廉州镇
廉州镇,隶属于广西壮族自治区北海市合浦县县,位于北海市北郊,是合浦县人民政府所在地,是合浦政治、经济、文化和贸易中心;东与石康镇和北海市银海区福成镇接壤,东南连北海市银海区高德镇,西接星岛湖乡、党江镇,西南面临北部湾。北与石湾镇为邻。截至2018年末,廉州镇总人口23.2万,方言以廉州话为主。
廉州镇历史悠久。唐代时在该区域设立海门镇,后改为廉州。1950年,称廉州镇。1960年,改为廉州公社。1965年,又改为廉州镇。1995年1月,环城镇并入廉州镇。 截至2023年,全镇辖区面积206平方公里,下辖15个社区、16个行政村,县城建成区面积38.48平方公里。
廉州镇交通便利,广州—南宁公路、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钦北铁路纵贯镇境。它不但保持广西壮族自治区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镇”的荣誉,而且获得过“全国乡镇之星”称号,还曾入选“全国千强镇”“中国西部百强镇”。境内名胜古迹有汉墓群、东坡亭、海角亭、惠爱桥等。
历史沿革
唐代,设海门镇,后改为廉州,曾为廉州越州(宋)、廉州路(元)、廉州府(明清)、钦廉镇守使、广东省省第八区专员公署。
1949年,为附城区。
1950年,为廉州镇。
1958年,属廉州公社辖。
1959年,从廉州公社分出成立廉城公社。
1960年,改为廉州公社。
1965年,又改为廉州镇。
1995年,环城镇并入廉州镇,仍称廉州镇。
地理环境
地形地貌
廉州镇地处南流江冲积平原东南边缘,分布在南流江支流周江的下游西门江两岸,地势平坦,东北高,西南低,地面高程一般在海拔10—30米,最高点打石岭海拔72.2米,最低点海拔4.75米。
气候
廉州镇气候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差距小,阳光充足,无霜期长,一般为355天,雨热同季,冬干夏湿。年平均气温22.4℃,最冷为1月,平均气温13.9℃,极端最低气温为-0.8℃,最热为7月,平均气温28.4℃,极端最高气温为37.4℃。年平均降水量166.7毫米,年降雨日平均为148天,年日照时数为1937小时,因受季风影响,气候温和,雨水充足,四季分明。风向有明显的季节性特点转换,盛行北风,东北风次之,西北风最少。年平均风速3.1米/小时,最大风速30米/小时,极大风速40米/小时。
水文
廉州镇境内属南流江水系,南流江支流西门江从下大江入境,由北向南,流入北部湾。
自然灾害
廉州镇主要灾害有暴雨、洪涝、台风和干旱等。夏季雨量占全年总降雨量的57%,常有洪涝、台风发生。
自然资源
廉州镇有耕地面积42.62公顷,海滩涂面积1788公顷;境内清江高岭土矿区储藏量约1.4亿吨。
行政区划
2018年末,廉州镇下辖15个社区、16个行政村。
截至2020年6月,廉州镇下辖16个社区、16个行政村;镇人民政府驻还珠中路2号。
人口民族
2017年末,廉州镇常住人口181722人。
2018年末,廉州镇总人口23.2万,其中城镇人口16.3万,农业人口6.9万。
经济
综述
2018年,廉州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80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794元,比增5%。
农业
廉州镇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甘蔗、花生、玉米、蔬菜等。
2018年,廉州镇粮食总产3.26万吨。畜牧业主要有生猪、奶牛、肉牛、山羊、家禽等,年内,全镇出栏家畜208万头,出栏家禽420万羽,肉类总产量1.62万吨。渔业主要品种有大蚝、文蛤、对虾属及各类家鱼,水产品养殖面积1538公顷,水产品总产量4.12万吨。
工业
