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杂多县

杂多县

杂乡县(Zadoi County)是中华人民共和国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下辖县,位于青海省南部、玉树州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3°38′—96°12′,北纬32°08′—34°15′之间,东连玉树市和囊谦县,西接唐古拉山,北临治多县,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和那曲地区的巴青、索县、安多、聂荣县接壤,省际界线650余千米,县域面积30161平方千米。2023年,杂多县全县常住人口为68800人,其中藏族人口占98%。截至2017年,杂多县辖萨呼腾镇一个镇,昂赛、扎青、阿多、苏鲁、结多、莫云、查旦7个乡,31个村,110个牧业社,10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萨呼腾镇。

杂多县由扎曲当曲、莫曲为分水岭向两侧逐渐降低。属高原高山气候,气候严寒、少雨,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县境内河流分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两大水系。当曲、扎曲、结曲是杂多县最大的三条河流,分别为长江和澜沧江的支流,其中当曲为长江干流通天河的一级支流,称为长江南源。杂多古为武威郡荒蛮之地。秦汉西羌塞外地。隋朝前后为苏毗女国和多弥二国辖区。 唐时为吐蕃的孙波如。吐蕃王国解体后, 属前藏亚陇觉阿王系。宋时为黎州属下囊谦小邦之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明朝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明末清初为青海省蒙古和硕特汗国管辖范围,清代受青海办事大臣管理,为囊谦千户领地。民国18年(1929年)8月,设玉树市。民国28年(1939年),设玉树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杂多属之,直至1949年9月玉树和平解放。1953年7月7日,在原囊谦县上、中、下中坝、苏鲁克地区及玉树县格吉地区建立了杂多县人民政府,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辖。杂多县初建时称为中格县(取中坝、格吉两部落名称首个字),后称扎曲县、扎朵县,1954年改为现名杂多县。1956年,杂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杂多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建立杂多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同年6月21日,改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杂多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81年,复设杂多县人民政府。

杂多县的第一产业以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以虫草加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截至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12%,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期增长5.8%,财政支出同期增长2.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2%。总投资21.25亿元的87个新续建项目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杂多县素有“歌舞之乡”“服饰之乡”“民歌之乡”的美誉。杂多县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吉萨松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吉圆书法、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鲁金属打制技艺等。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艺术,如民俗音乐有古摩、勒、拉伊、闯勒、格木、勒夏等,其中古摩、格木为情歌,琼勒为酒歌,均勒为夯墙歌,呦啦为收割打场歌,勒夏为对歌。还有“百灵三唱”(即“格吉萨松扎”)“仲坝阿雄昂仁”(又称“仲坝玛毛巴交”)“仲坝凯迪玛”“仲坝雅尼均勒”等民歌曲调。县境内154个景源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有112个,其中特品级资源2个(澜沧江源和杂多冬虫夏草),优良级资源32个,普通级资源78个。主要旅游景点有果道沟原始柏树森林、吉热沟、眼睛湖、东加喇嘛闹拉圣山、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佐青寺、昂赛景区等。杂多县在2019年,被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命名为中国藏族山歌之乡。2021年3月,入选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名字由来

杂多县的“杂多”为藏语译音,意为澜沧江(湄公河)正源扎曲河源头。

历史沿革

先秦

杂多古为武威郡荒蛮之地。公元前384—362年,世居河湟地区的羌族首领卬率众西迁,其中一支迁往今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等地区,史称发羌和唐旄羌。

秦汉至南北朝

约公元3世纪,青南和羌塘高原地区的羌人逐渐联合起来,形成较大的部落联盟—苏毗国,今杂多在内的玉树市大部分地区成为苏毗国的疆域。

隋唐至宋元

隋朝前后为苏毗女国和多弥二国辖区。唐时为吐蕃的孙波如。吐蕃王国解体后,属前藏亚陇觉阿王系。宋时为黎州属下囊谦小邦之地。元朝归吐蕃等路宣慰司管辖。

明清

明朝属朵甘行都指挥使司。明末清初为青海省蒙古和硕特汗国管辖范围,清代受青海办事大臣管理,为囊谦千户领地。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18年(1929年)8月,设玉树县,统辖玉树25族,杂多地区的格吉、中坝、苏鲁克各百户部落隶之。民国22年(1933年)分设囊谦县,杂多又被玉树市、囊谦分别管辖。民国28年(1939年),设玉树行政督查专员公署,杂多属之,直至1949年9月玉树和平解放。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3年7月7日,在原囊谦县上、中、下中坝、苏鲁克地区及玉树县格吉地区建立了杂多县人民政府,隶属玉树藏族自治州人民政府管辖。杂多县初建时称为中格县(取中坝、格吉两部落名称首个字),后称扎曲县、扎朵县,1954年定名为杂多县。1956年,杂多县人民政府更名为杂多县人民委员会。1968年,建立杂多县抓革命促生产委员会。同年6月21日,改设中国人民解放军杂多县抓革命促生产指挥部。1981年,复设杂多县人民政府。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杂多县位于青海省南部、玉树州西南部,地理坐标介于东经93°38′—96°12′,北纬32°08′—34°15′之间。东连玉树市囊谦县,西接唐古拉山脉,北临治多县,南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丁青县和那曲地区的巴青县索县安多聂荣县接壤,省际界线650余千米。县域面积30161平方千米。

气候

杂多县具有气温低、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烈、干湿季分明、雨热同期等高原大陆性气候特征,属于高原高山气候。高寒是杂多县气候的基本特点。由于地形起伏较大,尤其是东部地区山高沟深,高差显著,因此还具有垂直带分布明显等山地气候特点。气候严寒、少雨,无明显四季之分,只有冷暖之别。冷季长达8~9个月,暖季3~4个月。降水集中在6~9月份。无绝对无霜期,气候寒冷且干湿不均。年平均气温-2℃,年最低气温-42℃,最高气温28℃。年平均降水量538毫米左右,年平均蒸发量为1450毫米左右。年平均风速为2.4米/秒,最大风速大于40米/秒,年大风日数达120天。

