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姚启圣

姚启圣

姚启圣(1624—1683年),字熙止,号忧庵,浙江会稽(今浙江绍兴)人,隶汉军镶红旗。曾任福建总督,是清朝康熙政治家、军事家。此外,姚启圣还是收复台湾的决定性人物之一。

姚启圣年少时喜欢见义勇为,颇有才能,康熙二年(1663),在八旗乡试中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不久,因擅开海禁,遭弹劾被夺去官职。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谋反,姚启圣携百兵支援爱新觉罗·杰书,康熙十四年(1675年)因为康亲王的推荐,姚启圣被破格提拔为温处道事,率获战功。康熙帝十五年(1676年)任福建省布政使,劝服韩大任投降,得其军队为自己的亲军,康熙十七年(1678年),姚启圣任福建总督,上“平海十疏”,言调兵用兵之法,进击郑经(又称郑经)、刘国轩部获胜,收复失地,康熙十九年(1680年)姚启圣收复福建沿海诸岛,姚启圣因此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年左都御史徐元文上疏弹劾姚启圣为己谋私利,侵占民利,克扣军饷,阻挠海坛进军,姚启圣对此进行了辩驳。在康熙二十二年时(1683年),姚启圣提出了攻克台湾的平台策略,同时,力荐施琅,在姚启圣的帮助下,施琅成功收复台湾,同年姚启圣在返回福州市后不久病逝。生前著有《忧畏轩奏疏》等。

姚启圣为清代的平台事业做出了历史贡献:平定海袭, 提出平台策略,壮大福建水师,招抚郑氏军队,举荐施琅;稳定福建省后方,发展地方经济。学者张俊认为:“姚启圣为清初的平台事业和维护国家的统一做出了应有的历史贡献,这是不容抹杀的。”

人物生平

早年经历

姚启圣是浙江会稽人,年少时喜欢见义勇为,自我欣赏。明代末年考为诸生。顺治初年,朝廷的军队平定江南后,姚启圣游历到通州区,被当地土豪欺侮,于是拜在军前希望能够参军贡献自己的力量。朝廷让姚启圣担任南通州知州,姚启圣就抓捕之前欺辱他的土豪并杖杀了他,然后弃官回乡。回乡后姚启圣依附了族人,隶属于汉军镶红旗。康熙二年(1663年),姚启圣在八旗乡试中名列第一,被任命为广东香山知县。前任官员因拖欠几万税款,被抓捕关押在监狱,姚启圣向上级官府呈上文书,替他全部偿还了。不久姚启圣因为擅自开放海禁,被弹劾削去官职。

平乱升迁

康熙帝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造反,带兵入侵浙江省,温州附近台、处诸县皆沦陷,圣祖命康亲王杰书统领军队进行讨伐,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康亲王。姚启圣被委任为署诸暨市知县,剿平紫琅山土寇。康熙十四年(1675年),因为康亲王的推荐,姚启圣被破格提拔为温处道佥事。康熙十五年(1676年)耿精忠招抚郑锦被拒,将士多为郑锦内应,郑锦于是夺取了泉州市漳州市,占据了厦门市,精忠与其进行了多次战争都失败了,姚启圣又派姚仪在温州市打败了耿精忠的将领曾养性。十月,军队进入仙霞关,直逼福建省耿精忠投降,姚启圣因此被提拔为福建布政使,率兵讨伐郑锦,并劝降了吴三桂的将领韩大任,得其军队三千人为自己的亲军。

收复台湾

康熙十五年(1676年),姚启圣被任命为福建布政使,率兵讨伐郑锦。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跟从爱新觉罗·杰书完全占领了漳州、泉州,姚启圣受到嘉奖。康熙十七年(1678年),郑锦侵犯海澄县、长安、同安区惠安县、平和等地,朝廷任姚启圣为福建总督,在进击郑氏军队的过程中,姚启圣实行招抚政策,进击郑锦刘国轩部获胜,收复失地,康熙十九年(1680年)收复福建沿海诸岛,姚启圣因此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姚启圣制定平台策略,并力荐施琅,经理粮饷,帮助施琅成功收复了台湾。

