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瞿塘峡

瞿塘峡

瞿塘峡,又名峡,为长江三峡之一,位于中国重庆市内,西起奉节县白帝山,东至巫山县大溪镇,全长8千米,峡中江面宽100—200米,最窄处不过几十米,两岸山峰高达1000—1500米。瞿塘峡是三峡中最短窄,却最雄伟壮观的峡谷,素有“长江三峡之首”的称号。

瞿塘峡数千年来积淀了极其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其北岸赤甲山上有老关庙文化遗址、大溪文化遗址、巫山猿人遗址三大遗址和老关庙信号台、赤甲楼、古炮台、古栈道、风箱峡悬棺等景点;南岸白盐山有孟良梯古栈道遗迹、摩崖石刻、犀牛望月峰、猿人峰等景观,浓缩了中国200万年的人类发展史,其中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和人物深刻地影响了该地区乃至中国的历史进程。

1982年,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批准为长江三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2022年12月,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正式授牌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位于中国重庆市奉节县夔门街道办事处瞿塘峡社区,地跨东经109°1'、北纬30°29’,位于长江三峡西口,在重庆市奉节县城东约5千米处,距万州区约124千米,总面积4.7平方千米。瞿塘峡东至巫山县大溪镇、瞿塘村,与巫山县接壤;西起奉节县白帝山,西至关庙沱,与云阳县相连;南靠巫山县界(火焰山、花岩子),与湖北利川、恩施和建始三县交界;北邻紫阳城,与巫溪县毗邻。

气候

瞿塘峡所属区域属中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冬季温和,夏季炎热,春早秋凉,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光照适宜,雨量充沛,这与四川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等没有太大差别。受峡谷地形地貌的影响,气候垂直变化较为显著,形成典型的立体峡谷气候特征。海拔低于600米的地区年均气温16.4摄氏度,1000-1400米的地区气温13.7-10.8摄氏度,高于1400米的地区气温低于10.8摄氏度。常年日照时数1639小时,年均降水量1132毫米,多集中于7—8月份。

地质地貌

瞿塘峡地处川鄂湘黔隆褶带、南大巴山拗褶带和川东褶皱带三大构造交汇处,地质构造以褶皱为主,各岩层走向大致为北东—西南向,褶皱所成背斜层常成山脉。瞿塘峡所处的三峡地区南部大娄山系沿江侧矗立,地势陡峭,北侧则是大巴山脉余脉,地势相对较缓,其东端为巫山山脉,背靠大巴山脉,面依云贵高原北境,是中国东部与西部,面向海洋和面向亚洲腹地的两大地理单元的重要结合部之一,本身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该地区地貌由于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和新地壳运动的控制,以及受水文作用的影响而复杂多样,主要是丘陵山地,极少平原,山多河多,众多山脉连绵起伏,大小河流沟壑纵横,有溪河纵横切割、山大坡陡等特点,形成了山高峡窄、地势险峻的峡谷地貌。同时,峡谷之间为向斜和构造盆地所隔开,在江水的作用下,形成较为开阔的宽谷。峡谷段基本上为石大理石区,宽谷段则主要由砂岩、泥岩夹灰岩、火成岩等构成,常见的地表岩溶地貌有峰丛、峰林、孤峰、岩溶洼地、干谷、溶沟等。

水文

瞿塘峡处于长江干流,属长江下游上段,长江及支流流经的三峡地区,河谷地貌形态为峡谷段,为其中的最窄处,仅100米。长江干流流量常年平均为1.38万立方米/秒,年径流总量平均4341亿立方米左右,汛期在5-10月间,7、8月为大汛,汛期洪水峰高量大。在瞿塘峡所处的三峡地区,北部注入的长江水系较多,如嘉陵江小江、草堂河、朱衣河、梅溪河大宁河、龙船河及香溪等;南部注入长江的支流则较少,除乌江以外,其余皆为一些小溪流。

