帝王韵纪
《帝王韵纪》是高丽后期学者李承休所作的长篇史诗,成书于是1287年,由1册2卷组成。上卷叙述中国历史,下卷叙述朝鲜半岛历史,因提及檀君神话和渤海国而受到韩国的重视。
创作背景
1280年,作为高丽王朝谏官的李承休因上疏劝谏忠烈王而被罢官,回到三陟龟洞隐居十八年之久。据《帝王韵纪》自序所言,李承休为了“明兴亡年代”及发扬“忠臣孝子卫于君父之义”而创作了这部史诗。另外韩国学者认为《帝王韵纪》也是出于在元朝压迫下为了保存和弘扬高丽历史文化的自觉意识而创作的。
内容概要
《帝王韵纪》由上下两卷加上各自序文构成。上卷叙述中国从盘古开天辟地到元朝兴起的历史,附有一篇“正统相传颂”,以盘古→前三皇→有巢氏→燧人氏→后三皇→五方上帝→三代→秦朝→汉朝→曹魏→晋朝→南梁→隋朝→唐朝→五代十国→北宋→金朝→元朝为正统。下卷叙述朝鲜半岛从檀君到高丽忠烈王的历史,由“东国君王开国年代”和“本朝君王世系年代”两部分组成,前者分为地理纪、前朝鲜(檀君朝鲜)、后朝鲜(箕子朝鲜)、卫满朝鲜、汉四郡、三韩、三国(新罗、高句丽纪、百济纪)及后高句丽、后百济、渤海国等章节,后者从李亨东游一直叙述到高丽忠烈王与元朝公主联姻生子。在整部诗篇中,“本朝君王世系年代”为五言,其余为七言,全诗正文共4530字,许多诗句都有注释。为了避讳高丽国王的名字,部分字有所改动,如“隆”变为“丰”、“建”变为“立”、“武”变为“虎”、“尧”变为“高”、“昭”变为“佋”等,另外还有一些讹字(如“太”写作“大”及弘农、刘协、武则天、贾似道、金致阳、郑仲夫、李义旼等人名),这些是阅读时需要注意的地方。
流传经过
《帝王韵纪》成书并首次刊行于1287年,1360年和1413年两次重刊,除了本文外还有李承休所作《帝王韵纪进呈引表》、高丽国王世系图(至“方今”即恭王)和高丽末期郑所作的跋文。目前《帝王韵纪》有三种古代木版本流传于世,被韩国政府分别指定为宝物第418、895和1091号。
意义价值
《帝王韵纪》在文学上是与李奎报《东明王篇》齐名的韩国古代两大史诗。相比其文学价值,《帝王韵纪》的思想价值更为重大。它是了解高丽人历史观的重要史料。值得注意的有以下几点:
• 《帝王韵纪》将“东国”定位为“辽东别有一乾坤,斗与中朝区以分”,体现出高丽人对中国的区别意识与独存意识,而不是中国的一部分。同时又提及小中华思想,体现出高丽人的文明意识。
• 《帝王韵纪》阐述了檀君神话,因与僧一然所撰《三国遗事》中的檀君神话出现几乎同时且内容几乎相通而引起关注,不同的是《三国遗事》将檀君的延续时间记为1500年,而《帝王韵纪》则记为1028年(或1038年);此外其记载的檀君为桓雄之孙女与檀树神结合所生 也与《三国遗事》中记载桓雄与熊女生檀君的故事情节有所不同。
• 《帝王韵纪》下卷有一节写的是渤海国,这是最早将渤海国列入朝鲜半岛历史的文献,但其将渤海建立的时间系于684年并且刚立国时的国号就是“渤海”的记载(“于周则天元甲申,开国乃以渤海名”)则在其他史书中无法得到印证。
• 虽然《帝王韵纪》在韩国总体上被高度评价,但诗中体现的中国中心论的史观和事大主义合理化的态度则受到否定。
作品全文
按:以下只录序及全诗正文,略去注释。
上卷
帝王韵纪上卷并序
头陀山居士臣李承休制进
自古帝王相承授受兴亡之事,经世君子所不可不明也。然古今典籍,浩汗无涯,而前后相纷如也。苟能撮要以诗之,不亦便于览乎?谨据古图,采诸子史而广焉。若夫今之未著方策者,姑以彰彰耳目所熟为据,播于讽咏,其善可为法,恶可为诫者,辄随其事而春秋焉。名之曰《帝王韵纪》,凡二千三百七十言,盖忠臣孝子卫于君父之义也。
帝江形状如鸡子,盘古生于混沌里。生后一万八千岁,上清下浊分天地。
又万八千岁之后,摄提之岁元气始。头为五岳膏为海,眼为日月盘古死。
爰有三皇次第作,天皇氏地皇人皇氏。始作巢居号有巢氏,初兴火熟名为燧。
下三皇者问谁?伏羲神农黄帝是。少昊及帝喾,唐高虞舜五方上帝起。
尔后有王曰三代,夏与殷周相继理。周封懿亲藩屏之,有功异姓兼率俾。
鲁齐吴陈暨曹燕,晋楚蔡郑并宋卫。于此十二诸侯中,孰主其盟为伯率?
