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广州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

广州动物园位于广东省广州市越秀区,地处广州市中心地带,横跨先烈中路环市东路。动物园建立于1958年,其前身为永汉公园。动物园占地面积达42公顷,有400多种动物,数量达5000多头(只)。

广州动物园与北京动物园上海动物园并称为全国三大城市动物园,主要有南、北两个出入口,划分为食肉目区、鸟纲区、灵长区、大熊猫、草食动物区、大型动物区、中小型兽区、小熊猫属、两栖爬行区等动物展区,有蟒、黑猩猩、小熊猫、白鹈鹕等动物明星。此外,园区内还设有游乐场、动物行为展示馆、动物广场、锦麟苑、海洋馆、科普长廊、光影剧场等活动区域,是一个集动物展览、科普教育、休闲娱乐、科学研究为一体的综合性城市动物园。

2008年,广州动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19年3月,广州动物园荣获“广东省十大优秀设施景区”称号,同年,广州动物园被省科协授予2018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称号。目前,广州动物园主要以展览动物和科普教育为主,是广州市重要的科普基地,年均接待游客数量高达400万人,被建设部评定为全国十佳动物园。

历史沿革

广州动物园最早形成于民国初年,位于东堤东园,养有少数动物,包括一对老虎、一只狮子、一条鳄鱼和几只猴子,是广州最早的笼养动物园。

1928年,国民政府建立永汉公园,地处中山四路,面积2.2万平方米,共有动物60余种,200多头(只)。

1950年,永汉公园改称为人民公园(现为儿童公园)。

1955年5月1日,公园正式命名为广州动物园。

1956年,广州市人民政府在市中心北面先烈路麻鹰岗重建广州动物园。

1958年,广州动物园建成,是广州第一座专业动物园,并在当年10月正式开放。

自新址开放伊始,广州动物园发展情况如下:

60年代(起步阶段),初步形成公园规模,面积20多万平方米,展出动物236种,1680多头(只),年接待游客约210多万人次。

80年代(快速发展),广州动物园提出新发展理念,即“创生态佳境,供大众受益”。彼时,公园面积达43.3万平方米,动物种类及数量得到提升,达430多种动物、4180多头(只)动物,年游客量上升至400万人次,位列全国三大动物园之一。

90年代(经济转型期),广州动物园先后引入了名犬荟萃、安徽宿县团、恐龙科普馆和摄影、游乐与餐饮服务的个体户以及广州海洋馆科普公司、广州动物园锦鳞苑、蝴蝶馆和游乐公司等大型经济实体,形成了由多个经济体制构成的混合体制发展模式。

21世纪初,广州动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2009年,市政府曾有意将动物园迁址到帽峰山,但由于搬迁成本过高和市民反对意见居多的种种原因,动物园最终决定不搬迁。

截止2023年,广州动物园主要以展览动物和科普教育为主,已成为广州市具有特色的重要科普基地。园内动物依据种类分区展出,除中国珍稀动物(大熊猫、金丝猴属华南虎麋鹿坡鹿黑颈鹤等)之外,还有来自世界各大洲的珍禽异兽,如黑猩猩长颈鹿非洲草原象、河马、斑马、犀牛黑天鹅i图

方位布局

广州动物园布局主要分为五大区域,即草食区、飞禽区、两栖爬行区、灵长区、猛兽区等。园区共北门、南门2个出入口,北门为正门。自北门向东依次分布为蝴蝶馆、海洋馆、兽医院、科教楼、盘龙苑、科普宣传廊、逗趣园、动物行为展示馆、游乐场。北门西侧主要有锦鳞苑、飞禽大观。园内中心地区为动物广场。

重要场馆

动物展区

草食区

草食区位于广州动物园中心以南的区域,整个展区占地面积较广,主要有猴山、熊猫馆、逗趣园、动物行为展示馆、动物广场等场区。其中,动物展示馆因合同到期且安徽省广德县驯兽杂技团在该馆进行的经营性眼熟属于违规行为,于2017年9月1日起停止营业。

此外,除猴山之外,草食区另饲养并展示的动物有大小熊猫属长角羚欧洲盘羊羚牛坡鹿、香猪、旋角羚岩羊印度黑羚蒙古野驴南非剑羚、黄麂(jǐ)、梅花鹿、斑马、亚洲象、长颈鹿、浣熊、袋鼠科犀牛野牦牛、骆驼等。

