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丘逢甲

丘逢甲

丘逢甲(1864年12月26日—1912年2月25日),又名秉渊,字仙根,号仲阏、仓海、蛰仙、吉甫、蛰庵,祖籍广东镇平(今蕉岭县),生于台湾苗栗。丘逢甲是晚清爱国诗人、著名教育家,也是一名抗日保台志士。丘逢甲曾任兴民学堂校长、广东教育总会会长。

光绪十四年(1888年),丘逢甲考中举人;光绪十五年(1889年),丘逢甲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中日甲午战争后,丘逢甲反对清廷割让台湾,率兵抗击登台日军。守台失败后,丘逢甲离台内渡,往来潮汕地区广州市、港澳及南洋一带,开始办新学、启民智。1901年,丘逢甲在汕头市主持了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开创潮汕近代新学先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宣统三年(1911年)9月,广东省光复,丘逢甲任广东军政府教育部长。中华民国建国后,丘逢甲被选为广东省代表参加孙中山组织的中华民国临时政府。1912年2月25日,丘逢甲因肺病复发病逝于蕉岭山居,终年48岁。

丘逢甲诗的风格上受杜甫陆游诸家影响,充满爱国感情,着有《岭云海日楼诗钞》《仓海先生丘公逢甲诗选》等传世。丘逢甲与黄遵宪丁日昌何如璋并称为“岭东四先生”。梁启超赞誉其为“诗界革命钜子”“天下健者”。

人物生平

考取功名

丘逢甲1864 年(清同治三年)出生于苗栗县县铜锣湾一位教书先生的家里。逢甲出生那年正是甲子年,父亲龙章极之高兴,想起了延平郡王郑成功也是甲子年出生的,就给他起了个“逢甲”的名字。逢甲自幼天资聪颖,4 岁随父读书,6 岁能诗,7 岁能文,到 12 岁时已能熟读四书五经,背诵不少唐宋诗词。

丘逢甲于1877年(光绪三年)应试,年最少而交卷最早,以案首中秀才。福建巡抚丁日昌主考,连称“奇童”,赠以“东宁才子”印,由此闻名全台。1887年(光绪十三年)丘逢甲入台湾兵备道唐景崧幕府,帖拜唐为师,对台湾风雨飘摇的局势有了更深刻的体会。

1888年(光绪十四年)赴福州市参加乡试,中试为举人。次年春,年仅 26 岁的丘逢甲赴京会试,考取三甲进士,被钦点为工部虞衡司主事。但他却不想做官,没有留京就任工部主事,却告假省亲,回到台湾从事教育和修志工作,曾主讲于台中市“宏文书院”、台南市“崇文书院”,嘉义市“罗山书院”。他改革八股,教授文艺兼讲中外历史,鼓吹维新的进步思想,表现了他爱国爱民的崇高情操,誉满台澎,名噪一时,成为当时士大夫中富有影响的人物。

台湾战役

1894年(光绪二十年)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他预见到台湾前途危难,以“抗倭守土”为号召创办义军,自己带头变卖家产以充军费,并动员亲属入伍。在他的宣传鼓动下,很快募集了义军 160 余营。他任义军统领,对义军“晓以大义,动以厉害,勤加训练”,使义军战斗力很快提高。

1895年(光绪二十一年)4月17日李鸿章与日本首相伊藤博文在日本国马关春帆楼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激起了全国人民的义愤。丘逢甲得知《马关条约》的具体内容之后,悲愤交加,当即咬破指头,用鲜血书写了“抗倭守土”,随后召集绅民数千人集会,联名向朝廷要求废约抗战,三次刺血上书清廷。昏聩无能的清政府,惟恐台湾抵抗会连累朝廷,不但置台湾 3 万多平方公里的领土和几百万臣民于不顾,而且急诏守土官兵早日撤回,并派李鸿章的儿子李经方与日军办理交接事宜。他挺身而出,联合一批爱国绅士主张保卫台湾,抗击日敌。此议一出,立即得到台湾人民的热烈响应,台湾的青壮年纷纷参加义军。于是,丘逢甲和其他爱国将领一起,率领义军开展了抗日军侵台的斗争。五月初二(5月25日),丘逢甲建“台湾民主国”,拥署台湾巡抚唐景为总统。五月初六(5月29日),日军在台北登陆,丘逢甲率军赴援,在新竹市抵御日军20余日。三十日(6月22日),丘逢甲所率义军溃散。他与家人乘渔船内渡,六月初六(7月27日)抵泉州市,七月回祖籍镇平定居。

