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位于湖北省武汉市武昌东湖路160号,总用地面积8.5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11.4万平方米,其中展览面积3.6万平方米,是中央与地方共建的8家国家级重点博物馆之一,是国家一级博物馆。

湖北省博物馆前身是1945年5月成立的“湖北人民科学馆”,后在湖北人民科学馆的基础上,建立了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经过数年筹建,湖北省博物馆1963年正式成立开放。2013年扩建新馆,2021年12月20日新馆开馆,馆舍建筑形成南北两馆一体、两主两翼、中轴对称布局,展馆主要分为南主馆(文展大楼)、北主馆(综合馆)以及东馆(楚文化馆)、西馆(编钟馆)。

该馆现有馆藏文件24万余件(套),其中国家一级文物945件(套)、国宝级文物16件(套)。 馆内以青铜器战国秦汉漆木器、楚国秦汉简牍、先秦明朝藩王墓出土的金玉器为特色,著名的展品有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云梦睡虎地秦简、元青花四爱图梅瓶等。

2012年成立的乐器专业委员会挂靠湖北省博物馆。2015年在香港中文大学邵逸夫堂举办楚腔汉调演出活动,“礼乐学堂”多次走进新疆开展文化交流活动。

在2021年第十九届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推介活动中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获精品奖及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

湖北省博物馆是是湖北省最为重要的文物收藏、保护、研究、展示、教育机构,是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历史沿革

前身

湖北省博物馆其前身是湖北省人民科学馆。1949年5月,武汉市解放,党派军代表韩克华、科学工作者李振凡等接收原省立科学实验馆,并组建了“湖北人民科学馆”,主要开展文物的调查、征集、文物保护及展览宣传等项工作。

1953年3月,湖北省委、湖北省人民政府批准湖北省文化局关于撤消湖北省人民科学馆,成立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的请示报告。

筹建与选址

湖北省博物馆1953年筹建以来,辗转多处。1953年,办公地址暂设武昌水陆街。195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专项下拨10万元建馆基金,为湖北省博物馆择址新建馆,湖北省政府将此基金与湖北省农业部门的投资合用,在武昌区水果湖新建湖北省工农业展览馆,以其三分之一作为湖北省博物馆的陈列场地。

但是由于场地过于狭窄,无法全面开展工作,在水果湖驻扎的时间并不长,后接到武汉东湖风景区管理处邀请,经批准,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迁到东湖现址(武昌东湖路160号),就此在东湖之滨扎下根来。

发展期

1959年湖北省人民政府拨款22万元为湖北省博物馆兴建陈列展览大楼,1960年大楼建成,原国家副主席董必武同志为湖北省博物馆题写了馆名。1963年1月湖北省博物馆筹备处与湖北省文物管理处合并,正式成立湖北省博物馆,3000平方米的陈列展览大楼建成并对外开放,开启了新篇章。

1999年1月,建筑面积5717平方米的编钟馆建成开放。2005年12月,楚文化馆建成并正式对观众开放言。2007年9月,综合成列馆建成开放。为了使更多的老百姓能欣赏到人类共同的文明成果,湖北省人民省政府决定实行免费开放,2007年10月18日,湖北省博物馆实施免费开放试运行。11月6日,原售票处的牌子改成了“发票处”,湖北省博物馆正式向社会免费开放。

为推动湖北省文博事业发展,加快文化强省建设,以打造全国领先、国际一流博物馆为目标,2013年正式启动改扩建工程 ,2021年12月20日新馆开馆。

湖北省博物馆与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在合署办公21年后,于2023年2月转为独立运行。

设计布局

建筑设计

湖北省博物馆老馆(北主馆、东馆、西馆)为“品字形分布,形成一主两翼的构图,并与北入口门楼共同形成“楚宫双阙对阳台”的格局,开阔的广 场适合举行各种活动,体现了高台建筑、多层宽屋檐、大坡式屋顶等楚式建筑风貌,古朴而有新意。

