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什市
吉尔吉斯斯坦第二大城,奥什州首府。在费尔干纳盆地东南端,阿克布拉河出山口附近。人口19.9万(1985)。中亚古城之一。铁路要站,公路枢纽要站。工业以纺织、轧棉等轻工业为主,食品加工也较发达,建有纺织联合企业等。有师范学院、伏龙芝工学院分院、历史地志博物馆。
吉尔吉斯斯坦全国划分为7州2市,州、市下设区,7州2市包括楚河州、塔拉斯州、奥什州、贾拉拉巴德州、纳伦州、伊塞克湖州、巴特肯州、首都比什凯克和南部首都奥什市。
历史沿革
奥什州市是中亚地区最古老的居民点之一,早在公元8世纪这里就以成为丝绸之路上一个丝绸生产和加工的中心而闻名于世,这条著名的贸易线路穿越阿赖山脉向东抵达喀什,现在奥什已经成为帕米尔高速公路的起点,这条高速公路穿越了帕米尔山脉,终点到达塔吉克斯坦城市霍罗格。
帖木儿的六世孙、印度莫卧儿帝国的创立者巴布尔(乌尔都语:ظہیرالدین محمد بابر),出生在今天乌兹别克斯坦的费尔干纳盆地城市安集延附近,并且从这里开始了他对北印度的征服,据说他曾在苏莱曼山考虑过他的未来,并得出局限于费尔干纳盆地会约束他作为著名的征服者后代的抱负的结论,他描述了这座城市:“有许多传说谈到了奥什的精彩,奥什要塞的东南方是一座比例协调被称作巴拉科的山脉,在山脉的顶端,苏丹穆罕默德汗建立了一处临时行宫,朝下在相同山脉的激荡下,我在伊斯兰教历902年(公元1496年)建立了一座有柱廊的临时行宫”。
城市后来在长时间内属中国清朝,后以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割让并入俄罗斯帝国,并于1876年被俄罗斯帝国正式吞并,当时俄罗斯帝国在所谓的“大搏奕”(俄语:Большая игра,Bol'sháya igrá)中已经击败了中亚所有的汗国,这场大搏奕是大英帝国和俄罗斯帝国为争夺中亚的统治权而进行的一场竞争。
1919年新成立的苏联中的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俄语:Российская Советская Федеративная Социалистическая Республика,罗马化:Rossiyskaya Sovetskaya Federativnaya Sotsialisticheskaya Respublika)境内建立了卡拉吉尔吉斯斯坦自治州(俄语:Кара-Киргизская АО,拉丁化:Kara-Kirgizskaya AO),奥什市当时是这个自治州的一部分。星期天的奥什市场1990年,在苏联在中亚的统治行将结束前,奥什市及其郊区出现了血腥的民族冲突,吉尔吉斯人和乌兹别克斯坦人之间相互攻击,导致1,000人死亡。
在2010年,在比什凯克和吉尔吉斯斯坦其他主要城市的暴乱之后,总统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到奥什州寻求避难并藏匿了起来,以避开抗议者揭发他的政府并表达对这个国家艰难的经济形势的不满。2010年5月13日,巴基耶夫的支持者们接管了奥什的政府大楼,同时夺取了机场,以阻止临时政府官员着陆接管政权。抗议者们则要求巴基耶夫返回,并且迫使奥什州长逃走。前奥什州长马马萨迪克·巴基罗夫重新担任州长一职。
2010年6月10日,暴乱在奥什爆发,至少400人丧生,上千人受伤。当地媒体报道青年犯罪团伙用配备的棍棒和石块砸碎商店橱窗,并在市中心纵火焚烧汽车。城市的一些建筑物和房屋也着火燃烧,城市的警察部队被证明无法维持城市秩序,导致军队被调动起来,并声称国家处于紧急情况当中。吉尔吉斯斯坦情报局则声称2010年的暴乱是由刚刚被罢免的前总统库尔曼别克·巴基耶夫引发的,据说他与国外的毒品犯罪集团和伊斯兰教圣战组织进行了交易,伊斯兰圣战组织随后接管了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并建立了一个伊斯兰的政教合一的政权,与之相对应的则是他们提供让巴基耶夫家族返回并重新控制比什凯克,进而重新控制吉尔吉斯斯坦。然而直到现在,都没有明确的证据对公众和媒体表明巴基耶夫参与了这种交易。根据不同的消息来源,近100,000 名乌孜别克族难民逃往乌兹别克斯坦,许多难民营在乌兹别克斯坦的安集延、费尔干纳和纳曼干地区建立起来,为穿越吉乌边境寻求安全庇护的吉尔吉斯斯坦公民提供住处。
