沐天波
沐天波(约1618-1661年),字星海,号玉液,祖籍定远县(今安徽省定远县),是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明朝末代黔国公。
沐天波为人忠实,勇敢有力量,喜好练习武艺。崇祯元年(1628年),因其父沐启元去世,袭爵黔国公,担任征南将军,镇守云南省。崇祯十七年(1644年),因张献忠攻入四川省,沐天波派遣部将防守滇川边境。次年平定土司吾必奎之乱,后因土司沙定洲之乱逃往永昌(今云南保山)。顺治四年,因孙可望击败沙定洲占领云南,沐天波被迎回昆明市。顺治帝十三年(1656年),李定国将朱由榔朱由榔迎入云南,因沐天波世代功勋,成为百官之首。顺治十五年(1658年),清军进入昆明,沐天波随朱由榔逃入缅甸。顺治十八年(1661年)七月,沐天波于咒水之难被缅甸兵所杀。后清代为赞赏沐天波忠心护主的行为,追谥其为“忠节”。
清代学者邵廷采在《西南纪事》中认为,洪武朝的勋贵中,能够伴随明朝自始而终的家族,只有徐辉祖徐氏、黔国公沐氏及诚意伯刘姓等数家,但竭尽智慧与忠诚方面,以沐天波最出色。从他由永昌返回省城十余年,未对南明朝廷产生猜疑之心,能够与缅甸朝廷敷衍应付,担心永历的安危,以死尽忠无人能及。但是天道有盈亏,秦王、晋王、楚王、福王等人,积累财富超过千万,却遭受悲惨结局,十分愚蠢,沐氏能够延续三百年,死后仍以忠节著称,这才是盛德之福报。
人物生平
年幼袭爵
沐天波,号玉液,祖籍安徽定远,是明代黔宁昭靖王沐英的第十一世孙。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其父沐启元去世,沐天波承袭黔国公爵位。同年十二月,崇祯皇帝朱由检下诏,因沐天波年幼,免除其入京觐见,准许其就地承袭黔国公爵位,仍旧挂征南将军印充总兵官,镇守云南省,但重大事务暂时由巡抚都御史协同处理。
沐天波为人忠诚老实,身据勇敢与力量,喜好练习武艺。当时天下大乱,云南因地处偏远未被波及,百姓生活安乐。沐家世代镇守云南保卫疆土,此举获得当地众多土司的拥护。
沙普之乱
平吾必奎
崇祯十七年(1644年),明朝灭亡后,张献忠率部攻占四川省建立大西政权,为防备大西军攻入云南省,黔国公沐天波同巡抚吴兆元、巡按吴文瀛商讨征调汉族和土司军队,并准备接受南明朝廷的调遣。后沐天波派遣部将武定(今云南省楚雄彝族自治州武定县)参将李大贽前往会理市(今四川会理)驻守防备大西军。
清顺治二年(1645年)九月,因李大贽狡诈贪婪,数次侵占元谋县土司吾必奎的土地,激起其不满情绪。吾必奎自认为多年征战立下战功,却被李大贽勒索侵占,于是发动叛乱,并率部占据元谋县,一举攻陷武定、禄丰市、大姚县、楚雄等地。沐天波紧急调遣明军及石屏县土司龙在田、峨(今云南峨山县)土司王扬祖、蒙自市土司沙定洲、宁州(今云南省华宁县宁州镇)土司禄永命、景东彝族自治县土司刁勋等部,一举击败叛军,并活捉吾必奎及其党羽。
沙乱西逃