教育报国

1895 年秋,丘逢甲内渡之后,定居于原籍广东蕉岭县(今蕉岭县文福乡)淡定村,自建“心泰平草庐”名为“丘逢甲故居”,自题门联“培栽后进,远继先芬”;堂侧两厢命名为“念台精舍”和“岭云海日楼”,时以雪耻复土为念,改次子琮为“念台”,以收复台湾为职志。他抱定“能强国则可复土雪耻”,认为“欲强中国,必以兴起人才为先;欲兴起人才,必以广开学堂为本”。于是他决定以己之长,走教育救国的道路。光绪二十三年(1897)丘逢甲任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山长,后又在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光绪二十五年丘逢甲创办潮州市“同文书院”。翌年由广东省当局派赴南洋调查侨情,历游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荷属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侨胞筹募办学经费。光绪二十七年,丘逢甲迁同文书院于汕头市,改为岭东同文学堂,自任监督(校长),开设格致、化学、生理卫生、经学、历史学、算学等课程,聘请日本学者熊泽担任日语教学。同文学堂是广东第一所新式学堂,广泛传播了西方文明和改革思潮,培养学生千余人,后来大多参加了同盟会。此外,他还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镇平县立中学堂。

丘逢甲创办新学,成绩卓著,受到社会的好评和政府的重视。两广总督岑春煊于 1906年聘他任两广学务处视学及广州府中学堂监督。不久,又被拥戴为两广方言学堂监督。1908年为教育界同人推举为广东省教育总会会长,并受聘两广学务公所议绅,成为广东省最有声望的教育家之一。

投身革命

1905 年同盟会成立后,丘逢甲逐渐转变其变法维新立场,日益同情、靠拢民主革命。在友人和学生的推动下,他会见了伟大的爱国者、民主革命先驱者孙中山,作诗盛赞孙中山领导的革命斗争为“横纵海外灌海内,已似洪流不可绝”。号召粤籍巨商筹款资助孙中山的革命事业,1908年丘逢甲被推为同盟会岭东盟主。1909年,广东省咨议局成立,丘逢甲被举为议长并受聘为两广总督公署议绅。丘逢甲利用有利条件,以教育为掩护,积极支持姚雨平朱执信邹鲁等人的革命活动,有时,甚至以咨议局作为革命志士活动的据点。1910年,广州新军起义和黄花岗起义均告失败,牺牲甚大。丘逢甲利用自己的政治地位,积极庇护被追捕的革命志士,使之免于难。辛亥武昌起义成功,丘逢甲深受鼓舞。他不顾个人安危,积极策动广东省独立,广东军政府成立后,丘逢甲担任了军政府的教育司长。1912年元旦,丘逢甲被推举为出席南京组织中央临时政府成立议会的广东的代表之一,被选为参议院参议员。

正当革命旗开得胜,举国欢腾的时候,丘逢甲由于连年为国事奔波操劳,肺病复发,且并发严重肺炎,数次吐血,不得不怅然南归。及抵蕉岭山居,已行动困难。1912 年2月25日,丘逢甲这位忧国忧民,致力祖国统一事业的爱国志士医治无效,与世长辞,享年 48岁。临终前,仍念念不忘故土台湾,嘱咐家人葬须南面,“吾不忘台湾也 !”

主要作品

创作特点

丘逢甲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容,强调时风民俗,着重忧国忧民,苍凉而悲壮,哀绝而慷慨,郁勃而壮阔。

情感真挚,情景交融

丘逢甲是一位爱国志士,1895年中国将台湾割让给日本,丘逢甲便组织义军亲自领导了这场保台斗争,血战二十余日后,义军大败。之后,举家内渡,作组诗《离台诗》。面对割让台湾等地一事,作者充满了愤懑之情,痛恨政府的苟延残喘,却无力回天;愿将自己的生命和热情化作满腔热血,将侵略者杀尽。

豪迈雄健,灵力遒劲

江山渊认为丘逢甲诗歌豪迈雄健的风格正是他粗犷豪放性格的折射。《韩山书院新栽小松》中记载:“出林鳞尚参差,已觉干霄势崛奇。只恐庭阶留不得,万山风雨化龙时。”

沉雄顿挫、苍凉悲壮

《往事》:“往事何堪说,征衫血泪斑。龙归天外雨,没海中山。银烛诗罢,牙旗校猎还。不知成异域,夜夜梦台湾。”