猴山

猴山位于逗趣园和动物广场之间,地处广州动物园的中心位置,是广州动物园主要观猴景区之一。山内共有34头猕猴属(国家二级保护动物)、5头熊猴。2022年8月中下旬,为配合动物展区建设,广州动物园组织数十名饲养员在猴山开展猕猴捕捉串笼工作并取得成功。

熊猫馆

熊猫馆位于猴山南边,地处广州动物园南北门中间位置以东,是中国国宝大熊猫的场馆。至2023年,大熊猫在广州动物园已展出40多年。2003年9月,广州动物园迎来当地饲养史上最高龄的大熊猫“白石”(29岁)。“白石”刚到广州就患上老年性青光眼,并逐渐恶化导致双目失明,加之“白石”还患有其他慢性疾病,因而无法通过麻醉进行手术治疗,经过多方验证,广州动物园最终采取保守疗法,通过使用药物逐步控制了“白石”的病情。此外,广州动物园还在1978年治疗并首次诊断出“大熊猫营养性腹水症”、1999年抢救大熊猫“京京”急性中毒症。尽管广州动物园在展出大熊猫期间先后发生过多次大小疾病,但广州动物园的大熊猫平均寿命比全国长3~5年。

飞禽区

飞禽区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门以西,占地约8000平方米。景区又称飞禽大观,主要有白孔雀白头鹤白鹇(国家二级保护动物)、白枕鹤灰冠鹤、、黑颈鹤红腹角雉红腹锦鸡蓝黄金刚鹦鹉蓝孔雀红绿金刚鹦鹉双角犀鸟鹤鸵非洲鸵鸟银颊噪犀鸟白鹈鹕、抚鼻天鹅、火烈鸟、鸳鸯、黑天鹅丹顶鹤等飞禽类动物。2005年底,广州动物园对飞禽大观景区投资300多万元用于景区改造建设,经半年工程,于2006年5月1日前建成并全面开放。整个工程共分两期,首期完成了对鸵鸟区和放养区的基础建设;二期建设放养区展览笼、木栈道以及生态绿化布置。

两栖爬行区

两栖爬行区位于广州动物园东北面,以盘龙苑为主要景区,有龟、鳄鱼、蟒蛇等展示动物。其中,蟒蛇是广州动物园动物明星之一,园内共有十多种蟒蛇,重量范围在100~40000克之间。

灵长区

灵长区以猩猩馆为主要景区,有大白鼻长尾猴猕猴山魈、平顶猴、狮尾猴松鼠猴黑叶猴金丝猴属北白颊长臂猿阿拉伯狒狒、环尾狐猴、黑猩猩等非人灵长目。其中,黑猩猩是广州动物园动物明星之一。

猩猩馆

猩猩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门入口处,自新展馆建成后,成为广州动物园北门入口景观的新标志。2006年3月开始了猩猩馆改造工程,于年底结束并正式开放。改造后的场馆面积约3000平方米,其中有2000平方米为园林式运动场。展区主要分为室内玻璃展厅和室外展览场两部分。室内展厅首层建有8间动物空调休息内室和2间玻璃展厅,以供游客“零距离”观察猩猩。景观主立面以大型石山悬崖瀑布为主景,配置原始山林式的攀藤植物,设有原木凉棚栖架等,营造出生态化自然式的猩猩栖息地。园林式的动物运动场采用壕沟、电网的形式隔离。2006年,广州市公园管理“红棉杯”劳动竞赛检评中,广州动物园猩猩馆被评为“优秀景点”。

猛兽区

猛兽区以熊山、虎山(白虎、华南虎)、小型兽区(豪猪袋鼠、浣熊、小熊猫属等)等为主要动物展区。

熊山

熊山位于广州动物园西北侧位置,地处猩猩馆、小型兽区和虎山的中心位置,是猛兽区主要景区之一。熊山的展示动物以熊瞎子为主,是动物园中最具吸引力的动物明星之一。黑熊以植物的嫩芽、叶子、果实、种子及昆虫、鸟卵早成雏为食,喜爱蜂蜜,主要分布于华北、西北、西南、华南大部分省区,以胸部“V”字型白斑为显著特征。黑熊性格孤僻,善于爬树、游泳,且常用后肢行走。北方熊在冬季会冬眠,但易于受到惊动。

