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胤礽

爱新觉罗·(1674年6月6日-1725年1月27日),清朝宗室,乳名保成,康熙帝第二子,母为孝诚仁皇后。清世宗雍正帝继位后,将其改名允礽。清朝以及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位经过公开册立的皇太子。

康熙十四年(1675年),胤礽被清圣祖康熙帝册立为皇太子。胤礽自幼聪慧好学,文武兼备,他精通百家经典,诗词歌赋,还擅长骑射。早期,康熙对胤礽十分喜爱,每当北征时,就让胤礽监国理政,且南巡之日,康熙总会让胤礽陪伴左右。后期,胤礽备受康熙冷落,作为皇太子一生两度被废,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被废禁于咸安宫。第二年,胤礽复立为皇太子。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再次因罪废黜,此后朝臣虽多次上奏恢复皇太子之位,但康熙终未再立胤礽。雍正三年(1725年),胤礽病逝于咸安宫,终年51岁。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谥号为密,陵墓修建于黄花山(今天津州区),为理亲王园寝。胤礽喜爱诗词,有作品《菩萨顶雪月》,《陪驾辛五台》,《过开山庙》等,收录于《康熙朝雅颂集》《晚晴诗汇》。

胤礽不到一岁被立为皇太子,从小被康熙作为后世之君而培养。胤礽也没有辜负期望,展现出较高的治国才能。但随着权力的增大,胤礽也变得乖戾[lì]暴躁、骄奢淫逸,越来越多的权臣依附于他,对至高无上的皇权产生了威胁。胤礽在太子之位被废、复立、再废之后彻底退出了皇位的竞争。自此之后,清朝再没有公开册立过太子。

人物生平

立为储君

康熙十三年(1674年)五月初三,孝诚仁皇后赫舍里氏诞下康熙第二子胤礽后,因难产而去世。

三藩叛乱初期,康熙意识到想要获得汉族人的认同,就必须以汉族儒家思想的规范去管理国家。于是康熙决定建立皇储,他认为这是一个国家的根本,关系到清朝的统治能否长期延续。康熙结合汉人立嫡长的思想和传统做法,于康熙十四年(1675年)六月初三,胤礽作为康熙帝的第二子,被册封为皇太子。对于康熙来讲,这是”重万年之统,系四海之心“的必要手段,那时胤礽只是个一岁的婴儿。

备受恩宠

胤礽深受康熙的宠爱,在他小时候康熙亲自当他的老师,教他读书识字。大学士张英李光地于康熙十六年(1677年)起,也成为了胤礽的老师,专为太子讲经读史,而大学士熊赐履专门负责给胤礽整理书籍。康熙十七年(1678年)十一月,胤礽身中天花(在当时为不治之症),令康熙担忧不已。为照顾太子胤礽,康熙下令各部院奏章全部送往内阁处理,自己全身心投入看护胤礽。待胤礽痊愈后,康熙帝祭扫方泽、太庙、社稷等,向天下臣民宣示了这一好消息。为彰显恩宠,在康熙十八年(1679年),康熙命人修葺紫禁城东面斋宫奉先殿之间的明奉慈殿,改为庆宫,以作为皇太子胤礽的居中的东宫。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康熙宣召江宁巡抚汤斌进京,以礼部尚书之职负责詹事府事宜,以便更好的教导太子胤礽。

自明朝起,出阁读书即承认太子的身份成为名义上的祖制。而康熙十分注重学习汉人文化,于是在康熙二十五年(1686年)四月,康熙给太子胤礽举行出阁典礼,并令诸王大臣于皇太子前行两跪六叩的大礼,此规格仅次于康熙自己。康熙帝二十六年(1687年),伊泰、汤斌、徐潮等作为太子讲官为其讲解知识。五月二十九日,康熙想让高学问的汉人大臣辅导太子胤礽,于是下谕大学士寻找。六月初六,达哈塔、汤斌、耿介三人成为太子讲师,并让太子胤礽开始在畅春园无逸斋读书。

康熙二十八年(1689年)十月,朝鲜国王使臣的奏表中,未曾避讳皇太子胤礽,结果遭到康熙严惩。

监国理政

“国之大事,在祀与戎。”康熙认为这样能锻炼皇子的办事能力,因而让胤礽主持祭祀和监国理政。

康熙于三十五年(1696年)二月,选择二次出征讨伐噶尔丹[gá ěr dān],他令皇太子胤礽祭大社、大稷以作祈福。并让胤礽监国理政,各省巡抚部员奏章,全由其处理,若有大事,朝臣商议妥当,告之太子胤礽。同年六月,康熙大败噶尔丹归来,胤礽本要亲自前往诺海河朔迎接,却遭到康熙拒绝。胤礽只好在康熙到达京师地界后,率领朝臣相迎。为追剿噶尔丹残部,康熙三十六年(1697年)康熙出兵于宁夏回族自治区,仍命皇太子胤礽居守监国。结果有流言蜚语传入康熙耳中,声称胤礽亲近小人,素行遂变。于是在康熙回朝后,将胤礽身边的几个下人处死,自此开始,康熙对胤礽的疼爱开始变少了。

