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拉伯沙漠
阿拉伯沙漠(阿拉伯语:ٱلصَّحْرَاء ٱلْعَرَبِيَّة,英语:Arabian Desert),是亚洲最大的沙漠、世界第五撒哈拉沙漠,位于西亚,其主体覆盖了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囊括内夫得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内盖夫沙漠,西奈半岛的沙漠有时也被视为其延伸部分,总面积233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连续沙体之一。
阿拉伯沙漠被认为是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延伸。大约2500万年前,阿拉伯半岛从非洲大陆分裂,在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和来自撒哈拉沙漠的风沙堆积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阿拉伯沙漠。阿拉伯沙漠属于亚热带热沙漠气候,全年温度较高,昼夜温差极大,地形地貌主要为沙海、高原、山地等,地势被多条山脉所分割,至少1/3的地区被石英砂覆盖。阿拉伯沙漠拥有丰富的石油、天然气等矿产资源,生物多样性较匮乏,植物主要为旱生植物和耐盐植物,动物主要包括阿拉伯瞪羚、阿拉伯大羚羊、沙猫和赤狐等。
人类约260万年前起便居住在阿拉伯沙漠。贝都因人通过养殖骆驼、阿拉伯马和羊,适应了游牧生活方式。7世纪,阿拉伯人以阿拉伯半岛为中心建立起阿拉伯帝国。11世纪-16世纪,阿拉伯半岛先后处于埃及法蒂玛王朝、阿尤布王朝、马穆鲁克王朝的统治下;16世纪开始成为奥斯曼帝国的一部分。19世纪-20世纪,阿拉伯人在半岛东部的波斯湾陆续建立了迪拜、阿布扎比等酋长国。1932年,沙特阿拉伯成立,利雅得被定为首都。同年,阿拉伯沙漠发现了油气资源,1938年开始进行大规模商业化开发。随着资源的大规模开发、人口增长和现代化进程的推进,阿拉伯沙漠正面临诸如植被退化、生态环境破坏、生物多样性减少等一系列环境挑战。为保护环境,阿拉伯沙漠地区的国家制定了沙漠环境保护政策,积极发展可再生能源,并建立了保护区体系。
阿拉伯沙漠拥有丰富独特的自然和人文景观,包括图瓦库断崖、大象岩、瓦迪阿尔迪萨山谷等。玛甸·沙勒遗址和乌鲁克·巴尼·马阿里德保护区等世界遗产均位于阿拉伯沙漠内。阿拉伯沙漠的民族文化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体,伊斯兰教是该地区最大的宗教,每年都会举办名为杰纳德里亚的文化和遗产节日。
命名
在古代历史中,“阿拉伯”这个词最初意味着“沙漠居民”。直到公元前五世纪,南阿拉伯的居民才开始自称为阿拉伯人。希腊历史学家希罗多德(Herodotus)首次将“阿拉伯”这个名字扩展到整个半岛。阿拉伯一词据说源自古波斯语Arab’ya’,指的是美索不达米亚的西南部和南部地区。地理学家斯特拉波(Strabo)在其《地理学》中指出:“阿拉伯从巴比伦的一侧开始,与之相邻的区域是阿拉伯沙漠”,这里所指的起始点是现代科威特的美杜莎地区。阿拉伯沙漠在中世纪阿拉伯文学中占据显著地位,其描述贯穿于伊本·白图泰(Ibn Battuta)、阿尔-伊德里西(Al-Idrisi)和亚古特(Yaqut)的著作,以及尼布尔(Niebuhr)、伯克哈特(Burckhardt)、伯顿(Burton)等人的旅行记述中。瑞士地理学家伯克哈特首次引入了“ar-Rab’ al-hali”一词来指代阿拉伯大南部的沙漠,这片沙漠现称为鲁卜哈利(Rub‘ al Khali,意为“空白之地”),而贝都因人称其为“ar-rimal”(沙地)。
位置境域
阿拉伯沙漠位于亚洲西部,被认为是撒哈拉沙漠的东部延伸。其主体覆盖了大部分阿拉伯半岛,其中包括内夫得沙漠、鲁卜哈利沙漠和内盖夫沙漠,而西奈半岛的沙漠有时也被视为其延伸部分,总面积达到223万平方千米,地理中心点坐标为北纬18° 16′ 2″,东经42° 22′ 5″。阿拉伯沙漠北接叙利亚沙漠,东北和东临波斯湾及阿曼湾,东南和南部毗邻阿拉伯海和亚丁湾,西部靠红海。
阿拉伯沙漠的大部分地区位于现代的沙特阿拉伯王国,也门位于沙漠西南部,靠近亚丁湾和红海,阿曼位于沙漠的东侧,向阿曼湾凸出,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卡塔尔沿着沙漠东北部的波斯湾南岸延伸,科威特位于沙特阿拉伯和伊拉克之间的波斯湾北岸,沙漠在西北方向延伸进入约旦,涵盖埃及西奈半岛的大部分地区以及邻近以色列南部的内盖夫沙漠。
历史成因
地质形成
阿拉伯半岛的地质历史开始于其作为非洲东北角的低地部分。从寒武纪奥陶纪到早第三纪,这片缓缓下沉的海域主要积累了浅海的海洋沉积物,有时会出现沉积间断。其中一些沉积物记录了晚奥陶纪和晚石炭纪的冰期条件,以及早二叠纪时期的稀有沙漠环境。这些沉积层并没有遍布整个阿拉伯半岛,而是有一小块区域,特别是在西南部,自晚前寒武纪以来似乎一直处于裸露状态,这部分地区形成了地壳的一个隆起,被称为阿拉伯-努比亚地盾。到了白垩纪,阿拉伯半岛西南部变成了温暖的亚热带低地,大部分地区被浅海所覆盖,在此期间主要沉积了碳酸根沉积物。
晚白垩纪时,萨迈勒蛇绿岩和深海沉积物被推覆到阿拉伯半岛最东北角,但直到约500万年前才开始形成阿曼山脉。渐新世和早中新世期间,一片宽阔的海道横跨阿拉伯半岛东北部。大约2500万年前,晚渐新世时期,阿拉伯半岛开始从非洲分裂,形成红海,并成为了一个独立的构造板块。阿拉伯半岛从非洲的分离不仅发生在红海,也发生在亚丁湾,形成了阿拉伯半岛南部边缘的一系列晚新生代火山。阿拉伯半岛向北漂移导致死海断层的形成,西奈半岛和大部分黎凡特地区相对于阿拉伯半岛其他部分向南偏移了105千米。
沙漠形成
阿拉伯沙漠的形成主要始于更新世,在大约10000年-5500年前的湿润期之后,过去5500年间再次出现了大型沙丘的形成。阿拉伯沙漠的形成受到气候因素的影响,是由副热带高压下沉气流的控制和来自撒哈拉沙漠的风沙堆积共同作用的结果。鲁卜哈利沙漠北部的巨大沙丘主要在第四纪时期的冰川期形成,那时地平线降低。内夫得沙海和拉姆拉特·阿尔·瓦希巴的沙丘也被认为是在相似的寒冷和干旱期间形成的。
尽管大部分阿拉伯的沙丘和沙漠是在第四纪冰川期间形成的,但也有例外,如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东北部的一些沙丘,通过光学测年技术显示,它们的形成与冰川期不相关,这表明沙丘的形成超出了第四纪冰川活动的范畴。与第四纪时期的大规模沙丘形成活动相比,目前的沙丘活动相对较小。地质学家已通过光学测年技术证实的最古老沙丘是位于阿曼内陆的沉积物中35.4万年前的沙丘,以及西部阿联酋形成的约16万年前的古沙丘。
地理特征
气候
阿拉伯沙漠属于亚热带热沙漠气候,气候干燥,昼夜温差极大,全年温度较高。夏季平均最高温度通常超过40°C,平均低温通常超过20°C,南部有时会超过30°C。在鲁卜哈利沙漠,夏季温度可能超过60°C,通常超过50°C,而中部阿拉伯的夏季平均温度约为41-42°C。阿拉伯沙漠的内陆地区炎热干燥,而沿海地区和部分高地则受到夏季高湿度的影响,夜间或清晨可能出现露水和雾。冬季气候凉爽,最冷的天气出现在最北部和高海拔地区。1950年在塔普线(跨阿拉伯管道)的Ṭurayf记录的最低温度为-12℃,伴有大雪和约2.6厘米的池塘结冰。
阿拉伯沙漠全年平均降水量不到100毫米,但范围可从0毫米-500毫米。少数超干旱地区年降雨量30毫米-40毫米之间。降水带主要呈东西走向。鲁卜哈利沙漠北缘的Al Aflaj和西缘的As Sulayyil的降水量分别为39.2毫米和34.9毫米,而沙漠南部不足16毫米。位于海加兹高原(Hejaz 高原)672米高的麦地那,年平均降水量亦仅39.2毫米。然而,阿西尔高原(Asir Plateau)部分地区年降水量超过200毫米,局部可达600毫米。阿曼山脉的贾巴勒·阿赫达尔地区年降水量为300毫米-350毫米,但大部分山区降水量在100毫米-200毫米之间,属于干旱地带。而在约旦南部、西奈沙漠和西奈半岛的年降水量则少于100毫米。
阿拉伯沙漠内陆的湿度一般较低,从10%-30%不等,而沿海地区的湿度可能在60%-95%之间。少云天和高太阳辐射导致该地区蒸发率高。沿海地区的年总潜在蒸发量从2500毫米到内陆地区的4500毫米以上不等。在阿拉伯沙漠地区,蒸发量大幅度超出降水量。在约旦中部的卡拉克附近,年潜在蒸发量为2200毫米,即平均每月蒸发量为183毫米,而该地区的年降水量仅为154毫米。在内陆的利雅得,平均每月蒸发量更高,为290毫米,即年蒸发量为3480毫米,而年降水量为100毫米。在鲁布哈利沙漠东北部的阿什沙伊巴,年蒸发率为4170毫米,6月达到峰值640毫米,12月降至140毫米。在鲁布哈利沙漠内部,蒸发量甚至超过5000毫米/年,其中大部分地区的平均年降水量不到100毫米,大部分地区不到50毫米。尽管贾巴勒阿赫达尔年降水量为300毫米-350毫米,但由于蒸散发量仍然高达2800毫米,有效降水量仅为45毫米。