同年十一月,沙定洲奉命统率五千蒙自军参与平叛,但他赶到时吾必奎之乱已经平息,不过他仍滞留省城昆明市城外。沐天波因沙定洲之父沙源一贯忠贞,对其没有猜疑,在黔国公府内多次设宴招待他。因昆明城守备力量薄弱,使沙定洲觊觎沐府二百余年的财富,同时黔国公府官员于锡朋与饶希之,长期欠下大量税款不能偿还,于是于锡朋前去拜访沙定洲,故意夸大沐家财富以令其动心,最终沙定洲暗中勾结都指挥使司阮韵嘉等人作为内应决定反叛。
十二月二日,沙定洲部署完毕后,以辞行名为带众入城,沐天波因祭祀不能处理政事。于是沙定洲在都司阮韵嘉、参将袁士弘和张国用等内应帮助下率部攻入黔国公府,并焚烧及劫掠财物。沐天波获悉变故,由小洞而出逃往西城,其母陈氏、妻焦氏逃往北门,后选择自焚而亡,其弟沐天泽、沐天润全部遇害。宁州土司禄永命率部与敌开展巷战,属官周鼎劝阻沐天波留在城内讨伐叛军,但沐天波怀疑周鼎是沙定洲的诱饵,于是将他杀死后逃往楚雄,禄永命与石屏州龙在田寡不敌众,便率部撤退而去。
沙定洲攻占黔国公府并得到府里所有珍宝,又占据省城。他劫持巡抚吴兆元,让其写信阻止前来救援的明军,还令他向南明朝廷上疏沐天波反叛,全亏沙定洲率部平定叛乱,奏请朝廷让沙定洲代替沐天波镇守云南省。此外,沙定洲派人前往禄丰市抓获前大学士王锡衮,令其在贡院号召士绅归顺。
抵御叛军
顺治三年(1646年),沙定洲为追捕黔国公沐天波,带兵进攻楚雄。金沧副使杨畏知、推官王运开率部奉命坚守城池拒敌,二人建议沐天波指引沐天波西去永昌,这样就能与楚雄互为犄角,互相牵制叛军,沐天波采纳了这条建议。沙定洲率部抵达楚雄后,因城门关闭不能攻入,便命令部将李日芳和王翔分别攻陷蒙化和大理白族自治州。
杨畏知趁着沙定洲统兵西进之际,令城外百姓全部进城,并加修城墙、疏通护城河,调派明军驻守,并传令各地土司征讨叛军。沙定洲获悉禄永命等土司各自固守,便不敢继续带兵西进永昌,害怕杨畏知截断其归路,于是率部返回攻打楚雄。沙定洲率部从春季打到夏季,仍未能攻破楚雄,只好撤兵。他又率部攻打沙定洲石屏,仍未破城,于是转攻宁州,最终禄永命战死。沙定洲再次引兵东进,分兵七十二营,环城挖掘沟渠围困楚雄,于是沐天波得以安稳地驻守永昌。
平叛返滇
顺治四年(1647年),张献忠去世后,其部将孙可望等人率部由遵义市进入贵州省。石屏县土司龙在田与副将许名臣因曾结识孙可望等人,沙定洲率部攻打石屏时,龙在田等人获悉孙可望等人已经进入贵州,于是派人告知云南的乱局,认为他举起大义的旗帜,便可以攻取云南。于是孙可望假称黔国公焦夫人之弟前来复仇,云南百姓受沐家世代恩泽,又可怜沐天波的遭遇,期盼孙可望率部前来,纷纷前去迎接。
四月,孙可望率部进入云南。沙定洲放弃继续围攻楚雄,率部与孙可望交战于草泥关,结果大败而归逃往阿迷城(今云南开远)。他抓获阮韵嘉、袁士弘送往楚雄,后二人被杨畏知诛杀。孙可望占据云南后引兵西进,杨畏知出兵抵挡失败后被捉。孙可望听闻杨畏知之名,劝说杨畏知与他共同讨伐叛军。孙可望允诺杨畏知“不用大西国号、不杀百姓及劫掠妇女”等三个条件,这才令杨畏知归降。后孙可望又写信送往永昌,黔国公沐天波只好派遣其子沐忠罕前去与孙可望接触。后孙可望派遣刘文秀前往永昌迎接沐天波返回黔国公府,又将叛贼于锡朋等人处以车裂之刑。
顺治帝五年(1648年),李定国攻破阿迷城,抓获沙定洲及其妻子万氏。沙定洲被处死后,黔国公沐天波穿戴整齐,前来感谢孙可望为他报家仇。后来,沐天波发现孙可望狂悖无礼,为了不招惹灾祸,他尽量躲避拥有权势之人,只与杨畏知经常书信往来倾诉愁肠。