齐桓晋文与宋襄公,秦穆楚庄相赑屃。是五霸者虽屈强,犹向宗周共勤企。
弱吐强吞成七雄,韩赵燕齐秦楚魏。此亦不敢废周礼,至于问鼎皆知媿。
从兹周家享国长,神农已来无近似。盖自后稷至周文王,世世功仁能积累。
秦王佋襄据郩函,周之失序常窥伺。名于挟辅因灭之,都彼咸阳年乙巳。
渐强渐大至始皇,终并六国无疑畏。斯高为柄夫何为?投弃豆陈鞭捶。
焚书坑儒煎生灵,九土嗷嗷疮入髓。莫筑防胡万里城,秦家岁月曾无几。
陈胜吴广叫函关,群雄蜂起争攘臂。龙驰虎走皆欲王,项羽叱咤俱风靡。
拔山盖世气力豪,顾视鸿沟谁敢尔?与汉中市分天下立,强弱不同成败易。
然王剜印弃范增,取威定霸真疏矣。虞兮饮泣楚歌多,霸业虚弃乌江。
汉高丰准又龙颜,姓刘名邦字则季。胡亥元年起沛中,萧张在幄输谋智。
五星分度各自殊,聚于东井良有以。子婴素服迎入关,元以是年当乙未。
设坛拜将宠淮安市,辍洗趋风迎郦食。群英杂竟东西,五年灭楚收遐迩。
临以火德都长安,久乱余风犹未粹。叔孙制礼序君臣,于此乃知天子贵。
旁求儒雅设序,六经诸子还复致。乾坤绕宫日月明,耕凿万方相庆喜。
是时傥不我皇兴,不独丧文民尽捽。痛哉天不与之年,御十二年何奄弃。
太后乘间亲临朝,其姓是吕其名雉。鸩杀隐王戚姬,刘盈徒劳哭人豕。
产禄方专刘姓危,平勃尚存良可恃。文景虎宣尤圣明,龙与麟凤来呈瑞。
哀平失御权归臣,无奈汉道中成否。王莽摄相孺子婴,杀活专权多作伪。
遂自立号新室,有识何人不嚼齿?三辅豪杰起诛莽,分肌肉聊相慰。
更始元年立刘玄,是为圣公多懦弛。时升宝座括茵席,不敢下向群臣眙。
二年六月劝进谁?东汉虎皇兴白水。虎皇谨厚又宽仁,生长兵间多历试。
当初所居济阳区,佳谷旅生茎九穗。因名以秀字文叔,惟简已在苍苍意。
乘龙御天举神旌,四方律者投弓矢。争持玉帛惟恐后,中兴功业垂如彼。
卯金之统更文明,要荒宾服如归市。及至桓灵始失臣,臣渐强大心焉异。
洪农见废宪帝逊,乱世奸雄如野。孔融荀彧折奸锋,口才出语身蒙戾。
谁称魏吴蜀为三?曹操孙权与刘备。分封席势事雕钻,各据一方如鼎峙。
魏并刘蜀与何人?司马炎晋受神器。又复平吴为一家,传世南面正恭己。
刘曜石勒陷长安,司马邺茫然蒙垢耻。时因大会命行酒,在座未能禁涕泗。
晋孙五马渡江去,一马化龙承晋祀。遂都立邺号东晋,思晋士民归德只。
民之所欲天必从,司马不绝为天吏。于时强者各开国,更相兴灭称纶旨。
前赵是刘后赵石,称魏者冉称蜀李。慕容姓三家与冯跋,各自称燕燕则四。
赫连夏灭西秦,苻健姚苌秦又二。秃发乌孤暨吕光,沮渠蒙逊并张轨。
兼与李暠为五凉,此辈星分相畏忌。终为晋魏所灭亡,暂福翻嗟祸所倚。