虎山

虎山临近熊山,位于广州动物园以西的位置。展区主要饲养并展示的是白虎和华南虎。目前白虎是由人工繁殖,野生白虎已经灭绝。华南虎是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属于珍稀濒危动物。建园初期,广州动物园便饲养展出了华南虎,但受笼养条件限制,动物园所饲养的华南虎数量并不多,且繁殖情况不理想,成活率仅在4成。不仅如此,还出现了近亲个体,且体质、寿命明显降低。2004~2006年,“上海仔”和“福州(母)”华南虎在广州动物园饲养二班人工配对,并找出了人工配对饲养繁殖华南虎的一些客观规律。其中,“上海仔”来自上海动物园,于2004年3月29日引进,时年3岁;“福州”是1996年7月12日从福州动物园引进的雌虎,出生于1992年5月26日。

华南虎的笼舍由圆铁支围封,两间相连,每间都设有产房、内室、运动场等区域,占地面积分别为8平方米、10平方米和80平方米。同时,产房和室内分别放置了1——1.8米的木睡板、饮水盆。运动场则有水池、固定饮水盆、大树干、木桩和防暑降温喷式水龙头。两间运动场相通,笼舍外有草坪、树木,可达到遮阴、美化效果。

小型兽区

小型兽区主要有豪猪袋鼠科、浣熊、小熊猫属等动物。2010年10月,广州动物园全新生态放养展区--小型兽生态展示区正式建成并向市民开放。展区采取模拟动物原生态环境、动物混养群养等方式展示动物。2011年3月,广州动物园对小型兽区进行了绿化升级改造,在小型兽运动场内移植了4株胸径36~1000px、高6~8米的香樟木,重新配种了时花和矮木。

主题展馆

科普长廊

科普长廊位于广州动物园的东侧,地处盘龙苑和逗趣园之间。其设立目的在于科普动物界知识,方便游客一站式了解动物知识。其中,包括“动物·地震”“生命的足迹”“我是动物保育员”“生命的地图”“我向动物学本领”等活动项目,具有集科普、观光、娱乐为一体的效果,游客可从多个角度了解动物知识。

HOKA光影剧场

HOKA光影剧场是由锐丰文化打造而成,用于传播环境保护及动物科普知识。其演出时间为星期二至星期日,并于每周一闭馆。剧场采取互动AR、大型穹顶投影方式,由虚拟动物明星——探险家 HOKA(奥咖)为游客提供现代化动物展览体验,旨在激发游客对大自然和动物知识的了解与关注兴趣。

锦麟苑

锦麟苑位于猛兽区和飞禽区之间,在广州动物园西侧中间位置,占地5000多平方米,于1998年建立。锦麟苑主要展示淡水鱼类动物,属于大型鱼缸露天展示景区,曾被上海吉尼斯总部列入“大世界吉尼斯之最”。目前,锦麟苑主要有金鱼、锦鲤、淡水热带鱼等展览鱼类,共50多种。

游乐场

游乐场位于动物园南门以东,距离南门较近,景区主要设有高空列车、果虫滑车、碰碰车、旋转木马、花果山漂流、逍遥水母、摩天轮等适合小朋友游玩的机动项目,以及林中东方蝙蝠、旋转的士高等大型刺激的游乐项目。

地震馆

动物·地震科普馆位于科普走廊和盘龙苑中间地带,于2018年元旦正式免费对外开放。该地震馆是国家级的防震减灾科普教育基地、地震群测群防宏观观测站。

海洋馆

海洋馆位于广州动物园北门以东的位置,在蝴蝶馆南侧。广州动物园海洋馆属于大型科技综合性场馆,主要以展览海洋鱼类为特色,具有游乐、观赏、科研、教育等诸多功能。海洋馆占地面积1.5万平方米,饲养鱼类及其他罕见海洋生物达200多种,且内设多个主题场馆及海洋动物表演。

明星物种

蟒又称小龙,别名南蛇、琴蛇、蚺、黑尾蟒、巴蛇(古名),属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蟒科的蟒属,是我国蛇类中体型最大的一种,为中国国家Ⅰ类濒危保护动物。广州动物园共有十多种,包括如亚洲岩蟒、黄金蟒、网纹蟒血蟒绿树蟒等。广州动物园重量范围在100~40000克之间。因其在动物园里最受游客关注,故而成为广州动物园动物明星之一。