忠诚为明
顺治八年(1651年),孙可望被封为秦王,他在平定贵州省后将杨畏知杀死。次年,南明永历朱由榔迁居大西军势力范围的安隆所(今贵州安龙)。顺治十三年(1656年),因孙可望阴谋禅位,永历帝朱由榔秘召李定国前来护驾,后于三月其在李定国、白文选拥戴下迁往云南省城。黔国公沐天波因世代功勋,成为朝中百官之首。
顺治十四年(1657年)八月,因孙可望与李定国矛盾加深,孙可望亲自统率十万兵马进攻云南,李定国与刘文秀率部抵御孙可望入滇。九月,双方交战于交水,孙可望部将不愿内斗、临阵反戈,导致孙可望兵败逃回贵阳。孙李交战期间,王尚礼密谋翻墙入城充当孙可望的内应,却被黔国公沐天波察觉,于是沐天波将王尚礼押送朝廷,并让卫兵严加看管。沐天波担忧众人之中仍有内应,于是他将经常藏于衣袖之中的流星锤拿出并挥舞起来,流星锤被其舞得上下翻飞、出神入化,观看之人无不胆战心惊。王尚礼只好低下头,长叹说:“我现在已是笼中虎,不必劳烦黔国公伸手了。”
同年十一月,孙可望兵败投降清代,后被封为“义王”。因孙可望兵败并投降清朝,贵州省再次回到南明手中,南明群臣皆获得加官进爵的赏赐。沐天波以世受皇恩、无以报答朝廷,不敢再接受新的品佚为由而辞掉。南明国势日渐衰弱,沐天波认为南明大势已去,却发誓以身殉国,与南明朝廷共存亡。于是他将其子入赘给当地土司,希望能够为家族留下香火以祭祀祖先。
流亡缅甸
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二月,因孙可望为清廷献上“滇黔地图”,清军攻入云南省,李定国等人连吃败仗并后撤至昆明,黔国公沐天波随永历朱由榔西逃。次年(1659年),永历帝朱由榔等人抵达曩(nǎng)本河后,黔国公沐天波派人通知守关缅军,缅军获悉黔国公沐天波前来,纷纷下马参拜、以礼相待。众人抵达蛮漠后,沐天波与国舅王维恭、东宫典玺李崇贵等商量,认为永历帝朱由榔进入缅甸,应该进驻茶山,既方便永历帝调度诸营明军,也能够震慑缅甸,但因永历帝的皇后否决而未能实行。
二月,缅甸国王派遣四艘客船迎接永历帝朱由榔,后抵达井梗(也做井亘,位于今缅甸曼德勒附近),缅甸使者请永历帝派遣大臣过舟讲话,后因朱翊钧颁布给缅甸的敕书与永历敕书印玺不一致,怀疑永历朝廷正统地位,沐天波拿出其黔国公印玺与缅甸对比,这才解除疑惑,允许永历帝等人暂时居留缅甸。永历君臣留驻井梗一个多月后,沐天波与蒲缨、王启隆等人商议,认为缅对明朝的恩义日渐浅薄,应该远走户撒(位于云南省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和腊撒(位于今云南省陇川县户撒阿昌族乡),离开孟养,才能留有生路。
八月十三日,缅甸国王派使者请黔国公沐天波过江,前去参加十五日的缅历年节。沐天波携带永历帝朱由榔原拟赠送的礼品过江后,缅甸君臣不准他穿戴明朝衣冠,强迫他换上民族服装与缅甸附属小邦的使者以臣礼前去朝见。黔国公沐氏地位尊贵,如今沐天波却光脚身穿民族服装向缅王称臣,沐天波返回后对祝贺官员说,井亘时永历君臣不听其良言,才有今日的耻辱,如果他不屈从缅方,必然无法保全永历帝的安全,于是他痛哭一场。礼部侍郎杨在、行人任国玺上疏劾奏黔国公沐天波有辱国体,但永历帝朱由榔留中不报。此后,缅甸再次遣使请沐天波前去朝见,均被其推辞。
