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Zhongnan Hospital of Wuhan University)是一所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现代化综合三级甲等医院。医院前身是中南干部疗养院,成立于1956年后定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3年医院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湖北医科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00年,原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至新的武汉大学,医院遂更名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现任院长由王行环担任。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全国百佳医院、爱婴医院。医院形成主院区、光谷院区(在建)、常福院区(在建),“一院三区、一体两翼”发展规划格局,编制床位3300张,在职职工4000余人。2018-2021年度全国三级公立医院绩效考核国家监测指标结果中,医院等级稳居A+行列;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医院综合排名全国第55;在中国医学科学院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中,医院位列全国第30。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拥有5个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普通外科、临床护理专业),建有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49个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个;先后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吴阶平医学奖,连续13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在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医院先后开辟了武汉市七医院、武汉东西湖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院本部4大战场,救治了全市10.69%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

历史沿革

医院变迁

医院的前身是中南干部疗养院,1956年移交给湖北医学院作为附属医院,并经国家高教部定名为湖北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1993年湖北医学院更名为湖北医科大学,医院随之易名为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第二临床学院。2000年8月,原武汉大学、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四校联合,成立新武汉大学,医院正式冠名为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第二临床学院。

2011年,医院作为湖北四大教学医院之一,首个全面进入医保,率先实施医保异地就医实时结算。

2020年11月,医院成立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院中院)。

交流合作

70年代,中法间第一个交流计划教育文化交流协定选址武汉大学实施。曾留学法国的时任院长周云峰,回国后一直致力于中法医学方面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先后与法国南锡亨利庞卡莱大学、巴黎第十一大学、巴黎十二大学、法国第六大学、南锡大学中心医院等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2005年9月,31岁的法籍华人、巴黎六大临床医学博士、巴黎第五大学急诊医学博士赵剡举家回国,受聘担任中南医院急救中心主任。医院斥资千万元建设的现代化急救中心已正式投入使用,3500平方米的规模成为中南地区最大的一家。该中心引进欧美急诊处理模式,配备有CT、B超、检验、手术室、重症监护等各种设施。

2006年,国际肝胆外科专家亨利比斯谬特(Henri )教授两次来院考察,就建设中法移植研究项目进行磋商达成了框架协议。在法国驻中国大使高毅、驻汉总领馆总领事费勇的支持下,医院与法国肝脏疾病中心合作,创建武汉大学中法肝脏疾病研究院。同年10月27日,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法兰西共和国总统雅克·希拉克一行在国务委员陈至立的陪同下来到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出席了中法合作项目中南医院急救中心竣工剪彩仪式暨武汉大学肝胆疾病研究院奠基仪式。

2013年1月,医院正式启动“联合体计划”,派驻分管业务的副院长和学科带头人,与孝感市黄冈市咸宁市等9家市、县级医院建立医疗联合体。截至2023年6月,已形成62家紧密型医联体,3家医疗联盟。

社会救助

医院常年开展扶贫支边和三下乡活动,每年举办各类大型义诊达30余场,派出救灾、防病、扶贫各种医疗队,把医疗技术送到革命老区、少数民族地区和边远贫困地区。艾滋病防治专家桂希恩教授用生命求证科学,率先发现中原地区艾滋病流行的紧急状况,引起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重视。2005年11月,骨科医生金伟、神经内科医生梅斌承担中国第22次南极科学考察队的医疗保健工作及考察队员的营养调配工作。

2001年10月,李嘉诚基金会在医院投资创办了湖北省首家宁养服务机构宁养院,为贫困的晚期癌症患者提供免费镇痛治疗和心理辅导,成立后宁养院共为2600多位患者提供了镇痛、临终关怀等服务,发放镇痛药物价值500余万元,服务范围覆盖湖北、安徽、河南等五省。

1963年至2023年,医院向阿尔及利亚等国共派出148名援外医疗队员,并圆满完成了援助任务,受到了当地政府的高度赞扬。

2020年抗击新冠疫情中,医院以“1+3”收治模式,先后开辟了武汉市七医院、东西湖区方舱医院、雷神山医院和院本部4大战场,救治了全市10.69%的新冠肺炎患者,是武汉市收治新冠肺炎患者人数最多的医院。医院协同推进医疗救治与临床研究,多项研究成果被纳入国家诊疗方案,连线全球50余个国家的政府与医疗机构,在《柳叶刀》(The Lancet)、《美国医学会杂志》(JAMA)等刊物上发表系列研究成果。医院荣获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集体、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党支部、全国五一劳动奖章、全国卫生健康系统防疫先进集体等抗疫荣誉称号。

规模条件

主院区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筑面积27.9万平米,形成主院区、光谷院区(在建)、常福院区(在建),“一院三区、一体两翼”发展规划格局,开放病床3300张,在职职工4000余名,其中高级职称专业技术人员400余人,博士研究生导师4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58人,21人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医院诊疗设备配有双源CT、3.0核磁共振、ECT、新型高能带多叶光栅医用直线加速器、数字血管减影机(DSA)、双板DR、PET-CT、TOMO、数字胃肠机、新型高能带多叶光栅医用直线加速器、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iE33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仪、内窥镜、腹腔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脱氧核糖核酸分析仪、干式生化分析仪、全自动生化分析检查测定仪等医疗设备。有省内创办最早的重症监护治疗中心(ICU)。

光谷院区

光谷人民医院(中南医院光谷院区)位于花山,选址东湖高新区北部门户、中央生态大走廊北侧起始端,建筑面积约24万平方米。作为光谷医疗卫生服务系统的枢纽核心,该院按照三级甲等标准,建设床位1000张的国际化医疗保健服务基地,医院总建筑面积24.4万平方米,包含4栋住院楼、2栋综合医疗楼、行政楼、发热门诊、立体停车楼及附属用房。医院按照三级综合医院标准,以器官系统为中心设置诊疗学科,配置有20间手术室的大型手术中心,其中含6间百级手术室,并设置1间复合手术室,1间机器人手术室。建成投用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运营管理,发挥上承部省属医学中心,中联光电子信息和大健康产业,下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重要作用。

