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红霉素琥珀酸乙又名琥乙红霉素,为红霉素的乙琥珀酸酯。

用途

抗生素类药,主要用于青霉素耐药的葡萄球菌的感染。

密封,在干燥处保存。

安全术语

S26 In case of contact with eyes, rinse immediately with plenty of 液态水 and seek medical advice。不慎与眼睛接触后,请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并征求医生意见。

S36 Wear suitable protective clothing。穿戴适当的防护服。

风险术语

R42/43 May cause sensitization by inhalation and skin contact。吸入及皮肤接触可能致敏。

R36/37/38 Irritating to eyes, respiratory system and skin。刺激眼睛、呼吸系统和皮肤。

琥乙红霉素药典标准

来源(名称)、含量(效价)

本品为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按无水物计算,每1mg的效价不得少于765红霉素单位。

性状

本品为白色粉末或结晶性粉末;无臭,无味。

本品在乙醇、丙或三氯甲烷中易溶,在乙醚中略溶,在水中几乎不溶。

鉴别

(1)取本品约5mg,加盐酸羟胺的饱和甲醇溶液与氢氧化钠的饱和甲醇溶液各3~5滴,在水浴上加热发生气泡,放冷,加盐酸溶液(4.5→100)使成酸性,加三氯化铁试液0.5ml,溶液显紫红色。

(2)取本品与琥乙红霉素标准品,分别加丙酮制成每1ml中各含4mg的溶液,照有关物质项下的薄层色谱条件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薄层板上,供试品溶液所显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应与标准品溶液主斑点的位置和颜色相同。

(3)本品的红外光吸收图谱应与对照的图谱(《药品红外光谱集》1059图)一致。如发现在1260cm-1处的吸收峰与对照的图谱不一致时,可取本品适量,溶于乙醇中,在水浴上蒸干,置五氧化二磷干燥器中减压干燥后测定。

检查

取本品,加水制成每1ml中含10mg的混悬液,取上清液,依法测定(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Ⅵ H),pH值应为6.0~8.5。

取本品,精密称定,加丙酮定量制成每1ml中含4mg的溶液作为供试品溶液;取红霉素标准品,精密称定,加丙酮定量制成每1ml中含0.2mg的溶液作为对照溶液。照薄层色谱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Ⅴ B)试验,吸取上述两种溶液各10μl,分别点于同一硅胶G薄层板上,以三氯甲烷乙醇15%乙酸铵溶液(85:15:1),临用时用氨溶液调节pH值至7.0,置分液漏斗中,振摇、静置,取下层作为展开剂,展开,在空气中干燥,喷以显色液(取对甲氧基苯甲醛0.5ml,加乙酸10ml、甲醇85ml、硫酸5ml,混合,即得),置110℃加热至出现斑点。供试品溶液如显红霉素斑点,其颜色与对照溶液所显相应位置斑点的颜色比较,不得更深。

取本品适量,加10%的咪唑无水甲醇溶液使溶解,照水分测定法(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M第一法 A)测定,含水分不得过3.0%。

不得过0.5%(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Ⅷ N)。

含量测定

精密称取本品适量,加乙醇(按琥乙红霉素每10mg加乙醇4ml)溶解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8)定量稀释制成每1ml中约含500单位的溶液,室温放置16小时或40℃放置6小时,使水解完全;另取红霉素标准品约25mg,精密称定,加乙醇12.5ml使溶解后,用磷酸盐缓冲液(pH 7.8)制成每1ml中含500单位的溶液,照抗生素微生物检定法红霉素项下(2010年版药典二部附录Ⅺ A管碟法或浊度法)测定。1000红霉素单位相当于1mg的C37H67NO13。

制剂

(1)琥乙红霉素片(2)琥乙红霉素分散片(3)琥乙红霉素胶囊(4)琥乙红霉素颗粒

版本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2010年版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说明书

药品名称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

英文名称

红霉素 Ethylsuccinate

别名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红霉素琥珀酸酯;红霉素琥乙酯;红霉乙酰琥珀酸酯;琥珀酸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红霉素;琥珀酸酯红霉素;利君沙;利菌沙;龙力;乙琥红霉素

分类

抗生素 \u003e 大环内酯

剂型

1.片剂:0.1g,0.125g;

2.颗粒:0.05g,0.1g,0.125g,0.25g。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的药理作用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又名琥乙红霉素,为红霉素的乙酰琥珀酸酯。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吸收后在体内水解释放出红霉素而发挥药效。其作用机制主要是与细菌50S核糖体亚基结合,通过阻断转肽作用和mRNA移位而抑制细菌蛋白质的合成,从而起抗菌作用。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无味,在胃液中稳定,可制成多种口服制剂。临床适应证与红霉素相同,但体内血药浓度高,抗菌活性强,是耐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抗菌谱广,对葡萄球菌属(包括产酶菌株)、各组链球菌肺炎双球菌炭疽杆菌、破伤风梭杆菌、白喉杆菌淋球菌脑膜炎奈瑟菌流感嗜血杆菌百日咳杆菌、空肠弯曲菌属、军团菌属、李斯特菌、伊斯雷尔放线菌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对梅毒螺旋体、肺炎枝原体属钩端螺旋体属立克次体、衣原体等也有较好的抑制作用。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的药代动力学