黑猩猩

黑猩猩,灵长目,属人科,是广州动物园动物明星之一。2011年,广州动物园从非洲引进了5只1~3岁的小黑猩猩。其具有聪明、活泼好动、善于攀爬等特点,因此收获了大量游客驻足欣赏。自建园起至2009年,广州动物园已市场黑猩猩长达三十多年,先后共繁殖13只黑猩猩,现存栏的共有5只——“黑女”“大卫”“努利”“盈娅”“蔓莉”等。其中,“黑女”来自美国,引进于1977年;“大卫”(雄),2002从捷克引进;“努利”(雌),是“黑女”的第一位孩子;“盈娅”,是“黑女”的第9个孩子,其父是“大卫”。在笼舍设施与环境上,广州动物园为黑猩猩共提供了4个室内休息室和户外运动场,且全部贯通。室外运动场有水池、旧汽车轮胎。笼舍顶部安装了雾化喷淋设施,用于防暑降温。内室设有栖床(0.8×2米),床底有防寒电炉,用于冬季保暖,且已做好安全防护。内室地面高3米处,有0.8×2.5米的采光气窗。栖床对面设有闭路电视监控器,用于观察黑猩猩内室活动及繁殖情况。在饲料饲喂方面,广州动物园黑猩猩饲料主要有水果(苹果、梨、香蕉树、桃、西瓜、泸州桂圆等)、蔬菜(胡萝卜西红柿、青菜等)、树叶(桑叶、山指甲等)、果实(大枣、葵瓜子、花生等)以及带骨的肉等种类。饲料按标准定时、定量、定点投喂。每日两次,分别为上午10点和下午4点半。

小熊猫

食虫类“Ailurus fulgens”,国家二级保护动物。小熊猫外形似熊,毛色以红棕色为主,头短而宽,尾巴上环绕着九节毛色相间的环纹,故而又称“九节狼”。小熊猫性温和、胆怯,善于攀爬,以竹叶、竹笋以及其他植物、野果、昆虫、鸟卵等为食,主要分布于中国陕西北部、青海省东南部、甘肃省南部、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广州动物园小熊猫笼舍主要有运动场和内室两部分组成, 且内室与运动场相通,共有两个通道。在繁殖季节,内室可用作产房使用。广州市地区小熊猫属的交配时间在2月28日前后,产仔时间在6月中下旬。另外,自2003年起,广州动物园对圈养小熊猫的饲养繁殖和疾病防制技术开展了系统研究,初步掌握了小熊猫在广州地区圈养繁殖的技术要点。

鹈鹕

2022年10月25日,广州动物园按计划开展年度鸟类疫苗接种工作,对鹈以及园内三大湖内的其他水鸟进行了疫苗注射、抗体检测、重点疫病检测工作。

2021年8月,针对白鹈鹕等濒危鸟类在南方圈养环境繁育困难的问题,广州动物园自2013年始,历经8年,对人工孵化、人工育雏、精液稀释与保存、疫病防控等方面开展了系统的科学研究,突破鹈鹕等濒危鸟类相关“技术瓶颈”,并取得一系列原创性成果。

白鹈鹕

食虫类鹈鹕属 onocrotalus”,属鹈形目,鹈鹕科。白鹈鹕喜群居,性格谨慎,主要活动于开阔的河谷和三角洲地带。白鹈鹕体型较大,且视力发达,主要以鱼类为食,虽善于捕鱼,但不善于潜水。广州动物园的鹈鹕以塘鱼为食,由饲养员每天上下午各抛投喂食一次。

卷羽鹈鹕

卷羽鹈鹕属于国家二级保护动物,以鱼类、甲壳类、软体动物、两栖动物等为食,主要分布于欧洲东南部、非洲北部和亚洲东部一带。中国产于新疆、青海省山东省以南沿海等地。卷羽鹈鹕头部有曲状冠羽,颊部与眼周皮肤为乳黄色或肉色,上下嘴缘的后半段均为黄色,前端有一个黄色爪状弯钩。下颌上有一个橘黄色或淡黄色大型皮囊。与白鹈鹕习性相同,喜群居,但不会潜水。

