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孟杰

孟杰

孟杰(1966年生)是一位中国物理学家,出生于贵州省大方县。他在北京大学获得理论物理专业的博士学位,并成为该校物理学院和核物理与核技术国家重点实验室的教授和博士生导师。孟杰是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的特聘教授,也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的获得者。他还是欧洲科学院的外籍院士和美国物理学会的会士。

孟杰在原子核的手征对称性、晕现象、赝自旋对称性和协变密度泛函理论等方面做出了原创性的贡献。他的研究成果获得了德国GENCO学会奖(2010年)等多个奖项的认可。此外,他还在2019年4月30日去河北师范大学进行了讲学。

孟杰的学术成就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赞誉。他发表了数百篇论文,并获得了华人物理学会亚洲成就奖等多个奖项。他还曾担任美国物理学会会士(2012年)和欧洲科学院外籍院士(2018年)的职务。

在教育背景方面,孟杰于1982年至1988年在西南师范大学(现为西南大学)物理系获得学士和硕士学位。随后,他在1991年获得了北京大学的博士学位,并在1991年至1994年期间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德国洛森朵夫研究中心和日本理化学研究所进行了博士后研究和奖励研究员的工作。

孟杰目前是北京大学的教授,并曾在日本德国南非英国等国担任过访问教授。此外,他还在2009年至2012年期间担任北京航空航天大学物理科学与核能工程学院的院长。

人物经历

教育经历

工作经历

1991年7月至1993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

1993年9月至1994年8月在德国Rossendorf研究中心核与强子研究所作博士后研究。

1994年8月至1996年12月受德国亚历山大·冯·洪堡基金会资助作为洪堡学者在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96年12月至1998年10月受日本科技厅资助作为科技厅研究员(STA Research Fellow)在日本理化学研究所从事研究工作。

1997年被北京大学作为杰出人才从国外引进直接聘为教授。

1999年3月至2000年1月受日本学术振兴会资助在日本仙台任东北大学JSPS访问教授。

2000年9月被聘为教育部"长江学者奖励计划"特聘教授。

2001年10月至2002年2月受日本文部省资助在大阪大学核物理研究中心任COE教授(Center of Excellence Professor)。

2002年7月至2002年10月应邀到德国慕尼黑工业大学、瑞典皇家工学院、德国马普核物理研究所、德国GSI、法国巴黎南大学作访问教授。

2004年11月8-23日访问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State University of New York at Stony Brook)、圣母玛利亚大学(University of Notre Dame)、阿贡国家实验室(Argonne National Laboratory)、Lawrence Berkeley国家实验室。

2005年1月7-17日受瑞典Swedish Institutes资助,访问瑞典皇家工学院(皇家理工学院,Royal Institute of Technology)。6月18日-8月18日访问德国GSI,慕尼黑工业大学理论物理研究所、意大利Cantania大学和米兰大学

2006年1月–2008年12月任南非Stellenbosch大学Professor Extraordinary。

2007年7月–9月任爱丁堡大学SUPA Distinguished访问教授。

主要成就

科研成就

在放射性束核物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奇特原子核性质、磁转动、相对论连续谱理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与合作者一道,于1997年预言了原子核手征对称性,并建议在有三轴形变、质量数为130的转动原子核中寻找。这一预言于2001年被实验所证实,并被《Science》等专文报道,被认为“在核物理学界引起不小的震动”;1994年提出的原子核的“磁转动”模式??被美国国家能源部编写的《核物理长期规划》列为振动转动研究的新成就;建立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并给出实验上发现的首例晕核11Li的微观自洽描述,证明了连续谱对晕的贡献;预言的滴线核中新的奇特现象——巨晕,已成为德国GSI,日本RIKEN和中国CSR等国际上主要放射性核束装置的主要物理研究目标。

国家重大基础研究973项目《放射性束核物理与天体物理》(2000-2005年)理论课题负责人、与中国科学院近代物理所联合获得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优秀创新群体资助。

