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金平区

金平区

金平区(Jinping District)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广东省汕头市辖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西北部,东部与龙湖区相接,北部及西北部分别与潮州市庵埠镇揭阳市地都镇接壤,南部紧连汕头港牛田洋,西南部浔洄岛与潮阳区为邻。其陆域面积114.64平方公里,连同海域面积共141.24平方公里。2023年末,金平区常住人口77.23万人,下辖12个街道。政府驻地在汕头市金平区金砂路50号。

金平区大部分为平原,小部分为山地。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金平区秦时属南海郡,汉属古揭阳县,晋属海阳县。宋时划出海阳县地新置揭阳市,金平地域随属揭阳县。明嘉靖时划属澄海区,为澄海县蓬洲、鮀江街道、鳄浦三都之地。1860年,汕头市被辟为对外商埠,史称汕头埠。民国10年(1921年),设立汕头市政厅,与澄海县分治。其时,金平地域的城区部分始属汕头市。民国21年(1932年),汕头市区划为5个区。1949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后,金平地域为汕头市第一至第五区及澄海县鮀江区、鳄浦区、下蓬区(部分)所属。1951年10月,汕头市各区公所改组成立为区人民政府。1984年,金平区各区开始按县级建制设置。1991年10月,汕头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2003年3月,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金园区和升平区建制,设置金平区。

2023年,金平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7.56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1亿元,增长21.1%。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90.93亿元,增长9.2%。

金平区历来是粤东、赣州市、闽西南的重要交通枢纽、进出口口岸和商品集散地,素有“华南要冲,岭东门户”之称。该区拥有众多文物保护单位,包括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如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崎碌炮台,潮海关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等。此外,还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和24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汕头市小公园开埠区中山纪念亭街区和西堤街区是广东省历史文化街区。工业旅游项目的太安堂集团中医药博物馆,通过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成为金平区第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金平区先后获得了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等荣誉。

名称由来

金园区是由原金园区和升平区各取一字合并而来。金园区前身是由原金砂区和原公园区各取一字合并而来,取名金砂是因沿海多细腻之金砂,取名公园区是因汕头老街区位于汕头市小公园骑楼街一带;升平区缘起汕头老街区升平街。

历史沿革

先秦

金平地域为闽越地。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三十三年(前214年),秦派军队统一岭南,设置南海桂林市、象3郡。金平地域属南海郡西汉高祖元年(前206年),赵佗用武力合并南海、桂林、象3郡,于高祖三年(前204年)建立南越国,金平地域属南越国南武郡(由南海郡改置)揭阳市(史称古揭阳)。元鼎六年(前111年),绿营平南越,重置郡县,金平地域属南海郡揭阳县。元封五年(前106年)置交州,金平地域属交趾刺史部辖下南海郡揭阳县。东汉建安八年(203年),交趾部改置为交州,金平地域属交州南海郡揭阳县建安十八年(213年),金平地域改属荆州南海郡揭阳县。惠帝元年(291年),割扬州之豫章、南康等7郡及荆州之武昌等3郡共10郡置江州,金平地域属江州南康郡揭阳县。东晋咸和六年(331年),分南海郡设置东官郡,金平地域属广州东官郡揭阳市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为东官郡和义安郡,以原揭阳地域为义安郡,义安郡辖海阳,潮阳区、海宁、绥安、义招5个县,那治在海阳。金平地域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刘宋,金平地域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南齐,金平地域属广州义安郡海阳县。南梁普通四年(523年),金平地域属东扬州(后改名为瀛州)义安海阳县。金平地域属瀛州义安郡海阳县。

隋唐至宋元

开皇十年(590年),裁撤各郡,以县直求于州。销义安及海阳县,另置义安县。金平地域属循州总管府辖下义安县。开皇十一年(591年),在原义安郡郡地置潮州市,辖义安、绥安、海宁、潮阳区、义招、程乡6个县,金平地域潮州义安县。大业三年(607年),重设郡级建置,潮州复名义安郡,义安县复名海阳县,义安郡辖海阳、海宁、潮阳、万川、程乡5个县,金平地域属扬州义安都海阳县。

