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伍毓瑞

伍毓瑞

伍瑞(1884年—1972年),号肖岩,江西南昌人。日本陆军士官学校毕业。南昌光复后,任江西都督府军习长。历任南昌卫戍司令、代理江西省都督、护国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南昌市市长等职。新中国成立后,曾任民革中央候补委员、江西省政协常委、江西省人大特邀代表、江西省政府参事室参事。

人物生平

伍毓瑞,1902年县高等小学毕业,1904年考入公费江西武备学堂,1906年由北京陆军部派赴日本陆军士官学校第九期步兵科学习,1909年毕业,为入伍生,进入静冈县陆军第三十四联队,开始军旅生涯。在日期间,受孙中山革命思想熏陶,加入同盟会。

1911年9月,伍奉同盟会之命,偕同龚师曾、张惟圣回国,参加推翻清代的革命活动。10月10日,武昌新军发动起义,辛亥革命爆发。江西光复后,伍毓瑞任江西都督府军习长,旋即任学生军管带。当时,清廷派张勋反攻南京,徐固卿新建陆军一师败退,南京迭电江西省速派援兵,伍毓瑞带领学生军向南京进发。其实,这是一支没有武器的军队。只是到了南京后,中央陆军第七师师长洪承点、第八旅旅长邓文翚,呈请中央政府委任伍毓瑞为中央陆军第二十八团团长时,伍毓瑞这才有了枪。之后,伍辞去学生军管带,旋开赴江苏睢宁、五河县一带,同张勋作战。二十八团是江西派援军援助南京时进行补充改编的江西巡防营,全是一些老油子兵,素质很差,自由散漫,再加上缺饷,因而队伍难以管束,毫无战斗力。伍辞去团长职务,调充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七师师部上校参谋。

袁世凯窃取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后,伍毓瑞辞官返回南昌市。当时江西护卫军司令欧阳武委任伍为江西卫队军第三团团长。九江镇守使克安叛变,伍奉命率第三团开赴沙河、九江,负镇守之责。

1913年7月,李烈钧接受孙中山之命讨袁,率军在湖口起义江西省讨袁军分左右派,右翼军由方声涛任司令,左派军由林虎任司令,伍毓瑞的第三团属林虎指挥。讨袁部署尚未订妥,袁世凯已派驻湖北武穴的李纯第六师进攻江西。

当时与伍毓瑞同驻九江的还有第二师师长刘世钧、参谋长刘士毅,第六团团长李定魁、都督府顾问张文通。其时,李纯部队的两个营亦驻扎在九江,互为对立的赣军与袁军共处一城,形成了敌对情势。伍与刘、李等商议,务必先发制人,解决李纯部的两个营,然后率部队南下德安,配合赣军第一旅旅长林虎部,攻击李纯部的侧后背,一鼓而歼之。但因当晚李定魁部叛投袁军而行动计划失败。袁世凯令李定魁等人,增派陈光远师、马继曾师猛攻九江。在寡不敌众的情况下,伍毓瑞被迫弃城而走,乘小汽艇去湖口县,向李烈钧汇报九江战况。李命伍赴姑前线,在混成旅旅长方声涛部任独立营指挥,与敌军激战十余日,以不足一团之兵御敌一旅之众,友军九团团长周璧阶阵亡。7月22日,袁世凯派海军攻打湖口,马当要塞失守,湖口失陷,伍奉命率部退守吴城。

其时,南昌市宪兵司令廖伯琅串通警察总监阎恩荣叛投袁军,伍毓瑞乃奉命退守南昌,任江西陆军混成旅旅长兼南昌卫戍司令。伍抵南昌时,各机关高级官员多已逃散,江西省都督欧阳武已往吉安县。群龙无首,江西商会集合各界士绅商议,公推伍为代理都督,军民相安,全城秩序井然。

9月上旬,李纯部南下进攻南昌。伍以两个营的兵力,在南昌市郊樵舍一带,抵抗李纯部一个师,终因众寡悬殊,弹尽粮绝,赣军溃败,撤退到南昌城下的牛行防线。李烈钧电令伍率部退出南昌城,向进贤方向撤退,后自行解散。伍被抄家通缉,不得不带着副官胡铨、万毅、钟鼎轩等经由浙江省逃往上海,而后亡命日本

伍原在日本士官学校尚未毕业就回国参加辛亥革命,这次亡命日本后,再次入士官学校学习至毕业。

1915年,袁世凯复辟,号“洪宪”,激起了全国人民一场声势浩大的护国运动。孙中山号召国人“戮此民贼”,蔡锷、李烈钧首先在昆明保卫战,宣布独立。蔡率护国军第一军攻四川省贵州省;李率第二军攻两广。伍毓瑞闻讯后,由日本赴云南省参加起义,任护国军第二军三十四团团长。第二军在李烈钧率领下,势如破竹,从滇桂边境的龙潭一直打到广州市。伍随军转战两广,因功升任护国军第四师第八旅旅长。