新馆(南主馆)以“鼎盛江城,楚韵基石”为核心构思,与老馆“背靠背”,设计充分利用新旧场地之间的高差,设计成北高南低的圆弧形体,屋顶高度与老馆3层檐口平齐,突出老馆屋顶轮廓。在新馆内打造通透的展览空间,设计采用横、纵双向“扩容”的设计,两根树杆状仿生柱由二层直抵屋顶,柱体顶部,分布6条枝干,枝干末梢彼此交错相连,阳光的光影被切割成叶片洒在地面,这样的设计,既满足功能需要也达到了景观装饰效果,新馆整个造型呈“三重台”意象,与老馆对扣吻合,是对楚文化的延续传承。

整个建筑风格通过对“鼎”形体的提炼与概括,以及对高台的的形体处理,抽象表达出“楚韵基石”超拔之美,“鼎”与“基石”的联系寓意新馆与老馆自然呼应,表达出一种谦逊的文化态度。

建筑布局

湖北省博物馆,南北皆有广场,方便观众进入,南北馆以连廊相连。南主馆地上四层,地下一层。地上四层以展厅为主,地下一层为库房和编钟演奏厅。南主馆一层展厅曾侯乙,二层展厅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特展、曾侯乙,南主馆三层楚国八百年,四楼的大厅两侧各有人行通道通往室外观景平台,可270°欣赏无敌湖景,室外左侧观景平台正对天鹅湖和武汉东湖风景区部分湖岸。北区设有文保中心、研究中心和旅游团队接待中心。

常设展厅

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

20世纪六七十年代,湖北地区出土众多高等级“曾”字铭文青铜器,因信息有限无法深入认识曾国,直到1977年9月,一支部队在随州市偶然发现一座战国早期大型墓葬,1978年3月湖北省博物馆考古队开始实地勘察,经过清理检测,曾侯乙编钟编磬、琴、排箫、竹箎等共九种125件乐器出土。随着遗迹的发掘,一步步解开“曾国之谜”,展厅精选随州市叶家山、文峰塔、枣树林、京山苏家垄、枣阳郭家庙等重要曾国墓葬、青铜器进行了展示。

展厅位于南馆二层,面积1900㎡,展览分为始封江汉、汉东大国、佐佑楚王、华章重现四个部分,有牛形钮铜盖鼎、铜箭镞、铜戈、曾侯谏铜鼎等500件文物,展示了曾国700余年历史文化。

越王勾践剑特展

展厅位于南馆二层,面积600㎡,围绕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设立的专馆展厅,分为“越国春秋”“惊世发现”“剑中王者”三个单元,以越国历史作为背景,介绍文物背后楚昭王、越王勾践联姻的故事。

曾侯乙

曾侯乙是周朝诸侯国曾国的国君,他的墓葬于1978年在湖北省随县被发现,发掘出土一万五千余件文物。

展厅位于南馆一、二层,面积3800㎡,围绕曾侯乙墓出土文物,展览分为“敬天崇祖”“金声玉振”“所尚若陈”“观象授时”“车马仪仗”“永保用享”七个部分,其中,曾侯乙编钟曾侯乙展厅的核心文物。现今,曾侯乙编钟展柜上方依托曾侯乙墓出土的衣箱星宿图设计了星空屏幕,在欣赏这套“古代乐器之王”的同时还可抬头看看“古人的星空”。

楚国八百年

展厅位于南馆三层,面积2700㎡,以楚国文化历史知识为基本定位,分为“开疆拓土”“礼俗百业”“惊采绝艳”“上下求索”四个单元,探寻了楚国起源与发展,了解楚人日常生活,展示楚人在八百年历史长河中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文化风貌。

梁庄王珍藏

2001年考古工作者在钟祥市进行考古发掘,出土有金、、玉、宝石瓷器等5300余件,其中金、银、玉器1400余件,珠饰宝石多达3400余件。

展厅位于南馆三层,面积1000多平方米,被划分为“天潢贵胄”“珠围翠绕 ”“丝路珍”三个部分,将明朝梁庄王墓出土的珍贵文物展现得淋漓尽致,展品有金镶蓝宝石帽顶、金累丝镶宝石带、玉叶组佩等,以刻有“西洋等处买到”字样金锭和出土异域珠宝,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带来中西文化交流。

