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陆丰地区
海陆丰地区由海丰和陆丰两个地区拼合而来,是广东汕尾市的旧称,它位于广东东南沿海,地处南海之滨,东邻揭阳,西连惠州,北接河源,南濒南海。
海陆丰地区在夏、商、周时属南越国之地。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陆丰隶属南海郡博罗县,始载入版图。晋朝晋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博罗县东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杨坚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陆丰市属循州海丰县。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析海丰县东置安陆市,李世民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并入海丰县,陆丰市仍属循州海丰县地。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元年(917年),海丰县随属祯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海丰属广南东路惠州。清雍正九年 (公元1731年),取旧名安陆市的陆字和海丰的丰字,命名陆丰。 民国十九年(1930年),隶属广东省第4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8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市两县设置地级市汕尾市。
海陆丰地区是众多名人故乡,如革命先烈彭湃、杨其珊、彭桂、郑振芬,中国第一代核动力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黄旭华,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等。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也是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武装起义较早的地方,是中国第一个县级苏维埃政权诞生的地方。
地名由来
海陆丰市地区由海丰和陆丰两个地区拼合而来,是广东汕尾市的旧称
历史沿革
隋唐至宋元
杨坚开皇十一年(公元591年),撤销东官郡,改为龙川郡(州治在今惠州),陆丰属循州海丰县。隋炀帝大业元年(公元605年),改循州为龙川郡。李渊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复龙川郡为循州,析海丰县东置安陆县,县城设在大安镇陆军乡环珠寨,辖今陆丰全境,及惠来县的龙溪都、揭西县的五云、上沙镇,普宁市的大坪等地方。李世民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并入海丰县,陆丰市仍属循州海丰县地。五代十国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循州改为祯州,海丰随属祯州。宋天禧四年(1020年),因避太子赵祯(后即仁宗)名讳,改祯州为惠州,海丰县属广南东路惠州。元代,海丰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惠州路。
明清
清雍正九年 (公元1731年),析海丰县东部的坊廓 (今陆丰之中西部)、石帆(今陆丰之东南部)、吉康(今陆丰之北部及揭西县的一部分)三都建置新县,取旧名安陆市的陆字和海丰的丰字,命名陆丰,县城设在东海镇之旧寨城(今东海镇旧墟),隶属惠州府。
先秦
在夏、商、周时属南越国之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公元前214年)遣任嚣、赵佗平定南越,分设南海、象、桂林市三郡,南海郡下设番禺区、博罗县、龙川县等县。此时的陆丰市隶属南海郡博罗县,始载入版图。
