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门群岛
金门群岛(英文名:Kinmen Islands)是地处台湾海峡西侧、中国泉州市东南部海域、厦门湾内的岛屿群,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22′——24°35′,东经118°08′——118°30′之间,离台湾岛有210公里,与厦门最近距离仅2310米。金门群岛包括大金门、小金门、大胆岛、二担、东碇、北碇、虎仔屿、狮屿、金门草屿、后屿、复鼎屿、槟榔屿等12个主要岛屿和周边多个岛礁,海岛总面积150.45平方公里。
主岛金门岛总面积约133. 43平方公里,形如哑铃,岛上太武山海拔238米是金门群岛最高点。小金门岛是金门群岛中第二大岛,位于大金门岛以西。金门群岛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群岛基岩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岛上土壤以砂土及裸露红壤土为代表,群岛海域渔业资源丰富,海运资源也较发达。20世纪五六十年代初,两岸有时互相炮击。20世纪80年代后,两岸关系缓和,经贸发展迅猛,金门岛又迅速繁荣起来。2018年8月5日,福建省向金门群岛供水工程正式通水。
金门群岛归泉州市管辖,现由台湾省暂管。群岛风景名胜众多,有北山古洋楼、莒光楼、翟山坑道、民俗文化村等景点。
金门群岛文化内涵丰富,岛上居民深信求神拜佛行大运;群岛既是移民入居的岛屿,也是向外移民的基地;它独特的战地文化是金门群岛旅游的一大特点。
命名
金门群岛,又称金门诸岛、金门列岛、金门岛群,是以大、小金门岛为主及其周边的岛屿群。金门旧称“浯州”、“仙州”、“仙乡”,另有“浯江”、“金门县”、“浯海”、“沧浯”诸称。
由于金门群岛孤悬于海中,常常受到海盗倭寇的肆虐,到朱元璋洪武十九年(公元1386年),江厦侯周德兴为防御倭寇侵扰,开始在岛上构筑城池,因其内捍漳厦、外制台澎,实具“固若金汤,雄镇海门”之势,故而取名为“金门城”,从此便以“金门”为名。
位置境域
金门群岛位于泉州市南部沿海、厦门湾口,地理坐标介于北纬24°22′——24°35′,东经118°08′——118°30′之间。北与晋江市、南安市隔海相望;西隔海与厦门市岛相对,与厦门最近距离仅2310米;东隔台湾海峡与台中市市相望,与台湾岛有210公里。
金门岛群共有六十多个岛屿,包括金门(即大金门)、小金门岛(即小金门)、大胆岛、二担、东碇、北碇、虎仔屿(台称“猛虎屿”)、狮屿(鼠屿)、金门草屿、后屿、复鼎屿(台称“复兴屿”)、槟榔屿等12个主要的岛屿和它们周边的小岛礁,海岛总面积150.45平方公里。
金门岛
金门岛作为金门群岛的主岛,是群岛中最大的岛屿,也是福建省沿海四大岛屿中第二大岛。它位于厦门市以东5海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4°27.2’、东经118°22.9’,岛屿面积133. 43平方公里,金门岛形如哑铃或蝴蝶,东西两头大,中间小,全岛海岸线长95.1千米。料罗湾位于金门岛南侧。
小金门岛
小金门岛是金门群岛中第二大岛屿,是散布在金门岛周围岛屿中最大的一个,它位于大金门岛以西,距厦门岛约3海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4°25.9'、东经118°14.5',面积14.751平方公里,岸线长23.1千米。
金门岛东侧主要海岛
后屿
后屿位于金门岛东北角官沃村以北海域中,距金门岛147米,西北距小嶝岛南部3.8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31.7’、东经118°24.7’。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岸线曲折,近似长方形,长约176米,宽约98米;面积0.0148平方千米,岸线长520米,有军队驻守。
金门草屿
金门草屿位于金门岛东北角青屿村以东海域,距金门岛578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31.4’、东经118°26.2’,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长条形,北东一南西向展布,长470米,面积0. 059平方千米,岸线长1.3千米,有军队驻守。
北碇岛位于围头湾口、金门岛东南侧,西北距金门岛3.6千米,东北距围头角11.6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5.6'、东经118°30.3'。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与东碇岛合称“金门双碇”。海岛如倒立的绿海龟,长约354米,宽约191米;面积0.044平方千米,岸线长1.1千米,有军队驻守。
母屿
母屿位于围头湾口、金门岛料罗村以东海域中,西北距金门岛36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4.8、东经118°27.4。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略呈鞋行,东西向展布,长约284米;面积0.0339平方千米,岸线长950米。
金门岛西南侧海岛
马粪坑
马粪坑位于金门岛西侧近岸海域,距金门岛275米,西距小金门岛约3.6千米。地理坐标为北大西洋公约组织24°25.6'、东经118°18.0'。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椭圆形,近于南北朝向,长轴约85米,短轴约55米;面积3900平方米,岸线长230米。