在《Physical Review Letters》等国内外刊物上发表SCI论文200多篇,SCI引用(包括自引)2800多次。

教学成就

应邀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大会主席或顾问委员数十次,先后应邀在德国、美国、英国、法国、意大利日本希腊、台湾、瑞典俄罗斯越南克罗地亚南非香港特别行政区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著名大学和研究所访问和讲学八十多次。多次应邀在国际学校上讲授《原子核结构理论》。

应国际科学出版公司Elsevier Science邀请,为《Progress in Particle and Nuclear Physics》撰写94页的综述文章《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 Bogoliubov Theory for Ground State Properties of Exotic Nuclei》。

主要论文

期刊文献

[1]核物质中张量力效应的相对论第一性原理研究(英文). 王锶博;童辉;王宸璨;赵强;Peter Ring;孟杰.Science Bulletin,2024(14)

[2]相对论组态相互作用密度泛函理论:非轴对称形变对原子核贝塔衰变的影响(英文). 王亚坤;赵鹏巍;孟杰.Science Bulletin,2024(13)

[3]核物质和中子星物质的相对论第一性原理研究. 王锶博;曲晓英;童辉;王宸璨;赵强;RING Peter;孟杰.原子核物理评论,2024(01)

[4]核物理对来自微波背景辐射的宇宙年龄的支持(英文). 吴鑫辉;孟杰.Science Bulletin,2023(06)

[5]原子核结构的相对论第一性原理研究. 孟杰;张开元.物理,2021(12)

[6]基于形变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构建高精度原子核质量表. 张开元;潘琮;张双全;孟杰.科学通报,2021(27)

[7]Relativistic Chiral 描写文 of the ~1S_0 Nucleon–Nucleon Scattering. 任修磊;王春宣;李凯文;耿立升;孟杰.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21(06)

[8]同核异能素百年回顾. 王一平;孟杰;Philip Walker;Zsolt Podolyák.物理,2021(05)

[9]宇宙中的“炼金术”. 孟杰.物理教学探讨,2021(02)

[10]原子核中手征–宇称破缺的电磁跃迁选择定则(英文). 王媛媛;吴鑫辉;张双全;赵鹏巍;孟杰.Science Bulletin,2020(23)

[11]近窥切尔诺贝利核事故隐藏的辐射“热点”. 赵强;孟杰;Peter Martin;Tom Scott.物理,2019(10)

[12]Leading order relativistic chiral nucleon-nucleon interaction. 任修磊;李凯文;耿立升;龙炳蔚;Peter Ring;孟杰.Chinese Physics C,2018(01)

[13]原子核层次的手征对称性. 孟杰;王媛媛;李志泉.原子核物理评论,2017(03)

[14]Relativistic Brueckner-Hartree-Fock Theory for Finite Nuclei. 申时行;胡金牛;梁豪兆;孟杰;Peter Ring;张双全.Chinese Physics Letters,2016(10)

[15]原子核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及其应用专辑·编者按. 孟杰.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01)

[16]原子核结构研究的一些重要历史回顾与几个热点问题. 孟杰.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6(01)

[17]基态八重态重子质量的手征描述. 任修磊;耿立升;孟杰.物理学进展,2015(02)

[18]天体环境下快中子俘获过程相关的核物理 李竹;孙保华;孟杰.物理,2013(07)

[19]~(173)W的高自旋态和γ5/2~-[512]转动带的旋称反转. 王海霞;张玉虎;周小红;柳敏良;丁兵;周厚兵;李广顺;OSHIMA M;KOIZUMI M;TOH Y;KIMURA A;HARADA H;FURUTAKA K;KITATANI F;NAKAMURA S;HATSUKAWA Y;OHTA M;HARA K;KIN T;孟杰.中国科学: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12(05)

[20]WLW原子核质量模型在γ过程研究中的应用. 李竹;牛中明;孙保华;王宁;孟杰.物理学报,2012(07)

[21]辐照与食品. 孙保华;李竹;孟杰.物理,2012(02)