常福院区

2020年9月14日,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与蔡甸区人民政府签订《武汉常福医院运营管理合作框架协议》。根据协议,双方共同努力按照三级甲等医院标准,将武汉常福医院打造成区域高水平医疗中心、应急救治中心、公共卫生人才培训中心和临床医学研究转化中心,并按照平疫结合的需求,在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或发生重大疫情时,能迅速转换满足传染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平战结合的相关需求。武汉常福医院作为武汉市公共卫生补短板率先开工的六个重大项目之一,是武汉市 “四区两院”重点建设项目之一,位于蔡甸经济开发区霞光村,按照三甲医院标准建设,并根据传染病医院和综合性医院的要求建设配套设施,占地面积291亩,总投资25亿元,总建筑面积超过22万平方米,一期设置床位1000张,并为1000床的“战时”医院预留建设条件。

武汉常福医院建成后,由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全面接管运营,平时按照“大综合+小专科”模式运行,满足周边居民就医需求,战时转化为传染病救治医院;重点建设创伤医学中心和肿瘤医学中心。

科室设置

重点科室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建有泌尿外科、重症医学科、肿瘤科、普通外科、临床护理专业等5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有骨科1个中部医疗服务中心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肿瘤科、肠病科2个中部医疗服务中心省级临床重点专科。

泌尿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创建于上世纪60年代,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县级医院腹腔镜手术培训基地、国家医疗卫生服务中心(武汉)、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单位、全国肾上腺疾病湖北分中心、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泌尿外科腔镜质控中心。科室开放床位150张,拥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16名,形成了包含泌尿男生殖系肿瘤、肾上腺高血压、前列腺增生、泌尿系结石与梗阻、男科学、女性与盆底外科、微创泌尿外科护理亚专科齐全的科室。科室已正式发布国家卫健委委托起草临床路径《膀胱肿瘤经尿道等离子电切术》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牵头制定并发布《中国非肌层浸润性膀胱癌治疗与监测循证指南》;2017年在中部地区率先开展肾上腺静脉取血技术(AVS),并参与编写中国第一份AVS专家共识,为肾上腺高血压患者个体化治疗方案提供基础。

重症医学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3年,是中国最早建立的重症医学科之一,拥有床位数66张,副高及以上职称医护人员15名,国家级人才1名(教育部长江学者)。设有重症医学教研室,是首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21年复旦大学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中位列重症医学专业全国前十和华中地区第一位。2019年至2022年,科室年均收治人数达3000以上,apache II >15分的患者比例达50%以上,接受机械通气比例达50%以上,好转转出ICU比率达95%以上,累计收治病例覆盖疑难危重病种清单的80%以上。

该科室自建立以来一直致力于疑难危重患者的临床诊疗,在感染性休克、心肺脑复苏、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症、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急性肾损伤、移植重症、复杂创伤等疑难危重症的早期识别、临床预警、临床诊断、精准治疗、器官功能支持及早期康复等方面有一定经验。同时设立了机械通气与呼吸治疗、重症血液净化、重症超声、重症ECMO、重症院感控制、重症营养和重症康复等亚专科小组,配备有5名呼吸治疗师。开展床旁重症超声评估、无创心功能监测、PICCO、IABP、体外CO2清除、ECMO等血流动力学监测与支持治疗,床旁纤支镜检查及肺泡灌洗治疗,床旁消化内镜检查及治疗,床边脑电图监测、颅内压监测、脑氧监测等神经功能监测,床旁持续血液净化治疗等高精尖监测和治疗手段,累计开展核心技术覆盖核心技术清单的80%以上。作为体外生命支持中心,科室年均开展ECMO 100余例,CRRT 1500余次。2019年1月正式成立重症专科联盟,已覆盖湖北省内外90多家地市级、县级医院,还包括河南省湖南省河北省江西省、新疆等省市区。

2020年新冠肺炎期间,重症医学科团队支援武汉市七医院建设重症隔离病房,奔赴雷神山医院建设两个重症隔离病区。整个疫情期间共收治150余名新冠肺炎重症患者,其中75%的患者病情好转转出ICU,ICU死亡率25%以下;在湖北省率先采用ECMO技术治疗新冠肺炎重症患者,整个疫情期间共实施ECMO治疗19例,治疗成功率50%以上。针对新冠肺炎的规范化治疗,重症医学科参与了国际KDIGO组织的新冠防治指南的编写,以及包括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组织的《中国成人2019冠状病毒病的诊治与防控指南》在内的各种指南的编写。科室已成为集重症医学临床诊疗、科学研究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现代化重症医学中心。

肿瘤科(肿瘤医院)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创立于1957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放化疗科为湖北省首个肿瘤专科,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2020年11月成立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院中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下设: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乳腺与泌尿肿瘤(放化疗)科、肺部肿瘤(放化疗)科、食管纵隔与淋巴瘤(放化疗)科、胃肠肿瘤(放化疗)科、肝胆胰与骨软组织肿瘤(放化疗)科、妇科肿瘤(放化疗)科、肿瘤放射治疗中心。