东晋晋成帝咸和元年(公元326年),析南海郡之东置东官郡,陆丰为东官郡博罗县。晋朝成帝咸和六年(公元331年),析博罗县东置海丰县,陆丰属东官郡海丰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初期属潮循道,后改属东江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东江善后委员公署、东江绥靖公署、第四行政督察专员公署,县内由原来的三都改为附城、甲子、碣石镇、河田四个行政区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隶属东江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53年改属粤东区行政专员公署,1956年属惠阳专员公署,1958年属汕头专员公署。1983年又改属惠阳地区。1988年1月,划惠阳地区海丰、陆丰市两县设置地级市汕尾市。 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设立汕尾市(地级)和城区。汕尾市政府驻汕尾市城区(原汕尾镇),辖市城区和海丰、陆丰、陆河县三县。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海陆丰地区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沿海,莲花山南麓,珠江三角洲东岸,介于东经114°54'~116°13',北纬22°37'~23°38之间,东邻揭阳市惠来县,西连惠州市惠东县,南濒南海,临红海湾和碣石湾,北接梅州市五华县和河源市紫金县,土地总面积4865.05平方千米,大陆沿海岸线长455.2千米,占广东省海岸线长度的11.1%,大陆架内海域面积2.39万平方千米。
气候
海陆丰地区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区,海洋性气候明显,光、热、水资源丰富。其主要气候特点是:气候温暖,雨量丰沛,干湿明显,光照充足;冬不寒冷,夏不酷热,夏长冬短,春早秋迟;秋冬春旱,常有发生,夏涝风灾,危害较重。汕尾市气候温暖,多年年平均气温为21°C~22°C,年平均最高高气温26°C左右,年平均最低气温19°C左右。境内雨量充沛,多年年平均降雨量为1800~2400毫米,最多的年平均降雨量3728毫米。雨热同季,雨季始于3月下旬到4月上旬,终于10月中旬;每年4~9月的汛期,既是一年之中热量最高的季节,又是降雨有量最集中的季节,占全年总降雨量85%左右。全市光照充足,多年年平均日照市时数为1900~2100小时,日照百分率为44%~48%,太阳辐射总量年平均120千卡/厘米以上,光合潜力每1/15公顷约7400公斤。
地质
海陆丰地区地处东南沿海地震活动带中段,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接触地带,地震地质构造比较复杂,莲花山新裂带穿越汕尾市北部;海城一梅陇断裂带横跨汕尾市中部;潮安区—普宁断裂带经过陆丰市市一带,呈北东向延伸。:82-83
海陆丰地区地层相对较简单,主要发育中生代和新生代地层,包括侏罗系(J)和三叠系(T)。侏罗系(J)的侏罗系上统高基坪群上亚群(J3b)主要见于深汕特别合作区、海丰赤石—内碗窑—黄山洞水库一带,海丰门、观妈山、麒麟尾及陆丰县尖峰峒一带,其他地方有小片出露。岩性为流纹质岩类、英安岩及其火山碎屑岩夹砂页岩,厚约1280~8460米。三叠系(T)的三叠系上统—侏罗系(T3-J)主要见于海丰县、陆丰市局部及看、陆河县北部小片出露。岩性为砾岩、沙砾岩、粉砂岩。
地形地貌
受历次地壳运动褶皱、断裂和火山岩隆起的影响,海陆丰地区形成了山地、丘陵、台地、平原兼有的地形地貌。其境内山地、丘陵面积比例约占总面积的43.7%。市境北部为高丘山地,山峦重叠,千米以上高山有23座,最高峰为莲花山,海拔1337.3米,位于海丰县西北境内;中部多丘陵、台地;南部沿海多为台地、平原。莲花山由东北向西南方向倾斜,从闽粤边界的铜鼓岭向东南经汕尾市跨惠阳区到香港特别行政区附近入海。
水文水利
海陆丰地区境内河道属螺河、乌坎河、江、黄江、赤石河、榕江等流域。其中黄江流城面积1357平方千米,占25.74%:螺河流域面积1321平方千米,占25.06%。主要河流有螺河、螺溪、南北溪、新田水、乌坎河、长山河、水东河、龙潭河、整江、赤石河、明热河、黄江、西坑水、吊贡水、大液河15条,其中直流入海的有螺河、乌坎河、鳌江、黄江、赤石河5条。河川径流总量68.69亿立方米。境内最大的河流为螺河,螺河从莲花山脉三神凸东坡从北至南流经境内陆河县、陆丰市两地,长102千米,主要支流有螺溪、南北溪、新田河等。黄江发源于莲花山脉上的蜡烛山,流经海丰县,河长67千米,年均流量19.35亿立方米,在马宫盐屿注入红海湾。:1641至2019年,汕尾市有大型水库2座,中型水库18座,小型水库372座,总面积13055公顷,大中型水库蓄水总量4.77亿立方米。
海陆丰地区海域潮汐属不规则半日潮混合潮,平均潮差为0.73~0.93米,最大潮差红海湾为2.66米,碣石湾为2.60米,属于弱潮区。洋流主要包括潮流、南海沿岸流和风海流,其中潮流略占优势。潮流以往返流为主,略带逆时针转流性质,流向为西北东南向,流速在0.25米/秒以下,最大流速不超过0.5米/秒。