大路东岛
大路东岛位于金门岛西南端珠山村东南侧近岸海域,距金门岛719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3.4'、东经118°20.4'。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椭圆形,北—北东向展布,长轴约109米,短轴约51米;面积4840平方米,岸线长310米。
小金门岛周边海岛
小金门赤礁
小金门赤礁位于小金门岛与厦门市之间海域,西距离厦门岛香山3.8千米。东南距小金门岛3.1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8.7'、东经118°13.9’。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短椭圆形,长轴南北方向延伸,长约41米,宽约26米;面积950平方米,岸线长110米。
小金门乌礁
小金门乌礁位于小金门岛与厦门岛之间海域,东南距小金门岛884米,西距离厦门岛香山3.3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7.6'、东经118°14.5'。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椭圆形,北东—东向展布,长轴约24米,短轴约14米;面积360平方米,岸线长70米。
槟榔屿位于厦门市与小金门岛之间,距离小金门岛约2.2千米,距离厦门岛3.4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 24°26.2'、东经118°11.9'。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呈圆形,面积9770平方米,岸线长400米。
复鼎屿
复鼎屿(台方易名为“复兴屿”),位于小金门岛东南近岸海域,距离小金门岛约408米,东距金门岛4.9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4.2'、东经118°13.8'。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近于圆形,直径约171米;面积0.0211平方千米,岸线长530米。
狮屿,旧称“鼠屿”,位于福建厦门境内,烈屿乡西北方,与小金门湖井头战史馆相距1000米,是一个离岛。该岛屿面积0.007平方公里,是六离岛(金门大担、二担、鼠屿、虎仔屿、东碇、北碇)中面积最小。现今虽改称“狮屿”,但金门县诸岛海岸居民仍然习惯沿用旧称“鼠屿”。
大担诸岛
大担诸岛位于厦门湾东南部,对中国大陆而言是屏障厦门湾的重要海岛,对台湾地区而言素有“前线中的前线、离岛中的离岛”之称。大担诸岛范围包含大担、二担、三担、四担、五担等十个无居民小岛,总面积不到1.5平方公里。
大担岛
大担岛位于厦门市港口外,形如弯曲的如意或盛开的百合,西南距大陆7.2千米,西北距厦门岛4.3千米,东北距小金门岛5.2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3.4′、东经118°9.9′,面积0.79平方公里(一说0.496平方公里),岸线长5.8千米。大担岛又被台方称为“大胆岛”,是历史上国共内战的最前哨。蒋经国1951年登岛巡视改名至今。
二担岛又名“小担岛”,它在厦门湾口小金门岛与龙海港尾之间海域,大担岛西南侧,西南距大陆6.1千米,西北距厦门市5.1千米,东北分别距小金门岛和大担岛6.2千米和720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2.8'、东经118°9.4'。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形如头朝东的绿海龟,长约850米,宽约220米;岸线曲折,周边有多个小海湾,面积仅0.176平方公里,岸线长2.5千米。有军队驻守。
三担岛
三担岛位于厦门湾口小金门岛与龙海港尾之间海域,二胆岛西南侧,西南距大陆5.1千米,西北距厦门岛5.3千米,东北分别距小金门岛和大胆岛7.7千米和1.9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2.7'、东经118°8.7'。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不规则的圆形,直径约165米,岸线曲折;面积0.021平方公里,岸线长660米。
四担岛
四担岛位于厦门市湾口小金门岛与龙海港尾之间海域,三担岛西侧,西南距大陆5.0千米,西北距厦门5.2千米,东北分别距小金门岛和大担岛8.0千米和2.2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2.7'、东经118°8.5'。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不规则的圆形,直径约62米;面积4090平方米,岸线长260米。
五担岛
五担岛位于厦门湾口小金门岛与龙海港尾之间海域,大胆岛西侧,西南距大陆4.4千米,西北距厦门岛5.5千米,东北分别距小金门岛和大担岛8.5千米和2.7千米,西南距离大陆管辖的青屿仅1.6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2.5′、东经118°8.3'。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外形如哑铃状,长约63米,宽约23米;面积2090平方米,岸线长210米。