[22]原子核物理中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 孟杰;郭建友;李剑;李志攀;梁豪兆;龙文辉;牛一斐;牛中明;尧江明;张颖;赵鹏巍;周善贵物理学进展,2011(04)

[23]原子核质量精密测量的研究进展. 孙保华;孟杰.物理,2010(10)

[24]锡132的双幻核特性检验. 孟杰;张颖;陈启博.物理,2010(08)

[25]Octupole Deformations of Even-Even Rn, Th, and U Nuclei in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Theory. 王楠;孟杰;赵恩广.Communications in Theoretical Physics,2010(06)

[26]Study of the νi_(13/2)~(-1) band in ~(189)Pt. 滑伟;周小红;张玉虎;郭应祥;Oshima M.;Toh Y.;Koizumi M.;Osa A.;Hatsukawa Y.;亓斌;张双全;孟杰;Sugawara M..中国物理C,2009(09)

[27]Neutron star equation of state in 密度 dependent relativistic Hartree-Fock theory. 孙保元;孟杰.中国物理C,2009(S1)

[28]Shears mechanism in two-dimensional cranking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approach. 彭婧;邢丽峰;孟杰.中国物理C,2009(S1)

[29]Restoration of rotational symmetry in deformed relativistic mean-field theory. 尧江明;孟杰;Pena Arteaga Daniel;Ring Peter.中国物理C,2009(S1)

[30]πg_(9/2)νh_(11/2) doublet bands in A~100 质量 region. 王守宇;张双全;亓斌;孟杰.中国物理C,2009(S1)

[31]Chiral doublet bands and 能量-level crossing. 亓斌;孟杰;张双全;王守宇;彭婧.中国物理C,2009(S1)

[32]Deformation constrained relativistic mean-field approach with fixed configuration and 时间odd component. 李剑;尧江明;孟杰.中国物理C,2009(S1)

[33]First attempt to overcome the disaster of Dirac sea in imaginary time step method. 张颖;梁豪兆;孟杰.中国物理C,2009(S1)

[34]Structure change of ~(156)Yb at high-spin states. 华辉;李忠宇;王守宇;孟杰;李智焕;李湘庆;许甫荣;刘红亮;张双全;周善贵;叶沿林;江栋兴;郑涛;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贺创业;马立英;卢飞;范凤英;韩丽英;王赫;肖军;李雪琴;陈东;方晓;楼建玲;刘颖;郝昕;潘波;李立华.中国物理C,2009(S1)

[35]Identification of 时间of-Flight spectra for Isochronous 质量 Measurements. 孙保华;H. Geissel;M. Hausmann;C. Kozhuharov;R. Knbel;YU-A Litvinov;孟杰;Z. Patyk;T. ;C. Scheidenberger.中国物理C,2009(S1)

[36]原子核是否存在手性. 孟杰.物理,2009(02)

[37]双奇核~(168)Ta高自旋能级结构. 强赟华;张玉虎;周小红;刘渊;胡钧;Oshima M.;Harada H.;Koizumi M.;Furutaka K.;Kitatani F.;Nakamura S.;Toh Y.;Kimura A.;Hatsukawa Y.;Ohta M.;Hara K.;Kin T.;孟杰.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 力学 天文学),2009(01)

[38]单粒子共振态的实稳定方法研究. 张力;周善贵;孟杰;赵恩广.物理学报,2007(07)

[39]奇时间(时间odd)分量对~(41)Ca性质的影响. 尧江明;孟杰;彭婧.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08)

[40]核物理中的晕现象. 孟杰.物理教学探讨,2006(13)

[41]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的张量项对自旋-轨道劈裂的影响. 吕洪凤;孟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05)

[42]自洽处理对关联的RMF+SLAP方法对Sn核性质的研究. 刘朗;孟杰;张双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6(04)

[43]低密度物态方程对中子星性质的影响(英文). 朱照寰,班淑芳,李俊,孟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5(06)