地质

杂多县境地质构造由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造山运动而形成。由于多次升降褶皱断裂,受地壳运动以及火成岩的浸冲,地质构造极为复杂。走向呈西北--东南的复式北斜构造。地质年代属三迭系的白垩系上统、侏罗系中统和石炭系上、中统。县境属唐古拉地层区。萨呼腾镇分区以上三叠统陆海交互相煤系地层及石炭系、二叠系为主。东北部出露少量泥炭系和奥陶系。上覆陆地相下白垩系、第三系和第四系。南部属唐古拉分区,以海陆交互相中、上侏罗统为主。结多、苏鲁出露有较广泛的石炭系和二叠系,上三叠系统分布较少。岩石系松散的第三系红层。地表多为沉积物,地下为分化变质岩基。全县地质大都为红紫色砂砾岩和夹煤岩等。

地形地貌

杂多县地貌以东南向西北按高原山地--高原宽谷--低矮丘陵高原三级依次排列。全县地处唐古拉山脉山系中部,属青藏高原。地面切割强烈,组成县境内明显的多山构造和冰蚀区地貌单元。雪山遍布,冰山角峰和U形谷多见,残存有各种冰蚀地形和冰积物。在海拔4200米以下地段,以冰、水侵蚀切割为主,形成V形峡谷和阶梯状陡坎;而在多山区前缘分布有裙带状山前丘陵地貌。境内多冰川和永冻土。杂多县地势由扎曲当曲莫曲分水岭向两侧逐渐降低。西部位于昆仑山脉唐古拉山脉腹地,莫云滩、旦荣滩和查涌滩三个高原盆地坐落其间。全县海拔大都在4300~4800米之间,最低海拔3900米(扎曲河出县境处),最高海拔5921米(昂普玛),平均海拔4200米。从整体看西部地区地势坦荡,山体低矮平缓;东部地区高山险峻,峡谷深,山势陡峭。

水文水利

水文

杂多县水资源丰富,水质良好,境内共有大小河流100余条,湖泊30多个。县境内河流分长江水系澜沧江水系两大水系。当曲、扎曲、结曲是杂多县最大的三条河流,分别为长江和澜沧江的支流,其中当曲为长江干流通天河的一级支流,称为长江南源。县境西北还有通天河另一条支流-—莫曲。县境内海拔4500米以上的河流多为高海拔冰雪冻土带,冰碛和石流分布广。

河流

当曲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山麓长霞舍日阿巴山。中游有沙曲、查当曲、纽曲、郭曲等汇入,流经查旦乡巴青、齐荣、达谷3个村后注入通天河。县境内长273.8千米,平均河宽6米,集水面积1.6万平方千米,枯水流量121立方米/秒,洪水流量12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136.63亿立方米,河床平均比降0.0016%。县境内的支流主要有撒丁曲、绕德曲、查曲、郭曲、多丛曲吾钦曲、阿曲、查吾曲、康曲、萨艾曲、果曲。

扎曲澜沧江上游支流。其源头分“扎那曲”(南源)和“扎阿曲”(北源),分别发源于莫云乡加果空桑贡玛山、沙日格青山以及扎青乡果宗莫查、吉富两座山峰,在尕那松多汇合,从杂多县、囊谦县流经后在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注入澜沧江。澜沧江源头,海拔5200米,全长586千米,集水面积9000平方千米,其中杂多境内长297千米,平均河宽130米,深1.5~3米,集水面积4800平方千米。

结曲发源于杂多县西南部唐古拉山脉北麓瓦尔公山冰川,由松曲和木曲汇合而成,上游流经结多、苏鲁两乡后流入爽谦县,下游于西藏自治区昌都市注入澜沧江。在昌都境内称鄂穆曲(昂区)。全长571.6千米。杂多县境内长441.6千米,平均河床宽120米,集水面积2881.8平方千米。枯水流量50立方米/秒,洪水流量70立方米/秒,多年平均流量65.25立方米/秒,年径流量7.16亿立方米,河床平均比降0.0041%。结曲为杂多县第三条黄河,县境内主要支流有羊木曲、山木曲。

湖泊

位于查旦乡政府驻地西115千米,海拔4711米。湖面呈牛蹄形,四面环山,属内陆源性淡水湖。有7条河流注入,其中最大的河流为确赛曲。有出口1处,注入当曲。湖面长9500米,最宽处550米,面积50平方千米,平均深度50米,最深处100米。洪水期与枯水期水位落差5米。湖畔为沼泽草甸。内让措改属查旦乡巴青村民委员会暖季草场。湖周栖居的野生动物有蒙古野驴、黄羊、马鹿马麝野鸭黑颈鹤大天鹅等。

位于查旦乡政府驻地西150千米,海拔4713米。湖面呈菱形,属内陆源性淡水湖。湖长5千米,最宽处为2.6千米,面积11.5平方千米,平均深度40米,最深处75米。洪水期与枯水期水位落差4米。湖畔为沼泽草甸。鄂错纳玛属查旦乡巴青村民委员会暖季草场。湖周栖居动物有野驴、野牦牛、马鹿、黑颈鹤等。

地下水

杂多县地下水资源主要是冰雪融化积渗和河谷冲击平原上的渗水。从城乡主要居民点单位或家庭打水井用水情况来看,河谷地区地下水较丰富(如地处扎曲、尕沙河宽谷的村落)。山原地带部分地区由于受冰期长或存在永冻层等因素影响(如莫云乡结绕村、扎青乡闹从村),地下水资源不足。

水利

尕沙河水电站建成于1979年6月,位于多那村尕沙河,为杂多第一座水电站。渠道工程从进水口到前池长6千米,电站至县城的高压输电线路30千米,装机容量2×125千瓦,投资377万元,年发电量4.72万千瓦·时。2003年11月27日,杂多县龙青峡电站工程建设项目在县城以东扎曲河畔举行电站开工典礼。电站设计装机容量4×630千瓦,总投资8770万元,工期三年。

土壤

杂多县土壤形成的特点,采用土类、亚类、土属、土种、变种五级分类制,全县土壤共分7个土类,11个亚类。7个土类为:高山寒土,高山草甸土,高山草原土,山地草甸土,灰褐土,沼泽土和草甸土;11个亚类是高山寒漠土,原始高山草甸土,碳酸根高山草甸土,高山草甸土(普通),高山灌丛草甸土,高山草甸土,山地草原化草甸土,碳酸盐灰褐土,泥炭土,泥炭沼泽土及草甸土。其中碳酸盐高山草甸土,以土属可分为碳酸盐高山草甸土和侵蚀碳酸盐高山草甸土。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县境内多年自产径流总量平均为138.35万立方米。全县径流变化主要由降水、蒸发、气温和地理位置等多种因素决定。山地峡谷地区7—9月以降雨补给为主,占年径流量的60%。4—6月为牧草返青期,径流主要以山川冰雪消融为主,占年径流量20%。12月至翌年3月为冷季冰冻期。