单指虎鲉屿
虎仔屿(曾名星屿,1967年台湾当局改名“猛虎屿”)位于厦门市湾口,小金门岛与大担岛间海域中部,东北距小金门岛2.2千米,西南距大担岛2.2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3.8′、东经118°11.6'。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形如向西北方向生长的小树,北部宽大,中南部细长,海岛宽约277米;面积0.042平方千米,岸线长1.1千米。海岛有军队驻守。
大南礁
大南礁位于厦门湾口,大胆岛东北侧近岸海域,西南距大担岛318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3.9'、东经118°10.0'。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短的椭圆状,北东—南西向展布,长轴约53米,短轴约33米;面积1440平方米,岸线长140米。
兔屿
兔屿位于厦门市湾口,大担岛东侧近岸海域,西南距大担岛657米,东北距小金门岛4.5千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3.8'、东经118°10.3'。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不规则的方形,宽约36米;面积4240平方米,岸线长300米。
狮球岛
狮球岛位于厦门湾口,大胆岛与二胆岛之间海域,东北距大担岛约470米,西南距小金门岛272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2.9’、东经118°9.9'。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呈梨形,宽约67米;面积4700平方米,岸线长290米。
二担岛-01
二担岛-01(Erdan Dao-01)位于厦门湾口,二担岛西北端西侧近岸海域,距离二担岛55米。地理坐标为北纬24°22.9’、东经118°9.1’。行政区隶属金门县管辖。海岛略呈“Y”型,宽约32米;面积3450平方米,岸线长330米。
东碇岛
东碇岛位于小金门岛南约22公里,地理坐标为北纬24°18',东经118°20',为中华人民共和国领海基点,驻有台方军队。该岛呈桃形,面积0.0573平方公里,海岸线长约1.2千米。
东割岛
东割岛原地理坐标为北纬24°31.2'、东经118°25.7'。行政区原属金门县管辖,无居民海岛。面积2437平方米,岸线长252米。原为基岩岛,因围填海建设与岛屿相连而消失。
历史变迁
金门县岛古为荒岛,司马睿建武年(265年),中原发生五胡乱华,原居中原的苏、陈、吴、蔡、吕、颜等六姓民众,不甘受异族的统治,于是搬迁于此,这是金门最早有民众定居的记载。唐贞元十九年(803年),金门岛设为牧马区,朝廷派往金门岛的牧马监陈渊率蔡、许、翁、李、张、黄、王、吕、刘、洪、林、肖等十二姓牧马人到达金门屯居牧马,并广兴水利。五代十国(907—925年)时,王审知建立闽国称王,把浯州编入泉州市属邑。
到宋朝,大儒家朱熹曾在金门县讲学,受儒家思想影响。于是金门文风鼎盛,而雅称为“海滨邹鲁”。元朝(1308年)金门开辟盐场。明朝(1387年)筑城设寨以防倭寇,设立千户侯。明末,郑成功在金门岛建立军事基地,从此开始了北伐南京,东征台湾的事业。明郑永历十五年,郑成功的军队由金门岛料罗湾码头出发,从台湾岛台南市鹿耳门登陆,仅用11个月就将盘踞台湾的荷兰人驱逐回国了。
20世纪50—60年代初,两岸关系紧张,有时互相炮击,于是金门岛变得萧条起来。20世纪80年代后,两岸关系缓和,经贸发展迅猛,金门岛又迅速繁荣起来。进入21世纪,金门岛新厦林立,楼宇毗连,街道纵横交错,游客大增,成为空前鼎盛时期。
地理特征
气候
金门群岛属于亚热带海洋性气候。由于孤悬海中,四面无高山屏障,中间则丘陵起伏,故风力较强,全年降雨多集中在四月至八月,台风则发于七、八月,季节风多东北风,风势以七月至十二月较强。年均温为摄氏度20.9度,最高月均温是八月28.2度;最低月均温是元月12.8度;年平均降雨量不足1000毫米;四至九月是雨季,占全年降雨量80%。
地质
金门群岛的基岩,以花岗片麻岩为主,分布甚为广阔,约占总面积一半。后屿为大陆基岩岛,基岩海岸。金门草屿、母屿、马粪坑、大路东岛、小金门岛赤礁、烈屿乡乌礁、槟岛、大胆岛、二胆岛、三担岛、四担岛、五担岛、单指虎鲉屿、大南礁、兔屿、狮球岛、二胆岛01由变质岩组成,基岩海岸,地表基岩裸露。东碇岛由花岗石构成。
地形地貌
金门群岛的地貌类型以丘陵沟壑为主,多砂质海滨,大金门岛仅东南岸有海岸地貌特征。大金门岛的地势中部较高,分布着一片丘陵,最高点是太武山,海拔241米(一说238—254米);岛的西部有一片台地,丘陵的四周是平原。小金门岛最高海拔109.0米,
后屿海拔最高31.0米,近岸水深5米。金门草屿海拔最高32.0米,地势较平坦,岛西侧为浅滩,东侧水深15米左右。北碇岛海拔最高24.0米,基岩海岸。母屿海拔最高24米,地表杂草丛生,近岸水深10~15米,未开发利用。
马粪坑海拔最高3米,近岸水深不足1米,未开发利用。大路东岛海拔最高17米,岸线较曲折,近岸水深10米,未开发利用。
小金门岛赤礁海拔最高7.8米,西侧为厦门水道,水深10~12米,未开发利用。小金门乌礁海拔最高5.9米,未开发利用。槟岛海拔最高34.4米,地表石多土少,周围水深1~3米,未开发利用。复鼎屿海拔最高16.9米,基岩海岸,未开发利用。小金门县与大金门之间的金门水道处于NNE-SSW走向的断裂带上,水道长5km,宽2km,水深浪小。