刘宋承晋都立康,托跋北魏兴北鄙。彼上诸国南北朝,此二称为南北史。
此下亦有南北朝,随所居地名而已。南齐受宋禅南梁,梁后霸先陈受祉。
后主惑于张太华,为筑临春并结绮。韩擒虎跃万兵来,井底虽深那得避?
东西魏自北魏分,善见宝炬徒诺唯。西有宇文东高欢,两臣独檀朝廷谊。
高洋何处称北齐?盖受东魏先君履。梁孙萧称西梁,都邑排向南平置。
承西魏者宇文觉,开周一旦承天赐。并得高齐国渐强,终为相国杨坚利。
杨隋继周平梁陈,一混车书正天纪。功成理定万举全,胡奈一失生储贰。
空教更唤我儿来,血溅屏风安得遂。隋炀帝负恶又穷奢,龙舟泛向清江戏。
锦帆轻杨花风,泣血苍生方背刺。皇天便启李唐心,年少催举义。
遂入长安立恭帝,恭帝禅向李渊委。唐公图民知归,释甲投戈操耒。
乘时吠主许多辈,不敢保聚来摇尾。大宗虽己致升平,宵衣食常求士。
房杜日月魏徵鉴,佐明四海光天视。居安思危朝夕忧,九有晏然无一事。
刑措民安上古同,至今有口皆称美。李治皇后李显母,之谓即天刚且毅。
废子而立改号周,圣唐基业几乎坠。多哉末年改往修,复立其子还天位。
从兹仙李远条且,李隆基禀性尤英伟。石上桑文岂偶然,烟火农桑三万里。
沈香亭北兴庆南,桃杏半开春意侈。羯鼓鞭驰百面雷,禄山乱舞杨妃醉。
弦催歌紧欢哗间,偷注眼波相妩媚。陶范反相帝曾知,任使成奸意何自?
渔阳鼓响潼关,六军不发屯如蚁。苍皇机务付春闱,命为天下都元帅。
翠华摇摇幸峨嵋,一代君臣空掩泪。肃宗拨乱颁墨制,房琯自西传玉玺。
因尊帝为太上皇,克复神京当斧。遂自亲迎奉回,纯孝功名流不匮。
承承继继能守成,一德熙淳绥万汇。虎宗误听赵归真,命坏寰中诸佛寺。
驱逼僧尼还作民,神明共怒将谁庇?黄巢批判广明文,含元殿上聊希冀。
阉官又复擅中宸,帝宪王章惟日毁。因委朱温得扫除,封拜梁公加大尉。
赐名全忠反不忠,弑却二君抽百。朝臣面上无片血,口孰能非腹难议。
刘欣虽贤安能为?一朝直把龙图寄。朱全忠梁存唐,石晋刘汉郭周莅。
此五称唐后五代十国,承危继起相鳞次。辽朝兴自朱梁初,统领诸戎相扇炽。
名耶律阿保机姓耶律,此祖与华驱并辔。初都庵山迁木叶,幕毡车陈旖旎。
辽祖德光本耶律,改姓为刘是丹嗣。都于临潢不须臾,居无一定常迁徙。
兵强国富制中朝,络野笼山千万骑。豫王荒于色与禽,偶至鸭江聊自踬。
赵宋承周都汴京,圣君贤相相经纬。盘安鼎峙业灵长,文章郁郁干戈止。
温公作鉴明兴亡,乙夜九重常玩味,于为国乎何有哉?字字动天仍感鬼。
下情得达上恩均,化日舒长明远。蔡京当国赌蕃金,蕃骑联编来不已。
三千赵族委灰尘,风软天边飏旗帜。五代十国辽宋龙兴间,谁图不轨蚖其肆?