奥什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地方,有中亚所有城市当中最大和最拥挤的露天市场,城市的工业基础是在苏联时期建立起来的,而在苏联解体之后,城市的工业开始走向衰败,直到现在,城市的工业才开始逐渐复苏。城市靠近乌兹别克斯坦边境,历史上就是切断了连接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领土和居民的走廊地带。奥什州夺取了从前吉尔吉斯斯坦内陆地区大量的贸易和经济发展机会,并对内陆地区设置了一系列的障碍,以获得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垄断。连接奥什(可以说代表了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地区)和比什凯克(代表了吉尔吉斯斯坦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的日间航班以及遥远的、陡峭的、穿越崇山峻岭的通往比什凯克的道路的升级极大程度的改善了两座城市的交通状况。
城市有许多纪念碑,其中就有阿赖女王库尔曼江·达特卡(吉尔吉斯语:Курманжан Датка,Datka Kurmanjan Mamatbai kysy,1811-1907,称为阿赖女王或者南部女王,抵抗俄罗斯帝国侵略的英雄人物)和在苏联地区少量保留的列宁的雕像。当地的一座俄罗斯东正教教堂在苏联解体后重新开放,而吉尔吉斯斯坦最大的清真寺(位于巴扎旁边)和建于16世纪的拉巴特·阿布杜勒汗清真寺也可以在奥什州找到。吉尔吉斯斯坦唯一的世界遗产苏莱曼山提供了一个俯瞰奥什城市及郊区全貌的最佳观测点。在苏莱曼山的一个山洞里有一个博物馆,包括考古、地理和历史文物的藏品以及关于当地动植物信息的藏品。
基本概况
奥什成立于1939年11月21日。首府在奥什市。该市位于吉尔吉斯斯坦与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阿赖山以北,费尔干纳盆地以东。2003年该州下辖7个区、3个市、2个镇、84个村。
奥什位于吉尔吉斯斯坦南部,南与塔吉克斯坦交界,北邻乌兹别克斯坦,东南与中国新疆的喀什接壤。面积2.92万平方公里,人口124.79万人(2003年1月1日)。柯尔克孜族占全州人口的63.8%,乌兹别克人占31.1%,俄罗斯人占1.3%,此外还有维吾尔人、鞑靼人、塔吉克族、阿塞拜疆人等众多民族。
奥什属大陆性气候,夏季炎热,春秋湿润,冬季较冷。春季和初夏降水最多(达全年的70%)。仲夏以后进入干旱期。山前地带的气候带有半荒漠的特点,夏季燥热,冬季不甚冷。大部分地区全年降水量为600毫米。在这样的气候条件下可种植棉花和石榴、无花果等喜温作物和果类。各地的种植业几乎全需要灌溉。山区的气候和降水情况因平均海拔不同而有明显差异。
奥什州水资源丰富,以高山冰雪消融为水源的河流很多,其中有些是季节河,卡拉达里亚河是该州最大的河流。境内有大量高山湖泊和冰川。河谷地区地下水特别丰富。
奥什境内在古代就有游牧部落,当时主要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和乌兹别克斯坦人。归并俄罗斯后有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迁来,19世纪这里出现了数十个俄罗斯人和乌克兰人的居民点,19世纪末在南吉尔吉斯斯坦采煤业发展时期,从伏尔加河迁来大批鞑工人。苏维埃政权年代从苏联其他地区又来了许多采矿专家和技术工人。现在这里居住着吉尔吉斯、乌兹别克、俄罗斯、塔吉克斯坦、鞑靼等民族的居民。绝大多数居民点分布在山前绿洲和山间盆地。
自然资源
奥什市是吉尔吉斯斯坦的第二大城市,也是中亚的一座古城,2003年人口22.2万人。归并俄罗斯后,城市南部开始建立俄罗斯人居住区,并出现了磨坊、肠衣加工场、净棉厂和酿酒厂。苏维埃政权建立之后,奥什逐渐成为州行政、经济和文化中心。2000年10月吉尔吉斯斯坦庆祝奥什州建城3000周年时,将奥什市定为共和国第二首都。
奥什自然资源丰富,矿产以燃料和有色金属为主。燃料有煤、石油和天然气,有色金属主要是锑和汞,其次为铅、锌,非金属矿有正常岩石、微晶蜡和石膏等。在该州境内还发现了多处矿泉水和温泉。
