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岛
半岛(peninsula)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三面邻水,一面与陆地相连,属于大陆岛,是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
半岛作为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地带,受地质构造、海洋过程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由地壳运动、泥沙淤积等自然因素,或者人工建造形成。半岛的地貌多样化,且有波浪、潮汐、海流及沿岸河流等海岸动力。
根据半岛成因的不同,可分为原生半岛、次生半岛和砂洲类型的半岛。世界主要的半岛都在大陆的边缘地带, 每个大陆都有半岛分布,亚洲和欧洲的半岛数量最多,南美洲和非洲的数量最少。世界前三大半岛都分布在亚洲,分别为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和中南半岛。
半岛可以发展半岛区经济或者滨陆区经济,发展种植业、渔业等沿海农业产业,修造船、石油化工、海洋化学等工业和水产品加工等临海工业,以及港口服务、外贸出口、交通物流、观光旅游等第三产业。
命名
半岛(peninsula)一词,来源于拉丁语“paene”(意为“几乎”)和“insula”(意为“岛屿”),也即几乎等同岛屿。它最初的意思指的是通过一条比半岛本身更狭窄的陆地(地峡)与更大的陆地相连,但通常也扩展到指任何长而突出的地方,其海岸线明显长于内陆边界。
定义
半岛是指伸入海洋或湖泊的陆地,三面邻水,一面与陆地相连。半岛是一种地质地理单元,属于大陆岛,是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岛屿,是从较大面积的土地延伸到大海或湖泊的一片陆地。 不是所有的半岛都是狭窄的一小块土地,它可以非常小,有时只能建造一座指示航线的灯塔;也可以很大,例如欧洲大陆(全部)有时被认为是一个远离欧亚大陆的大半岛。特别大的半岛如非洲和南美的南端,也被称为“陆端”。
成因
半岛作为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地带,受地质构造、海洋过程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是内、外营力共同作用的结果,由地壳运动、泥沙淤积等自然因素形成,或者人工建造形成。
自然因素
地壳运动
有的半岛是地质板块相互碰撞挤压的结果,例如世界前三大半岛即阿拉伯半岛(Arabian Peninsula)、印度半岛(Indian Peninsula)和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它们在地质板块位置上都位于印度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消亡边界附近,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相互碰撞挤压是这三大半岛主要成因之一。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主要是在中生代末期,太平洋板块对欧亚大陆的碰撞,形成鄂霍茨克—楚科奇、科里亚克—勘察加环太平洋叠加构造拼贴带。再如日本的伊豆半岛(Izu Peninsula),在距今约2000万年前,它存在于距离本州岛数百千米远的海底火山群,菲律宾海板块上形成的海底火山以及火山岛随着板块向北移动,后来与本州相撞,形成了现在的伊豆半岛。
有的半岛是低平的陆地由海水侵入而形成,例如马来半岛(Malay Peninsula)。马来半岛所在的巽他陆架(Sunda shelf)曾经被海水分割成分散隔离的众多岛屿,在冰期-间冰期受到海平面变化的强烈影响而形成马来半岛。还有因大陆扩张、海水入侵形成的半岛,如阿拉伯半岛、朝鲜半岛(Korean Peninsula)。大约在一千多万年前,地中海和印度洋之间的大陆是连在一起的,后来发生地壳大变动,形成东非大裂谷,陆地中间陷落成为红海,把亚非大陆分开,东边的一块土地就形成了阿拉伯半岛。朝鲜半岛是在第三纪以后,伴随着郯庐断裂的演化,从中国大陆分离漂移出去的,是苏鲁超高压带的延伸部分,朝鲜半岛的3个陆块(狼林、京畿道和岭南陆块)具有与华北克拉通相似的岩石组合与演化历史。