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源自创立肿瘤放化疗科,2023年在原肿瘤放化疗科基础上成立了头颈与儿童肿瘤科。科室有医护人员24人,其中医师共7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共4人,均有博士以上学历,护士17人,具有硕士及本科以上学历。科室专注于鼻咽癌、口腔癌、口咽癌及候/下咽癌、脑肿瘤、儿童肿瘤的放疗、化疗、靶向及免疫治疗。拥有以TOMO为首的的放疗设备,包括1台螺旋断层放疗机(TOMO),5台瓦里安医疗系统直线加速器,2台后装治疗机,3台模拟定位机,12套三维计划系统及质量控制和质量保证设备各1套。可以开展包括:3DCRT,IMRT,IGRT,ART,4DCT定位技术,SBRT\SRS,TSEI、TBI、CSI,TMI等放疗技术。科室现有特色诊疗技术包括:基于神经纤维束的脑胶质瘤放疗靶区勾画、电场同步放化疗在胶质母细胞瘤中的应用、TOMO在全脑全脊髓放疗及儿童实体瘤中的应用。

乳腺与泌尿肿瘤科

该科室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肿瘤医院的重要组成科室,有医护人员25人,其中医师9人(均有博士以上学历),护士16人(具有本科以上学历),留学美国和法国医师4人次。全国知名乳腺癌专家徐兵河院士被聘任为肿瘤医院名誉院长并兼任肿瘤学科首席专家1人,首席顾问1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2人 \u000b 科室专注于乳腺和泌尿肿瘤的综合治疗,精通乳腺和泌尿肿瘤的化疗、放疗、靶向、免疫和内分泌治疗等治疗策略,以肿瘤精准放射治疗为特色。作为湖北省肿瘤放射治疗质控中心,湖北省第一家开展肿瘤放射治疗中心,学科装备有放疗设备,拥有全国卫生系统(除军队医疗系统外)和湖北省第一个全球顶级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可常规开展影像引导放射治疗,四维/三维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疗等国际先进放疗技术。牵头编制了《湖北省常见肿瘤放射治疗规范(乳腺癌)》,参与制定了中国首个《乳腺癌放射治疗指南》。\u000b

食管纵隔淋巴肿瘤科

科室是原肿瘤放化疗科的分支,于2023年由原肿瘤放化疗科中胸部与淋巴造血等亚专科重组而成。食管纵隔淋巴肿瘤科以综合治疗为特色,根据患者的病情分期和个体差异,合理有序地运用手术、放疗、化疗和生物治疗,达到最佳疗效和最小并发症。在放疗过程中,实现了网络化管理,装备放疗设备有:螺旋断层放射治疗系统(TOMO HD),影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调强放射治疗(IMRT),头部、体部X刀,全身立体定向放射消融,后装近距离放射等。食管纵隔淋巴肿瘤学现有首席专家 1人,珞珈特聘教授1人,国外肿瘤中心特聘教授5人,高级职称4人。

肠胃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胃肠外科是以胃、结直肠肿瘤手术治疗为特色的临床专科。其前身是始建于1957年的中南医院肿瘤科胃肠肝胆胰肿瘤病区。胃肠外科是国家“十五”“十一五”“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专科,是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武汉市中西部医疗中心。科室开放病床49张,现有临床医师16名,所有医师均具有博士学位。其中,高级职称8人,5位专家先后赴美国、德国日本学习深造。

胸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胸外科是肿瘤学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肿瘤学科)胸部肿瘤外科,依托武汉大学医学院、武汉大学、国家人类遗传资源库,是集医疗、科研、教学、预防为一体的胸外科(胸部肿瘤外科)中心。科室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治医师6人,护师20余名,多人具有国外研究和学习经历,大部分医生具有博士学位。

胸外科每年收治各类胸外科或者胸部肿瘤相关疾病超3000人次,施行各类胸外科手术近2000人次,其中微创手术占比超过80%,绝大多数为四级手术。手术种类涵盖所有胸外科领域,微创手术和机器人手术是胸外科特色。病区内设有ERAS病床和日间手术病房。拥有国家级危重症专科护士、急诊专科护士各一名,三级健康管理师四名。胸外科特色有:完全胸腔镜或机器人微创肺癌、食管癌根治及纵隔肿瘤切除术;复杂肺癌隆突、支气管及肺动脉成形术;气管狭窄及气管肿瘤切除重建术; 侵犯大血管或心房的胸部肿瘤切除及心房、血管重建术;各种食管癌根治术及结(空)肠代食管术;胸壁或者胸骨肿瘤切除,胸廓重建;微创胸壁畸形矫正。

普通外科

结直肠肛门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结直肠肛门外科成立于2003年,是中国大型教学医院中最早建立的结直肠肛门外科亚专科之一。科室设备齐全,拥有结肠镜室、直肠肛管测压及生物反馈治疗平台及造口伤口治疗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科室共有临床医师20名,其中高级职称9人,中级职称11人。科室共设置2个病区,开放床位120张。形成了以低位直肠癌诊治中心、盆底复发性肿瘤外科诊疗中心、便秘诊疗中心、炎症性肠病外科诊疗中心、疝病诊疗中心及盆底疾病诊疗中心等六大诊疗中心为核心的八大医疗组。该科室共参与国家级诊治指南或专家共识制定18项(涉及疾病种类包括结直肠癌、便秘、IBD、直肠脱垂、腹壁疝、前肿瘤、肛门失禁及肛周急性坏死性筋膜炎等),牵头制定中国首部《直肠脱垂外科诊治中国专家共识(2022版)》,科室与法国南锡大学CHU Brabois医院消化外科、比萨大学盆底外科中心及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等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科室以结直肠肛门肿瘤、慢性便秘、炎症性肠病直肠脱垂结直肠息肉病、直肠阴道瘘、骶前肿瘤、疝与腹壁外科疾病、放射性肠损伤、大肠憩室病、坏死性筋膜炎、藏毛窦以及结直肠肛门外科领域疑难病的诊治为特色。