阿拉伯沙漠的盛行风沿着一条大弧线从地中海吹向东、东南、南和西南方向。每年有两个风季,分别是12月-1月和5月-6月。沙迈勒风(Shamal,阿拉伯语中的“北风”),是一种干燥的风,持续时间为30天-50天,平均风速达到每小时48千米。这种风能够携带大量沙尘,从而改变沙丘的形状。在旋风、尘暴或区域性沙尘暴的作用下,风沙可能会升高几米以上。中部内志和东南部鲁卜哈利沙漠的风向多变。强烈的东南风暴可以连续几天席卷广阔沙漠地区,逆转沙迈勒风对沙丘形成的影响。春季或秋季时,地平线上偶尔会出现被称为“棕色滚轮”(brown roller)的现象,这是一种宽达100千米的风暴,携带沙尘高高飞扬,随后温度骤降,常伴有降雨,风速可能短时间内达到狂风级别,在炎热的日子会产生大量尘暴和海市蜃楼等光学幻觉。
阿拉伯沙漠平均每月日照时长为283±18小时,且呈现上升趋势,以每年1.48小时的速度增加。大部分地区的年平均日照时长在3375小时-3754小时之间,除了西南部和中东部地区,那里的日照时长在一年中为3072小时-3375小时。夏季期间,平均每月日照时长最高,为318±39小时,但日照时长随年份变化的趋势是下降的(-0.21小时/年)。冬季,平均每月日照时长最低(244±38小时),且日照时长的变化模式呈上升趋势,以每年0.26小时的速率增加。因此,该地区全年晴空万里,阳光充足,很少有阴天。尽管太阳和月亮很明亮,但由于灰尘和湿度的原因,地面能见度相对较低。
地质
阿拉伯沙漠位于一个大致呈菱形的构造板块上,这个板块的西侧受死海变换断层的界定,而东侧则由欧文-穆雷断裂带变换断层所限。红海裂谷构成了它的西南界,而东北及北部界线则由萨格罗斯逆断层、西马克兰(米纳布-赞丹)断层、马克兰俯冲带和比特利斯缝合共同形成。
阿拉伯板块的基础构造分为几个主要区域,这些区域随着向北及东北方向展开,呈现出年轻化和稳定性降低的特征:阿拉伯地盾和南部西奈半岛地区以前寒武纪的结晶岩石为主,显示出克拉通的特性;稳定架区以轻微倾斜的古生代、中生代和早期新生代地层为特征,形成了一个环绕阿拉伯地盾北部和东部边缘的弧线;不稳定架区表现为极轻微倾斜的显生宙地层,下方伴随有张力断块断层,主要表现为南北向的拉张作用;边缘槽带从叙利亚北部延伸至伊拉克和伊朗南部,由萨格罗斯和比特利斯缝合带所界定;而阿曼山脉的形成区是一片由异地推覆片带构成的地区。
地形地貌
阿拉伯沙漠的地形地貌特征丰富多样,包括广阔的沙海、高原、山地、石质和沙质沙漠、雅丹地貌等多种类型,其地势被多条山脉所分割,海拔高达3700米,三边以高耸的悬崖为界,至少1/3的地区被沙子覆盖。阿拉伯沙漠中心的鲁卜哈利沙漠是一个沿阿拉伯地架从西南到东北延伸的沉积盆地。一条被称为阿德达纳沙漠的沙质走廊将沙特阿拉伯北部的内夫得沙漠与东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连接了起来。阿拉伯沙漠西部分布着18个火山区,主要在海加兹地区,其中几个面积超过2.5万平方千米。波斯湾入口处还有沙特阿拉伯三角洲(Shatt al Arab delta),向内陆延伸160千米,覆盖面积为1.5万平方千米。
阿拉伯的沙漠被称为“沙海”,包括世界上最大的连续沙漠——鲁卜哈利沙漠(Ar Rub‘ al Khali)、内夫得沙漠(An Nafud)或内夫得沙漠(Great Nafud)、达哈纳沙漠(Ad Dahna)和贾弗拉沙漠(Al Jafurah),以及较小的沙漠如拉姆拉特·阿斯·萨巴塔因沙漠(Ramlat as Sab’atayn)和拉姆拉特·阿尔·瓦希巴沙漠(Ramlat al Wahiba,即瓦希巴沙漠)。
阿拉伯沙漠两个最大的沙海分别是西北部的内夫得沙漠和东南部的鲁卜哈利沙漠。内夫得的面积约为6.5万平方千米,而鲁卜哈利的面积则达到了65万平方千米。在这两个沙漠之间,大致呈南北方向延伸着两条几乎平行的连续沙丘线。外侧向东凸出的沙丘线为达哈纳沙漠,全长约1200千米,宽度在10千米-80千米之间变化。内侧的沙丘线较短且不连续,包括六个细长的沙区,这些沙区位于中纳吉德地区西侧石灰岩悬崖的低洼地带之间。贾弗拉沙漠位于沙特阿拉伯阿拉伯东北部,巴林湾南部和瓦迪阿斯萨巴北部,由新月形和抛物线形沙丘组成。阿曼的瓦希巴沙漠是一个孤立的沙海,位于东海岸边缘。
阿拉伯的沙漠高原广泛分布,包括纳吉德高原(Najd 高原),覆盖大部分阿拉伯地盾,是最大的沙漠高原。其他高原包括希贾兹-阿西尔-北也门高原、图拜克-希什玛高原(Tubayq-Hishmah Plateau)、哈德拉毛-达霍尔高原(Hadramawt-Dhofar Plateau)等。
纳吉德高原覆盖了几乎整个阿拉伯地盾,是阿拉伯沙漠最大的沙漠高原,海拔范围从800米-1200米。沿着阿拉伯西部边缘,一条长达1800千米的高原,从北也门高原起,通过阿西尔高原,一直延伸到希贾兹高原。其海拔从也门的3700米逐渐降至希贾兹的400米-2000米。图拜克-希什玛高原从约旦南部延伸150千米至沙特阿拉伯,在约旦南部高达1800米,向东倾斜至沙特阿拉伯西北部的800米。哈德拉毛高原是一片广阔的东西向高原,它从拉姆拉特·阿斯·萨巴塔因开始,向东延伸至达霍尔近海的高原山脉,形成了所谓的哈德拉毛-达霍尔拱(Hadramawt-Dhofar Arch)。这个高原的海拔在300米-1200米之间,被200千米长的哈德拉毛河谷及其向东南延伸的瓦迪马西拉河谷贯穿。
阿拉伯沙漠的山脉包括阿曼山脉(Al Hajar)、也门高原的一部分、米德扬山(Midyan Mountains)、沙特阿拉伯东中部的悬崖山脉、黎巴嫩山(Mount Lebanon)、反黎巴嫩山(Anti-Lebanon)、贾巴勒·阿努萨里耶(Jabal an Nusayriyah)或安萨里耶(Ansariyeh)和帕尔米拉山脉,以及贾巴勒·阿卜杜勒·阿齐兹(Jabal ‘Abd Al ‘Aziz)和贾巴勒·辛贾尔(Jabal Sinjar)等孤立的山地隆起。
阿曼山脉是阿拉伯沙漠最大的山脉,长600千米,海拔从500米到贾巴勒·阿赫达尔(Jabal Akhdar)的3017米不等。也门高原的大部分区域海拔在1500米-2500米之间,其西侧的一块升高的断块沿红海裂谷海拔为3760米。位于萨那西南偏西的纳比沙伊卜山(Jabal an Nabi Shu'ayb)平均海拔达到3760米,是阿拉伯半岛的最高点。米德扬山脉是一系列悬崖山脉,横跨红海北部至亚喀巴湾,最高点为贾巴勒·劳兹(Jabal al Lawz),海拔2680米。帕尔米拉山脉的海拔范围在600米-1080米之间,全长720千米,其延伸被Al Kharj附近的中央阿拉伯(穆加拉赫)裂谷所打断。而在古埃及南部的西奈半岛半岛,贾巴勒·卡特琳娜(Jabal Katherina)作为该区域的最高点,海拔高达2637米。
阿拉伯的石质沙漠主要由阿拉伯地盾(Arabian Shield)和其上的沉积岩层侵蚀所形成,被称为哈玛达(hamadah)。岩石沙漠主要由阿拉伯的新生代火山场构成,这些火山场充满了黑色的玄武岩块,常见锯齿状的熔岩流、熔渣壳、火山锥和火山口。这些火山活动大部分是近期的,如1937年也门内部的哈拉特·阿德·达玛尔(Harrat ad Dhamar)的火山流。阿拉伯地盾的大部分地区同样是岩石沙漠,特征为众多尖锐的岩石脊、小山丘和孤立的岩石山。西奈半岛南部三分之一地区也是一片岩石沙漠,由风化的前寒武纪火成岩和变质岩构成,其中海拔最高点为2637米的贾巴勒卡特琳娜(Jabal Katherina)山。
在阿拉伯沙漠中,雅丹地貌的特征尤其显著于巴林地区。在巴林的中央高原,雅丹表现为细长且平行的山丘,长度在20米-170米,高度在6米-15米之间。巴林西南部则出现了较小的“真正”雅丹,其振幅介于1米-1.5米,间距约50米。阿拉伯东北部观察到与盛行西北风平行的细长石灰石山丘,高达10米。此外,在巴林的贾巴勒营地东南部观察到的类似特征也被视为雅丹。阿拉伯地盾的前寒武纪结晶岩中,特别是在贾巴勒萨尔马南端,还存在着由深风蚀接缝形成的雅丹特征。
阿拉伯沙漠西侧的红海沿海平原(Tihamah)长约200千米,南部最宽达到60千米,北缩至Ra’s al Aswad,再次开始于吉达周围,向南延伸至乌姆拉季。另一大片沿海平原是波斯湾沿海平原(Al Hasa–Kuwait),位于东北部沿波斯湾边界,从沙特阿拉伯三角洲西缘向东南延伸650千米至萨尔瓦湾,内陆至阿斯苏曼高原的东北边缘。
在阿拉伯的沙漠沿海区域广泛分布着由阿拉伯语称为“sabkhah”的盐沼地。最显眼的盐沼地位于阿拉伯联合酋长国沿海,从阿布扎比到乌姆盖万之间,这些盐沼地向内陆延伸达24千米,其中最大的是Sabkhat Matti盐沼,向内陆延伸150千米,覆盖了6000平方千米的鲁卜哈利沙漠北部。许多盐沼地也分布在卡塔尔的东南海岸、巴林南部以及沙特阿拉伯阿拉伯的东北海岸。
水文
地表水