有的半岛是因为陆地一部分陷入海中而形成的,例如辽东半岛(Liaodong Peninsula)、堪察加半岛、小亚细亚半岛(Asia Minor Peninsula)、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再如雷州半岛(Leizhou Peninsula),当雷州半岛与海南岛上升为陆地后,在中更新世末、上更新世初,琼州海峡相对断裂下陷,致使雷州半岛与海南岛分离。
有的半岛是因为大陆造山带延伸形成的,如伊比利亚半岛(Iberian Peninsula)、亚平宁半岛(Apennine Peninsula)、小亚细亚半岛、马来半岛和下加利福尼亚半岛(Península de Baja 加利福尼亚州)等。巴尔干半岛(Balkan Peninsula)位于阿尔卑斯山脉第三纪褶皱带,为阿尔卑斯造山活动的结果。
有的半岛是因为岛和陆地中间的海底隆起或淤塞,使岛和陆相连而形成,例如印度半岛(Indian Peninsula)、山东半岛(Shandong Peninsula),这类半岛也称为“接续半岛”。中新世以后,渤海总体大幅度下陷,成为华北一下辽河沉降带拗陷最深的大型新生代断裂一拗陷盆地;上新世末,特别是第四纪以来渤海海峡断裂下陷,山东半岛形成。
有些半岛是岛弧成因的,例如阿拉斯加半岛(Alaska Peninsula),它实际上是阿留申岛弧的一部分。太平洋地壳在海底扩张的作用下,与东亚大陆地壳相碰撞时,太平洋地壳俯冲入东亚大陆地壳之下,大陆地壳的继续运动使它的前缘的表层沉积物质相互迭合到一起,形成了岛弧。阿留申岛弧是白令海的南部边界, 从阿拉斯加半岛成弧状延伸至堪察加半岛, 东段为阿拉斯加半岛以东, 是古生代到新生代形成的复杂洋陆增生弧。晚白垩世至早始新世, 古太平洋板块(库拉板块)沿白令海陆架边缘-阿拉斯加半岛南缘向北俯冲,阿留申俯冲带是东太平洋型俯冲和西太平洋俯冲的过渡区域,该俯冲带火山岛弧距离海沟的距离从东向西逐渐增大,而形成地球上独特的岛弧火山链等现象。勘察加半岛则是千岛群岛岛弧的一部分。
泥沙淤积
如果水岸外有岛屿,在岛屿与陆地之间形成波影区,波影区的波浪作用能量减弱,搬运能力降低,泥沙流进入波影区后将逐渐在岸边堆积下来,并逐渐扩大。同时,岛屿向海的一面受到冲蚀,被冲蚀的物质在岛屿两侧后方堆积成两个沙嘴,最后沙嘴与沿岸堆积的泥沙相接成为连岛沙坝,岛屿与陆地连成一体,便成为“陆连岛”。山东半岛烟台市附近的芝罘区(fú)岛在数千年前尚是一个海中孤岛,由于海岸近海区域有一股由附近河流冲积物和海滩物质形成的"海岸泥沙流",加之芝罘岛的屏蔽隐藏作用,泥沙渐渐在此堆积,最终形成沙坝将芝罘岛与山东半岛大陆连接起来,成为典型的“陆连岛”。
人工建造
半岛工程是当代经济发展过程中出现的地理学新名词,是以桥梁、海堤及促淤造地等方式,将海岛与陆地相连接的综合工程。20世纪90年代,阿拉伯联合酋长国迪拜的沙滩均已被开发,发展遭遇瓶颈,于是实施了填海造地、建造人工岛的“棕榈岛工程”。棕榈岛(Palm Island)工程由朱迈拉棕榈岛、阿里山棕榈岛、代拉棕榈岛和世界岛等4个岛屿群以及滨水滩项目组成,每座岛屿包括“树干”“树冠”和新月形围坝三个部分,岛上建造有公路、隧道、单轨铁路和码头等公共交通实施,以及酒店、购物中心、餐厅等众多生活网点。中国浙江沿海近些年实施了“半岛工程”,通过填海,把岛屿用桥或堤连起来,或直接围海造地连岛,被连起来的岛屿由此变成了半岛。
特征
陆地
