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是指在抗日战争相持阶段,1940年8月20日至1941年1月24日晋察冀军区、第八路军第129师、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在八路军总部统一指挥下,发动的以破袭正太铁路为重点的战役。因参战部队达105个团,故称之为“百团大战”。
百团大战共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1940年8月20日至9月10日,八路军中心任务为破坏日军交通,重点摧毁正太路。随着日军反扑,八路军撤出正太路,晋察冀军区转而出击正太路以北盂县地区,第129师打击前出“扫荡”的日军,第120师在晋西北配合作战。第二阶段为1940年9月22日至10月上旬,八路军为扩大第一阶段的效果,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在于歼灭交通线两侧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日军据点。其中,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八路军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要破击了同蒲铁路。第三阶段为1940年10月6日至1941年1月24日,日军在遭遇八路军的沉重打击后,对八路军华北地区各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八路军广泛开展游击战争,粉碎日军“扫荡”计划。八路军在太行山地区、太岳地区、晋察冀边区、晋西北地区均击退了日军的扫荡部队。
百团大战历时5个多月,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其中包含营长以上军官16人)、俘虏日军281人。同时打击了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推迟了日本南进的步伐,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减轻了华中地区正面战场的压力,鼓舞了中国军民的士气,极大地振奋了中国军民争取抗战胜利的信心。但由于百团大战的消耗超过根据地补给能力,部分根据地出现出现缩小现象。八路军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评价:“这一伟大而艰巨之大会战,以其兵力之大,地区之广,积极自主向敌进攻战术艺术之指导与组织,以及总结所获战绩之大等方面说来,百团大战实为我国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大创举,敌后方游击战争空前未有之大创举。”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继续对日伪作战,发展出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三大战略区,使中国军民渡过妥协危机。日军也一度加强华北兵力,全方位加强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
战役背景
日军方面
1940年4月9日,德国出兵占领丹麦,突然袭击挪威,击退英法远征军后,迅速占领挪威全境。此后,德军入侵西欧,荷兰、比利时、法国先后投降,英军退出欧洲大陆。德军在欧洲战场取得的优势,刺激了日本迅速征服中国,以便出兵亚洲、太平洋地区的欲望。5月10日,日本陆军省制定《以昭和15、16年为目标的处理中国问题策略》,企图在1940年底以前,全力迅速迫使中国国民党蒋介石政权屈服。于是,日军对国民政府展开政治诱降,并加强对中国的封锁和军事压力。