大胆岛最高点位于岛的南端,海拔最高93.0米,岛的南北端为丘陵台地,砂质海岸主要分布在芝罘岛岬角间小海湾中:连接南山与北山是低平的连岛沙坝,为砂质海岸,近岸水深2~10米。二胆岛海拔最高48.9米,中部东侧和西北部海湾中发育砂质滩岸,有淡水泉,近岸水深10~12米。三担岛海拔最高37.3米,周围水深4米,多暗礁分布,未开发利用。四担岛海拔最高22.1米,近岸水深米,未开发利用。五担岛海拔最高16.6米,近岸水深20几米,未开发利用。
虎仔屿海拔最高49.0米,近岸水深10米。大南礁海拔最高18.7米,近岸水深2米,未开发利用。兔屿海拔最高26.0米,岸线曲折,海岛南部有三个小海湾,近岸水深10米,未开发利用。狮球岛海拔最高27.2米,近岸水深5米,未开发利用。二胆岛01高约86米,未开发利用。
东碇岛海拔近70米,海岸陡峭,候鸟迁徙季节为鸟群栖止之所。
土壤
金门群岛的岛上土壤概以砂土及裸露红壤土为代表。前者沙层厚、保水保肥力均差;后者表土薄、酸性重,腐植质少,皆不宜耕作,故岛上农作仅宜价值较低之耐旱性杂粮:如高粱、小麦、玉蜀黍属、芋头、花生、番薯等。后屿地表有土层,生长禾本科杂草和树木。金门草屿地表有土层,植被发育较好。北碇岛地表有土层,生长林木。槟岛植被稀疏。大胆岛南北两山植被茂密,北山约1/5的植被区开辟建设营房广场篮球场等设施,植被有所破坏。二胆岛地表植被发育。三担岛地表植被较发育。四担岛、五担岛地表长有禾本科杂草。虎仔屿地表有土层,植被茂密,主要分布在北部。兔屿顶部覆盖植被。狮球岛顶部植被较发达。二胆岛01无植被覆盖。
生物
植物
据1994年金门县林务所资料调查,金门县林地覆盖面积为陆地面积的40%,其主要树种是木麻黄、松类(琉球松、湿地杉、马尾松等)、白相思树、大叶桉、香樟木、乌桕、柠檬桉、枫香树、马六甲市合欢、大叶桃花心木、果树(龙眼、梨、杧果、番石榴)、竹类(绿竹、麻竹)等。其中最多的木麻黄占57%,其后依次是相思树、松树及桉属。近年来由于木麻黄渐趋老化,已逐渐被淘汰,替换成较具经济价值的树种。
动物
金门群岛有“鸟类天堂”的称号,有300多种鸟类被记录,其中有26种为保育类野生动物,包括短尾信天翁、黑脸琵鹭、鹈鹕属、朱鹮、等濒临绝种的鸟类。此外,金门群岛还是濒危保育类欧亚水獭、鲸豚、绿海龟、鲎的主要栖地。
自然灾害
在金门群岛地区,常见的自然灾害包括寒流、浓雾、干旱和台风等。当寒流来袭时,不仅会对当地的农业和渔业造成损失,还可能对人们的生活产生负面影响。由于金门县属于冬干型气候,春季若无适量降雨,则造成干旱现象,也会造成农作物灾损,影响农民生活。其实金门较大的自然灾害是台风,常发生于每年的夏秋之际。如1973年的魏达台风、1999年的丹恩台风,对金门群岛地区的人类、环境和农作物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和伤害。
每年3-5月,金门县都会受到浓雾的影响,这不仅会影响飞机的起降,还会对船舶的航行造成影响,每当大节日时都会受到影响,尤其清明节影响最大。雾的存在会对视野产生负面影响,从而对交通和运输产生显著的负面影响。因为雾季天气的湿润程度极高,白蚁的侵害也变得十分严重。
人类活动
政区建置
西汉(公元前110年)时,金门属闽越王属地。东汉汉光武建武年间(25—51年)划入侯官县属地。三国时期(262年)为东安县属地。东晋时期(282年)改为同安区属地。南北朝时(468—56年)为晋平郡属地。隋唐时(589—803年)为建安郡及泉州郡南安县属地的金门岛牧马区,朝廷派人在岛上牧马、晒盐。五代十国时期(929—949年)改为同安县属地。宋、元、明朝(960—1368年)为同安县属地。宋时(1068—1085年)划为同安县绥德乡翔风里下的11保176村。明朝(1368—1644年)属同安县翔风里管辖。清朝(1644—1911年)仍属同安县翔风里管辖,全岛设6个都6个保。民国(1912—1949年)初期,1913年,改属思明县。1914年7月,金门升格为县,初属厦门道,后由省直辖,县政府驻金湖镇,下设6个都10个保166个乡 。1935年,金门县试行地方自治,下分设4个区。1936年,全县区域重新整编为3个区16个联保,93个保841个甲。1937年被日军侵占,1945年光复,全县设为4个乡。金门本岛沦陷后,县政府迁大嶝乡。1949年,全县设为4个区,当年大嶝岛、小嶝岛被中国人民解放军解放,大嶝岛、小嶝岛归同安区管辖。1955年,成立金门县人民政府,金门全县行政区域为5个乡镇,37个行政村,158个自然村,558个邻。1970年,大嶝公社归同安县管辖。1985年地市合并,金门县归属泉州市。现金门县所辖三镇一乡,即:金城镇、金湖镇、金沙镇和金宁乡市,金门岛为金门县所在地。
行政区划
金门县包括金门群岛、嶝岛群岛、乌丘二岛。金门群岛是金门的中心岛屿,从岛屿面积和人口数量来看,金门群岛都远远超过其他两大岛屿。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序列,金门县属中华人民共和国福建省省泉州市管辖。在泉州市政府官方网站上的“泉州概况”上,金门(待统一)是属于泉州市政府管辖的5个县之一。因此,金门群岛归属泉州市管辖。
但实际上,金门县群岛中的金门、小金门岛、大担、二担等十二个岛屿现由中国台湾省金门县暂时管辖,而大陆则在大嶝岛设立金门县人民政府, 控制了嶝岛群岛四个岛屿, 形成了“一岛两县”的格局。
金门县政府驻金门岛上金城镇,位于金门岛的西南角,是金门县最重要的政经、军事、文化中心,人口数占全县人口总数比例近35%。
岛上人口
金门群岛目前只有大、小金门岛有居民居住,大胆岛、二胆岛、东碇、北碇、后屿、草屿、虎仔屿等岛屿有驻军。根据2020年金门县政府数据,金门县人口13.93万人(男性6.95万人、女性6.98万人)。
地方语言
