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中国名点

中国名点

《中国名点》是2003年4月1日高教社出版的一本书籍,作者是周三保。本书可作为高职、高专院校、成人高等院校、本科院校高职教育的相关专业学生用书,也可供其他有关人员参考使用。

内容简介

《中国名点》是教育部新世纪高职高专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和教学内容体系改革与建设项目成果,是组织有关教育部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试点院校编写的。全书共八章,分别介绍了中国面点发展概况和华北、东北、西北、西南、华东、华中地区、华南七个地区的代表性面点的制作工艺,共收入全国34个省、市、区的著名面点287款。这些面点都是目前各地最流行的传统和创新品种。其中每一款名点都有成名原因、原料定量组成、工艺流程、操作说明和技术关键等说明,并对面点的衍生品种和工艺科学原理作了重点说明,以使学习者能达到触类旁通和举一反三的学习效果。为适应教学要求和发展的需要,《中国名点》打破了以往按流派分类的方法,而按大地区进行分类,并将每一章的面点按膨松面团、水调面团、油酥面团、米及米粉类面团和其他面团五类介绍。至于面点流派的发展情况则在绪论作适当介绍。为方便自学,《中国名点》还配有多媒体教学光盘。

目录

绪论

第一节 面点的由来

第二节 先秦——中国面点的发端期

第三节 汉魏晋南北朝——中国面点发展的奠基期

第四节 隋唐五代十国——中国面点发展的兴旺期

第五节 宋元——中国面点发展的繁荣期

第六节 明清期——中国面点发展的鼎盛期

第一章 华北地区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制品

一、狗不理包子

二、焦圈

三、奶油千层糕

四、银丝卷

五、鲜奶棉花杯

六、锅魁

七、螺蛳转

八、馓子麻花

九、桂发祥什锦麻花

十、土豆泥方形蛋糕

十一、蟪蛄

十二、鲜奶葫芦包

十三、红脸烧饼

十四、闻喜煮饼

第二节 水调面团制品

一、羊肉烧麦

二、福山拉面

三、周村烧饼

四、蒙古馅饼

五、荷叶饼

六、春卷

七、三色猫耳朵

八、梅花饺

九、炒疙瘩

十、奶油炸糕

十一、新田泡泡糕

第三节 油酥面团制品

一、芙蓉饼

二、哈达饼

三、一品烧饼

四、南沙饼

五、五台万卷酥

六、奶油刀切

七、炉饼

八、三鲜酥盒

九、莲藕

十、莲花酥

十一、奶油松酥盏

第四节 米及米粉制品

一、艾窝窝

二、雁北油炸糕

三、驴打滚(驴打滚)

