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高乾

高乾

高乾(497年-533年),字乾邕,籍贯河北景县,是北魏时期的重要大臣,出身名门,为东冀州刺史高翼的长子,同时也是司徒高敖曹的兄长。

高乾性格豁达,轻视财物而重情重义,广泛结交江湖豪杰。其仕途始于员外散骑侍郎,后逐步晋升至员外散骑常侍。在北魏孝庄帝还是藩王时,高乾便已暗中与其建立深厚交情。

孝庄帝派遣右仆射元罗前往三齐地区安抚民心时,高乾与其兄弟相继归降。朝廷因此任命高乾为给事黄门侍郎,并兼任武卫将军。然而,由于尔朱荣对高乾过去的某些行为持有异议,认为他不适合再担任要职,孝庄帝遂采纳了尔朱荣的建议,让高乾辞官归乡。归乡后,高乾开始招募勇士,以射猎为乐。尔朱荣去世后,高乾迅速赶往洛阳。孝庄帝随即任命他为侍中,并加封抚军将军、金紫光禄大夫,负责镇守河北。同时,还任命其弟高乾昂为通直散骑常侍、平北将军,两人一同回乡招募乡亲,形成内外呼应之势。孝庄帝亲自在河桥上为他们送行,举杯指着河水说:“你们兄弟乃冀州豪杰,能让士兵们舍生忘死。若京城有变,你们可在河上扬起尘土为信号。”高乾含泪接受诏令,而乾昂则拔剑起舞,誓言以死报国。

公元533年3月,孝武帝因不甘受制于高欢,欲联合高乾对付高欢。然而,高乾担心政变会波及自身,并未答应。孝武帝因此责备高乾背叛皇权,最终下令赐死高乾。公元534年,为表彰高乾的功绩与忠诚,朝廷追赠其为使持节、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并赐予“文昭”的谥号。

人物生平

早期事迹

高乾生性聪颖,才干过人,富有谋略,而且相貌出众,举止合乎礼仪,年轻时虽然多次触犯国法,但是长大后却能幡然改过,轻财重义。后来,高乾因意气相投,与领军将军元叉结为好友。

高乾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后历任直后、太尉士曹、司徒中兵、员外郎,并暗中依附长乐区王元子。528年(武泰元年),尔朱荣率军入洛阳市,高乾便到东冀州投奔父亲高翼。不久,尔朱姓荣立元子攸为帝,是为北魏孝庄帝,遥封高乾为龙骧将军、通直散骑常侍

反抗尔朱

后来,尔朱荣发动河阴之变,大肆屠杀朝臣。高乾认为天下即将大乱,于是率领河北省流民在河济造反,并接受葛荣的官爵,屡次击败齐州兵马。不久,孝庄帝派右仆射元罗安抚三齐。高乾便又归降朝廷,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

这时,尔朱荣认为高乾曾起兵造反,不应担任近要官职,便将他免归乡里。高乾回乡后,招纳骁勇士卒,并以打猎自娱。530年(建明元年),元子攸诛杀尔朱荣。高乾驰援洛阳市,被任命为河北大使,并回乡招集乡勇,以对抗拥兵在外的尔朱家族。

高乾临行时,孝庄帝亲自送到河桥,并举起酒杯,指着河水道:“你们兄弟是冀州区豪杰,一定能让士卒效死。京城倘若有什么变故,你们可以为我支援。”高乾流着眼泪,接受诏命。其弟高昂则拔剑起舞,发誓要为皇帝效死命。不久,尔朱兆攻入洛阳,弑杀孝庄帝。

531年(普泰元年),尔朱兆派监军孙白鹞到冀州,声称要征调民马,准备在高乾兄弟送马时,将他们生擒。高乾早有报复之心,又见孙白鹞来得突然,知道他必有图谋,便暗中带领壮士,袭占州城,杀死孙白鹞,生擒刺史元仲宗。

当时,高乾打算推举父亲高翼为王,但是高翼却推荐封隆之。高乾便奉封隆之为大都督,代理州中事务,并为元子攸举哀,三军尽皆带孝。高乾又登上高坛,进行誓师,激动地涕泪横流,并接受幽州刺史刘灵助的指挥。

依附高欢

这时,高欢出兵山东省,扬言要讨伐冀州区。冀州人心恐慌,高乾道:“我听说高欢雄略无双,必定不会久居人下。况且孝明皇后无道,上弑君主,下虐百姓,如今正是英雄立功的时候。高欢率军前来,肯定有更深的谋划,我应当轻骑前往迎接,暗中观察其意图,诸位不必担心害怕。”

不久,高乾与封隆之的儿子封子绘到阳(今磁县)迎接高欢,趁机进言道:“尔朱氏残暴叛逆,人神共愤,谁不想奋起讨伐!明公您威德素著,天下倾心,若能兴兵,则天下均不足以与您相抗衡。冀州虽然狭小,人口却不下十万,赋税足够接济军资。”高欢大笑,当晚便与高乾同帐共寝,并称他为叔父

