戒断反应
戒断反应(withdrawal symptoms),又称戒断综合征(abstinence 综合征),是戒烟、戒毒、戒酒等情况下出现的一系列瘾癖症状群,临床表现为兴奋、失眠、流泪、流涕等,甚至出现虚脱、意识丧失等危及生命。
戒断反应的病因包括生物、社会、心理因素。据估计,全球成年人因间歇性大量饮酒、每日吸烟、苯丙胺、阿片类药物和可卡因而出现戒断反应的患病率分别为18.4%、15.2%、0.77%、0.37%和0.35%。戒断反应的症状及病程常与使用物质的种类和剂量有关,可能出现焦虑、抑郁、睡眠障碍等并发症。诊断标准包括对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渴望或冲动感;对活性物质使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当活性物质的使用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等。
戒断反应的治疗方法包括对症处理和特殊处理,其中对症处理的常用药物有地西泮、劳拉西泮等,特殊处理包括针灸治疗和美沙酮治疗。预防措施为递减饮酒量或毒品量,或用作用较弱的代用品替代,并逐渐递减代用品,直至停用。
病因
诱发因素
生物因素
近年来研究发现脑内存在对Morphine有特殊亲和力的吗啡受体,推测药物依赖性的迅速形成可能与外源性吗啡跟吗啡受体的结合作用有关。另外,一些神经递质如5-羟色胺、多巴胺、去甲盐酸肾上腺素等也参与了对药物依赖的形成。近来,还有人提出“犒赏系统”的概念,认为脑内存在特定部位,与用药后产生的复杂感觉如欣快感和依赖的形成有关。在酒精依赖中,发现机体缺乏乙醛脱氢酶(ALDH),致使乙醛在体内聚积,造成醉酒效应。而东方人大多缺乏ALDH同工酶,少量饮酒即出现酒精敏感症状,因此起到保护作用。移民研究、寄养子研究也发现遗传因素在酒精依赖中起一定作用。
社会因素
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在药物滥用的传播与发展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社会环境首先决定了物品供应情况。西方社会毒品易得,以致吸毒泛滥成灾。社会文化背景经常地决定人们对一些药品的可接受性,如有的国家认为饮酒是生活需要,是文化的表现,致使酒依赖逐年上升。有些宗教在举行仪式时使用大麻增加气氛,使大麻滥用成为合法的行为。在社会态度的影响下,药物依赖也出现了性别差异,如在酗酒和吸毒的人群中,男性总是远多于女性,其原因可能是女性产生毒品依赖更不易得到人们的同情。
心理因素
现在多用行为学派阐述药物依赖的形成机制。对于药物依赖者来说,药物可被视为一种行为的强化因子。在觅药中,不断得到用药的快感,同时暂时摆脱了生活中的不愉快事件,减少了焦虑,因此分别获取了正性和负性两方面的学习强化作用。中断用药所产生的戒断症状带来的痛苦体验与强烈的渴求感,也同样属于另一种负性的强化作用,最终使依赖行为成为顽固的、牢不可破的行为模式。此外,心理学家还发现,药物依赖者有某些特殊的性格特征。如适应不良、过度敏感、冲动性、对外界耐受性差、不顾及社会关系及社会义务等。尚不能确定有一种特殊的有成瘾倾向的人格存在。
发病机制
在正常生理状态下,人体会分泌一些内源性阿片类物质,与体内各型阿片受体的亲和力处于相对恒定的基础水平。若吸食大麻、可卡因、阿片类等毒品,大量外源性阿片类物质进入体内,与阿片受体结合,反馈性地抑制内源性阿片肽释放,破坏基础平衡。若毒品等戒断,尽管外源性阿片类物质对内源性阿片肽释放的抑制开始被解除,但内源性阿片肽在细胞内合成与释放恢复正常还需一段时间,尚不能很快发挥正常的生理功能,则产生一系列的戒断现象。酒精戒断综合征的发生则可能源于乙醇刺激突然解除,造成脑内γ-氨基丁酸抑制效应降低及交感神经系统被激活。
流行病学
据相关流行病学资料显示,毒品的使用在欧洲、美洲、亚洲许多国家近年来急剧增加。中国年使用率为1.2%(男1.8%、女0.5%),中国的酒精依赖者为一般人口的5%,酒依赖除不同民族的差别以外,在重体力劳动者中最高,为68.9%,在科技人员中最低,为17.7%。其他的成瘾物质的流行病学统计差异则较大。