武德四年(621年),重改义安郡为潮州,企地域属广州总管府辖下潮州海阳县。武德五年(622年)金平地域属循州总管府辖下潮州海县。贞观元年(627年),地方行政改道、州、县三级,全国划分为10道,金平地域属江南道潮州海阳县。贞观十年(636年),金平地域属岭南道潮州海阳县。景云二年(711年),全国设置24都督府,金平地域属福州都督府辖下潮州海阳县。开元二十一年(733年),金平地域属福建省经略使辖下潮州海阳县。开元二十二年(734年),金平地域属岭南经略使辖下潮州海阳县。天宝(742年),全国改州为郡,潮州市改称潮阳郡金平地域属福建经略使辖下潮阳郡海阳县。天宝十年(751年),潮阳郡改隶岭南经略使,金平地域属岭南经略使辖下潮阳郡海阳县。至德元年(756年),升五府经略(广州市刺史)为岭南节度使,金平地域属岭南节度使辖下潮阳郡海阳县。乾元元年(758年),潮阳郡复称潮州,金平地域属岭南节度使辖下潮州海阳县咸通三年(862年),金平地域属岭南东道节度使辖下潮州海阳县。宁二年(895年),金平地域属清海军节度使辖下潮州海阳县。

南汉乾亨元年(917年),刘䶮(刘)称帝于广州,国号大越,年六月改国号为汉,史称南汉国。金平地域属南汉国潮州海阳县。开宝四年(971年),潮州市归宋,金平地域属广南东路潮州海阳县。宣和三年(1121年),割海阳县所属的永宁、崇义二乡和延德乡的龙江鮀江街道、鳄浦、蓬洲4都合置揭阳市,金平地域属广南东路潮州揭阳县。绍兴二年(1132年),揭阳县并人海阳县。金平地域属广南东路潮州海阳县。绍兴八年(1138年),复置揭阳县,金平地域属广南东路潮州揭阳县。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潮州归元,设潮州路总管府辖潮州原各县,金平地域属江西等处行中书省广东道潮州路揭阳县。

明清

洪武元年(1368年)二月,潮州路归明。洪武二年(1369年),改广东省道为广东等处行中书省,潮州路改为潮州府,金平地域属广东等处行中书省辖下潮州府揭阳市洪武九年(1376年),广东等处行中书省改为广东承宣布政使司(简称广东布政使司),金平地域属广东布政使司辖下岭东道潮州府揭阳县。嘉靖四十二年(1563年),划揭阳县的蓬洲、鳄浦、鮀江街道海阳县的上外莆、中外萧、下外莆及饶平县的苏湾共7都置澄海区,金平地域属广东布政使司辖下岭东道潮州府澄海县。金平地域为澄海县鮀江都、鳄浦都、蓬洲都三都之地。

清朝开始置广东省,金平地域此后一直属广东省。顺治三年(1646年),清兵入广州市潮州市等地,金平地域属岭东道潮州府澄海县。康熙二年(1663年),裁岭东道,设置惠潮道,金平地域属惠潮道潮州府澄海县。康熙五年(1666年),裁撤澄海县,县地并入海阳县,金平地域属惠潮道潮州府海阳县。康熙八年(1669年)恢复澄海区建制,金平地域复属澄海县,上属潮州府,隶惠潮道。康熙十三年(1674年),潮州总兵叛离清廷,其时,金平地域属南明潮州府澄海县。雍正十一年(1733年),置嘉应州,原惠潮道改称惠潮嘉道,金平地域属惠潮嘉道潮州市府澄海县。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十年(1921)4月16日,汕头市设市政厅,与澄海县分治。其时汕头市区实际范围仅有汕头埠、崎碌、礐石,汕头市区划分为四个区,水上为第五区,礐石为第六区。

民国十四年(1925),汕头市区所辖各区有所调整。原第一、二、三、四区不变,崎碌为第五区,礐石为第六区,水上为第七区。民国十九年(1930)9月,汕头市政厅更改为汕头市政府建制,隶属广东省政府。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6月21日,汕头市沦陷(被日本侵占)。

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2月,伪汕头市政府把汕头市区划为永升、新中、安邦、崎碌、道济5镇。