由于气候干旱,阿拉伯沙漠内部没有稳定的地表径流。阿拉伯沙漠的径流主要以间歇性山洪形式出现,受降雨模式和地形特征的影响。沙特阿拉伯西南部和也门产生的年径流量分别估计为14.5亿立方米和12亿立方米。沙特阿拉伯和也门的国家总量分别估计为22.3亿立方米和20亿立方米。阿曼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的地表水资源量分别估计为9.18亿立方米和1.25亿立方米。其余国家的地表径流量微乎其微。
地下水
阿拉伯沙漠的浅层冲积含水层主要分布在主要河谷通道和排水盆地的洪泛平原上,是唯一的可再生水资源。东部地区,特别是在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阿曼,浅层含水层通常比西部更厚更宽,而内陆盆地的冲积层厚度大于沿海盆地。冲积含水层的厚度通常在20米-200米之间。这些含水层的宽度从几百米到几千米不等。沿海的冲积含水层面临海水入侵的问题,特别是在波斯湾,由于大量地下水抽取。浅层含水层的水质一般良好,总溶解固体含量在300ppm-3000ppm之间。浅层冲积含水层的总储量估计为1310亿立方米,其中沙特阿拉伯的盆地储量最大,估计为840亿立方米。
阿拉伯帝国沙漠的另一个主要水源是储存在沉积深层含水层中的不可再生化石地下水。阿拉伯地架的砂岩和石灰岩地质构造储存了数千年历史的大量地下水。沉积含水层被分为主要含水层和次级含水层。主要含水层有Saq、Tabuk、Wajid、Minjur-Druma、Wasia-Biyadh、Dammam、Um er-Radhuma和新近纪,后两者为碳酸根含水层,其余为砂岩。次级含水层包括Aruma、Jauf、Khuff、Jilh、Sakaka、上侏罗统、下白垩统和Buwaib。
土壤
阿拉伯沙漠的土壤主要为沙漠土壤,石英砂储量丰富,覆盖了沙漠表面超过1/3的区域。从前寒武纪结晶基底的颗粒碎屑形成了山基处的卵石扇。沙子和粉砂被冲刷到较低的地方,然后被风吹散。细小物质逐渐变成了粉砂。更小的颗粒,如粘土,很少形成。碳酸钙在粉碎后形成粉砂大小的尘埃。水流携带的粉砂最终沉积在称为khabari的粉砂平原上。沙漠的沙丘土壤通常是干燥的,但能够储藏雨水达到一米或更深,从而滋养旱生植物。这些沙子主要是硅酸盐,由80%-90%的石英和一部分长石组成,长石上的铁氧化物使沙子呈现出橙色、紫色和红色。
矿产资源
阿拉伯沙漠的矿物沉积多样,主要矿产资源为石油、天然气、黄金、铜和铁矿石。这些资源大致分布在阿拉伯地盾、阿拉伯台地的一部分和塞马伊蛇绿岩中,磷酸盐资源位于阿拉伯台地上。金和银沉积物主要位于希贾兹地质构造周期和Najd趋势的北向结构特征中。主要矿洞包括希贾兹的Mahd al-Dhahab老金矿、位于马里卜西部山脉的银矿,以及由于过度砍伐森林导致开采中止的阿曼的大铜矿。另外,在希贾兹北部和纳吉德地区也发现了铁矿。除主要矿产以外,其他资源包括重晶石、石膏、盐、生产水泥所需的石灰、制作砖瓦和陶器的黏土、页岩、制造玻璃的石英砂、大理石以及用于建筑的石材等。
油气资源
石油是阿拉伯沙漠地区最宝贵的矿产资源,阿拉伯半岛拥有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储量。虽然伊朗在1908年就发现了石油,但阿拉伯沙漠地区的第一个油田直到1932年才在巴林被发现。随后,1938年沙特阿拉伯、1940年科威特和卡塔尔、1953年沙特/科威特中立区、1960年阿布扎比、1964年阿曼、1983年也门南部和1984年也门北部相继发现石油。此外,1951年在沙特阿拉伯的波斯湾海域、1958年在阿布扎比海域以及1960年在沙特/科威特中立区海域也有石油发现。除也门油田外,阿拉伯油田与伊朗和伊拉克油田位于同一大沉积盆地内。加瓦尔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陆上油田,位于阿拉伯沙漠东部,拥有107.4亿吨的探明石油储量和924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可采储量,年产量达到2.8亿吨,占波斯湾地区30%的产量。
天然气作为石油的伴生资源,其商业化利用需要巨额投资。2020年,沙特阿拉伯大约一半的干天然气产出源自四大油田:加瓦尔、萨法尼亚、贝里及祖鲁夫。据Rystad 能量的油田产量数据显示,加瓦尔油田产出的相关天然气占了总产量的36%。部分天然气被液化以供本地消费或出口,还有一些重新注入油层,以维护石油生产压力。
生物多样性
植物
阿拉伯沙漠约有900种植物,植物主要是旱生植物(在结构上适应有限的供水)或盐生植物(耐盐)。阿拉伯沙漠中部的被子植物门包括旋花属、芥菜、豆科、菊科、山油柑、鸢尾科和马利筋属科等。其中鲁卜哈利沙漠的植物种类非常有限,只有37种植物种类,其中20种记录在主体沙区中,另外17种分布在外围边缘。在这37种植物中,有一两种是特有种。植被虽然分布稀疏,但相对均匀。常见植物包括沙拐枣属 crinitum、Cornulaca arabica(盐生植被)、Salsola stocksii(盐生植被)和莎草属 conglomeratus(莎草属)。其他广泛分布的种类有Dipterygium glaucum、Limeum arabicum和驼蹄瓣属 mandavillei。除了外围边缘,很少发现树木。其他种类包括木本多年生植物Calligonum comosum(沙拐枣属),以及一年生草本植物,如Danthonia forskallii。
动物
阿拉伯沙漠共有102种本土哺乳动物,本地哺乳动物包括阿拉伯大羚羊、阿拉伯瞪羚(Gazella marica)、山瞪羚、努比亚羱羊(盘羊属 nubiana)、阿拉伯狼、条纹鬣狗、狞猫、沙猫(Felis margarita)、赤狐和好望角草兔等。亚洲猎豹和亚洲狮也曾经生活在阿拉伯沙漠中。小型啮齿动物包括跳鼠科、鼠、豪猪和小型刺猬亚科等。
阿拉伯沙漠共有310种鸟类栖息,既包括本地种类也有来自北欧、非洲和印度的迁徙群体。这些本地鸟类通常在晚冬到早春期间繁殖,其幼鸟往往具有极佳的伪装能力。大短趾百灵、沙鸡、阿拉伯走鹃和小鸨等种类全年都生活在沙漠中,此外还有几种东方白背秃鹰、鹰和秃鹰。游隼在阿西尔地区可见,而地中海则在内志和沙特东部发现,乌鸦则在沙漠广泛分布。猎隼是一种侵略性浅棕色的猛禽,经常被贝都因驯鹰师在幼年时捕获并训练用于狩猎鸨和毛腿沙鸡。
自然保护区
阿拉伯沙漠的4.37%的面积已被划定为保护区域。沙特阿拉伯通过国家野生动植物保护和发展委员会(NCWCD)建立了一个保护区系统,并得到了国王哈立德野生动物研究中心(KKWRC)和泰夫国家野生动物研究中心(NWRC)两个知名研究中心的支持。位于与约旦和伊拉克交界的哈拉特·哈拉赫石质玄武岩沙漠于1987年被设立为沙特阿拉伯的首个国家保护区。这一保护区为超过250种植物、50种鸟类和22种哺乳动物提供了栖息地。
人类活动
历史沿革
早期文明
人类自早更新世(约260万年前)起便已居住在阿拉伯沙漠所在的阿拉伯半岛。由沙特政府赞助的考古研究揭示了众多旧石器时代遗址,整个阿拉伯半岛多个地区都保留有过去3000年的文化遗存。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除了城市贸易定居点如麦加和麦地那外,阿拉伯半岛的大部分地区都是由游牧的牧民部落社会居住的。贝都因人通过饲养骆驼、阿拉伯帝国马和羊过上了游牧生活。阿尔马加尔文明(Al-Magar civilization),发源于公元前9000年-公元前7000年的阿拉伯半岛中部,是世界上最早广泛驯化动物(特别是马)的地区之一。
塔木德文明(Thamud civilization,公元前8世纪末-公元5世纪)位于汉志地区,是阿拉伯半岛上首个已知的王国,其治理依托于部落首领。利希亚王国(The kingdom of Lihyan,公元前7世纪末-公元前24年)又称代丹王国(Dedan),坐落于今天的沙特阿拉伯西北部,以其古北阿拉伯碑文而知名,统治了从南部耶斯里布到北部黎凡特的广阔地区。迪尔曼文明(Dilmun civilization,公元前4世纪末-公元前538年)作为中东及阿拉伯半岛的古代文明,成为控制波斯湾贸易路线的重要贸易中心。纳巴泰国(Nabataean Kingdom,公元前3世纪-公元106年)位置在阿拉伯半岛北部与黎凡特南部,以佩特拉为首都。纳巴泰人构建了基于绿洲的宽松贸易网络,最终在罗马皇帝特拉亚努斯的征服下并入罗马帝国。
中世纪
公元571年左右,伊斯兰教穆罕默德(Muhammad)诞生于麦加,610年开始在此传播伊斯兰教。622年,穆罕默德和其追随者迁移到麦地那,这一事件被称为“徙志”(即“希吉拉”)。经过627年的壕沟之战和630年的麦加征服,穆罕默德建立了一个统一的伊斯兰国家。632年,穆罕默德逝世后,伊斯兰教迅速扩展至广阔的地域,建立了统一的伊斯兰国家——阿拉伯帝国。正统哈里发时期(632年-661年)见证了伊斯兰帝国的进一步巩固与扩张,这一时期以汉志地区为中心,通过军事征服和文化传播,伊斯兰教成为了该地区的主要宗教。倭马亚王朝(Umayyad Caliphate,661年-750年)的建立标志着伊斯兰帝国的进一步扩张的开始,首都由麦地那迁至大马士革,导致阿拉伯半岛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向北移动。