2018年,廉州镇是合浦县工业基地,有镇属及个体民营企业200多家,工业产品主要有酿酒、烟花爆竹、机械、矿产、建材、五金、皮具、纸箱、羽绒等50多类100多个品种,其中20多类50多个品种进入国际市场,远销美国、日本等10多个国家和地区,有城乡商贸市场10个,超市7家。
文化
文物古迹
综述
廉州镇有全国重点保护文物汉墓群,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保护文物海角亭、东坡亭、惠爱桥、合浦文昌塔、合浦武圣宫 县重点保护文物魁星楼等名胜古迹。
古井
廉泉井原名甘泉井,相传是汉代遗迹。因井水泉涌如潮,水质甘美,自汉至清一直为城内居民饮用。到了乾隆,廉州知府陈淮为了纪念汉代合浦县太守孟尝施政廉明而使“珠还合浦”的功德,将甘泉井改名为廉泉井,还在井边立了块石碑以纪其事,廉泉也就成了人们期待廉政吏治的象征。
朱砂井址在今廉州奎文路武圣宫前,由于“朱砂井”又处于街路上,今人为防止小孩跌进井内,现已把井口封死。
古寺庙
廉州古城的寺庙,有史记载的自晋代在南越王行宫旧址建成灵觉寺算起,历朝历代寺庙修建均有兴替。民间流传有“一寺三庵十二庙”之说。史籍的搜寻中得知,大部分的古寺庙都湮没,留名书籍中的也只是极少部分,清末民初时期在史籍中记载的越州古城内的各种大小寺庙超过三、四十座。
古园
六甘老城里的对园残楼
绪园也称绪楼,位于廉州阜民南。“绪楼”二字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原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所题。“叙楼”实际上就是一幢有天井的楼。
北园即建德园,北园学社是明代“廉阳三学社”之一。清末民初,洋教传入,洋人建学校、医院、教堂,也随乡入俗,取名为园。
邓园是廉州最著名的名园。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在廉州居住候任时,邓园的主人邓拟热心让出邓园给苏东坡居住。
地名由来
廉州镇因西南面临海,古称海门镇,后因东有大廉山,唐贞观八年(634年)改称廉州,因而得名。
交通
廉州镇境内有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广州—南宁公路,南北二级公路和桂海高速公路过境。钦北高铁在镇南郊设站,距北海福成机场16千米,离北海港30千米。
社会
教育事业
2018年末,廉州镇辖区内有公办幼儿园5所,小学26所,中学8所,中等专业学校3所。
文体事业
2018年末,廉州镇设有文化站1个,文体场馆2处,有影院,戏院,歌舞厅,老体协活动中心及各种网络平台,有村级文化活动中心12处,各类图书室18个,藏书2.5万册。镇内有舞狮队,管弦乐队,传统文艺表演队,粤剧团,部分村社区建有文艺宣传队,以夜跑、太极拳、健身操等为主的全民健身活动普遍开展。
医疗卫生
2018年末,廉州镇有医院7家。
2018年,廉州镇为11.05万名居民办理参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争取资金80万元,改造危房34间,争取资金235.6万元改厨改厕1240户。争取资金500万元修建村级道路12千米,解决1.2万人出行难题。筹资17万元修建水毁工程一批,恢复灌溉面积2500亩。落实农民良种补贴650万元,落实购置农机补贴70万元。举办“春风行动”脱贫攻坚、就业帮扶等招聘会,促进新增就业1200人。解决征地遗留问题22个,妥善处理项目征迁引发的纠纷23件,办理好就业地安置等实事16件。
乡村建设
2018年,廉州镇开展铁路、公路、村道沿线及庭院周边环境整治活动,拆除乱搭乱建、残墙断壁200多处,整治不规范禽畜场所60处;针对中央环境巡视组反馈问题,全力开展南流江、西门江水环境治理,共拆除猪场19间,鸭棚12个,鱼塘设施5个,关闭砂场4个;合力推进农村垃圾治理工作,建成青山村级垃圾处理设施,开展农村生活垃圾收运处理市场化运作,实现农村生活垃圾清运处理全覆盖;打造中站李屋、乾江大井等8个示范村,廉西村荣获为自治区级生态村称号。