心生间隙

在康熙二十九年(1690年)七月,康熙西征噶尔丹时身患疾病,太子胤礽和皇三子允祉前往探察,结果康熙以太子胤礽“侍疾无忧色”而不悦,随即让胤礽先行回宫,不必伺候。并且,康熙认为太子胤礽“服用仪仗等物太为过制,与朕所用相同”。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在康熙亲征噶尔丹期间,太子奉命监国理政,集结了一大批官僚称为太子党人,太子有人有权,一度侵犯了皇帝的权力。康熙对此颇有怨念,直言太子胤礽“欲分朕威柄,以恣其行事也。”

康熙和皇太子矛盾的激化,是太子胤礽长期骄纵带来的恶果,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康熙巡幸塞外,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等皇子向康熙帝报告了太子胤礽的许多不良表现。比如太子胤礽截留蒙古贡品,放纵内务府总管大臣凌普敲诈勒索下属等。更要命的是胤礽还曾凌虐贵胄大臣,鞭挞讷尔苏呐尔素、贝勒海善等高级贵族,当着康熙的面辱骂师傅徐元梦,专擅威权。康熙说他“必至败坏我国家,栽贼我万民而后已”。

两立两废

一立

自康熙十四年(1675年)将胤礽立为储君。由于康熙没有采用满洲传统的推举继承制度,引起许多朝臣以及皇子的不满。而康熙对胤礽的过度重视,给予胤礽过高权力的同时,还让诸多皇子参与到治国理政的事务当中,这导致皇子们的实力不断扩张,皇太子胤礽,得到了以自己外叔祖赫舍里·索额图为首一派大臣的支持。

一废

康熙害怕太子权力威胁到皇权,于是在康熙四十二年(1703年),康熙以皇太子胤礽亲信大臣索额图“议论国事,结党妄行”,将他囚禁致死。索额图的死亡,致使胤礽和康熙的关系逐渐恶化。

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七岁的皇十八子胤在陪着康熙巡幸塞外时患病,太子胤礽作为兄长表现极差,他不关心、不友爱,甚至无动于衷,这引得康熙对他更加不满。同年九月,康熙途径布尔哈苏台行宫,召集群臣下放圣旨,细数皇太子胤礽的罪行,认为他绝无忠爱君父之念,不孝不仁。并且返京途中,胤礽三番五次的深夜靠近康熙的帐篷,偷偷窥视内景,以至于康熙怀疑他“欲为赫舍里·索额图复仇。”为了保证祖宗基业不受损害,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下令废除太子胤礽之位。

二立

皇太子胤礽和康熙的对立,只是诸多矛盾中的一个。胤礽与其他皇子关系疏远,生有芥蒂,特别是大阿哥爱新觉罗·胤禔以及八阿哥胤。胤礽太子之位的废黜,促进了诸多皇子争夺皇储的矛盾,引发了”九子夺嫡“。

当康熙宣布废黜胤礽时,胤作为康熙的庶长子率先出手,他向康熙提出“胤礽所行卑污,失人心”,要求康熙杀掉废太子胤礽。并且,胤禔迷信魇胜巫术,他企图让蒙古喇嘛巴汉格隆等人,以魇术咒杀胤礽,最终令康熙大怒,将其定为“乱臣贼子”,削爵囚禁。至此,胤禔退出夺嫡舞台。而另一个夺嫡代表人物胤禩,本就与胤礽结下仇怨,有术士张明德为胤禩看相,称其有大贵之相,并指明胤礽行事凶恶已极,他可纠集十六位高手,刺杀胤礽。此计划虽未实行,但激化了胤礽和胤禩的矛盾,而康熙针对此事,将术士张明德凌迟处死。