1917年9月,在广州召开的非常国会选举孙中山为海陆军大元帅,成立了护法军政府。福建省都督李厚基厦门市镇守使臧致平勾结广东潮梅镇守使莫擎宇叛变,进攻粤东;龙济光海南岛行动,策应臧、莫。孙中山派护法军第八旅三十三团开赴粤南征剿龙济光部,派伍毓瑞率三十四团国民革命军东征,并派海军一部协同作战。击退臧、莫之敌后,伍率三十四团进驻潮、汕地区,拱卫广州。同年,段祺瑞江西省的丁效芝等部进攻粤北的南雄市,伍奉命任援赣第四军司令,准备率部援赣。这时,段祺瑞命浙江省的童葆师、闽军臧致平旅,再次进犯潮、汕。为了确保潮、汕的安全,伍率部开赴前线迎击童师。由于护法军将士上下一心,斗志昂扬,也同时得到前浙江都督吕公望、副官蒋鼎文的配合,使童师的团长陈肇英率部倒戈,伍部顺利地击退了童葆瑄的进攻,巩固了潮、汕防线,保卫了广州市大本营的安全。

1919年冬,参谋总长李烈钧出巡粤北,视察驻扎在始兴县滇军广东省督军莫荣新派兵沿途截击,企图加害李。伍闻讯后,派秘书长彭素民漳州市,自己为先驱,准备督师攻打莫荣新,以解李出巡之危。因事机泄漏,潮、梅镇守使刘志陆乘机包围攻打驻潮的伍部,伍毓瑞猝不及防,部队被打散,伍亦解职赴上海市

1921年春,伍毓瑞再度到广州。5月,孙中山做了中华民国非常大总统,任命伍为南京总统府参议。是年秋,伍随同孙中山由梧州市乘船到桂林市,意欲取道湖南省北伐。湖南省长赵恒惕和广东省长陈炯明相互勾结,提出了联省自治的主张。孙中山回师广州市后,免除陈炯明省长之职,并将大本营移到韶关市,改道江西省北伐。

1922年5月,伍毓瑞任北伐军广州大本营第五路司令。同年冬,又任大余县防守司令,准备取道江西北伐。值陈炯明在广州叛变,炮击总统府,孙中山下令征赣部队班师回粤讨伐陈炯明。伍部退回韶州后对陈作战失利,随同滇军朱培德部往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撤退,在乐昌市宿营时又遭到土军的袭击。伍脱离了部队,再次返回上海市

1923年2月,孙中山命驻闽的粤军军长许崇智为东路讨贼军总司令,命驻广州市的师长刘震寰为西路讨贼军总司令,命驻广西壮族自治区的滇军杨希闵为滇军总司令,三路夹击,陈炯明军败退至惠州。随同孙中山从上海来到广州的伍毓瑞,被任命为西路军总司令部参谋长兼第四师师长,到惠州作战。惠州得东江之利,三面环水,城垣坚固,而中国工农红军西路军又无攻城火炮,以致作战数月不克。时值天气酷热,军中痢疾肆虐,伍只好率部回广州休整。

回广州后,西路军改称桂军。秋,伍任桂军第二军军长兼虎门要塞司令。不久,改任桂军军官学校副校长。1924年底,孙中山冯玉祥等人邀请北上时,委湘军总司令谭延闿为建国军总司令,率湘、滇(朱培德部)军北伐,任命伍毓瑞为建国军增援军总指挥,并将赣军赖世师、豫军陈庆云部和桂军国民革命军第二军的廖湘云、丁升堂旅划归伍指挥。北伐军开始比较顺利,占赣州市,下吉安县,连战皆捷。可惜后劲不足,于1925年1月停止了北伐行动,伍辞去桂军第二军军长职务,后仍赴上海市

伍毓瑞戎马一生,于军旅生涯外,还重视教育事业。1928年他曾在家乡创办绪远小学,在校学生200余名,全部免费就读;1940年,他亲任泰和马家洲私立绪远中学校长。抗战后校址迁回南昌市,伍集资200万元修建校舍,使学校于1946年春顺利招生开学。此外,他还慨然集资为家乡修建圩堤以防水患,为家乡人民所称道。

参考资料

民革前辈与辛亥革命 伍毓瑞:二次革命时的南昌卫戍司令.团结网.2022-09-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