土与火的艺术

展厅位于北馆三层,展厅陈列陶鼎、陶盘、陶罐、陶钵、绳纹陶鬲等陶、灰陶长颈壶等陶、瓷器藏品,展览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以出土瓷器为重点,介绍湖北省元朝以前的的单色釉瓷器;第二部分展示元代以后湖北瓷器的面貌,以馆藏传世瓷器为重点,四大镇馆之一的元青四爱图梅瓶就在这一展厅。

郧县人

1989年和1990年,先后在湖北省十堰市郧阳区(原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了2具人类颅骨化石,被命名为“郧县人”。展厅位于北馆三层,以距今约100万年“县人”的发现为主线,展示了湖北境内旧石器时代遗存的发现。

屈家岭

1954年在京山市屈家岭管理区发掘,这是长江中游地区最早发现并正式命名的新石器时代考古学文化,距今约4500年至5100年,展厅位于北馆三层,展示了江汉平原史前氏族社会的生活面貌和精神世界。

盘龙城

1954年发现的盘龙城遗址商朝早期城址,展厅位于北馆三层,展厅内对商代时期青铜工艺、埋葬习俗、玉器风格、陶器特征等方面进行了陈列。

荆楚百年英杰

荆楚文化是悠久的中华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展厅位于北馆四层,分为“国家主席”“辛亥仁人”“革命志士”“军旅名将”“科学精英”“文化俊杰”“抗疫英雄”七大单元,展出198套(件)文物,包括董必武保存的1948年中国人民银行发行第一套人民币票样,1933年陈潭秋在赴中央革命根据地前给其兄长的亲笔信,抗战时期李先念使用的怀表,开国大将徐海东挑着儿女行军用的箩筐等珍贵文物,用典型的文物、史料、图片的形式,展现了100多位从荆山楚水里走出来的英雄豪杰、仁人志士。

馆藏文物

综述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文物丰富,现有藏品24万余件(套),国家一级文物近千件(套),收藏包括青铜器、漆木器、金银器、竹简、玉器、陶瓷器等文物,形成了三大系列:有以屈家岭管理区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为代表的史前文化系列,盘龙城遗址楚国曾国出土文物为代表的青铜文化系列,梁庄王墓郢靖王墓、武当文物为代表的明朝精品文物系列。

镇馆之宝

曾侯乙编钟

年代:战国早期

尺寸:钟架长7.48米 高2.65米

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是曾侯乙展厅的核心文物,全套编钟重达5吨,共65件钟、镈组成,上层为3组钮钟19件,中层为3组甬钟33件,下层为2组大型甬钟12件,另有l件大镩。在曾侯乙编钟的钟体、钟架和挂钟构件上,共有3700多字铭文,标注出各钟所发音律及律调阶名。其中一件镈钟为楚惠王赠送给曾侯乙,为中国迄今发现的数量最多、保存最好、音律最全、气势最宏伟的一套编钟,揭示了中国古代青铜铸造的高造技艺。同时,曾侯乙编钟也是我国古代音乐史上的一个光辉成就,为今天古音律和编钟制造的研究提供了珍贵的实物资料。

曾侯乙尊盘

尺寸:尊高30.1厘 米 口径 25厘米 盘高23.5厘米 口径58厘米

1978年在湖北省随州市曾侯乙墓出土,曾侯乙尊盘由尊和盘两件器物组成,尊为盛酒器、盘为水器,而曾侯乙尊盘融尊盘于一体,使尊立于盘上,整个装饰纹饰繁,尊体上有28条龙、32条蟠螭,盘体装饰龙56条,蟠48条,它们互相盘旋环绕,连成一体。这非凡的铸造工艺使曾侯乙尊盘成为商周青铜器的巅峰之作。

越王勾践剑

年代:春秋

尺寸:剑长55.6厘米 宽5厘米

1965年12月于江陵县望山一号楚墓发掘,是国宝级文物,省博物馆四大镇馆宝之一,这把剑虽然在墓穴里放置了2500年,却毫无锈迹,仍然纹饰清晰。剑首向外翻卷呈圆盘形,内铸11道精细的同心圆,剑身装饰黑色菱形花纹,剑身正面靠近剑格处还写有两行鸟篆铭文,分别是“越王鸠浅 自作用剑”,春秋晚期越王勾践剑制作精美,工艺精湛,被誉为“天下第一剑”。