作此诗时,距丘逢甲离台归返已一年有余,然而台湾沦丧和抗击失败的悲愁苦恨仍然强烈地激荡在作者的心中。

托物言志,寄托遥深

比兴这一艺术手法在丘逢甲诗歌中运用极为广泛,以此来增强诗歌的艺术感染力和含蓄性,给读者以联想。如《欧冶子歌》中便借赞颂欧冶子的铸剑来抒发赶尽侵略者,完成祖国统一大业的爱国思想。“妖鸟西飞金两翅,飞啄群龙龙半死。神龙不死何时起,金仙铅泪流不止。”又如《晨起书所见》借一群麻雀抵御乌鸦的侵扰,向读者阐释出即使再弱小的力量,只要联合起来也能力大无穷。国家倍受凌辱,只要中华民族联合起来,定能驱逐列强,完成祖国的统一。然作者在末尾却发出了“嗟哉不能群,人而不如鸟”的感叹,这是面对现实中人心不齐发出的慨叹与深深的无奈。

以文为诗,行笔自如

所谓“以文为诗”是指将诗歌原有的格律、句式打破,纵横变化,以更好地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散文化的句式摆脱了旧格律的束缚,是对古典诗歌格律和形式的突破与创新,是诗人在探寻诗体解放方面所做出的大胆尝试。例如,《嗟哉行》一诗便继承了汉乐府和杂言诗的艺术特征,长短有致,读来抑扬顿挫,朗朗上口。

学术主张

丘逢甲讲学内容超出了当时一般学堂只讲四书五经的传统,还讲了许多新内容:“考古人良法善政,与泰西互证可行于今者",以及“以算学为各学科之根本,约子弟治算,有代数、几何算稿"。他在书院堂壁四周放置格致(物理和化学)、算术等参考图书,悬挂地图和潘鸿轩百果挂图等新学资料。

岭东同文学堂采取分班教学的做法,开设了经、史、国文、东文(日语)、格致、化学、生理卫生,以及“兵式体操”等新学课程,讲授近代科学,宣传新思想,深受粤闽赣地区青年的欢迎。光绪二十五年(1899年)冬,丘逢甲亲自撰写《创设岭东同文学堂序》和《岭东同文学堂开办章程》,在澳门《新知报》发表,系统地阐述教育救国思想和兴办新式教育的主张,提出“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中学为纲,西学为目”的办学宗旨和“借劲东文”的办学途径。

家族成员

注:丘逢甲夭折两子丘琰、丘球未算入排行。

主要成就

教育

1897年(光绪二十三年)丘逢甲任潮州韩山师范学院山长,后又在潮阳东山书院、澄海景韩书院任主讲。1899年(光绪二十五年)丘逢甲创办潮州市“同文书院”。翌年由广东省当局派赴南洋调查侨情,历游越南新加坡、马来亚、荷属英国东印度公司,向侨胞筹募办学经费。

1901年(光绪二十七年)丘逢甲迁同文书院于汕头市,改为岭东同文学堂,开设格致,化学,生理卫生,经学,历史学,算学等多门课程,聘清日本学者熊泽担任日语教学。他还创办了镇平初级师范传习所、在家乡创办“镇平县立中学堂”。同年,丘逢甲与陈炯明在议局力倡禁赌,为受赌商贿赂的部分议员所否决,遂发动社会大众展开斗争,卒使广东当局下禁赌令。丘逢甲在东山、员山创办“创兆学堂”,在乡设“自强社”。

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丘逢甲改任广州府中学堂监督,嗣又任广东教育总会会长。同年,邱逢甲在乡族中提倡种植果木、革除奢侈祭祀等陋习,劝人禁赌、禁抽鸦片烟,受到乡人赞扬。

文学

丘逢甲一生写了大量怀念故土亲人、渴望早日光复台湾的诗歌,现仍保存有2000余首,有《岭云海日楼诗钞》《柏庄诗草》传世。他与同辈诗人黄遵宪丘菽园、潘兰史、王晓论、夏穗卿、蒋观云等均有许多交集,为清末擎领文坛的风骚人物。丘逢甲的诗词思想性和艺术性兼容,强调时风民俗,着重忧国忧民,苍凉而悲壮,哀绝而慷慨,郁勃而壮阔。

潮汕新学

丘逢甲离台内渡,开始办新学,启民智。1901年,丘逢甲在汕头市主持了新式学校“岭东同文学堂”,开创潮汕近代新学先声,培养了一大批人才。

书法

丘逢甲善于书法,其书法取法于颜真卿苏轼

用笔方面:以笔力浑厚,挺拔雄劲,圆笔中锋,藏锋出之为主。

字形方面:取其外拓与厚实,自然与疏朗的特点。

章法方面:通篇起伏跌宕,一气呵成,迅疾而稳,给予人沉稳与庄重的效果,具有沉着而痛快的艺术感染力。

人物评价

丘逢甲以诗歌驰誉于世,创作了大量诗歌,内容或感慨豪迈、或苍凉悲郁,从不同侧面反映他对台湾的无限眷恋和九州光复的美好愿望,情真而意切,充分体现了诗人极高的艺术水平和盼望祖国统一的炽热爱国情怀,洋溢着英雄般的壮志。(蕉岭县人民政府评)