扶贫攻坚
2018年,廉州镇推行“党支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模式,围绕贫困户“两不愁、三保障”要求,实行“参股合作,本金保底、固定分红、利润分配、流转佣工”利益联结机制,鼓励贫困户以贴息贷款入股、土地流转、劳务造业等方式参与合作发展,增加经济收入。年内,全镇22户、100人脱贫销号,清江村脱贫摘帽,完成年度脱贫任务。
旅游
风景名胜
廉州镇早在汉代就是我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港和繁荣的商埠。至今流传着脍炙人口的“珠还合浦”美丽传说,保存着众多文物古迹和人文景观,主要景点有汉墓群、海角亭、东坡亭、文昌塔等;西与南国星岛湖旅游度假村相郊。
海角亭
位于合浦县廉州镇西南面,今合浦县廉州中学内,始建于北宋景年间(公元1004~1007年),距今将近千年。汉代孟尝任合浦太守,市政廉洁,后人为了纪念他,特建此亭。
海角亭以海角为名,是因为此地当年滨临大海,“在南海之角”。海角亭原址在城西南半里处,经宋、元、明、清几个朝代的重建、修建、移迁,才至今址。亭东北三十米处原有砥柱亭,东面十几米处是海门书院,东南三十米处有魁星楼,西为天妃庙,南有金波潮,横架湖面的金波桥,沟通海角亭与魁星楼。
海角亭分两进,第一进为门楼。门楼正中是大圆拱门,两旁是耳门,正门上方嵌着“海天胜镜”四字,耳门上还分别雕有“漱月”“澈云”字样,正门两旁原有石刻对联;“不到此亭那知象群崖关山万里;试观于海才见龙门冠岭云水千重”。门楼正中处一块约九十公分、宽约五十公分的石碑上刻着清代陶冶一笔写成的“鹅”字。第二进是亭的主体建筑。朱红墙壁,琉璃碧瓦,雕梁画栋。亭成正方形,前后门相通,左右两大门窗对称,四周有回廊,檐封板刻着各种动植物图案和历史故事人物。亭的正面两条古柱上镌着爱新觉罗·旻宁年间陈司权题写的对联:“海角虽偏山辉川媚:亭名可久汉孟宋苏。”亭后方立有巨碑刻“古海角亭”。
亭内后门上方悬挂着“万里瞻天”匾额。这是苏轼于符元三年(公元1100年)获赦,从儋州市到廉州,于海角亭挥毫而写的,海角亭几经兴废,匾额早已无存,现悬于亭中一幅,是集苏东坡字体仿制的。
东坡亭
东坡亭位于钦州市合浦师范学校内,建于乾隆四十一年,歇山顶二进亭阁式砖木结构建筑,亭东约30米有东坡井,均为纪念北宋文豪苏东坡而建。东坡亭占地面积约230平方米,苏东坡62岁时,因“乌台诗案”而坐牢,从广东省惠州贬到海南岛,三年后(宋元符三年,即公元1100)召回合浦,住在清乐轩,虽只两个月,却作了《廉州龙眼质味珠绝可敌荔枝》、《雨夜宿净行院》和《记合浦老人语》等。后人为了纪念他,在清乐轩故址修建东坡亭。
东坡亭座北面南,分为前后两进。第一进为别亭,两侧有两大圆门相拱,给人的感觉是开阳洞透,使这间规模不大的建筑得以在平凡中透释出几分不俗的气势。第二进为主亭,正门上方悬“东坡亭”三字大匾额,苍劲凝重,是整个东坡亭的灵魂所在。正面壁上,有一幅苏东坡区阴纹石刻像,像中的东坡,慈善端祥,目光炯然。品读其仙风道骨、大家风范,仍可感受到其吟咏“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时的激情澎湃与豪迈气势。像的上方有“仙吏遗踪”四字,属神来之笔,虽然苏东坡早已是用不着提示和注释的历史名人,这题铭却妥贴得体,满富感情色彩,晶凝了后人对苏大学士的崇敬与景仰。亭的内外墙壁上,镶有许多历代骚人墨客题咏的碑刻,书体或楷或草或隶或篆,应有尽有,简直就是一部展开的书法大全。亭的周,则以回廊环绕,既挡住了烈日的暴晒、风雨的摧蚀,游人漫步其间,也能恬然欣赏园中景色和壁上碑刻。
又称金肃门桥,俗称旧桥,位于廉州镇西门江上。始建于明朝正德年间。明崇祯八年(1635年)和清康熙十八年(1677年)曾重修。光绪十三年(1887年)毁于火。清宣统元年(1907年)廉州绅商募款重修,宣统三年(1909年)落成。
惠爱桥跨度为26米,净跨度18.4米,桥面宽2.75米,桥体通高5.64米,全部为木质结构,结构独特,浑厚古补。