肝胆胰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有临床医师26人,其中教授和主任医师11人,副教授和副主任医师8人,临床医师均具有博硕士学位,其中12人有出国留学经历。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肝胆胰外科开放床位142张,下设3个病区,有肝脏外科中心、胆道外科中心、胰腺外科中心、肝胆胰肿瘤介入消融中心和肥胖症与代谢外科中心5个亚专业。肝胆胰外科以肝癌的综合治疗、精准肝切除、腹腔镜肝切除,肝肿瘤的各种消融治疗,胆道肿瘤胰腺肿瘤的诊断与微创治疗,急性胰腺炎的综合治疗,慢性胰腺炎的内镜与手术治疗,胆胰疾病内镜治疗,多镜联合治疗胆管结石,肥胖症与代谢性疾病外科治疗等为主要业务发展方向。每年收治病人约7000人次,完成各类手术约5000人次。科室建立了肝胆胰肿瘤、急慢性胰腺炎和胆道结石等疾病的规范化诊疗体系。

甲状腺乳腺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甲状腺乳腺外科集甲状腺乳腺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康复于一体的专科诊疗中心 。中心下设甲状旁腺疾病诊疗中心、乳腺炎性疾病诊疗中心亚专科,拥有两个病区一个专科门诊。科室开放床位110余张。现有高级职称13人,门诊功能包括: 4间诊室,4间手术操作间,乳管镜室等。用于甲状腺、甲状旁腺疾病临床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包括:神经监测仪、双极水冷电凝镊系统、结扎速切割闭合系统、美敦力能量平台、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消融治疗仪等。用于乳腺癌临床研究的大型仪器设备主要有荧光探测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真空辅助乳房活检与旋切系统等。开展各种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胸骨后甲状腺肿甲状腺腺瘤等)、甲状腺恶性疾病(如甲状腺乳头状癌、甲状腺滤泡状癌、甲状腺髓样癌、甲状腺未分化癌等)、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等的诊断和治疗。甲状旁腺增生、肿瘤、功能亢进等特色诊治;注重甲状腺手术部位美观、声音保护、术后康复。开展乳腺增生症病、乳腺炎、乳房纤维腺瘤、乳管内乳头状瘤等良性疾病的诊断、药物治疗及乳房良性肿瘤的切除术;乳腺癌乳房肉瘤等恶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和综合治疗;局部晚期乳腺癌以新辅助为中心的多学科综合治疗措施。

心血管外科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外科成立于1964年,依托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武汉大学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血管病医院等平台,是集医疗、科研、教学为一体的心血管外科中心。科室医师团队拥有博士生导师4人、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9人,90%以上具有博士学位。科室护理团队在岗护理人员60人,主管护师20名,均为本科以上学历,护理人员均有丰富的ICU工作经验,熟练掌握各种急危重症患者的抢救及护理。科室现代化病房开放普通病区2个,重症监护病区1个,总开放床位108张,拥有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和湖北省内最大的心血管外科杂交手术室,装备有体外循环机、脑氧监测、3D微创影像、术中食道超声、信息融合及智能导航系统等。心血管外科重症监护病区病床20张,配备精密呼吸机、PHILIP监护仪、EDWARDS血流动力学监测系统、ECMO、IABP、血液净化机、高清纤支镜、床旁超声、血气分析仪、心肺复苏仪等设备,独立设置负压及心肺移植单元。科室常规开展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器官移植、大血管疾病及外周血管疾病的开放及介入手术。在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下,2020年全年手术超过2500台。除常规心脏、血管手术外,科室逐渐建设成微创心脏专科、大血管专科、小儿心脏专科、外周血管专科、心肺移植专科等特色专科。

护理学科

医院共有护理单元85个,注册护士2034人,其中博士1人,硕士63人,本科及以上学历护士占88.35%,国家级和省级专科护士244人;有主任护师5人,副主任护师35人。医院实行护理部主任—总护士长—护士长的三级护理管理模式,有护理部副主任(牵头)1人,副主任1人,总护士长7人,护士长106人。2010年获批全国临床护理重点专科、“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重点联系医院。

全部科室

科室列表

医学成就

医学贡献

首创带蒂幽门代肛门手术、早期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肿瘤外科开展了各种恶性肿瘤的规范性治疗,实施乳腺癌保乳手术、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术、腹腔镜下大肠癌切除术,Mammotone切除乳腺小的良性肿瘤或进行恶性肿瘤术前、化疗前活检,肺叶切除加纵隔淋巴结清扫,晚期肿瘤患者的热化疗等,杨国梁教授在中国首创带蒂幽门代肛门手术、早期低位和超低位直肠癌保留肛门手术。

热灌注化疗技术与外科手术结合的方法治疗腹膜癌腹膜转移癌以往多以全身化疗为主,治疗效果并不理想,患者的平均生存率只有6个月。李雁教授在中国率先开展热灌注化疗技术与外科手术结合的方法治疗腹膜癌,使患者术后生存期延长60%以上,获得了美国临床肿瘤学会IDEF奖和ASCO国际发展与教育奖,成为湖北省首位获此殊荣的医生。

首创泌尿手术:泌尿外科男科学胡礼泉教授在中国首创胃代膀胱术、肾低温保护下取石术、改良的前列腺手术,耻骨上可拆除的荷包缝合法,已在中国二十多个省市广泛推广应用。

首创并成功开展了“舌黏膜补片法修复输尿管狭窄手术”:2015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主任李兵率领团队在国际上首创并成功开展了“舌黏膜补片法修复输尿管狭窄手术”,修复输尿管狭窄长度最长10.5cm。 2022 年在泌尿外科领域 TOP1 期刊 European Urology(IF24.344)杂志发表最大宗病例的多中心长期随访结果。

医学实践

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共肝联体女婴分离术:史海安教授1986年首次成功完成世界上年龄最小的共肝联体女婴分离术。这一病例是中国首次成功实施的、世界医学史上年龄最小的共肝连体婴儿分离手术,被认定为全世界第56例连体婴儿成功分离手术。