1940年5月,日军发动枣宜作战,随后又在广东省发动良口作战,对中国政府施加军事压力,企图动摇国民政府的抗战意志。5月18日,日军升级对国民政府大后方的战略轰炸。为封锁中国,日军趁英法在欧洲战场遭遇失败的时机,迫使英法封锁中缅、中越国际交通线。6月20日,法国同意全面封锁中越边境,准许日本军事人员入越监视对华禁运情况。7月12日,英国通知日本同意关闭滇缅公路。随后,香港也开始禁运。日军对中国的经济封锁、军事进攻和政治诱降使中国国民党内一些人产生动摇,妥协投降危机空前严重。
八路军方面
1939年冬,日军便加紧推行“以铁路为柱,公路为链,堡为锁”的“囚笼政策”,企图用石太铁路隔绝八路军总部、第八路军第129师活动的太行山抗日根据地与晋察冀的联系。1939年底至1940年春,国民党在华北地区挑起第一次“反共”高潮,向山西新军和八路军发动大规模军事进攻,导致日军“囚笼政策”趁机推行,给八路军抗日根据地造成严重困难。1940年春,彭德怀、左权、刘伯承、邓小平、聂荣臻开始讨论确定破袭正太铁路的计划。
面对中国国民党内存在的投降危机,中共中央于1940年7月7日发表《中共中央为抗战三周年纪念对时局宣言》,指出日本企图用封锁中国国际交通线,对中国进行正面进攻和天空轰炸的办法,达到其分裂中国内部,逼迫中国投降的目的。号召全国团结起来,克服这种危险和困难。于是八路军总部决定把酝酿成熟的破袭正太路设想付诸实施,猛烈出击日军交通线,给华北方面军以有力打击,粉碎日本帝国主义的企图,以利全国局势好转。
战前部署
八路军方面
1940年7月22日,八路军总部向晋察冀军区、第129师、第120师下达《战役预备命令》。《战役预备命令》分析了全国抗战形势和华北地区的战局,指出此次战役的重大政治意义,进而根据华北各根据地的态势,要求八路军各参战部队趁日军对晋察冀、晋西北及晋东南“扫荡”较为缓和,正太沿线较为空虚的机会,大举破击正太路。并要求晋察冀军区派出10个团,第129师派出8个团,第120师派出4至6个团,总部炮兵团大部、工兵一部,总共不少于22个团的兵力直接参加正太线作战。8月8日,八路军总部下达《战役行动命令》,确定战役部署及作战地域:
《战役行动命令》同时规定,总部特务团集结于下良、西营地区待命,战役统一由八路军总部直接指挥,战役发起时间为8月20日。
晋察冀军区、第八路军第129师、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根据本集团情况,做出进一步部署。晋察冀军区决定抽调8个步兵团、1个骑兵团又两个骑兵营、3个炮兵连、1个工兵连和5个游击支队,组成右纵队、中央纵队、左纵队,共3支主力纵队、1支钳制部队和总预备队,担任正太铁路作战任务。此外,抽调部队分布在同蒲铁路北段、雁北地区及津浦铁路沿线进行钳制活动。第129师决定抽调10个团的兵力,组成左派、右派破击队、平和支队、总预备队,破袭正太铁路。此外,抽调部队分布在平汉、白晋、同蒲铁路沿线,策应石太铁路作战任务。第120师决定抽调20个团,重点破击太原市以北同蒲铁路和忻静、汾离公路,配合正太线作战。
日军方面
1940年下半年,华北方面军约有27万人,华北伪军约14万人(含苏北)。其中,驻扎在正太铁路沿线及其附近地区的有独立混成第4旅(驻娘子关及其以西,司令部驻阳泉)、第8旅(娘子关以东,司令部驻石家庄市)、第9旅(太原附近地区)。战役开始之前,日本中国派遣军曾于7月20日从华北地区抽调了6个步兵营和1个山炮营到武汉,其中包含独立混成第4旅和第9旅的部分部队,加之第8旅主力正在冀中扫荡,所以此时正太铁路沿线日军兵力相对减少。
作战序列
中国军队
日本军队
根据八路军战报统计,参与作战的日军计有第110师团及25师团全部,41师团、26师团、36师团各2个联队,37师团及35师团各1个联队,第1、第2、第3、第4、第5、第7、第9混成旅团全部,第15、第6等独立混成旅团各一部,此外还有伪治安军、伪蒙古军、伪满洲国军、伪警备队、伪警察、伪宪兵及特务机关和所有移民等。
战役经过
第一阶段
破击正太路