据估计,全球成年人因间歇性大量饮酒、每日吸烟、苯丙胺、阿片类药物和可卡因而出现戒断症状的患病率分别为18.4%、15.2%、0.77%、0.37%和0.35%。研究发现,北美的阿片类药物和可卡因依赖率最高。欧洲地区的间歇性饮酒和每日吸烟率最高。
临床表现
症状及病程常与使用物质的种类和剂量有关。
酒精戒断综合征
①单纯性戒断症状:通常停饮4~8小时后可出现坐立不安、出汗、心动过速、震颤、恶心、呕吐、易激动等。②癫痫样发作。③震颤:即四肢无意识地抖动,通常是两侧性,早晨较明显,故又称晨间震颤。严重者还可出现震颤谵妄,出现大量丰富的幻觉,以幻视为主,可伴幻听和幻触等。还可有发热,称发热性震颤谵妄。多发生于停用后3~5天,可有严重的听幻觉、视幻觉、定向障碍、注意缺损和失眠等。若坚持戒酒,多数在戒酒后第5~7天自行消失。严重者若不积极治疗,可因呼吸衰竭或心力衰竭而死亡。
阿片类戒断综合征
症状常于停药后5~6小时出现,表现为强烈的渴求阿片类药物,伴流涕、流泪、肌肉疼痛、胃肠肌肉痉挛、恶心、呕吐、腹泻、瞳孔散大、反复寒战、心动过速、睡眠不安等。
苯二氮革䓬戒断综合征
症状通常出现在停药后1~3天,表现为焦虑、震颤、恶心、呕吐、心悸病、头痛、虚弱、失眠等,严重者可表现类似震颤谵妄或癫痫发作。一般征兆持续3天~2周后自行消失。
中枢兴奋药戒断综合征
苯丙胺等中枢兴奋药停用时也常出现焦虑、抑郁、精神运动性迟滞,或激越、胃肠道痉挛等症状,严重者可出现自杀。一般有长期精神活性物质(药物)使用史,停用精神活性物质后出现上述戒断症状,确诊并不难。
戒烟引发的戒断综合征
戒烟也可引起戒断综合征,其症状表现为心悸、胸闷、咳嗽、短暂健忘、无精打采、发胖、发抖等。
检查诊断
诊断标准
1.对使用该物质的强烈渴望或冲动感。
2.对活性物质使用行为的开始、结束及剂量难以控制。
3.当活性物质的使用被终止或减少时出现生理戒断症状。其依据:该物质的特征性戒断综合征;或为了减轻或避免戒断症状而使用同一种(或某种有密切关系的)物质的意向。
4.耐受的依据。例如必须使用较高剂量的精神活性物质才能获得过去较低剂量的效应(典型的例子可见于乙醇和罂粟依赖者,其日使用量足以导致非耐受者残疾或死亡)。
5.因使用精神活性物质而逐渐忽视其他的快乐和兴趣,在获取、使用该物质或从其作用中恢复过来所花费的时间逐渐增加。
6.固执的使用活性物质而不顾其明显的危害性后果。如过度饮酒对肝的损害,周期性大量服药导致的抑郁心境或与药物有关的认知障碍。应着重调查使用者是否实际上已经了解或估计到了损害的性质和严重程度。
确诊依赖与戒断综合征通常需要在过去1年的某些时间内体验过或表现出上列6条中的至少3条,即可作出诊断。
辅助检查
戒断反应没有特定的实验室或影像学检查,但需要考虑的诊断性研究包括:
葡萄糖:酒精中毒引起的肝病可能会减少糖原储备,而乙醇会阻碍糖异生。因此,酒精戒断患者会出现焦虑、激动、震颤、癫痫和出汗等症状,所有这些症状也可能伴随低血糖发生。
动脉血气:混合性酸碱失衡很常见,通常由酒精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容量收缩性碱中毒和呼吸性碱中毒引起。
全血细胞计数:长期饮酒会导致骨髓抑制、血小板减少和贫血。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饮食中缺乏羟钴胺素和叶酸而发生的;平均红细胞体积增加提示存在这种情况。
代谢检查:临床医生应关注慢性酒精中毒可能出现的酸中毒、脱水、并发肾病以及其他异常情况。计算阴离子间隙和δ间隙,有助于区分混合性酸碱失衡。酒精性肝病患者的血尿素氮水平可能较低。如果怀疑患有胰腺炎,则脂肪酶水平可能升高。如果怀疑患有肝性脑病,则应检测血氨水平。
镁、钙和肝功能检查:慢性酒精中毒患者通常存在饮食中低镁血症,并伴有酒精性肝炎,因此可能需要进行这些检查。酒精性胰腺炎可能导致低钙血症。
尿液分析:尿液分析用于检查酮体,因为患者可能伴有酒精性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如果酮尿伴有糖尿,则可以排除酒精性酮症酸中毒和2-丙醇摄入。尿液分析发现血尿时,可能怀疑横纹肌溶解症引起的肌红蛋白尿。