五硫化锑和其他锑化合物。卡达姆贾依的冶金工作者和科学院的学者一起提炼出高纯度的锑,含量达99.9999%。海达尔肯联合工厂专门开采朱砂和提炼金属汞。卡恩是采选铅锌的矿区。该州采煤历史悠久,19世纪60年代就有一些原始的采煤场,苏维埃政权年代建立了一批大型现代化矿井。
南吉尔吉斯斯坦是共和国唯一产石油和天然气的地区。1937年开始开采石油,1957年开始开采天然气。电力工业有巨大发展,大型火电厂和水电站为共和国提供充足的电力。机械制造工业的大型企业有机械铸造厂、离心泵厂、农机、汽车和筑路机械修造厂等。20世纪70年代开始建立电机工业,生产电灯泡、插销和各种绝缘材料。建材工业方面,奥什、克兹尔基亚等地的建材厂生产砖、瓦、耐火材料、钢筋混凝土构件、墙体材料等产品。
轻工业的主要部门有净棉、棉纺、丝织、缫丝等。大型企业有奥什织布联合工厂、奥什丝织联合工厂以及多家缝纫厂和制鞋厂。食品工业有肉类加工、乳品和糖果点心生产和面包烤制工厂。此外还有榨油、酿酒、烟草、纸浆和木材加工等工业企业。
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后,奥什州工业部门结构中,轻纺、食品和饲料工业成为基本工业部门,其产值占全州工业产值的90%以上。2000年全国100%的丝绸、99%的棉布在这里生产。
人口民族
奥什是吉尔吉斯斯坦人口第二多的城市,仅次于首都比什凯克,根据2009年城市的人口普查结果,城市拥有232800名居民,而根据2008年的资料估算,城市和郊区总共有500000居民,其中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43%,而乌孜别克族占总人口的48%,俄罗斯族只占总人口的3%,其他突厥民族一起只占总人口的2%,鞑靼人占总人口的1%。
1926年奥什市的民族构成是:乌兹别克族占总人口的70.1%,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5.6%,吉尔吉斯族占总人口的20%,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3.3%。
1989年奥什市的民族构成是:乌兹别克族占总人口的40.9%,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18.4%,吉尔吉斯族占总人口的29.1%,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11.6%。
2009年奥什市的民族构成是:乌孜别克族占总人口的48.3%,俄罗斯族占总人口的2.7%,柯尔克孜族占总人口的43.0%,其他民族占总人口的6.0%。
政治
姐妹城市
土耳其伊斯坦布尔
沙特阿拉伯吉达
经济
农业种植
奥什州的主要农业部门是种植业,播种的作物以谷物为主。就产值而言,经济作物棉花和烟草占有更重要的位置。谷类作物中播种面积最多的为小麦,其他谷物中有玉米、大麦和水稻。棉田分布在山前地带。烟草栽培始于20世纪60年代,种植面积逐渐扩大成为商品经济部门。奥什州还种蔬菜、阳芋和瓜类。这里的果园、葡萄园很多,杏、桃、车厘子和葡萄的种植最为广泛,其次为苹果和梨。有少数地方栽培石榴、无花果、阿月浑子和巴旦木。
奥什拥有各种季节的天然草场,同时在草场建设和更新改造方面做了许多工作。在扩大饲草种植的基础上,增加干草、维生素草粉、颗粒饲料等饲料的生产。畜牧业的主要部门是养羊业,繁育细毛羊和半细毛羊。此外还有适应高山条件的阿拉依大尾羊。西南各区繁育山羊。养牛业也较发达,一些区有少量野牦牛。养禽业有一定发展,也有一些地区养蜂或养蚕。
交通
交通运输事业有较大发展。十月革命前,奥什地区交通闭塞,只有兽力车行驶的土路和崎岖的山路。20世纪初开采煤矿,铺设了窄轨铁路和铁路支线。最初几个五年计划期间,戈尔恰科沃一克兹尔基亚、卡拉苏一奥什、乌奇科尔贯一塔什库米尔等铁路支线建成交付运营。公路交通比较发达,公路总长2458公里,其中硬路面公路926公里。主要干线有:比什凯克一奥什、奥什一霍罗格、奥什一克留克塔公路。航空线把奥什同共和国内外许多城市连接了起来。奥什机场是吉尔吉斯斯坦两大国际航空港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