当地人主要讲闽南语,又称福佬话、河洛语。由于金门首批移民多来自泉州市、晋江、永春县、同安区等泉属地区,且行政区的划分隶属泉州,所以早期金门地方语音是以泉州腔为基本,到了明末清初有部分漳州市移民进入,此时再混入漳州腔,形成近乎厦门口音、又有某些差别的金门话。因为金门是海岛型地理环境,在早期交通工具不甚发达的年代,金门与外界形同半隔绝状态,语言上除保留母语音系之外,往往也容易自行发展,形成一种特殊的口音。总之现在的金门方言以泉州腔为基本,掺和着厦门腔调的闽南语。
宗教信仰
早期的金门县居民生活困苦,为求生活上之安定与精神上的寄托,他们以自然宇宙为基础,自然神话之神,祈求神灵保佑、招魂求安、驱鬼除邪,这就是金门人宗教生态文化的中心思想。金门所供奉的神都与自然生活环境有关,诸如妈祖、风师爷、关羽、保生大帝、广泽尊王等。闽南文化的民间信俗特点是:信俗和多信俗的复合,说具体就是不管儒、道、释,或村头树王、墙脚石头,都可以膜拜。厅堂上有神龛,也可并列供祖宗神位。甚至散鬼游魂,也奉为“门口公”“大众爷”。民间信俗,早上拜台湾的妈祖庙,下午敬大道公,晚上再拜观世音妈,虔诚至敬,多拜多福。
社会经济
大、小金门岛居民主要生产活动早期以农业、海洋渔业、港口航运业、畜牧业、制造业和经商等为主。20世纪90年代后,海岛旅游业大兴,除了主岛高粱酒业生产外,从事旅游业与之相关的产业,成为岛上居民主要生产活动。
旅游业
金门群岛以旅游业为支柱产业。金门四面环海,为典型海岛,岛上可供发展的产业资源有限,但金门历史悠久,历史、文化等资源雄厚,闽南文化、闽南格局的建筑、东南亚情调的洋楼建筑群,特色各异的风景名胜,遍布全岛各地,数不胜数,全县更有21处目前由台湾当局划定的保护古迹、12处县定古迹,加上金门历经“古宁头大战”“九三”“八二三”“六一七”炮战等战役的洗礼后的战争遗迹及军事工事、设施,以及长期封闭的神秘面纱与独特的鸟类资源等自然生态风光,更是让旅游观光客流连忘返,这为金门人发展旅游观光业提供得独厚的有利条件。小金门岛岛因特殊的地理位置,自古便是兵家必争之地,历史、文化等资源雄厚,这个曾被称为“外岛中的外岛,前线中的前线”的小金门,丰富的战地历史、战地文化,战争遗迹及军事工事、设施以及长期封闭的神秘面纱,如今正在慢慢变样,成为旅游休闲观光得天独厚的资源。
农林业
主岛金门县岛有耕地6336公顷,主要农作物为高粱、小麦、玉米、番薯和花生及部分蔬果栽培。高粱、小麦由政府保价收购,供酿造金门高粱酒之用。金门县地区的农耕以旱作为主,政府为发展观光产业也融合侨乡饮食和当地文化,使得金门高粱酒、贡糖、面线、闽式烧饼、手撕牛肉干等成为金门著名的美食特产,其余农产品亦皆成为民间生活的重要农产品。现有森林总面积5141.98公顷,占全岛陆地面积34.35%,森林蓄积材58.38万立方米。金门县林务所为配合整体发展需要,制定森林生态系经营计划,加速推动海岸林迹地复育造林、林相更新造植经济林、营造行道树景观、加强植树造林,全面推动绿美化、推动自然生态保育、辟造原生植物园、开发森林游乐区及推动森林生态旅游,建立森林生态系经营,以厚植观光资源,建立金门观光特色。
畜牧业
金门主岛早年农家以饲养小量猪、牛、羊、鸡、鸭为副业,后来在政府大力倡导和支持下,建立民间大型养猪、牛、鸡场,实施企业化经营,成立纯种猪、仔猪繁殖场,设立家畜卫生屠宰场。全岛现养殖规模,家禽约为65万余只,家畜3万余头。县里建有畜产试验所、动植物防疫所,执行和承揽畜产试验、培育优良品种、推广家畜疫病预防等,还建有梅花鹿野放场,并附设畜牧业休闲游乐设施。尤其是畜产试验所饲养的乳牛群,所产鲜奶以优惠价格推广给全岛学童及军民饮用,其年产量约为51万余瓶(罐)。另外还研发各式冰奶制品调节市场供需。年产量21万余支(罐)。
海洋渔业
金门县群岛海域渔业资源丰富,以洄游和底栖鱼类为主。渔业发展以近海捕捞及养殖为主,内陆养殖为辅。目前金门群岛有专用渔港3处,分别为新湖、罗厝及复国墩渔港。全县共有机动渔船43艘,舢板10艘、渔筏42艘及娱乐渔船6艘。金门岛年渔获量可达5000吨(2002年统计数据),水产养殖产量占有相当大的比例;近年来由于近海渔业资源枯竭,加上滥捕和非法炸鱼,对渔业发展影响甚大,年渔获量已由昔日约200万千克降至约70万千克。金门岛上设有畜产试验所以及动植物防疫。渔产受地理位置及各季季风的影响很大,冬季东北季风强劲,出海打渔较为辛苦,夏季盛行东南季风,风力较弱,有利捕鱼。较富经济价值的渔产有黄鱼、鮸鱼、真鲷、马家鱼、鲥鱼、鲳鱼、龙虾、螃蟹等。小金门四面环海,渔业资源得天独厚,为渔业发展提供了以近海渔捕捞、浅海滩涂养殖、港湾网箱养殖为主和陆地淡水养殖为辅的路子。海洋捕捞,以拖网、刺网为主,延绳钓、手钓为辅,渔获种类则为黄只(𬶭鱼)、高鳍带鱼、四指马鲅、土红、巴弄(鲹类)及虾蟹等。海水养殖,海域潮间带以石条、平挂及插式牡蛎科养殖为主,较深海域则开展海带及网箱养殖。淡水养殖,主要以粗放方式养殖草鱼、鲢鱼及罗非鱼,或以半集约式养殖中华新米虾、美洲白对虾、七星鲈鱼及鲷类等。为促进渔业转型与发展,近年来,对小金门县罗厝渔港及复国墩渔港港埠进行扩张工程,增置了鱼货装卸及冷冻设备等。此外,在周边海域投放大量人工鱼礁,放流鱼苗,强化海域管理,辅导渔船渔民季节性休渔或转型经营货运业务,以有效进行渔业资源保护,突破渔业发展瓶颈。东碇岛产海芙蓉和紫菜等。
工商矿业
金门群岛以酿酒、陶瓷、制盐、花岗石开采为主要工业,有机修、印刷、造船、发电、自来水、食品加工等厂。家庭式作坊多经营贡糖、汽水、榨油、蜡烛、酱油、碾米、轮胎翻修等。金门工商业发展,因受环境主、客观因素影响,民间并无大型企业,金门的商贸业主要集中在城、山外、沙美及东林等市、镇。据统计,共有10041家以批发及零售业的商家、162家住宿及餐饮业、187家制造业、71家营造业,其次为运输业及金融保险业等。