生物多样性

植物

瞿塘峡地处三峡地区,在中亚热带范围内,具有亚热带温暖湿润的生态环境,因此该地区内植被具有纬度地带性,植被类型属于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是中国亚热带植物富集地;同时也具有垂直地带性特点,植被随高度变化而发生垂直分异的规律十分明显,具体如下:常绿阔叶林带(基带)—常绿阔叶与落叶阔叶混交林带—亚高山针叶林带(包括落叶阔叶与针叶混交林带);海拔800—1300米之间主要植被为蕨类,枹树、马尾松青冈杉木王等,其次为白茅、化香、柏木疏林,海拔800米以下主要是马桑欧黄栌,黄茅群丛。瞿塘峡所处的三峡地区森林分布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主要包括马尾松林、杉木林、柏木林、落叶阔叶林、常绿阔叶林、温性松林、针阔混交林、针叶混交林、经济林、竹林、灌木林等十一种类型。

动物

瞿塘峡所处的三峡地区具有适宜的气候条件和丰富的水资源,使得该地区植物资源丰富,山林密集,直接影响到该地区动物种类繁多。两栖动物爬行纲鸟纲和哺乳纲动物601种,分属于30目108科,其中两栖纲2目9科43种,爬行纲3目11科44种,鸟纲17目59科415种,哺乳纲8目29科99种。现生的典型动物包括锦鸡、鸳鸯、黑斑哇、猕猴白腹锦鸡、果子狸、野猪、毛冠鹿八哥属、长吻松鼠、小灵猫水灵猫华西雨蛙黄山短尾猴金丝猴属、猪灌、长尾仓鼠等。

形成原因

距今约七千万年前,中国大陆发生了一次规模巨大的地壳运动,名为燕山运动,瞿塘峡背斜由此形成。在长江水流的不断侵蚀下,河床加深,河谷逐渐扩大,由于瞿塘峡作为背斜地段,其地质发育的石灰岩密度高,质地坚硬,抗侵蚀能力强,垂直裂隙发育较强,长江水流对其两侧的侵蚀受到限制,顺着岩层的破裂处向下侵蚀。随着河床的逐渐加深,两岸古坡岩层失去支持,沿着垂直裂隙崩塌,形成悬崖峭壁。在流水侵蚀和重力等自然力的作用下,逐渐形成了峡谷景观。

历史沿革

地名来源

明代吴守忠所著《三峡通志》中解释:“瞿唐峡:府东十三里,旧名西陵峡。峡两崖对峙,中贯大江,全蜀之门户也。瞿者,大也;唐,水所聚也。又云:瞿者,渠也,秋冬水落为瞿;唐也,春夏水溢为唐。”古文中,“塘”通“唐”。《夔州府志》云:“瞿者,大也;塘,水所聚也。”另有说法:秋冬水落为瞿,春夏涨水为塘。此即瞿塘峡名称的由来。

地域历史

瞿塘峡地理上位于川鄂两地“咽喉”处,是古代的军事要地。历史上封建统治时期,在这里设置重兵把守,并铸造铁索,封锁江面。据史书记载,唐朝天佑年间(公元九〇四),张武在瞿塘峡作铁絙,绝江中流,立栅于两端,谓之“锁峡”。《宋史》载南宋景定五年(公元一二六四年)守关大将徐宗武在瞿塘立二铁柱,各高六尺四寸,设横拦江面的铁索七条,各长二百七十七丈,用来封锁长江。在这里一索横江,四川省与全国的水上交通便告断绝,所以历史上瞿塘峽又称铁锁峽。现在,每当枯水季节,在江口的石盘上,还能看到两根铁柱,就是当日锁江的见证。

游览历史

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李白、杜甫刘禹锡苏轼黄庭坚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梅尧臣等都到过瞿塘峡,此地的艰险旅途和秀丽江山,丰富的历史和巴歌蛮舞,都被记录在诗人们撰写的优美诗篇中。后代文人墨客,面对峡江胜景,也作有大量诗歌。