[44]中子皮厚度与中子星半径. 李俊,沈刚,G.C.Hillhouse,孟杰.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01)

[45]利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核物质与中子星的研究(英文). 班淑芳,李俊,张双全,贾焕玉,桑建平,孟杰.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01)

[46]核物质的对称能与中子皮厚度(英文). 沈刚,李俊,HillhouseG.C.,孟杰.原子核物理评论,2005(01)

[47]RMF理论框架下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处理对关联. 郭建友,孟杰,张双全.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04)

[48]原子核的单粒子共振态. 张时声,孟杰,周善贵,G.C.Hillhouse.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04)

[49]A≈100和130核区手征双重带的描述. 彭婧,孟杰,张双全.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04)

[50]超重核的壳结构. 张炜,孟杰,张双全,耿立升,H.Toki.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04)

[51]原子核中新的有效相互作用、新对称性及奇特核态(英文). 孟杰,班淑芳,李俊,龙文辉,吕洪凤,沈刚,张双全,张时声,张炜,周善贵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12)

[52]Λ超核结构. 孟杰,吕洪凤.自然科学进展,2004(08)

[53]奇特核和超核中的晕现象. 孟杰,吕洪凤,张双全,周善贵.原子核物理评论,2004(02)

[54]核能存储及释放的新机制. 孟杰,彭婧.现代物理知识,2004(03)

[55]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各种有效相互作用对中子星性质的影响. 李俊,班淑芳,贾焕玉,孟杰,桑建平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04(01)

[56]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核物质和中子星的描述. 李俊,班淑芳,贾焕玉,桑建平,孟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02)

[57]基于非对称粒子空穴组态的手征双重带. 张双全,彭婧,孟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02)

[58]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超重核冷熔合反应截面的研究. 张炜,孟杰,张双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4(01)

[59]滴线原子核中的晕现象——中子晕、超子晕、巨晕和形变晕. 孟杰,吕洪凤,张双全,周善贵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3(S1)

[60]基于Schrdinger方程的耦合常数解析延拓方法. 张时声,孟杰,郭建友.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12)

[61]宝腾 magic even-even isotopes and giant halos of Ca isotopes with relativistic continuum Hartree-Bogoliubov theory. 张双全;孟杰;周善贵Science in China(Series G),2003(06)

[62]相对论连续谱Hartree-Bogoliubov理论中的质子幻数核及巨晕. 张双全,孟杰,周善贵.中国科学G辑:物理学、力学、天文学,2003(04)

[63]基于RMF理论对超重核结构和合成以及滴线外核的研究. 孟杰,张炜,张焕乔原子核物理评论,2003(02)

[64]_Λ~ACa和_(ΛΛ)~ACa超核中的巨中子晕现象. 吕洪凤,孟杰,张双全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05)

[65]原子核的赝自旋对称性近似. 陈惕生,吕洪凤,孟杰,周善贵.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04)

[66]超子中子星性质的温度效应. 贾焕玉,孟杰,赵恩广,李俊,桑建平.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3(03)

[67]中子诱发铀裂变——一种新型的核反应 L.莉泽·迈特纳;O.R.弗里希;孟杰;吕洪凤.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S1)

[68]粒子-转子模型和推转壳模型中的能谱统计分析. 周先荣,郭璐,孟杰,赵恩广.中国物理C,2002(11)

[69]_Λ~(208)Pb的超子分布半径和中子星结构. 贾焕玉,吕洪凤,孟杰.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10)

[70]相对论平均场理论中的有效超子-核子相互作用. 吕洪凤,龙文辉,孟杰,周善贵.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09)

[71]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新核素~(259)Db及其α衰变链的研究. 龙文辉,孟杰,周善贵.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08)

[72]中子星的相对论平均场描述. 贾焕玉,孟杰,孙宝玺,赵恩广天文学报,2002(02)

[73]原子核电荷半径的新公式. 张双全,孟杰,周善贵,曾谨言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2(03)