草场资源

截至2023年,杂多县全县草场总面积为3549.3万亩,可利用草场面积2592.9万亩,有各类牲畜存栏22.98万头(只、匹)。

矿产资源

截至2020年,共发现各类矿产19种,矿产地(包括各类矿床、矿点、重要矿化点)82处。按矿产种类及规模划分,能源矿产有煤、、油母页岩等,矿产地17处,其中煤15处,未发现成型的煤矿床,铀与油页岩矿点各1处;金属矿产有铁、、铜、铅、锌、金、银、锰等8种,产地41处(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矿床2处,小型矿床5处,矿点16处,矿化点16处);非金属矿产有硫铁矿、石膏、英石、重晶石石灰岩水晶等6种,产地共21处(其中中型矿床1处,矿点18处,矿化点2处);地热资源3处,其中1处为小型水源地,2处为地下热水矿点。以上矿产中,探明储量(资源量)的矿种仅有6种,占全县矿种总数的31.6%;矿床有11处,占全县矿产资源产地总数的13.4%,其中大型矿床2处,中型3处,小型6处。已探明矿产储量(资源量)的主要矿产有钼、铜、硫铁矿、铅、锌、地热资源6种,已经过勘查但未探明资源量的有煤、铁、金、银、石膏石灰岩重晶石等,发现线索但未经勘查的矿种有油母页岩、铀、锰、萤石水晶等,此外本区还发现有硼、石盐石棉、自然硫等零星矿化线索。截至2023年,已初步探明的矿藏有金、铜、铁、水晶、玉石、煤等50余种。

萨呼腾、扎青、阿多、昂赛、苏鲁、结多等6个乡镇境内分布十几处“热水泉”。其中托吉药水温泉和五彩喷水谷温泉成为杂多县旅游业主要资源。托吉药水温泉地处扎青乡地青村,距县城西北121千米,平均水温50~60℃,含多种矿物质。

生物资源

植物资源主要有大果圆柏高山柳金露梅等乔灌木和草本植物冬虫夏草图、雪山川贝母、大黄、知母雪莲花秦艽红景天藏茵陈等中藏药材和人参果、黄蘑菇等食用野生植物极其丰富,其中冬虫夏草以其独特的品位,被誉为“中国冬虫夏草第一县”。

生物多样性

动物

杂多县有野生脊椎动物78种,鸟类22种,兽类40种、鱼类10种、两栖爬行类6种,雪豹、金钱豹、藏羚野牦牛西藏野驴盘羊岩羊、白唇鹿、马鹿、麝、棕熊、狼、雕、鵟、藏马鸡雪鸡等受保护野生动物和裸腹叶须鱼前腹裸裂尻鱼等土著鱼类相对丰富,其中雪豹以其栖息密集,被誉为“中国雪豹之乡”。

自然保护区

全境属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主要有果宗木查、当曲湿地、昂赛森林灌丛3个保护分区,核心区和缓冲区面积达14780平方千米。2012年,三江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工作人员陆续拍到过雪豹画面。2020年9月,青海省林草局与中国林业科学研究院森林生态环境与保护研究所,共同研究出台《青海雪豹保护规划(2021-2030)》,发起成立了“青藏高原雪豹保护联盟”,在三江源地区加大了雪豹保护力度。

果宗木查自然保护区

位于杂多县扎青乡达清村,是扎曲河北源扎阿曲的发源地(琼果扎西恰洼),成为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系统的核心保护区之一。保护区的面积4971.2万平方米,其中源区河流、湖泊和沼泽地的保护面积达520万平方米。

当曲湿地核心保护区

位于杂多县西部查旦乡境,保护区面积9568万平方米,重点保护长江南源--当曲上游沼泽湿地。保护区内地势平坦开阔,沼泽繁多,湖泊密布,河道曲折,支流多,呈扇形状水系。长江南源主支流当曲,别名阿克达木河。发源于唐古拉山脉东段长霞舍日阿巴山,峰顶海拔5395米,相对高度约400米,无冰川和永久性积雪,花岗石裸露,风化呈黄色,岩屑坡下宽缓的夷平面上遍布沼泽。在保护区湿地栖息着黑颈鹤棕头鸥赤麻鸭西藏野驴野牦牛、白唇鹿、猞猁等十几种野生动物。

自然灾害

杂多县气象灾害频繁,主要气象灾害有雪灾、低温冻害、旱灾、风灾、雹灾、山洪、泥石流等。其中雪灾发生频繁,危害最大,其次为旱灾、风灾、低温冻害,洪涝灾害也有时发生。1995年冬至1996年春,杂多县遭遇40年来最严重的一次雪灾。此次雪灾降雪大、面积广,损失严重,共死亡牲畜31.96万头只(匹),占全县牲畜总数的45.6%。2002年10月,杂多各地又遭受雪灾,各类牲畜死亡2万余头只。

行政区划

截至2017年,杂多县辖萨呼腾镇一个镇,昂赛、扎青、阿多、苏鲁、结多、莫云、查旦7个乡,31个村,110个牧业社,10个社区。县人民政府驻萨呼腾镇。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0年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杂多县常住人口为68759人,男性人口占比50.59%,女性人口占比49.41%,年龄结构中0-14岁占比38.87%,15-59岁占比55.46%,60岁以上占比5.67%,65岁以上占比4.75%。

2023年,杂多县全县常住人口为68800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58268人相比,增加10532人,增长18.00%,年均增速为1.67%。全县共有家庭户18153户,集体户331户,家庭户常住人口为66959人,集体户常住人口为1800人。平均每个家庭户的人口为3.69人,比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4.73人减少1.04人。流动人口为35244人,与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相比,流动人口增加19985人,年均增长8.73%。