主要景点

瞿塘峡西口为雄伟壮观的瞿塘关,上口长江与草堂河交汇处为中国历史名园,白帝城。瞿塘峡南北部高山分别为白岩山与赤甲山。南部白岩山自西向东主要景点分布为:偷水孔古栈道、铁锁关、孟良梯、凤凰泉、犀牛望月等。北部赤甲山自西向东主要景点分布为:滟堆、老关庙、古炮台、风箱峡等。

自然景观

瞿塘关

瞿塘关,又名夔门,位于瞿塘峡西口,古有“夔门天下雄”之誉,以雄伟壮观而著称,为第五套10元人民币背景图案,西扼巴蜀,东控荆楚,自古为中国兵家必争之地,如今被誉为“中华山水之门”。夔门段江水湍急,两岸高山耸立,南为白岩山,北为赤甲山,两山夹江对峙,拔地而起,高耸入云。峡江两岸的山壁如刀劈斧削,如同一道天造地设的大门,因此被称为瞿塘关。这里的河宽只有百余米,杜甫诗赞曰:“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因其水大河窄,故汛期水位一日之间可陡涨20米,年水位的变幅甚至可相差50米。

滟滪堆

在瞿塘峡口,原有一巨石兀立江心,砥柱中流。这就是有名的滟滪堆。每当秋冬水枯,它显露江心,长约30米,高40米,好似一头巨兽横截江流。夏季洪水暴发,一江怒水直奔而下,狂澜腾空而起,涡流百回千转。船过此处,极易触礁。千百年来,滟滪堆作为三峡之险的标志出现在民歌以及无数文人诗作中,是一道独异的峡江风景。1959年冬,在整治川江航道中,滟滪堆被炸毁。

白盐山、赤甲山

位于瞿塘关两侧的南北侧的高山,南为白盐山,北为赤甲山,拔地而起,高耸入云。近江两岸壁立如削,如同天造地设的大门。白盐山因粘附在其岩石上的水溶液,主要含钙质,色似白盐而得名;赤甲山因含有氧化铁的水溶液粘附在风化的岩石表面,此山土石呈红色,如人袒背,故名赤甲山。

犀牛望月

位于瞿塘峡南岸白盐山腰,有一兀立的巨石,宛若犀牛横卧,侧头东望,好像凝视夔门上面的月亮,故称此景为“犀牛望月”。

黄金洞

夔门白盐山壁有一洞穴,上是70米悬崖,下有200米深谷。据传西汉公孙述兵败前秘密将数年积蓄的金银珠宝藏于洞里,以备来日东山再起,故名“黄金洞”。1998年8月25日,中国、英国爱尔兰3个国家组成联合探险队,登上瞿塘关绝壁,进入黄金洞,并在洞中发现遗骨、岩画涂鸦、古代兵器、家用器皿等。

凤凰泉

位于白盐山绝壁底段的一个宽敞的偏岩洞,洞前一大钟乳石,高8米,底部直径6米,内出清泉,其形酷似一只凤凰引颈伸入岩隙中吸饮清泉。“凤身”长满水麻柳树,恰如满身凤羽,头上天生一根小灌木,正像凤之顶冠,故名凤凰泉。2003年,三峡大坝蓄水后,凤凰泉被淹没。

人文景观

白帝城

白帝城位于长江瞿塘峡上口的长江与草堂河交汇处,长江北岸白帝山顶。原为长江北岸草堂河西岸半岛,海拔175~248米,占地面积5公顷,其中建筑面积4000平方米,残存宋代白帝城(夔州城)城墙5069米,依山就势以石建,城墙最高处达10米。白帝城原名子阳城,西汉末年,公孙述割据四川省,见此地险要,易守难攻,便修建城池,方圆约五里,并屯兵防守。当时城中有口古井,常常有白雾升腾,有人传言这是“白龙献瑞,要出新天子之吉兆。于是公孙述“跃马称帝”,自号“白帝”,其所建城池得名“白帝城”。东汉建武十二年(36年),刘秀派兵入川,公孙述战死成都市。公孙述称帝12年,在其称帝期间,各地战乱频繁,唯白帝城一带较为安宁。他死后,当地百姓感念其恩,便在白帝山上修建一座庙宇,供公孙述像以做祭祀,为白帝庙。所建城池紫阳城取名“白帝城”,此山亦改名“白帝山”。1978年,白帝城景区正式对外开放。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公布白帝城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三峡大坝蓄水至海拔175米后,白帝城已成四面环水的孤岛。