首例背驮式移植:叶啟发教授1995 年实施中国首例背驮式移植,保持背驮式肝移植中国最大病例组、最长存活记录(20年)。在中国率先开展离体及半离体自体肝移植,创造自体肝移植最长存活记录(超过16 年仍在随访)。

华中地区首台ZENUS MRI 3.0T抗核磁起搏器:2022年5月27日,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心内科鲁志兵院长、何勃主任、赵芳主任、以及吴晓燕主任的带领下,患者成功植入华中地区首台ZENUS MRI 3.0T抗核磁起搏器,术后起搏参数正常,心电图正常。

钛金属3D打印植入肩骨重建手术:2016年12月1日,创伤修复科为患者成功实施肿瘤切除手术,并顺利置入钛金属3D打印的部分肩胛骨假体,术后的X线和CT显示植入的假体与保留的肩胛骨完全吻合,该手术是华中地区首例、世界第二例。

教育科研

教育

医院教培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是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从中国外顶尖大学、医院引进40位学科带头人。学院拥有硕士研究生导师208人,博士研究生指导教师70人,包括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国家卫健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湖北省“百人计划”人才、湖北省新世纪高层次人才等。学院有2个学系、36个教研室,拥有内科学、外科学、肿瘤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等16个二级学科博士学位授予点,其中13个二级学科已招收博士生,拥有22个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1个护理学一级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23个专业基地获批国家卫生健康委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3个专业为国家卫生健康委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

学院承担着各层次的医学院校教育,包括武汉大学临床医学、医学检验等专业本科生、临床医学(5+3)(含中法班)、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以及港、澳、台地区学生和20多个国家留学生的临床教学和教育管理工作,同时承担博、硕士研究生的教育任务。医院涵盖毕业后医学教育与医学继续教育,开展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6年与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3年,接收省内外进修人员2200余人,开展国家级、省级医学继续教育教育项目共约300项,参培学员超过6.4万人次。学院获评国家级精品课程3门,省级教学成果奖一等奖2项、三等奖1项。自中国医师协会2016年开始在中国的各住培基地组织评优工作以来,医院荣获“优秀住培基地主任”2人,“优秀住培带教老师”2人、“优秀住院医师”1人。学院是中国唯一法国三任国家领导到访的医院。学院创办“中法医学实验班”,开展“法国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获中法双方互认资质),与芝加哥大学合作“临床医学教学改革试点班”,培养了数百位优秀学子和青年骨干教师。

关联院校

武汉大学是国家教育部直属重点综合性大学,是国家“985工程”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高校,是首批“双一流”建设高校;入选学位授权自主审核单位、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 成员。2000年,武汉大学与武汉水利电力大学、武汉测绘科技大学、湖北医科大学合并组建新的武汉大学。

武汉大学医学部源于1943年成立的湖北省省立医学院,是武汉大学六大学部之一。医学部含泰康医学院(基础医学院)、第一临床学院、第二临床学院、口腔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护理学院、药学院、动物实验中心/A3实验室、医学研究院;有武汉大学人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大学口腔医院三家直属附属医院;有武汉大学附属同仁医院、武汉大学附属爱尔眼科武汉大学恩施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临床学院(中部战区总医院)四家非直属附属医院/学院。设有基础医学5年制、临床医学5年制、临床医学8年制、临床医学“5+3”一体化、口腔医学5年制、口腔医学8年制、口腔医学“5+3”一体化、药学类(药学、生物制药)、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类、护理学等招生专业。医学部共有44名教职工具有高级职称,其中博士生导师352人;有国家级高层次人才126人(次),其中有两院院士4人,国家级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1人。口腔基础医学为国家重点学科,内科学(心血管病)为国家重点(培育)学科,口腔医学列入国家“双一流”建设学科。有一级学科博士点6个,博士后科研流动站5个。临床医学药理学毒理学、分子生物学与遗传学、免疫学、农业科学、生物与生物化学、微生物学、神经科学与行为科学、精神病学与心理学等9个学科进入ESI全球学科排名前1%,其中临床医学进入ESI前1‰,药理学与毒理学、生物与生物化学2个学科进入ESI前5‰。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3个(其中11个位居中国前十名),有国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病原体与宿主基础科学中心、教育部武汉大学免疫与代谢前沿科学中心、教育部重点实验室2个,A3实验室是全国首家通过国家认可的高级别生物安全实验室。

科研

科研成果

医院承担着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620余项,已鉴定科研成果150余项,其中国际领先水平4项,国际先进水平51项,百余项科研成果分获国家、省、市、厅级科技进步奖。著名传染病学专家桂希恩教授获2004年度湖北省科学技术突出贡献奖。数百篇科研论文被SCI、EI、ISTP收录。根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报告》,中南医院CSTPCD数据库、SCIE数据库收录论文数逐年增长,论文数量排名稳居全国医疗机构前40强,卓越科技论文数量位居全国医疗机构前20名;以第一署名单位在Lancet、JAMA、PNAS等世界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著;近百篇论文入选ESI高被引论文。

医院2012至2022年获得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级科研项目450余项,科研经费达3.1亿余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获批项目数增长迅猛,2022年实现优青项目零的突破,位列全国医院第25位,创最快攀升纪录;牵头承担基础科学中心项目1项,资助金额达6000万元,助力医院打造“学术高地、人才高地、智库高地”。获科技成果奖100余项,包括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牌、全国创新争先奖奖章等国家级奖项,并连续十三年获湖北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

重点学科

医院有985、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1个:肿瘤学;国家“疑难病症诊治能力提升工程”项目1个:肿瘤学科;湖北省重点学科4个:肿瘤学、内科学、外科学、临床检验诊断。

