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振
王振(?-1449年),河北蔚县人,明朝第一代专权宦官,和朱见深时期的汪直、武宗时期的刘瑾、朱由校时期的魏忠贤并称为“明朝四大宦官”。
王振本为落第秀才,略通经书,后为教官,中举人,传闻他自阉入宫。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任命王振为东宫局郎,服侍太子朱祁镇(明英宗)。朱祁镇很宠信王振,称其为“先生”,即位后命他掌管司礼监。一开始,迫于太皇太后张姓和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等人的压制,王振即使荣宠正浓,也不敢在明面上干涉朝政。正统七年(1442年),太皇太后去世,在这前后,杨荣已病逝,杨士奇因儿子犯事引咎辞职,王振逐渐独揽大权。正统十四年(1449年),瓦剌大举入侵,王振说动英宗御驾亲征,期间害怕出事,王振提议从紫荆关退兵,以便邀请英宗驾临他在蔚州的住宅,后担心军队会损毁他的庄稼,又下令改道宣府,最终在土木堡被瓦剌兵追上,朝廷几十万大军被击溃,英宗被俘,王振被杀,朱祁钰下令将王振家族一律处斩,并籍没其家产。英宗复辟后,思念王振,下诏恢复他的官职,并用香木雕刻他的样子,想要为他招魂下葬。天顺元年(1457年),朱祁镇在智化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用来祭祀他。
英宗认为王振禀性忠厚、做事勤快,用心辅佐自己,让自己受益良多;后世学者则认为王振聪明但滑头,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
人物生平
早年及入宫
王振,河北蔚县人,出生年月不详。永乐末年,朱棣下令录用一批小太监,王振就此净身入宫。入宫后王振得到朱棣的赏识,被允许读书识字,随后入选供宦官学习的内书堂,接受教导。因表现出色,他被调到太子朱高炽身边。朱高炽看他行事小心谨慎,逐渐将他当成心腹。到宣德年间,宣宗朱瞻基顾念他备受仁宗朱高炽的赏识,授予他东宫局郎的职位,命他到东宫服侍太子朱祁镇。
侍奉英宗
宣德十年(1435年)正月,宣宗朱瞻基驾崩。年仅九岁的朱祁镇即位,下诏改明年年号为正统。王莽年幼,还不会处理朝政,由他的祖母太皇太后张姓听政。但张氏也不方便亲自处理朝政,她宣英国公张辅,大学士杨士奇、杨荣、杨溥(三杨),尚书胡濙这五位宣宗仰仗的肱骨之臣入宫,要求朱祁镇处理事情要这五人都同意才可以做。随后,喊王振进来,说他伺候皇帝不周,要赐死。在英宗和大臣的求情下,太皇太后才收回成命,但要求王振不能干涉朝政。迫于太皇太后和三杨等人的压制,王振暂时没有在明面上有干涉朝政的举动。
然而,王振一直深受朱祁镇信任。他从小陪伴英宗长大,英宗称呼他为“先生”。英宗即位后命他掌管司礼监。而在宣德时期时,内阁杨士奇等人就受命参与批阅奏章,他们被允许把写了批阅建议的小纸条贴在中外奏章上呈现给皇帝看,再由皇帝亲自御批。需要皇帝御批的奏章太多,最后是由在内书堂学习过的司礼监太监代替皇帝批红。因此,王振仍然可以直接接触各类朝政事务和人事安排。
而且王振一直对英宗多有影响。在某次英宗跟小宦臣踢球的时候,王振阻止了他们,并在第二天当着三杨的面跪着对英宗劝说:“先皇曾经为了一个球几乎误了天下,皇帝跟先皇一样的爱好,这是要让社稷变成什么样啊?”朱祁镇很惭愧。三杨则感叹:“宦官中还有王振这样明事理的人啊!”每次到内阁传旨,王振都站在门口不敢进去,直到三杨喊他进去坐他才进去。三杨对他的宠信日进加深。
王振暗地里广纳门生,声望也慢慢起来。守卫居庸的士兵纪广投入王振门下,开经筵时,英宗让王振主持阅武,王振就让纪广得第一。在正统六年(1441年),王振假传圣旨让工部郎中王佑升为工部右侍郎。王佑为讨好王振,极力奉承他,甚至说出:“老爷(王振)都没有胡须,儿子怎么敢有。”兵科给事中王永和弹劾锦衣卫指挥马顺恃宠而骄,无视法律。马顺是王振的人,王振将此事压下不报。在十月,奉天、华盖、谨身三大殿重新装修好了,宫中宴请百官。虽然王振受宠,但他的身份没资格坐在宫宴上。当天,朱祁镇派人询问王振怎么没来。王振大怒,自比周公,认为自己完全有资格参加宫宴。英宗也这样认为,命人开中门让王振进来。