郧县人头骨化石

1989年5月18日和1990年6月15日,在湖北省郧县青曲镇曲远河口的学堂梁子发现两具距今约100万年的头骨化石,保存了完整的脑颅和基本完整的面颅骨,根据头骨特证,属于直立人类型,简称“郧县人”。

云梦睡虎地秦简

1975年于湖北省云梦县出土,共1155枚,共4万多个工整的秦隶汉字,主要包括《法律答问》《秦律十八种》《为吏之道》等,是迄今发现数量最多、体系最完善的秦朝法律文书档案,秦律对汉朝以及其后的中国传统法律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虎座鸟架鼓

年代:战国中晚期

尺寸:高约136厘米 宽134厘米

2002年湖北省枣阳市九连墩2号墓出土,此名主要源自鼓的基本形制,长方形底板,两侧各有两个铜衔环,由双虎、双鸟,一鼓组成。双虎背向,侧向踞伏,此为底座;双鸟相背,立于虎背之上,嘶鸣高歌,此为鼓架;鼓圆悬于双鸟之间,由双兽托举。该器物通体黑漆,彰显了楚文化的浪漫与神奇。

元青花四爱图梅瓶 

尺寸:通高38.7厘米 口径6.4厘米 底径13厘米

2006年在钟祥市郢靖王墓出土,腹部的主体纹为四个菱形的开光,分别绘四爱图:王羲之爱兰、陶渊明爱菊、林和靖爱梅鹤、周敦颐爱莲。足部绘一圈仰覆莲纹,以卷草纹和锦带纹间隔三层纹饰, 整个色彩呈青翠艳丽,此瓶被誉为“陶瓷中的熊猫”。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尺寸:展开全长87.4厘米 宽5.2厘米

1987年在荆门市包山楚墓出土,描绘了战国时期人物车马出行的场景,画中用土黄、桔红、海蓝和棕色等颜色,勾勒出富有立体感的图画,画师用五棵柳树,将画面面巧妙地分隔成了五个画段,此图因其情节的连续性,被誉为中国现存最早的长卷“连环画”,体现了楚国漆器制作工艺的极高水平。

石家河玉人像

出土于天门湖北天门石家河遗址,距今4200至4000年,面部写实,两眼倾斜呈倒置的八字形,鼻宽阔,口扁方微闭,威严森然。石家河文化时期,长江中游地区史前玉器的发展达到高峰,形成了具有鲜明特征的玉文化。

崇阳铜鼓

尺寸:通高75.5厘米 鼓面直径39.5厘米

1977年在湖北省崇阳县发掘,重42.5公斤。由铜鼓身、铜鼓座和铜鼓冠三部分组成,鼓面是椭圆形,鼓身两侧有云雷纹和乳钉纹装饰,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铜鼓,也是国内保存的唯一一件商朝西周早期的铜鼓。

展品展示

文化活动

临时展览

2008年5月《七彩霓裳---云贵高原民族服饰展》,展出云贵两省230余件民族文物,以妇女服饰居多,包括服饰50套、绣片等装饰图案100件、银饰75件。

2008年11月《心与音——世界民族乐器特展》,展出世界各地200余件民族乐器。

2009年5月《千古英雄——“大三国志展”归国汇报展》,展出中国11个省市34家文博单位提供文物138组,日方20家文化单位和私人收藏夹提供展品63件。

2012年1月“晋国宝藏”文物特展,展出青铜器、玉器等珍贵文物144件(套),展示了山西省两周时期的文化面貌。

2012年3月举办《道生万物—楚地道教文物特展》,展出文物共计230件套。

2014年3月“追梦——邓丽君,特展”,展出蓝宝石项链、白色婚纱、中国风刺绣龙纹礼服等160余件展品。

2015年9月《胜利:1945-2015!——纪念第二次世界大战胜利70周年俄罗斯美术作品展》特展,展出了俄罗斯12家重要艺术机构的反法西斯题材经典藏品76件。

2015年9月《奥地利百年绘画展》特展,展出奥地利帝国1 9-20世纪的代表性画家的杰出作品90件。

2016年2月《穆穆曾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郭家庙墓地特展》,展出2002年和2014年发掘的枣阳市郭家庙曾国墓地的出土文物300余件。