民族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时,全县总人口36301人,其中藏族36238人,占总人口99.8%:其他民族63人,占总人口的0.17%。2005年,全县总人口45160人,民族成分有7个。其中藏族44685人,占总人口的98.9%;汉族421人,占总人口的0.93%;回族、土族撒拉族等其他民族54人,占总人口的0.12%。少数民族共44739人,占总人口的99%。截至2023年,藏族人口占98%。

语言

杂多口语属藏区三大方言之康巴方言区。

宗教信仰

杂多县是全民信教区,当地藏族群众普遍信仰藏传佛教,藏传佛教在杂多仲坝部落、格吉部落、苏鲁克部落传播历史悠久。据史料记载,早在公元7世纪,吐蕃赞普松赞干布统一西藏高原并将其疆土向东扩张时期,佛教逐渐传入杂多等地。元代,玉树囊谦、四川德格及拉萨市等藏传佛教盛行地区的僧侣在杂多的传教活动日趋频繁,当地群众开始信仰藏传佛教,但当时各地只有一些占卜问卦、雕刻嘛呢、引进佛经和修佛塔的人,尚未出现藏传佛教寺院。14世纪中叶,宁玛派、噶举派(主要是巴绒噶举派)等相继在杂多东部修建寺院,如:格那寺、日华巴玛寺、日华多玛寺、日华麦玛寺、佐青寺等寺院便是在这个时期修建的。明清以来,噶玛噶举派和格鲁派先后兴起,创建寺院,许多寺院也改宗噶玛噶举派。杂多地区的各教派寺院多数是先建于境外或析出于境外某一教派寺院而后迁址杂多的。尼姑寺大多创建于1309~1938年期间,建寺时间晚,规模小,且多隶属于其他寺院。截至2005年12月30日,全县共有藏传佛教寺院25座,其中噶举派寺院19座,宁玛派寺院5座,格鲁派寺院1座。实有僧尼2358人,其中活佛52人,堪布12人,经师25人,一般僧人2274人(含尼姑626人),颁发证书1462人,共建经堂32座,佛殿115间,禅房97间,讲经院5个,僧舍851间,寺院草场面积373.3万平方米。

经济

综述

杂多县的第一产业以牧业为主导,第二产业以虫草加工业为主导,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截至2022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同期增长2.7%,固定资产投资同期增长12%,地方财政预算收入同期增长5.8%,财政支出同期增长2.4%,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4.8%,农牧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同比增长6.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下降5.2%。总投资21.25亿元的87个新续建项目有力支撑了经济社会事业发展。

第一产业

杂多县的第一产业以牧业为主导。截至2023年,实现牧业产值4.02亿元,同比增长10.31%,各类牲畜存栏44.3万头(匹),繁殖各类仔畜13.8万头(只、匹),成活率89.32%,各类牲畜出栏8.6万头、只,出栏率19.45%。全面推进生态畜牧业股份制改造和农牧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以生态畜牧业专业合作社为主的联户经营等各类畜牧业产业收益分红162.85万元,入社牧户平均增收3457元。牲畜意外保险工作全面铺开;投资700万元人畜饮水安全巩固提升项目完成50%。

第二产业

杂多县的第二产业以虫草加工业为主导。县域内冬虫夏草图分布面积70平方千米,主要分布于东南部山谷地区的苏鲁、阿多、结多、扎青、萨呼腾、昂赛等6个乡镇,占全县乡(镇)区的建置数75%;冬虫夏草按产量、品质可分为第一产区和第二产区。苏鲁、阿多、结多3个乡的10个村为第一产区,扎青、萨呼腾、昂赛3个乡镇的10个村为第二产区。其中,阿多、苏鲁两乡的冬虫夏草个大、质优、量多。

第三产业

杂多县的第三产业以旅游业为主导。丰富的旅游资源吸引着越来越多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经国家民协评估,杂多被命名为“中国藏族山歌之乡”,成功申报并获得三江源国家公园两项特许经营权。截至2019年,杂多县完成生态旅游、昂赛特色小镇两项规划编制工作,全年旅游总收入同比增长17.7%。2023年8月份,杂多县成功举办了首届澜沧江源风情文化旅游节暨“杂多虫草”交易会,开展了系列文化旅游宣传推介活动。

经济功能区

阿多—扎青—结多—苏鲁牧副区

本区包括阿多乡全部,扎青乡地青、格赛2个村,苏鲁乡全部及结多乡优美、优多、巴麻、藏尕4个村。土地面积9757.2平方千米。2005年,有人口3531户19111人,各类存栏牲畜12.01万头只(匹),牧业产值14635.4万元。结多、苏鲁2个乡气候温暖,草山面积小,适宜建设饲草饲料基地。本区盛产冬虫夏草图、贝母,是该区副业的优势资源,矿藏有盐、金及铜、钼等。

查旦—莫云纯牧业区

本区位于县境西部,包括查旦、莫云2乡全部、结多乡的达阿村、扎青乡的昂闹和达清2村,土地面积10933平方千米。2005年,本区总人口2493户13009人,各类牲畜存栏19.37万头只(匹),牧业产值12745.6万元。本区海拔高,气候寒冷,但草山面积大,水草丰美,畜牧业经济效益高于县境东南部。

社会

教育

截至2019年,杂多县开工建设投资1.07亿元的第三民中建设项目、投资4293万元的瓦里滩孤儿学校改扩建项目、投资1555万元的第一民中生活用房建设项目、投资1534.8万元的义务教育均衡填平补齐项目、投资1048.7万元的加索上滩幼儿园建设项目,新争取教师编制84个,教师队伍规模质量稳步提升。配齐配强全县18所中小学领导班子,教育教学管理水平持续提高。已建成的18所幼儿园全部投入运行,入园幼儿4252名,学前三年毛入园率70%;落实15年免费教育、三江源自然保护区“1+9+3"等各类补助资金8293.12万元,奖教奖学资金239万元。年度初中毕业生升学率达到100%。

科技

截至2005年末,全县科技人员338人。其中畜牧兽医人员48人,教育人员162人,卫生人员128人。拥有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54人,初级280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19年,杂多县组织文化艺术团队参加了玉树赛马节。举办了首届喇嘛诺拉徒步国际转山节、首届石刻艺术节等文旅活动,编印《杂多》等年刊,出版《格吉石书体》《格吉圆书体》等藏文书法字帖,完成了牦牛博物馆自然博物馆等文化服务场馆规划设计。广播电视服务能力不断提升,全县广播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7.2%,电视人口综合覆盖率达到96.1%。