心脏标志物:肌酸激酶和心肌肌钙蛋白升高可能提示心肌梗死。肌酸激酶升高可能由横纹肌溶解症引起,这可能与酒精戒断引起的肾上腺素能亢进或活动受限导致的肌肉坏死有关。
凝血酶原时间:这是肝功能的一个有价值的指标;肝硬化患者有发生凝血病的风险。
毒理学筛查:如果出现严重酸中毒,临床医生应考虑测量血清渗透压,并进行筛查。也可能存在其他娱乐性药物,但应谨慎使用,因为可能出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结果。
普通X光片:可考虑通过胸部X光片来评估吸入性肺炎、肺水肿、心肌病和慢性心力衰竭。
头部计算机断层扫描:由于皮质萎缩和凝血病,存在颅内出血的风险。
心电图:酒精戒断综合征患者的QTc间期延长已被描述,对于接受美沙酮维持治疗的患者,应进行监测。
鉴别诊断
由于精神活性物质可引起各式各样的精神障碍,因此为了与其他功能性精神障碍如精神分裂症(如果物质使用者主要以幻觉妄想为主要表现)或抑郁症(如果物质使用者主要以情绪低落为主要临床表现)相鉴别。该类患者往往出于某些原因会隐瞒病史,所以准确获取病史是关键。
治疗
缓慢撤去已成瘾药物
一般成年人,成瘾药宜在1周内逐渐撤完;体弱、成瘾日久和年老者,可以更缓慢地减药,在10天~2周内逐步减完,以免断药过程中出现的脑血管病、虚脱等,可配合B族维生素、维生素c及躯体支持疗法等,可改善患者营养,减轻戒断时的痛苦。促大脑营养代谢疗法,如能量合剂、吡拉西坦等,也一定程度有助于摆脱戒断症状。戒酒、戒毒最好在戒毒中心或精神科病房进行。
对症处理
可口服苯二氮䓬类药物,如地西泮或劳拉西泮,剂量均应逐渐减少。对震颤谵妄患者,可予地西泮或劳拉西泮。对有癫痫发作者,可予苯妥英。药物持续应用1周后逐渐减量直至停药。必要时可予支持疗法。如补液、纠正电解质紊乱等。
特殊处理
①针灸治疗:其主要机制是促进中枢神经系统内源性阿片肽合成和释放,可能缓解阿片类药物依赖者的戒断症状,有助于海洛因等的脱瘾。在造成Morphine成瘾的动物实验中也发现,针刺或经皮电刺激能抑制或减弱动物的戒断现象。国外一些医疗单位已开始使用针灸治疗海洛因成瘾患者。针灸戒毒的作用是多方面的,除促进内源性阿片肽释放外,还能调节内分泌和免疫功能。
②美沙酮治疗:美沙酮是合成麻醉性镇痛药,具有吗啡样药理学作用。它是一种典型的受体激动剂,能控制阿片类药物的戒断症状。美沙酮口服后吸收完全,吸收后与血浆蛋白高度结合,能有效地抑制戒断症状24~32小时。由于美沙酮本身也能产生戒断现象,故不必第一时间使用。凡成瘾时间不长、依赖程度不深、用药剂量较小、间隔时间较长的阿片类药物依赖者,应尽量首选阿片替代递减法。
预防
可递减饮酒量或毒品量,或用作用较弱的代用品替代,并逐渐递减代用品,直至停用。
预后
酒精戒断综合征
需要住院戒酒的患者死亡风险很高,一项研究估计4年死亡率为30%,主要死亡原因包括恶性肿瘤、心血管疾病和肝病。
阿片类戒断综合征
阿片类戒断综合征最常用的药物是美沙酮和丁丙诺啡。每种药物都有其优点和局限性,但都可以帮助长期戒断,并降低后续阿片类药物过量导致的死亡率。
苯二氮䓬类戒断综合征
与乙醇戒断相比,苯二氮䓬类戒断综合征患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较低。
戒烟引发的戒断综合征
即使采用药物治疗,尼古丁依赖的复发率也很高。更容易戒烟的患者包括:50岁以上、先前戒烟尝试超过6个月、每日吸烟超过 20支以及尼古丁依赖程度较低的患者。
参考资料
蛇年开跑,你起步了吗?有人开局即冲刺、有人灵魂还在放假中…….上海新华医院.2025-04-25
戒断反应.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4-25
Withdrawal Syndromes.ncbi.2025-04-25
戒断综合征.中国大百科全书.2025-04-25
【健康365】小心酒精戒断综合症.西京医院九八六医院.2025-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