土壤
海陆丰地区土壤类别有10个土类、15个亚类、45个土属、70个土种。10个土类包括赤红壤、红壤、黄壤、水稻土、菜园土、南方山地草甸土、河流冲积土、滨海盐渍土、滨海砂土、石质土等。其中,赤红壤、红壤、滨海砂土类面积分布广,占全市土地总面积的70%以上,是耕地、林地的主要土壤类型。山地为赤红壤,平原为河流冲积土,山谷为谷底冲积土,台岗阶地为坡积或洪积土,内海湾为滨海沉积盐渍土,海岸沿线为滨海砂土。按土壤肥力分,3~4级水田占84%,5~6级占7.5%。
行政区划
1988年1月28日,汕尾市行政区域辖市城区、海丰县、陆河县、陆丰市。
市城区为汕尾市辖区,管辖原海丰县的汕尾、田墘、遮浪、东涌、捷胜镇、红草、马宫7个镇。
海丰县划出7个镇后,管辖莲花山、城东、附城3个乡和梅陇、公平、小漠镇、埠、赤石街道、鲘门、联安、陶河、赤坑、可塘、黄羌、平东、大湖、海城镇14个镇。
陆河县管辖原陆丰县的河田、河口、新田、螺溪、水唇、上护6个镇和南万、东坑2个乡,以及吉溪林场。
陆丰县划出8个乡、镇后,管辖桥冲、北、上英、甲西镇、西南5个乡和甲子、碣石镇、湖东镇、大安、博美、南塘镇、陂洋、八万、金厢、潭西、甲东、河西、城东、东海14个镇。
方言
海陆丰地区绝大多数使用汉语方言。汉语分闽南语、客家话、粤语(粤语)、占米话、军话、北方方言等。福佬话主要分布于城区、陆丰市和陆丰大部分地区,使用人口约265万人;根据其语音特点,可分为8个声调片和7个声调片两大片,分别以海城话和东海话为代表。客家话主要分布在陆河县、海丰县东北部和西北部、陆丰市北部山区,使用人口约60万人。白话集中于汕尾港和马宫港,使用人口多数为深水渔民,约4万人;在汕尾市、海城、东海等地,因与港穗商贸往来频繁,受广府文化影响较深,会说粤语的占相当比例。占米话是粤语在粤东地区深受客家话、闽南语影响的一支土语,分布于海丰县西南部,使用人口约3.5万。军话是一种含有官话成分但深受客家话、粤语、闽南话影响的混合型方言,有陆丰西南镇青塘村、大安镇坎石潭村和海丰平东镇龙吟塘村3个方言岛,使用人口约1万。北方方言主要集中于汕尾市区,使用人口约2万,多数于汕尾建市后迁入;新中国成立后,国家大力推广普通话,汕尾市居民中有80%左右会说普通话。除使用汉语外,聚居在海丰县鹅埠街道上北村委会红罗村的少数民族畲族,人口约200人,使用其民族语言畲语。
精神文化
饮食
菜茶
海丰菜茶又名"丁茶","新人茶",农历正月初七,各家各户忙着爆炒大头菜茶,需要七种以上青菜、北丝(类似米粉)、腐竹、各种肉为配料,先分别把虾仁、瘦猪肉、腊肠、干鱿鱼丝、腐竹炒熟爆香,再和七种青菜炒熟混合,吃的时候盛进碗里再泡上炒米和花生、猪骨汤。
鼎溜粿
鼎溜粿很受汕尾市人欢迎,粿皮做好后,大部分加上真虾下目,虾干,白菜,鱿干,猪肉,萝卜干,花生仁等,也可以根据自己喜欢的食材放。
人文古迹
陆丰市人文古迹众多。开凿于西汉初年的羊蹄岭古道,是古代粤闽交通史上最为悠久的一条官道,被誉为“粤东雄关,千古一道”;五坡岭上的方饭亭,是明正德年间为纪念南宋抗元英雄文天祥在此不幸被俘而建。
海丰红宫、红场旧址
红宫原为明代学宫,于明洪武十二年(公元1379年)陆丰市知县郑源所建。海陆丰第三次武装起义胜利后,1927年11月18日至21日在这里召开海丰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成立海丰县苏维埃政府,通过了“没收土地案”等八项政治纲领。中国第一个红色政权在此诞生,因此把学宫改称“红宫”。红宫东侧的海丰红宫红场旧址,原为明代“社仓”,清代时称“东仓”,海丰县苏维埃政权成立后,彭湃同志号召在此地兴建红场大门和司令台。1961年3月4日,陆丰市红宫、红场旧址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为第一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赤山约农会旧址
大革命时期,陆丰市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1922年,彭湃在赤山约发动宣传农会,自此,一场影响革命胜负的农民运动在全国各地蔓延开来。原赤山约包括今天的赤山、龙山、桥东等十多个自然村,该地区是汕尾市农民运动的发祥地,也是从大革命时期到解放战争时期海陆丰革命的重要阵地,赤山约农会旧址,原为明朝所建的灵雨庵。因年久破旧,在1965年拨款按原貌重建赤山约农会旧址,于1961年10月被广东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9年并入红宫红场旧址,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陆丰县总农会旧址