750年,阿拔斯王朝(Abbasid Caliphate,750年-1258年)的建立进一步加固了伊斯兰教的地位,首都从大马士革迁至巴格达,开启了伊斯兰文化和科学的黄金时代。尽管在此期间阿拉伯半岛失去了作为政治中心的地位,麦加和麦地那作为伊斯兰教圣地,继续保持其宗教上的重要性。10世纪,卡尔马特人成为波斯湾的主要势力,曾劫掠麦加并引发广泛愤怒。11世纪-16世纪,阿拉伯半岛特别是汉志地区长期处于埃及各个王朝的控制之下,包括法蒂玛王朝(Fatimid dynasty)、阿尤布王朝(Ayyubid dynasty)等。1077年-1078年,阿卜杜拉·本·阿里·乌尤尼(Abdullah bin Ali Al Uyuni)建立了乌尤尼德酋长国(Uyunid Emirate)。14世纪,贾瓦尼王朝(Jarwanid dynasty)统治阿拉伯帝国东部,而15世纪,贾布里德王朝(Jabrids Emirate)推翻了贾瓦尼王朝的统治后控制了该地区,并与奥尔穆兹王朝(Kingdom of Ormus)发生了长期冲突,直到1507年才达成和解。自16世纪初起,阿拉伯半岛被纳入奥斯曼帝国版图,此后,也门和波斯湾沿岸地区也归属奥斯曼帝国统治。
近现代至今
第一沙特王国(1727年-1818年)始于沙特阿拉伯的祖先沙特·穆罕默德(Saud bin Muhammad Al Muqrin),1744年,他和他的儿子穆罕默德·本·沙特(Muhammad bin Saud Al Muqrin)通过与瓦哈比派创始人穆罕默德·本·阿卜杜勒·穆罕默德·伊本·阿卜杜勒·瓦哈卜(Muhammad ibn Abd al-Wahhab)的联盟,将瓦哈比教义传播到阿拉伯半岛,形成了瓦哈比国家。1765年,阿卜杜勒·阿齐兹(Abdulaziz bin 穆罕默德)继位,继续扩张国家,直至1803年被暗杀。大沙特统治期间,瓦哈比运动达到巅峰,但随后在1818年,穆罕默德·阿里帕夏的军队攻陷德拉伊叶,第一沙特阿拉伯王国灭亡。第二沙特王国(1824年-1891年)由图尔基·本·阿卜杜拉(Turki bin Abdullah)在利雅得建立,巩固了沙特家族的控制并将首都迁至利雅得。费萨尔·本·图尔基(Faisal bin Turki)继位后继续扩张,但1865年费萨尔去世后,由于内部斗争,王国逐渐弱化。1891年,拉希德家族攻占利雅得,第二沙特王国灭亡。
自1902年起,伊本·沙特(Ibn Saud)通过军事征服和外交谈判扩大了沙特阿拉伯的影响力。1902年,他从科威特出发,夺回利雅得,随后在1904年击败支持拉希德家族的奥斯曼帝国军队。1911年,英国承认哈萨属于利雅得埃米尔国,并与伊本·沙特达成协议,确立英国在阿拉伯半岛的矿产开采权。1913年,伊本·沙特占领胡富夫,控制东部沿海地区。1914年,奥斯曼帝国承认沙特家族在内志的统治权。1915年盖提夫协议进一步加强了英国与沙特的关系。1916年,侯赛因·伊本·阿里(Hussein bin Ali)的泛阿拉伯起义虽未得到伊本·沙特支持,但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后英国成为阿拉伯半岛主要外部势力。1921年伊本·沙特采用“内志及其属地的苏丹”称号,1924年占领汉志和麦加。1932年,汉志王国和内志合并为沙特阿拉伯阿拉伯王国,伊本·沙特开启沙特阿拉伯现代化进程。自1938年发现石油以来,石油生产为该地区的所有国家带来了巨大财富,唯独也门除外。
北也门内战从1962年-1970年在北也门的君主派和也门阿拉伯共和国派之间进行。战争起因是共和国领袖阿卜杜拉·萨拉勒(Abdullah as-Sallal)通过政变推翻了刚刚加冕的穆罕默德·阿尔巴德(穆罕默德 al-Badr)并宣布成立以他为首的共和国。伊玛目逃至沙特阿拉伯边境并获得民众支持。沙特阿拉伯支持君主派,而共和国派获得埃及和苏联支持。埃及总统贾迈勒·阿卜杜勒·纳赛尔(Gamal Abdel Nasser)派遣高达70000名士兵支持共和国派。多次军事行动和和平会议后,战争进入僵局。1970年,沙特国王费萨尔(King Faisal)承认共和国并签署休战协议。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引发了1990年-1991年海湾战争。埃及、卡塔尔、叙利亚和沙特阿拉伯加入反伊拉克的多国联盟。约旦和巴勒斯坦支持伊拉克,导致多个阿拉伯国家间关系紧张。战后,“大马士革宣言”正式建立了一个未来的联合阿拉伯防御行动联盟。
2011年1月,阿拉伯之春波及也门。也门人民走上街头示威,反对总统阿里·阿卜杜拉·萨利赫(Ali Abdullah Saleh)长达三十年的统治。抗议导致执政的全民大会和萨利赫的萨恩哈尼部族出现裂痕。经过多次尝试,巴尔哈姆·萨利赫接受海湾合作委员会的调解,最终交权给副总统哈迪(Vice President Hadi),后者于2012年2月25日宣誓就职为总统。哈迪启动国家对话解决宪法、政治和社会问题。胡塞运动不满对话结果,于2014年9月21日发起攻势,袭击也门首都萨那。作为回应,沙特阿拉伯于2015年3月对也门发动军事干预。民事战争以及随后的军事干预和封锁导致也门发生了饥荒。
政区和人口
国家和城市
位于阿拉伯沙漠地区的国家(从北到南顺时针方向)包括东部的科威特、卡塔尔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东南部的阿曼,南部的也门以及中心的沙特阿拉伯。岛国巴林位于阿拉伯半岛的东海岸附近。由于也门对索科特拉岛的管辖,半岛的地缘政治轮廓面向南部的瓜达富伊海峡和索马里海。巴林、科威特、阿曼、卡塔尔、沙特阿拉伯和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这六个国家组成了海湾合作委员会。
族群
阿拉伯沙漠地区的民族文化主要以阿拉伯人为主体,此外还有少数贝都因人保持着传统的游牧生活方式。截至2024年3月,阿拉伯半岛的人口总数估计为7790万人。人口特征呈现出年轻化以及男性占比过高的性别比例失衡。该地区的成年性别比例极为不均衡,尤其是在东部地区,20岁-40岁的人口中,女性仅占1/4。在一些国家,南亚人口甚至超过了本土居民。与波斯湾全线接壤的四个面积最小的国家经历了剧烈的人口增长,几乎每20年人口就会增加近三倍。
阿拉伯人(Arabs)是主要居住在西亚和北非阿拉伯国家的民族,世界各地都有大量的阿拉伯侨民。阿拉伯人在新月沃土有数千年的居住历史,最早在公元前9世纪被亚述人书面记载。阿拉伯人在古代建立了如迪尔蒙(Dilmun)、格拉(Gerrha)和马甘(Magan)等影响深远的文明,对美索不达米亚和地中海之间的贸易起到了关键作用。众多部落,如玛甸(米甸)和赛莫德(Thamud),在圣经和伊斯兰教圣经中都有提及。在古典时代,纳巴泰人(Nabataeans)建立了以佩特拉为首都的王国。罗马和希腊化时期,阿拉伯伊图拉人在黎巴嫩、叙利亚和北巴勒斯坦地区居住。公元3世纪-公元8世纪,诸如塔努希德(Tanukhids)、萨利希德(Salihids)和伽珊尼德(Ghassanids)等基督教阿拉伯部落在黎凡特、美索不达米亚和阿拉伯帝国地区占据主导地位。中世纪伊斯兰教教的兴起加速了阿拉伯人的广泛联合,推动了阿拉伯帝国的形成和扩张,形成了历史上最大的帝国之一。20世纪初的大阿拉伯起义导致了奥斯曼帝国的解体,并最终促成了阿拉伯联盟的成立,旨在支持“统一阿拉伯家园”的原则。
语言
阿拉伯沙漠地区的官方语言是阿拉伯语,商界通行英语。阿拉伯语是亚非语系闪语族的一部分,是22个阿拉伯国家以及厄立特里亚和乍得等国的官方语言,使用人数超过4亿。阿拉伯语是联合国六大工作语言之一,并作为全球15亿穆斯林的宗教语言。每年的12月18日被定为“世界阿拉伯语日”。由于阿拉伯语在不同地区有多种方言,标准阿拉伯语以《伊斯兰教圣经》的语言为基准。尽管阿拉伯语是闪语族中相对年轻的语言,但它保存了许多原始闪语的特征。阿拉伯文字源于腓尼基字母,虽然初看像是一系列曲线,但实际上有其规则。阿拉伯语拥有28个辅音和3个基本元音,是一个辅音占优势的语言。其词汇主要由三个辅音构成的词根派生而来,古代阿拉伯语法学家总结的派生规则和词式大大简化了词汇的学习。阿拉伯语的基本语序为VSO(动词主语-宾语),显示了闪语族的特点。
宗教信仰
宗教信仰方面,伊斯兰教教是阿拉伯沙漠地区最大的的宗教。伊斯兰教的主要教派为逊尼派和什叶派。其中逊尼派穆斯林占多数,而什叶派穆斯林则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沙特阿拉伯是伊斯兰教的发源地,拥有伊斯兰教两大圣地麦加和麦地那,每年吸引大量穆斯林前来朝圣。
另一方面,该地区还是基督教的古老发源地,早期波斯传教士将福音传播到波斯湾沿岸的社区,并在科威特和更南部地区建立了立足点。到第五世纪,该地区成为了东方教会的一个主要中心,影响力延伸到海湾最南端和许多岛屿。基督教在阿拉伯也有一定的信徒,信徒多为外籍人士,但在该地区公开信仰基督教是受限的。
经济
第一产业
在阿拉伯沙漠地区,第一产业主要集中于农业和畜牧业。虽然该地区的耕地相对稀少,主要分布在西南部的降水较多的地区,但仍有小麦、水稻、玉米、海枣、柑橘、葡萄、石榴等多种农产品。畜牧业也较为发达,以养殖绵羊、山羊、骆驼为主。