桥为泥水工出身的蒋邑雍设计并承包施工。桥身全部用印度尼西亚产的坤甸铁樟木建成,此种木料质坚耐腐。其结构为三拱(没有下弦拉杆的人字架),拱脚支承在两岸石砌的榄核形桥墩上,桥墩旁设有砖砌弧拱式泄水孔;上部为四根40厘米~50厘米的方木所组成的两个三铰拱;桥面下通过木竖杆将桥面梁悬吊在两人字架下面。构件连接全部为榫接。建造时只有跨中的上下接触点及拱脚接触点设置了钢夹板,其余部分均无任何铁件。民国年间加固时才在其它受力处补加钢夹板。桥顶盖瓦,且有盛油孔六个,内装生桐油,以保养上部的六根主要构件。像这样的桥梁结构,在广西壮族自治区属于首创,在全国亦属罕见,对桥梁建筑科学有重要研究价值。
于1995年,被定为自治区级文物保护单位。
汉代文化博物馆
合浦县汉代文化博物馆现藏有大量合浦西汉古墓的出土文物,其中有国家一级文物数十件,较著名的有铜凤灯、铜屋、琉璃璧、琉璃杯、琥珀、玛瑙、水晶、陶器等,其中琥珀雕成的狮子、青蛙,璧琉璃等据专家鉴定属舶来品,原产地在印度、欧洲、非洲等地。而在苏门答腊岛、瓜哇、婆罗洲等地出土的大量中国汉代日用陶瓷,从其彩釉与胎质来看,则与合浦汉墓出土的我国中原产品一样。考古专家据此推定,合浦在秦汉应是中外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港口之一。而从有关史籍如《汉书》等中也能找到蛛丝马迹,证明合浦港在秦汉时期确为海上交通的重要孔道。《汉书地理志》记载:“自日南障塞、徐闻县、合浦县船行可五月有都元国……汉之译使自此还矣。”中国国家博物馆展出的“汉代海上丝绸之路”示意图也标明合浦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的重要起点。
汉墓群
位于合浦县廉州镇东南3公里处的汉墓群,墓葬约有万座以上。这些墓葬分为土坑墓和砖坑墓。由于汉代厚葬盛行,葬于合浦的南来的官吏、将领及移民等,其墓穴都有较多陪葬品。提供了实物史料。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北山庵
北山庵位于廉州北部,创建于明初,清同治三年重修。
文昌塔又称文笔塔,意为“南方丁火文明”。
文昌塔位于合浦县廉州城南郊苏尼特左旗—北海公路和烟楼路交汇处的小山丘上,毗邻合浦汉代文化博物馆,登塔眺望,北海远景尽收眼底。始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1613年),为七层八角锥体重檐砖塔。高36m,塔座宽8.1m,内径2.6m,墙体厚2.75m。每层的顶部有放大的双层塔檐,第一层较宽,第二层较窄。每层开有东西通风门,即坤门与风门,其余是作装饰之用的假门,塔内有阶梯盘旋而上可达顶层。塔顶为一大红葫芦,塔身为白色,角边和拱门边为红色,红白鲜明,朴素美观。现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南部佛塔之冠,对研究古代文化艺术及建筑力学都有较高的价值。
1981年5月经广西壮族自治区人民政府拨款进行维护维修后,为之一新。1982年被列为合浦县重点文保护单位。
廉州奇景
雄藩海北的门楼
廉州古城墙自宋元年间建成以来,经过历代的维修扩建,到了清代城墙周长已达2500米,高达11米,护城河周长3200米,宽9米。城中积累了丰富多彩的建筑景物,城中的门楼就是其中最具特色的景观,而廉州府城中的门楼又有大门楼和小门楼之分。大门楼是指根据廉州古城交通和防卫而设置的城门门楼。这些城门楼是经过了不同朝代形成的,主要有:东门门楼钟鼓楼,西门门楼金肃门楼,大南门门楼定海门楼,小南门门楼,北门门楼北大楼。
东门原为朝天门,后又改为朝阳门,门楼称钟鼓楼,址在今廉州中山路、奎文路、水洞口,小北街(师范路口)四条街巷交界的十字街口,与廉州府衙门(今体育场至中山公园一带)紧紧相倚,在古代城池建筑中,一般钟楼和鼓楼是分开的,廉州古城的东门门楼却是钟楼和鼓楼连在一起,因此称之为钟鼓楼。据相关资料记载,廉州古城东门鼓钟鼓楼是参照西安市钟鼓楼设计建筑的,在全国古城钟鼓楼景观中极具价值。廉州钟鼓楼一度作为合浦县广播站,1973年才被拆除,颇为可惜。