刘守光燕马殷楚,钱镠吴越先开垒。杨行密吴李昪唐,刘崇汉等相随恑。
假气延时不数家,宋大宗朝共擎。金祖名姓完颜氏,因败辽军初得志。
平辽克宋迁都燕,毛方尾域承颐指。清平日久事豪华,万寿神山耸苍翠。
其先大史乌古剌,山水平州钟秀气。故应谓我父母乡,结为兄弟通信使。
日月并昌争奈何?汝水烟沈空鼎沸。惟吾上国大元兴,遍使黔苍成叠叠。
巍巍荡荡无能名,我君同德扬光彼。梯航万国竟来臣,禹贡山川皆执贽。
土地之广人民众,开辟已来无有譬。宋孙赵构靖康初,先在江南岂天?
金兵围汴宋业空,得据金陵旧基址。遂称南宋保余民,王业绵绵如葛藟。
赵昀之理理之宗,善政流传君子。乃缘丞相贾思道,愚弄国柄娇且恣。
戍兵不戍自散亡,大后幼主今入侍。自古及今附庸者,反与外国蛮夷类。
各国其地分锱铢,不在此限皆不记。伏羲已上鸿然,虽有年岁无文字。
彼其年代与云为,或说不同难准拟。自羲始造书契来,金哀元年甲申至。
五千六百余年间,相承授受应如此。莫谓古今杳难明,读此如指诸掌耳。
正统相传颂
盘天地人巢与燧,三皇五帝兼夏商。
下卷
东国君王开国年代并序
头陀山居士臣李承休制进
谨据国史,旁采各本纪与夫殊异传所载,参诸高舜已来经传子史,去浮辞、取正理,张其事而咏之,以明兴亡年代,凡一千四百六十言。
辽东别有一乾坤,斗与中朝区以分。洪涛万顷围三面,于北有陵连如线。
中方千里是朝鲜,江山形胜名敷天。耕田凿井礼义家,华人题作小中华。
初谁开国启风云?释帝之孙名檀君。并与帝高兴戊辰,经虞历夏居中宸。
于殷虎丁八乙未,入阿斯达山为神。享国一千二十八,无奈变化传桓因。
却后一百六十四,仁人聊复开君臣。后朝鲜祖是箕子,周虎元年己卯春。
来至此自立国,周虎遥封降命纶。礼难不谢乃入觐,洪范九畴问彝伦。
四十一代孙名准,被人侵夺聊去民。九百二十八年理,遗风余烈传熙淳。
准乃移居金马郡,立都又复能君人。汉将卫满生自燕,高帝十二丙午年。
来攻逐准乃夺国,至孙右渠盈厥。汉虎元封三癸酉,命将出师来讨焉。
三世并为八十八,背汉逐准殃宜然。因分此地为四郡,各置郡长绥民编。
真番临屯在南北,乐浪玄菟东西偏。胥匡以生理自绝,风俗渐民未安。
随时合散浮沈际,自然分界成三韩。三韩各有几州县,蚩蚩散在湖山间。
各自称国相侵凌,数余七十何足征。于中何者是大国?先以扶余国沸流称。
次有尸罗与高礼,南北沃沮秽膺。此诸君长问谁后?世系亦自檀君承。
其余小者名何等?于文籍中推未能。今之州府别号是,谚说那知应不应。
想得汉皇绥远意,定黎蒸处害黎蒸。辰马弁人终鼎峙,罗与丽济相次兴。
自分为郡至罗起,计年七十二算零。新罗始祖赫居世居西干,所出不是人间系。
有卵降自苍苍来,其大如瓢红缕系。筒中长生因姓朴,此岂非为天所启?