咒水而亡
顺治帝十八年(1661年)五月二十三日,缅甸国王的弟弟莽白在廷臣支持下发动政变,自立为王。后新缅王莽白派遣使者向永历帝君臣索取贺礼,但永历朝廷已飘泊异邦一年多,拿不出像样的贺礼。永历君臣以其事不正为由,未派人前去祝贺,此后南明朝廷与缅方关系更加恶化。
顺治十八年七月十八日(1661年8月12日),莽白派遣使者告知朱由榔君臣,让他明日过河,同饮咒水盟誓交好。永历帝朱由榔因寄人篱下只能同意,马吉翔认为黔国公沐氏在缅甸仍有威望,为避免发生意外,令沐天波等部分文武官员跟随永历帝朱由榔一同前去赴约。 次日(8月13日),马吉翔等人渡河前去参与咒水盟誓,仅留内部分人员看守“行宫”。后南明君臣抵达后便被三千缅军包围,沐天波知道发生事变,使用袖中隐藏的流星锤奋起反抗,击杀十余名缅兵后被杀,所有参与咒水盟誓的南明官员全部遇害。
人物争议
关于沐天波奉诏袭爵黔国公的时间存在争议。据《国榷》第八十九卷记载,其袭爵时间在崇祯元年(1628年)十月丙午日(十九日),《崇祯长编》第十四卷记载其袭爵时间为崇祯元年十月甲辰日(十七日)。而清代乾隆版《云南通志》第十七卷《封建·明·黔国公沐天波》记载,沐天波袭爵在崇祯三年(1630年)十二月。《云南备征志》及清朝张履程撰写的《明黔宁王沐氏世袭事略》等也记载是在崇祯三年。
人物评价
清代学者邵廷采在《西南纪事》中评价:洪武朝的勋贵中,能够伴随明朝自始而终的家族,只有徐辉祖徐氏、黔国公沐氏及诚意伯刘姓等数家,在竭尽智慧与忠诚方面,以沐天波最出色。从他由永昌返回省城十余年,未对南明朝廷产生猜疑之心,能够与缅甸朝廷敷衍应付,担心永历的安危,以死尽忠无人能及。但是天道有盈亏,秦王、晋王、楚王、福王等人,积累财富超过千万,却遭受悲惨结局,这是十分愚蠢的行为,沐氏能够延续三百年,死后仍以忠节著称,这才是盛德之福报。
同时邵廷采还认为:沐氏自从昭靖王沐英、沐晟之后,经过沐春、沐昂等人的经营,累世传承良好的道德品质,虽然后代中有一两个不遵从礼教之人,仍能威震诸夷,这都是依赖前人的声望。等到明朝末期,国家陷入危难,沐氏能够追随明朝皇族流离国外,最终不屈而死,也是无愧其祖宗沐英等人的。
家族成员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金庸小说《鹿鼎记》中,明代末代皇帝桂王逃到云南省,沐天波忠心护主。在吴三桂率领清军攻占云南后,沐天波保护桂王逃往缅甸,后在缅甸代桂王而死。沐天波死后其旧部柳大洪等人奉其子沐剑声为主,坚持反清复明的事业,并与洪门有“唐桂之争”。其女沐剑屏成为韦小宝的七个妻子之一。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长河东流 (2008).豆瓣电影.2024-0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