半岛是大陆向海洋延伸露出水面的陆地,因而具有大陆区的地貌特征,有常见的山地、高原、丘陵、平原和盆地等地貌。如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在地质历史上受第四纪冰川作用影响很大,地貌以冰迹湖和蛇形丘、鼓丘等为主,冰川刻蚀的冰成地貌形态最普遍。堪察加半岛(Kamchatka Peninsula)在第四纪初期开始剧烈的造山运动,中部和东部山脉成为半岛上最大的山脉,而且半岛上许多地区频繁发生地震和火山活动,因而半岛以山地为主,并且分布着大量火山。在新生代,地壳的地壳运动导致了巴尔干半岛的隆升和地震活动,巴尔干半岛的地质构造逐渐形成,包括喀尔巴阡山脉、达尔马提亚山脉、希腊-阿尔巴尼亚岩浆带等;此外,冰期和间冰期时期的冰川作用也对巴尔干半岛的地貌产生重要影响,形成了湖泊和河流,因而半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湖泊多以岩溶湖泊为主。阿拉伯半岛(Arabian Peninsula)以沙漠气候为主,大部分地区降水稀少,因而地貌以沙漠和山地为主。
海岸
半岛的海岸作为陆地与海洋相接触的地带,受地质构造、海洋过程和气候等因素相互作用和影响,也呈现出多样的地貌特征。由于地壳板块的运动造成的地形抬升和断裂,会使位于板块边界处的海岸通常呈现出陡峭的悬崖和断崖,例如地质历史上曾发生斯堪的纳维亚半岛造山作用,因而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挪威沿海形成一系列狭长、幽深的峡湾,两岸多为高崖。海岸往往会有悬崖陡峭的岬角,宽广深邃的海湾,曲折蜿蜒的海岸线等。滨海陆地范围内常有海蚀崖、沿岸沙堤及潟(xì)湖低地等,它们大部分时间暴露在海水面以上,只在特大风暴时才被海水淹没,因而这一地带又称“潮上带”;海滩是高潮位和低潮位之间的地带即“潮间带”,主要是海滩(沙滩和岩滩);水下岸坡是低潮线以下到波浪作用开始掀起海底泥沙处,在平均海面高度以下,只受浅水波的作用,又称“潮下带”。残留在陆上的古海岸带是一些抬升了的海蚀阶地以及由沿岸堤构成的海积平原等;在海底的古海岸带是在低海面时形成的,如溺谷、岩礁、浅滩等。
分类
根据半岛成因的不同,可以将半岛分为原生半岛、次生半岛,以及砂洲类型的半岛。
原生半岛
原生半岛就是那些强烈切割了海岸段,从两侧变狭窄幷较远地突向海中的部分。在这种情况下,半岛的成因可能是决定海岸线本身发育的某一个作用。例如位于斯堪的纳维亚半岛西部的挪威,山脉一直延伸到海岸线,并被峡湾深深分割。再如西奈半岛的南部主要是高山群,被峡谷状的深峻荒溪(季节性水道)切割,溪水注入苏伊士湾及亚喀巴湾,山脉与西边的苏伊士湾隔着狭窄的滨海平原。
次生半岛
次生半岛是沿岸岛屿借助地峡与陆地相连而形成的。而地峡是由沿岸水流涨潮、退潮携带的或者有时是河流从陆地带来的松散物质(卵石、砂、淤泥)的堆积而形成的。这样的地峡有时是一个,有时是两个,同时它们又被海水的残存部分构成的湖分开。研究地峡的形状和构成成分以及上述类型的湖的形态特点时,可以联想到在形态上负有专名“系洲”(Tombolo,即沙颈岬、连岛沙洲)的半岛本身的成因。这种半岛的特点是伸入海中的边缘海角在地质构造上与陆地的厚岩海岸一致,幷且和地峡同都样是由疏松岩层构成的且为低地。次生的(连起来的)半岛常常可以证明海岸的上升或海面下降。
砂洲类型半岛
砂洲类型的半岛指仅由冲积物组成的半岛,通常被特别地称为“砂咀”“砂洲”等。例如黄河入海口处的砂咀的主要沉积形式为:黄河携带的大量泥沙入海后在口门沉降堆积,形成突出海中的砂咀,并迅速向海延伸淤积,在河口区 形成拦门沙;同时,在砂咀两侧,由于水动力条件减弱,在砂咀的阻挡下形成涡旋,并随潮周期强弱变化,这一旋转潮流把河口细粒径沉积物带向砂咀两侧,沉积物成分主要是粉砂质粘土,会在水动力弱的侧湾内沉积下来。砂洲则是形成于礁坪低能水动力环境以及风成环境中, 组成物质多为粒径偏细的生物砂堆积,是一种典型的动力平衡状态下形成的自然地貌系统,南中国海的珊瑚礁砂洲广泛发育。
分布
从分布特点看,世界主要的半岛都在大陆的边缘地带, 地球每个大陆上都有半岛分布。地球的大洲中,亚洲和欧洲的半岛数量最多,南美洲和非洲的半岛数量最少。
亚洲
亚洲是亚欧大陆的主体部分,西邻欧洲和非洲,东临太平洋,南临印度洋,北抵北冰洋,总面积约4400万平方千米。亚洲的大陆海岸线绵长而曲折,是世界上海岸线最长的大洲,海岸类型复杂,多半岛和岛屿,是半岛总面积最大的洲。半岛多分布在西南部和东南部,主要有阿拉伯半岛、中南半岛、印度半岛等。
阿拉伯半岛