第二产业
阿拉伯沙漠地区的第二产业主要以石油产业为核心,同时包括天然气产业、钢铁产业、采矿业、建材产业以及化工产业。沙特阿拉伯的沙特阿美(Saudi Aramco)是该地区石油产业的主导企业,负责油气的勘探、生产、炼油和分销。沙特是全球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第二大石油生产国,探明原油储量占世界的20.5%(2021年)。1936年在沙特阿拉伯东部首次发现石油,商业生产自1938年起步,尽管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受到限制,但战后随着新油田和炼油厂的开发,使得该地区的石油生产潜力飙升至每日数百万桶,油气储量也非常庞大。尽管沙特阿拉伯有大约130个主要的石油和天然气田,但大部分石油储量位于该国东部的五个油田中。沙特阿拉伯的加瓦尔油田是世界上最大的常规油田,萨法尼亚是最大的常规海上油田。其他拥有大量储量的油田包括祖鲁夫、胡赖斯和沙伊巴。加瓦尔油田自1951年投产以来,一直是沙特石油产业的重要支柱。
阿拉伯沙漠地区天然气资源的大规模开发进一步增强了该地区的能源产能。位于鲁卜哈利沙漠的沙伊巴天然气处理及天然气液化物工厂,日处理能力达2.4亿立方英尺,主要用于向石化行业提供天然气液化物,而不对外销售干天然气产量。天然气产业以Master天然气系统为代表,钢铁产业以沙特基础工业公司旗下的沙特钢铁公司为主要生产商。
第三产业
阿拉伯沙漠地区,尤其是沙特阿拉伯的第三产业,主要以对外贸易为核心,实行自由贸易政策和较低的关税制度。出口活动以石油和石油产品为主,占出口总额的大部分,同时,石化产品和部分工业制品的出口量也在逐步增加。进口方面,主要包括机械设备、食品、纺织品、消费品和化工产品。
阿拉伯沙漠地区的旅游业发展呈现多样化趋势。沙特阿拉伯将旅游业视为2030年愿景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首次对外国游客开放旅游签证。2021年,旅游业在沙特服务出口中占据了显著份额。约旦的旅游业在近年来也有所发展,2022年旅游收入显著增长。伊拉克尽管面临政治和安全挑战,近年来也在努力吸引游客。阿曼则将旅游业视为重点发展产业,2019年吸引了大量外国游客。
交通运输
公路
现代阿拉伯沙漠地区实现了快速和便捷的通行。20世纪初,汽车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替代了历史上穿越沙漠的骆驼商队。横跨沙漠的多车道铺装公路连接了沙特的主要城市,而更小的道路则将各个城镇和村庄纳入国家交通网络。即便没有公路,约有4/5的地区也能够进行车辆通行。
阿拉伯东部国际公路网(Arab Mashreq International Road Network)连接了主要的阿拉伯东部国家,如约旦、沙特阿拉伯、巴林、卡塔尔、阿拉伯联合酋长国、阿曼和也门等。该网络部分路段穿越以色列,尽管以色列未参与该网络创建的协议,同时网络也覆盖了该地区的非阿拉伯地带。这一公路网的建立基于2001年的《阿拉伯东部国际公路协议》,该协议是联合国的多边条约,于2003年生效,并已被该网络服务的14个国家中的13个(除以色列外)批准。
铁路
阿拉伯沙漠地区的铁路是在殖民时期出于军事和战略目的以及为殖民国家工业产品提供分销路线而建造的。该地区的大多数铁路采用标准轨距,该地区各国正致力于将其线路升级现代化为标准轨距。从波斯湾的达曼到利雅得,火车仅需几小时即可完成旅程。阿拉伯沙漠地区最重要的铁路轴线是早在20世纪初建成的汉志铁路(Hejaz Railway),它连接了沙特阿拉伯的麦地那和叙利亚的大马士革,途径约旦的安曼。该铁路由阿拉伯国家和其他地区的伊斯兰机构资助。
海湾铁路(Gulf Railway),亦称海湾合作委员会铁路(GCC Railway),是一个旨在连接所有六个海湾合作委员会成员国的东阿拉伯地区的拟议铁路系统。该铁路网络总长将达到2177千米,项目预计耗资2500亿美元。六个成员国各自负责在其领土内实施项目的相应部分,将建造自己的铁路线、支线、车站和货运终点站。成本将由六国按照各自国家内铁路网络长度的比例共同承担。因此,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和沙特阿拉伯将在该项目上投入最多资金,其次是阿曼、卡塔尔、科威特和巴林。沙特铁路公司将在沙特阿拉伯开发铁路网络,阿联酋的阿提哈德铁路(Etihad Rail)、阿曼的阿曼铁路(Oman Rail)和卡塔尔的卡塔尔铁路(Qatar Rail)也将分别在各自国家内进行开发。
航空
阿拉伯沙漠地区的航空历史起始于1925年,标志性事件之一是一架Airco DH.9C飞机在沙特阿拉伯吉达上空发生爆炸并坠毁。从1935年开始,意大利对该地区的航空发展施加影响,提供飞机及培训支援。虽然该地区的航空发展在1930年代末至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活动陷入低潮,但在战后,尤其是得到美国支持后,该地区的航空经历了快速的现代化进程。沙特阿拉伯共有29个机场,其中包括12个国际机场、3个地区机场和14个国内机场。此外,沙特政府运营的航空公司为沙漠各个不同区域之间的城镇提供航班服务。
哈立德国王国际机场(King Khalid International Airport)位于沙特阿拉伯利雅得北部35千米处,自1983年起运营。机场内部建有一座清真寺,同时也是一个繁忙的航空枢纽,设有五个运营中的航站楼、40个乘客登机桥、约11600个车位,以及每年处理超过217000班次的航班。机场与38多家国内外航空公司建立了合作关系,开通了飞往80个目的地的航线。此外,该机场还是沙特阿拉伯航空、阿迪尔航空和纳斯航空等多家航空公司的重要枢纽。
科考勘探
在18世纪之前,众多阿拉伯人已成功穿越阿拉伯沙漠,他们的旅行文献主要用阿拉伯语撰写,集中记录了前往麦加的朝圣路线。1762年,德国测量员卡斯滕·尼布尔(Carsten Niebuhr)领导的一支丹麦探险队开启了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科学探索。到了19世纪,英国印度殖民政府的官员对周边海域和海岸进行了调查。查尔斯·M·道蒂(Charles Montagu Doughty)在1888年出版的《穿越阿拉伯沙漠之旅》(Travels in Arabia Deserta)成为了关于阿拉伯地理的首部重要现代著作。20世纪初,捷克探险家阿洛伊斯·穆希尔(Alois Musil)穿行于希贾兹北部和内志,边旅行边绘制地图。
1917年,英国外交部官员H·圣约翰·菲尔比(H. St. John Philby)访问了内志的苏丹(后成为沙特阿拉伯国王的伊本·沙特),之后皈依伊斯兰教,在利雅得定居,并成为伊本·沙特的顾问,他对沙漠进行了探索,并撰写了详细准确的旅行记述。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英国军官T.E.劳伦斯(T.E. Lawrence)作为阿拉伯人的顾问,参与了中东地区的众多冒险活动,赢得了“阿拉伯的劳伦斯”这一国际声誉。他最为人所知的作品是一本记录了他在阿拉伯经历的自传体文学作品——《智慧七柱》(Seven Pillars of Wisdom)。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随着科技的发展,人类对阿拉伯沙漠地理和地质的探索活动得到了加强,进行了大量的航空摄影测量,在1956年-1965年间制作了该地区的首份精确地图。这些初期地图随后通过Landsat和其他卫星的详细影像得到了进一步的补充。
环境问题和保护
环境问题
植被退化
人类将山羊、骆驼群和绵羊群引入阿拉伯沙漠地区,导致了大量自然植被的丧失,并大幅增加了该地区的干旱程度。山羊对本土植被尤其具有破坏性,因其适应干旱条件,被农村阿拉伯人广泛饲养,数千年来一直在啃食本土植被。骆驼对荆棘和几乎所有沙漠植被都有很好的适应性,尤其偏爱较高的茎和枝条。自沙特阿拉伯石油工业建立输油管线和多个泵站以来,贝都因人由游牧放牧转变为全年放牧,开辟了先前难以进入的区域,导致了拉夫哈南部和阿德达纳沙丘250千米长、50千米宽地带的植被被破坏。贝都因人在瓦迪阿西尔汉地区附近的定居也导致该地区出现了严重的过度放牧现象。此外,即使在北部较为湿润的地区,沙漠沙丘上也会形成了生物结皮,但在西奈沙漠中因过度放牧而被破坏。
在阿拉伯沙漠中,随着越来越多的村庄为了烹而砍伐周边的灌木和小树,红海和波斯湾沿岸的红树林遭到了大量破坏。在哈德拉毛地区,持续7000年的人类活动几乎灭绝了所有本土植被。另一方面,中心枢纽灌溉技术的应用导致沙特阿拉伯的干旱地区以及一部分阿曼地区的耕作面积急剧扩张。这种灌溉依赖于钻进“化石”含水层的水井,而这些含水层不能被补给。因此,在沙漠地带,小麦和其他农作物开始被非自然地种植在沙丘之间。地下水资源的迅速枯竭也导致了棕榈和多枝柽柳等植物的死亡。
