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蛟河市

蛟河市

蛟河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吉林省县级市,由吉林市代管,位于吉林省东部,辖区面积6429平方千米。蛟河市下辖8个镇、2个乡、7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蛟河市人民政府驻民主路19—2号。截至2021年,全市户籍总人口为403977人。

蛟河市地处松辽平原向长白山区过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主要由山区、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和松花湖区组成。属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全市共有大小河流89条,主要河流有松花江牡丹江市水系。蛟河市历史悠久,早在3000多年以前就有先民在此生活, 唐虞至夏商周时期,今境隶属肃慎;东汉至三国时期,属玄菟郡,上殷台县隋朝属靺鞨;清宣统二年,隶属于吉林省东南路道,1989年,设蛟河市,由吉林市代管,直至今日。

蛟河市现存历史遗迹众多,文化源远流长,境内不仅有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代、辽金时代、明代、清代等古迹,更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念地等。已建立县(市)级“非遗”名录30项,市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一项。拥有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松花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等多个景区。

蛟河市产业主要由医药健康业、绿色石材、长白山特产品、新能源、现代特色农业、文化旅游业等组成。主导产业升级项目有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蛟河创新产业园等。截至2021年年末,蛟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1亿元,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7:21.8:50.5。

名称

蛟河市城区位于蛟河、拉法河的交会处。《盛京通志》记为“额音楚”,皆出于河名,即今拉法附近的额穆湖,元、明、清三朝称“额伊湖”,清乾隆元年(1736)设额穆索罗驿站,“额穆赫”为满语,义为“水滨”,“索罗”是“十人戒所”的称谓。此驿站到乾隆三年改设左领衙门,直到光绪末年。清宣统元年(1909)二月东北地区总督锡良奏请清廷于此设县,四月十五日旨准于敦化市宁安市五常市三县之交设额穆县,隶于吉林省五常府。今天的蛟河市城区属于当时额穆县第二警区,1934年额穆县将治所迁此,1939年10月将县名额穆县改为蛟河县,1989年蛟河县改为蛟河市。

据民间流传,清朝中期以前,蛟河并不叫蛟河,而叫南河。有一年,此地发大水,沿河村庄田地几乎荡然无存。此时见河中有头上长角的巨物与一怪兽厮斗,时隐时现,二物上升时河水狂涨,二物下沉时水势消落。有人认为,那有角的巨物是蛟龙,于是沿岸百姓焚香跪拜祷告,不久水落流伏,洪水消失,由此将南河改称蛟河。

现蛟河在1987年更名以前,称嘎呀河,现小蛟河更名为蛟河,又因为当时的蛟河下游在蛟河市城区南,历史上俗称南河。所以,蛟河市名源于原称蛟河的小蛟河,而蛟河历史上又有因洪水泛滥而南河改称蛟河的传说,因此可以说,那蛟兽相斗的故事虽为虚传,但此地自古常闹洪水却是事实。这恐怕是蛟河名称的真正起因。因为“蛟”是我国古代传说中的一种能发大水的龙,故以一个蛟字反映此地常遭水害的事实。 

历史沿革

先秦时期

从蛟河市境内发掘的古代遗址表明,早在3000多年以前,这块土地上就有人群集聚,生息繁衍。 唐虞至夏商周时期,今境隶属肃慎。

秦汉至南北朝

秦统一全国,废除分封制,设立郡县今境仍隶属肃慎,东汉至三国时期,今境属玄菟郡,上殷台县。公元265年-420年,两晋时期,在东北设东夷校尉专管东北地区民族,今境隶属挹搂。南北朝时属勿吉。

隋唐至宋元

隋朝是将勿吉改为靺鞨,今境属之。唐朝时,开元前,618年-712年属靺鞨,开元后,713年-907年属渤海国。 辽代,先隶属东丹国,后除设府州县外,还设了十个自治部,今境隶属长白山部(肃慎部)。 金朝,隶属上京路、海兰路。

明清

明代,隶属奴儿干都司。 清代,隶属吉林将军府。清乾隆元年(1736年),吉林副都统在境内额穆赫索罗站设佐领衙门,管理额穆、敦化市、五常部分台站旗丁。宣统元年(1909年),设置额穆县,县治设在额穆索罗站。 宣统二年(1910年)2月,隶属于吉林省东南路道。

中华民国

民国三年(1914年),隶属吉林省延吉道(东南路道改称)。1929年,废除道制,直属于吉林省。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蛟河沦为日伪统治区。1932年,额穆县政府改称额穆县公署,直属吉林省。1933年,伪县公署从原驻地额穆索迁至蛟河街。1939年额穆县改称蛟河县。1945年,蛟河解放。同年11月,成立蛟河县民主政府,隶属吉林省永吉专区。1946年,隶属于吉林省吉东专区。1948年,隶属吉林省直辖。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58年9月,今境隶属于吉林市。1966年2月,隶属永吉专区。1969年6月,市地合并,隶属吉林市。 1989年9月,撤销县建制,设蛟河市(省直辖、吉林市代管),直至今日。

地理

位置境域

蛟河市位于吉林省东部,吉林市东南部,东与教化市相邻,南与桦甸市接壤,西隔松花江永吉县丰满区相望,北与舒兰市和五常市毗连。经纬度范围是东经126°45'-127°56',北纬43°12'-44°09’之间。东西最宽90千米,南北最长约105千米,辖区面积6429平方千米。

气候

蛟河市属于亚温带大陆性季风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少雨干燥,夏季温热多雨,秋季凉爽多晴,冬季温长寒冷。年平均气温3-5℃,由于蛟河市地形复杂而气温有明显差异,东部和东南部分为高寒山区,气温较低,中西部为丘陵地区,气温稍高。蛟河市年平均气温为4·5。C,极端最高气温为34·4。C,出现在1999年7月14日;极端最低气温为零下41.8。C,出现在2001年1月13日。山区无霜期100-110天,丘陵盐湖地区无霜期为120-130天。全年平均降水710mm左右。

地质

地层

蛟河市地层分为古生界、中生界和新生界。

古生界,出露的地层主要为寒武到奥陶系、二叠系。寒武到奥陶系分布在横道子、漂河川、蛇岭沟等地。二叠系上统分布于二道沟、朝阳沟、平地沟等地。二叠系下统分布于老爷岭、杉松岭、庆岭、大石虎等地。

中生界,出露的地层有三叠系、休罗系、白坐系。三叠系分布在北部的养鱼村、冰湖沟、青山以北西土山一带。休罗系分布于关门碗子、奶子山、位门、太平岗一线。白坐系分布广泛,主要出露于柳树林子、奶子山、平安堡及松江一带。

新生界,地层遍布于全市各地,可划分为第三系和第四系。第三系分为上下两部,上部分布在二秃顶子、义气、半截河一带;下部主要分布于张广才岭东西两侧。第四系分布于松花湖、蛟河、团山子河等大河流域。