阿拉伯半岛位于亚洲西南部,大致以北纬30”为界,东临波斯湾和阿曼湾,南临阿拉伯海,西隔红海与非洲大陆相望,面积322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最大的半岛。广义的阿拉伯半岛还包括托罗斯山脉以南的地区。半岛的整体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倾斜,除西部、南部和东南边缘有山脉外,大部分区域为高原,山地边缘有森林、草原,中南部内陆沙漠广布,分布有绿洲,半岛海拔300~2000 米。半岛常年受副高压带及信风带控制,几乎整个半岛都属热带沙漠气候区,常年干热,冬季温和湿润,夏季炎热干燥。半岛除希贾兹山地(Hijaz)及西南部外,年降水量不足200毫米,几乎没有湖泊或永久性河流。半岛出产椰枣、咖啡、羊毛、皮革等,盛产石油。半岛上的国家有沙特阿拉伯、也门、阿曼、阿拉伯联合酋长国、卡塔尔和科威特、约旦、伊拉克、以色列等。
印度半岛
印度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也称印度次大陆,是喜马拉雅山脉以南的一大片半岛形的陆地,为亚洲大陆的南延部分。由于它受喜马拉雅山的阻隔而形成一个相对独立的地理单元,但面积又小于通常意义上的大陆,所以也称为南亚次大陆或印巴次大陆;半岛以德干高原为主体,因而又名德干半岛。广义的印度半岛还把印度河—恒河平原包括在内。印度半岛东临孟加拉湾,西濒阿拉伯海,南抵科摩林角,yo北部无明确界线,大体指阿拉瓦利山脉和焦达讷格布尔高原一线以南。印度半岛的平均海拔600米,面积约为209万平方千米,是世界第二大半岛。半岛属于热带季风气候,全年气温较高,没有四季变化,西南季风控制时降水较多,东北季风控制时干燥少雨。半岛上的国家有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尼泊尔和不丹等。
中南半岛
中南半岛(Indo-China Peninsula)因位于中原地区以南而得名,旧称印度支那半岛,又称中印半岛,位于中国和南亚次大陆之间,西临孟加拉湾、缅甸海,东临太平洋、南中国海,面积约为206.5万平方千米。半岛的主要河川及其主要山脉(例如横断山脉)大部分由中国地区延伸过来,为东亚大陆与群岛之间的桥梁。地势大体为北高南低,多山地、高原,山脉大多呈南北走向。由于中南半岛位于印度次大陆与西北太平洋之间,同时受到印度季风和东亚季风的影响,因而以热带季风气候为主,全年炎热,没有四季变化,但有干季和湿季之分,西南季风控制时降水较多,东北季风控制时干燥少雨,11月至次年4月为旱季,5~10月为雨季。半岛南端为赤道气候,终年多雨。半岛的植被以热带雨林和季风落叶林为主,盛产柚木、喜米、橡胶、椰子、油棕和甘蔗等。半岛上的国家有越南、老挝、柬埔寨、缅甸、泰国等。
欧洲
欧洲是亚欧大陆的一部分,北临北冰洋,东连亚洲,西邻大西洋,南面与非洲隔地中海相望,面积1010万平方千米。欧洲总面积的1/3以上属于半岛和岛屿,其中半岛面积占全洲面积的27%,众多的半岛和岛屿把欧洲大陆边缘的海洋分割成许多边缘海、内海和海湾。主要半岛有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伊比利亚半岛、亚平宁半岛、巴尔干半岛等。欧洲大陆最北点是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上的诺尔辰角,最南点是伊比利亚半岛上的巴罗基角,最西点在伊比利亚半岛的罗卡角。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
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北部,北起巴伦支海,东临波罗的海,西接挪威海和北海,南边是卡特加特海峡和斯卡格拉克湾,长1850千米,最宽处为700千米,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是欧洲最大的半岛。半岛西部为山地,东部、南部较低平。中西部的斯堪的纳维亚山脉呈块状高原型,山脉南部为高原山脊,西坡为峡湾型海岸,东坡区是高原、平原。半岛的冰川地貌普遍,有山地冰斗、冰川槽谷、冰川湖泊,河流短急,多湖泊,海岸曲折,多岛屿和峡湾。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还有温带大陆性气候、副极地气候、寒温带针叶林气候、温带阔叶林气候等。半岛森林资源丰富,大部分区域分布有针叶林,南部有混交林,有铁、铜、铅等矿藏,西部沿海是世界大渔场之一。地理意义上的斯堪的纳维亚半岛国家只有挪威和瑞典。
