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契丹灭后晋之战

契丹灭后晋之战

五代十国后晋天福八年至开运三年(辽朝会同六年至九年,943—947年),契丹军数次南下,攻灭后晋的战争。

947年,契丹第三次南下,后晋重臣杜威降契丹,这样后晋的主力就丧失了。石重贵被迫投降,全家被俘虏到契丹。后晋灭亡。

历史背景

唐朝灭亡之后,沙陀人李克用建立后唐。到末帝李从珂继位时,大将石敬瑭成为河东节度使。后来李从珂对 石敬起疑心,石敬瑭也暗谋自保。李从珂后来改授石敬瑭为天平军节度使,并降旨催促赴任,石敬瑭便叛变。后唐于是派兵讨伐,石敬瑭被围,向辽朝皇帝耶律德光求援。9月契丹军南下,击败唐军。石敬瑭在十一月受契丹帝册封为大晋皇帝,认契丹主耶律德光为父,称父皇帝,自称儿皇帝,然后向后唐都城洛阳市进军,末帝在937年1月自杀,后唐灭亡。石敬瑭灭后唐后,建立后晋,并在938年按约定将燕云十六州献给契丹。石敬瑭在位期间对辽国称臣。

天福七年,后晋出帝石重贵即位后,拒绝再向契丹称臣,两国关系恶化。

战争过程

太宗亲征

契丹太宗耶律德光以晋廷负恩为由,举兵南下。八年,耶律德光在降将杨光远赵延寿劝诱下,乘中原饥 荒,晋廷国用困竭之机,调集山后、檀、云、应(今北京延庆、密云区大同市应县)等州及卢龙县(治今北京市城区西南)兵,于十二月兵分两路南进。东路以赵延寿率5万兵为前锋,太宗自率10余万大军殿后,出南京(即幽州,今北京)趋魏州(今大名县东北);西路由伟王率云、应诸军入雁门关(今代县西北)趋太原市,策应东路主力作战。

九年正月,东路前锋军攻陷晋粮储重镇恩州(治大清河,今河北清河西北),继占领南乐县(今属河南省),李世民牙帐设于元城(今河北大名东北);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破代州(今山西省代县),逼近忻州市(今屑山西)。后晋出帝闻知,先遣使致书辽朝,欲修旧好,遭拒。遂以黄河为屏障,部署防御:命高行周为北面行营都部署,率军进驻戚城遗址(今濮阳市北);遣张彦泽浚县(今河南浚县东北);出帝亲率禁军抵澶州(今河南阳)指挥。另以刘知远为幽州道行营招讨使,抵御契丹西路军。及战,伟王军攻秀容(今山西忻州),被刘知远击败,逃至鸦鸣谷(今山西寿阳东南),东会契丹主力。

辽晋鏖战

二月,李世民率军围戚城,遣麻答率数万兵攻博州(今聊城市东北),抢渡马家口(今山东聊城东),会晋叛 将杨光远由翼侧包抄,钳击正面晋绥军。晋廷命何重进、白再荣安彦威等分守麻家口(今山东城东北)、杨刘(今山东东阿东北杨刘镇)、马家口、孟州市(今河南孟县南),加强诸津要守备。同时,遣侍卫马军都指挥使李守贞、神武统军皇甫遇等率兵万余,沿河水陆并进,疾趋马家口阻截。及至,辽朝步骑万余已于山西省筑垒,正掩护后续渡河。李守贞乘半渡而击,拔东岸契丹军营垒,其军溃散,溺死甚众,西岸之兵退走。时戚城遗址交战相持不下,耶律德光伪弃元城,伏兵顿丘(今浚县北),企图以示弱诱敌之策诱杀晋绥军。适值霖雨,晋军旬日未出,伏击落空。

三月初一,契丹军再攻戚城,两军战至傍晚,皆死伤甚众。耶律德光乘夜退营30余里,随后便撤兵北归。契丹撤军后,晋廷遣军收复失地,调整部署,扩展军备。四月,命高行周澶州;遣李守贞攻讨青州市(今属山东省)的杨光远叛军。八月,以刘知远为北面行营都统杜威为都招讨使,统领河北省、山东、河南省诸地防务;闰十二月,李守贞破青州,杀杨光远。时契丹军二次南下至元氏县(今河北元氏西北)、分兵攻掠邢(治龙冈,今邢台市)、磁(治阳,今磁县)3州。开运二年(945年)正月,后晋护国节度使安审琦等率数万兵于安阳水(今河南安阳北安阳河)南岸列阵阻截。十五日,义成节度使皇甫遇率数千骑前出侦察,至邺县(今临漳县西南)猝遇数万契丹军,交战百余合,晋绥军寡不敌众,且战且退,至榆林店(今河南安阳北),苦战半日,双方杀伤甚众。黄昏时,晋将安审琦率军逾安阳水往救,契丹军疲敝,撤师北走。晋军乘机转守为攻,集结诸军于定州市(今属河北省),命杜威为北面行营招讨使统军北上。三月,下泰州(今河北青苑)、克满城(今满城区北),攻遂城(今徐水区西北)。闻辽朝8万骑于虎北口(今密云区东北古北口)反扑将至,杜重威惧,引兵撤至阳城(今清苑区西南)白团卫村,速扎鹿角为寨。契丹铁鹞军追至,围寨数重。适北风大起,耶律德光遣奇兵断粮道,令铁鹞军下马拔鹿角,变骑为步,四面合击,纵火扬尘以助其势。

后晋灭亡

晋将药元福皇甫遇等出其不意,率精骑逆风迎战,殊死拚杀;符彦卿等引万余骑继后横击;李守贞令步卒 尽拔鹿角出击,契丹军溃散,弃马夺路而逃。后晋恃禹都阳城遗址之捷,轻视辽朝,欲伺机北伐。契丹攻晋接连受挫,不甘罢休。三年七月,耶律德光指使赵延寿及瀛州刺史刘延诈降,诱后晋出兵接应。石重贵不辨真伪,即命杜威、李守贞等会兵广晋(今大名县东北),悉调京师宿卫禁军归杜重威麾下,企图取瀛(今河北河间)、莫(今任丘市北州镇),安定关南,进取幽州,荡平塞北。十一月,杜重威率兵30万抵瀛州,契丹将高模翰早已引兵潜出。晋偏将梁汉璋率2000骑追击,战败身亡。杜重威不救,反倒退兵武强县(今河北武强西南)。辽朝军长驱南下,沿易、定向曲阳县(治真定,今河北省正定镇)推进。杜重威还欲南撤,遇张彦泽返恒州,乃转兵西行,至中渡桥(今正定县东南滹沱河上),契丹军已先于占领。张彦泽率骑争夺,契丹军焚桥,两军遂夹沱河而峙。耶律德光遣别将萧翰迂回晋绥军侧后,抢占栾城区(今河北栾城西),扼晋军粮道、退路。

十二月,晋将王清要求率兵2000前出开道,但杜威心怀异志,不许大军增援,致使王清所部皆战死,主力亦陷入重围。杜重威以途穷路末,暗中勾通辽朝,谋举军降。耶律德光佯许立其为帝,杜重威伏兵于内,迫将士出降(参见阳城、滹沱之战)。契丹军即乘晋后方空虚,挥师南下,直入汴梁(今开封市)。出帝奉表报降,后晋灭亡。

评价

此战,契丹以骑兵优势,实施机动作战。采取有利则进,不利则退,诱敌深入的方略,创造野战歼敌战机致胜;晋廷虚骄轻敌,悉将京师宿卫禁军投入北伐,主帅杜威叛降后,致后方空虚,首都陷落而亡。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