8月20日,八路军秘密运动到正太铁路两侧,在日军毫不知情的情况下,向华北地区(除山东省)各主要铁路、公路交通沿线的日军同时发起全线攻击。20日20时,晋察冀军区右纵队第5团向守卫娘子关的日军发起强攻,双方激战至黎明,第5团攻克娘子关,守卫娘子关的日军大部被歼,余部退据关西龙王庙。第5团一部与日军对峙,另一部进占磨河滩,与日军在娘子关对峙的第5团一部在炸毁关东铁路桥,收集缴获物资后主动撤离娘子关。
与此同时,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攻克康家会,并歼灭由石神出发的日军增援部队。同一时间,晋察冀军区中央纵队也对井陉煤矿展开攻击。21日下午,中央纵队在矿工支援下,占领主要矿井东王舍新矿,全歼守卫井陉煤矿的日军,并救出日本职员的小女孩2名。接着又破坏了该矿设施,使其半年内无法恢复生产能力。22日下午,进占磨河滩的第5团一部遭到日军反击,由于日本增援到达,该部在击毙日军50余人后撤出战斗。
23日,第5团再次攻占娘子关,并炸毁娘子关以东1里左右的石桥,并破坏了程家陇底、河滩之间的铁路。当晚,晋察冀军区右纵队第19团攻入移穰车站,并炸毁水塔、铁路等设施。与此同时,晋察冀军区左纵队攻入头泉车站,夺下堡垒两个。24日,中央纵队侦知井陉县城已集结日军1000余人,南峪镇、地都也有大批日军增援,日军有大举反扑的可能,便决定以一部监视和袭扰铁路沿线之敌,主力集结于机动位置待机。次日,第129师歼灭冶西的日军,占领冶西,正太路娘子关至乱柳段日军交通完全断绝,日军据点各自为战。
日军反扑
8月26日,八路军总部认为第一步战役目标基本实现,且日军正向破袭部队频繁反扑,便下达第二步行动方案,指示各部队乘胜开展石太铁路两侧战斗,继续坚持正太线的游击战,要求晋察冀军区向盂县以北地区活动,第129师进击和辽公路,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继续破袭同蒲铁路忻县、太原段,并指示各部可向指定区域预作准备,但不要放松现有任务的执行。27日,八路军总部再次强调继续破路,并集中优势兵力歼灭出犯或增援的1个营以下的日军部队。于是晋察冀军区命令右纵队继续破路一二天,第八路军第129师命令部分兵力监视各据点日军,主力继续每日轮班破路。
为钳制正太线方面八路军的破袭作战,转变被动态势,日军纠集部队实施反击。8月30日,独立混成第9旅自太谷、榆社县之间地区出发。9月1日,独立混成第4旅自平定、和顺县、辽县、榆社一带出发,计划以松塔、安丰、马坊地区为中心合击八路军第129师。
围歼日军
9月2日,八路军总部命令各部队按8月26日下达的第二步行动方针转移兵力,完成第二步行动的任务。于是,晋察冀军区部署新的战役行动,要求第19团歼灭上、下社敌人,第5、第16团夺取盂县城,其余部队执行钳制任务。次日,第八路军第129师右派队离开正太线向根据地转移,随后分散部队,展开游击战。
9月4日,日军抽调2000余人增援盂县地区。9月5日下午,下社日军退到上社,与上社日军一同向盂县方向撤退。当日晚,第19团赶到上社附近,向撤退日军展开追击。此时,第19团进至神泉、普田地区的第1营截断了日军退向盂县的道路。9月6日,晋察冀军区将日军包围于兴道村,经过5小时激战,歼其大部。与此同时,第129师左翼队、第772团将太谷出犯之日军包围于榆社县西北的双峰地区,歼敌400余。
9月9日夜,上社日军与下社日军大半被歼,只剩下40余人突围,逃进盂县城。次日,晋察冀军区命令第19团、第5团留盂县以东以北地区待命,准备配合第129、第120师行动,其余各团向根据地东部、东北部转移,准备执行新任务,百团大战第一阶段大体结束。
第二阶段