瞿塘峡古栈道

瞿塘峡古栈道位于瞿塘峡北岸的绝壁上,全长12千米,最宽处3米,最窄处1米,高2.5米。由清代晚期夔州知府汪鉴等倡议修建,从奉节白帝城下连通巫山青莲溪,全长65米,于1888年9月首先开工建设,在前人开凿的基础上,峡江北岸陡峭崖壁上65千米栈道于1891年竣工,其中以瞿塘峡段最为险峻。三峡工程蓄水后,海拔较低栈道已经被水淹没,为还原古人临江遨游的行路体验,该段栈道于2017年9月复建完成。该栈道连接了重庆巫山奉节县的陆上交通,成为当时贯通三峡的要道。三峡大坝蓄水到139米后,古栈道已部分淹没。2016年启动古栈道复建工程。

瞿塘峡摩崖石刻

原位于瞿塘峡南岸临江的崖壁之上,有南宋至近代的碑刻共13幅,总面积600平方米。题刻均为阴刻,字体包含楷、隶、草、篆诸体,内容涉及颂德、咏史、观景等。最著名的是南宋乾道年间赵公硕所书写的“皇宋中兴圣德颂”,共980字。此外,还有明代诗人沈庆的《赋瞿塘上峡》和清代张伯翔的“瞿塘”、刘心源的“瞿塘关”,近代抗日爱国将领冯玉祥的“踏出夔巫,打走倭寇”,孙元良的“夔门天下雄,舰机轻轻过”等题刻。

老关庙文化遗址

老关庙瞿塘峡内北岸赤甲山上,庙内历代主要供奉镇江王爷大禹、武财神关羽、道教水神杨泗将军等,前身为江神庙,其历史可追溯至上古夔巫时期,是夔州最早的庙宇。清初张三丰布道至夔州府曾在此居住。光绪三十年乡绅维修后,改名老关庙。民国后期因战乱被毁。2020年,老关庙原址复建。

大溪文化遗址

位于瞿塘峡东口长江南岸,距县城45千米,面积1.5万平方米。台地被两条自然冲沟分为3块,北面冲沟地名火爆溪,两边断壁上,文化层出露1米左右,新石器时期墓葬群集中于溪北。1958年下半年,长江流域文物保护委员会、四川大学历史系两次来此发掘。1975年10月-1976年1月,省博物馆、万县市文化馆、县文化馆又进行发掘。3次发掘面积570平方米,清理墓葬208座,击土文物1700多件。

巫山猿人遗址

巫山猿人遗址又称龙骨坡古人类化石遗址,位于长江南岸的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龙坪村西南坡,海拔高度830米。1984年7月4日,重庆自然博物馆邀请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研究所副研究员黄万波一行7人,来庙宇镇龙坪村龙骨坡龙洞侧的裂隙地带进行考察发掘。经过1年考察、3年发掘的野外工作,获得巨猿齿化石。巫山人化石岀土处同时发现有大批古哺乳动物化石材料,被县人民政府列为保护点。

赤甲楼

赤甲楼于1996年建成,临江而立,可观赏夔门雄姿,因位于赤甲山山脚而得名。楼体飞檐翘阁,红墙釉瓦,“赤甲楼”匾额由著名书法家沈鹏题写,楼内外镶嵌的是历代名人咏三峡的诗、词、歌、赋,是由中国著名书法家、被中央电视台誉为“中国第一刀”的陈复澄先生以刀代笔,用了一年半的时间刻制而成,具有很高的艺术性。楼下平台处为古炮台遗址,复建有两门硕大铁炮,以凸显夔门天险在古代军事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战略地位。

古炮台

古炮台遗址位于赤甲楼下,复建有两门硕大铁炮,以凸显夔门天险在古代军事上“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重要战略地位。