南门楼称定海门,又称南大门,址在今定海北路、解放路交叉处,即还珠宾馆北侧。取名定海,寓意海不扬波、国泰民安。定海门楼前是护城河入海河段,又是前往北海的陆路通道,门前有定海桥、攀龙桥、龙门桥、云龙桥。登上城门,可听海潮波声、可见桥带相映,是寄情抒怀的好去处。抗日战争时期,为了便于疏散城中民众,定海门被拆除。
小南门,位于南门楼西边,与南门楼相距约百米,址在今新华书店总店旁白石场路口。是当时清代乾隆重修廉州城墙时,知府以风水之故,增设此小南门,时称文明门。这就是为什么廉州城墙会开两个南门的原因。风水之说虽然滑稽,但小南门的开辟却方便了交通,有利于城郊的发展。今天的廉州城区,基本上是向南扩展,由此可见古人的先见卓识。
西门楼位于中山路与西华路交界,于1958年扩建西华路时被拆除。古称金肃门,这是以地理方位、五行来取名的。金肃门前的惠爱桥原名就因金肃门而称金肃桥。金肃门靠近西门江,是海防的重点,为了防御海盗及外敌侵扰,西门楼外建月城作拱卫,城楼上又设置敌台、望墩和串楼。到了清代康熙22年(1683年)重修廉州古城墙时,又把西门楼增高3尺,添置窝铺。金肃门因此成为古城四门中最高的门楼。西门楼前有广州会馆、南沙天后宫、华光庙、三圣宫,是人们祭祀、演戏聚集的地方。
北门楼古称北大楼,位于体育场北面,今城基路西路东面,于抗日战争时期被部分拆除,1958年修建城基西路时完全拆除。北京大学楼面对雁湖(今北河塘),又有龙江故道河水灌入护城河。与北大楼隔护城河相望有孟尝祠、还珠亭和孟知府流芳坊、孟尝衣冠墓,东北侧即是千年古刹东山寺,别有一番风景。
小门楼廉州古城墙的门楼雄伟壮观,而廉州城内还有许多小门楼,却是精致小巧,别有一番景致。这些小门楼有的建于街巷口,作为某条街巷口或街巷的分界牌楼,有的建于私家宅院的大门口,是一个家庭或一个家族的庭院标志。这些小门楼造型各异,没有统一的标准和尺寸。在这些小门楼中,最令人赞叹的就是三重结构式的门楼,这种门楼的结构体现了主人的做人世态:第一层门楼作为街建筑,门扇对着街道,门楼只有普通对开门扇般大小,非常不显眼,人们经过不会引起注意。进了这个门楼之后,转侧是第二层门楼,这个层门楼要比第一层高大,建筑格局也复杂,有绘画、瓦当、斗拱之类的装饰。走过二层门楼,转侧就是第三层门楼,这第三层门楼实际上才是整座宅院的大门,除了绘画、瓦当、斗拱之外,还有栅格帘板、花托,甚至是雕花石柱。进入了第三层门楼,才能真正了解这座宅院的规模和布局。设置这种门楼的主家,非富则贵,非商则官,属于藏富不露,显贵不扬的深谋远虑之人。
此外,还有书院的门楼,商铺的门楼,聂氏宗祠的门楼,戏院的门楼,会馆的门楼。
廉州古城内多奇井
廉州古城内的古井功用各不相同,因此也留下许多关于古井的轶闻。
1、“廉泉井”原名甘泉井,相传是汉代遗迹。因井水泉涌如潮,水质甘美,自汉至清一直为城内居民饮用。到了乾隆,廉州知府陈淮为了纪念汉代合浦太守孟尝施政廉明而使“珠还合浦”的功德,将甘泉井改名为廉泉井,还在井边立了块石碑以纪其事,廉泉也就成了人们期待廉政吏治的象征。如今的廉泉井水质已不如从前。
2、“东坡井”在今合浦师范校园内,井水水质甘纯,至今尚可使用。清代廉州游击署前,与东坡亭相邻守望,为当年苏轼在廉州留下的雪泥鸿迹作证。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东坡获赦从儋州市渡海北归,在廉州小住了近两个月,闲暇之余率城中民众挖了此井,珠城民众为纪念他,便把此井命为“东坡井”。此后,由于岁月变迁,东坡井被湮没。到了清乾隆,廉州知府康基田率众“开疏城河,宣泄城内池积水,于城东隅得东坡井”,于是予以重建,并在东坡井、东坡亭前修建了东坡塘。自始以后,珠城的文人雅士,官吏迁客,临其井,登其亭,游其塘,思其人,廓然清回间,翼然高明中,树色波光里,为一郡胜景。