金门酒厂建自1953年,生产金门高粱酒系列产品:金门高粱酒、白金龙、陈年高粱酒、低度高梁酒、大曲酒、各类纪念酒等。半个多世纪以来,金门高粱酒系列,以香醇甘洌,远近驰名。金酒的收人长期以来是金门经济发展的生命线,每年为县政建设筹措巨额资金。2004年金酒年营业收入新台90.6亿元,2006年度超过新台币100亿元。金门酒厂为适应市场实际需求,强化营销能力,积极开拓大陆、海外广大市场,除扩增生产线外并于1997年,选择金门昔果山兴建了金门酒厂第二厂区,并全面朝作业机械化、生产自动化、行政管理计算机化目标迈进,有效执行质量提升和监控,努力继续开发新产品,进行外包装更新,以提高质产能、产品形象与价位。金酒正在向未来计划成为台湾地区“高粱酒专业区”和“金酒王国”的梦想迈进。金酒公司于2004年9月在厦门、泉州市、福州市成立专门店,2005年11月21日获得大陆的商标注册,为金酒积极开拓大陆市场奠定了基础。
金门群岛的矿产资源主要有玻璃砂、花岗石、陶瓷土等。在小金门的南塘及大山顶,可见到裸露出来的瓷土矿石。玻璃砂分布于英坑和西山附近,曾一度开采,因无法外运营销,遂停止开采。早期大量开采瓷土和花岗石材,因倡导环境保护,目前均已面临不能再行开采的窘境。
金融业
在金融机构方面,台湾银行、台湾土地银行在金门设有分行,民营复华银行于2004年12月在金门设立分行。此外,金门邮局、金门县信用合作社等亦办理存放款业务;截至2006年年底,存款总额为644亿2000万余元新台币,放款总额为新台币57亿900万余元。
港口航运业
金门群岛水运和交通的主要港口,有水头、料罗两个港口,以及小金门岛的九宫码头等。现航行在台湾一金门航线上的客货轮有30余艘,分别行驶于金门至高雄市、花莲县、基隆市、台中市、嘉义市及台南市之间,全年货物总吞吐量为70万余吨。金门与基隆、高雄还不时有快轮往返。水头与九宫码头为大、小金门往返之门户,为方便旅客及货物载运,近些年来县政府对码头进行了拓宽与延伸、购置新型客货轮“浯江号”“富国号”“裕民号”“太武号”等交通船,负责大、小金门间人、货之载运,还增建浮动码头等设施。另外,民间亦投资建有客、货船20艘加入大、小金门间的海运服务工作。水头港被指定为厦门一金门“小三通”港口。
水利工程
2015年10月12日,福建省向金门县地区供水工程在福建省泉州市晋江市龙湖镇正式开工。2018年8月5日正式通水,清水从福建泉州山美水库出发,往南引水到晋江的龙湖水库,再从泵站抽水到围头村的入海点,接着经过海底管道一路奔流到金门,实现了两岸共饮一江水的目标。
基础设施
金门岛南侧的料罗湾可供5000吨级的舰船锚泊,码头可靠大型登陆舰。 小金门岛全岛现有公路网70余千米,通往各村,岛上公路交通可以说四通八达。大胆岛、二担岛原是无居民的荒岛,自1957年起,台湾军方在其上修建了公路和码头,目前有百余名军队人员驻扎。大担岛上有“岛孤人不孤、大胆担大担”的对联和“三民主义统一中国”大型标语,每年吸引上百万名大陆游客,搭观光船从“海上看金门县”。二胆岛上建有营房、标语牌,小型码头建设在海岛东北地区端海湾中部,与岛上主要营房、篮球场等设施相连;建筑物和道路主要建设在二担岛东北部和中部。虎仔屿北部建有多座房屋,东南侧建有简易码头。金门草屿建有码头、水泥路。北碇岛也建有码头和登山水泥路,岛上建有北碇灯塔,清光绪八年(1882年)建造,由当时中国海关延聘的首任总工程师韩德善(DavidMarr Hender-son)设计,塔身白色;北碇岛安装有海水淡化设备,可供驻岛官兵饮用;岛上还建设了50余座储水槽,建筑和平台都设有雨水的集水道,可将雨水引入储水槽,平时供沐浴和绿化之用。东碇岛沿峡谷筑石阶路,上有古炮两尊,疑为防倭遗物;有灯桩。
2022年10月30日,连接大、小金门岛的金门大桥正式开放通车。始于金门乡亲的倡议,成案于马英九执政时期,以“七分观光、三分交通”成案。大桥西起小湖埔路,东到大岛湖下慈湖路,全线5.4公里,其中跨海桥梁部分长4.8公里。主桥最大跨径200米。过去民众从金门搭船到小金门约15至20分钟,天气不好时船只还会停驶。随着大桥通车,现在开车只需5分钟。
交通运输
海运
金门县群岛的海运资源较发达。大金门岛有料罗与水头两个商港,与澎湖、马祖、高雄市、基隆市、苏澳等港口均有往返海运业务。金门水头商港作为“小三通”的指定港口,与厦门五通码头及厦门东渡码头之间有定期航线,从厦门到这些岛屿航程大约需要40分钟。水头商港同时也是烈屿乡(小金门岛)与金门本岛间定期航线的对口。2006年6月8日另辟与泉州石井港的航线,成为第三条小三通航线。
小金门岛上有九宫码头,是小金门岛水上交通枢纽,也是小金门岛对外物流中心。小金门县岛东侧水道为天然航道,是进出同安湾刘五店港区的航道。
航空
金门群岛对外交通以空运为主,金门岛上的尚义机场为该县对外交通的重要枢纽,目前有往台北市、台中、嘉义市、台南、高雄市各航线。有远东、复兴、瑞联、立荣航空、长荣集团、国华、大华等航空公司飞往金门。
陆运
金门岛内的交通主要依赖于公路,而岛际则主要依赖于空路和水路进行交通。伯玉路,一条贯穿金门本岛中部的主干公路,与环岛北路、环岛西路、环岛南路、环岛东路等其他主要公路相互交错,构成了该地区的主要交通干线。金门县公交车由金门县县营事业机构金门县公共车船管理处营运,共有四个营运车站:金城车站、山外车站、沙美车站、烈屿车站。公共汽车半小时至一小时一班,可至金城、山外、沙美等站拿取公车时刻表,公车通常相当准时。计程车起跳70元,每400公尺加收5元。随着2022年10月30日金门大桥正式通车,这座连接大、小金门岛的桥梁为当地居民带来更加便捷和安全的出行体验。
风景名胜
振威第石敢当
振威第位于金门岛金宁乡山北村,原是清“海邦著绩”李光显的故宅。李光显是金门县县古宁头北山人,因平定海上倭寇有功,卒后追封为“振威将军”,故宅称为“振威第”。外观朴实的振威第,最著名的是屋后驱邪的三座泰山石敢当碑,其下刻有“泰山石敢当”五字,是金门现存最大的石敢当。这也是台湾第一处利用古迹现址规划而成的私人文物展览馆,内有李光显将军生平事迹介绍、农渔生活器具及民俗文物等,呈现过去的生活习俗,以勉励后人对现有资源的珍惜。
文台宝塔