遭遇弹劾

康熙二十年(1681年)四月,左都御史徐元文上疏弹劾姚启圣,称其自从为香山知县以来便多有秽迹,镇压反叛时,一意孤行,举止乖张轻妄,冒领军功,以司库银十二万两谋取私利,谋取私利,拆毁民居,修筑私宅,每日雇佣千人,歌者舞女充斥房间,又强取长泰县乡绅戴玑的孙女为妾,极力阻挠海坛进军,穷兵武,嫉妒吴兴祚万正色,妄想诬陷万正色与朱天贵密谋有约,让海坛离去,姚启圣阴险欺诈,请求严厉审问。而姚启圣在辩疏中将徐元文所告之事排除得一干二净,解释自身从康熙帝十七年(1678年),由于投诚者过多,犒赏难以为继,因此与吴兴在外省进行贸易,颇有微利,姚启圣称其入仕以来未在京师拥有产业,贸易七年以及变卖祖产和向亲朋好友借贷得十五万两白银全都捐给军中,也未曾雇役千人,豢养歌者舞女,更未曾强取戴氏女,至于阻挠水路五道进兵以及嫉妒之心更是毫无此事。疏入,并报闻下部知之。

病故福建

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六月,帮助施琅攻克台湾后不久,姚启圣在返回福州市的路上,因发背,不久病故。康熙帝二十三年(1684年)九月,朝廷商议姚启圣修造船舶、军械虚报帑金四万七千两有奇,应予追缴。康熙皇帝感念姚启圣生前劳苦,免于追缴。

主要成就

镇压耿精忠叛乱

康熙十三年(1674年),耿精忠等人谋反众多县城沦陷,姚启圣和儿子姚仪招募数百名健壮青年到军中,用谋略求见爱新觉罗·杰书,帮助剿平了许多贼寇。

平定海袭,收复福建沿海诸岛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跟从康亲王完全占领了漳州市泉州市,康熙十七年(1678年),刘国轩、吴淑、阿佑等进犯,海澄县长安同安区惠安县、平和等地沦陷。姚启圣上疏请求调兵支援泉州和漳州,并且增加标兵的兵额,严明赏罚制度,七月,姚启圣协同黄芳度进克平和、漳平市,后刘国轩带兵支援泉州,紧逼漳州,在蜈蚣山下营驻扎,姚启圣率壮士钟宝、张黑子等分兵迎战,连破贼寨,斩杀了郑英、刘正玺等十余人,收复了长泰区,因功,姚启圣进正一品。九月,姚启圣又再次带兵攻克同安,敌人弃城而逃。康熙帝十八年(1679年),刘国轩、吴淑、阿佑等盘踞在郭塘、欧溪头,企图进犯长泰,姚启圣偕赉塔巡抚吴兴祚等迎击,大败敌军,先后招降了吏四百多人、士兵一万四千多.后刘国轩等又率兵万余人攻取榴山寨,姚启圣带兵击败了他们,斩敌千余人。康熙十九年(1680年)塔等进攻海澄,当时的提督万正色先攻克了海坛,姚启圣及总兵赵得寿、黄大来等分兵七路并进,攻破了十九寨;然后遣将渡海,攻下了金门、厦门市,降服了郑经的部将朱天贵等人,郑锦退守澎湖,沦陷的郡县都被收复了,姚启圣因此进兵部尚书太子太保

制定平台策略

因郑锦多次入寇,清延将沿海的居民迁入内地,使其免于郑氏军队的侵扰,并且下令越界者处死,但这却导致了民心动荡。康熙帝十八年(1679年),针对攻取台湾的问题,姚启圣就上疏提出了具体的平台政策,姚启圣上疏请求重新开放海业,复兴民生,安排投降的士兵进行垦荒,同时,又下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门负责管理海疆的事务,要多利用金银财宝等离间敌人,且台湾应断须次第攻取,才能使海上的动荡不再扬起,认为若海贼败回,则攻剿台湾须在九、十两月,利用北风,分途进剿,乘胜追击,直捣台湾,不宜推迟。