巴尔干半岛
巴尔干半岛位于欧洲东南部,西邻亚得里亚海,东滨黑海,东南隔土耳其海峡与亚洲相望,南濒爱琴海和爱奥尼亚海,面积约50.5万平方千米。狭义的巴尔干半岛由9个国家组成,包括罗马尼亚、保加利亚、阿尔巴尼亚、斯洛文尼亚、克罗地亚、塞尔维亚、黑山、波黑战争、北马其顿;广义的巴尔干半岛还包括希腊、塞浦路斯在内。半岛上的地形以山地为主,约占总面积的70%。迪纳拉山脉-品都斯山脉纵贯半岛西部,东北部有巴尔干山脉横贯,东中部为罗多彼山脉和马其顿山丛;山间河谷平原分布分散。半岛海岸线全长约9300千米,多优良港湾。半岛气候以地中海气候为主,夏季高温干燥、冬季温暖湿润,降水多集中在冬季。
伊比利亚半岛
伊比利亚半岛位于欧洲西南部,名字来源于它的古代居民—被希腊人称为“伊比利亚人”,半岛也被称为“比利牛斯半岛”。半岛东临地中海,西濒大西洋,北临比斯开湾,东北部以比利牛斯山脉同法国相接,南部隔着直布罗陀海峡与非洲相望,面积约58.4万平方千米。地形以高原、山地为主,西部和西南部有低地,海岸平直,中部的塞塔高原(Meseta)占全境面积60%,海拔3478米的木拉散山(Mulhacér)为半岛最高峰。半岛主要属地中海气候,冬季温湿,夏季干热。在冬季,亚速尔高压的位置变化会形成沿其南峰吹的西风,将水分带到半岛。半岛产小麦、大麦、玉米、黑橄榄、柑橘、葡萄等,有铁、锡、汞等矿藏。位于半岛的国家有西班牙和葡萄牙等,其中葡萄牙是欧洲大陆最西侧的地方。
非洲
非洲地跨赤道南北,东临印度洋,西濒大西洋,北隔地中海及直布罗陀海峡与欧洲相望,东北隅以红海与苏伊士运河紧邻亚洲,面积3029万平方千米,为世界第二大洲。海岸比较平直,缺少海湾与半岛,是半岛数量最少的大洲之一,主要半岛有索马里、西奈半岛等。
索马里半岛
索马里半岛(索马里语 Peninsula)是非洲大陆最东端的延伸,也被称为“非洲之角”(Horn of Africa),面积约75万平方千米,是非洲最大的半岛,位于印度洋通向红海的要冲地带,是联结太平洋、印度洋和大西洋的纽带。半岛地形主要包括埃塞俄比亚高原和索马里高地及海岸,埃塞俄比亚高原平均海拔近3000米,在非洲地势最高,有“非洲屋脊”之称;索马里高地海拔500~1500米,地势北高南低,北部为山地,中部为宽广的低平高原,沿海地区为平原、低地,热带沙漠、半沙漠和热带草原广布。半岛大部分地区属热带沙漠气候,西南部属热带草原气候,终年高温,干燥少雨,河流稀少。出产高粱、玉米、小麦、棉花、甘蔗、香蕉等农作物,饲养有大量骆驼、牛、羊等,矿产有铁、油、锰、钽铌矿等,沿海地区渔业资源丰富。半岛上的国家主要有索马里和埃塞俄比亚等。
西奈半岛
西奈半岛(Sinai Peninsula)是连接非洲和亚洲的半岛,北临地中海,南临红海,西滨苏伊士湾和苏伊士运河,东接亚喀巴湾和内盖夫沙漠,面积约6万平方千米。半岛北部为平坦高原,间有石漠和流沙;南部为山地和高原,平均海拔800~1500米,海拔2637米的凯瑟琳山(Gebel Katherina)为最高峰;西南有阿尔瓜(El Qâ)沿海平原,地中海沿岸为海拔300米以下的平原,是塞得港通往巴勒斯坦的陆上走廊。半岛气候干热,植物稀少,少数绿洲产大麦、黍类、玉米等,矿藏有石油、锰、铁等。西奈半岛属于埃及在亚洲的领土。
北美洲
北美洲位于美洲的北半部,东滨大西洋,西临太平洋,北濒北冰洋,南临墨西哥湾和加勒比海,以巴拿马运河与南美洲分界,北部和东部海岸比较曲折,岛屿众多。半岛主要分布于北美洲中部和南部的美国、墨西哥,有佛罗里达半岛、尤加坦半岛、下加利福尼亚半岛等。
佛罗里达半岛
佛罗里达半岛(Florida Peainsula)为北美洲东南部突出的大陆,东临大西洋,西濒墨西哥湾,南与古巴隔海相望,面积为17.03万平方千米。1513 年,西班牙探险家胡安·庞塞·德莱昂(Juan Ponce de León)发现此地并命名为佛罗里达,意为“充满鲜花之地”。半岛地势低缓,南部多湖沼,南端的大沼泽地(Everglades)是美洲最大的热带荒野之一,具有世界上最独特的湿地生态系统,大沼泽地国家公园(Everglades National Park)已被列入国际重要湿地和世界遗产地。海岸的佛罗里达礁是世界第三大珊瑚礁体系。半岛大部分地区属亚热带气候,冬暖夏热,常年温暖湿润,南端为热带气候,每年6~11月是热带气旋的活跃期,也是强降雨期。半岛盛产柑橘属水果和蔬菜,北部为北美洲最大的磷矿产区。佛罗里达半岛隶属佛罗里达州。
