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儒
《原儒》 是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熊十力。
作品内容
原儒
儒有三科,关达、类、私之名。
达名为儒。儒者,术士也(《说之解字》)。司马迁《儒林列传》曰:“秦之季世坑术士,而世谓之坑儒。”司马相如言:“列仙之儒,居山泽间,形容甚。”(《汉书·司马相如传》语。《史记》“儒”作“传”,误。)赵太子悝亦语庄子曰:“夫子必儒服而见王,事必大逆(《庄子·说剑篇》)。”此虽道家方士言儒也。《盐铁论》曰:齐宣王褒儒尊学,孟子、淳于髡之徒受上大夫之禄,不任职而论国事;盖齐稷下先生千有余人,王矜功不休,诸儒谏不从,各分散。慎到、捷子亡去,田骈如薛,而荀子适楚。(《论儒》)王充《儒增》《道虚》《谈天》《说日》是应,举儒书所称者,有鲁般刻鸢;由基中杨;李广射寝石,矢没羽;荆轲以匕首擿秦王,中铜柱入尺;女娲销石;共工触柱;觟治狱;屈轶指;黄帝骑龙;英布犬吠天上,鸡鸣云中;日中有金乌;月中有兔蟾蜍。是诸名籍,道墨刑法阴阳神仙之伦,旁有杂家所记列传所录,一谓之儒,明其皆公族。
儒之名盖出于需。需者,云上于天。而儒亦知天文识旱潦。何以明之?鸟知天将雨者曰鹬(《说文解字-附音序笔画检字》),舞旱者以为衣冠。(《释鸟》:“翠,鹬。”是鹬即翠。《地官·舞师》:“教皇舞,帅而舞旱暵之事。”《春官·乐师》有皇舞。故书皇皆作{羽王}。郑玄云:“{羽王}舞者,以羽覆冒头上,衣饰翡翠之羽。”寻旱暵求雨而服翡翠者,以翠为知雨之鸟故。)鹬冠者,亦曰术氏冠(《汉·五行志》注引《礼图》),又曰圜冠。庄子言儒者冠圜冠者知天时,履句屦者知地形,缓佩者事至而断(《田子方》篇文。《五行志》注引《逸周书》文同《庄子》,圜字作鹬。《续汉书·舆服志》云,鹬冠前圜)。明灵星舞子,吁嗟以求雨者谓之儒。故曾之狂而志舞雩,原宪之而服华冠(华冠亦名建华冠,《晋书·舆服志》以为即鹬冠。华皇亦一声之转),皆以忿世为巫,辟易放志于鬼道。(阳狂为巫,古所恒有。曾、原二生之志,岂以灵保自命哉?董仲舒不喻斯旨,而崇饰土龙,乞效虾蟆,荐脯,以事求雨,其愚亦甚。)古之儒知天文占候,谓其多技,故号遍施于九能,诸有术者悉亥之矣。
类名为儒。儒者,知礼乐射御书数。《天官》曰:“儒以道得民。”说曰:“儒,诸侯保氏有六艺以教民者。”《地官》曰:“联师儒。”说曰:“师儒,乡里教以道艺者。”此则躬备德行为师,效其材艺为儒。养由基射白猿应矢而下,尹需学御三年受秋驾,吕氏曰:皆六艺之人也(《吕氏春秋·博志篇》)。明二子皆儒者。儒者则足以为祯干矣。
私名为儒。《七略》曰:“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孔子,以重其言,于道为最高。”周之衰,保氏失其守。史籀之书,商高之算,蜂门之射,范氏之御,皆不自儒者传。故孔子曰:“吾犹及史之阙文也;有马者借人乘之,今亡矣夫!”盖名、契乱,执调御之术亦浸不正,自诡鄙事,言君子不多能,为当世名士显人隐讳。及《儒行》称十五儒,《七略》疏《晏子春秋》以下五十二家,皆粗明德行政教之趣而已,未及六艺也。其科于《周官》为师,儒绝而师假摄其名。然自孟子、荀子,多自拟以天子三公,智效一官、德征一国,则劣矣。而末流亦弥以哗世取宠。及郦食其、陆贾、平原君之徒,哺不廉,德行亦败,乃不如刀笔吏。