体育

杂多县幅员辽阔,草原广袤,给养马、驯马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同时,杂多又是人烟稀少居住分散的地区,村与村、户与户相隔遥远,马成为人们出行、放牧的主要坐骑。骑马成为牧民群众在生活、劳动和战争中不可缺少的基本技能,而赛马正是显示其骑术的最佳方式。杂多赛马一般有速度赛和走马赛两种。跑马拾哈达是各类马术竞技项目中角逐尤为激烈的一项。该项目挑选的都是速度快、力量大的优良马。跑马射箭是杂多人民普遍爱好的体育活动。参赛者多半身穿藏族传统服装,腰挎箭袋,手执硬弓,在疾驰的骏马上弯弓搭箭射靶。赛野牦牛是杂多藏族传统的体育项目,比赛中参赛者身着轻装,由经验丰富的牧民驾驭牦牛进行赛跑比赛。抱石头是杂多牧民最喜爱的一项体育活动。除了有一身力气还需要一定的技巧。用来比赛的石头重量从150—300斤不等。每个参赛者可任意挑选石头的重量。用双臂抱至胸前并向前行走规定的距离就算成功。也可以利用麻袋装上不同重量的细沙,用绳子捆绑好,让参赛者抱沙袋,规则同抱石头大同小异,不同的是将定量捆好的沙袋必须抱在怀中或搭在肩膀上按划定的线路距离来回行走,名次按沙袋重量及行走次数确定。

截至2023年9月,2023年“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全国县域社会足球赛事暨杂多县第九届“瓦里神”杯足球赛闭幕。经过为期6天共17场比赛,12支球队的激烈竞争,最终团队之星足球俱乐部通过点球大赛击败粑萨啃足球俱乐部首次获得本项赛事的冠军。

卫生健康

截至2019年,全县牧民群众免费健康普查实现全覆盖,累计有604名结核病患者、37名先天性心脏病患儿、162名白内障患者、127名包虫病患者得到免费救治。146302人次免费接种乙肝疫苗。去年一年,有979名孕产妇免费住院分娩,住院分娩率98%。残疾人免费筛查实现全覆盖,政府兜底救助资金236万元,241名残疾患者得到免费救治。家庭医生签约服务实现全覆盖。慢性病签约服务救治2155人,救治率达100%。按照以点带面、以面带全"的原则,深入推进“健康教育六进”活动,引导群众养成科学健康的生活方式。东西部和省内医疗对口支援工作成效显著,县医院就医人数和诊疗水平实现双提升。总投资7000万元的县医院迁建工程开工建设,全面完成31个村村级标准化卫生室建设,深化医药卫生改革“一站式结算"“先住院,后结算"等相关医疗惠民政策全部落地见效。

社会保障

截至2019年,杂多县的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达6.28万人,参保率91%。实现城镇新增就业13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就业控制在3.3%以内,完成各类培训500人。全县高校毕业生总体就业率达到89%。养老保险33796人,参保率97%。发放困难群众基本生活补助资金6611.7万元,全面落实各项优抚保障政策和退役军人相关待遇。

人居环境

截至2019年,杂多县实施了总投资5206.4万元的三江源二期建设工程及生态保护项目,完成了投资3540万元的昂赛、阿多2个乡生态修复项目。环境监测水平和环境修复能力持续提升,完成了13个探矿权环境恢复治理。日均污水处理225.44吨,新城区污水处理厂建设项目顺利通过县级环评。污染源信息采集、现场核查和系统申报工作与全省同步。投资1890万元实施的县城垃圾填埋场改扩建项目顺利实施。投资600万元更新充实了县城环卫设施。

交通

公路

截至2005年末,杂多县共完成县、乡、村(寺院、村寄校)公路建设总里程1213千米,实现县城及萨呼腾镇政府驻地贯通油路,6个乡通四级沙砂公路,21个村、18座寺院通简易公路。全县各乡镇、村、寺院及村寄校和牧户之间基本都有机动车道。

启东—那曲公路是国家公路网规划中新增的一条东西方向主干国道,起点为江苏省启东市,终点为西藏自治区色尼区,全长超过3000公里,在青海省境内全长约1030公里,国道345线途经杂多县。

人文

综述

杂多素有“歌舞之乡”“服饰之乡”“民歌之乡”的美誉。其中有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吉萨松扎、县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格吉圆书法、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苏鲁金属打制技艺等。此外,还有各式各样的艺术,如民歌有古摩、勒、拉伊、闯勒、格木、勒夏等,其中古摩、格木为情歌,琼勒为酒歌,均勒为夯墙歌,呦啦为收割打场歌,勒夏为对歌。还有“百灵三唱”(即“格吉萨松扎”)“仲坝阿雄昂仁”(又称“仲坝玛毛巴交”)“仲坝凯迪玛”“仲坝雅尼均勒”等民歌曲调。

饮食

杂多藏族牧民日常饮料以奶茶为主,喝的酒类用稞麦酿造。奶茶是牧民必不可少的日常饮品,熬制奶茶所用的茶是富含热量的大茶和茯茶。其喝法是将茶叶和饮用水直接放入壶里加少许食盐,热煮片刻后兑入适量鲜牛奶即可饮用。牧民有喝酥油茶的爱好。酥油茶是藏族过节或招待客人的上等饮品。杂多先民喜爱饮用青稞酒。逢年过节时就用自家酿造的青稞酒。

杂多人民主食主要以青稞炒面为主,加酥油、曲拉,以茶水搅拌均匀后食用,俗称糌粑。随着与周边省区商贸流通加大,杂多牧民也多购买食用面粉、大米,与内地的饮食结构基本相近。

肉是牧民的主食品,主要以牛肉、羊肉为主,山羊肉牧民食用很少。牛肉冬季风干,以备春夏时季食用,味儿鲜脆。野味少有一些野牛、黄羊、岩羊、鹿、藏雪鸡等。

杂多县盛产黄蘑菇,牧民喜爱烤食黄菇。黄菇,藏语称“色秀”,其味甘、无毒,含丰富的氨基酸、维生素B、维生素c及钙、铁等。

节庆

藏历新年

杂多牧民过藏历新年与内地过春节有所不同。一般在藏历12月,牧区家家就开始做过新年的储备工作。新年前29日,不管牧业区还是在城镇,老少男子都要理发,女的要洗梳发辫,喻示祛除旧年的病魔,喜迎来年的祥瑞福报。若男子留长发过新年,女子不洗梳发辫过新年,则认为心中带有悲痛而无心梳妆打扮。从藏历12月28日起,清扫庭院、房屋、灶具等,并把清除的垃圾、架草运到各自院外处理干净。清扫天花板及烟囱时还需择定吉日,如3、5、7、9等单日。