构造

蛟河市境内地质构造位于天山到兴安地槽榴皱区东缘,吉黑榴皱带吉林市地槽禮皱带。按照褶皱,主要分为三个向斜,蛟河向斜、民主屯倒转向斜、团山子倒转背斜。蛟河向斜,核部地层由白坐系油页岩组成。民主屯倒转向斜核部为板岩,两翼为变质砂岩。团山子倒转背斜核部为上统的变质砂岩,两翼为上统板岩。断裂带主要分为四个地带,桦树林子~蛟河断裂带主要出露于吴家屯(现名四合)~靠山屯一带,长约69千米;天岗~前进断裂带西起天岗,向东经前进伸向敦化市境。断裂带长80千米,宽10~15千米;清源~密山断裂带片断,此断裂带由桦甸市进入蛟河市东南部位的张广才岭,经牡丹江至密山,长约数百千米,境内长60千米,宽15千米;青背~西北岔断裂带此断裂带分布于境内中、东部,由数条逆断层组成。长约100千米,宽25~30千米。

岩石特征

蛟河境内岩浆活动频繁,出露的岩石有侵人岩、火山岩。其中侵人岩占绝对优势。

侵入岩,分布约占全市总面积的70%以上,是构成张广才岭岩体的主体岩石之一。其中,华力西晚期侵入岩,在二叠世末期,大规模的岩浆活动达到高潮。燕山早期侵入岩,在晚三叠世以中酸性喷发活动为序幕之后开始活动。喜马拉亚期侵入岩,主要为碱性次火山岩。

火山岩,规模最强的火山活动发生在新生代,分布于张广才岭和松花湖西岸,主要岩性为碱质玄武岩。中生代晚三叠世火山活动仅在蛟河市北部一带。晚古生代喷出岩及火山碎屑岩发生受低~中等程度的变质。

地形地貌

蛟河市地处松辽平原向长白山区过渡地带。地势东北高、西南低,东有张广才岭,南有威虎岭,中有老爷岭,最高山蜂老爷岭主峰海拔1284.7米。地貌可分为山区、低山丘陵区、河谷平原区和松花湖区。其中山区平均海拔在600-800米,低山丘陵平均海拔在400-600米,河谷平原平均海拔在200-350米,松花湖区平均海拔在200-500米。山区和丘胶区占全市总面积的69%。

山区主要分布在张广才岭、威虎岭、老爷岭为主的地带。主要山峰均是千米以上,山顶多呈尖顶状和锯齿状,坡度50至60度之间,面积229745公颂,占全市总面积的36.1%。

低山丘陵区主要分布于山区和河谷平原的中间广阔地带,包括天北、天岗、庆岭、新站、拉法、乌林、南岗子、池水、青背、漂河、奶子山等乡镇街的87个村。面积209380公顷,占总面积的32.9%。

河谷平原区主要分布于蛟河盆地和西北部的主要河流两岸,包括蛟河、新站镇、拉法、乌林、奶子山、池水、新农、天北、天岗等乡镇街的92个村。地形较平坦,面积70642公颂,占全市总面积的11.1%。

松花湖岸区主要分布于西南部,松花湖两岸。多为丘陵岗地,包括庆岭、松江、青背、漂河、池水、新农等乡镇的41个村,面积126:641公颂,占全市总面积的19.9%。

土壤

蛟河市土壤类型比较复杂,共有9个土类,21个亚类,26个土属,76个土种。主要土壤有灰棕壤、白浆土、冲积土、水稻土、草甸土、沼泽土、泥炭土等。

灰棕壤土类,分布于全市各乡镇。其特性为土层薄,偏酸性,肥力低,适于发展林业。

白浆土类,分布在丘陵坡岗地上。其特性为土层薄,土壤侵蚀严重,酸性强,物理性状差。大多种植大豆、玉蜀黍属等。

冲积土类,主要分布在大小河流两侧。其特性为土质肥力较高,且保水保肥,适宜种植水稻。

水稻土类,在全市各乡镇均有分布,比较集中分布于蛟河盆地的新站、拉法、新农、天岗等乡镇的平川地带。其特性为氮磷含量有所降低。

草甸土类,主要分布在平地、丘陵漫岗的低平地带。其特性为黑土层较厚,肥力高。

沼泽土和泥炭土类,主要分布在沟谷和沿河低注地带。其特征为土性较凉,经常处于积水状态,但有效养分低。

水文水利

水文

全市共有大小河流89条,辖区水网交织,主要河流有松花江牡丹江市水系,主要河流有7条,总流域面积4561.6平方公里。松花湖三分之二水域位于境内。松花江水系的河流均顺其地势自东北向西南注入松花湖或松花江。威虎可自南向东北与珠尔多河汇合注入牡丹江

拉法河,发源于新站镇北境,吉兴屯北沟,沿途接纳朝阳沟、龙凤、黄泥、大姑家义马、海青、东德等河流,汇合蛟河,于池水乡池水屯东注入丰满水电站。河长65.6公里,流域面积920平方公里,平均河宽70米,平均河水深0.7米,多年平均流量为9.6立方米/秒,讯期最大流量每秒130立方米。

蛟河,原称蛟河,发源于前进乡张广才岭二秃顶子山西省侧,由东北流向西南沿途接纳平地沟、大二道、北沟、杨木林子等河流,于蛟河镇西北与拉法河相汇流入松花湖。河长89.7公里,流域面积1121平方公里,平均河宽70米,平均河水深0.7米。是蛟河市最大的河流。

小蛟河,发源于黄松甸镇巴掌山北侧,由东南流向西北,沿途汇集水青、同青、泥鳅等河流,于蛟河镇西与蛟河汇合流入松花湖。河长47.1公里,流域我面积422平方公里,平均河宽60米,河水深0.4米,多年平均流量4.82立方为/秒。汛期最大流量每秒50立方米。

漂河,发源于白石山新开岭北侧,平顶山南侧,由东北流向西南,沿途接纸场东、北京窖、寒葱沟等河流,于漂河镇头道沟下屯西南注入松花湖。流流域面积741平方公里,河长70.5公里,平均河宽25米,多年平均流量7.5立方米/秒。

牤牛河,发源于天岗镇东北生菜顶子北侧,由东南流向西北,于吉林市九站东侧注入松花江。河道总长57.3公里,境内河长26.1公里;总流域面积872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281平方公里;平均河宽40米,平均河水深0.4米,多年平均流量5.57立方米/秒。

团山子河,发源于天北乡东境庆岭山西侧,由东流向西,于大口钦西界流入松花江。河道总长67公里,境内河长40公里,总流域面积850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410平方公里,平均河宽40米,河水深0.5米,多年平均流量8.9立方米/秒。

威虎河,发源于黄松甸镇南境平顶山北侧,由西南流向东北地区,与珠尔多河汇合注入牡丹江。河道总长80.6公里,境内河长35公里;总流域面积707平方公里,境内流域面积400平方公里,平均河可宽40米,多年平均流量为5.6立方米/秒。