皇太子之位的争夺愈演愈烈,这让康熙有了复立胤礽为太子的打算。他已经意识到,嫡长子继承制度与满洲旧制难以兼容,于是康熙效仿满洲推举制度,希望满汉大臣共同推举一位皇太子。康熙四十七年(1708年)十一月,康熙召集大臣,许诺除爱新觉罗·胤禔外,”众议谁属,朕即从之“。康熙实则想要复立胤礽,并向满汉大臣有所透露,可诸多大臣却推举允禩为皇太子,康熙并未同意。随即,康熙借口胤礽是被胤禔诅咒,鬼魅附身才行为失常,如今陷害之人已除去,胤礽德行已然恢复。最后,康熙召见胤礽和满朝大臣,表示读古史册,太子被废,常不得善终,作为人君无一不后悔的,如今每召见胤礽一次,心中郁结渐渐消散。大臣们闻言,立刻上奏请求重新立胤礽为太子,未得到康熙回应。康熙四十八年(1709年)正月,大臣们再次上疏请求,康熙同意了,胤礽复立为皇太子。

二废

胤礽虽重新当上皇太子,但“托合齐结党会饮案”的爆发,让皇帝康熙和太子胤礽的矛盾发展到不可调和的地步。此案牵扯出参与托合齐家宴的人员名单,其中包含步军统领托合齐、刑部尚书齐世武兵部尚书耿额以及太监总管梁九功等人,他们无一例外都是太子胤礽的党羽。太子势力的庞大,让康熙感受到了危机,他将托合齐、齐世武、耿额三人定为绞监候,而太监总管梁九功被革职抄家囚禁。并在康熙五十一年(1712年)九月三十日,康熙巡视塞外回京后,向诸皇子宣布,由于皇太子胤礽疯疾未退,大失人心,祖宗基业不可托付于他。因此再将胤礽废除,并囚禁于咸安宫

废黜后续

二次废黜太子后,康熙曾对大臣们说:“朕与胤礽并无间隙,即便把他拘禁,朕也常常派遣内监探视,赐予物品和食物。康熙认为“此皆父子私情,不能自已”。胤礽虽无人身自由,但得到了较为优厚的生活条件。

而胤礽虽然已被废黜,但朝中大臣为胤礽能够复立积极行动着。康熙五十二年(1713年),督察院左都御史赵申乔上疏康熙,希望重立皇太子,康熙没有答应。康熙五十六年(1717年),大学士王掞[wáng shàn]、御史陈嘉猷[chén jiā yóu]等上疏请求康熙帝立储,次年,正月二十日,翰林院检讨朱天保再次上奏请求复立胤礽为皇太子。康熙六十年(1721年)三月十八日,趁康熙举办万寿节时,王掞再次向康熙提出复立胤礽为太子的想法,终未获准许。此时的康熙不愿让胤礽继续留在皇宫,他在京郊建设王府以安置胤礽。可惜王府未建成,康熙便去世了,皇四子雍正继位后继续加盖房屋,命允礽之子爱新觉罗·弘晳移居其中。当然,康熙在世时已不愿再设立太子之位,虽然让大学士、九卿等裁定了太子仪仗规格,但始终未用。自此清朝没有再公开册立过太子。

晚年凄凉

雍正二年(1724年)十二月十三日,废太子胤礽病重难愈,雍正只好让大臣为其安排后事,随后胤礽便病逝于咸安宫,享年51岁。胤礽病逝之前,教导儿子弘皙一定要竭诚效力以事君父(雍正),这让雍正十分感动,因而对其子女多加照顾。雍正赐封弘皙母亲李佳氏为胤礽的侧福晋,而胤礽其余妾室有子女者,有愿意跟随侧福晋李佳氏居住者,皆可随往;若不愿者,另给舍与居,使得他们各皆能“丰其衣食,以终余年”。

胤礽死后,其葬礼依照和硕亲王的规格进行,雍正命令理郡王府人员都穿孝(另命爱新觉罗·胤祉爱新觉罗·胤祹[yǔn táo]、弘曙、弘、弘曦、爱新觉罗·弘昉[hóng fǎng]、爱新觉罗·弘春、弘昂穿孝);令爱新觉罗·弘晳得尽子道,在出殡时,每翼派领侍卫内大臣各一员、散秩大臣各二员、侍卫各五十员择定出殡日期,送至郑家庄,设棚安。如此等等。胤礽后被追封为和硕理亲王,葬于黄花山(今天津市蓟州区)理亲王园寝,谥曰密。

人物评价

清圣祖实录》记载,康熙对胤礽的评价,有极大的转变过程。最初,康熙认为胤礽读书好学,深明大义,是“社稷之福,臣民之造化”;更是觉得太子胤礽是一个极其孝顺的儿子,感慨“皇太子乃极孝顺之人,想是见花鸟鱼兽,怜惜朕于沙卤边陲之劳苦耳”。但往后,康熙对胤礽只有一句“朕治平之天下,断不可以付此人”!