生态环境破坏
人口增长和工业化推动了城市中心的迅速扩展,导致像利雅得这样的城市覆盖了大量沙漠区域,新兴的工业基地也越来越多地侵占沙漠地带,包括通往这些地点的道路和机场。尽管输送至利雅得的脱盐水废弃物使得像阿尔哈尔季这样的区域沙漠开花,但同时也造成了地下盐水位的快速上升。像阿什沙伊巴这样的石油开采定居点的建设也在沙漠中心进行。沥青化的道路、众多建筑物、管道及天然气(石油)分离厂对脆弱的沙漠生态系统造成了影响。
在阿拉伯沙漠广泛使用的四轮驱动车辆导致沙漠表面受到严重破坏,数千年累积形成的薄土层无法从频繁的车辆通行中恢复。在许多阿拉伯国家,人们习惯在较凉爽的季节里到沙漠露营作为一种休闲活动,但他们的车辆严重破坏了沙漠表层。在伊拉克,两次大规模使用军用车辆的军事行动严重破坏了沙漠环境。第一次海湾战争和2003-2005年的伊拉克战争期间,军队及其车辆的活动破坏了沙特阿拉伯东北部、科威特和伊拉克多个地区数千年来形成的脆弱沙漠表层。这导致暴风沙和尘暴显著增加,新形成的沙丘阻塞了科威特北部的道路。1974年,以色列军队在苏伊士运河东侧用推土机推倒了名为巴尔列夫线的沙墙,改变了西奈半岛部分地区的沙丘布局。
生物多样性减少
偷猎是阿拉伯沙漠野生动物面临的主要威胁之一。阿拉伯野羚曾因偷猎而一度宣布野外灭绝。努比亚羱羊和阿拉伯瞪羚在其原生栖息地的种群因偷猎而急剧下降。偷猎不仅是食草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也严重威胁了到阿拉伯沙漠食肉野生动物的生存。在该地区,狩猎和杀害阿拉伯豹对其野外存活构成了威胁,包括条纹鬣狗在内的物种由于偷猎行为数量急剧下降。过度狩猎对阿拉伯沙漠地区的鸟类种群产生了负面影响,尤其是翎颌鸨。随着近年来传统骆驼被车辆所取代,翎颌鸨在沙特阿拉伯被大量狩猎,几乎从自然范围内被赶尽杀绝。此外,埃及刺尾蜥因食用和贸易被过度开发,导致其被分类为易危物种。过度狩猎还改变了当地野生动物的饮食习惯,由于狩猎导致努比亚羱羊和阿拉伯瞪羚等猎物稀少,迫使阿拉伯豹开始攻击牲畜寻找替代食源。
环境保护
绿化改造和可再生能源
在21世纪初,海湾国家开始重点发展可持续性或对现有宏伟项目进行绿化改造。Masdar城市的建设,作为该地区首个生态城市,成为了推广阿布扎比绿色形象的关键举措。此外,卡塔尔举办了首个碳中和的2022年世界杯足球赛。自此之后,如公共交通系统、绿色体育场和多个生态住宅区等大型可持续城市化项目相继建成。沙特阿拉伯也宣布了其未来的5000亿美元NEOM项目,其中包括名为“The Line”的零碳城市。与此同时,这些国家还发展了自己的国有可再生能源公司。得到政治和财政支持的沙特阿拉伯的Acwa Power、阿布扎比的Masdar Power和卡塔尔的Nebras Power已经成为全球清洁能源项目发展的领导者。
执法和立法
为了保护野生动物和生物多样性,沙特阿拉伯实施了一系列法律和规章。这些措施旨在维持生物多样性,减少或控制可能对本地野生物种产生不利影响的活动。保护区配备了管理人员、巡逻员和监控技术,以监督物种情况并确保遵守野生动物法规。新成立的环境安全世界十大特种部队(SFES)负责监督生物多样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的相关规定。新的执行规定针对狩猎和杀害特定野生动物设定了最高罚款,旨在控制过度偷猎活动,涉及阿拉伯大羚羊、条纹狗和濒危的本土阿拉伯喜鹊(Pica asirensis)等物种,对其狩猎行为施加重罚。为了确保沙特阿拉伯生物多样性的充分保护,还颁布了《野生动植物保护区法》和《野生动物及鸟类狩猎法》,这些法律不仅规定了罚款,对严重违反者还可能施以拘留处罚。
教育和研究
为了保护环境,沙特阿拉伯提升了当地社区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重要性的认识和教育。通过在学校和大学开设环境、生物多样性及野生动物保护课程,以及为高中生提供涵盖生态、生物多样性、环境保护等主题的课程,培养了社区对保护行动的支持。环境、水资源和农业部组织的“环境周”年度活动,进一步增强了社区对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保护的意识。塔布克大学和沙特王子野生动物研究中心等机构通过举办国际会议和宣传活动,加深了公众对阿拉伯豹等濒危物种保护的了解。此外,大学向学生提供的生物多样性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课程及研究机会,以及沙特阿美和阿尔乌拉皇家委员会等私营部门在保护领域的投资和创新,共同促进了沙特阿拉伯在生物多样性保护方面的进展。
风景名胜
主要景点
图瓦库断崖
图瓦库断崖(Jebel Fihrayn)位于阿拉伯沙漠中部的利雅得西北方,也被称为杰贝尔菲赫赖因。这一地质奇观由阿拉伯板块的构造运动形成,并因站在其顶部可以远眺地平线而被誉为“世界边缘”。这一壮观的景观也使得这个地方成为了一个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从悬崖顶部可以看到干涸的河流、穿越沙漠的骆驼,以及悬崖周围的几条徒步小径。其中一条最受欢迎的路径穿过一个被称为“窗口”的地方,可以下到较低的高原。
大象岩
大象岩(Jabal Al-Fil)是一处地质奇观,位于阿拉伯沙漠西部的阿尔乌拉东北11千米处。大象岩是经过数百万年水和风的侵蚀作用形成的,高达52米,以山峦为背景,是埃尔奥拉地区一道令人惊叹的自然风景。这块巨石因自然力的雕琢而呈现出大象的形状,当夕阳的余晖投射在身体和象鼻上时,会呈现出一种栗色光芒。
瓦迪阿尔迪萨
瓦迪阿尔迪萨(Wadi Al Disah)是位于阿拉伯沙漠西北部的一个山区。距离塔布克大约250千米。瓦迪阿尔迪萨主要位于穆罕默德·本·萨勒曼王子自然保护区内。该地区夏季温暖,冬季温和,非常适合种植。迪萨村本身拥有许多可追溯至纳巴泰时代的古代遗迹。阿尔迪萨拥有多座古建筑,其中许多建筑含有阿拉伯文字。
阿尔瓦赫巴火山口
阿尔瓦赫巴火山口(Al-Wa'bah Crater)位于阿拉伯沙漠西部的希贾兹地区,靠近哈拉特基什布玄武岩高原的西缘,与塔伊夫的距离大约为250千米。这一地区以其众多的火山锥而著称。火山口的深度大约为250米,直径约为2千米,其底部铺满了白色的磷酸钠晶体。虽然其外观类似于圆形且边缘较高的巴林杰火山口,曾让人误以为它是由陨石撞击形成的,但现在地质学家普遍认为,阿尔瓦赫巴火山口实际上是一个马尔式火山(maar),是由地下水热爆炸造成的。
世界遗产
玛甸·沙勒遗址
玛甸·沙勒遗址(Hegra Archaeological Site),也称为赫格拉考古遗址,位于沙特阿拉伯西北部麦地那省的阿尔乌拉地区,属于希贾兹地区。该遗址的大部分遗迹可追溯至公元1世纪的纳巴泰王国,它不仅是纳巴泰国的最南端城市,也是继首都佩特拉(位于今日约旦)之后的第二大城市。此外,在纳巴泰王国的统治前后,此地还见证了利哈扬人和罗马人的足迹。2008年,玛甸·沙勒遗址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世界遗产,成为沙特阿拉伯首个获此殊荣的遗址。
乌鲁克·巴尼·马阿里德保护区
乌鲁克·巴尼·马阿里德保护区(‘Uruq Bani Ma’arid)是阿拉伯沙漠南部的一个保护区,位于鲁卜哈利沙漠的西缘,于2023年被列入沙特阿拉伯世界遗产。这个保护区分为三个部分:核心自然保护区、受控放牧区和狩猎区。它坐落在阿拉伯大羚羊曾经栖息但已在野外灭绝的区域,因此被选定为将圈养繁殖的羚羊重新引入野外的地点。此外,保护区也被视为重建阿拉伯瞪羚、山瞪羚和非洲鸵鸟群体的理想地点,这些物种都是该地区的历史栖息者。
相关文化
文化传统
杰纳德里亚(Al-Jenadriyah)是一个每年在阿拉伯沙漠中举行的文化和遗产节日,位于利雅得附近的杰纳德里亚(Janadriyah)附近,持续两周。由阿卜杜拉国王(King Abdullah bin Abdul Aziz)首次组织,此节日已成为展示阿拉伯半岛所有地区及沙特阿拉伯遗产的顶尖盛会。自1985年首次举办以来,由国民卫队负责组织,活动内容丰富多样,包括骆驼赛跑、当地音乐及阿尔达和米兹马尔舞蹈表演,每年吸引超过一百万名游客参与。
岩石艺术
阿拉伯沙漠遍布着数以百计的岩石艺术遗址和岩画,这些建筑分散在岩石、山丘和山脉之间,除此之外还有数千年历史的神秘石制结构和物品。在伊斯兰教出现之前,阿拉伯半岛居民的偶像崇拜在贝都因人中较为普遍。由于沙漠环境的影响,建造传统庙宇并不可行,因此他们建立了露天崇拜场所,这些场所多位于能够抵御沙尘暴和流沙的较高地带岩石上。这些作品位于能够抵抗自然侵蚀的岩石表面,即使经历了数世纪的风化,仍然保存完好,清晰可辨。在阿拉伯沙漠北部塔布克西北的瓦迪达姆地区,发现了包含OX岩石艺术的典型露天寺庙遗址,反映了当地人对公牛神圣性的崇拜。贝都因人通过岩石艺术表达宗教信仰和社会文化,这些艺术作品不仅描绘了崇拜对象,如公牛和“阿利亚”女神。岩石艺术不仅见证了古代宗教实践,也成为了社会和文化交流的场所,尤其是在水源附近,成为了聚会和仪式的理想地点。
文学作品