四、米面摊花

五、小枣粽子

六、耳朵眼炸糕

七、五彩汤团

八、元宵节

第五节 其它面点制品

一、萨其马

二、莜面栲栳栳

三、豌豆面瞪眼

四、豌碗豆黄

五、绿豆糕

六、栗子糕

七、小窝头

第二章 东北地区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制品

一、会友发包子

二、沟帮子水馅包

三、羊角蜜甜瓜

四、鸡汤包子

五、馨香灌汤包

第二节 水调面团制品

一、李连贵熏肉大饼

二、杨麻子大饼

三、新兴园蒸饺

四、回宝珍饺子

五、老山记海城馅饼

六、老边饺子

七、王麻子锅贴

八、马家烧卖

九、三杖饼

十、老都一处三鲜水饺

十一、小笼灌汤包子

十二、江城蒸饺

十三、三鲜龙须酥

十四东北水饺

十五搅面馅饼

第三节 油酥面团制品

一、清糖饼

二、义县伊斯兰烧饼

三、椒盐

四、炸三角

五、奶油马蹄酥

第四节 其它面点制品

一、延边冷面

二、打糕

三、粘饽饽

四、黄米切糕

五、椰蓉窝头

六、象形玉米包

七、六合饼

第三章 西北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制品

一、清真花卷

二、乾州锅盔

三、罐罐馍

四、锅馍

五、青海砖包城

六、清真油旋饼

七、月牙烧饼

八、时辰包子

九、洋县枣糕馍

第二节 水调面团制品

一、羊肉烤包子

二、岐山臊子面

三、金鼎牛肉面

四、那仁

五、曲曲

六、油泼面

七、羊肠面

八、米蒿子杆长面

九、薄皮包子

十、汉中浆水面

十一、保安长饭

十二、灌汤包

第三节 油酥面团制品

一、油香

二、达尔曼馕

三、石子馍

四、新疆盘馓

五、金线油塔

六、绥德油旋

七、镇川干烙

八、宁强核桃饼

第四节 米及米粉类制品

一、羊肉新疆抓饭

二、甑糕

三、秦镇米面皮

四、栗蓉糯米糕

五、哲阔

第五节 其它面点制品

一、羊肉糊饽

二、牛羊肉泡馍

三、腊汁肉夹馍

四、葫芦头泡馍

五、黄桂柿子饼

六、关中饸饹

第四章 中国西南地区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制品

一、韩包子

二、族刀块子馍馍

三、藏族团结包

四、江火腿粑粑

五、蛋烘糕

六、提丝发糕

七、卤肉锅盔

第二节 水调面团制品

一、四川抄手

二、钟水饺

三、苗乡酸汤水饺

四、都督烧麦

五、宜宾燃面

六、肠旺面

七、虎掌金丝面

八、丝娃娃

九、藏族麦面汤圆

第三节 油酥面团制品

一、火腿四两坨

二、藏族酥酪

三、威宁荞酥

四、萝卜酥饼

五、埋沙酥饼

六、波丝油糕

第四节 米及米粉制品

一、云南过桥米线

二、小锅卤饵块

三、小卷粉

四、侗族锅巴粉

五、淋浆包子

六、赖汤圆

七、咸八宝饭

八、香竹烤饭

九、鸡蛋米浆粑粑

十、遵义羊肉粉

第五节 其它面点制品

一、威宁炒荞饭

二、松花苕蛋

三、梓潼片粉

四、藏族酥油茶

五、侗家油茶

六、藏族水淘糌粑

七、藏族粑

八、羊肉格格

第五章 华东地区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制品

一、三丁包子

二、生煎包鸡肉馒头

三、素菜包

四、幸福双

五、喉口馒首

六、蟹黄汤包

七、双冬肉包

八、千层油糕

九、狮子头

十、光饼

第二节 水调面团制品

一、虾爆鳝面

二、伊府面

三、王兴记馄饨

四、南翔小笼

五、翡翠烧卖

六、银芽肉丝春卷

七、文楼汤包

八、鸡蛋锅贴

九、六凤居葱油饼

十、小红头

第三节 油酥面团制品

一、火腿萝卜丝酥饼

二、黄桥烧饼

三、大救驾

四、蟹壳黄

五、吴山酥油饼

六、三丝眉毛酥

七、金华干菜酥饼

八、耿福兴酥油酥烧饼

九、韭菜盒子

十、苏轼月饼

第四节 米及米粉制品

一、定胜糕

二、双林子孙糕

三、鸽蛋圆子

四、宁波猪油汤团

五、擂沙圆

六、三河米饺

七、锅边

八、海蛎饼

九、示灯粑粑

十、五方斋鲜肉粽子

第五节 其它面团制品

一、建湖藕粉圆子

二、桂花鲜栗羹

三、葛粉包

四、荸荠饼

五、信丰萝卜饼

六、芋包

七、西迷嫩糕

八、绿豆煎饼

第六章 华中地区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类制品

一、麻将馒头

二、八宝馒头

三、四季美汤包

四、武汉市油条

五、枣锅盔

第二节 水调面团类制品

一、热干面

二、荠菜春卷

三、黄州烧梅

四、珍珠烧麦

五、谈炎记鲜肉水饺

六、老蔡记蒸饺

七、东坡饼

第三节 油酥面团类制品

一、虾宰酥

二、鸳鸯酥

三、蟹黄螃蟹酥

四、蛋黄菊花酥

五、双麻火烧

第四节 米及米粉类制品

一、面窝

二、三鲜豆皮

三、姊妹团子

四、欢喜坨

五、归粽子

六、牛肉抠饺子

七、什锦元宵节

八、糊汤米酒

第五节 其它面点制品

一、藕粉圆

二、粘面墩

三、侗果

四、灌肠粑

五、桂花红薯饼

第七章 华南地区名点

概述

第一节 膨松面团制品

一、蚝油叉烧包

二、鸡油马拉糕

三、奶黄包

四、蛋黄莲蓉包

五、瑞士鸡蛋卷

六、西樵大饼

第二节 水调面团制品

一、虾饺

二、蛾姐粉果

三、蟹黄干蒸烧卖

四、鸡丝拉皮卷

五、海南煎饼

六、脆皮春卷

七、虾仁云吞

八、潮州春饼

九、凤眼饺

第三节 油酥面团制品

一、鸡蛋

二、掰酥鸡粒角

三、莲蓉风车酥

四、玉叶酥炸

五、五彩皮蛋酥

六、萝卜酥

七、潮州老婆饼

八、大良糕煎

第四节 米及米粉制品

一、鲜虾荷叶饭

二、竹筒饭

三、糯米鸡

四、肇庆果蒸糕

五、咖哩粽

六、鲜虾肠粉

七、龙江煎堆

八、状元及第粥

九、艇仔粥

十、腊味萝卜糕

十一、椰汁板兰糕

十二、鸡丝炒河粉

十三、白糖伦教糕

第五节 其它面点制品

一、广式月饼

二、成珠鸡仔饼

三、荔浦秋芋角

四、大良崩砂

五、德昌咸煎饼

六、冰叶日中花萨骑马

七、咸鸭蛋

八、泮糖马蹄糕

九、南国红豆糕

十、中山杏仁饼

十一、酷比爽味包

主要参考文献

参考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