2016年6月《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展览包括“东方瓷国”、“海上通”、“瓷艺远播”三个主题,展出汉朝清朝的精美瓷器170余件。

2017年8月“初音——世界口琴文化艺术展”,共展出世界50多个国家和地区200余件口弦琴实物,100分钟音视频和220余张图片。

2018年5月5·12汶川地震十年摄影展,展出记录汶川地震十位幸存者十年来的生活日常的摄影作品110件。

2018年10月至2019年1月初联合举办“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物展”,以宗教和艺术为主题,展出180件藏品,包括镀金面具的男性木乃伊、描绘亡灵死后前往冥殿的彩绘墓碑、来自底比斯神庙祭司的彩绘人形棺等珍贵藏品。

2020年1月《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特展》,展出1919年至1971年间日本采用传统工艺制作拓印的版本的展品46件。

2020年1月开展”富岳三十六景——浮世绘特展“与“国冢礼赞——蒋昌忠中国画作品展”线上展览。

2020年1月1-22日举办“瑞鼠吐宝——庚子鼠年新春生肖文物图片联展”,使用300余张图片介绍了中国的“鼠文化”。

2020年9月12日——2021年1月11日举办“华章重现——曾世家文物特展”。

2021年12月保利藏金——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青铜器特展,展出的 36 件(套)钟鼎彝器。

2022年5月18日2022年“国际博物馆日”全国主会场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幕。

对外文化交流

2009年10月8日参加比利时“欧罗巴利亚—中国艺术节”的“中国古代帝王珍宝展”,展品包括曾侯乙墓鹿角立鹤、冰鉴、十六节玉佩、九连墩M1墓编钟、铜盖豆、铜案、甲及5件玉器共12件套文物。

2011年3月1日与香港特别行政区康乐及文化事务署联合举办的《辛亥革命百周年展》。

2014年3月3日参加莫斯科希金造型艺术博物馆“礼乐中国——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朝周朝青铜器特展”,包括曾侯乙墓鹿角立鹤、曾侯乙编磬等116件(组)商周青铜器文物。

2017年7月22日参加俄罗斯“皇家品味——15世纪中国藩王的艺术展”,展出明朝早期梁庄王墓出土的文物90件(组)。

社教活动

为传播文物知识,湖北省博物馆会举办不同形式的社会教育活动,如国际博物馆日”家庭日活动、“让我的声音做你的眼睛”为主题的关爱盲人活动、浴火重生——弘扬伟大抗疫精神编钟音乐会、探索文明之旅、钟鸣楚天元宵夜”沉浸式灯会游园等活动。

2013-2020年暑期开展以《礼仪中国》《土与火的艺术——元青花四爱梅瓶》《彩绘漆器》《文物背后的成语故事》《寻找铜草花——楚国青铜冶铸的成就》《古文字魅影》《商周文化》等为主题的考古夏令营活动,在2020年7月为50余名来自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内陆河滨中文学校6-18岁的华裔青少年举办“云”赏湖北省博物馆云端夏令营。

2015年“礼乐学堂”举办《当艺术变萌时》系列社教活动,包括水墨大教堂、小小雕刻家、萌萌泥塑师等主题活动。

2020年湖北省博物馆积极创新传播方式,推出“云展览”“云直播”“云演奏“”微课堂“等一系列活动,如“太阳人”“石刻”“蛋壳彩陶”等主题的线上教育、“5·18文创节”博物馆人谈文创、博物馆在移动、春光中的武汉、”黄钟大吕、共奏佳音——曾侯乙编钟的盛世之声“等直播活动。

文创设计

为彰显博物馆文物的魅力,湖北省博物馆设计制作了家居生活、首饰、丝绸等系列的文创周边,将文物文化与生活用品相结合,如四爱梅甁折叠眼镜盒、元青花四爱图梅甁书签套装、太阳人石刻项链、银质越王勾践剑手镯曾侯乙编钟茶具组合、金丝楠龙牌吊坠、梁庄王奇迹系列项链、云梦秦简折扇、彩绘凤鸟双联杯迷你小盆栽、编钟名片座、素绉缎龙凤虎纹大方巾等文创作品。