大权独揽
正统七年(1442年)十月,太皇太后去世。在这前后,杨荣早已病逝,杨士奇因儿子犯事引咎辞职,朝中再也没有人可以压制王振。王振做事开始肆无忌惮。他去除了朱元璋挂在宫门口写着“内臣不得干预政事”的铁碑,并大兴土木建造府邸和为自己求福的智化寺。
王振教唆英宗用重刑管理大臣,以防受大臣蒙蔽,对不顺从的人,他也多用重刑。侍讲刘球上奏提了十条建议,被关进牢里。刘球同乡锦衣指挥彭德清仗着是王振门下大肆敛财,刘球因此不愿跟他往来。彭德清心怀不满,故意截取刘球的十条建议称是在针对王振。王振本就怨恨刘球当初上奏反对讨伐麓川,就命令锦衣卫指挥马顺设计杀了刘球。马顺照办并将刘球肢解了。王振向国子监祭酒陈敬宗重金求字,暗示招揽之意。陈敬宗字给了钱也退了,但不去见王振。王振就让他十八年没法升迁。祭酒李时勉命人修剪彝伦堂的古树,免得妨碍到学生排队,王振因为他对自己不恭敬,以滥伐公家树木私用为理由,用枷锁将他拷在国子监门口,最后皇上下令王振才放人。内使张环、顾忠匿名写信揭露王振罪行,被锦衣卫押到市场处以刑。驸马都尉石璟骂家里的太监,王振知道后代入自己,对驸马心怀怨恨,把他关锦衣狱里。监察御史李儇看到王振不跪,被派去戍守铁岭。
朱祁镇对王振的信任日益加深,,赐给他的敕书中都是赞美的词。王振权势越来越大,公侯勋贵都称呼他“翁父”。为了预防王振对自己下手,大臣们争相给王振送礼。王振在排除异己的同时也大肆提拔自己人,侄子王山、王林担任都督指挥,门下同党马顺、郭敬、陈官、唐童等人行事也肆行无忌。
身死土木堡
正统八年(1443年)四月,绰罗斯·也先担任瓦剌太师,逐渐吞并各部一统草原,实力强盛后屡次侵扰塞北边界。在正统十四年(1449年)二月,也先派二千多人进贡,却谎报有三千人。王振大怒,减少了原定的马价,两边关系破裂。在这之前,接待进贡使者的官员曾私自答应也先的求亲请求,但朝廷不认。新仇加旧恨,也先选择进攻大同市。大同失陷。七月王振说动朱祁镇御驾亲征,大臣们纷纷跪地谏阻,皇上不听。到宣府时,天气风雨交加极其恶劣,大臣们再次请求英宗回宫,王振大怒,将这些人编入各军中。还没到大同,五十多万人的军队就开始缺少粮食了,饿死的尸体堆满路上。八月,御驾到了大同,此前瓦剌人假装避开,实际想诱敌深入,因此王振又想北上,即使同党钦天监正彭德清以卦象不祥劝阻,他也不听。直到得到前锋西宁侯朱瑛、武进伯朱冕全军覆没的消息,镇守大同的太监郭敬又跟他说敌方很强,王振开始同意回去。
一开始王振提议走紫荆,他想邀请朱祁镇驾临他在蔚州镇的住宅,后来又担心军队人太多会毁了他的庄稼,下令转道向东。中途遇到追兵,朱勇奉命领三万人抵御,全军覆没。到了土木堡,天还没黑,来得及去二十里外的怀来县。王振以重还没到,坚持留在土木堡。第二天,英宗还没来得及启程,土木堡就被瓦剌军包围了。离土木堡最近的水源是南面15里的一条河流,已被瓦剌占领。明朝军队两天没有水喝,挖井二丈深也没得到一滴水。也先得知这件事,派使者假装要议和。王振派人去也先营地议和,同时下令移营就水。在拔营前行中,队伍就开始乱了。明朝军队向南走了还没三四里,瓦剌军从四面包围而来,明朝士兵争先逃跑。为了活命,不少士兵丢盔弃甲,但最后还是被瓦剌铁骑踩死了。宦侍、虎贲的身体被箭射成了刺猬亚科。英国公张辅,王佐,学士曹鼐、张益等数百随军的大臣尽皆战死。朱祁镇突围不成被俘,王振也被护卫将军樊忠捶死。战败的消息传回朝廷,都御史陈等人上奏王振罪行,朝廷处置了与王振有关的一干人等。
兵部侍郎于谦等大臣以国不可一日无君为由,拥立郕王朱祁钰登基,改年号景泰。瓦剌发现无法利用英宗从大明这获得好处,提议放人。朱祁玉派杨善等人前往查探,杨善趁机将英宗接回来。此后七年,英宗被软禁在南宫。景泰八年(1457)年,朱祁玉病重,武清侯石亨、副都御史徐有贞等人发动“夺门之变”成功拥立朱祁镇复位。英宗复辟后,对王振念念不忘,下诏恢复他的官职,并用香木雕刻他的样子,想要为他招魂下葬,并在智化寺内为他立“旌忠祠”,用来祭祀他。
祭祠现状
智化寺现位于东城区禄米仓东口路北,1961年被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正统八年(1443年)由王振仿唐宋“伽蓝七堂”规制而建,初为家庙,后赐名“报恩智化寺”。英宗在天顺元年(1457年)在寺内为王振立“旌忠祠”,塑像祭祀。乾隆七年(1742年),御史沈廷芳奏请毁王振塑像,王振塑像因此被毁。