9月1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军事行动方针的指示》,指出第二阶段作战的中心任务和基本方针为继续扩大第一阶段的效果,继续破击交通线,重点在于歼灭交通线两侧深入八路军根据地的日军据点。9月16日,八路军总部下达百团大战第二阶段作战命令,做出具体部署:第120师集结主力破击同蒲路宁武、轩岗段;晋察冀军区集结主力破袭涞灵公路,夺取涞、灵两城,并以有力一部在同蒲路东侧配合第120师作战;第129师以收复榆社县、辽县为目的,开展榆辽地区斗争,并以有力一部不断破击白晋铁路北段。此外,总部对破袭沧石、德石、邯济、平汉、平绥、北宁、津浦铁路,阻敌修复正太铁路等任务,也作了部署。百团大战第二阶段,晋察冀军区主要进行了涞灵战役,第八路军第129师主要进行了榆辽战役,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主要破击了同蒲铁路。
涞灵战役
9月22日,晋察冀军区部队将主力由正太线北调,执行涞灵作战任务。守卫涞灵地区的日军部队为驻蒙军独立混成第2旅团和第26师团,共1500余人,另有伪军千余人。晋察冀军区决定首先夺取涞源城,同时拔除县城附近其他据点。22日22时左右,由晋察冀部队5个步兵团、2个游击支队、1个骑兵营、1个特务营组成的右翼队率先向涞源城发起猛攻。双方激战一昼夜,右派队夺得东、西、南3个城关和两个外围据点。23日晚,晋察冀部队对涞源城外围的日军据点三甲村和东团堡发起攻击,三甲村日军大部被歼,但由于东团堡日军死守房屋,晋察冀部队伤亡极大。
24日晚,晋察冀部队再度发起总攻,日军陷入绝境。双方战至26日,晋察冀部队攻克涞源城外围10余处日军据点,并继续攻击剩余据点,同时在城东北集结兵力,准备打击日军援兵。28日,张家口市日伪军3000余人驾驶汽车30辆、坦克20辆,在4架飞机掩护下,突破晋察冀部队阻击阵地,进入涞源县县城。晋察冀部队决定放弃打击日军援军的计划,放弃夺取涞源,主力向灵丘县、浑源县方向转移。
10月7日至10月9日上午,在灵丘、浑源一线,晋察冀部队先后向南坡头、抢风岭、金峰店、青磁窑等日军据点发起猛攻,并占领上述据点。9日下午,大同市日军以汽车70余辆,载敌千余赶到增援。10日,晋察冀第6团与日军在桃沙附近展开激战,第6团在重创日军后退出战斗。与此同时,易县、保定市、定州市一线也发现大量日军出动,晋察冀军区果断决定结束涞灵战役的主力攻势。
榆辽战役
9月22日,八路军第129师下达榆辽战役基本命令,决定以突然袭击手段消灭榆社县至小岭底一线的日军,收复据点,摧毁公路,并乘势向辽县进展,相机收复辽县。作战部署是:以第385旅(附第32团)为右翼队,主力攻取管头、铺上、小岭底等敌据点,一部扼守辽县以西狼牙山,阻击辽县可能西援之敌;以第386旅、决死第1纵队各2个团为左翼队,攻取榆社、沿壁、王景等据点;以新编第 10旅为平辽支队,破击平辽公路和顺南北段,截击南援之敌;以太岳军区第17、第57团组成沁北支队,破击白晋路沁县至分水岭段,钳制敌人由白晋铁路抽调兵力增援榆辽地区。
23日夜,作战开始。24日,左翼队攻克沿壁、王景,右翼队攻克铺上、小岭底。25日,第386旅攻克榆社县县城。与此同时,日军据点管头也被第三八六旅第13团攻克。双方战至30日,榆辽线上沿壁王景村、铺上、小岭底、石匣等据点均被第129师攻克。正当第129师准备攻击辽县时,日军援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约800余人由南北两面向辽县开来。第129师当即决定先打援敌,后攻辽县,遂迅速转移兵力于红崖头、官地地区。30日上午9时,日军援军进入红崖头南北山地中第129师的伏击区,第129师发动猛攻。10月1日,八路军总部鉴于辽县、武乡日军会合,阳泉市南援日军1000余人已抵辽县以北的寒王镇,便命令第129师撤出战斗,结束榆辽战役。
破击同蒲铁路
9月14日,第120师向同蒲铁路沿线开进,对同蒲路再度进行破袭,静乐县、忻州市及以北各据点的日军纷纷出动。次日,第120师特务团在杜家村和宁化堡与日军发生遭遇,双方展开激战,日军大部被歼。16日,第120师第3旅雁北游击支队在后河堡西北与日军发生遭遇,日军被击溃后逃走。18日夜,第120师第3支队对宁北堡、寨子间的头马营日军据点展开攻击,消灭大部日军。