风箱峡悬棺

与巴人悬棺在瞿塘峡北岸中部,悬崖陡壁上的洞穴和缝隙中放着无数黄褐色的长形木匣,古时传说此地是木匠祖师爷鲁班放风箱的地方,故得名“风箱峡”。后经考证,这些长形木匣实为巴人悬棺,悬棺是古代巴人的一种葬仪,有的至今依然保存完好。

孟良梯

位于瞿塘峡南岸粉壁墙一带的绝壁上。相传是北宋杨家将孟良为运回老令公杨继业的遗体所修,故称孟良梯。今存石孔61孔.自上而下呈“之”字排列,最上端距山顶约有30米,石孔呈方形,高26厘米、深34厘米,每孔相距1~3米。据考证是南宋抗元战争中通往杨口城的一条古栈道。三峡大坝蓄水后,孟良梯下半段沉入江底,上半段依存。

锁江铁柱

又名铁锁关和夔关。位于瞿塘峡北岸,在长江和草堂河交汇处竖有两根铁柱,由南宋守关大将徐宗武所铸。为南宋抗元战争遗迹。铁柱用生铁铸造,高2.3米,直径0.4米,基座高0.27米,柱身有5节宝顶。上部有纹饰。2003年前,迁往夔门古象馆右侧陈列。

时令景观

每年11月初到次年1月,是瞿塘峡景区内夔门红叶的观赏时期,夔门的红叶主要是欧黄栌,属灌木,分布在瞿塘峡两岸山上。它在八月开始转为黄色,黄栌在落叶前,叶中的叶绿素转化为胡萝卜素,便呈现为火红色。夔门红叶具有面积大,品种多,景观好三大特点。一般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内为夔门红叶为游客观赏点,位于赤甲山腰的沿江游步道也可进行红叶观赏。

其他看点

民俗文化

夔州竹枝歌舞

夔州竹枝歌舞是集歌、舞、乐于一体的民间歌舞形式,起源于长江三峡地区古代巴人祈福迎神的民间歌舞,主要产生于娱神、娱人的活动中(以祭祀、节令、竞技、男女情爱、集会为内容的歌舞),与民俗活动相互依存,密不可分。自唐朝刘禹锡发掘,遂知名于世,经唐、宋、元、明、清,一直流传至今。《夔府图经》载:“俗传正月初夜,鸣鼓连腰,以为‘踏蹄’之戏。”“蛮鼓声坎坎,巴女舞蹲蹲。”

瞿塘峡纤夫号子

瞿塘峡纤夫号子是奉节县最具有代表性的号子,分上河号子和下河号子(仅限于瞿塘峡内)。上河号子又称哈哈号子(土号子),正名为砍挠号子,下河号子称为抽挠号子。在当地水运复杂的自然环境下,号子本身带有的强烈感召力和战斗力能够鼓舞船工们的斗志,协调传统动作,使其配合一致,才能战胜漩涡大浪。“瞿塘峡船工号子”是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特产

奉节脐橙

柑橘在奉节的历史悠久,唐朝以前就有。奉节脐橙无核少络、多汁爽口、酸甜适度、脆嫩化渣,被誉为“中华名果”。

阴沉木工艺品

阴沉木,又称“碳化木”,是原始森林因地震、洪水、泥石流等原因被带入河床低注处,埋人淤泥中,受缺氧高压影响,经长达上千万年碳化形成的,有“东方神木”和“植物木乃伊”之称。其产品主要包括仿明清古典家具及佛像、笔筒、镇纸、象棋、手珠等系列工艺品。

夔梳

夔梳为奉节县传统手工艺品,始于唐宋,盛于明清,民国时期最为出名。夔梳选料考究,制作精细,品种多样,有“夔州梳子、泸州子”之誉。

黄杨木工艺品

奉节黄杨木纹理斜行,结构均匀细腻,材质硬重、干燥缓慢,干后尺寸性能稳定不翘裂,切削面光亮美观,最适于制作各种工艺美术品。黄杨木工艺品主要有根雕、木梳、擀面棒、按摩棒、棋子、手杖、挂件等。