位于金门岛金城镇的南盘山东南海边,为明洪武二十年(公元1387年)江厦侯周德兴所建,距今已600余年,是台湾二级文物古迹。此塔系花岗石垒砌而成的5层实心塔,当时为航海指标。宝塔附近碑碣林立,塔下遗迹有明朝地方官百户陈辉所镌的“湖海清平”和“文台宝塔”等字迹,还有近代大师张大千所题的“国之金汤”等石刻。塔南侧有“俞大猷啸卧”的碑碣,是明朝都督俞大猷所题,“虚江”是俞大猷的别号。石刻旁有一座“啸卧亭”,是俞大猷门人杨宏举迁任金门千户时,为偿俞公宿愿而建。
邱良功母节孝坊
在金门岛金城镇东门街上,观音亭右侧,有钦旌节孝坊,系爱新觉罗·颙琰旌表邱志仁之妻许氏良功之母,守节抚孤教子成名所建,俗称“邱良功母节孝坊”。牌坊纯为石料所造,雕刻精美,坊上横梁镌“诰赠振威将军邱志仁之妻,钦命提督浙江省全省等处地方,统辖水陆军坊节刻各镇,加一等,记大功六次,晋封三等男爵世袭邱良功之母,诰赠一品夫人许姓坊”。坊柱上有楹联四副,中以定海区及黄严总镇李光显与谢恩诏所赠一联最是感人肺腑:“三十五日遗孤,在昔身肩教养;二十八年苦节,于今德沛云初。”其余三副是:福建水师提督王得禄赠“抚周月幼孤,麟阁勋名标彤管;垂千秋壶节,鸾书褒奖表冰心”;兵部尚书蒋攸话赠“鸾镜分辉,龙驹迎月;麟图著绩,凤诏千秋”;工部侍郎阮元赠“华表阐幽光,不负冰霜苦节;编封绵世泽,长留史册芳声”。此节坊为台闽地区现存牌坊最完整的一座,也是中国台湾一级文物古迹。
北山古洋楼
在金门岛聚居李姓村民的金宁乡古宁头,处处可见1949年金门战役的枪弹遗迹,其中破坏最严重的是这栋中西合璧式的洋楼——北山古洋楼,它位于路口要冲,古宁头战役时,这里曾经是解放军的指挥中心,双方在北山、林厝一带展开激烈的巷战。这栋北山古洋楼已成为地标建筑,1991年战地政务结束,特别在金门开放观光后,这里成为来金门观光游客的必访景点之一。
古宁头战史馆
古宁头战史馆是一座城堡式钢筋水泥建筑,位于金门岛古宁头战场遗址,于1984年始建。战史馆正门两侧墙面上有大型浮雕,两旁草坪上则有“金门之熊”─M5A1型坦克。正前方圆环还有“三勇士”塑像,整体外观弥漫着令人肃然起敬的气氛。
八二三战史馆
八二三战史馆位于金门岛中正公园内,建于1988年,为当年炮战的事迹作历史见证。战史馆正门两侧外壁上镌刻有战役期间殉职官兵姓名共 587位,左侧展示当年主力战斗机─F八六军刀机以及主力炮--五五公厘加农炮,右侧则停放海陆间穿梭自如的两栖登陆运输车(LVT)。馆内另外将战役有关史料规划成十二个展示区,以图表、照片、文件、遗物、模型等不同展示方式,将八二三炮战事件始未作最完整的记录。在金门地区除了八二三战史馆外,鹊山及小金门也分别建有八二三炮战的纪念碑。
莒光楼
莒光楼长久以来一直是金门最具盛名的景点之一,位于金门岛金城莒光湖旁,莒光楼系1952年的金门县防卫司令官胡琏建设,用以表彰军人的英勇事迹,宏扬毋忘在莒的精神,为金门战地精神的象征。该楼由建筑师沉学海负责设计,是为仿古代麒麟阁三层式水泥钢骨建筑,构造为硬山搁,外观雄伟,飞檐画栋,碧瓦朱柱。经过莒光湖,湖畔规划为“金门县观光旅游服务中心”,需要旅游资讯或服务的游客可前往洽询。
翟山坑道
翟山坑道位于金门县古岗村翟山腹部,1951年开挖,1955年竣工,皆由当年驻岛军人工一凿一斧开凿出来的,主要岩体是花岗石。坑道分为坑道及水道两部份,全长约101米,宽约6米,高约3.5米,其中水道呈A字型,全长357米,宽约11.5米,高约8米,可同时容纳42艘小艇停舶。这个坑道与海相连,当时主要作用是供登陆的小艇回转及运补人员、物资用。两岸局势缓和后,这个坑道的功能就消减了,后来被观光部门接管,1998年正式对外开放,成为金门县著名战地观光景点。
马山观测站
马山观测站是退潮时距离中国大陆最近的地方。过去这里是军事禁区,现在已向公众开放。观测站位于狭长坑道中,其内置有 3 座高倍率望远镜,天候晴朗时可以清楚看到对岸渔村,一睹对岸生活实况。
民俗文化村
金门民俗文化村位于金门县岛山后村,于清光绪廿六年(公元1900年)完工,费时二十六年。民俗文化村建筑材料皆由福州市、泉州运来。金门民俗文化村展现了多姿多彩的风土人情。
慈湖
慈湖位于金门县西北隅金宁乡,本为海湾。1970年经筑慈堤变为内湖,湖面辽阔,湖水清澈,内有120公顷养殖池和500米慈堤,慈堤将南山村和北山村隔开,二村与堤宛如双鲤,故又俗称双鲤湖,此湖动用40万民工,同心协力,合作造成,为表示感恩之心,故以“慈湖”命名。假日常有游客到湖滨垂钓;此外,慈湖还是金门县重要的赏鸟地点,每遇夏秋候鸟成群,在台湾罕见的鸬鹚常成群聚集于此,目前发现的野鸟有280多种,以鹬科为最多。另外,清晨的日出也很迷人;黄昏时分,可以沿着湖边散步,等待绚丽的日落。
金门陶瓷厂
金门陶瓷厂是金门县及台湾地区唯一的官窑。金门盛产制陶瓷原料,工艺久远,品质优良。金门所产陶瓷器,主要用来盛装酒类和供建筑用陶瓷器及家庭陶瓷用具。此外,亦有仿古艺术品和民间风俗用的风狮爷等工艺品。
相关文化
闽南文化
金门群岛地面不大,只是东南海中的一组岛屿,属于大的闽南文化圈。闽南文化是集中华传统文化、侨乡(移民、溯源)文化、方言文化与海洋文化于一体的特色区域文化。自古南下的汉族传统文化与闽越的海洋文化融合而成的多元闽南文化,其特质为心怀四海,乐于与别人交换观念和物品善于欣赏采纳异文化并与自己的文化结合得很自然。也就是在与异文化相处中能够“美人之美”“各美其美”突显出兼并纳的包容性与冒险创业的开拓性。
侨乡文化
侨乡文化是闽南地区文化的子文化。清代第一次鸦片战争之后,厦门也在五口通商之列,于是闽南居民大量往海外移民,金门群岛的居民一向因土壤贫瘠,故谋生不易,此时以其靠近厦门的地利之便,于是移民的风气大盛,几乎家无恒产者,都会有人冒险出洋,试试运气,随之前仆后继,纷纷掀起一波波移民潮。金门人移居侨居地,以新加坡占多数,其次是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文莱、菲律宾等地,这些侨民一旦在侨居地业有所成,就返乡或托人或汇款回乡,在家乡建造闽南民居或洋楼,供父母族人居住。更有人兴建学校,在家乡办学。据非正式统计,旅居海外的金门人有一二百万人。从地理位置而言,包括金门群岛在内的闽南地区是中国文化由中原走向海洋的转型地,也是中国向海外移民的中继站。金门群岛既是移民入居的岛屿,也是向外移民的基地。