新年前,牧区各村落的成年男子要骑马到“圣山”或视为洁净之地的山上砍一些柏树枝,用来煨桑。妇女们在家酿造青稞酒或杂酒,炸各种油果,做蕨麻玛克(即酥油蕨麻),制作酥油奶糕等。到藏历12月30日午前,男的负责备好洁净山地上砍来的柏树枝,到了新年的大清早使其点燃,家中妇女要备好新年第一天早晨的引火柴,使用时要一点即着,以图新年伊始万事如意。大年初一,人人都要早起,每家都要打几桶星光消失前的清水,俗称“星晨水”,民间视其为最干净的水,左邻右舍还要比赛谁家打得清水最先。并将打来的“星晨水”先在帐房上象征性的撒一点,以图吉祥平安。住在城里的杂多人受汉族的影响,过新年时也在门上张贴年画或对联,但年画内容主要是以藏族人视为吉祥之物的如狮子、龙、虎、吉祥八宝等图案为主,对联一般用藏文书写,内容多为吉祥贺词。

赛马节

每年盛夏时节,杂多县城、乡镇及各村委会都会开展规模不等的赛马会文体活动。其中,在县赛马塘举办的赛马会堪称为杂多地区的大型赛马会。

赛马前,首先要煨桑。这种煨桑的敬神祭祀仪式是藏族古老习俗的延续,起源于雍仲本教的祭祀仪式,在古代,每当应敌出征,都要煨桑祭祀山神或战神,以祈求平安,克敌制胜。煨桑之后,便是歌舞表演队、马队、宗教仪仗队的入场仪式。赛马会的主要比赛事项是跑马射箭、乘马射击、跑马拾哈达、跑马倒立、跑马悬体等。此外,还有多姿多彩的民间传统歌舞、民族服饰表演和寺院跳羌姆等表演项目。赛马会期间也有包沙袋、野牦牛赛等传统体育活动。同时开展物资交流、商贸洽谈等经贸活动。由数百顶五彩缤纷的帐篷组成的“帐篷城”是赛马节期间集中展示杂多民风的一大景观。

文物古迹

瓦青白塔

瓦青白塔位于扎青乡北3千米处,共有两座塔,其中一座用土墙夯成,另一座位于公路一侧,塔的四周悬挂着许多经幡。修建年代比较早。

米拉目巴古岩画

米拉目巴古岩画位于昂赛乡北部、扎曲以西河岸山坡上,面积约1平方米左右,据说已有数百年历史。部分岩画受损,但整体保存比较完好。

嘛呢石刻和摩崖刻制经文

杂多县境的信教群众遇到办事不顺、家中有人生病或去世时,均刻玛尼石。故境内嘛呢石随处可见,数量甚多。嘛呢石以凿刻经文或“六字真言”为主,一般选用石灰石作为石料。请人刻一页经文,需出资8元,一般人遇事,由亲戚邻居帮助刻制。县境内摩崖刻制经文较少,主要分布于修建年代较早的寺院附近。

格萨尔王遗迹

据传今扎青乡古为格萨尔王时期大食王国的游牧地,故在县境内遗留着诸多有关格萨尔的文化遗址,如格萨尔王将士(藏语'坝朵’)的铁甲、格萨尔王乘骑的足迹、珠姆王妃的石窑、珠姆王妃的天然浴池等。

唐蕃古道遗迹

查旦乡府西约10千米处有一段古便道,便道西边有一堆石块。据当地人称,这堆石块是贞观十五年(641年)文成公主远嫁吐蕃进藏途经今查旦地方时由当地的族民迎亲公主代代留下的标记。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19年,“杂多石刻书法”“格仲口语艺术”等4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州级非遗拓展项目,“祭山马术"“格萨尔传统戏剧"等6个非物质文化遗产列入州级非遗名录,12名本土传统文化传承人被选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

格吉圆书法

次成然杰大堪布(1840—1915)在和夏岭老书法相汇后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格吉圆书法。格吉圆书法有很多不同的书写方法,容易念诵,笔画少而精炼。2014年被列入杂多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格吉萨松扎

格吉萨松扎,意为“大杜鹃三合唱”,“格吉萨松扎”的唱词内容包括了哲人箴言、文人诗作、先知告诫、男女爱情、山水美景、宗教信仰、民间故事等,可以说是反映格吉部落人民生产生活和社会风貌的百科全书。“格吉萨松扎”的音乐高亢辽远、质朴优雅,表现出了高原牧人旷达无羁、乐观洒脱的民族性格以及游牧生活的自由自在。2019年,格吉萨松扎被列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苏鲁金属打制技艺

刻有飞禽走兽和吉祥八宝、镶有红珊瑚绿松石的首饰、腰带、藏刀等各类藏族特色工艺品,从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销往甘肃省四川省云南省西藏自治区等地,部分产品还远销尼泊尔等国家。2021年,杂多县“苏鲁金属打制技艺”被列入青海省玉树州州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艺术

民间艺术

藏族民歌

杂多地区传统意义上的民俗音乐有古摩、勒、拉伊、闯勒、格木、勒夏等,其中古摩、格木为情歌,琼勒为酒歌,均勒为夯墙歌,呦啦为收割打场歌,勒夏为对歌。在杂多还有一种民歌叫多勒,多为生活虽无着落,但心情开朗豪放的人喜欢唱的民歌。多勒通过充满幻想及自我慰藉的唱词曲调,表达社会下层人民的乐观心态。

曲调名称

杂多地区广为流传、脍炙人口的藏族民歌诸多,其中比较出名有“百灵三唱”,即“格吉萨松扎”,还有“仲坝阿雄昂仁”(又称“仲坝玛毛巴交”)、“仲坝凯迪玛”“仲坝雅尼均勒”等民歌曲调。这些民歌曲调高亢悠扬、音域开阔、自由洒脱、优美舒畅且意境深远,有浓郁的地方藏族音乐特色。