是三科者,皆不见五经家。往者商瞿、伏生、谷梁赤、公羊高、浮丘伯、高堂生诸老,《七略》格之,名不登于儒籍。(若孙卿书叙录云:“韩非子号韩子,又浮丘伯皆受业为名儒。此则韩非、浮丘并得名儒之号,乃达名矣。”《盐铁论·毁学篇》云:“包丘子修道白屋之下,乐其志。或亦非专治经者。”)儒者游文,而五经家专致。五经家骨鲠守节过儒者,其辩智弗如。(传经之士,古文家吴起、李悝、虞卿、荀子而外,知名于七国者寡。儒家则孟子、孙卿、鲁仲连、甯越皆有显闻。盖五经家不务游说,其才亦未逮也。至汉则五经家复以其术取宠,本末兼陨。然古文家独异是。文言文家务求是,儒家务致用,亦各有适。兼之者,李克、孙卿数子而已。五经家两无所当,顾欲两据其长,《春秋断狱》之言,遂为厉于天下。)此其所以为异。自太史公始以儒林题齐鲁诸生,徒以润色孔姓遗业,又尚习礼乐弦歌之音,乡饮大射,事不违艺。故比而次之。及汉有董仲舒、夏侯始昌、京房、翼奉之流,多推五胜,又占天官风角,与鹬冠同流,草窃三科之间,往往相乱。晚有古文家出,实事求是,征于文不征于献,诸在口说,虽游、夏犹黜之。斯盖史官支流,与儒家益绝矣。
冒之达名,道、墨、名、法、阴阳、小说、诗赋、经方、本草、龟、形法,此皆术士,何不言儒?局之类名,蹴鞠弋道近射,历谱近数,调律近乐,犹虎门之儒所事也。(若以类名之儒言,赵爽、刘徽、祖恒之明算,杜夔、坑咸、万宝常之知乐,悉古之真儒矣。)今独以传经为儒,以私名则异,以达名类名则偏。要之题号由古今异。儒犹道矣。儒之名于古通为术士,于今专为师氏之守。道之名于古通为德行道艺,于今专为老之徒。道家之名不以题诸方技者,嫌与老氏也。传经者复称儒,即与私名之儒肴乱。(《论衡·书解篇》曰:“著作者为文儒,说经者为世儒,世儒易为,文儒之业,卓绝不循,彼虚说,此实篇。”案所谓文儒者,九流六艺太史姓之属。所谓世儒者,即今文家。以此为别,似可就部。然世儒之称,又非可加诸刘歆、许慎也。)孔子曰:今世命儒亡常,以儒相诟病。谓自师氏之守以外,皆宜去儒名便,非独经师也。
以三科悉称儒,名实不足以相检,则儒常相伐。故有理情性、陈王道,而不丽保氏,身不跨马,射不穿札,即与驳者,则以“”诟之,以“多艺”匡之;是以类名宰私名也。有审方圆、正书名,而不经品庶,不念民疾,即与驳者,则以“他技”诟之,以“致远”匡之;是以私名宰类名也。有综九流万物,而不一孔父,不蹩为仁义,即与驳者,则以“左道”诟之,以“尊师”匡之;是以私名宰达名也。今令术士艺人眇之学,皆弃捐儒名,避师氏贤者路,名喻则争自息。不然,儒家称“师”,艺人称“儒”,其余各名其家,泛言曰“学者”。旁及诗赋。而泛言曰“文学”(文学名见《韩子》,盖亦七国时泛称也),亦可以无相矣。
礼乐世变易,射御于今粗粗,无参连白矢交和鸾之技,独书数仍世益精博。凡为学者,未有能舍是者也。三科虽殊,要之以书数为本。
内容简介
《原儒》是作者论述儒家思想的代表作,全书分上卷《原学统》、《原外王》篇,下卷《原内圣》篇,以《周易》、《春秋》、《周官》等儒家经典为依据,综合考辨与分析,论述孔子开派儒家政治伦理思想的宗旨和内涵,责斥后世对孔子儒家正统思想的曲解和比附。
作者简介
熊十力(1885-1968),原名继智,字子真,号逸翁,晚年又称漆园老人,湖北黄冈人。青年时代投身反清革命,武昌起义后任都督府参议,并参预护法运动。三十四岁后慨然脱离政界,专心学问。曾入南京支那内学院从欧阳渐先生研究佛学,后应蔡元培先生之聘任教北京大学。抗战期间入蜀,先后应马一浮和梁漱溟先生之邀讲学于复性书院、勉仁书院。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历任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特邀代表及第二、三、四届全国政协委员。1954年后定居上海市。熊十力先生学贯古今,融会中西,融摄道释,要归于儒,而自成一家,创立了一个颇具特色的哲学体系。重要著作有《新唯识论》《十力语要》《佛家名相通释》《读经示要》《体用论》《乾坤衍》等。其学说影响深远,以新儒家名世的牟宗三、唐君毅、徐复观等皆为熊门高足,熊先生也被尊为现代新儒家的开宗大师。
图书目录
序:读熊十力札记
题记
原儒再印记
原儒序
上卷
绪言第一
原学统第二
原外三第三
下卷
原内圣第四
附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