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新觉罗·弘昼
和硕和亲王即爱新觉罗·弘昼(1712-1770),为清代宗室,清世宗雍正第五子,清高宗乾隆异母弟,生母为裕妃耿氏。
弘昼自幼随爱新觉罗·弘历乾隆同学进读,涉猎广泛,励学不倦,雍正八年(1730)便将其所著序、论、诗、赋等刻印为《稽古斋全集》;雍正十年(1732年),赐号旭日居士。雍正十一年(1733)弘昼被册封为和硕和亲王;曾经同乾隆帝弘历共同办理苗疆事务。雍正十三年(1735年)八月,乾隆帝即位,弘昼一方面以亲王身份先后兼任正白旗、镶黄旗满洲、镶红旗汉军等都统,另一方面又以皇弟身份兼管内务府、雍和宫和御书处事务,同时在乾隆出京期间,和其他王公大臣奉命留守京城总理事务,乾隆十八年(1753年)跻身议政大臣行列。弘昼性格骄奢,曾殴打重臣、贪财、为自己安排葬礼,顶撞爱新觉罗·弘历,但仅受小惩。
乾隆三十五年(1770),弘昼逝世,谥号“恭”,葬于密云县城西北二十余里凤山之侧。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弘昼生于康熙五十年十一月二十七日(1712年1月5日),与乾隆生日仅仅相差三个月,生母为当时的雍亲王府侍妾格格耿氏。年幼时,年纪相若的弘历、弘昼便被安排一同进读。弘昼在课业上比起弘历虽稍显愚钝,但仍勤学不辍,涉猎广泛,每日偕师友讲论经史子集,涉猎篇章诗赋以及周、秦、汉、唐、宋、明古先大家之遗书,得到诸位学士以及师傅的高度评价。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雍正即位,开始注重对弘昼政务能力的培养。雍正二年(1724)发生了“雷击大成殿”之事,孔子庙的前后殿被烧毁了一百三十三间;重建工程历时六年,于雍正八年(1730)竣工。竣工后,雍正特意派遣弘昼、淳郡王弘璟前往孔庙敬行祭告。鉴于初次离京远行从事祭祀活动,路途较远,雍正谕令明确二人不得索取地方分毫,地方也不得送礼,还派遣了满、汉御史各一人随行监督。
弘昼等一行严遵谕旨,毫不骚扰地方,待文庙祭典告成后,立即返程;回京后向雍正讲述了重修后文庙一派鼎新的气象和祭典的盛况,同时也汇报了孔林亨堂墙垣“间有年久倾圮之处”等情形,对此,雍正非常满意。同年,弘昼将所著序、论、诗、赋等刻印为《稽古斋全集》。雍正十一年(1733),弘昼与皇兄乾隆一同被册封为亲王,是为和硕和亲王。同年,雍正敕令雕造汉文大藏经,由庄亲王爱新觉罗·胤禄和弘昼担任“总理藏经馆事务”,主持刻经事宜;雍正十三年(1735),朝廷设办理苗疆事务处,雍正命弘历、弘昼领其事。
崭露头角
雍正十三年(1735),雍正帝病逝,弘历继位,是为爱新觉罗·弘历。当时,弘昼虽封王两年有余,但并未分府赐第,仍在宫中居住,而其福晋仍居住在老雍亲王府内。以至于出现了因逝世的雍正需要在雍亲王府停灵时,乾隆只得临时让弘昼福晋暂移居宫内芳殿。同时命弘昼与履郡王允祹一同操办丧仪之礼,事后得到了乾隆的赞许;雍正丧仪之礼一过,乾隆便令总理事务王大臣会同、礼部、内务府,赏赐弘昼王府、选派侍卫等事宜,次年(1736)又赏给弘昼一处庄园。