爱新觉罗·弘历认为胤礽性情乖张,才导致自身被废黜,且即理密亲王孝而无过,竟承大统,亦不过享国二年。

白晋则认为23岁的皇太子胤礽,英俊端正的仪表远超同龄皇族,他就是一个完美无缺的皇太子,满朝文武无一不称赞他,大家都相信胤礽会像他父亲一般,成为中华帝国的伟大皇帝之一。

徐世昌评价胤礽“诗载文颖,中述祖勤民,其言悱恻,亦复斐然可诵。”

王钟翰认为皇太子胤礽被废前三十多年,每当康熙在外远征时,太子监国理政,处处按章办事,均无差错。

清史纪事本末》记载,胤礽性软弱,率易任情,无矫饰,处理政务上总会宽大处理。

轶事典故

父慈子孝

每次康熙外出巡幸时,皆不忘问候留在宫中的爱子,胤礽对给康熙写信一事不太重视,便引得他十分焦急。康熙曾言“情之最亲者,莫如父子”。父子感情最融洽的期间,胤礽偶染小病,康熙便急得坐卧不宁,寝食难安。在康熙出巡塞外时,他拿着胤礽的旧衣服以达睹物思人之效;但凡遇到新鲜事物玩意,都会给胤礽寄送回北京。40岁的康熙突患疟疾,胤礽见此十分焦急,多次呵斥赫舍里·索额图等人粗心大意。外国传教士打算使用药物奎宁治疗,为保证安全,索额图以身试药,胤礽这才放心的将药给康熙服用。

康熙对胤礽过于宠溺,他规定元旦、冬至、千秋三大节日,群臣要对皇太子施二拜六叩之礼,并且默许索额图所定规格几乎等同皇帝的皇太子仪仗、冠服。而胤礽还任意鞭挞诸王大臣,所以只要是太子胤礽的所作所为,康熙不管不顾,加以包庇。

政治之才

作为储君,胤礽有较高的政治才能,康熙三十五年至三十六年,康熙亲征噶尔丹之际,太子胤礽坐镇京师监国理政。“凡事俱著皇太子听理。若重大紧要事,著诸大臣会同议定,启奏皇太子”。缜密的性格让胤礽做到事无巨细,凡事皆欲明悉之意,康熙认为有胤礽坐镇京师,如泰山之固,因此他可放心的在外出征,他将其称为“尽孝以事父”,可见康熙对胤礽的政治之才的高度认可。并且,康熙为了培育太子胤礽,放心大胆的让其结交江南士绅,并且还可以让胤礽与外国传教士往来。胤礽也不负众望,他的言行举止给人留下极好印象。

矾水密信

康熙五十四年(1715年),拘禁在咸安宫的胤礽以治病为由,以矾水写迷信给宗室普奇。希望普奇能保举他为大将军,亲信数人为将军,统领西征之役,以此建功立业恢复皇太子身份,结果太医传递过程中,事情被康熙得知,普奇被治罪。

家族成员

父祖

兄弟

妻妾

子女

儿子

女儿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清朝前期的党争问题.中华文史网.2023-04-20

大内群英 (1980).豆瓣电影.2023-04-20

满清十三皇朝1 满清十三皇朝Ⅰ (1987).豆瓣电影.2023-04-20

雍正皇帝 (1991).豆瓣电影.2023-04-20

君临天下 (1994).豆瓣电影.2023-04-20

雍正王朝 (1999).豆瓣电影.2023-04-20

《江湖奇侠传》(1997).豆瓣电影.2023-04-20

雍正小蝶年羹尧 (1999).豆瓣电影.2023-04-20

康熙微服私访记3 (2000).豆瓣电影.2023-04-20

康熙王朝 (2001).豆瓣电影.2023-04-20

李卫当官 (2001).豆瓣电影.2023-04-20

避暑山庄大传奇 (2004).豆瓣电影.2023-04-20

皇太子秘史 (2004).豆瓣电影.2023-04-20

少林寺传奇之大漠英豪 (2010).豆瓣电影.2023-04-20

宫 (2011).豆瓣电影.2023-04-20

步步惊心 (2011).豆瓣电影.2023-04-20

深宫谍影 (2012).豆瓣电影.2023-04-20

宫锁沉香 (2013).豆瓣电影.2023-04-20

食为奴 (2014).豆瓣电影.2023-04-20

新步步惊心 (2015).豆瓣电影.2023-04-20

花落宫廷错流年 (2017).豆瓣电影.2023-04-20

梦回 (2019).豆瓣电影.2023-04-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