肿瘤学科

该学科是国家级疑难病症诊治提升工程项目,是中南地区首批国家级肿瘤药物临床试验基地,中南地区首个肿瘤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中南地区首个博士后流动站,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放射肿瘤科基地。是湖北省肿瘤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和肿瘤生物学行为湖北省重点实验室依托学科。

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有高级职称4人,其中教授/博导1名,博士生导师1人,出国访问学者多名。国家级学会委员及以上3人次,承担国家及省部级项目数十项,多次在国际、中国会议上进行壁报交流或口头汇报。

乳腺与泌尿肿瘤学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国家级学会委员及以上3人次,省级学会主委2人次。先后主持和参加中国、国际临床试验10余项,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教育部科研项目2项,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SCI论文60篇,其中1区论文18篇,总影像因子362分。

食管纵隔与淋巴瘤(放化疗)科博士研究生导师3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科室从分子和基因水平认识肿瘤的生物学行为,先后主持和参加中国、国际临床试验30余项,承担了国家“973”课题1项、“863”科技攻关重点项目子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余项、省重点基金和省杰出青年基金在内的科研项目20余项,对肿瘤放射敏感性、端粒酶、基因治疗、中药当归放射防护,肿瘤代谢与放化疗敏感性及预后,肿瘤放射流行病及转化流行病学,恶性肿瘤的侵袭、转移机制等前沿领域有较深入的研究,其中,“恶性肿瘤放射敏感性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进入国家“十五”和“211”工程重点建设项目,“与鼻咽癌预后相关的多因素临床应用研究”获2002年省科技进步一等奖,“恶性肿瘤综合治疗生物学基础”研究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二等奖,“恶性肿瘤靶向基因放疗系统的抗肿瘤作用”研究获得2012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

科研平台

医院有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控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等49个医学科技创新平台,其中国家级平台7个、省重点实验室3个、省工程(技术)研究中心4个、省临床医学研究中心11个。

临床试验中心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起步于1998年,是中国较早开展药物临床试验的机构之一。拥有I期临床研究室、肿瘤、感染、呼吸等29个GCP专业科室、29个医疗器械临床试验专业科室和GCP中心药房,主要负责全院药物I-IV期、医疗器械和诊断试剂注册临床试验、研究者发起的临床研究、干细胞临床研究等相关业务管理工作。中心办公室为中心常设管理部门,在医院学术委员会及医学伦理委员会的指导和监督下负责中心日常管理工作。中心设有I期临床研究室、GCP中心药房、资料档案室、质量控制组、数据分析与统计组、CRC服务组等,每个专业科室都设有独立的受试者接待室、药物和临床试验资料存贮设施等,组织架构符合国卫科药专项管办〔2019〕3号《关于印发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示范性药物临床评价技术平台建设课题工作要求的通知》要求,已建立垂直管理体系。此外,中心制定了一套完整的监督管理和质量管理控制体系,实行中心办公室和专业科室二级质量管理模式,对临床试验的各个重要环节都有严格监管,确保临床试验高质量、高水平完成。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成立于2004年7月,截至2023年共进行了四次换届,两次改选。第四届医学伦理委员会由从事医药相关专业人员、非医药专业人员、法律专家、伦理学、社区人员及来自其他单位的18名委员组成。在多年的实践工作中,医学伦理委员会始终秉承“尊重、不伤害、公正”的伦理准则,保护人的生命和健康,尊重和保护受试者的合法权益,规范伦理委员会的组织和运作,遵循中国相关法规与国际伦理指南开展工作,对开展涉及人的生物医学研究项目进行独立的伦理审查,保护了研究受试者的安全与权益。

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

2023年4月3日,由中国医学科学院与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签约共建“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该研究中心由肿瘤学(泌尿系肿瘤)研究团队、感染性疾病(新冠病毒肺炎)研究团队、感染与肿瘤多学科交叉研究团队构成,人员有国家杰青 、国家优青等。依托单位条件平台支撑创新研究及转化应用。建有完善的生物安全实验室,累积有大量新冠相关临床数据资料。围绕新冠感染临床难点问题,积极转化项目研究成果,使研究成果能够直接服务新冠感染诊疗应用的发展,为新冠感染防控、临床救治提供循证临床支撑。明显提升肿瘤相关疾病临床诊治能力, 在对疑难病的诊治能力、肿瘤诊治的规范化、诊治手段的微创化和多样化等方面质量水平优良。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科研创新中心、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等平台,是开展研究工作的重要支撑。

研究中心在新冠临床救治方案、新检测技术开发、老药新用和新型冠状病毒疫苗临床试验干细胞治疗重症新冠肺炎、新冠与肿瘤、新冠康复器官保护、环境监测等,研究论文、指南、技术标准、临床实践等方面具有优势。在 LANCET、JAMA 等全球顶级期刊和其他 TOP 期刊上发表英文论文近 200 篇。泌尿外科团队以微创与精准医学为牵引,打造了集成基础研究、临床研究、转化研究、技术规范建设、技术推广创新与产业化创新引领性“泌尿系统肿瘤”平台,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荣获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感染性疾病及肿瘤医学领域基础理论、关键共性技术与转化医学研究。

期刊杂志

《医学新知》

《医学新知》(New Medicine; Chinese name: Yixue Xinzhi Zazhi)是由国家新闻出版主管部门批准,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员会主管、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和中国农工民主党湖北省委医药卫生工作委员会主办的综合性医学学术期刊。1985年正式创刊,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原湖北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射科臧大鹏老教授作为主要发起人之一,并于1988年至1991年担任主编;现为双月刊,刊号:CN 42-1220/R,ISSN 1004-5511。2022年10月12日,成立中南医学期刊社,全面负责医院期刊的编辑、出版、发行、管理等工作。办刊宗旨是贯彻党和国家的卫生工作方针政策,贯彻理论与实践、普及与提高相结合的方针,报道医学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医学学科发展趋势及医学发展前沿,促进决策、实践、教育和中国外学术交流。