早在雍正十三年(1735)十月,便被乾隆安排跟随庄亲王爱新觉罗·胤禄学习内务府事务的弘昼逐渐崭露头角。乾隆三年(1738),专管内务府米局事务,积极为平易京城的米价建言献策;乾隆四年(1739),弘昼兼任正白旗满洲都统。之后开始逐渐管理雍和宫事务和御书处事务。弘昼一方面制定了严禁值守人员旷班、饮酒,严格管理宫内喇嘛一系列管理制度,同时奉命监修并校刻《医宗金鉴》,并在之后主持完成了《世宗宪皇帝上谕内阁》的编修。乾隆五年(1740),弘昼开始兼任镶黄旗满洲都统。乾隆六年(1741),鉴于八旗官学中翻译科考试所录之人不熟悉旗务,弘昼向爱新觉罗·弘历奏请缩减一半翻译科考试的录取名额,另外一半录取名额从印房效力行走多年、办事熟练人等内拣送吏部、兵部补放,得到乾隆帝的允许。乾隆九年(1744),弘昼奉命监修的《八旗满洲氏族通谱》完成,并在乾隆十年(1745)时受命查办八旗世职佐领分例。
性格乖张
乾隆十二年(1747),弘昼奉命监修的《皇清文颖》完成;次年孝贤纯皇后逝世,弘昼会同履亲王爱新觉罗·胤祹、户部尚书富察·傅恒等人奉命总理皇后富察氏的丧仪,并参与制定世职承袭条例。乾隆十四年(1749),弘昼又参与监修并校刻了《日讲礼记解义》。乾隆十五年(1750)至乾隆十七年(1752),乾隆多次出京,或巡幸或恭祖陵,期间弘昼与其他王公大臣奉命留守京城总理事务并负责验看月选官员;乾隆十八年(1753),经过多年历练的弘昼跻身中枢,与庄亲王爱新觉罗·胤禄、履亲王允祹同为议政大臣;乾隆十九年(1754),乾隆打算前往沈阳市恭谒祖陵之时,恰逢殿试考期将近。为了不耽误殿试,又不耽误谒陵,殿试策论后,乾隆便交与弘昼及在京的总理大臣共同筛选人选,待回京后再对人选进行考阅。
成为乾隆得力助手的同时,弘昼却性格骄奢,处处盛气凌人,贱视王公大臣,还贪财成性。除了王府和一处庄园之外,其还得到了乾隆赏赐的雍和宫藏传佛教艺术博物馆大部分财产,但仍嫌不够,还索要雍亲王府,但遭到乾隆的拒绝;因小事发生摩擦,弘昼曾当众殴打讷亲。与此同时,弘昼亦顶撞过乾隆,一次,弘昼和乾隆一起到正大光明殿去监考八旗子弟。到了傍晚,他请爱新觉罗·弘历先去吃饭;乾隆没答应,弘昼便不高兴表示,皇上怀疑我会作弊不成。乾隆帝当时没说什么。直到第二天弘昼才觉得不妥,跑来向乾隆叩头谢罪,说自己出言不逊,冒犯了天威,请皇上不要计较。尽管屡次犯错且行为荒唐,但乾隆仅仅对弘昼进行了小惩。
晚年逝世
乾隆二十一年(1756)弘昼兼任正蓝旗满洲都统;乾隆二十三年(1758),弘昼奏请八旗汉军参照满洲、蒙古各旗,一体专写清字以及更改阅兵旧例,得到允许。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八月,管理正黄旗觉罗学事务。
乾隆三十五年七月十三日(1770年9月2日),弘昼逝世,乾隆甚为悲痛,亲自前往祭奠;命諴亲王允、皇六子爱新觉罗·永瑢、侍郎德成以及副都御史志信经理丧事,皇八子爱新觉罗·永璇、皇十二子爱新觉罗·永璂穿孝,并赏赐内库银一万两用于治丧;赐予谥号“恭”。弘昼葬于密云区县城西北二十余里凤山之侧,其和亲王爵位由次子爱新觉罗·永璧继承。
人物评价
乾隆:朕弟和硕和亲王、秉性纯诚。持躬端恪。髫年共学。友爱实深。自备位亲藩。懋昭敬慎。方冀六旬同庆。棣萼言欢; 迟迥慎重,不自满假,谦德雅怀,足为师法;吾弟和亲王资性稍钝,日课恒落后;
和硕諴亲王允祕:忠孝友弟,本于性成;
礼部侍郎蔡世远:以古人之所善者为法,古人之所非者为戒。所善者,必躬自行之;所非者,无躬自蹈之。
人物关系