[74]放射性核束物理与核天体物理. 沈文庆,詹文龙,叶沿林,柳卫平,靳根明,周小红,徐树威,竺礼华,朱胜江,刘祖华,孟杰.原子核物理评论,2001(04)

[75]磁转动物理——剪刀带与手征双重带. 孟杰,张双全.原子核物理评论,2001(02)

[76]Skyrme-Hartree-Fock方法对Ca同位素基态性质的研究(Ⅱ)中子晕、中子皮与经典禁区内粒子. 任秀宰,孟杰,周善贵,杨泗春,龙文辉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05)

[77]Skyrme-Hartree-Fock方法对Ca同位素基态性质的研究 (Ⅰ)结合能、壳结构、半径与密度分布. 任秀宰,孟杰,周善贵,杨泗春,龙文辉.高能物理与核物理,2001(04)

[78]放射性核束为核物理和核天体物理提供的新机遇. 杨泗春,孟杰.原子核物理评论,1999(03)

[79]SPIN DETERMINATION AND SPECTRUM CALCULATION OF SUPERDEFORMED BAND IN ~(152)Dy. 孟杰,吴崇试,曾谨言,赵恩广.Science in China,Ser.A,1992(12)

[80]~(152)Dy超变形转动带角动量的确定与能谱的计算. 孟杰,吴崇试,曾谨言,赵恩广.中国科学(A辑 数学 物理学 天文学 技术科学),1992(01)

[81]核转动谱的量子群SU_q(2)理论分析. 孟杰;吴崇试;曾谨言.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2(01)

[82]回弯的简单公式. 孟杰;殷传宗;林辛未.高能物理与核物理,1991(12)

[83]对推转壳模型的进一步研究. 林辛未,孟杰,唐向宏,廖伯琴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9(01)

[84]核能谱与两类转动惯量的精确表达式. 林辛未,孟杰,沈远惠.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4)

[85]对关联及科里奥利力对准粒子能谱的影响. 殷传宗,唐向宏,孟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3)

[86]非线性最小二乘法在高自旋态唯象模型研究中的应用. 沈远惠,林辛未,孟杰.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1)

[87]三轴形状原子核存在的可能证据. 殷传宗,孟杰.核物理动态,1988(01)

[88]Woods-Saxon势的Ritz法处理. 孟杰,沈远惠,殷传宗.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2)

资料来源:

会议文献

[1]Effect of pairing correlations on nuclear low-能量 structure: BCS and general Bogoliubov transformation. 向剑;李志攀;尧江明;龙文辉;P. Ring;孟杰.第十五届全国核结构大会,2014

[2]原子核磁转动与反磁转动带的微观自洽描述(英文). 赵鹏巍;张双全;彭婧;梁豪兆;P.Ring;孟杰.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12

[3]天体环境下原子核的集体振动激发和电子俘获. 牛一斐;孟杰;N.Paar;D.Vretenar.第十四届全国核结构大会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12

[4]Covariant 密度 Functional Theory for NU.CLEAR Structure and Application in Astrophysics. 孟杰;梁豪兆;牛中明;孙保华;张双全;赵鹏巍.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2010

[5]奇质量原子核的动态和静态手征性 亓斌;张双全;王守宇;孟杰.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2010

[6]协变密度泛函框架下的原子核同位旋激发. 梁豪兆;孟杰;Nguyen VanGiai.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2010

[7]手征双重带中的手征对称破缺和恢复. 张双全;余灵妃;亓斌;孟杰.第十四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十届会员代表大会,2010

[8]~(108)Tc的赝自旋带研究. 朱胜江;徐强;J.H.Hamilton;A.V.Ramayya;J.K.Hwang;J.O.Rasmussen;Y.X.Luo;S.H.Liu;K.Li;亓斌;孟杰;彭婧;王建国;车兴来;丁怀博;顾龙.二〇〇九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交叉前沿研讨会,2009

[9]粒子转子模型对原子核手性的研究. 张双全;亓斌;王守宇;彭婧;孟杰.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2007