《数理医药学杂志》

《数理医药学杂志》(Journal of Mathematical Medicine)是由湖北省教育厅主管,武汉大学中国工业与应用数学学会医药数学专业委员会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南医学期刊社承办的综合性医学类学术期刊。全文被《中国学术期刊网络出版总库》(中国知网)、《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重庆维普)收录。该刊为月刊,刊号为:CN 42-1303/R,ISSN 1004-4337,以及时报道中国及国际数理医药学研究的最新成果,为本专业学者提供学术交流的论坛,促进中国现代医学、药学的发展为办刊宗旨,刊载医学相关述评、专家论坛、评论、标准与规范、教育与争鸣、论著、实践与交流等内容。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是由湖北省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湖北省药品监督检验研究院、中国药学会、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联合主办的药学与药物流行病学领域的学术期刊,创刊于1992年,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先后被《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CA)》、WHO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等国际知名检索机构收录;连续多届被评为“湖北省医学优秀期刊”“湖北医学精品期刊”;是药物流行病学这一新兴交叉学科在中国乃至亚洲的第一本公开发行的学术性期刊。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追踪药学、药物流行病学学科前沿,把握学科发展脉搏,及时准确地报道该学科中国国际最新动态和成果,为医药的科研、生产、使用和管理等方面提供全面的信息。设有述评、专家笔谈、综述、论著(一次研究、二次研究、方法学研究)、指南与共识、实践与交流(病例报道、病案分析)等主要栏目。其中述评、专家笔谈和综述为约稿;指南与共识类文章。杂志编委会由中国及国际的临床医学、药学、药理学、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的专家组成。杂志主编由流行病学专家詹思延教授、临床药学专家翟所迪教授、临床药理学专家辛华雯教授共同担任。此刊为月刊,刊号:CN42-1333/R,ISSN 1005-0698。

《中国药师》

中国药师》杂志由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主管,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培训中心武汉医药(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主办,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南医学期刊社承办,1998年正式出版,刊号为:CN 42-1626/R,ISSN 1008-049X。该刊为科技部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被中国许多大型检索数据库,以及《国际药学文摘》、美国化学文摘、世界卫生组织西太平洋地区医学索引(WPRIM)和JST 日本科学技术振兴机构数据库等国外知名检索数据库收录,连续多届被评为“湖北省医学优秀期刊”“湖北医学精品期刊”。该刊旨在面向广大药师,积极宣传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及医药卫生工作的方针、政策和法规,传播药学新理论、新知识、新技术、新工艺,开展药学人员继续教育,传递中国及国际药学信息,促进药师经验交流和医、药学人员间的信息沟通,为药学事业的发展和医药经济的繁荣服务。主要登载药品科研、生产、经营、监督管理及临床使用诸多方面的研究成果与工作经验,并及时传播中国及国际药学领域的最新进展,辟有研究论文、药学进展、药物与临床、食药监管、综述、研究报告、医药信息等栏目,必要时增设其他栏目。杂志编委会由来自中国及海外的知名药学及相关学科专家组成。

《Brain-X》

《Brain-X》(provisional ISSN: 2835-3153,交叉神经科学)是一本由中国国际的脑科学/神经科学领域青年科学家,于2022年由AIMX Publishing主办,Wiley出版集团负责出版,武汉大学循证与转化医学中心提供学术支持,新创办的多科学交叉英文学术期刊。Brain-X主编、副主编由多本SCI期刊的主编、副主编担任,编委团队来自世界各地的脑科学/神经科学领域的杰出专家学者。Brain-X致力于报道以学科交叉为研究内容的脑科学/神经科学领域的创新成果,旨在为脑科学/神经科学领域与数学、物理、化学、信息、工程与材料、心理等不同学科的交叉融合研究,搭建学术交流平台。

声誉与排名

在2021年最新发布的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里,中南医院位居全国第30名,共6个学科位居全国TOP20;该医院五年总科技量值ASTEM榜单位居全国第29名,共7个学科位居全国TOP20。

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发布的“2021年度中国医院排行榜”中,中南医院位于全国综合排名第55位,重症医学科在全国最佳专科排行榜中位列全国第十和华中地区第一位。

2023年2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入选“2021—2022年度武汉市文明单位候选名单”。

院内专家

王行环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院长,医学博士,一级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级中青年人才入选者。武汉大学泌尿外科研究所所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泌尿外科首席专家、湖北省人类遗传资源保藏中心主任、科技部创新人才培养示范基地主任、疫情期间任雷神山医院院长。湖北省首届医学领军人才,武汉大学351人才计划珞珈杰出学者,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质控中心主任、湖北省腔镜泌尿外科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等。擅长泌尿外科复杂疑难、重症患者的诊治,尤其是泌尿外科复杂手术。是泌尿外科著名专家,担任泌尿外科学科带头人;入选中国名医百强榜Top 10 Dr.、国之名医·卓越建树。

刘金平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副院长、心血管病医院院长、心血管外科主任、心脏瓣膜病病中心主任、心肺移植中心主任,湖北省心脏大血管外科微创诊疗工程研究中心主任、武汉市结构性心脏病微创诊疗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兼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亚洲心脏瓣膜委员会中国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荣获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厄尔巴肯奖”、中国医师学会心血管分会的“杏林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中华医学会科技奖三等奖。擅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及大血管疾病外科治疗;长期致力于微创、心血管重症及心肺移植领域基础临床研究;管理开展800余例心脏移植;主刀心、肺及多器官联合移植手术近200例。尤其擅长微创方法治疗各类心脏疾病,在瓣膜修复、冠脉搭桥、主动脉夹层、重症心脏瓣膜病、房颤消融等。