民间文学

童话

杂多格吉、仲坝、苏鲁克地区的民间童话数量繁多,但都是以口头形式流传下来,20世纪末到2005年间,经一些地方文学工作者收集整理了篇幅有限的民间流散故事,其中编入作品最多的是动物童话,如《聪明的小青蛙》《山羊妈妈与小鸟》《兔子智胜老虎》《鸟类故事》《狐狸与猫的行窃》《兔子羔羊弱小三兄弟》《鹿女儿仁玛措》《儿子东周和狼》和《蚂蚁三兄弟》等。

寓言

杂多寓言与其他地区的寓言故事一样,一般通过运用假托的故事或自然物的拟人手法来说明某种道理,给人一种有益的教诲和富有哲理的启迪。如《不守节和尚》《蝙蝠朝西》《秋蝉盖房子》《懒汉吃饼》等。

故事

杂多藏族民间故事,主要有《阿克顿巴故事》《尸语故事》以及《诺桑法王》《卓娃桑姆》《智美更登》《白玛旺巴》《顿月顿珠》等,倍受藏族群众青睐。

特色产品

杂多冬虫夏草

杂多冬虫夏草图无论产区面积还是产量品质均在国内前列,所产冬虫夏草通体色泽黄亮、虫体丰满肥大、菌座短小、品质纯正优良,曾荣获“虫草王”殊荣,素有“冬虫夏草之乡”的美誉。

杂多牦牛

杂多县是我国牦牛的主要产区,杂多牦牛在杂多地区有较长的养殖历史,享有“雪域牦牛文化发祥地”的美誉,杂多牦牛是青藏高原一带的特产动物,也是“世界屋脊”的景观牛种,是典型的高寒动物,性极耐寒。杂多牦牛身体强健,肩部显著隆起,耳较小,雌雄均有角,角黑色,雄性角大,角末端距离远,四肢短而强健。躯体上方被毛短而光滑,体侧、腹面及尾部毛长而下垂,常常接近地面。杂多牦牛胸廓发达,心肺发育指数大,寒冷季节,杂多牦牛胸部腹侧下、粗长毛根部有着密而厚的绒毛,借以保护胸、腹内脏器官、外生殖器官、乳房及各关节,以防受冻。杂多牦牛的抗病力强、抗逆性强、体格健壮,发育完善,身躯高大,四肢强壮,短而有力,肌肉紧凑,筋骨结实,角质坚硬,毛色富有光泽。杂多牦牛肉光泽润滑,肉质细嫩,肉色深红,脂肪淡黄色,肌纤维清晰有韧性,呈明显的大理石纹,弹性好,外表湿润,不粘手,无异味,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钙、磷等元素,脂肪含量低,对增强人体的抗病力、细胞活力以及器官功能有显著的作用。

杂多风干牦牛肉干

杂多风干牦牛肉干取材于杂多当地的新鲜牦牛肉,是杂多普通百姓最传统的工艺制作,每年11月底开始加工。此时当地气温都在零度以下,把新鲜的杂多牦牛肉割下来,挂在阴凉处晾干(不能暴晒,晾干时间较长),通过冰冻风干,既去水分,又保持鲜味,无异味。杂多风干牦牛肉干含有丰富的蛋白质、氨基酸以及钙、磷等元素,脂肪含量低,对增强人体的抗病力、细胞活力以及器官功能有显著作用。杂多风干牦牛肉干天然原味,保持了牦牛肉的营养物质不流失,食用后更能提高人体的抵抗力和免疫力。杂多牦牛肉干肉质酥松、细腻,每条肉干的纹理清晰,纤维长度较长,肉质结构粗并紧凑,断面没有明显的颗粒感。杂多风干牦牛肉干外观看起来较硬,食用起来有酥松的口感,有嚼劲且不塞牙。

杂多酸奶

杂多县是中国牦牛的主要产区,杂多牦牛奶含有氨基酸、钙、维生素a、铁、锌、免疫球蛋白等物质,使得杂多酸奶浆稠、色黄、气清、味甘,流动极慢,稠滑而醇厚,凝固性好。杂多酸奶营养价值极高,含有丰富的蛋白质、乳酸菌、糖类溶菌酶和钙、磷微量元素等,脂肪含量低。杂多酸奶更容易被人体消化吸收,具有促进胃液分泌、提高食欲、加强消化的功效,能抑制肠道内腐败菌的繁殖,并减弱腐败菌在肠道内产生的毒素。

杂多曲拉

杂多曲拉是杂多当地藏族群众利用杂多牦牛乳制作的一种白色或乳黄色硬质颗粒状干酪,是几千年来传统的藏族食品,通常在夏季制作杂多曲拉并添加酸奶,杂多曲拉不仅是藏族群众储藏食品蛋白的重要手段,而且是一些地区制作酸奶的发酵剂。每天挤出的牛奶熬熟称为甜奶,存放时间长或因热变酸,就用来熬制杂多曲拉,用甜奶熬制的杂多曲拉味甜而且酥脆,别有地方风味。杂多曲拉色泽多为奶黄色,比较柔软,食用方便,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铁、钠、钾等元素,具有特有的奶香味,无异味。

风景名胜

综述

杂多地处青海省南部,位居青海省重点发展的一圈三线:中国夏都”旅游圈、三江源自然保护区之旅(南线)、柴达木盆地青海可可西里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之旅(中线)、门源祁连风光之旅(北线)的南部三江源旅游线上。周边有长江源、黄河源、龙宝滩、新寨嘉那嘛呢勒巴沟、达那寺等特色旅游资源。县境内154个景源中具有旅游开发价值的资源有112个,其中特品级资源2个(澜沧江源和杂多冬虫夏草),优良级资源32个,普通级资源78个。

主要景点

果道沟原始柏树森林

位于昂赛乡政府东南部澜沧江南岸,距县府93千米。果道沟内原始森林密布,多为柏树和灌木丛,植被茂盛,环境优美。沟内还有诸多格萨尔文化遗迹,如乃本神山、格萨尔印章、生阿色遗址等。