[10]奇-奇核的手征双重带研究. 王守宇;张双全;亓斌;孟杰.第十三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八届会员代表大会,2007

[11]利用熔合蒸发反应对~(156)Yb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李忠宇;华辉;王守宇;孟杰;李智焕;张双全;许甫荣;叶沿林;江栋兴;郑涛;李湘庆;卢飞;范凤英;韩丽英;王赫;肖军;陈东;方晓;周善贵;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贺创业;刘颖;李雪琴;郝昕;潘波;李立华.2007年全国核反应会暨生物物理与核物理学科交叉前沿研讨会,2007

[12]Chiral Bands in Particle Rotor Model with Pairing Correlations. 张双全;王守宇;亓斌;孟杰.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uclear Structure Physics,2006

[13]利用熔合蒸发反应对伯~(152)Gd核高自旋态的实验研究. 华辉;王硕;孟杰;李智焕;张双全;许甫荣;刘红亮;周善贵;叶沿林;江栋兴;郑涛;王全进;陈志强;吴翠娥;张高龙;庞丹阳;王佳;楼建玲;郭彬;金戈;竺礼华;吴晓光;李广生;温书贤;贺创业;崔兴柱;刘颖.2005年全国核反应会议,2005

[14]RMF理论框架下用粒子数守恒方法处理对关联. 郭建友;孟杰;张双全.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15]原子核的单粒子共振态. 张时声;孟杰;周善贵;G.C.Hillhouse.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16]A≈100和130核区手征双重带的描述. 彭婧;孟杰;张双全.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17]超重核的壳结构. 张炜;孟杰;张双全;耿立升;H.Toki.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18]中子皮厚度与中子星半径. 李俊;沈刚;G.C.Hillhouse;孟杰.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19]利用密度相关的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核物质与中子星的研究(英文). 班淑芳;李俊;张双全;贾焕玉;桑建平;孟杰.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20]核物质的对称能与中子皮厚度(英文). 沈刚;李俊;Hillhouse G.C.;孟杰.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4

[21]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A=48同质量数原子核对称能的研究. 班淑芳;孟杰;Ramon.A.Wyss.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04

[22]手征带双重带候选核三轴形变的微观研究. 彭婧;孟杰;张双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04

[23]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对关联的类壳模型方法(SLAP)处理. 孟杰;张双全;郭建友.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04

[24]中子星的直接URCA过程. 沈刚;孟杰;Hillhouse G.C..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04

[25]Ca同位素链偶偶核基态结合能的RCHB理论计算. 宾亚萍;陈明伦;孟杰.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04

[26]Ni同位素链偶偶核基态结合能的RCHB理论计算. 令狐荣锋;陈明伦;孟杰.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暨第六次全国核结构专题讨论会,2004

[27]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A=48同质量数原子核对称能的研究(英文). 班淑芳;孟杰;Ramon.A.Wyss.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2004

[28]手征带双重带候选核三轴形变的微观研究. 彭婧;孟杰;张双全.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2004

[29]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对关联的类壳模型方法(SLAP)处理. 孟杰;张双全;郭建友.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2004

[30]中子星的直接URCA过程(英文). 沈刚;孟杰;Hillhouse G.C..第十次全国核结构研讨会,2004

[31]A~130和A~100核区手征双重带的研究. 彭婧;孟杰;张双全.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2004

[32]球形超重双幻核的研究. 张炜;孟杰;张双全;耿立升;H.Toki.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2004

[33]相对论平均场理论框架下对关联的粒子数守恒处理. 郭建友;孟杰.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2004

[34]Analytic continuation of single-particle 共振 energy width and wave function in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model. 张时声;孟杰;C.G.Hillhouse;周善贵.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2004

[35]粒子数守恒方法对原子核激发态晕的研究. 张双全;郭建友;孟杰.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2004