水利

蛟河市共有 411 座水利工程,其中中型水 库有 3 座,小型水库有 14 座,小型的二级水库有 84 座,1000 立 方米以上的塘坝有 102 座。

“东部山水蓄能三峡”工程总投资2100亿元,规划装机容量3500万千瓦,主要包括白山、敦化、蛟河3个抽水蓄能电站和纳入国家《抽水蓄能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的7个站点,预计到2030年全省抽水蓄能电站装机规模将达到1210万千瓦。 

蛟河龙凤水库

龙凤水库面积3000亩,平均深度9.00米,最大深度17.00米,透明度30厘米,以防洪、灌溉为主,兼养鱼、发电、旅游等综合利用的大型水利工程。大坝东连龙山,西接风山。形成长2.5公里,平均宽1.1公里的水面,水面面积2.75平方公里,库容0.27亿立方米,称龙凤湖,控制流域面积185平方公里。大坝为均质坝,坝长916米,坝高20.7米,坝顶宽4米,迎水面建有1米高的钢筋混凝土防浪墙,两侧以石块砌筑成较为平整的护坡。

红星水库

红星水库枢纽工程建筑物由土坝、溢洪道、灌溉引水发电洞及电站组成。红星水库坝址以上集水面积100平方千米,总库容1146万立方米。灌溉面积超过4000公顷,水库是以防洪、准概为主,结合发电、养鱼的中型水库。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蛟河市境内矿产资源种类较多。全市目前已发现矿种51种,查明资源量的矿种21种,已开发利用的矿种17种,列入吉林省矿产资源储量表的矿产34种,上表矿区13个。蛟河素有“长白山立体资源宝库”之称。其中花岗石储量100亿立方米,是全国七大花岗石主产区之一,居全国之首。

蛟河市能源矿产主要有煤炭,金属矿产主要有铜矿、矿、钼矿金矿银矿等,非金属矿产主要有冶金用脉石英、压电水晶、熔炼水晶、伊来石粘土、硅藻土、饰面用玄武岩、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花岗岩等,水气矿产矿泉水。其中煤炭、饰面用花岗岩和建筑用花岗岩具有资源优势。煤炭储量2300万吨、泥炭储量110.5万吨、镍储量10720吨、伴生铜储量2962吨、冶金用硅石储量505.6千克瓷石矿储量120.3万吨、饰面用花岗石储量9522.56万立方米、建筑用花岗岩储量8675.4万立方米。

截至2020年末,全市共有各类矿山43个,其中大中型矿山22个,小型矿山21个。分别占矿山总数的51%和49%。

土地资源

截至2019年底,蛟河市现有耕地面积耕地153361.40公顷,园地面积园地2322.34公顷,林地面积434638.53公顷,草地面积2835.35公顷,湿地面积2094.61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面积14205.78公顷,交通运输用地面积4766.40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面积21634.58公顷。

水资源

蛟河市水资源总量19.51亿立方米,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7.52亿立方米,地下水资源量1.99亿立方米。地表水可开发资源量11.4亿立方米,地下水可开发资源量2895万立方米。可开发水力装机3940千瓦。

蛟河市有大小河流89条,其中四级以上河流7条。总水域面积2.74万公顷,其中江河面积0.7万公顷,湖泊面积1.93万公顷,水库、池塘面积0.11万公顷。

综述

境内山高林茂,有60多种珍稀树种,森林覆盖率高达68%,活立木蓄积量近2781万立方米。域内已查明野生动植物1200多种,其中人参、花旗参野生灵芝梅花鹿林蛙、木耳、蘑菇等可食用药用动植物400多种。

植物

木本植物中,共有11科40余种,全市自然分布树木种类以温带长白山植物区系占优势,也有少量亚热带和温寒带亲缘树种。有耐寒的云杉臭冷杉落叶松;有喜温的果子松沙冷杉、機树、春榆和各种械树;有耐旱的蒙古栎黑桦;有喜水的水曲柳钻天杨。由于采伐量不断增加,大部分为过伐林、次生林和人工林。

草本植物,蛟河市境内现有草本植物600余种。其中食用植物近百种,有嵌菜、薇菜、黄花菜、荠菜、广东菜、山芹菜等。菌类有黑木耳、松口蘑、猴头、大榆蘑、元蘑等。药用植物有200种以上,主要有人参、百合、黄芪、党参、龙胆、猪苓、蛇麻子、益母草、天南星等。全市蜜源、粉源植物100多种。水生植物主要以藕、菱为主。塘藕,又称荷花,既能供人欣赏,又能食用。菱角营养丰富,有较高的经济价值。另外,还有较多的藤本植物,如山葡萄、软枣子等。

动物

蛟河市野生动物资源丰富,其中鸟类有280余种,另有各种兽类、两栖纲爬行纲等。兽类有狍、棕熊熊瞎子紫貂黄鼬水獭亚科、东北虎、野猪、马鹿狐属、豹子、欧洲狗獾、狼、梅花鹿猞猁、野兔、刺猬亚科、松鼠等;鸟类有鸳鸯、环颈鸡、棒鸡、大斑啄木鸟环颈雉野鸭山雀科等;爬行类有棕黑锦蛇亚洲蝮属极北蝰和草晰;两栖类有中华中华蟾蜍中国林蛙、东北雨蛙、无斑雨蛙等。

境内水生动物主要有鱼类、虾蟹类、背角无齿蚌类等。其中以鱼类为主,有11科40多种。传统养殖鱼类有鲤鱼、鲢鱼、鱼、鲫鱼、草鱼等。松花湖花、花、鲫花、岛子久负盛名。其它还有拉氏鱥、青鳞子、白漂子、川丁子、黄颡鱼黄尾鲴鲇形目泥鳅等。境内虾类有两种:一是沟虾(也称草虾);一是沼虾(又称青虾),以沟虾为主。‘蟹类以中华绒螯蟹为主,是从辽宁省引进的。昆虫纲主要有蜜蜂属士蜂凤蝶总科、蜻蜒、螽斯科等。

自然保护区

吉林威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地处吉林省蛟河市东北部长白山脉,位于威虎岭北缘,张广才岭南侧,保护区属第二松花江水系,蛟河市境内的主要河流蛟河发源于此。 

保护区于2013年10月经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确定为“生态系统类”“森林类型”的自然保护区,以森林生态系统及东北虎为主要保护对象,是一个集保护、科研、宣教为一体的多功能自然保护区。

保护区是长白山区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区域之一。保护区共有植物696种,分属于12纲62目144科,其中国家重点保护野生植物有:果子松钻天柳水曲柳、黄檗、紫椴、野大豆6种。保护区共有脊椎野生动物261种,隶属于6纲30目76科。其中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东北虎、原麝紫貂金雕4种,Ⅱ级重点保护31种,有野猪、狍等东北虎猎物。