3、“双月井”建于何时没有准确的日期记载,但从井址的位置位于清廉州府街后的万灵寺边(即城基路五金公司仓库内)推测,应是明清之间。双月井据说是人立在井边可看见井内有两个月亮的倒影故名。双月井宽三尺,水深一十四尺,井水清冽,冬夏水位相差不大,泉涌如喷、任汲不竭,至二十世纪七十年代仍是居民常用的水井。后因自来水普及,逐渐被世人遗忘,只有故址存留,引起人们的怀古思情而已。
4、“让水井”位于今大北街中部。据老一辈人回忆,由于此井之水有酒度,用来酿酒出酒率特别高,因此称为“酿水井”,意即酿酒之井。后人相传图简,便写作“让水”。当时城内的居民除了用此井水酿酒之外,还用作镀镜。用“让水井”的水镀出来的镜面不但光滑整洁,而且经久不变质。
5、“朱砂井”此井据说有治疗疮之功效。井址在今廉州奎文路武圣宫前。天清气朗之时,探头向井内观望,可见殷红色的影像从井底涌起。据记载,这是因为井底有朱砂矿的缘故。但是,把井水打上来后,却又没有任何颜色和异味,且比其它井水甘纯。据传古城内居民有从井底捞取朱砂磨成浆糊状治疮疥的习惯,清代井旁立有井碑记述其事,可惜井碑已无踪迹,难辨真伪。由于“朱砂井”又处于街路上,今人为防止小孩跌进井内,现已把井口封死。
古城寺庙多传奇
廉州古城的寺庙,有史记载的自晋代在南越王行宫旧址建成灵觉寺算起,历朝历代寺庙修建均有兴替。廉州古城的寺庙到底有多少?恐怕这是一个谁也说不清的数字。虽然民间流传有“一寺三庵十二庙”之说,但这也只是某一时期的特指。
从史籍的搜寻中得知,大部分的古寺庙都湮没,留名书籍中的也只是极少部分,而且这些寺庙也都是有名无址。可以确定的是,清末民初时期在史籍中记载的廉州古城内的各种大小寺庙超过三、四十座,具体布局如下:
岱庙,址在城东门口对面,曾被用作合浦县县酱料厂,规模宏大。二十世纪六十年代中,毁于龙卷风。东岳庙前有一对联很有意思:“你来了么到底是人还是鬼;他出去了始知无法也无天”。北京东岳庙旁边是清代的演武场。
五谷庙,位于城东,距东岳庙约一里路,庙址大概在今延安北路一带。
千岁庙,位于城东,五谷庙再东去一里即是。
关帝庙,位于城东,廉州古城的钟鼓楼对面,即今奎文路的武圣宫。武圣宫大殿内有四根巨大的花岗石石柱,可称是镇庙之宝。曾经被用作合浦县图书馆、青少年阅览室,后又租给商家卖装饰材料,经过几次改建,庙中的大石柱被砸断舍弃。
万寿宫,位于城东(以古廉州府衙为中心计算方向),庙址在今合浦县公安局内。是供奉清代历朝皇帝灵位的庙堂,大小官员逢节都要在此拜祭。
孔子庙,位于城南,即廉州中心小学前面的“红庙”,曾作为县立第一小学,简易师范。孔庙是廉州、钦州市、雷州市的最高学府,主管几府的科举员生名额,规模宏大。庙中有状元桥、下马碑等标志性建筑,现已损毁,成了卖米铺、彩票站和油炸摊。
武庙,位于旧县委内,1927年曾由地方人士发起,在武庙建戏院。
城隍庙,位于城南的沙街尾,今康乐街。建于明末清初,据记载,每逢新官上任,都要先到城隍庙祭祀以求国泰民安。
文昌庙,位于城南门外。由于清末德国传教士在沙窝街建教堂“建德园”,文昌庙地块(今还珠宾馆内)被收购改建教堂。
真君庙,又名二郎神庙,位于城东南,今东坡商业街,曾作为县立第四初级小学。东坡商业街原为真君塘。真君庙和真君塘是廉州古城的重要景观,真君塘与东坡塘雁湖(北河塘),东湖、西湖等并称为“廉阳八景”中的“五池云影”。如今湖填庙毁,后人误把真君塘呼之为将军塘。
三圣宫,位于城西,在今下街一带,旧址在合浦县基督教会教堂后。这也是一座规模很大的庙堂。民国初年廉州第一间补习学校就设在三圣宫。
华光庙,位于三圣宫西侧,中心市场附近。曾作为县立第六初级小学。每年的春秋二祭活动,以及广府人请戏班来唱戏,都是在华光庙搭戏台,是珠城香火最盛的庙堂之一。华光庙有一名武功高强的和尚叫癫和尚,带出了一班武师,以打李家拳而名扬两广。
安国药王庙,位于华光庙旁。
天后宫,位于华光庙旁,曾作为县立第五初级小学。廉州涠洲岛三婆庙是清代封海迁界时,洲居民迁入廉州所建,封海迁界结束后又迁回涠洲重建天后宫,天后宫便留了下来。天后宫与海角亭、魁星楼相邻,周边又有逝者亭、漾江轩、浮碧、观海楼、砥柱亭,人文景观极为丰富。天后宫的规模也不小,海角亭前的门楼原先就是天后宫的门楼。