[36]中子皮厚度与中子星半径. 李俊;沈刚;G.Hillhouse;孟杰.第十二届全国核物理大会暨第七届会员代表大会,2004

[37]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对新核素~(259)Db及其α衰变链的研究. 龙文辉;孟杰;周善贵CCAST“放射性束物理”研讨会,2001

[38]超核、超子晕与超子星——初步结果. 吕洪凤;陈惕生;贾焕玉;孟杰.CCAST“放射性束物理”研讨会,2001

[39]双j壳粒子转子模型下的核混沌. 郭璐;孟杰;赵恩广.第十一届全国核物理大会,2000

[40]基于相对论平均场的解析延拓方法对非束缚态能量和宽度的研究. 杨泗春;孟杰;周善贵.CCAST“放射性束物理”研讨会,2000

[41]原子核电荷半径的唯象和微观模型研究. 张双全;孟杰;周善贵;曾谨言CCAST“放射性束物理”研讨会,2000

[42]~(152)Dy超变形转动带角动量的确定. 赵恩广;孟杰;曾谨言;吴崇试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1991

[43]A=150区高自旋超形变带分析. 孟杰;赵恩广;曾谨言;吴崇试.第八届全国核物理会议,1991

资料来源:

社会活动

北京大学-兰州重粒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联合支持的青年核物理中心主任、北京大学理学部学术委员会委员、教育部重离子物理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核物理学会理事、全国核结构专业委员会主任、北京市核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科学院兰州重离子加速器国家实验室学术委员会委员和客座研究员、理论物理研究所客座研究员与原子核理论开放课题负责人、国内外多所大学兼职教授、《高能物理与核物理》编委、担任科技部国际科技合作重点项目计划、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基金等项目评价专家、全国中小学教材审定委员会物理学科审查委员、Physical Review Letters/Physical Review C, Nuclear Physics A,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odern Physics E,Chinese Physics Letters等学术刊物审稿人。国际《INTERNATIONAL SPRING SEMINAR ON NUCLEAR PHYSICS》《Th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Nuclear Structure and Related Topics》等系列学术会议国际顾问委员会成员。中国、日本德国等多所大学和研究机构共同举办的系列《北京亚原子物理国际暑期学校》创办人和中方主席。

获得荣誉

人物评价

孟杰教授获得2022年度洪堡研究奖,这一荣誉是对他在原子核手征对称性研究、相对论密度泛函理论建立以及微观自洽相对论第一性原理计算等方面原创性贡献的认可和表彰。(德国亚历山大٠洪堡基金会评)

孟杰是一位杰出的学者,他在原子核物理领域有多项原创性贡献,发表了多篇SCI论文,获得了众多荣誉。他自幼便养成了良好的自学习惯,在大学期间更是兼听高年级课程,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展现了出色的科学素质。在北大读博期间,他沉浸在图书馆和实验室中,深受严谨治学态度的影响,养成了认真、细致、严谨的科学态度。(北京大学党委宣传部评)

孟杰教授在原子核结构和天体物理理论研究方面有突出贡献,他将相对论平均场理论发展为核结构研究的预测工具,并在北京创建了活跃的国际研究中心。他获得多项荣誉,发表了大量SCI论文,其会士称号被视为物理学界的较高荣誉。(美国物理学会评)

孟杰教授在核结构和核天体物理理论方面的突出贡献。(德国GENCO学会评)

参考资料

孟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技术物理系.2022-02-15

孟杰教授学术报告.西南大学.2017-03-06

孟杰.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18-02-07

孟杰.中国知网.2024-10-11

关于公布2023年中国科学院院士增选有效候选人名单的公告.中国科学院.2023-09-01

毕节籍北大教授孟杰获2022年度洪堡研究奖.微信公众平台.2024-04-06

【燕归来】燕园内外的科学情缘——访北京大学物理学院孟杰.北京大学.2024-04-06

孟杰教授当选为“美国物理学会会士”.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4-04-06

物理学院孟杰教授荣获德国GENCO学会奖.北京大学物理学院.2024-04-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