卷羽鹈鹕每年4~6月为繁殖期,每窝产卵3~4枚,卵为淡蓝色或微绿色。由亲鸟轮流孵卵。

其他看点

生态园容

在生态建园、人与自然和谐共处、可持续发展等理论指导下,广州动物园因地制宜,结合地域山林、湖泊分布特征,采取了园林式布局。同时,园区种植了多种亚热带热带植物,使公园绿地覆盖率提升至85%,充分体现了岭南园林特色。

在笼舍建设方面,广州动物园吸取国内外先进的笼舍建设理念,将动物笼舍与园林建筑巧妙结合,使景区、展馆更加生态自然。

在动物展示方面,采取了生态放养、视觉无阻碍效果等形式,使游客可以近距离观察动物。

在园林布置和植物观赏方面,根据不同季节特征提供了不同观赏植物。如春季有茶花、烟火花黄花风铃木二乔玉兰红千层小蜡、宫粉紫荆、杜鹃花等;夏季有凤凰木鸡蛋花属大花紫薇苹婆、大花第伦桃、腊肠树;秋季有木槿、花叶良姜亮叶龙船花使君子狭叶翠芦莉龙吐珠、文殊兰;冬季有黄槐、美丽异木棉、桂花、火焰树、勒杜鹃花、紫荆等。此外,还有菠萝蜜、十字架树吊瓜树、科植物、薇甘菊等奇树异花。

学术研究

研究基地

2002年10月,广州动物园科研中心正式成立,建立了微生物实验室、营养分析室、人工辅助生育研究室、人工孵化室、育雏室以及60000平方米的研究基地。

2004年,基地首次实现了小熊猫属广州市地区的成功繁殖。

2005年,广州动物园在广州市首届留交会企业难题招贤中正式立项“黑猩猩人工授精及精液保存的研究”,成为广州市参加招贤项目的13个中标项目之一。

同年,科学研究增设科普教育功能,将科研中心更名为科技科,以动物保护为主要职能。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7名,技术工人12名。

2006年,解决了丹顶鹤喙、趾畸形问题。

2007年1月,经广州市科技局组织的专家鉴定委员会认定,广州动物园“华南虎营养与生殖的研究”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

自2007年广州市参加全国科普工作日先进单位,日本法国媒体先后到广州动物园采访“动物与地震”科普教育系列主题活动。

2008年,课题组成功攻克了黑猩猩人工授精及精液保存的所有技术障碍,保存18个月的黑猩猩精子仍保留高水平的活力。

2008年6月4日,美国CNN向全球播放了我园华南虎保护与研究情况。

出版读物

2021年1月22日,广州动物园吴亚江、单芬、李婉萍参与马来穿山甲蜱传病原微生物研究并取得新成果。同时,广州动物园以第一署名机构,由翟俊琼为第一作者,周妞、陈武为通讯作者的学术论文Identification of Amblyomma javanense and detection of tick-borne Ehrlichia spp. in confiscated Malayan Pangolins正式被SCI收录期刊“International Journal for Parasitology“录用。

广州动物园所出版的刊物主要有《动物园园刊》《动物故事会》以及其他刊物(包括如《相约动物园》《广州动物园品牌旅游产品开发设计》《关爱动物宝宝》等)。其中,《动物园园刊》主要以年刊为主,官网可见2017——2019年《动物园园刊》相关内容。

学术交流

2009年,广州动物园发布了自1999年以来,对笼养坡鹿饲养繁殖研究的报告。

2014年7月9日,广州动物园组织并参加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研讨会。

2014年12月3-5日,广州动物园成功举办了第三次动物福利研讨会。

动物保护

2001年5月31日,广东省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六次会议审议通过《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

2002年10月,广州动物园成立科研中心,专门从事野生动物保护研究工作。

2009年,广州动物园应对候鸟传播禽流感启动《广州动物园预防禽流感应急预案》。同年,先后取得气压式注射器、大型鸟类化学保定的研究、袋鼠口腔治病苗灭活苗的研制与应用等医疗成果。

近年来,广州动物园成功预防了“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疫情、禽流感病毒、口蹄疫等动物传染病,得到农业、卫生、防疫等部门的肯定。