相关争议
入宫缘由
据《明史》和《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王振是入宫后,被选入内书堂学习读书写字;而据《罪惟录》记载,王振原本是儒生,曾担任九年的教官,自觉科举考中没希望,在朱棣要找儒士进宫教授宫人时,选择净身入宫。
土木之变的成因
关于“土木之变”发生的原因,通常的说法是,正统十四年(1449)“ 时绰罗斯·也先贡马互市,王振裁其马价,也先大举入寇,遂致土木之变”,《明史》及《明史纪事本末》中均有所记载。然而,有学者持反对态度,如学者金彩霞认为王振减少马价只剩当时态势的一种借口,真正原因是瓦剌日益强势,也先上位后逐渐统一草原,早已构成明朝边防巨大的压力,只是这种压力最后随着也先的南下攻掠变成了现实威胁。
死因
据《明史纪事本末》记载,王振是被护卫将军樊忠锤死的;《明史》记载的是:王振死于乱兵之手;而万佛阁后《英宗谕祭王振碑》记载的则是,王振是自杀的。
人物评价
朱祁镇:“王振禀性忠厚,宽宏大量。即使备受荣宠,行事仍然坚定不移地勤快和诚心。这二十多年,日夜都陪在我身边,关心我的起居,保护辅佐我,很是用心,还会向我进忠言,让我收益良多。”
张廷玉在《明史》评价:“进过内书堂的太监大多有文化,晓古今,会运用自己的智慧和技巧,为迎合上司的意思做坏事。时间久了积习深重,从王振开始,到魏忠贤结束。他们对朝廷的祸害,汉唐时期的宦官都比不过。虽然期间也有品性好的太监出现,比如怀恩、李芳、陈矩等,但一个人的带来的利益远远比不上一百个人受到的损害。”
谷应泰在《明史纪事本末》评价:“王振罪行罄竹难书,死有余辜。”
(英)崔瑞德和(美)牟复礼在《剑桥中国明代史》评价:“王振聪明机敏,具有相当强的个人魅力,正统年间中后期妄自尊大。”
相关典故
明代文学家冯梦龙在《智囊全集》中记载了一则关于王振的小故事:北京功德寺的后宫里供奉了一尊很华丽的佛像。有僧人说,在正统年间,张太后常驾临功德寺,住三个晚上才回宫。那时朱祁镇年纪还小,也一起过来。居住的厢房内床和其他用品一应俱全。王振知道这件事后,认为后宫妃嫔到佛寺过夜不合规矩,于是私下命人打造了这尊佛像。佛像做好后,王振请英宗跟张太后说,为了报答太后对他的大恩,特意打造了佛像,希望太后同意将佛像安置在功德寺后宫。张太后很高兴地同意了,并命中书舍人抄写经书放在东西厢房内。因为厢房内有佛像和经书不再适合过夜,张太后从此不再留宿宫外。
研究书目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王振用事》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锦衣卫》
相关影视文学作品
文学形象
京剧《忠孝全》,又名《斩秦洪》《金鳖岛》。
2011年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网络小说《明朝那些事儿》,作者当年明月
影视形象
2004年电视剧《大明王朝1449》(别名《大明王朝1449》):魏宗万饰演王振
2019年电视剧《大明风华》:黄德毅饰演王振
参考资料
汪直.故宫博物院.2023-05-28
北京银山塔林观览记.中国旅游新闻网.2024-04-15
智化寺.北京市人民政府.2023-05-27
北京文博交流馆.北京旅游网.2023-05-29
《明史纪事本末·卷二十九》.ctext.org.2024-04-15
《明史·列传第一百九十二 宦官一》.ctext.org.2024-04-15
萍踪侠影录.豆瓣.2023-05-27
明朝那些事儿.豆瓣.2023-05-27
锦衣卫.西瓜视频.2023-05-27
萍踪侠影录.埋堆堆.2023-05-27
龙廷争霸.优酷.2023-05-27
正义令天下.搜狐视频.2023-05-27
大明王朝1449.腾讯视频.2023-05-27
大王世宗.猫眼电影.2024-04-18
女医明妃传.爱奇艺.2023-05-27
大明风华.优酷.2023-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