22日夜,第120师多线出击,独立1旅夜袭忻口及以西之楼板寨、奇村镇等日军据点。雁北支队向原平市、轩岗镇间日军据点出击,第120师第8团第3营攻击头马营,特务团攻击段家岭车站炮台。工兵连则将黎井到上阳武铁道完全破坏,炸毁铁桥一座。23日,战斗继续进行,独立第2旅攻袭宁武、石湖河两车站,朔县、神池、阳方口镇的日军分三路驰援,均被击退。当天,第120师各部基本扫除向同蒲铁路开进的障碍,进占铁路线,并控制了阳方口至宁武、宣武,宁武至大牛店大牛店至忻口间的铁道。
9月24日,第120师独立第1旅破击忻府区至原平市段,第358旅破击原平至宁武县段,独立第2旅破击宁武至朔县段,另以部分兵力破击公路线,袭击敌据点,钳制敌人,配合作战。战至9月27日,日军同蒲路朔县至原平之间多处铁路、桥梁、车站被毁,该线交通再度陷于瘫痪。
第三阶段
日军在遭遇八路军的沉重打击后,于1940年10月6日起,对八路军华北地区各根据地展开报复性扫荡。10月19日,八路军总部向各部队下达反“扫荡”作战命令,要求各部队广泛开展游击战争,坚决歼灭日军一路至二路,给予日军沉重打击,粉碎日军“扫荡”。命令下达后,八路军参战各部进入反“扫荡”作战,百团大战进入第三阶段。
太行地区
自1940年10月6日起,日军独立混成第4旅团、第36师团出动近万人的部队,对太行地区榆社、辽县、武乡县间的浊漳河两岸和清漳河东、西地区进行扫荡,搜寻八路军第129师主力和八路军总部、北方局等根据地党政军领导机关。10月14日,新编第10旅在和辽公路间的弓家沟设伏,歼灭日军1个运输队,摧毁其汽车40余辆。10月26日,第129师将由武乡进犯黄烟洞的日军1个大队500余人包围于关家垴高地,歼灭其大部。而后,日军援军赶到,并派出十余架飞机助战,第129师决定主力转移。随后日军分路西进,企图合击八路军总部机关所在的砖壁、王家峪东田等地区。八路军总部机关选择转移,并命令第八路军第129师第三八六旅担任阻击任务。11月3日,第386旅与日军爆发战斗,双方激战至次日晨。11月5日,日军合击无望,向白晋铁路回撤。至14日,太行山地区日军各扫荡部队全部退回驻地。
太岳地区
1940年11月17日,日军第36师团、第41师团、独立混成第9旅团共7000人,分路合击沁源县及其以北的郭道镇地区。此时,八路军中赴太行区的第386旅第16团、第772团,决死第1纵队的第25团、第38团未归,八路军太岳区兵力薄弱。太岳军区将领导机关与主力部队组成沁东、沁西2个支队,转移至日军合击圈外的沁河两岸地区,打击日军分散活动的部队。11月23日,日军进抵合击地区,实行分散“清剿”,大烧、大杀、大抢,企图彻底毁灭根据地。23日至27日,八路军沁西支队主力于官滩、胡汉坪、马背地区对敌展开袭击,歼敌260余。沁东支队也在光凹、陈家沟、龙佛寺、吾元镇、南卫村、南里等地给予日军重创。日军在根据地内守则防袭,行则被击,无法久驻,于12月5日前,陆续撤离太岳区。
晋察冀边区
1940年10月13日,日军驻蒙军第1军第110师团、独立混成第15旅团、临时混成第101旅团,加上部分伪军,共万余人,分10路“扫荡”平西的斋堂、三坡地区。晋察冀平西部队对日军展开游击战,日军无法合围八路军,便于27日撤退。11月12日,日军再次展开扫荡,但合击管头扑空,便将主力转向西、南,先后扫荡银坊、黄土岭地区,但又扑空。19日,日军对店头、父子山、军城、台峪作分途出击,晋察冀部队将主力转移,仅以小部队与日军周旋。日军占领八路军各根据地后,无法抽掉足够兵力防守,加之八路军不断侵扰,日军选择将阜曲线主力大部回撤,保留下千余人在阜平县、王快、党城、灵山等地加紧构筑据点、运输粮食,企图久踞。
1940年12月13日,晋察冀军区发动阜王战役,意图将日军驱逐出根据地。21日,八路军将向阜平运送物资的日军围歼。26日,八路军游击队又在平汉路烧毁日军军车一列。日军不堪侵扰,试图以较大兵力向八路军出击,驱逐八路军脱离其点线。27日拂晓,1200余名日军从阜平、东庄出动,晋察冀部队在沿途展开伏击,日军被迫缩回据点。12月30日,日军放弃据守阜平县等据点的企图,开始撤退。1941年1月1日,阜平、东庄被八路军收复。1月3日,日伪军150余突袭八路军南龙岗第17团3营驻地,被八路军全歼。1月4日晨,日军从王快退至党城,八路军攻克王快,阜王战役结束。