文化活动

动物课堂

“动物课堂”是广州动物园主要开展的科普活动项目,由广州动物园与广州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协会联合主办,广州市林业和园林局、广州市教育局广州市科技创新委员会广州市科学技术协会共同支持,是市林业和园林局“一园一品牌”重点项目之一,于2017年6月正式启动。课程内容涉及多个方面,诸如动物饲喂、展区丰容、动物保健、保护研究和科普宣讲等。其主要分为四个类别,即校外课堂、亲子课堂、实践课堂和科普大讲堂。同时,根据不同参加情况(如个人或团体参加),设有不同的课程计划。

自项目启动至2018年底,“动物课堂”已设计实施了112个不同的课程内容,开课281次,直接受众约 1.2 万人。

2019年,“动物课堂”共开设130个不同课程,全年开课242期次,直接受众超过1.5万人。

科普教育

广州动物园是动物科普和生态、环境保护教育的重要基地。除园内建立的科普馆、科普长廊等教育基础设施之外,还开展了一系列科普教育主题活动,如动物认养大本营、免费科普导游讲解、野生动物保护进校园、少年动物学家夏令营、“动物与地震”系列科普宣传等。其中,“动物与地震”科普活动受到了中外媒体的关注,法国日本等境外媒体都对此做过报道。

2005年,公园成立了动物园志愿者工作社,至今已有近三百名各阶层社会人士加入,为公园和游客提供了诸多服务,包括如翻译、科普宣传、丰容设计等。

其他活动

2015年11月1日,广州动物园举办了保护野生动物主题日活动。

2021年4月起,推出“自然笔记”项目,课程内容主要分为理论学习、户外观察(含标本解说,显微观察等)、绘图

描述和文字记录等四大环节。

此外,每年3-4月,会举办爱鸟周活动。同时,每年年初会开展迎新年动物生肖文化科普活动(通过不同年份生肖的不同作为切入点,向游客介绍与之相关的生肖文化知识)。

所获荣誉

2008年,广州动物园被国家旅游局评定为国家AAAA级旅游区。

2019年3月,广州动物园荣获“广东省十大优秀设施景区”称号。同年,广州动物园被省科协授予2018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称号。

2021年,广州动物园“线上线下动物科普课堂”项目荣获广东省科学科学技术奖二等奖。同年,广州动物园以总分第六名的成绩荣获广州市教育局颁发的“广州市第一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称号。

2022年,广州动物园《动物园奇妙夜》被评为“优秀自然教育课程”,且在刚结束的暑期中,荣获省林业局颁发的“第三届粤港澳自然教育季优秀单位”称号。

2022年1月14日上午,广州地区旅游景区协会换届大会暨第五届第一次会员大会顺利召开,广州动物园被选为新一届监事长单位,并获得2021年度创新发展先进单位、2021年度最受欢迎旅游目的地、最佳旅游厕所和厕所革命示范点等荣誉。

2021年12月28日,广东省景区行业协会换届大会暨第三届第一次会员大会召开,经投票表决和会议审议,广州动物园当选第三届省景区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并获得“公益为民 促进消费”积极贡献单位荣誉。

重要事件

古墓文物

广州动物园旧址位于广州中山四路南越国宫署之上,动物园建立初期,动物种类及数量虽不多,但园内藏有诸多历史宝物。 如宋代大书法家米芾题刻的“药洲石” (后被移回教育路药洲遗址)、一座清代牌楼(原立于四牌楼街上,今解放中路)以及著名的元代铜壶滴漏真身(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在北京路口见到复制品)等等。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广州动物园重建,再次挖出诸多宝物,如1956年,发掘南越国时期竖穴木墓时,出土一对鎏金铜女俑(迄今为止广东地区最大最完美的铜俑);发掘东汉砖室墓时,发现了纪年文字墓砖(广州考古史上发现年代最早的纪年墓);2002年2月,在园内行政办公楼区域发掘南梁、唐墓3座;2012年,在犀牛馆地下发掘出结构保存最完整的东汉砖室墓等。

另外,广州动物园于1956年底至158年2月,共发掘古墓23座,除东汉砖室墓外,其余22座集中在公园中心位置,葬墓年代主要涉及西汉(共10座)、东汉(共5座)、南朝(仅2座)、唐朝(共6座)四个时期。