编钟表演

湖北省博物馆编钟古乐团自成立以来,应邀出访了法国德国新加坡荷兰卢森堡等国家和地区,曾经参加97香港特别行政区回归的庆典,并与亚洲青年交响乐团、纽约爱乐乐团、苏格兰交响乐团等著名团队合作演出。

周二至周五 11点、14点、15点

周末及国家法定节假日 10点半、11点半、14点、15点

每场演出时间30分钟

成人票50元/张,优惠票30元/张(现役军人、学生、残障人士、65岁-69岁老年人凭有效证件可购优惠票);1.4米以下未成年人免票(不占座位,需成人陪同;一名成人可陪同一名1.4米以下未成年人)

在2023年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编钟演奏每天有5个时间段,分别是每天上午10:30、11:30,下午14:00、15:00、16:00各一场。10月1日,编钟演奏推出“千古绝响——曾侯乙编钟国庆专场音乐会”。

学术科研

学术研究

湖北省博物馆在考古研究、文物研究等方面不断做出探索和研究,如对铜绿山古矿井(巷)的照明进行模拟实验,论定铜绿山井巷中发现的春秋战国时期成束燃烧过的竹签为当时照明所用燃材料、残陶豆等器为陶质灯具。

该馆通过对湖北地区汉代纪年砖、墓砖纹饰进行系统梳理,寻找墓砖纹饰演变的规律,希望藉此建立汉朝墓葬年代的推断标尺。从墓葬出土玉器纹理、溏色、沁色、切割痕等的研究分析,探讨战国玉佩中的“对开同型”器的制作工艺。对馆藏的126件甲骨进行整理与研究,完成甲骨文字释读及甲骨钻、凿、灼形态分析等工作。

湖北省博物馆相继发表《黄龙洞动物群研究》《石家河文化玉器研究》《略论古代巴人的渊源和发展流向》《楚器沱鼎新笺—楚鼎系列研究之二》等研究成果。

考古

湖北省博物馆积极做好考古成果的挖掘和整理工作,为考古工作提供了重要材料,如1989年和1990年在十堰学堂梁子遗址发现的“郧县人”,是一处集古人类化石、古动物化古和石制品三位一体的重要旧石器时代遗址,郧县人头骨为实证中华大地万百年的人类演化史关键节点提供了重要依据与信息。

为配合屈家岭遗址公园建设,2020年3-12月对屈家岭遗址点北部坡地、中部台地、南部合地及土地山遗址点、大禾场遗址点进行发掘,面积约750平方米,清理各类遗迹83个,出土壶形器、彩陶、斧等陶器和石器,此次对屈家岭遗址的考古发现,进一步深化了对遗址结构布局的认识。

湖北省博物馆参与发掘多个遗址、墓葬和珍贵文物,如江陵县马山楚墓、枣阳九连墩墓地、叶家山墓葬等墓葬,东湖放鹰台、宜都市红花套镇“原始社会村”、覃家沱遗址、孙家河遗址、天门龙嘴遗址等遗址,磨光石器和陶器、青铜器剑和矛、鼎足、玉佩饰、铅锡小管等珍贵文物。

文保技术

青铜器

湖北省博物馆在青铜器文物保护和修复上有深度研究,编写《“有害锈”青铜器的修复保护》介绍了通过对盘龙城出土的一批有“有害锈”青铜器实验性修复中摸索出的一套去除有害锈的方法。

2013-2018年多次参与编制青铜文物保修复方案,如《京山苏家垄出土青铜器保护修复方案(二)》 ,在全面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使用适宜的材料和工艺对该项目46件(套)文物采用不同方法、材料、配比,有针对性地分别制定保护修复方案。《铜绿山四方塘墓葬区出土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先后进行显微观察、元素分析、透射电镜分析等工作,对青铜文物的矿料来源、病害程度进行定量研究,开展修复工作。

湖北省博物馆还编有《随州叶家山西周早期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松滋市博物馆馆藏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枣阳郭家庙墓地出土青铜文物保护修复方案》等方案。