自然灾害

蛟河市境内的主要自然灾害有,水灾、旱灾、风雹灾、霜冻、低温冷害、病虫害等。

低温冷害,是蛟河市农业生产的主要自然灾害之一。水灾,蛟河市年均降水量并不多,但是降雨集中在7~8月份,容易形成水灾。旱灾,蛟河市地处山区,水源涵养性较好,加之旱田多,水田少,旱灾少于水灾,多为春早,个别年份有春早连着夏伏早的现象。风雹灾,蛟河市风雹灾多发生在5~10月间,霉灾同时伴有风灾。霜冻,主要发生于春秋两季。

2003年6月14日下午2点至2点40分,青背乡先进村和五道沟村遭受了40分钟暴雨袭击,农作物受灾面积114公顷,过水的农作物面积有40公顷,成灾面积34.9公顷,绝收面积13.5公顷,毁坏耕地2.3公顷,粮食减产68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13.6万元。

1989~2003年间,只有1996年、1997年和2003年发生较重的低温灾害。2003年,全市低温冷害受灾面积15931公顷,粮食减产44110吨,农业直接经济损失5293万元。

行政区划

蛟河市下辖8个镇、2个乡、7个街道、1个省级开发区。蛟河市人民政府驻民主路19—2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1年年末全市总人口(户籍,下同)为403977人,比上年减少4133人。全年出生人口1307人,出生率为3.22‰,比上年下降0.62个千分点;死亡人口2056人,死亡率为5.06‰,比上年下降12.08个千分点;人口自然增长率为-1.84‰,比上年增加11.46个千分点。全市城镇人口168082人,乡村人口235895人。人口性别构成,全市人口中,男性人口为204750人,占50.7%;女性人口为199227人,占49.3%。人口年龄构成,全市人口中,0-17岁人口为50341人,占12.5%;18-34岁人口为68174人,占16.9%;35-59岁人口为179470人,占44.4%,60岁及以上人口为105992人,占26.2%。

民族

蛟河市境内,汉族439083人,占92.6%,少数民族占7.4%,其中朝鲜族22423人,满族10625人、回族1196人、蒙古族518人。此外,还有为数很少的壮族锡伯族土家族、维吾尔族、苗族、族、白族侗族等。

语言

蛟河方言属于东北地区官话下黑吉片中的吉绥小片,以吉林省为方言代表点。吉林蛟河片方言既有东北官话的语音特征,又有其自身独特的特点。蛟河市的语言同普通话比较接近,但是,一部分语音、词汇和普通话差异较大,尤其一些方言土语地方特色明显。例如,起根:原来、原先、开始;得(de)色:轻挑;夜个儿:天;横(heng):厉害;多暂:啥时候;搁这儿:放在这儿等。

宗教信仰

蛟河市的宗教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道教。境内宗教信仰者达到8000人以上,境内现在主要的宗教活动场所有报恩寺、慈恩寺、金斗宫、拉法山寺庙,以及境内清真寺1座,基督教堂60余处。

佛教,清代顺治传人蛟河。2003年达300人,有比丘尼8人、比丘7人。2002年经核准登记的佛教寺庙有庆岭镇的报恩寺和慈恩寺。

伊斯兰教,1930年蛟河有信徒49人,2003年有基督教教堂60处,主要分布在蛟河市区内、新站镇、奶子山、天北、黄松甸镇、前进、拉法、漂河、乌林、南岗子等乡镇街,有长老3人、传教士5人、义工传道员104人、基督教徒7912人。

天主教,1926年传人蛟河。1996年发展到110人。2003年120人。

道教,1926年蛟河有道教徒12846人。2002年经核准登记的道教教观有金斗宫和拉法山寺庙。

经济

综述

蛟河市的主要有医药健康、绿色石材、长白山特产品、新能源、现代特色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主导产业升级项目有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蛟河创新产业园等,黄松甸镇白石山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

截至2021年年末,蛟河市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8.2亿元,同比增长6.9%,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4%,第三产业增加值51.6亿元,同比增长8.5%。三次产业结构比为27.7:21.8:50.5。

截至2021年年末,蛟河市年固定资产投资额为18.1亿元,同比增长10.7%。500万元以上项目累计完成投资17.4亿元,同比增长23.4%。其中第一产业投资额1.1亿元,同比下降13%,第二产业投资额9.1亿元,同比上涨41.3%,第三产业投资额7.9亿元,同比上涨8.5%。

第一产业

蛟河市第一产业中特色产业主要有食用菌、糯玉米、晒烟、生猪、肉牛等。着力打造了以肉牛产业为引领,黑木耳、野生灵芝、甜粘玉米、晒烟为支撑的“1+4+N”现代农业产业格局。 “十三五”期间,市级以上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到31户,黄松甸镇白石山镇获评全国农业产业强镇。累计建设高标准农田39.4万亩,占基本农田面积的25%。现代畜牧业中,全市培育国家云平台备案规模养殖场181个。

截至2021年蛟河市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285032万元,比上年增长6.8%。2021年蛟河市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05691.3公顷,比上年增长0.2%。其中,水稻种植面积11436公顷,增长21.6%;玉蜀黍属种植面积83596公顷,增长1.3%;大豆种植面积9512公顷,下降21.2%。

2021年蛟河市全年粮食产量65.6万吨,比上年增长5.3%,其中,水稻产量8.9万吨,增长25.9%;玉米产量53.3万吨,增长3.7%;大豆产量2.9万吨,下降5.6%。猪存栏13万头,出栏20.9万头;牛存栏11.8万头,出栏6万头;羊存栏0.6万只,出栏0.4万只。猪肉产量18740吨,牛肉产量10145吨,羊肉产量51吨,禽肉产量8172吨,禽蛋产量2242吨,牛奶产量72吨。

第二产业

蛟河市第二产业构成主要是工业和建筑业,其中工业形成了以医药健康、长白山特产品加工、石材加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为主的四大市域工业板块。引进建设了中国北部(蛟河)石材循环经济产业园、中科院苏州医工所蛟河创新产业园等主导产业转型升级项目。2021年,第二产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4%。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27户,较2020年多7户。全部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4%,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3%。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38.2亿元,比上年下降6.14%,其中:农副食品加工业产值18.5亿元,同比增长31.2%;医药制造业产值3.3亿元,同比下降71.8%;汽车制造业产值5.3亿元,同比下降36.9%;电力热力生产和供应业产值1.5亿元,同比下降40%;橡胶和塑料制品业产值1.5亿元,与去年持平。

全年全社会建筑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1.9%。资质建筑业企业15户,产值6.2亿元,同比增长12.4%。

第三产业

蛟河市2021年第三产业增加值51.6亿元,同比增长8.5%。第三产业主要构成有,批发零售业、文化旅游业、金融业等。文旅产业成为蛟河市经济发展的新引擎,其中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红叶谷丰满水电站等特色山水人文资源为文化旅游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撑。2021年末,全部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89.8亿元,比年初增加4.29亿元。