田峻

主任医师,副教授,医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导师,武汉大学中南医院骨科康复科主任、康复医学教研室主任、康复医学住培基地主任。兼任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康复医师分会骨骼肌肉康复专业委员会常委等社会职务,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湖北省科研项目5项;以第一作者身份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7篇;创立“精确靶点穴位注射技巧”并获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从事康复相关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对骨骼肌肉疾病、慢性疼痛及运动损伤有丰富理论和实践经验,擅长运用“精确靶点注射技术”治疗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肩周炎、肩袖损伤、网球肘、膝关节痛、膝关节退行性关节炎、膝关节交叉韧带损伤术后、膝关节半月板损伤足底筋膜炎踝关节扭伤、股骨头坏死骨折术后等疾病。擅长脑卒中、颅脑外伤、脊髓损伤,偏瘫截瘫、臂丛神经损伤,头痛,眩晕,面瘫、癫痫、失眠。

蔡林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光谷院区院长,骨科首席专家,湖北省政府津贴专家,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兼任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骨科创新与转化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委员等职务,获得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湖北省科技成果推广二等奖1项;主持2个重点研发项目子课题,4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个湖北省科技创新重大专项课题以及10余个其他省部级课题;获得20项国家专利,其中有5项发明专利。在湖北省内率先成立骨肿瘤学科,擅长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骨肿瘤精准微创诊治及骨科机器人精准导航技术,3D打印脊柱、骨盆骨肿瘤假体及数字化功能重建,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与重建,骨科疑难病、少见病的诊治。

叶啟发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肝胆疾病研究院院长、移植医学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移植医学中心首席专家。兼任国家卫健委移植医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国家人体捐献器官获取质量控制中心主任等,获国家专利30余项;培育获“全国青年文明号”荣誉称号、“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群体”的器官移植学科团队。荣获第三届国之名医最高奖项“国之大医.特别致敬”奖、全国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在中原地区率先开展背驮式肝移植和自体肝移植,创建国际、中国领先技术17项,保持中国最大病例组、最长存活记录。主持制定国际、中国指南、共识与行业标准20余项,先后领航中国三所大型移植中心(华中科技大学附属同济医院器官移植研究所、中南大学湘雅移植医学研究院、武汉大学移植医学中心),创建中国中部地区首个国家级质量控制中心,首创14种天然高分子血液净化吸附材料,创建首个天然高分子生物肝体系。

赵秋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消化内科、消化内镜中心主任,兼任担任湖北省肠病临床研究中心主任、中国医师协会消化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消化内镜学会委员。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专攻消化道早期肿瘤、胆胰和炎症性肠病的临床研究工作,是中国著名的消化内镜治疗专家,在胆胰疾病、消化道早期癌症的内镜诊疗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曾在法国留学进修学习消化内镜诊疗技术,擅长消化内镜的诊断及治疗,尤其擅长胆道及胰腺疾病的ERCP诊断和治疗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取石术,经内镜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球囊扩张取石术,经内镜胆管引流术,经内镜下胆道扩张术、经内镜胰管取石术及引流术等。

资质认定

1991年,武汉大学中南医院获批国家首批三级甲等医院

参考资料

医院概况-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Zhongnan.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医疗机构查询.湖北省卫健委.2023-05-30

网上院史馆{中南史话}.武汉大学中南医院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2023-05-29

【湖北日报】省人民医院首启“一站式”结算.湖北省卫健委.2023-05-30

医院概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医院概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4

2021年医院排行榜.2021年医院排行榜.2023-07-05

医院综合STEM.中国医学科学院医学信息研究所.2023-07-05

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湖北日报聚焦我院“联合体计划”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4

中南医联体.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光谷人民医院开工!国际标准打造、中南医院运营,与产业融合,助力湖北东湖科学城建设.中国光谷 .2023-07-05

武大新闻网.武汉大学新闻网.2023-05-30

重点学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重症医学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头颈与儿童肿瘤(放化疗)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肿瘤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乳腺与泌尿肿瘤(放化疗)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食管纵隔与淋巴肿瘤(放化疗)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科室位置:武汉大学中南医院6号楼14楼.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结直肠肛门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肝胆胰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甲状腺乳腺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心血管外科.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护理概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骨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脑科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心血管病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妇儿医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肝胆疾病研究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叶启发教授再次当选中国医师协会器官移植医师分会副会长.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华中地区首例MRI 3.0T 起搏器在中南医院植入.武大中南心内.2023-07-05

钛金属3D打印成功造出肩胛骨.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教育概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9

学位授权自主审核.教育部网站.2023-07-05

医学“双一流”建设联盟在京成立.教育部网站.2023-07-05

学校简介.武汉大学.2023-07-05

武汉大学医学部.武汉大学医学部.2023-07-05

平台概况.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7-05

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临床试验中心.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9

“中国医学科学院武汉感染性疾病及肿瘤研究中心”举行签约共建仪式.央广网.2023-05-30

基地平台.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2023-05-30

医学新知.期刊概况.医学新知.2023-05-29

数理医药学杂志.中南医学期刊社.2023-07-05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武汉大学中南医院中南医学期刊社 .2023-07-05

欢迎访问中国药师编辑部!.中国药师杂志.2023-07-05

Brain-X.brain-x.science.2023-07-05

关于2021—2022年度武汉市文明街道(乡镇)、文明社区(村)、文明单位、文明家庭、文明单位(校园)候选名单的公示.武汉文明网.2024-02-08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武汉大学第二临床学院.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22

肝胆疾病研究院院长、移植医学中心主任.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

赵秋.武汉大学中南医院.2023-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