阿拉伯文学是用阿拉伯语创作的散文和诗歌,由阿拉伯语作家所创作。阿拉伯文学中用于文学的词汇是“Adab”,源自礼节的含义,暗示了礼貌、文化和丰富。阿拉伯文学始于5世纪,之前只有零星的书面语言片段。《古兰经》对阿拉伯文化及其文学产生了最深远的影响。阿拉伯文学在伊斯兰黄金时代期间蓬勃发展,但直至今日仍保持活力,著名作家包括卡西姆·艾敏(Kasım Emin)、穆斯塔法·卡米勒(Mustafa Kamil)、塔哈·侯赛因(Taha Hussein)和哈利勒·纪伯伦(Kahlil Gibran)等。
阿拉伯诗歌是阿拉伯文学中最早的形式之一,书面诗歌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公元前1世纪-公元1世纪,而口头诗歌的历史则更加悠久。著名诗人包括阿多尼斯(Ali Ahmad Said Esber)、马哈茂德·达维什(Mahmoud Darwish)等。阿拉伯诗歌被分为古典诗和现代诗两大类。古典诗是在阿拉伯文艺复兴之前创作的,遵循传统的风格和结构,因其垂直平行结构而被称为“垂直诗歌”。相比之下,现代诗在内容、风格、结构、押韵和主题上都有所偏离古典诗。
对许多阿拉伯诗人来说,沙漠常作为未实现愿望和失败的象征。战争的悲剧、人的疏离与孤立、缺失的自然激励力量,以及追寻真理的道路被阻,这一切都在沙漠的描绘中得到了体现。然而,对那些对沙漠不感到陌生或恐惧、不需要从远处观望的诗人而言,沙漠具有完全不同的意义。对这些诗人而言,沙漠是他们的家园。前伊斯兰时期的诗人尚法拉用沙漠来赞美漫游所带来的自由。在诗歌《阿拉伯的‘L’颂》中,尚法拉不仅宣告了他的个体存在,还深情地拥抱了沙漠。虽然他在沙漠中独自一人,但并未感受到孤独。
影视作品
参考资料
Arabian Desert.britannica.2024-02-29
GeoHack - 阿拉伯沙漠.geohack.2024-03-07
Arabian Desert.britannica.2024-02-29
The Largest Deserts in Asia.topasiatour.2024-03-05
Gravity observations at Sinai Peninsula and its geophysical and geodetic applications.sciencedirect.2024-03-05
Arabian Desert: Middle East.geography.2024-03-05
Arabian Desert summary.britannica.2024-02-29
Water resources.unu.edu.2024-03-04
Mineral exploration in the Arabian Peninsula: A review of geophysical activities.researchgate.2024-03-05
outhwestern Asia: Most of Saudi Arabia, extending into Oman, United Arab Emirates, Yemen, Egypt, Iraq, Jordan, and Syria.worldwildlife.2024-03-04
Arabian Desert.britannica.2024-03-04
Where is Dubai and why is it so special?.thatsdubai.2024-03-04
Wealth fund newbie comes into focus in Abu Dhabi’s $1 trillion sovereign hub.gulfbusiness.2024-03-04
Conservation action in Saudi Arabia: Challenges and opportunities.ncbi.nlm.2024-03-04
Between ‘Suffering’ and ‘Surfing’: Environmental Sustainability Management and its Transnational Dynamics on the Arabian Peninsula.pomeps.org.2024-03-04
Environment.my.gov.sa.2024-03-04
A Trip To The Edge of The World - Riyadh Province.welcomesaudi.2024-03-04
Elephant Rock.experiencealula.2024-03-04
PIF launches development project to boost sustainable tourism.argaam.2024-03-04
Hegra Archaeological Site (al-Hijr / Madā ͐ in Ṣāliḥ).unesco.2024-03-04
‘Uruq Bani Ma’arid.unesco.2024-03-04
SaudiArabia.U.S. Department of State - United States Department of State.2023-10-18
The Cultural Importance of Deserts in Saudi Arabia.medium.2024-03-05
Precipitation Climatology for the Arid Region of the Arabian Peninsula—Variability, Trends and Extremes.mdpi.2024-02-29
Estimation of sunshine duration in Saudi Arabia.researchgate.2024-03-04
Arabian Desert.britannica.2024-02-29
Saudi Arabia: Mining, Minerals and Fuel Resources.azomining.2024-03-05
Mineral deposits in western Saudi Arabia; a preliminary report.pubs.usgs.gov.2024-03-05
Economy of Arabia.britannica.2024-03-05
BACKGROUND REFERENCE: SAUDI ARABIA.eia.gov.2024-03-07
The Mammals of Arabia.catsg.org.2024-03-04
PROTECTED AREAS.ncw.gov.sa.2024-03-04
"Desert finds challenge horse taming ideas".BBC.2023-10-11
"Carved in stone: were the Arabs the first to tame the horse?".thenational.2023-10-11
"Al-Magar Civilization".INTERNET ARCHIVE.2023-10-28
"Bahrain digs unveil one of oldest civilisations".BBC.2023-10-11
"Qal'at al-Bahrain – Ancient Harbour and Capital of Dilmun".UNESCO.2023-10-11
Nabataeans. livius.org.2023-10-12
Abū Bakr.Britannica.2023-10-31
"History of Arabia".Encyclopædia Britannica.2023-10-31
"History of Saudi Arabia".Prince Mohammad Bin Fahd University..2023-11-01
The Egyptian-Yemen War : Egyptian perspectives on Guerrilla warfare.findarticles.2024-03-05
阿拉伯之春,送走独裁迎来动荡.nytimes.2024-03-05
How the Houthis Did It.foreignpolicy.2024-03-05
UK, US and France may be complicit in Yemen war crimes – UN report.theguardian.2024-03-05
he Photos the U.S. and Saudi Arabia Don’t Want You to See.nytimes.2024-03-05
Arabia.britannica.2024-03-07
Largest Cities by Population 2024.worldpopulationreview.2024-03-07
Doha, Qatar Metro Area Population 1950-2024.macrotrends.2024-03-07