丘逢甲确实不愧为我国近代史上一位革命先驱和忧国忧民的爱国志士、杰出的诗人、成绩卓著的教育家;他既是一位抗日保台的无畏战士,又是一位渴求祖国统一,为振奋民心操劳的爱国赤子。当民主革命潮流风起云涌的时候,他能够顺应历史潮流的发展,从维新立场转变到革命派方面来,为掩护革命党人,推翻清王朝,建立民国作出了显著的贡献。他创作的诗篇,洋溢着爱国主义精神,在当时震撼着沉闷的诗坛,为“诗界革命”带来了一股洋溢着爱国情怀的新风,时至今日,仍有积极意义。总之,丘逢甲为振兴中华,保台复台奋斗了一生,他的爱国思想是值得我们继承和发扬的。(文史广东评)

纵观丘逢甲爱国主义思想体系的学术研究,客家籍作家徐青先生创作的《东宁才子丘逢甲》这部作品是难能可贵的。它以文学的境界和色彩,塑造主人翁丘逢甲独特的人物形象;可信、可亲、可敬之情油然而生,有苦、有悲、有乐之感穿透纸背,让读者身临其境,久久回味,这就是现代生活的精神追寻。掩卷思怀,思绪万千。丘逢甲抗日保台志士的情怀,爱国诗人的胸襟,著名教育家的风范与日月共存,光照人间。(梅州日报评)

近现代目录学家汪国垣《光宣诗坛点将录》:民国初元,(丘)君曾一至金陵,余犹及见之,躯干修伟,虎虎有生气。”又说“仙根本负盛名,唯鲜与中原通声气,至有不能举其名者。工力最深,出入太白、杜甫、东坡、遗山之间,又能自出机杼,不拘拘于绳尺间,固一时健者也。(人民网股份有限公司评)

后世纪念

逢甲纪念中学

逢甲纪念中学(当时为文福中学),创办于1956年秋,地处文福镇白湖村。为纪念丘逢甲先生,1991年,经蕉岭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名为逢甲中学。2006年为合力办好学校,再次改名为逢甲纪念中学。

逢甲大学

台湾中部地区规模最大的学校是逢甲大学,位于台中市西屯区,是以丘逢甲名字命名的综合性大学,以培养工,商专业知识及高级管理人才为主。由丘逢甲之子丘念台萧一山杨亮功等共同创办,前身为私立逢甲工商学院,1961年正式招生,1980年改制为逢甲大学。校址原设台中市北屯大坑观音山。

纪念活动

2014年12月,由广东省丘逢甲研究会主办的丘逢甲诞辰150周年纪念活动在丘逢甲故里梅州市蕉岭县举行。纪念活动以“弘扬爱国情·共圆中国梦”为主题,来自北京、广州市福建省、台湾等地的领导、嘉宾和专家、学者,以及孙中山和丘逢甲的后裔,丘氏宗亲代表,梅州市以及蕉岭县有关领导和学者等70多人共同出席。

护卫舰

2017年5月13日,两艘护卫舰驶进高雄左营军港,两艘护卫舰“国防部长”高广圻决定用“铭传”与“逢甲”,以纪念刘铭传和丘逢甲。

研讨会

2018年11月24日,梅州市丘逢甲文化促进会成立大会在梅城召开。来自各地的丘逢甲文化研究专家、热心公益文化人士近百人参加了成立大会。

墓址

丘逢甲墓位于蕉岭县文福镇鹤湖村,于1913年建成。2019年5月,丘逢甲墓被列入梅州市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电视剧

蕉岭县拟投资三千万元人民币,建设丘逢甲纪念公园、纪念广场及筹拍《丘逢甲》电视连续剧等,以进一步保护这一名人资源。

艺术形象

文学形象

2000年底,出版了以丘逢甲为中心人物的长篇历史小说《台湾风云》,作者阎延文

2002年,作家徐青的电视文学剧本《丘逢甲》问世。2006年1月,广东花城出版社出版了《丘逢甲的故事》一书,内收《丘逢甲》电视连续剧剧本、丘逢甲的故事和丘逢甲爱国诗歌选读,由王华编撰。