全市2021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9亿元,比上年增长9.6%。其中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9.1%;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额同比增长8.7%。全年接待游客40.6万人,接待省内游客25.1万人,占全部接待游客人数的61.8%。旅游接待收入1.8亿元。

经济功能区

蛟河经济开发区于2005年1月8日正式组建,同年11月25日,被吉林省政府正式批准为省级工业集中区,是集工业集中区与金融商贸服务区于一体的现代化新城区。蛟河经济开发区科学规划了长白山特色产业园区、冶金粉体高科技产业园区、浙江工业园和商贸物流四大园区,重点建设生物制药、特色食品、冶金粉体、机械制造、木制品加工及商贸物流六大基地。

目前,已初步形成了以长白山制药、黑尊食品、科立辉柴泊发电机、九安硼业、森源木业、伟基国贸中心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格局。促使得利斯300万头生猪加工、东北地区虎药业双抱菇加工等61个项目先后进区落户,累计引资66亿元,其中亿元以上项目23个,千万元以上项目38个。

社会

教育事业

蛟河市现有小学99所,在校学生14926人,专任教师1549人;初中19所,在校学生8754人,专任教师1002人;高中4所,在校学生6542人,专任教师477人;特殊教育学校1所,在校学生149人,专任教师24人;幼儿园106所,在园幼儿5838人,专任教师388人。

文化事业

截至2021年末,全市共有文化馆(站)18个,图书馆1个,藏书55.1万册。艺术表演机构1个,全年演出场次44场。全年放映公益电影3072场。广播、电视人口覆盖率分别为100%、90%。蛟河市已建立县(市)级“非遗”名录30项,包括:民间文学类18项,民间舞蹈类1项,传统手工技艺类9项,民俗类2项。吉林市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一项。

科技事业

蛟河市组织申报省和吉林市科技发展项目5项,争取科技资金220万元。2户企业被认定为吉林市级企业技术创新中心,1户企业被认定为吉林市科技创新团队。2户企业被评为吉林市科技“小巨人”企业,3户企业被评为吉林省“小巨人”企业。通过了国家科技富民强县专项行动计划—生猪标准化养殖技术示范及产品精深加工项目。推荐大连开发区长白山制药厂申报省高价值发明专利项目,蛟河市地理标志证明商标达到5件,位列吉林地区首位。

医疗事业

截至2021年末,蛟河市有各级各类卫生机构451所,其中:医院14所、社区服务中心6所、卫生院10所、村卫生室223所、门诊部6所、诊所(卫生所、医务室)187所、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所、结核病防治所1所、妇幼保健站1所。全市拥有卫生技术人员2643人,职业(助理)医师1093人,注册护士1102人,编制床位2043张。

体育事业

蛟河市现有2处8000平方米的全民健身户外活动基地,拥有40个1000平方米以上的村屯文化小广场。全市共有协会32个,会员6500余人,健身活动站点145个,经常参加活动的人达到6万余人。

2021年共投资500余万元,对蛟河市体育馆、体育场进行了提档升级改造。在蛟河市河北街北河体育健身公园建设了一处儿童技巧公园,为吉林省第三处建设该场地的城市,县级市唯一一处。

竞技比赛取得优异成绩,在参加2021-2022年度吉林省青少年速度滑冰和短道速滑锦标赛上,我市运动员分别获得速度滑冰5金,3银、6铜;短道速滑1金,2银的好成绩;在年度吉林省青少年田径锦标赛上共获得1银,2铜、同时有12人在速度滑冰,短道速滑、田径三个项目上达到“国家一级运动员标准”等级称号,2021年向上级训练单位输送30人。

社会保障

截至2021年年末,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2450人,城乡居民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3647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18866人。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47460人,生育保险参保人数32516人。

全年城镇新增就业3579人;城镇失业人员再就业771人;就业困难人员实现就业504人;城镇登记失业率3.87%。

截至2021年末,全年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7482元,同比增长7.6%;全年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7912元,同比增长10.5%。

居住环境

2021年,蛟河市城市空气质量优良天数共计311天,优良比率94.8%;重污染及以上天气2天,占比0.6%。PM2.5均值浓度26微克/每立方米、PM10均值浓度52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硫均值浓度13微克/每立方米、二氧化氮均值浓度23微克/每立方米。各项数据显示,蛟河市城市空气质量处于良好质量水平。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蛟河拉法河、漂河、团山子河、牤牛河等主要河流水质符合地表水Ⅲ类标准。国、省考断面优良水体比例为100%,无劣五类考核断面。

交通

综述

蛟河地处要枢,交通发达,位于东北地区轴心位置,东北亚经济圈中心地带,东接图们江经济圈,连俄朝港口通向日本海,西接中—蒙内蒙古省际大通道连外蒙通欧洲,南接沈阳市大连市面向环渤海,北接哈大齐经济走廊联通俄罗斯。长珲高速公路、长珲高速铁路、302国道、省道榆江公路和图们市至北京、图们至哈尔滨市两条铁路贯穿全境。 

公路

蛟河市全市农村公路总里程达到1871.4千米,建制村通硬化路率达到100%,自然屯通硬化路率达到96.77%,农村公路列养率达到100%,优良中等路以上比例达到93.74%,建制村通客车率达到100%。

境内的公路主要有长珲高速公路、302国道、榆江公路等。长春市至蛟河车程2.5小时,沈阳市至蛟河车程5小时,哈尔滨至蛟河车程4小时。2022年,西长安街街道、朝阳路等5条道路建成投入使用,蓝湾大桥竣工通车。团结村道路维修改造工程开工建设。

铁路

蛟河市境内有多条铁路线,北京至图们市、沈阳至图们、哈尔滨市至图们、大连市至图们、长春至牡丹江市等列车都可直达蛟河。东北地区最美高铁(吉珲客运专线)的正式运行,使蛟河到吉林市仅半小时,到长春和延吉市1个小时,到哈尔滨2个小时。另外铁路线还有长图铁路和长吉珲城际铁路。

蛟河站,位于在吉林省蛟河市车站街,建于1928年,离长春站225公里,离图们站304公里,隶属中国铁路沈阳局集团有限公司吉林车务段管辖。现为三等站。可办理客运和货运业务。目前经过蛟河火车站的列车有12列。

航运

蛟河市可以通航的码头主要有,庆岭码头、苏尔哈湖湾码头与丰满码。航运路线主要有:庆岭码头至丰满,苏尔哈渔湾至丰满,庆岭码头至五虎岛。

市内交通

蛟河现有公交车50辆、客运车71辆。每辆运营车辆都安装摄像头,公交车上摄像头多达8个。现境内公交路线共有10条,分别为,1路橡胶坝-铁路车站、2路北崴子-高铁站、3路新政务大厅-河南白楼、6路客运站-高铁站、7路新政务大厅-蓝湾国际、8路林业新村-南河新村、10路火车站-高铁站、11路河南白楼-高铁站。蛟河市境内现有出租车数量855台。