2024年4月至7月,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对广州动物园麻鹰岗场馆建设范围约1300平方米的区域进行了考古发掘。本次考古发掘共清理各时期墓葬148座,其中两汉墓葬4座,晋南朝墓葬8座,唐代墓葬15座,明清墓葬121座。

对外交流

改革开放以来,广州动物园与国内外动物园频繁交往,通过相互间的往来交流,不仅引进了黑猩猩、河马、非洲鸵鸟、非洲象、长颈鹿等50多种动物,也实现了动物借展与交换。其中,部分国外物种是给中国小朋友的赠礼,如亚洲象(由越南胡志明赠送)、阿拉伯狒狒(由德国法兰克福赠送)、河马(由福冈县市市长)等。

鳄鱼瘦得皮包骨头

2024年12月,有网友注意到广州动物园内一条鳄鱼状况堪忧,瘦得皮包骨头。12月8日,广州动物园工作人员回应,关于这条鳄鱼的情况已经反馈至园内负责的部门,已在处理此事。

参考资料

公园简介.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园长 刘立军致辞.中国动物学会.2023-05-21

动物展区 展示动物.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拥有丰富科普资源的综合性城市动物园.人民号.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喜获“广东省十大优秀设施景区”称号.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1

广州动物园荣获2018年度广东省“十佳科普教育基地”称号.广州市人民政府.2023-05-21

历史沿革.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政务之窗.广州动物园.2023-05-25

广州动物园大装修即将开工.新浪新闻.2023-07-06

关于广州动物园动物行为展示馆停止经营性演出的声明.广州动物园.2023-06-20

温馨提示 : 我园的“动物行为展示馆”于2017年9月1日起停止营业.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广州动物园 科普教育.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广州动物园精诚协作,串笼圆满成功.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只为醇酒续飘香,甘用青春写诗篇.广州动物园.2023-07-07

生态飞禽展新貌.广州动物园.2023-07-07

广州动物园 科普教育.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动物科学.广州动物园.2023-07-07

动物明星.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 科普教育.广州动物园.2023-06-20

猩猩馆改造工程.广州动物园.2023-07-07

黑熊.广州动物园.2023-05-21

白虎.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华南虎.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广州.广州动物园.2023-07-07

广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2023-07-06

广州动物园对小型兽区实施绿化升级改造.广州动物园.2023-07-07

科普长廊.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光影剧场.广州动物园.2023-05-21

锦麟苑.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游乐场.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地震馆.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海洋馆.广州动物园.2023-05-21

蟒蛇消化、呼吸、循环和尿殖系统的解剖及其特性.广州动物园.2023-07-07

.广州动物园.2023-05-21

黑猩猩的人工饲养与繁殖.广州动物园.2023-07-07

黑猩猩.广州动物园.2023-06-20

黑猩猩.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小熊猫.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小熊猫的圈养繁殖.广州动物园.2023-07-07

广州动物园开展鸟类防疫工作.广州动物园.2023-07-06

广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2023-07-06

动物明星.广州动物园.2023-06-20

生态园容 春花迷人.广州动物园.2023-05-21

生态园容 夏木欣欣.广州动物园.2023-05-21

生态园容 秋日胜春.广州动物园.2023-05-21

生态园容 冬英菁菁.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研究基地简介.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我园在马来穿山甲蜱传病原微生物研究取得新成果.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动物园园刊.广州动物园.2023-06-20

相约动物园.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广州动物园笼养坡鹿饲养繁殖研究.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广州动物园组织并参加圈养野生动物福利的研讨会.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广州动物园.广州动物园.2023-06-20

广东省野生动物保护管理条例.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应对候鸟传播禽流感的措施.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医疗成果.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创建标准化良好行为企业.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动物课堂2020年活动介绍.广州动物园.2023-05-21

野生动物保护月.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动物园的自然笔记全新上线.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游园指南.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我园动物课堂喜获荣誉.广州动物园.2023-05-21

我园跻身广州市首批中小学生研学实践教育基地行列.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动物课堂获省林业局三项殊荣.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成为广州地区旅游景区协会监事长单位.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广州动物园成为第三届省景区行业协会副会长单位.广州动物园.2023-05-21

发现148座古墓葬!广州动物园又“挖”出宝.南方+客户端-今日头条.2024-08-08

广州动物园一条鳄鱼瘦得“皮包骨头”?园方回应.百家号.2024-12-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