2021年10月1日,市委宣传部和市文联联合主办的《丘逢甲与汕头》新书首发式在同文学堂举行。

2022年,客籍作家徐青长篇传记文学《东宁才子丘逢甲》入选“世界客家名人传记文库”,由文汇出版社出版发行。

影视形象

2008年电视剧《台湾1895》,邵汶饰演丘逢甲。

人物争议

1895年反割台运动期间,丘逢甲虽首先反对割台,后却提前内渡,实际表现未尽理想,使后人稍有微词。连横在《台湾通史》便作总评为“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

对丘逢甲的争议,主要是由于他内渡引起的,可分为三类:第一,是将丘逢甲与在台抗日中牺牲的吴汤兴、徐骧相比。如称“逢甲既去,居于嘉应,自号仓海君,慨然有报秦之志。观其为诗,辞多激越,似不忍以书生老也。成败论人,吾所不喜,独惜其为吴汤兴、徐骧所笑尔。”;第二,是将丘逢甲与唐景崧相比,丘逢甲死后,有人作挽联以讥讽之,有“唐总统涕泣誓师,乘隙腰缠偷内渡”“地下若逢唐少保,拊心蒙面污魂过奈何桥”诸语;第三,是将丘逢甲自己的言与行相比,认为其“为德不卒”,如称:“其未战而先走之行为则与其先前所发表的激越言辞迥异;更何况丘逢甲在唐景崧不战而逃时,曾痛骂唐景崧,甚至表示要‘食唐景崧之肉’,但其行径却与唐景崧如出一辙,其言行未能合一,终为世人所讥。”

参考资料

《丘逢甲与汕头》新书国庆节首发.大华网.2024-01-19

蕉岭县人民政府.蕉岭县人民政府.2023-12-28

近代爱国先驱者——丘逢甲.文史广东.2024-01-19

一曲爱国主义的浩然长歌 ——传记文学《东宁才子丘逢甲》赏析.澎湃新闻.2024-01-19

万木草堂:培植万木开新法 草堂至今说康梁.腾讯网.2024-02-23

戊戌变法120周年祭|当维新派年轻勇敢的心遭遇贪恋权位的官僚时.今日头条.2023-12-27

《岭云海日楼诗钞》作者丘逢甲简介(1913).中国台湾网.2020-09-22

寄家国情怀于两岸 育济世之才以图强.南方网.2024-01-22

丘逢甲:爱国志士浩气存(组图).搜狐网.2024-01-19

《岭云海日楼诗钞》作者丘逢甲简介(1913).中国和平统一促进会.2024-01-22

丘逢甲对潮汕教育的贡献.梅州网.2024-01-22

《岭云海日楼诗钞·仓海先生丘公逢甲年谱》(1913).中国台湾网.2024-01-19

丘逢甲:爱国爱乡 教育儿孙要忠于国家民族.广东省纪委监委.2024-01-21

丘应桦被任命为香港特区商务及经济发展局局长.梅州市人民政府网.2024-01-21

梅州蕉岭人!丘逢甲之孙将任香港特别行政区新一届政府部门负责人.梅州网.2024-01-21

图:丘逢甲后裔:自古两岸是一家.新浪网.2024-01-21

丘(邱)氏家族名人——丘逢甲.手机凤凰网.2024-01-21

专访丘应桦:台湾是祖父一直牵挂的地方,希望两岸统一可以早日实现.腾讯网.2024-01-21

丘逢甲之孙丘应桦被任命为香港第六届政府主要官员之一.腾讯网.2024-01-21

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广东省委员会.台湾民主自治同盟广东.2024-01-21

丘逢甲长孙丘应枢在广州逝世(2).升华天下.2024-01-21

台湾台中:三大派系四种势力 三大政党势均力敌.搜狐网.2024-01-21

香港特区政府签署与东盟修订自由贸易协定议定书.中国新闻网.2024-01-21

于右任和丘逢甲的交谊(史海钩沉).人民网.2024-01-22

梅州市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梅州市人民政府.2024-01-19

丘逢甲诞辰150周年 两岸人士共同缅怀.中国台湾网.2024-01-19

台湾花55亿买来美国2艘古董舰 美曾白送多国该型战舰.新浪网.2024-01-19

梅州市丘逢甲文化促进会成立.梅州市人民政府.2024-01-19

松口新增2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梅州市梅县区人民政府.2024-01-19

中新通讯:千里难隔宝岛情——探访丘逢甲故居.中国新闻网.2024-01-19

广东筹拍电视剧<丘逢甲> 计划将在两岸取景拍摄.中国新闻网.2024-01-19

台湾抗日,不该被历史遗忘的一页.搜狐网.2024-01-22

台湾1895第3集.爱奇艺.2024-01-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