Manama, Bahrain Metro Area Population 1950-2024.macrotrends.2024-03-07
Riyadh.britannica.2024-03-07
麦地那.artsandculture.2024-03-07
DAMMAM.energycities.2024-03-07
Dubai - A city profile.eyeonasia.2024-03-07
Abu Dhabi Vs Dubai – Politics, Area, Population & Economy.UAE For Tourists.2023-12-10
Doha.beijing.gov.2024-03-07
Population of Ibri 2023.populations.2024-03-07
也门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网站.2023-06-25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沙特阿拉伯(2021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05
Arabian Peninsula Countries 2024.worldpopulationreview.2024-03-07
HISTORY OF THE ARABS.historyworld.2024-03-07
Bahrain digs unveil one of oldest civilisations.bbc.2024-03-07
Amorite.britannica.2024-03-07
Hatra and the Parthian Commonwealth.academia.2024-03-07
The Arab Empire Of The Umayyads.history-world.2024-03-07
The Ottoman Empire.nzhistory.2024-03-07
阿拉伯语简介.saas.shisu.edu.2024-03-07
Arabian Peninsula.cnewa.org.2024-03-07
"Camels Don't Fly, Deserts Don't Bloom: an Assessment of Saudi Arabia's Experiment in Desert Agriculture" . SOAS Water Group Publications.2023-10-19
沙特再度成为全球最大石油出口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27
沙特已探明原油储量达2685亿桶 系全球第二大原油储备国.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27
Annual Statistical Report.Organization of Arab Petroleum Exporting Countries.2023-10-27
中东天然气驶入发展快车道.中国石化新闻网.2023-10-19
UN Comtrade.UnitedNations.2023-10-19
Tourism in Saudi Arabia: Wish you were here.economist.2023-11-04
沙特首次向外国游客开放旅游签证.中国一带一路网.2023-11-04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约旦(2022年版).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2-14
Iraq’s Tourism Potential.documents1.2023-12-13
对外投资合作国别(地区)指南.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1-10-02
When the first car was introduced to Saudi Arabia 98 years ago.english.alarabiya.2024-03-07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ROADS IN THE ARAB MASHREQ.treaties.2024-03-07
Agreement on International Roads in the Arab Mashreq.unescwa.2024-03-07
Arab Railways Past & Present.ejrcf.2024-03-07
Hejaz Railway.britannica.2024-03-07
EU, GCC to sign MoU on railway cooperation.arabnews.2024-03-07
New timeline for 2,177-km GCC rail project.arabnews.2024-03-07
GCC Rail progress on the horizon in 2023.economymiddleeast.2024-03-07
Aviation on the Arabian Peninsula.artiklar.2024-03-07
How many airports are there in Saudi Arabia?.alternativeairlines.2024-03-07
T.E. Lawrence.britannica.2024-03-18
Arabian Desert.oneearth.2024-03-04
SGI Initiatives.greeninitiatives.2024-03-04
The Natural Wonders of AlUla.visitsaudi.2024-03-04
大象岩 (Jabal Al-Fil).visitsaudi.2024-03-04
Explore the Hidden Beauty of Wadi Al Disah, Saudi Arabia.houseoftours.2024-03-18
THE LAVA TUBES OF HARRAT KISHB.saudicaves.2024-03-04
Al-Ahsa Oasis, an Evolving Cultural Landscape.unesco.2023-10-07
At-Turaif District in ad-Dir'iyah.unesco.2023-10-07
Historic Jeddah, the Gate to Makkah.unesco.2023-10-07
Rock Art in the Hail Region of Saudi Arabia.unesco.2023-10-07
Hegra Archaeological Site (al-Hijr / Madā ͐ in Ṣāliḥ).unesco.2023-10-07
Ḥimā Cultural Area.unesco.2023-10-07
‘Uruq Bani Ma’arid.unesco.2023-10-07
Mada’in Saleh.archaeology.2024-03-04
Saudi Arabia’s silent desert city.bbc.2024-03-04
Uruq Bani Ma'arid.swa.gov.2024-03-04
Jenadriyah festival showcases best of Arab heritage, culture.alarabiya.2024-03-05
Saudi minister of culture welcomes task of organizing Janadriyah festival .arabnews.2024-03-05
Mysteries and Mysticism in the Arabian Desert.researchgate.2024-02-29
The Arabic Literary Heritage: The Development of Its Genres and Criticism.books.2024-03-04
Arabic literature.Britannica.2024-03-04
Communities at the margins: Arab poetry of the desert.ag.arizona.edu.2024-03-05
上帝的使者 .movie.douban.com.2024-03-04
沙漠骑兵 Hidalgo.movie.douban.com.2024-03-04
沙漠女王 Queen of the Desert .movie.douban.com.2024-03-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