风神庙,位于城北,今大北街。
康王庙,位于城北,今北河街,曾作为县立第二初级小学,
北山庵,位于城北,今北河街。
万灵寺,位于今体育场后面。据传当年达摩到合浦县时,曾在万灵寺抄经种树,如今保子庵门前的香芒子树,相传就是达摩当年手植,后人移种过去的。
孟尝祠,是城北最壮观的祠庙之一,由还珠亭、孟尝流风坊、孟知府衣冠墓组成,位于今力车厂(即轻化设备厂)内,毁于1932年。
廉州古城内的宋代五大寺庙,即东山寺、慈云寺、接龙庵、准提庵、元妙观。
名园雅事显风流
廉州古城的老街旧巷中,至今依然保存着许多古代建筑,如清代四合院、明代的城墙遗址、老桥旧码头、担水巷、老铺号等。除此之外,老街旧巷中还有许多冠以“园”名的建筑。
“园”其实就是一幢独立住宅,由于其建筑格局是独立的,前后进之间有天井,在廉州方言中,这个天井也称为“园”。廉州人喜欢天井四周种些花草果树,养些益鸟鱼类,似是一个小花园,其称呼就是这样形成的。廉州的老街旧巷中,有很多这样的“园”,它们大多有各自的门楼,在门楼雕塑或书写园名,如雅园、蕴园等,都是一楼一园或一宅一园;也有作书院、学社、学校的,如明代的北园学社,就是在北园设立学社。这些“园”中有名人雅事,是重要的历史见证。
绪园,也称绪楼,位于廉州阜民南。“绪楼”二字是中国国民党元老,原任国民政府行政院长于右任所题。“叙楼”实际上就是一幢有天井的楼。
北园,即建德园。北园学社是明代“廉阳三学社”之一。清末民初,洋教传入,洋人建学校、医院、教堂,也随乡入俗,取名为园。1903年,德国人在廉州沙窝街买地建了一幢小洋楼作教堂,先后在此间设立过学校、医院,并将此楼取名为“建德园”。后作粤南信义会会地,现为合浦县重点保护文物单位。这是廉州街内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园”。
邓园,是廉州最著名的名园。宋元符三年(1100年),苏轼在廉州居住候任时,邓园的主人邓拟热心让出邓园给苏东坡居住。邓园是一个园林建筑,园内不但有茂松修竹、池塘假山,还建有长春亭和清乐轩。古人诗赞邓园:“诸花张素锦、春芳无时歇”、“风泉泻幽壑,鱼鸟同旦暮”。苏东坡离开廉州后,人们便在邓园的清乐轩建东坡亭以作纪念。
爱园,是珠城明末清初的古代名园,位于今中山公园至合浦师范一带,园中以莲花池为中心景区,周边建有清濯轩、观稼亭、挹翠亭和云林精舍,时称“小亭风露晚,一径稻花香”。
爱园的东北边有还珠亭、孟太祠、孟尝流风坊,景致蔚为大观。可惜爱园也在岁月中湮没了。
古城名池多风雅
有“五池云彩”。诗家词客赞曰:“为爱珠光媚五池,彩云浪影结深知。何当更上青云去,遍作甘霖慰我和”(明·王一鹗《五池云影》)。那么,当年珠城五池的具体地点是在什么地呢?要了解珠城五池位置,就必须了解宋、明间珠城的环境状况。廉州古城在唐代是街城,也就是说只有街道,没有城墙。到了宋代才建泥夯的城墙,明代建砖石城墙。唐、宋间的廉州古城只有0.65平方公里,尚没有五池。这五池的不叫池,而叫湖,分别是北湖、南湖、东湖、西湖和雁湖。“池”是文人骚客们为了使之与珠池相联系而称呼的。
雁湖,原与北湖相通,明朝以后多次扩建砖石城墙时被引作护城河。雁湖成了北河塘之后,曾经成为西门江的航运码头之一,帆影如云,渔歌晚唱,自成一景。有诗赞之:“雁湖有雁下汀洲,海角潮声日夜流。秋净长天浑一色,帆高出碧云头”。
北湖,在廉州古城北城门内,即今廉州中山公园内,图书馆北面。北湖曾与雁湖一墙之隔,登上城墙,可见湖光连环,楼台相侵,星月倒映。廉州古城墙被拆除之后,北湖与雁湖的水路也被堵塞了,成了一个城中湖,成了排洪积淤的废水池,只有当春秋雨水到来之期,北湖尚能一显湖光之姿。
西湖,是五池中最小的,也是最早湮没的一个,因其在古城西门江附近而得名,位置在今体育场一带。由于湮没的时间早,没有留下具体的文字记述,只能从廉州古城的地图标记中找出它的位置所在。