庙宇文化
大、小金门岛上的居民深信求神拜佛行大运,对宗教的信仰不但诚挚而且执迷,已深入民间,形成根深蒂固、牢不可破的观念。形成有村即有庙宇,甚至一村数庙的情形;岛上各村落各种宫、庙、寺比比皆是,且香火不断。城隍、妈祖、观音等依然是普受膜拜的神祇。
族谱文化
由于金门人的先祖大都是中原士族南迁入居者,尽管其后辈子孙并非全能读书识字,但各家族只要有一位进过学堂,读过书者,即可担负起该家族的谱牒之修续工作,即使一时之间未能将家谱整理,但透过祖龛里的神主牌位,百年一修的工作也可完成,所以千年以来,金门民间一直保留着“族谱乃家族内的无价宝藏,不随便示人”的传统观念,这样的观念一直到最近才逐渐改变。尽管过去一百多年来,金门有许多家族的谱牒因为百姓流离失所之故,有些于侨民出洋时带离而中辍遗失,有些因战争而毁损,但是到了今日,金门民间所发现的旧谱依然有80多部,新近编修撰写者也在五十部以上,且尚在不断的整理之中。
战地文化
金门群岛旅游的一大特点,是它独特的战地文化。自1949年大陆完全解放后,金门群岛扮演了长达50年的战地角色。自1992年台湾当局解除军事管制以后,才进入发展观光产业的新时代。随着2001年元旦金门、厦门小三通启动,海峡两岸的同胞开始了频繁的往来。战地文化带主要包括:地雷主题公园,密如蛛网的地下坑道,炮弹钢刀,轨条砦,各形各色的碉堡,“831”军中特约茶室。金门原有154处雷区,埋设地面超过10万枚,2007年4月随着两岸形势好转,台陆军工兵才派出志愿役军士官成立排雷大队进行排雷。2013年6月经过7年的努力,终于清除了金门岛上的所有地雷。2014年6月26日,金门海滩60年来首次向公众对外开放。在小金门有个专门的“地雷主题公园”,参观者可以看到假人参加的排雷模拟表演。
名优特产
金门群岛悠久的历史、独特的环境,加上地灵人杰,使金门群岛出了很多闻名遐迩的特产,其中:有“金门三宝”之称的金门高梁酒、金门贡糖、金门菜刀,更是家喻户晓,名扬天下,给金门带来了繁荣。此外,金门土特产还有“高梁香肠”,“咸冰棒”,“高梁冰淇淋”等。
金门高粱酒
金门高粱酒是“金门三宝”之一,由金门酒厂生产。金门高粱酒以金门特产“旱地高粱”为原料,以当地水质甘甜的“宝月神泉”为酿酒水源,再加上当地酿酒师傅的专业经验,酿造出来的酒风味独特,没有高浓度乙醇的辛辣感,广受人们喜爱。
金门贡糖
金门贡糖是金门著名特产,它以上等花生仁、白砂糖、麦芽糖经民间传统工艺用木棒“打”出来。“打”闽南语称为“贡”,故谓之为贡糖。又有传说,在明代,漳州白水地方官常常将闽南特色的素食小食品进贡给皇帝,皇帝茶茗品尝后赞赏不已,后来,民间传之为“贡糖”,后随厦门制饼师傅传人金门,并形成一方名声远播的特产。金门贡糖口感细腻,质酥味香,地道纯正,为品茗茶点之极品。
金门菜刀
金门的名牌菜刀在闽台地区很有名,在小金门岛上就能买到。其特点有三:一是刀口锋利无比,刀刃能切纸片;二是刀身不生锈,若有点锈斑,用淘米水稍泡洗一下即可恢复光泽;三是耐用性强。金门菜刀是用炮弹壳制作的,坚实耐用。
参考资料
The Kinmen Islands.chinahighlights.2024-09-15
Quemoy Island.大英百科全书.2024-09-15
金门县(待统一).泉州市人民政府.2024-08-28
金门县交通概况 .中国台湾网.2024-09-19
重磅“海峡新政”,为什么偏偏金门成重点?.凤凰网.2024-02-27
台湾县市介绍:金门.中国新闻网.2024-09-19
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中国网新闻中心.2024-09-19
今天!历经23年,福建向金门供水工程正式通水!.微信公众平台.2024-09-19
金门.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02-27
金门岛: 当炮弹壳变成菜刀.南方日报.2023-06-21
金门休闲娱乐.中国台湾网.2024-09-20
google地图将金门植为泉州市管辖.台海网.2024-08-28
台军称大陆无人机再次飞入金门.台军称大陆无人机再次飞入金门.2024-09-19
金门大胆群岛3年内开放观光 将为最近大陆观光岛-中新网.中国新闻网.2024-03-28
厦门至金门海上直航迎来10周年,两岸交流——由“开山之作”到“黄金水道”华丽转变.福建省交通运输厅.2024-09-17
大陆居民赴金门游火爆 2007年游客超前3年总和.凤凰网.2024-09-17
金门:观鸟胜地 海上田园.新华网.2023-07-01
保育野生动物 金门县府携手庄福文教基金会.中时电子报.2023-06-25
探访金门:岛上可见一国两制的招牌.新浪网.2024-10-02
金门县经济建设规划简介.中国台湾网.2024-10-02
金门大桥将于10月30日通车 限速60公里每小时.中国新闻网.2024-09-20
历时12年 金门大桥正式通车.中新网.2024-09-20
历时12年 金门大桥正式通车.百家号.2024-09-20
金门大桥预计9月底完工、10月底通车.百家号.2024-09-20
40分钟到金门!.新浪财经.2024-09-19
厦门到金门船程仅20分钟 金门或成第二个鼓浪屿.闽南网.2024-09-19
两岸“小三通”4条客运航线全部复航.观察者网.2024-09-19
金门大桥预计9月底完工、10月底通车.中国新闻网.2023-06-24
金门有哪些风物与特产?.中国文化研究院.2024-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