人文

综述

蛟河市历史悠久,境内不仅有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代、辽金时代、高句丽时代、海王国时代、明代、清代等古迹,更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念地等。蛟河市已建立县(市)级“非遗”名录30项,包括:民间文学类18项,民间舞蹈类1项,传统手工技艺类9项,民俗类2项。吉林省市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一项。

文物古迹

蛟河市历史悠久,境内不仅有旧石器时代、青铜器时代、汉代、辽金时代、高句丽时代、海王国时代、明代、清代等古迹,更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时期的纪念地等。境内现有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7处,市级5处,县级13处。

苏尔哈古墓群

位于蛟河市漂河镇苏尔哈湖湾东山上的苏尔哈古墓群,东西长约500米,南北长约1000米,总面积约50万平方米。古墓群三面环山,南临松花湖,山下有一条名叫蛤蟆河的河流由东向西流去。

遗址分布在东南部山顶至山腰处,山坡上有明显的梯状台地,略呈“人”字型。东坡为11阶,西坡为12阶。台地一般长7米~20米,宽6米~25米,台地上面不见居住址坑,但地表散布有石器和陶器残片。

全国第三次文物普查时,在古墓群附近采集到陶器耳2件、陶器底2件、石镞1件。陶器为素面夹砂陶,石器为板岩磨制。苏尔哈古墓群被吉林省人民政府批准为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拉新战斗纪念遗址

1946年6月7日,中国人民解放军,为了粉碎中国国民党反动派全面内战的阴谋,挥戈反击,在吉林省蛟河市境内的新站、拉法与国民党军激战,取得了著名的拉法“六•七”战斗的胜利,军史上叫拉法战斗,也叫拉新战斗。

拉新战斗纪念遗址,是解放战争时期在中国历史上有着较大影响的文化遗址。纪念遗址包括拉法战斗纪念碑和新站谈判旧址。拉法战斗纪念碑和新站谈判旧址已被吉林市人民政府批准为市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成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

春光北山古城

春光北山古城城址位于蛟河市乌林乡春光村本屯北,东距朝阳东山约1千米,南约1.5千米处有由东向西流去的嘎呀河,西约2千米为蛟河至舒兰市的公路。古城略呈长方形,城墙为黄土夯筑,夯层不十分明显,夯层厚约5厘米。城墙西、南、北侧保存较好,唯东墙的东南部约近20米不见城墙痕迹。城墙最高处为2.55米,最低处为0.5米,基宽9.5米,顶宽2.5米。城址南北直径为36.2米,东西直径为30米,周长112米。从该城的地理形势与构筑形制看,或为辽金时期修建的军事城堡。

非物质文化遗产

蛟河市已建立县(市)级“非遗”名录30项,包括:民间文学类18项,民间舞蹈类1项,传统手工技艺类9项,民俗类2项。吉林市级“非遗”项目5项,省级“非遗”项目一项。

省级非遗漂河烟种植技艺

漂河烟产在吉林省蛟河市的漂河川沿岸,又称为“蛟河烟”“关东烟”。漂河烟是全国八大烟叶品系之一,距今已经有近四百年的种植历史。漂河烟颜色红黄,油份充足,香味醇厚,燃烧性好不截火,抽起来不苦不呛,不辣不冲,不弱火有串味。民间谚语称道为:“青筋暴绺虎皮色,锦皮细纹豹花点,灰白火亮串味足,小把玲珑算珠拐”。

漂河烟的名气和口碑,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和祖辈的烟农探索出的宝贵经验息息相关。从选择上百年的老品种“红花铁矬子”,穿踩格子点烟籽,装池子捂黄,上绳上架吃露水变红等这些宝贵经验,对漂河烟的质量和产量的提高有着重要意义和研究价值。2008年,漂河烟栽种技术被录入吉林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漂河烟吸食风俗和民间传说被录入吉林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松花江村落河灯制作技艺

蛟河漂河镇富江村西扇子沟屯仍保留有放河灯的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和七月十五都要举行放河灯仪式,七月初七是为庆祝七夕,七月十五是对中原节的纪念。

早期的河灯也叫“糠灯”,是用荞麦和糠皮蒸制而成,由于制作繁琐、成本高,后来人们改用红纸糊制,底部浸蜡防水。现今,河灯采用彩纸等通过艺人们精巧的手艺制作,河灯小到10厘米,大到60厘米。有荷花灯、龙灯、各类飞禽走兽、各式桨轮船及楼堂殿阁等种类繁多的河灯,所有制作材料都是环保易降解的新型材料。      

饮食

80年代后期,城区居民主食以大米、白面为主,副食以蔬菜、豆制品、肉类为主。冬季多数人家以白菜、萝卜和阳芋为主要副食。豆制品有大豆腐、豆腐干;肉类以猪、牛肉为主,年、节可吃到鸡、鱼。90年代后期,人们注意营养分配,饮食结构均衡,喜欢吃瘦猪肉,注重吃牛、羊肉和鸡、鱼等低脂肪、低胆固醇的肉类、鱼类食品,吃绿色食品。节假日到饭店订餐逐年增多。进入21世纪,农村居民饮食发生了根本性变化,主食以大米、白面、玉米为主,一年四季可吃到新鲜蔬菜。

东北菜

东北地区菜是指东北地区,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东部的烹饪菜种,因东北地区独特而统一的人文环境和自然环境,东北各地的饮食高度相似,但细分之下也有吉菜、辽菜、黑桃乌青菜菜系的说法。东北菜的形成过程也融合了一些中国其他菜系和汉族饮食的特点。东北菜的特点是一菜多味、咸甜分明、用料广泛、火候足、滋味浓郁、色鲜味浓、酥烂香脆,烹调方法长于、爆、扒、炸、烧、蒸、炖,以溜、炸、酱、炖为主要特点。

蛟河东北菜的代表菜有白肉血肠、锅包肉、东北乱炖溜肉段地三鲜猪肉炖粉条小鸡炖榛蘑、扒熊掌、拔丝地瓜、酱骨架杀猪菜等等,另外还有东北人喜好吃的酸菜和用蔬菜蘸大酱的蘸酱菜等。

庆岭活鱼宴

庆岭活鱼的鱼是来自松花湖的10余种天然江鱼,从湖中捉来后放在自家鱼塘养着,食客来了以后挑选自己相中的鱼。庆岭活鱼1999年被评为“吉菜名菜”,现已开发鱼类菜系20余种,受到专家和美食家的一致好评。

庆岭活鱼制作方法独特——松花湖的活鲤鱼,庆岭瀑布的清泉水,再加上庆岭土生土长的芭蒿,做出的鱼清香可口、鲜而不腥、肥而不腻,独具风味。庆岭活鱼现已是驰名国内外的佳肴,北京、上海市广州市海南省等地也都挂出了“庆岭活鱼”的招牌,堪称“蛟河一绝”,此处客源广泛,每年来此品尝活鱼的游客络绎不绝。