尤加坦半岛
尤加坦半岛(Yucatán Peninsula,又称为尤卡坦半岛)位于中美洲的北部,东靠加勒比海,西临墨西哥湾,面积约20万平方千米。半岛东北端的卡托切角(Catoche)至古巴岛西端的圣安托尼欧角(San Anto-nio)为尤加坦海峡(Canal de Yucatán),是墨西哥湾与加勒比海之间的海峡,为墨西哥湾与巴拿马运河之间的航运要道。半岛北部和西部的海岸地势较低,多沙,东海岸主要有悬崖和海湾。半岛几乎完全由珊瑚层和多孔的石灰岩组成,形成一个逐渐向南抬升的低海拔高原,为低缓的石灰岩平台,海拔200米以下。半岛属热带气候,北部的气候炎热、干燥,降雨量有限,南部的湿度逐渐增加,旱季为12月至次年5月。地表水流多经石灰岩洞穴渗入地下,河网稀疏。南部的湖泊和沿海分布有热带森林,出产玉米、甘蔗、烟草、棉花、咖啡等,西北部盛产剑麻。半岛有多处玛雅文明遗址,其中奇琴伊察玛雅遗址(Chichen Itza Mayan Ruins)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并入选世界“新七大奇迹”。位于尤卡坦半岛的国家有墨西哥、危地马拉和伯利兹。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
下加利福尼亚半岛(Baja 加利福尼亚州)又称为加利福尼亚半岛,位于墨西哥西北部,东临加利福尼亚湾,西临太平洋,北邻美国。半岛为西北—东南走向的狭长形状,延伸约1200千米,宽约50~250千米,面积14.4万平方千米。半岛多山,平均海拔500~1500米,最高点海拔为3078米,中部分布有沙漠,南部有一些火山。海岸曲折,沿岸多小岛。半岛的气候从北部的亚热带过渡至南部的热带气候,北部气候干燥,中部比较干旱,分布有巨大的仙人掌科等耐旱植物;半岛年平均降水量在250毫米以下,河流稀少。半岛出产棉花、小麦等农作物,矿产有铜、锰等,沿海地区的水产丰富。半岛中部的塞瓦斯蒂安·比斯卡伊诺湾(Sebastián Vizcaíno Bay )有鲸目保护区和海豹、海狮繁殖地,拥有重要海洋动物生态系统的埃尔比斯开诺保护区(Whale Sanctuary of El Vizcaino)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指定为世界遗产。
南美洲
南美洲位于西半球西部,东面是大西洋,陆地以巴拿马运河为界与北美洲相分,南面隔海与南极洲相望,总面积1797万平方千米(含附近岛屿)。南美洲海岸较为平直,少岛屿和海湾,是半岛数量最少的大洲之一,主要有北端的瓜希拉半岛等。
瓜希拉半岛
瓜希拉半岛(La Guajira Peninsula)位于南美洲的最北端、西北海岸,北部和西部濒临加勒比海,东南部有委内瑞拉湾(Golfo de Venezuela),南部是圣玛尔塔内华达山脉(Sierra Nevada de Santa Marta)和佩里哈山脉(Sierra de Perijá),面积约20848平方千米(一说25000平方千米)。半岛顶端的加伊纳斯角(Point Gallinas)是南美大陆的最北点。半岛靠近赤道,且具有沙漠地貌特征,因而气候具有热带特点,主要属于热带草原和沙漠气候,常年干燥,高温少雨,年平均气温28℃以上,每年9~11月为雨季,平均年降水量500毫米以下,土地贫瘠,而且干旱频发。半岛植被主要有热带森林、仙人掌科等,主要种植木薯、豆类和瓜类水果等,有煤炭、石膏、铝和大理石等矿产资源,沿海地区有珍珠和海盐、水产资源等。半岛的大部分地区属于哥伦比亚,其余部分属于委内瑞拉。
大洋洲
大洋洲地跨赤道南北,西濒印度洋,东、北临太平洋,由澳大利亚大陆和海洋中上万个岛屿组成,陆地总面积约897万平方千米,是世界上面积最小的洲。大洋洲的半岛很少面积也小,主要有约克角半岛等。
约克角半岛