招抚郑军

在康熙十五年(1676年)时,韩大任骁勇善战,谋划与郑经合作,姚启圣劝说他投降,并且从他的部族里面选拔出了死士三千人作为自己的亲军。康熙十七年(1678年),姚启圣颁布了对于郑氏军队具体的招抚政策,政策一共有十条,其内容是:第一,对于能够协同其他亲属一起投诚的人,除了给予赏赐外,还授予官职;第二,携带了兵器、马匹等装备投诚的人,将给予其额外的赏赐;第三,跟随郑氏越久的投诚者,赏赐越丰厚;第四,对于投诚的文武官员,依然为原职;第五,老弱病残以及不愿为兵的投诚者,赏赐银两,让其自行另谋生路;第六,带领了大批人马前来投诚的人,依照其所带人马的数量,给予其爵位;第七,对于献城献地的投诚者,给予重赏;第八,对于已经录用的投诚的文武官员,可以不用前往京城守候;第九,能够招降其他人投诚的人,给予重赏;第十,对于投诚的士兵,给予优待,每月发放菜银一两,米三斗。康熙十八年(1679年)刘国轩、吴淑、阿佑占据了郭塘、欧溪头,欲犯长泰,姚启圣偕赉塔、捷及巡抚吴兴祚等进行邀击,大败刘国轩等人的队伍,先后招降吏四百余人、兵一万四千多,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姚启圣命令知府卞永誉、张仲举专门负责管理海疆的事务,要多利用金银财宝等离间敌人。

壮大福建水师

康熙十六年(1677年),姚启圣任福建布政使时就已经用白金五万私财,赡养军士了,同时又购买甲胄弓矢之类的武器装备壮大士兵,康熙十七年(1678年),郑经派遣刘国轩、吴淑、阿佑等进犯漳州、泉州,黄梧黄芳世都统穆赫林、提督段应举等与其战,大败,海澄、长泰、同安、惠安、平和诸县等因此沦陷。姚启圣被升为福建总督,对于当时的情况,姚启圣先是从平台事业的大局出发,向朝廷建言请求调福宁镇兵助攻泉州市,调衢州市赣州市潮州市三镇兵助攻漳州市,再次设立漳浦、同安区二总兵,增督标兵五千壮大福建水师。通省经制兵万八千,同时,为了严明军纪,赏罚分明,提高军队士气,姚启圣制定了赏罚条例,并且严禁厮役占用兵员的名额。对于姚启圣的建议,经过议政王大臣会议的讨论决策,通过了其中增加督标兵的请求,福建水师得以壮大。

力举施琅

康熙帝十七年(1678年),时任福建省总督的姚启圣保举施琅为水师提督,姚启圣建议,靖海将军施琅以将军的身份统领水师,则将军以及提督都能获得益处,康熙二十年(1681年)授予施琅福建水师提督,加太子少保,康熙二十二年(1682年)在姚启圣的帮助下,施琅成功攻取了台湾。

收复台湾

姚启圣制定平台策略,平定海袭等措施不仅为收复台湾奠定了基础,同时康熙二十二年(1683年),施琅进攻台湾,攻克澎湖岛时,姚启圣则驻扎在厦门市监督粮饷的运送,用大船装载金、货、米等送往军中,大力支持施琅对台湾的进攻并最终获得了胜利,攻取了台湾。

家族成员

人物评价

清代文人陶元藻在《全浙诗话》中认为:“在攻打台湾的战乱中,冲锋陷阵在前虽然是施琅的功绩,但是也离不开姚启圣在其背后运筹帷幄,决胜千里之外。姚启圣保证了军饷能够及时运往前线,犒赏有功的士兵安慰军心。此外协助施琅,无论其用兵多寡还是紧缓都可以做到称心如意,这些都是姚启圣的功劳。”