朝鲜族菜系

蛟河市是一个朝鲜族聚集的地方,有一个乌林朝鲜族乡。随着历史的发展,朝鲜族形成了特有的饮食习惯和做法。口味多以辣味为主,如:煎沙参生拌牛肉打糕糯米肠,辣椒包。朝鲜族平常的主食是吃大米饭,喜欢食米饭,擅做米饭,用水、用火都十分讲究,做米饭用的铁锅,底深、收口、盖严,受热均匀,能焖住气儿,做出的米饭颗粒松软,饭味纯正。

朝鲜族日常菜肴常见的是"八珍菜"和"酱木儿"(大酱菜汤)等。"八珍菜"是用绿豆芽、黄豆芽、水豆腐、豆腐干粉条桔梗蕨苗、蘑菇八种原料,经炖、拌、炒、煎制成的菜肴。大酱菜汤的主要原料是小白菜、秋白菜、大头菜、海菜(带)等以酱代盐,加水焯熟即可食用。饭桌上每顿饭都少不了汤,一般是喝韩国酱汤。大酱汤对朝鲜族人来说是少不了的。

朝鲜族是一个爱吃狗肉的民族。用狗肉来烹制菜肴,是朝鲜族烹饪中的一大特色。在朝鲜族的饮食中,誉满全国的是冷面,闻名世界的是泡菜。咸菜是日常不可缺少的菜肴。朝鲜族泡菜做工精细,享有盛誉,是入冬后至第二年春天的常备菜肴。

习俗

乌林朝鲜族民俗文化节

朝鲜族主要分布在中国东北地区吉林省黑龙江省辽宁省三省。其中以吉林省居多,最大的聚居区是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蛟河市有一个乌林朝鲜族民族乡,距市区15千米。

蛟河市乌林朝鲜族民俗文化节主要是以乌林朝鲜族乡为举办地,每年一届,举办时间在5月至9月,由蛟河市政府主办,乌林朝鲜族民族乡、蛟河市旅游局承办。节日期间以参观民俗草堂屋、观看民俗表演、品尝民族特色菜、参加民俗生活体验等活动为主。通过文化节,打造了民俗特色品牌,吸引了众多各地游客,每年接待游客3万余人。

放河灯

蛟河市漂河镇富江村西扇子沟屯仍保留有放河灯的习俗,每年的七月初七和七月十五都要举行放河灯仪式,七月初七是为庆祝七夕,七月十五是对中原节的纪念。

早期的河灯也叫“糠灯”,是用荞麦和糠皮蒸制而成,由于制作繁琐、成本高,后来人们改用红纸糊制,底部浸蜡防水。现今,河灯采用彩纸等通过艺人们精巧的手艺制作,河灯小到10厘米,大到60厘米。有荷花灯、龙灯、各类飞禽走兽、各式桨轮船及楼堂殿阁等种类繁多的河灯,所有制作材料都是环保易降解的新型材料。   

富江村河灯节的每一盏河灯都是纯手工制作,小到10来厘米,大到60多厘米,有荷花灯、龙灯、各类飞禽走兽、各式车船及楼堂殿阁等种类繁多的河灯。另外,在去湖边的路边放着用一勺一勺堆的锯末拌柴油,长达1000多米。晚8点,全村男女老少蜂拥到湖边,每人手里都拿着河灯,陆续放到湖里,庆贺丰收,祈求幸福。

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

中国吉林松花湖开江鱼美食节是以国家AAAA级旅游风景区“松花湖”为载体,以松花湖丰富的鱼类资源为依托举办的大型节庆活动,它始办于2006年,每年举办地在蛟河市或吉林市,时间每年4月15日至5月31日,开江鱼美食节以“观松花湖美景、品开江鱼美食”为主题。

举办开江鱼美食节的宗旨是通过举办松花湖祭江仪式、开江鱼现场捕捞、“江水炖江鱼”烹饪品尝大赛、鱼宴名店评选、开江鱼金牌菜、鱼王拍卖等系列活动,宣传推介丰满水电站开江鱼这一旅游品牌和关东民俗文化,推介春季旅游线路,提升城市知名度和旅游形象。蛟河市在苏尔哈湖湾度假区、爱林度假渔港举办过多次开江鱼美食节。

特色文化

巴拉文化

巴拉人生性狂放不羁,不受任何约束,生活自我封闭,以狩猎、捕鱼为生。在长期的密林生活中,他们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称之为巴拉文化。

蛟河为巴拉文化重要发源地之一,它位于长白山西麓、松花湖畔,唐渤海国时,为满族先民居住地,属都城敖东所辖范围,金朝为女真人主要居住地,隶都城上京,明代为女真乌拉国所辖渔猎之地,清代为朝廷采贡中心打牲乌拉的贡山、贡河之地。

蛟河境内遗留下很多巴拉人的足迹,有些地名都是巴拉人留下来的。像窝集口(密林、沟河边居住)、半拉撮罗(巴拉人窝棚)、额勒赫(平安屯)等。巴拉人主要信奉的是“萨满教”。萨满教是一种原始宗教,流行于亚洲和欧洲北部等地区。现在已被列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范畴。

特产

糯玉米

粘玉米又称糯玉米、蜡质玉米,一般含糖量为7%-9%,干物质全量达33%~38%,赖氨酸含量比普通玉米高16%-74%,比普通玉米含有更丰富的营养物质和更好的适口性,且子粒粘软清香,皮薄无渣,内容物多,易于消化吸收。作为蛟河市四大园艺特产业之一的甜粘玉米产业近年来得了长足发展,不仅农民从中得到了实惠,而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蛟河工业经济的发展。

林蛙油

蛟河市地处长白山区,山多林密,雨量充沛,河流纵横,草木繁茂,为林蛙的栖息和繁衍提供了优越生存条件。蛟河市所产林蛙,又称中国林蛙,主要生长和分布在长白山及其余脉的林区,为长白山特产。该蛙品种纯正、生产性能高、种群强盛、生长迅速、繁殖强、个体大、出油高,一般200—250个母蛙可产一斤林蛙油。油个大、色正、质量好,为林蛙油中的珍品。 

林蛙以其肉质细嫩,味道鲜美,营养价值高,成为餐桌上人们喜爱的美味佳肴,林蛙油是高级滋补保健品。蛟河市至90年代初随着人工封沟养蛙技术推广,林蛙资源得到了开发和利用,林蛙种群得到保护和较快发展,到2015年全市林蛙封沟达到780条,放养面积8万多公顷,放养量达到10亿只,回捕母蛙5000多万只,产林蛙油60吨。

鹿茸

鹿茸是梅花鹿马鹿的雄鹿头上未骨化的幼角,鹿茸根据不同的位置分为腊片、白粉片和氧化铁片,其营养价值和功能也不同。腊片,是鹿茸最上端的一小部分,只有大约1—3克。其营养价值是最高的。白粉片:是鹿茸排净血的部分,约是鹿茸的四分之一。红粉片:是鹿茸排不净血的部分,约是鹿茸的四分之三。鹿茸的功能:壮元阳、补气血。益精髓,强筋骨,治肾阳虚,精血不足之虚劳阳,神经倦乏。