约克角半岛(Cape York Peninsula)位于澳大利亚昆士兰州最北端,西临卡奔塔利亚湾(Gulf of Carpentaria),东濒珊瑚海(Coral Sea),北隔托雷斯海峡(Torres Strait)与新几内亚岛(New Guinea)相望,南北长800千米,东西宽240千米,面积约13.7万平方千米。半岛于1770年由英国航海家J·库克(James Cook)以英国约克公爵(Duke of York)的封号命名。半岛为澳大利亚大分水岭的北段,东侧地势较高,有一些面积不大的沿海平原,河流短小;西侧为缓坡,一直延伸到卡奔塔利亚湾。半岛属热带季风气候,全年降水量较多,平均年降水量自南部的760毫米至北端的1771毫米不等。半岛属于荒野地区,分布有热带雨林、草原、湿地和沼泽等,生活着大林鹳、澳洲鹤、袋鼠科等野生动物,矿藏有铝矾土。
参考资料
海岛的形成:造就岛屿的神秘力量.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4-05-26
半岛工程,让岛屿成为大陆上的“飞地”.中国国家地理.2024-05-27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27
peninsula.National Geographic.2024-05-27
PENINSULA.Cambridge Dictionary.2024-05-27
海岸地貌是怎样形成的?.中国海洋发展研究中心.2024-05-29
探索海岸世界的奥秘:海岸、海岸线与海岸带.中国地质调查局烟台海岸带地质调查中心.2024-05-29
世界上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 .徐州市铜山区自然资源和规划局.2024-05-26
list of peninsulas. Britannica.2024-05-27
Modelling and Mitigation of Storm-Induced Saltwater Intrusion: Improvement of the Resilience of Coastal Aquifers Against Marine Floods by Subsurface Drainage..ResearchGate.2024-05-29
欧亚大陆最后的秘境—俄罗斯远东地质.世界地球之旅.2024-05-31
伊豆半岛的形成过程.伊豆半島ジオパーク.2024-05-26
巽他区域地质气候环境演变与陆地生物多样性形成与变化.Advances in Earth Science.2024-05-28
[科普中国]-阿拉伯半岛.科普中国.2024-05-26
雷州半岛.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5-27
山东半岛. 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2024-05-28
[科普中国]-岛弧.科普中国.2024-06-09
岛弧和海沟.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2024-05-29
朱美拉棕榈岛.DUBAI.2024-05-27
海上崛起生态产业岛 半岛工程西片区规划完成.浙江在线.2024-05-29
主要地貌形态和类型.中国科普博览.2024-06-14
Вулканы Камчатки.kamchatkatravers.2024-05-31
Regional Climatic Features of the Arabian Peninsula.mdpi.2024-06-09
Arabia.Britannica.2024-06-09
大海的小尾巴——潟湖.科普中国网.2024-06-09
Scandinavian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30
Sinai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30
Geomorphology and the Great Barrier Reef.Cambridge University .2024-05-30
亚洲概况.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亚非发展研究所.2024-06-09
亚洲.OSGeo中国中心.2024-06-09