美食

篮子鸡

盬子鸡是奉节县传统特色菜,是奉节县世代相传的传统美食,以高山柏树枝熏制而成的老腊肉农家土鸡再辅以陈年“诸葛亮菜”用特制子汽蒸成。2011年4月,盬子鸡被列入重庆市第三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神仙豆腐

神仙豆腐,又名斑鸠豆腐,选用奉节县高山生长的斑鸠叶作为原料经过简单加工制成,是一种纯天然的绿色健康食品,是独特的休闲食品和季节菜。

夔门虾

夔门虾用长江上的天然河虾,以蒜头和生姜等为辅料,热锅冷油爆炒而成。

橄榄油

橄榄油被列为“三峡第一桌”餐前生态饮料。

开发与保护

开发

1978年,本着“在保护中开发,在开发中保护”的宗旨,对瞿塘峡白帝城进行重点保护开发,是1978年长江沿岸首批对外开放的景区之一。1982年,瞿塘峡景区被批准为长江三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1991年至1999年,政府投资600万元,修建白帝城旅游索桥、竹枝园,修复白帝城至风箱峡的2500米古栈道和赤甲楼、古炮台。2004年至2007年,奉节县白帝城旅游开发有限公司投资300万元对白帝城红墙内外基础设施、山体绿化、峡口畅通工程进行维护。2007年至2015年,重庆长江三峡旅游开发公司对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提档升级,投入资金8.29亿元(天坑地缝部分),实施白帝城风雨廊桥及其配套工程、夔门至白帝城景区入景道路白改黑油化工程、白帝城忠义广场景观和出师表工程、白帝庙提档升级工程、白帝城游客接待中心改建工程。2016年,奉节县国有企业赤甲集团投资建设项目56个,其中白帝城·瞿塘峡景区以“归来三峡”山水实景剧演艺项目和“三峡之巅”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2001年1月,白帝城瞿塘峡景区被评为全国首批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2022年7月,国家文旅部拟定瞿塘峡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自从白帝城·瞿塘峡成功创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以来,奉节政府严格对照AAAAA级旅游景区标准,对景区硬件设施和软件服务进行全面改造升级。

保护

1999年,瞿塘峡白帝城获批为重庆市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瞿塘峡白帝城获批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瞿塘峡白帝城获批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

2014年2月—2016年1月,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上海同济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同济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山大学4家单位合作编制了《白帝城大遗址保护规划》(下文简称《规划》),规划面积达25.6平方千米。《规划》一直坚持“大遗址”概念,并全面整合周边相关的历史文化资源,以实现对周边文物应保尽保,共同构建区域性的文化空间格局。《规划》的理念是“一体化保护”,以遗址本体、遗存分布区、遗址历史环境要素,以及与之密切相关的空间景观、文化遗产等背景环境为保护对象,结合遗址分布区概念,统筹划定保护区划,明确保护范围、建设控制地带等区划界线,确定了以白帝城、子禹都阳城遗址、宝塔坪共同构成大遗址核心区,总面积达到5.72平方千米,这为白帝城遗址保护研究争取了较为完整的空间范围,统筹兼顾文物本体与历史环境要素一体化保护。《规划》在内容上侧重考古研究,采取考古工作和保护规划方案同步制订的机制,以最新的考古发现成果为依据,将周边夔州府城的相关遗址纳入保护总体框架,更新了遗址范围,提升了遗址内涵,制订了考古发掘实施方案和研究计划,并提出了考古现场保护与展示利用方式与设施布局。主动对接县域重要规划,调整了土地利用、镇村调控、交通建设及市政防灾等内容,对区域城乡建设发展规划、旅游发展规划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做出重要指导,落实了大遗址保护的核心精神,将保护与发展有效衔接,促进地方做到保护能落实、发展有动力。《规划》在方法上既探索了临水和水下类遗址的保护区划划定方法,结合长江航道管理要求,统筹了水下遗址区、消落区和岸上遗址区的保护区划划定,又探索了山地类遗址的保护区划划定方法,运用GIS技术进行可视性分析,有效破解了地形复杂地区的建设控制和环境协调区划定的难题,使白帝城大遗址获得了更完整、更系统、更科学、更有效的保护。这次《规划》的编制工作,不仅是对三峡大坝库区范围内规模最大的遗址保护规划项目——《重庆市三峡库区后续工作自然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和完善实施规划》中任务要求的积极落实,也是结合《大遗址保护规划规范》对大遗址保护规划所做的尝试和探索,充分体现考古遗产一体化保护的工作理念。