漆木器

湖北省博物馆所文保中心不断改进出土饱水漆木器的脱水加固定型的方法,在对杭州跨湖桥遗址的独木舟及木构件脱水加固定型保护实践中逐步探索出一整套脱水整形同步进行的工艺技术,2021年该馆的《一种半固态方式脱水加固饱水漆木器的方法》获中国专利发明。

为传承与创新漆器保护修复工艺,推进省级非遗项目楚式漆器髹饰技艺,湖北省博物馆与高校合作教学,共同培养专业化、职业化的技术人才,与中南民族大学美术学院合作建立“漆器保护修复实习基地”。

出版作品

湖北省博物馆对曾侯乙墓有深入研究,编著《随县曾侯乙墓》按墓坑与棺椁、乐器、青铜礼器和用具、兵器和车器、金器和玉器、漆林器、竹简对出土文物进行介绍与展示,《认识曾侯乙墓》从历史、考古、文物、古文字等方面阐释了曾侯乙墓的重要发现及其意义。

湖北省博物馆曾出版《曾侯乙墓文物艺术》《曾侯乙墓陪葬坑》《礼乐中国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江汉吉金 湖北省博物馆典藏商周青铜器》等作品。

所获荣誉

2006年获“华中地区三十佳景区”、“湖北省十佳旅游景区”、“湖北省文明景区”。

2008年北岱庙墓地、青龙泉遗址的发掘被评为2008年南水北调考古重要发现和优秀工地。

2008年,综合馆工程获“中国建设工程鲁班奖”、“全国装饰工程奖”、“楚天杯”等荣誉称号。

2010年8月湖北省博物馆(含扩建工程)荣获新中国成立60周年建筑创作大奖。

2011年11月湖北省博物馆志愿者喻梦华荣获“中国博物馆十佳志愿者之星”称号。

2012年4月13日叶家山曾侯墓地考古发掘项目荣获 2011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

2020年在“荆楚瑰宝背后的故事——湖北省文博讲解推介活动”中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20年论文集获奖。

2020年”礼乐学堂“获评”2015-2019年度博物馆研学课程及线路推价活动“最佳课程和优秀线路。

2021年10月20日“随州叶家山墓地出土珍贵青铜文物保护修复项目”入选“2021全国十佳文物藏品修复项目”。

2022年7月22日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被授予“全国文物系统先进集体”称号。

2022年8月22日获批“湖北省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2年11月获评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

2023年3月荣获由湖北省总工会授予的“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

相关事件

2023年9月25日,湖北省博物馆为丰富人民群众的节日文化生活,决定采取延长开馆时间、增加展演场次、举办多种活动等形式满足人民群众中秋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期间(9月29日至10月6日)的参观需求。开放时间是每天上午8:30开馆,下午17:30闭馆(16:30停止入场)。

参考资料

湖北省博物馆地址.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7

博物馆简介.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7

2010年以前大事记.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2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开馆.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8

海外华文媒体走进湖北省博物馆 触摸荆楚文化.今日头条.2023-02-21

乐器专业委员会.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楚腔汉调——汉剧展演”走进香港中文大学.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湖北省博“礼乐学堂”走进新疆.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2021-2022年大事记.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2

2021年度全国博物馆十大陈列展览精品揭晓.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国际及港澳台合作奖.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历史沿革.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23-03-12

合署办公21年后,湖北省博物馆与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分开独立运行.新浪财经头条.2023-03-12

武汉市建筑设计院设计的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开工.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网站.2023-03-08

以谦逊之姿 释放文化力量——对话湖北省博物馆新馆总设计师.新华网.2023-03-08

冬日去哪儿|湖北省博物馆三期开馆啦!.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3-03-08

湖北省博物馆三期扩建工程.中信建筑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2023-03-08

曾侯乙.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8

曾世家——考古揭秘的曾国.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8

越王勾践剑特展.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8

楚国八百年.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8

中国故事|湖北省博物馆:匠心“唤醒”文化瑰宝.今日头条.2023-02-21

历时4天搬家,国宝曾侯乙编钟入住新馆.今日头条.2023-02-25

湖北省博物馆新馆基本陈列介绍.腾讯网.2023-03-29

郑和时代的瑰宝——“梁庄王珍藏”见证海上丝绸之路.今日头条.2023-02-25

土与火的艺术.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陶、瓷器.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湖北省博物馆2022年春节假期开放安排.湖北省博物馆.2023-03-29