目前,蛟河市梅花鹿存栏2万余只,主要分布于新站、乌林、新农街等乡镇街区,规模鹿场108家,其中存栏500只以上养殖场2户,梅花鹿种鹿繁育场1家新站新欣种鹿繁育有限公司。目前鹿产品主要有鹿茸、鹿鞭、鹿筋、鹿茸片鹿胎膏等。

蛟河天然野生灵芝

蛟河市气候湿润,昼夜温差大,栽培野生灵芝培养基原料均来自于长白山脉的幼柞木,培育出的灵芝具有有效成份含量高、重金属含量低、无农药残留、形状色泽好、药用价值高等特点。

2013年8月吉林农业大学委托国家电化学和光谱研究分析中心检测,蛟河灵芝每百克灵芝中含腺苷50毫克;灵芝多糖0.83克;三萜2.1克。2011年蛟河市被中国食用菌协会评为“全国食用菌产业发展示范县”;2015年“黄松甸镇灵芝”获国家农业部颁发的“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证书”。

风景名胜

综述

蛟河市旅游资源丰富。境内有大量的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自然景观有拉法山景区、老爷岭景区、松花湖景区、红叶谷景区、冰湖沟景区等。红叶谷景区秋季红叶绵延近百里,是全国最大红叶观赏区。松花湖是全国重点风景区,全市有湖岸线200多千米,湖中盛产各种鱼类,沿湖建有60多个度假村。吉林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是国家级4A级景区,荣获“最具影响力国家森林公园称号”。

主要景点

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

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位于蛟河市白石山镇境内,公园占地面积7473.5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98.6%。公园旅游资源特色突出,功能各异,景观地域组合完美,拥有迷人的沟谷、奇特的河石、晶莹的池潭、古野的森林、神秘的白石。

2009年,被国家林业局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主要景观景点有平顶山林间草地、马鹿沟、原始森林、丁香园、蒲公英园、红叶园、相思园、山桃园、石峰群、神石山、七度泉、双层河、巨石滩、石冰河漂流、白云观、林家小院、天外来石等。

松花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

松花湖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距蛟河市区28千米,是国家AAAA级旅游区。丰满水电站上游主体位于蛟河市境内,下游在吉林市丰满区,松花湖是拦截松花江水建设丰满水电站,叠坝成湖形成的,松花湖全长180余千米,呈狭长型,两岸地形极为复杂,沟叉港湾众多,百里湖区蜿蜒曲折。松花湖水域面积3620平方千米,是我国特大型的人工湖泊之一。

松花湖的生态资源十分丰富,湖区的岛屿山地,生长着长白山针阔叶混交林,有果子松、白松等30多个树种。梅花鹿马鹿、熊、貂、野猪、东方狍林蛙等野生动物及其各种鸟类1000余种。中草药、野果100多个品种,真可谓绿水绕青山,青山多富饶。松花湖主要有九大景区,分别为:金蟾岛额赫岛、石林壁、五虎岛、卧龙潭、风舞池、骆驼峰、青山、北天门。

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

拉法山位于蛟河市北边,俗称拉法砬子。拉法山山势陡峭,略呈等腰三角形的山峰平地而起,显得高大秀丽。山上以花岗石居多,多数岩石自然垒聚在一起而形成许许多多山洞和山峰,有“七十二洞,八十一峰”之说,拉法山因此又被称为“九顶铁叉山”。1995年被批准为国家森林公园。

重要人物

对外交流

2018年9月3日,吉林市蛟河市委统战部、工商联一行到瓯海区参观考察,并同瓯海区工商联缔结友好工商联。

重要荣誉

 

参考资料

领导致辞.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生态环境.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06-22

蛟河市2021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白石山国家森林公园.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松花湖国家4A级风景名胜区.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拉法山国家森林公园.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历史沿革.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蛟河火车站.火车票网.2023-07-03

蛟河火车站.火车票网.2023-07-03

文物遗址.蛟河市博物馆.2023-06-22

蛟河市文化馆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情况.吉林省蛟河市文化馆.2023-06-22

蛟河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蛟河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的通知.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吉林市人民政府.吉林市人民政府.2023-07-03

2022年政府工作报告.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蛟河市国土局.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1

特色资源.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欢迎您进入蛟河市国土资源局.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1

吉林威虎岭省级自然保护区.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7-02

吉林省乡镇行政区划一览表截至2021年12月31日.吉林省人民政府.2023-06-21

​蛟河市委常委会召开2023年第11次常委(扩大)会议.吉林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我市第十九届人大常委会召开第九次会议.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市政府领导.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市政协召开政协委员“三带”活动启动会暨工作座谈会.蛟河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6-22

2022年蛟河经济社会发展情况.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蛟河开发区基本概况.中国招商引资信息网.2023-06-22

教育事业.蛟河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7-03

我市知识产权高质量发展取得新成效.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蛟河市人民政府网站.蛟河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7-03

蛟河市人民政府网站.蛟河市人民政府网站.2023-07-03

修路4.3公里 农民增收60万元.微信公众平台.2023-06-21

公路交通.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火车出行.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吉林省吉林市蛟河市交通概况.中国小康网.2023-06-21

航运出行.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媒体看蛟河】盯紧安全教育不放松 ——蛟河市安全生产监督工作见闻.蛟河市融媒体.2023-07-03

蛟河市公交车各线路运行时间调整啦.蛟河市公路客运.2023-07-03

一线·春运 | 蛟河:出租汽车智能监控让监管更“聪明”.吉林省交通运输厅.2023-07-03

苏尔哈古墓群.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拉新战斗纪念遗址.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蛟河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春光北山古城.蛟河博物馆.2023-06-22

吉林省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华民族文化资料库.2023-07-03

蛟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网络在线展示(四)蛟河市级项目(民间文学).蛟河市文化馆.2023-07-03

蛟河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网络在线展示(二)吉林市级项目( 传统技艺类).蛟河市文化馆.2023-07-03

皇封正宗关东烟.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省级非遗漂河烟种植技艺项目简介.蛟河市文化馆.2023-06-22

松花江村落河灯制作技艺项目简介.蛟河市文化馆.2023-06-22

东北菜.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庆岭活鱼宴.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朝鲜族菜系.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乌林朝鲜族民俗文化节.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蛟河市 旅游网.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巴拉文化.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甜粘玉米.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林蛙油.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鹿茸.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灵芝.蛟河市人民政府.2023-06-22

吉林蛟河市工商联来瓯考察并缔结友好工商联.瓯海新闻网 .2023-06-22

全国农技中心发布第二批全国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示范县”名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2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全国第五批率先基本实现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示范县(市、 区) 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2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公布“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试点县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22

【小康榜】“宫小主”2020中国美食百佳县市.小康杂志社.2023-06-22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推介全国农村创新创业典型县及农村创新创业园区、农村创新创业孵化实训基地名单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2023-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