东湖,即今东坡塘。东湖周边旧有长春亭、清乐轩、观稼亭、挹翠亭、云林精舍等楼台亭阁,还有爱园(公园)。东湖自古就是文人雅士官吏绅商览胜之地,诗人称之为:鱼跃池深春渺渺,鸿飞天远路渺渺”;又称“碧藻又淤鳞,明霞掠飞鹜”。后来苏轼从海南渡海北上返京,在廉州候任,住了两个多月,“坡公海外来,结庐烟水窟”,即是在东湖旁的清乐轩居住,后人便把东湖改称为东坡塘,并在塘边建亭,旁边又有苏东坡率众挖成的东坡井,景致自成,名声显赫,成为“廉阳八景”之首。东坡塘、东坡亭、东坡井曾一度湮没。到了清乾隆,廉州府知府康基田率领军民重修廉州街城,修建排洪设施,重挖东坡塘时发现了东坡井遗址,因此重建了东坡亭、东坡井。东湖西有廉州府书院集中的学前街、高廉粮库大使衙门、廉州府白石场盐署衙门。明清之际,乡人在东湖边建真君庙,祭祀二郎真君。因真君庙香火鼎盛,名声远扬,东湖也就藉名称为“真君塘”了,诗称东湖“杨柳荫移岸,花木郁葱青”。真君塘原接南门(定海门)护城河直通西门江入海,南门护城河段曾建有四座石拱桥。可惜,真君塘已被填平,五池云影”只剩下东坡塘和北湖了。
南湖,是五湖中的老大。北与东湖相连,南与古城南门外的护城河相连。
西门江边的古码头
卖盐街,位于上新桥上游的卖鱼桥附近,是古时候专门卖盐的圩场。廉州的盐市在唐宋之间就是朝廷重要的盐贡基地。宋代周去非的《岭外代答》,元朝马端临的《文献通考》都记载有廉州盐市的经营状况。周去非称西门江“庶一水可散数州”,就是说凭借西门江(古称廉江市)的水运,可解决数州人民的食盐问题。据《文献通考》记称,当年廉州盐市供应的州达十多个,而朝廷指定越州每年贡盐150万斤。宋代廉州盐货又是朝廷买马的主要经济来源,利用廉州盐税去购买马匹的资金,占了买马款的占三分之一。
古珠市,在卖盐街附近,建有专门的码头,是广东古代四市之一。广东古代四市包括:广州花市、东莞香市、罗浮药市、廉州珠市。屈大均在《广东新语》中详细地记述了廉州珠市的状况,据称当年他也是乘船来寻访珠市的。
钦州巷,与珠市相邻,是钦廉古道的重要通道,也是官道驿站之所。古时西门江没建桥前,是靠渡口摆渡进出廉州古城的。西门江上的“西门古渡”在明朝就列为“廉阳八景”之一,明廉州太守朱勤在《西门古渡》诗中称:水通海角潮声急,路接天涯地理修”。从中可知西门古渡的气势,渡口码头作为配套设施,想来也是规模宏大。
惠爱桥,前身是明代的金肃门桥,在桥建成之前,周边有许多码头供人摆渡,合称“四码头”。明代的货物集散点大都集中在“四码头”附近。
明清之际,合浦纺织业发达,是朝廷对外出口丝绸织物的重点产区。光绪年间,廉州因出口生丝成绩显著,还得到了朝廷的嘉奖。
由于专业市场多,商店商户也多,一些有钱的商户为了方便,在建商店时干脆连装卸码头也一起规划建设。于是西门江两岸除了公用码头之外,又增加了许多商店自备的小码头。西门江边的码头也就成了合浦海上丝绸之路的亮丽景观。
廉州古城内,还有七十二庙十八坊,十五亭台楼阁榭,十二古桥,家书院,二十祠堂和那深深长长的担水巷,记录着时代的风云。
获得荣誉
2018年,上榜“2018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19年9月11日,廉州镇入选“2018中国西部乡镇综合竞争力50强”。
2019年10月,廉州镇入选“2019年度全国综合实力千强镇”。
2023 年,廉州镇被评为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镇。
参考资料
廉州镇.合浦县人民政府.2024-03-04
政府工作报告——2021年9月7日在合浦县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合浦县人民政府.2024-03-04
2020年统计用区划代码和城乡划分代码.国家统计局.2021-05-24
中国百强乡镇揭晓 前十强苏州独揽七席_新浪财经_新浪网.新浪财经.2021-05-24
合浦汉闾文化园成功创建国家4A级旅游景区.北海市人民政府.2021-05-24
大赞!我市一县两镇获评广西地名文化遗产千年古县、千年古镇.北海市人民政府.2025-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