郧县人.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特征鲜明的屈家岭文化.今日头条.2023-02-25

屈家岭.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盘龙城.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张定宇的“人民英雄”勋章长啥样? 快来省博看!.网易.2023-02-25

荆楚百年英杰.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典藏.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23-03-09

到博物馆,来一场奇妙之旅.长江云(湖北网络广播电视台).2023-03-13

湖北省博物馆十大镇馆之宝.今日头条.2023-02-18

国宝曾侯乙编钟搬新家.今日头条.2023-02-18

曾侯乙墓考古:曾侯乙编钟奏响中华文明悦耳之音.今日头条.2023-02-21

吴王夫差剑、越王勾践剑.国家文物局.2023-02-25

越王勾践剑.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25

《国家宝藏》特展文物揭晓 省博云梦睡虎地秦简入选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2-20

彩绘人物车马出行图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2-20

崇阳铜鼓 - 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湖北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2-20

湖北省博物馆展演云贵高原民族服饰.中国新闻网.2023-02-25

世界各地民族乐器展览亮相湖北省博物馆(图).中国新闻网.2023-02-25

中新网:“大三国志展”展览5月至8月亮相湖北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2023-02-25

山西出土晋国文物特展亮相湖北省博物馆-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25

湖北省博物馆4月将举办楚地道教文物特展-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25

“今日君再来” 邓丽君特展在湖北省博物馆举行-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3-02-25

《胜利:1945-2015!——纪念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俄罗斯美术作品展》志愿者讲解员招募启事.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湖北省博物馆《奥地利百年绘画展》志愿者讲解员招募启事.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穆穆曾侯——全国十大考古发现:郭家庙墓地特展》.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海上瓷路——粤港澳文物大展》.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世界口弦文化艺术展亮相湖北省博物馆.国家文物局.2023-02-25

汶川地震十年摄影展在省博物馆开展.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法老的国度——古埃及文物展” 在湖北省博物馆开展.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日本浮世绘《富岳三十六景》在湖北首展.今日头条.2023-02-25

“保利藏金——保利艺术博物馆藏青铜器特展”开幕.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8

中国博物馆协会公布2022年度“全国最具创新力博物馆”.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湖北省博物馆文物亮相欧洲展异彩.湖北省人民政府门户网站.2023-02-25

2011-2020年大事记.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湖北省博物馆馆藏商周青铜器特展在莫斯科开幕.国务院新闻办公室.2023-02-25

“皇家品味——15世纪中国藩王的艺术展”在俄罗斯开幕.湖北省博物馆,湖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2023-02-25

湖北省博物馆举办“国际博物馆日”家庭日活动.国家文物局.2023-02-25

湖北省博物馆开展关爱盲人系列社教活动.国家文物局.2023-02-25

湖北省博物馆“礼乐学堂”开启《探索文明之旅》.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今日继续!湖北省博物馆元宵奇妙夜火热上演!.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0

湖北省博物馆“少儿课程”暑期活动圆满结束.国家文物局.2023-02-25

湖北省博物馆首届考古夏令营活动成功举办.国家文物局.2023-02-25

“礼乐学堂”举办《当艺术变萌时》拉近观众与展品之间的距离.中国博物馆协会.2023-03-09

礼乐学堂.湖北省博物馆.2023-03-09

文创.湖北省博物馆.2023-03-29

演出信息.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3

湖北省博物馆中秋国庆免费开放安排.今日头条.2023-09-25

“郧县人”遗址等列入2022年六大考古新发现.网易手机网.2023-04-08

湖北省博物馆协会2020年理事会 暨学术研讨会成功召开.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0

喜讯!湖北省博物馆获评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教育基地.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0

喜报丨湖北省博物馆社教部荣获“湖北省女职工建功立业标兵岗”称号.湖北省博物馆.2023-03-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