清末民初政治家赵尔巽在《清史稿》中认为:“台湾的平定,不仅史施琅的功劳,也有姚启圣、吴兴祚的经营规划,堪定各个郡县的功劳。”

中国近代理论家郑观应在《盛世危言》中认为:“建国初,海寇侵犯内地,而姚启圣、施琅、蓝理、李之芳等将才出。”

中国近代史学家萧一山在《清代通史》中认为:“张勇、赵良栋、王进宝、孙思克奋力在陕;蔡毓荣徐治都、万严肃地奋力于楚国;杨捷、施琅、姚开启、吴兴祚奋力在福建省;李的芬芳奋力在浙江省傅弘烈奋力在广东省;大家团结一致,共同对抗敌人。”

人物作品

姚启圣生前著有《忧畏轩奏疏》《忧畏轩文告》以及《忧畏轩遗集》。《忧畏轩奏疏》和《忧畏轩文告》分别是关于姚启圣在福建任职期间的奏疏、文告的收录。

轶事典故

姚启圣早年主动参军,在担任南通州知州后杖杀了曾经欺侮过他的土豪,因此弃官回乡,在郊外行走时,遇到两个士兵抢掠女子,姚启圣故意装作和他们说好话,夺下他们的刀把两个士兵杀死了,然后送女子回家。

相关影视

相关文物

姚启圣墓

清朝名臣姚启圣安葬于绍兴市柯桥区漓渚的一处山。2015年漓渚镇对姚启圣墓进行了修复,建起纪念亭和墓碑。姚启圣纪念亭用石料砌成,古朴而庄重。墓碑有一人高左右,正面刻着“姚公启圣之墓”六个大字,遒劲有力。墓碑的背面刻着姚启圣的生平事迹。

神道碑

太子少保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福建省世袭轻车都尉会稽姚公神道第二碑铭:

康熙帝二十二年六月,闽督姚公用密计授水师提督施下台湾,七日破之,诏封烺为靖海侯,而公自陈无功,故赏亦不及。是年十有一月。公疽发背,归葬于越。呜呼!蒍子冯为楚画平舒之策,及其身后屈建成之,而曰先大夫蒍子之功也,归封邑于其子。羊叔画平吴之策于晋,及其身后杜预、王浚成之,而刘彻曰是羊祜之功也。唐裴晋公之平淮,则李凉公不免有惭德矣,然凉公之有憾于碑,非敢以揜晋公也,特欲轩之颜允古通之上耳,且所争亦不过在文字,而酬庸之典则自晋公而下,颜允古通固无不及也。今公以航海数千里之提封,滨海数百城之巨患,三世不宾之馀孽,累年筹运,一旦而廓清之,又并非蒍、羊二公不及其身者之比,而彤弓信圭移之别将,然长逝,并不蒙黄肠之泽,虽在劳臣报国岂敢有言,而彼偃然开五等之封者,吾不知其何以自安矣。

姚启圣故居

姚启圣故居,位于绍兴市市区龙山后街6号,现称姚家台门。台门坐北朝南,门厅及主轴线上所有建筑均已无,仅余基石。门厅西侧存朝东石门框,主轴两侧房屋尚有存留。现为绍兴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清史稿·列传四十七》

《钦定八旗通志·人物志八十四》

绍兴名人传略

参考资料

每天了解一位历史名人——姚启圣.今日头条.2024-04-22

..2023-05-23

康熙王朝.豆瓣电影.2023-05-23

施琅大将军.豆瓣电影.2023-05-23

于成龙.豆瓣电影.2023-05-23

“一代名臣姚启圣墓地在漓渚”追踪 墓碑和纪念亭建起来了.浙江在线.2023-05-23

姚启圣故居,一处有着特殊意义的历史遗存.绍兴网.2023-05-23

《清史稿·列传四十七》.ctext.org.2024-04-23

《钦定八旗通志·卷二百四·人物志八十四》.ctext.org.2024-04-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