父母
兄弟姐妹
参考资料:
妻妾
参考资料:
儿子
弘昼三子、五子早殇,未有名。
参考资料:
女儿
和硕和婉公主。生母为嫡福晋乌扎库氏,雍正十二年(1734)六月二十日生,乾隆朝初年抚养在宫中,乾隆十五年(1750)二月授封为和硕和婉公主,下嫁巴林右翼旗第七代多罗郡王璨沁长子孝庄文皇后德勒克。
主要著述
雍正八年(1730),弘昼集所著序、论、诗、赋等为《稽古斋全集》刻印。除兄长弘历外,庄亲王爱新觉罗·胤禄、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大学士西林觉罗·鄂尔泰、张廷玉及诸师傅皆在序言中给予了高度评价;在《皇清文颖》卷三中,收录了弘昼的《苏公式敬由狱论》,文章文大意是周公告诫新君姬诵,先王时期,司寇苏公执掌刑狱诉讼,业业地谨慎断案,才确保了国家的长治久安。此外,弘昼奉命为监理,总理事务大臣鄂尔泰、张廷玉为总裁,率领南书房、武英殿翰林等47人编纂农书《授时通考》,改书征引经史子集四部文献553种,辑录史料3575条,甄选插图512幅,分天时、土宜、谷种、功作、劝课、蓄聚等,被誉为中国古代农学百科全书。《金樽吟》是其代表作,这首诗表述了自己无意皇权帝位只想把酒言欢及时行乐的心迹,被誉为“救命诗”。
相关遗迹
园寝
弘昼死后葬于密云区县城西北二十余里凤山之侧,灵山之前,当地俗称为北官,坐北朝南,神桥一座,下有文河。过桥即是碑楼,内立首龟碑一方。前行为东西朝房各三间。宫门三间,农村称为明三暗九。享殿五间,称为明五暗十五。享殿顶部覆盖绿色琉璃瓦。享殿里边有明柱。享殿里有月台,东西有角门各一。角门后边月台上有大宝顶一座,高三米。条石下边为地宫顶部石券,下部为城砖砌就。石床上停灵五口,棺材为套材。大宝顶东西各有小宝顶两座。宝顶后边为圆弧形的砖墙。王爷坟阳宅在坟地正面,周围有大墙,中间有一趟街,两边有四进院落,三间一所。坟地墙因内以松树为主,横竖成行。
和亲王府
和亲王府位于北京张自北忠路,称铁狮子胡同,原本为康熙帝第九子允的贝子府。因允禟参与了九子夺嫡,继位后雍正,将其从皇族籍册中除名,转而将允禟的贝子府赐给第五子和亲王弘昼;弘昼进住时大兴土木,扩大院落,修造殿堂,建五开间大门房,门前雕凿一对石狮,门对面建影壁墙。
研究书目
《清史稿·卷二百二十·列传第七》
《啸亭杂录》
《清朝故事》
相关争议
无论《啸亭杂录》还是《清史稿》,都将弘昼描绘成了性格暴戾、行事乖僻的“荒唐王爷”,不过学者李文益、林硕等人却不这么认为。首先,在档案、文集和实录等官私文献中,弘昼展现了一位勤学博文的形象。雍正帝尚在潜邸之时,特意安排年纪相若的爱新觉罗·弘历、弘昼一同进读,自此兄弟俩相伴读书前后近20年。尽管弘昼天资不及弘历,但其自幼勤学不辍,涉猎广泛,也具备了较高的经史素养,得到了爱新觉罗·硕塞爱新觉罗·胤禄、和硕果亲王爱新觉罗·胤礼,大学士西林觉罗·鄂尔泰、张廷玉及诸师傅的高度评价,否则弘历登基后,也不会令弘昼总管御书处事务、主持修订礼制事宜、任职皇长子的首席专师。其次,胤禛吸取了康熙帝在皇子教育中的失败教训,注重对皇子品德的教育,特意挑选富察·福敏、朱轼、蔡世远等才高行洁的典范,作为自己皇子老师,同时也令爱新觉罗·弘历、弘昼“以师儒之礼相敬”师傅,由此弘昼形成了仁爱谦逊的性格。