汉宣五凤元甲子,开国辰韩定疆界。风淳俗美都扃平,圣君贤相临相继。
羲皇上世何以加,朝野肃穆无欺弊。士女熙熙分路行,行不粮门不闭。
花朝月夕携手游,别曲歌词随意制。或感鸠林或金,昔氏金氏相承递。
二十九代春秋王,请兵于唐平丽济。庾信金公是功臣,得妙兵书精虎艺。
文章何人动中华?清河致远方延誉。释焉元晓与相师,心与古佛相符契。
弘儒薛侯制吏书,俗言乡语通科肄。圣贤杂遝来赞襄,蠢蠢黔苍皆践礼。
瓜绵椒远业将衰,裔萱向主行狂吠。群情汹汹未知归,金傅大王能远计。
后唐末帝清泰二,乙未仲冬朝我陛,妻以长主封尚父,衣冠亦使朝联袂。
九百九十二年来,五十六王能称制。至今余庆犹不穷,鸾台凤阁流苗裔。
知几能弱信多哉,叹未足处臣无替。临书点检开辟来,万有千古无斯例。
丽祖姓高谥东明,善射故以高朱蒙名。父解慕漱母垂柳,皇天之孙河伯甥。
父还天宫不复返,母在优清江汀。扶余国国王名司徒蟾蜍,为开别馆相邀迎。
五升大卵左胁诞,阴云之日生阳晶。儿生数月能言语,渐至壮大才豪英。
时王太子生忌,谮令牧马驱䮐䮐。王来欲渡盖斯水,鱼鳖化作桥梁横。
汉元立佋二甲申,开国马韩王俭城。天遣人来立宫阙,山昏谷暗闻丁丁。
为七日已云雾卷,金碧磨新晴。乌伊摩离与陕父,三臣同德聊赞成。
沸流国王松让者,礼以后先开国争。寻为大雨所漂突,举国款附输忠诚。
往来天上诣天政,朝天石上驎蹄轻。在位十九年九月,升天不复回云輧。
圣子类利来嗣位,葬遗玉鞭成坟。枝繁叶茂承承理,时与江水争澄清。
渊盖苏文者乘时进,令色巧言为宠卿。奸回掌上弄国柄,临事方便诛良贞。
擅权中外日肆虐,民坠涂炭邦基倾。后君高藏又失度,安能复定舆人情?
唐高总章元戊辰,罗王奏乞王师征。李勣行军谁敢拒?先声才及皆奔惊。
共计二十有八主,七百五年题大平。尔后二百三十一,地为罗人之所并。
罗王景文生庶子,齿有两重含付声。相是害君乃放逐,托迹浮图潜游行。
兴教寺逻斋去,时以应钵手中擎。有乌含落是器中,王字镂在黄牙柱。
中心自奇秘不出,方寸益复藏奸萌。名本善宗改弓裔,投北原贼梁吉兵。
唐佋大顺元庚戌,称后高丽立王旌。初屯金城日辟土,转宅铁郡新开京。
至梁贞明四戊寅,二十有八年光更。莫愧迩来尤暴恣,为我太祖驱苍生。
百济始祖名温,东明圣帝其皇考。其兄类利来嗣位,心不能平乃南渡。
汉成鸿嘉三癸卯,开国弁韩原膴膴。天时地利得人和,经营不日千官具。
系将兰芷衍芬芳,业与松竹同苞茂。后王或号南扶余,或称鹰准与罗斗。
持盈日久及义慈,色醉声酣失王度。唐高显庆五庚申,罗王申奏邀天讨。
命苏定方下熊,水陆矢石纷如雨。几多氧化铁堕清流,落花岩耸大王浦。
六百七十八年中,三十四王受天。尔后二百三十二,地为罗人之所抚。
加恩县人阿慈介,生得一儿业农圃。置向田头夫妇耘,鸟来舒覆虎来乳。
既壮仕罗诣行间,才力离伦性雄虎。姓本是李名甄萱,承命出向南方戍。
潜含大志伺时便,士诱民常吐哺。唐佋景福元壬子,据虎珍城初树羽。