陆丰县总农会旧址位于陆丰县城东海镇郊六驿村林氏宗祠。1923年4月初,彭湃来到陆丰发动农民运动,在东海镇六驿村“林氏祖祠”建立了陆丰县农会筹备会,彭湃任筹备会会长。6月23日,在彭湃主持下,陆丰农民代表大会在“林氏祖祠”隆重召开。大会通过了彭湃起草的农会章程,选举出县总农会执行委员9人,彭湃兼任总农会会长,郑重任副会长。下设宣传、教育、仲裁等10个部,还设计了农会公章、农会旗、会员证。会员达35000多人。陆丰总农会根据广大农民的要求,提出了“减租”、取消地主收租的一切“苛例”、“改良农业”增加“农民知识”等口号,这些口号成了全县农会组织领导农民斗争的纲领。陆丰市总农会成立旧址现存有有“彭湃同志卧室”陈列,1989年6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
非物质文化遗产
麒麟舞
海丰县的麒麟舞表演时,一人舞动麒麟头,一人牵动麒麟尾,在大锣、大鼓、大唢呐的伴奏下,表演麒麟打滚、脚、洗须、咬骚之类的动作和喜怒哀乐的情绪。麒麟舞后紧接武术表演,这是海丰麒麟舞的精华,主要包括打拳、弄棍、搬刀、舞尖串、尖串对铁尺、辗藤牌、集体搬棍对打等内容。2008年,麒麟舞被列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西秦戏
西秦戏又称秦腔戏,流行于广东陆丰市、陆丰市、潮汕地区和福建省南部及台湾等地。明代西北的秦腔流入汕尾市,与地方民间艺术结合,至清代形成西秦戏。西秦戏的音乐唱腔为齐言对偶句的板式变化体,曲调有正线、西皮、二簧、小调四类。正线是西秦戏的主要声腔,又分二方、平板、梆子三种。西秦戏唱、白沿用中原地区音韵,男女异声同调,男唱真嗓,女唱假嗓。乐队分“文畔”“武畔”两种,“文畔”使用头弦、二弦、三弦琴、月琴、唢呐、号头等乐器,“武畔”主要使用锣鼓等打击乐器。西秦戏传统剧目有一千多个,其中较有影响的包括《龚克己》、《三官堂》、《宝珠串》、《贩马记》等“四大弓马戏”,《打李凤》、《棋盘会》等“三十六本头戏”,《斩郑恩》等“七十二提纲戏”等。2006年,西秦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正字戏
正字戏又称正音戏,也有南下粤剧之称,以中原地区音韵官话唱念,系南戏遗响,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历来被中外戏剧界专家、学者誉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明洪武初年从温州市、弋阳县传入碣石镇,流行于粤东地区和闽南地区一带,泰国、越南、柬埔寨、新加坡、印度尼西亚和我国香港特别行政区、澳门也曾有过演出足迹。正字戏于2006年6月被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公布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07年11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列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白字戏
白字戏是用海丰县、陆丰市方言演唱的地方剧种,元末明初从闽南地区流入汕尾市等粤东地区,后来吸纳竹马、钱鼓、渔歌和潮剧音乐等民间艺术,改用当地方言演唱,逐步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起初白字戏和潮剧都称白字戏,白字戏名为“海陆丰白字”,又称“南下白字”;潮剧名为“潮州市白字”,又称“顶头白字”,后来白字戏一名用来专指海陆丰白字。白字戏唱腔结构以曲牌联套体为主,也有部分板式唱腔。它音乐优美,有联曲、滚唱、一唱众和等形式和特点。潮剧有《白鹤寺》《白蛇传》《访友记》《书琴缘》《天门阵》《白罗衣》等优秀传统剧目和《金菊花》《红珊瑚》等现代剧。2006年,白字戏被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文化
钱鼓舞
钱鼓舞,又称踏钱鼓,主要分布于城区和海丰县,以及陆丰市的新铺、东铺一带,据说于明代随人口迁移而由福建省传入,有据可证至少已有100多年历史。钱鼓在当地民间被视为吉祥之物,故在每年春节至元宵节的喜庆活动中,常以钱鼓舞表演迎春花闹春,寓意吉祥好运,象征新年好兆头。钱鼓舞是歌舞结合、以舞为主的表演形式。一般由男、女童各一人配对表演,男童身穿绿色服饰,手执八角形钱鼓;女童一身紫色打扮,双手各执两片竹板,夹击时发出嗒嗒响声。
陆丰八景