相关文化

诗词

诗词来源:

历史典故

刘备托孤:瞿塘峡内白帝城为三国时代“刘备托孤”之地,公元219年,关羽大意失荆州,麦城之战,被孙权所杀。221年7月,蜀主刘备为给关羽报仇,不听诸葛亮及群臣劝告,亲自率数十万大军顺江东下,攻打孙吴,史称“夷陵之战”。结果蜀军被东吴大将陆逊火烧连营七百里”,大败而归。刘备退至瞿塘峡白帝城后,急火攻心,在永安宫一病不起。223年4月,其预感不久于人世,急诏丞相诸葛亮与二儿子刘永、三儿子刘理等赶到永安宫,将国事、家事一起托付给诸葛亮,历史上称作“刘备托孤”。

重要事件

获得荣誉

1982年,瞿塘峡景区被批准为长江三峡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

1999年,瞿塘峡白帝城重庆市人民政府公布为首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2006年,瞿塘峡白帝城获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12年,瞿塘峡白帝城获长江三峡国家地质公园保护区。

2019年,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成功获评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

2020年,瞿塘峡景区白帝城遗址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2021年12月27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拟评定为重庆市首批市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

2022年7月,国家文旅部拟定瞿塘峡景区为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

2022年8月26日,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

文化活动

2021年12月4日,白帝城登梯活动于瞿塘峡白帝城景区内举办。

2021年12月5日,中国攀岩自然岩壁系列赛与瞿塘峡总决赛于瞿塘峡景区举办。

2022年12月15日,中国登山协会重庆市体育局奉节县联合举办中国体彩2022全国群众登山健身大会,全国登山赛在白帝城·瞿塘峡AAAAA级旅游景区开幕。

参考资料

中国国家地理-长江三峡.中国国家地理.2023-04-29

地理位置-奉节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官网.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官网.2023-04-29

重庆市志·旅游景区志.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官网.2023-04-29

重庆书籍系统.重庆市地方市志办公室.2023-04-29

中国新闻网.中国新闻网.2023-04-29

特色景点-奉节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官网.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官网.2023-04-29

景区介绍-奉节白帝城瞿塘峡5A景区官网.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官网.2023-04-29

奉节县志-名胜风景.重庆地方志.2023-04-29

奉节县志-水系.重庆地方志.2023-04-29

梦回三峡:那些已经消失的瞿塘峡古迹.个人图书馆.2023-04-29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重庆市奉节县人民政府.2023-04-29

重庆市地方志办公室-巫山县县情概览.重庆地方志.2023-04-29

奉节县夔门红叶.上游新闻.2023-04-29

景区新闻.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官网.2023-04-29

壮美三峡从这里开始 白帝城·瞿塘峡升级国家5A景区.新华网.2023-04-29

上游新闻.上游新闻.2023-04-29

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成功获评2019中国旅游影响力年度文化景区.中国网-新重庆.2023-04-29

白帝城·瞿塘峡景区拟评定为重庆首批市级文明旅游示范单位.华龙网.2023-04-29

奉节: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入选重庆市智慧旅游景区典型案例.奉节网.2023-04-29

2021白帝城登梯邀请赛圆满举办.奉节县人民政府网.2023-04-29

景区新闻.白帝城·瞿塘峡景区官网.2023-04-29

奉节:战醉美危石鸟道 登壮丽三峡之巅 顶级跑者角逐瞿塘峡栈道.奉节网.2023-04-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