兵强气锐恣横行,名后百济四十五。有子不良将奈何?其名神剑乃幽父。
金山佛殿户谁开?泰华千里当寸步。清泰三年丙申春,偷渡碧江归我祖。
对以王礼慰于朝,往讨贼子尸诸路。临欧血那可追?美矣罗王知去就。
前丽旧将大祚荣,得据太白山南城。于周则天元甲申,开国乃以渤海名。
至我太祖八乙酉,举国相率朝王京。谁能知变先归附?礼部卿与司政卿。
历年二百四十二,其间几君能守成。
本朝君王世系年代
自古受命君,孰不非常类?惟我皇家系,于此尤奇异。
唐肃潜龙时,游赏东山水。礼彼八真仙,寄宿松山趾。
圣骨将军孙,有女贤而美。遂合生景康,善射无伦比。
欲觐天子父,寄达商人。及至海中央,舟乃旋流止。
商人怪其然,且卜而且议。扶出置孤岩,舟行如过鸷。
寻即龙王出,披诚陈所以。爰有老野狐,时时忽来此。
诈现佛威仪,妖经纷说似:“我即发头痛,此患难堪矣。
愿子弹神弓,为我而除彼。”果如其所云,毙之以一矢。
龙王复出谢,引入深宫里。遂妻以长女,乞与金毛豕。
兼以七宝随,载送西江涘。还来松岳居,于焉诞圣智。
圣母命师,指此明堂谓:“斯为种田”,因以为王氏。
世祖于罗时,金城承锦寄。弓裔自北原,开国于是地。
移都铁原郡,官人以百揆。因仕裔之朝,太祖除元帅。
不战服诸方,功业昌而炽。裔乃日肆虐,民心如鼎沸。
戊寅六月望,端然同举义。诣我太祖家,推戴即大位。
不期而会者,三千步与骑。若旱之望云,四方争傒喜。
征十八年,三韩同一轨。垂衣八年间,文物礼乐备。
惠定及光宗,皆是祖之子。或三或五年,或三九临莅。
景是光之子,七载作天吏。有继得追封,祖子戴安是。
戴子曰成宗,临轩十七祀。景子穆十三,金智阳恣。
康兆唐长安城来,安子显宗起。中兴二十三,后有王圣嗣。
德何止四年,彩羽来呈瑞。靖享十三秋,家国闲无事。
文三十八年,四方歌既醉。文子顺四朔,其弟宣一纪。
宣子宪二年,让向肃宗委。文子肃膺图,十一年恭己。
肃子睿十八,朝野多奇士。睿子仁五五,见逼资谦李。
仁子毅明神,即祚序鳞次。毅享二十五,郑忠辅祸始。
衣冠委灰尘,至今说庚癸。庆大升诛凶,李义门逃避。
悲夫我命短,致尔复来肆。明二十八年,见逊罪在尔。
尔恶岂一时,权臣起何自?神御八星官,其子熙亦尔。
熙后明宗胄,子子享天意。康三后李治,四十七年理。
往聘于中朝,国美扬遐迩。还及鸭江头,风表倾天耳。
遣人遍推求,寻得告奏使。返告天皇,肃肃承兵卫。
征问乱所由,元庙复神器。势似再乾坤,事未论唇齿。
晋霸在巡游,舜功彰历试。寻承厘降宠,盛矣宾王利。
躬行居震孝,膺受当离祉。密勿启风云,忧勤阐经纬。
天妹理宫闱,帝孙作储贰。祖业更辉光,皇恩远渐渍。
青史颂康哉,苍生歌乐只。惟愿亿万年,长守富与贵。
梁唐晋汉周,宋金皆失辔。历远御群民,仁邦能有几?
自庆逢明时,臣承休谨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