东绵延数公里。天恒山平均海拔在120~215米之间,森林植被覆盖面积达70%以上,并时常有野生动物出没。天恒山是我国东北地区较早开展第四纪地质研究的地点之一,也是从新石器时代到肃慎、勿吉、辽金各代沿用的古城遗址所在地。天恒山不仅生长繁衍着数十种动植物,而且地质层面复杂,发现过梅氏犀、猛象等多种古生物化石,还保存着南北古城等古代人类文化遗址、遗迹。天恒山风景区包括天恒山和阿什湖两部分,总规划面积36平方公里。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30日,道外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
参考资料
哈尔滨市道外区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4-08-11
自然简况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4-02-01
历史溯源.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4-02-01
地理位置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4-02-01
行政区划 .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3-12-08
自然资源.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4-02-01
怒江州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分乡镇常住人口汇总表.黑龙江省统计局.2021-09-09
哈尔滨市道外区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道外区人民政府.2022-07-13
社会事业.哈尔滨市道外区人民政府.2023-12-06
2020年哈尔滨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今日头条.2021-05-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