晋西北地区
1940年10月下旬,军即开始以部分兵力向晋西北米峪镇地区作试探性“扫荡”,被八路军击退。12月中旬,日独立混成第3、第9、第16旅团和第26、3741师团,共两万余人,开始对晋西北进行全面“扫荡”。日军实行烧光、杀光、抢光之“三光”政策,攻占了除保德、河曲县两县以外的晋西北全部县城、大部集镇和黄河渡口。八路军与日军展开作战近100次,日军被迫停止扫荡,改取怀柔政策,并以修路、建点为主,企图长期据守。晋西北第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各部对日军主要交通线进行破击,导致日军在根据地内粮弹接济困难,孤立无援。1941年初,日军开始从根据地撤退,第120师立即开展追击作战。1941年1月24日,入侵晋西北根据地的日军全部撤离。
战役结果
百团大战,从1940年8月20日的破击战开始,至1941年1月24日反“扫荡”结束,共历时5个多月。期间,八路军总部于1940年12月10日公布,在8月20日至12月5日的3个半月中,八路军共进行大小战斗1824次,毙伤日军20645人(其中包含营长以上军官16人)、伪军5153人,俘虏日军281人、伪军1407人,日军自动携械投诚者7人,伪军反正者1845人(以上共29338人),缴获各种枪5942支(挺)、各种炮53门,破坏铁路474公里、公路1502公里、桥梁213座、火车站37个、隧道11个、铁轨21.7万余根、枕木154.9万余根、电线杆10.9万余根、收电话线42.4万余公斤,破坏煤矿5个、仓库11所。此外,还缴获与破坏了其他大量军用物资。日伪军兵力损失,若加上晋察冀军区阜王战役毙伤的2000余人,晋西北反“扫荡”毙伤的2500余人,则达到33830余人。八路军则在百团大战前3个半月的作战中,伤亡1.7万人,中毒2万余人。
据日军统计,正太、同蒲及平汉铁路共44681米道轨、93米隧道以及1014米桥梁被破坏,2440根电线杆或被切断,或被倒坏,146公里电线被切断,井陉新矿至少半年不能产煤。
战役后续
八路军方面
百团大战之后,八路军继续坚持对日伪的作战行动,进而在关内形成华北地区、华中地区、华南三大战略区,正规部队发展到50万人,抗日根据地人口达1亿以上。中共中央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中国抗战相持阶段的总任务和战略策略,使中国人民战胜了国内外妥协投降势力,渡过了分裂倒退和妥协危机的阶段。
日军方面
日军在受到百团大战的强烈打击后,加深了对中共力量的认识,全方位调整了在华北的“反共”政策:一度加强在华北的兵力,制定“肃正建设三年计划",加强对中共的情报工作,加强伪政权与武装,制造封锁沟、墙和千里无人区,利用伪新民会宣传“反共”,并且开展了五次治安强化运动和对华北各抗日根据地空前规模的残酷“扫荡"。
战役影响
百团大战打击了华北方面军的“囚笼政策”。百团大战完全超出日军的意料,给日军造成很大损失,迫使日军花费长时间和巨款进行恢复。并且此战之后,日军对其情报机构进行了改革,进一步明确在华北地区的作战以中共军队为重点。日军华北方面军司令部把百团大战称之为挖心战,并确立每年8月20日为挖心战纪念日。
百团大战粉碎了日军威逼中国政府投降的计划,使日本帝国主义诱降蒋介石的计划“桐工作”未获成果。并且钳制了大批在华日军,迫使日军在1941年初将第17、第33师由华中地区调往华北,减轻了华中正面战场的压力。百团大战是在中国抗战处于困难、妥协、投降的气氛中取得胜利的,提振了全国军民的信息,提高了共产党和八路军的威望,并且为华北地区抗日军民积累了大规模作战的经验。
百团大战推迟了日本的南进步伐。在德国入侵欧洲时,日本便想利用机会迅速缩减在华兵力,将其转移至东南亚地区,扩大战场规模。百团大战发动后,日本确立以中国和北方问题为主的方针,暂时收回南方作战的矛头,延迟南进步伐。