清乾隆九年(1744年),两广盐运使朱介圭来陆丰市巡视。知县王之正陪他视察海盐生产、海疆防务及民风民情。雅儒入仕的朱介圭对陆丰的山水赞不绝口,即兴写下了八首五律,分别对河图岭、甲子港、迎仙桥等八个景点用诗文予以赞赏。第二年,《陆丰县志》成书,遂将朱介圭的八首诗配图选入县志的《艺文志》卷中。
著名人物
海陆丰地区是众多名人故乡,如革命先烈彭湃、杨其珊、彭桂、郑振芬,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研制创始人之一黄旭华,中国核潜艇首任总设计师彭士禄等。
参考资料
老区新貌 |传承“敢为人先”的精神,海陆丰老区年轻人寻路美好生活.中青在线.2025-01-12
枣阳不产枣,仙桃不产桃:地名为什么要名不副实?.百家号.2024-02-19
汕尾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汕尾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2023-2035年)的通知.汕尾市人民政府.2024-02-19
千年古邑 今日陆丰——千年印迹.陆丰政协.2025-01-11
建置沿革.汕尾市人民政府.2024-12-20
为什么要说“天上雷公,地下海陆丰”?.澎湃新闻.2024-02-18
海陆丰革命根据地——中国农民革命运动的先导.澎湃新闻.2024-02-18
自然地理.汕尾市人民政府.2024-12-20
汕尾市养殖水域滩涂规划(2018--2030年)_规划计划.汕尾市人民政府.2022-12-06
人口·民族·语言.汕尾市人民政府.2024-12-20
这10道海丰地方美食,好吃到舔手指,谁吃谁知道!!.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陆丰这些“名小吃”,你吃过哪几种?.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天顶雷公,天下海陆丰”,广东这座千年古邑“好犀利”!.方志广东.2025-01-11
建党100周年——海丰精选红色景点介绍.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寻汕尾红宫红场,访红色足迹.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红色革命遗址篇】赤山约农会:星星之火 可以燎原.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陆丰县总农会旧址简介.陆丰政协.2023-09-06
红色赞歌——红色旧址.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麒麟舞.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01
西秦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01
“滨海古邑 多彩非遗”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正字戏.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白字戏.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08-01
非遗广东|“韵味别具”——钱鼓舞.微信公众平台.2023-08-01
彭湃.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8-14
伍禅.汕尾市人民政府.2023-08-14
马思聪.海丰县人民政府.2023-08-01
彭士禄.海丰县人民政府.2023-08-01
陆丰县志 | 广东省情网.广东省情网.2023-08-01
让红色精神代代相传—— 陆丰举行人物传记《为民前锋——张威》首发式剪影.汕尾网.2023-09-06
历史名人.陆丰宣传文化网.2023-08-01
陈宝寿 – .陆丰宣传文化网 .2023-08-01
彭光涵 – .陆丰宣传文化网.2023-08-01
黄振邦.陆丰宣传文化网.2023-08-01
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深潜”功名三十载,志探“龙宫”一痴翁.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总设计师黄旭华:“深潜”功名三十载,志探“龙宫”一痴翁.2025-01-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