六月,高欢暗中命李元忠攻打殷州(今隆尧县刺史尔朱羽生,又让高乾假装率军救援。高乾率轻骑入城,拜见尔朱羽生,一同商议军事计划。尔朱羽生出城劳军,被彭乐趁机生擒,殷州得以平定。十月,高欢立勃海知府元朗为帝,任命高乾为侍中、司空

532年(太昌元年),高欢改立尧都区王元修为帝,是为元修。533年(永熙二年),高乾因此前丧父未能守孝,便上表请求辞职,打算回家守孝三年。孝武帝便解除高乾侍中之职,只保留其司空之位,还加封他为长乐郡公。当时,高乾虽要求解职,但没料到孝武帝会立即批准,由于失去侍中之职,不能插手朝务,因此怏怏不乐。

后来,孝武帝欲除掉高欢,便招揽高乾,并对他道:“司空世代忠良,如今又建有大功,我们虽是君臣,但情同兄弟,应该立下盟约。”高乾回答道:“以身许国,不敢有二心。”当时事起仓促,高乾也没有想到元修会有异图,便没有坚决推辞,也没有向高欢禀报。但是,孝武帝却认为高乾是忠于自己的。

这时,孝武帝命王思政联络关中贺拔岳,又任命贺拔胜荆州市刺史。高乾对人道:“灾难将要降临了,而且必定要殃及于我。”便密奏高欢,并在高欢召见时,趁机劝他称帝。高欢用袖子捂住他的嘴,道:“你不要说了,我会请朝廷让叔父重新担任侍中,门下省的事就全部委托给你了。”

赐死宫中

后来,高欢屡次上奏朝廷,请求任命高乾为侍中,但都未获批准。高乾见状,感到灾难将至,便密奏高欢,要求出镇徐州市,不久便被任命为使持节、都督三徐诸军事、开府仪同三司、徐州刺史。

高乾将要赴任时,元修得知他与高欢的对话,让人对高欢道:“高乾曾和我私下有过盟约,如今却反复无常。”高欢听说高乾与皇帝结盟,也对他产生恶感,于是把高乾评论时事的文书,加以密封,送给孝武帝。

孝武帝便把高乾囚禁在门下省,还在高欢的使者面前痛斥于他。高乾愤然道:“皇帝自己有企图,反而说我反复无常,您把罪责推到我的身上,哪有活命的可能?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功大身危,自古如此。死就死了,我无愧于元子攸!”于是,孝武帝赐死高乾,年仅三十七岁。

高乾至死,神色不变,看到的人无不为之惋惜感叹。后来,朝廷追赠高乾为使持节、都督冀定沧瀛幽齐徐青光十州军事、太师录尚书事冀州刺史,并赐谥文昭。

相关事迹在《北齐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二·梁纪八》《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四·梁纪十》《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五·梁纪十一》《资治通鉴·卷一百五十六·梁纪十二》有记载。

家族成员

父亲

高翼渤海国知府、东冀州刺史、镇东将军,封乐城县侯。

兄弟

二弟:高仲密,字仲密,御史中尉。因高澄谋夺其妻,叛逃西魏,以为侍中、司徒

三弟:高昂,字敖曹,司徒、骠骑将军,封京兆郡公,追封永昌王。

四弟:高季式,字子通,仪同三司,封乘氏县子,追赠侍中、冀州区刺史

儿子

长子:高继叔,袭爵乐城县侯。

次子:高吕儿,袭爵长乐区郡公。

轶事典故

高乾年轻时,曾向博陵人崔圣念求亲,却被拒绝。高乾便与弟弟高敖曹将崔家女儿抢走。到村外后,高敖曹对高乾道:“为何不行夫妻之礼。”高乾便在野外与崔家女交合,然后带她回家。

人物评价

李百药:高、封二公,无一人尺土之资,奋臂而起河朔,将致勤王之举,以雪庄帝仇,不亦壮哉!既克本藩,成其让德,异夫韩馥慑袁绍之威。然力谢时雄,才非命世,是以奉迎麾掞,用叶本图。高祖因之,遂成霸业。但以非颍川元从,异丰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启疏,假手天诛,枉滥之极,莫过于此。

李延寿:高乾兄弟,不阶尺土之资,奋臂河朔,自致勤王之举。神武因之,以成霸业。但以非川元从,异丰沛故人。腹心之寄,有所未允。露其启疏,假手天诛,枉滥之极,莫或过此。

研究书目

《北齐书·卷二十一·列传第十三》

《北史·卷三十一·列传第十九》

参考资料

北史:列传十九.国学导航.2014-05-03

《北齐书》专题丨廖基添:论杨愔.今日头条.2024-09-16

北齐书:列传第十三.国学导航.2014-05-03

资治通鉴:梁纪八.国学导航.2014-05-03

资治通鉴:梁纪十.国学导航.2014-05-03

资治通鉴:梁纪十一.国学导航.2014-05-03

资治通鉴:梁纪十二.国学导航.2014-0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