之所以形成这种巨大的反差,与爱新觉罗·弘历时期皇权空前强化、王权急剧式微的历史背景有关。有鉴于康熙朝出现的“九子夺嫡”,继位后的雍正帝逐步打击允禩集团等宗室势力,为加强皇权奠定了基础;到了乾隆时期,宗室势力不甘心权力旁落,以理亲王爱新觉罗·弘晳、爱新觉罗·硕塞爱新觉罗·胤禄为首的宗亲势力结党,企图谋逆,遭到严惩,史称“弘皙逆案”,这次事件更加引起了乾隆对宗室的警惕,尤其是近支宗室。乾隆登基后,虽然给予弘昼的赏赐颇丰,但却对其不时敲打,不许其干预政事。爱新觉罗·弘历初年发生的古州苗族起义,乾隆放着深谙苗疆事务的弘昼不用,转而启用张广泗;弘昼继承了雍正帝潜邸雍和宫的大部分资产,但却没有得到雍和宫。均表明乾隆对这位弟弟的防范。为求自保,弘昼被迫上演了骄奢敛财、歪唱戏曲、殴打重臣、预演丧礼等种种荒唐行为,避免再步爱新觉罗·胤禄、爱新觉罗·弘晳等人的后尘。另外一种看法则认为弘昼的荒诞,与传说附会历史,昭链对史料的采撷缺乏辨别和细致考证有关,还与爱新觉罗·昭梿的不幸遭遇及其认识的局限有关。
轶事典故
贪财
铸造铜钱的宝泉局将钱送到户部,必定会途经弘昼的和亲王府。一次,弘昼算好时间,命人拦下了宝泉局刚铸造好的铜钱,并直接据为己有,直接搬进了和亲王府,宝泉局被迫将此事告到了乾隆那里。乾隆搬出律法,要将弘昼发去看守祖坟,结果皇太后出来说话,只得作罢。
另外,乾隆朝在修《古今图书集成》和《数理精蕴》时铸造了一批铜活字,印刷质量非常不错。不过,不等修书完成,掌管修书处的弘昼此后便把铜活字给偷了,为自己府中铸了铜陈设、铜炉、铜狮等。因为他事先也给宫中陈设了同样的物什,所以乾隆有口说不出,只好命人重新刻了木活字来继续印这些书。不过弘昼后来还是为此受了处分。
行为荒诞
曾多次主持礼乐改制工作的弘昼还在礼乐方面做起了文章。一是曾用弋阳腔唱并不适合的《琵琶行》《荆钗记》等曲目,如同噪音,令到在座宾客“掩耳厌闻”;其次看透了生死,认为百年之后,人没有不死的,因此对死亡没有什么好忌讳的,于是在家中预演起了自己葬礼,为此亲手制定了自已丧礼的种种细节,命人准备好各种冥器,还让家人祭奠哀嚎、护卫供饭哭泣。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皇清文颖》.故宫博物院.2023-12-02
大清高宗纯皇帝实录·卷之八百六十四.中华典藏.2023-12-02
朱轼:三朝帝师元老.宜春市人民政府.2023-11-16
清世宗胤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3-11-16
满清十三皇朝1 满清十三皇朝Ⅰ (1987).豆瓣电影.2023-11-16
乾隆大帝 (1998).豆瓣电影.2023-11-16
雍正王朝 (1999).豆瓣电影.2023-11-16
宝帖传奇 (2001).豆瓣电影.2023-11-16
乾隆王朝 (2003).豆瓣电影.2023-11-16
少年宝亲王 (2005).豆瓣电影.2023-11-16
铁将军阿贵 (2006).豆瓣电影.2023-11-16
上书房 (2008).豆瓣电影.2023-11-16
王者清风 (2013).豆瓣电影.2023-11-16
钱塘传奇 (2015).豆瓣电影.2023-11-16
延禧攻略 (2018).豆瓣电影.2023-11-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