阿拉伯半岛.OSGeo中国中心.2024-06-09
Population growth, structure and distribution in Saudi Arabia.researchgate.2024-06-09
印度半岛.OSGeo中国中心.2024-06-09
中南半岛.OSGeo中国中心.2024-06-09
欧洲.OSGeo 中国中心.2024-06-09
纳维亚半岛.OSGeo中国中心.2024-05-30
Norway.MSN Encarta.2024-06-01
Balkans.britannica.2024-06-09
巴尔干半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09
Iberian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30
伊比利亚半岛出现几千年来最干燥气候.中国科学院.2024-06-09
非洲人口激增加重资源压力.经济日报.2024-06-09
非洲.OSGeo中国中心.2024-06-09
索马里——点燃新希望的非洲之“角”.中国日报网.2024-05-30
Horn of Africa.Britannica.2024-05-30
索马里半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0
埃塞俄比亚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14
索马里基本概况.OSGeo中国中心.2024-06-14
索马里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14
埃及国家概况.中华人民共和国外交部.2024-06-14
North America.britannica.2024-06-09
佛罗里达州(Florida).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4-06-14
America's Everglades - The largest subtropical wilderness in the United States.National Park Service.2024-06-15
Yucatán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30
高清:奇琴伊察,墨西哥古老的玛雅遗址.人民网.2024-06-15
Pre-Hispanic City of Chichen-Itza.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4-06-15
Baja California.britannica.2024-06-15
Whale Sanctuary of El Vizcaino.UNESCO World Heritage Centre.2024-06-15
South America.britannica.2024-06-09
南美洲简介.中国经济网.2024-06-09
La Guajira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31
The department of La Guajira, land of cultures with ancestral and mystical histories.Sitio Oficial de Turismo de la República de Colombia.2024-05-31
瓜希拉半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0
为哥伦比亚瓜希拉省的未来而播种.FAO.2024-06-15
大洋洲.OSGeo中国中心.2024-06-09
Cape York Peninsula.Britannica.2024-05-30
约克角半岛.中国大百科全书.2024-06-20
约克角.澳大利亚昆士兰旅游及活动推广局官网.2024-05-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