吉热沟

位于昂赛乡政府东部澜沧江北岸的年都村东与囊谦县接壤,距县城113千米,距果道沟20千米。北面是悬崖峭壁,巴艾贡色寺遗址和千年白塔就建在峭壁的山坡上。巴艾贡桑寺遗址处建经堂一座,千年白塔建在巴艾贡色寺西北面的岩洞内,古塔沿陡崖建起来,大部分塔已毁坏,塔身画有佛像,画像朝气蓬勃,活色生香。在沟的南面山顶上耸立着一块巨大的岩石,为螺旋状,被称为螺旋石。相传,噶玛噶举派的活佛巴艾丹巴桑杰曾游山中闭关修行,功德圆满后用法力从悬崖峭壁取出螺旋形的巨石放置在山顶,后成为现在的螺旋石。在吉热沟的西面有一座山峰,峰顶矗立着一块巨大的石柱,当地人称其为天柱石。

眼睛湖

位于杂多县扎青乡托吉河西侧河滩、托吉河桥北1千米处,距托吉药水泉约7千米。眼睛湖有两个巨大的泉,泉眼形成的水面约10米宽,水质清澈透明,犹如一双水汪汪的眼睛,且无大小之别。

东加喇嘛闹拉圣山

坐落在杂多县扎沟村与地青村交界处,距县城65千米,海拔4200米。据传,喇嘛闹拉圣山是吐蕃赞普赤松德赞供奉的十三大圣山之一。

三江源自然保护区

位于我国青海省南部,地处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腹地,总面积为30.25万平方千米,平均海拔3500—4800米,是孕育中华民族、中南半岛悠久文明历史的长江黄河澜沧江湄公河的发源地。2017年,三江源国家公园澜沧江源园区与漂流中国紧密结缘,签定长期合作意向备忘录。同年,在县政府的扶持和“漂流中国”的技术支持下,杂多县牧民扎西然丁成立了澜沧江源漂流有限公司,培养了10名当地牧民船员,并完全按照美国克罗拉多大峡谷国家公园的漂流规则、技术标准、装备标准、安全标准、环保标准,由多名美国专业漂流船长进行连续两年的高强度培训,截至目前,漂流中国和澜沧江源漂流有限公司联合开展30余次漂流活动,让更多的国内外访客体验了中国国家公园自然生态漂流活动。

佐青寺

位于县城东北2公里,海拔4110米。建于清康熙二十三年(1684年),由德格县佐青寺白玛仁增活佛创建,全称“格吉佐青土登成就大乐僧院”,属宁玛教派。“佐青”一词为佛教术语,意为大圆满。“文化大革命”期间,佐青寺原有古藏式建筑群被毁。1981年,首次批准重建寺院,总面积30.3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1.12万平方米,主要建筑有红白经堂、禅堂、极乐宫、八宝塔、天葬台、僧舍等。收藏各类经书1650册,大小佛像 2815尊。每年藏历正月初十,隆重举行佐青“噶尔羌姆”法会,前来朝拜的信徒达千人以上。

昂赛景区

位于杂多县东部扎曲河峡谷地带,是具境内海拔低、人文宗教与自然生态资源比较集聚区,故称“仙境昂赛”。主要景点有藏传佛教圣地--曲林寺、澜沧江、啤酒滩、格吉古经堂、米拉日巴古岩画、果道沟原始柏树森林、吉热沟、千年白塔、天柱石、尾旋石、生阿色遗址、格吉土司古树以及濒危动物--雪豹、独有物种杂多点地梅、杂多棕草鹛等稀缺野生动植物等。青藏高原发育最完整的白垩纪丹霞地质景观位于昂赛乡巴艾涌地区,分布面积300余平方千米,海拔3800米左右。

著名人物

相关荣誉

玉树藏族自治州杂多县委宣传部获得2016—2020年全省普法工作先进集体。

2019年,被中国民协命名为中国藏族山歌之乡。

2021年3月,杂多县入选教育部公示的“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

2021年9月8日,杂多县入选国家能源局综合司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

2021年8月,杂多县入选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

参考资料

杂多县概况.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Picturesque scenery spotted in Zadoi County, China's Qinghai ( 1 /5).中新网.2024-04-25

自然地理.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4-04-25

行政区划.杂多县.2024-04-25

人口.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非凡十年文化路——文旅繁荣发展助力杂多全方位振兴.杂多在线.2024-04-25

历史沿革.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牧业.杂多县.2024-04-25

文化旅游.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青海杂多:七个“新作为”谱写新篇章.中国网.2024-04-25

杂多非遗|县级非遗名录——格吉圆书法.杂多在线.2024-04-25

玉树文化承前启后,非遗工作名列青海省六州前茅.新浪看点.2024-04-25

2020年42个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公示.澎湃新闻.2024-04-30

水利资源.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矿产资源.杂多县.2024-04-25

“雪山之王”何以归来.杂多县人民政府.2024-04-25

中共杂多县委书记刘中:绿水青山铸党魂——江源杂多生态保护赶考路.杂多在线.2024-04-25

杂多县十六届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举行第二十一次会议.杂多在线.2024-04-25

杂多县政府召开县长工作例会.杂多在线.2024-04-25

政协第十五届杂多县委员会第四次会议圆满闭幕.杂多在线.2024-04-25

杂多县人口数据.红黑人口库.2024-04-29

一图读懂2020年杂多县政府工作报告.杂多县.2024-04-25

2023年“全民健身 健康中国”全国县域社会足球赛事暨杂多县第九届“瓦里神”杯足球赛圆满闭幕.文化杂多.2024-04-25

书香青海 · 数字出版发布平台.书香青海 · 数字出版发布平台.2024-04-25

全球连线|青春力量 让百年藏族非遗传承焕发新生.武都新闻网.2024-04-25

百年藏族非遗项目在传承中焕发新生.新华社新媒体.2024-04-25

杂多冬虫夏草.杂多县.2024-04-25

杂多酸奶.杂多县.2024-04-25

杂多曲拉.杂多.2024-04-25

遥感技术助力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生态环境保护.中国地质调查局.2024-04-25

关于拟通报表扬青海省2016-2020年普法依法治理工作先进名单的公示.青海普法.2024-04-29

关于2020年全国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县(市、区)名单的公示.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政府门户网站.2021-06-01

国家能源局综合司关于公布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名单的通知.国家能源局信息公开.2024-04-29

160个国家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名单公布_中国政库_.澎湃新闻-央视新闻.2021-08-2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