琥乙红霉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口服易吸收,药物在胃酸中稳定,在肠道中以基质和酯化物的形式被吸收。口服红霉素琥珀酸乙酯500mg,60min后血药浓度达峰值,平均为1.46μg/ml。药物吸收后除脑脊液和脑组织外,广泛分布于各组织和体液中,尤以肝、胆汁和脾中的浓度较高(可高于血药浓度的十几倍到几十倍)。药物不易透过血-脑脊液屏障,脑膜有炎症时脑脊液内浓度仅为血药浓度的10%。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可进入胎儿血循环和母乳中。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经肝脏代谢成无活性代谢物。药物主要是通过肝脏中浓缩并从胆汁排出,进行肠肝循环,肝功能损害者可能出现药物蓄积现象。约10%的药物以原形自肾小球滤过排出体外,另有部分经粪便排出。药物半衰期约为1.2~2.6h,肾功能损害者半衰期相对延长。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的适应证

1.溶血性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所致的急性扁桃体炎急性喉炎、鼻窦炎。

2.溶血性链球菌所致猩红热蜂窝织炎

3.支原体肺炎肺炎衣原体肺炎

4.气性坏、炭疽病破伤风

5.白喉(辅助治疗)及白喉带菌者。

6.沙眼衣原衣原体结膜炎

7.衣原体属支原体属所致泌尿生殖系感染。

8.李斯特菌病

9.军团菌肺炎(军团菌病)。

10.淋病

11.空肠弯曲菌肠炎

12.厌氧菌所致口腔感染。

13.百日咳

14.放线菌病。

15.梅毒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的禁忌证

对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或其他大环内酯类药过敏的患者。

注意事项

1.交叉过敏:患者对一种大环内酯类药过敏时,对其他大环内酯类药也可能过敏。

2.慎用:(1)哺乳期妇女;(2)肝功能不全患者。

3.药物对妊娠的影响: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可通过胎盘而进入胎儿循环,虽然在动物实验中,没有证据表明红霉素有致畸性,但孕妇应用时仍宜权衡利弊。

4.药物对检验值或诊断的影响:(1)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可干扰Higerty法的荧光测定,使尿儿茶酚胺的测定值出现假性升高;(2)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血清碱性磷酸酶、胆红素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测定值升高。

5.长期用药时应常规监测肝功能;红霉素琥珀酸乙酯在肝功能损害时可以蓄积,因此大剂量用药时应监测血药浓度水平。

红霉素琥珀酸乙酯的不良反应

1.用药后可出现腹泻、恶心、呕吐、胃痛、食欲减退等胃肠道症状,其发生率与剂量大小有关。

2.用药后偶可出现药物热、皮疹荨麻疹、嗜酸粒细胞增多等过敏反应症状。

3.少数患者用药后可出现肝功能异常、黄疸等。

4.长期用药可致菌群失调,引起二重感染,出现念珠菌病感染、假膜性肠炎等。

成人用量

(1)一般用量:每天1.6g,分2~4次服用;严重感染时剂量可加倍,但每天量不宜超过4g。

(2)预防链球菌感染:每天0.4g,每天2次。

(3)军团菌属:每次0.4~1.0g,每天4次。

(4)衣原体或溶脲原体感染:每次0.8g,每8小时1次,共7天;或每次0.4g,每6小时1次,共14天。

儿童口服给药

(1)一般感染:每天4次,每次按7.5~12.5mg/kg给药;或每天2次,每次15~25mg/kg。

(2)严重感染:每天量可加倍,分4次服用。

(3)百日咳:每次10~12mg/kg,每天4次,疗程14天。

药物相互作用

1.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卡马西平同用,可抑制卡马西平的代谢,导致后者的血药浓度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并且卡马西平又能通过肝脏微粒体氧化酶降低红霉素琥珀酸乙酯药效。

2.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环孢素合用可促进环孢素的吸收并干扰其代谢,临床表现为腹痛、高血压及肝功能障碍。

3.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黄嘌呤类(二羟丙茶碱除外)同用可使氨茶碱的肝清除减少,导致血清氨茶碱浓度升高和(或)毒性反应增加。

4.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洛伐他丁合用时可抑制洛伐他丁代谢而增加其血药浓度,可能引起横纹肌溶解综合征

5.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其他肝毒性药物合用可能增强肝毒性。

6.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地高辛合用,可清除肠道能灭活地高辛的菌群,因而导致地高辛肠肝循环,使地高辛血药浓度升高而发生毒性反应。

7.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阿司咪唑特非那定抗组胺药合用可增加心脏毒性,引起心律失常

8.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酒石酸麦角胺合用可致急性麦角中毒(如末梢血管肌肉痉挛)。

9.长期服用华法林的患者应用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时可导致凝血酶原时原时间延长,从而增加出血的危险性。

10.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氯霉素林可霉素类合同,有拮抗作用。

11.红霉素琥珀酸乙酯与β-内酰胺药联用可使两者的抗菌活性降低。

专家点评

国内对1530例上呼吸道感染患者应用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成人每次300mg,儿童每次12.5mg/kg,每天3~4次,疗程长者为9天,短者2天。经治疗后痊愈1388例,有效96例,总有效率为97%,另一报道,对2070例呼吸系统感染患者应用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成人每次500mg,每天3次,儿童每天30~50mg/kg,分3~4次给予,结果对上呼吸道感染、支气管扩张及支气管肺炎的有效率分别为97%、91.5%和92.9%。红霉素琥珀酸乙酯无味,在胃液中稳定,可制成多种口服制剂,供儿童和成人应用。临床适应证与红霉素相同,但体内血液浓度高,抗菌活性强,是耐金黄色葡萄球菌乙型溶血性链球菌所致感染的首选药物。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