百团大战在国际上引起反响,苏联《红星报》予以赞美,美国合众社等驻北平记者冲破日军新闻封锁,连续报道了百团大战的交战消息。在华北敌后的不少外国记者、学者,在其后来的著作中对百团大战作了充分的肯定,提高了八路军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但同时由于百团大战的战役规模和持续时间都超过部队和根据地补给能力的限度,导致八路军部队消耗过大,在日军报复“扫荡”期间,对日军打击不力,致使根据地遭到严重的摧残和破坏,加重了后期的困难。太岳、平西抗日根据地,开始出现缩小现象。
战役评价
第十八集团军司令部野战政治部评价:“这一伟大而艰巨之大会战,以其兵力之大,地区之广,积极自主向敌进攻战术艺术之指导与组织,以及总结所获战绩之大等方面说来,百团大战实为我国抗战以来空前未有之大创举,敌后方游击战争空前未有之大创举。”
朱德评价:“这一个战役进攻(百团大战),给华北地区战局很大影响,它将缩小敌占区,扩大我占区,打破敌后抗战的严重困难,造成华北抗战的新局面。”
彭德怀评价:“这一战役进攻(百团大战)在华北抗战历史上是空前的,在全国抗战历史上亦甚少见。因为这一战役进攻,将缩小敌占区,扩大我占区,也就是华北战局转换开始。”
中国国民党将领卫立煌在给朱德的电报中评价:“查顽敌陆续增兵,企图扫荡华北,截断我西北之国际交通,兄等抽调劲旅,事以迎头痛击,粉碎其阴谋毒计,至深佩慰”,“贵部发动百团大战,不惟予敌寇以致命打击,且与友军以精神上之鼓舞。”
《新华日报》评价:“这次战役(百团大战)的持续,不仅取决于某一地区军民的合作,而且取决于整个抗战力量的团结。”
《大公报》评价:“宜昌战后三个月,各线无大战事,战况的沉闷在日军方面照例是整理补充,以备下一次攻势,在我们方面,也是在观望日军的动向,针对日军的企图,以从事新的部署,就在这夹缝中间,传来了北方的捷音。”
《力报》评价:“敌机之继续不断地向我陪都猛烈施行轰炸,主要的目标乃在使我大后方造成恐怖的空气,动摇人心,沮丧士气,藉以配合政治上的进攻,打击我抗战意志,华北地区胜利粉碎了敌寇这种政治阴谋,坚定了全国抗战意志,而使一般动摇妥协分子无从得逞。”
美国记者史沫特莱评价:“整个华北地区,从晋北山区到东海岸,从南面的黄河到北面的长城,都成了战场,战斗日以继夜,一连厮杀了五个月。一百团人打击了日军的整个经济、交通线和封锁网,战斗是炽烈而无情的。日军所有的煤矿、电厂、铁路、桥梁、公路、车辆和电讯都遭到破坏。”
后世纪念
百团大战纪念碑
百团大战纪念碑位于百团大战主战场之一的山西省阳泉市狮脑山巅。于1986年4月5日开始动工修建,1987年6月30日落成,占地面积16665平方米。由山顶平台、北风、刀刃梁、将军垴4部分组成。百团大战纪念碑坐北朝南,由主碑、三座副碑、一座大型圆雕、两座题字碑、烽火台和仿建“长城”组成,整个建筑群占地1.7公顷。最高处是一个巨大的三角形平台,平台中心高耸着大理石主碑,三角形的角上各立一座副碑。主碑高40米,寓意百团大战发生于1940年。三座副碑,象征着参战八路军的八路军第129师、八路军第一二〇师和晋察冀军区三支大军。三座副碑之间相距115米,寓意着参加战役的115个团。由三角形平台往下,从第一座题字碑到主碑之间形成了三个阶梯,寓意着百团大战经历的三个阶段。由主碑和三座副碑以及两座题字碑,组成一个巨大的箭头,直指石太铁路,寓意当年百团大战以破袭正太(石太)铁路拉开序幕。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位于距长治市武乡县城42公里的砖壁村。1961年3月4日,国务院公布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10月1日正式对外开放。
相关影视
参考资料
【党史学习教育】你不知道的百团大战:一场轰动华北战场的爆裂霹雳.澎湃新闻.2025-04-25
八路军总部砖壁旧址纪念馆(百团大战总指挥部砖壁旧址).武乡县人民政府.2024-05-09
百团大战 (1991).豆瓣电影.2024-05-09
百团大战 (2015).豆瓣电影.2024-05-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