民国三十四年(1945)8月14日,抗日战争胜利后,汕头市区分为第一、二、三、四、五、六区公所。

民国三十六年(1947),广东省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会同汕头市政府、澄海县政府勘定市、县界,华坞、龙眼、长厦、新湖、陵海、浔洄等村划归汕头市。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4日汕头市解放,25日海县解放,汕头市定为省辖市。1949年12月成立潮汕地区临时专署,1950年2月正式成立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为广东省人民政府(简称省政府)派出机构,1950年10月潮汕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改称为潮汕专区专员公署。金平地域分属省辖市汕头市及潮汕专区专员公署辖下澄海区。1952年11月,撤销潮汕专区,设置粤东行政区,金平地域分属省辖市汕头市及粤东行政公署辖下澄海县。1956年3月,销粤东行政区及粤东行政公署设立汕头专区,成立汕头专员公署。金平地域分属省辖市汕头市及汕头专员公署辖下澄海县。1958年汕头市不作省辖市,归汕头专区管辖。金平地域时属汕头专员公署辖下汕头市及澄海县。1970年9月,汕头专区改称为汕头地区,金平地域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辖下汕头市及澄海县。1974年11月,原属澄海区的浦公社、岐山公社及下蓬公社的地域全部划归汕头市管辖。至此,金平地域全部属汕头专区革命委员会辖下汕头市(时金平地域为汕头市红旗区、红阳区、红卫区及郊区)。1975年11月,汕头市复为省辖市,金平地域时属广东省汕头市。1983年7月,销汕头地区建制,实行地市合并,市领导县的体制。12月(1984年7月广东省人民政府发文批准),中共汕头市委决定安平区、同平区、公园区、金砂区按县级建制配置领导干部金平地域时为安平区、同平区、公园区、金砂区、郊区(浦公社、岐山公社)及濠江区浔洞村(大队)的行政区域,属汕头市管辖。1991年10月(民政部9月批准)汕头市辖区行政区划调整,将汕头市安平、同平、公园、金砂、达、郊区6个市辖区及原汕头经济特区龙湖区广澳街道两个片区调整为龙湖、金园、升平、达4个市辖区,金平地域时为金园区、升平区及达濠区的浔洄乡地域,属广东省汕头市管辖。2003年1月,经国务院及广东省人民政府批准,撤销汕头市金园区、升平区设立汕头市金平区,属广东省汕头市管辖。2003年3月,汕头市行政区划调整,撤销金园区和升平区建制,设置金平区。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金平区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区西北部,是汕头市中心城区,地理坐标为北纬23°19′~23°28′,东经116°33′~116°48′,北回归线横贯境域,东部与龙湖区相接,北部及西北部分别与潮州市庵埠镇揭阳市地都镇接壤,南部紧连汕头港牛田洋,西南部浔洄岛与潮阳区为邻。截至2024年7月,陆域面积114.64平方公里,连同海域面积共141.24平方公里。

气候

金平区地处亚热带,处于赤道低气压带和副热带高气压带之间,属东北信风带的南缘。金平区属南亚热带季风气候。主要特点是:阳光充足,热量丰富;夏长冬暖,无霜期长;雨量充沛,降水集中在夏半年;风向初夏偏东,盛夏偏南,冬半年偏北。属地的季节分明:春季潮湿,阴雨日多:初夏气温回升,冷暖多变,常有暴雨:盛夏虽高温而少酷暑,时有台风袭击;秋季凉爽干燥,天气晴朗,气温下降明显;冬季没有严寒,但有短期寒冷。

地质

金平区境域属韩江三角洲的一部分,其现代地貌从孕育至形成,经历漫长的岁月。距今12万年至8000年前,由于气温回升,全球性的冰川开始消融出现了冰后期的海平面上升。距今1.1万年前(韩江三角洲未形成之前),本区域海浸开始间伴性海退,此时三角洲的沉积物以深灰色粉沙淤泥或中细沙为主,局部为中粗沙,埋深一般为20米左右,层厚约5米,最厚超10米。沉积环境属河流作用稍占优势的滨海冲积。距今5000年前,韩江三角洲顶部从海湾中逐渐运动隆起成陆,在湿热气候作用下,韩江上游山丘的坡面受到大面积侵蚀,泥沙俱下,三角洲的堆积作用极其旺盛,加速向前推进。距今约2500年,其前缘已推进到今庵埠-浦一玉井一线。至汉代(距今2000年)海岸线西南方向已基本稳定在今外砂、下蓬、岐山县一线。此后,韩江三角洲滨线位置逐渐外移。至唐初(距今1400年)已移到东起盐灶,中经白沙、陈厝合,止于汕头市区金砂乡附近。至宋末(距今约700年前)已推到金砂南侧的光华、华坞、长厦、龙眼、龙湖一线。至清代(距今约150年前)海岸线已从汕头市东郊的珠池肚,经陵海、崎碌,沿外马路至老妈宫、乌桥、光华、岐山一带。从冲积的记录可以看到,三角洲前缘不断沿东南方向的海面延伸和发展。

金平地域现代滨线三角洲的伸展速度比汉代至清代期快,尤其是1963年至1990年这20多年间,由于大规模的围海造田,人工抛石筑堤围垦形成新的人工岸线,滨线的伸展速度几乎等于自然沉积速度的10倍。至20世纪末,从牛田洋围一线至西港、西堤,再到海滨路全线,均筑造石护堤,域内陆地才停止向海发展的趋向。

地形地貌

金平区地域大部分为平原,小部分为山地。平原部分为韩江三角洲外缘,地层为第四系地相,分属三角洲相沉积物。沉积物主要为黏土、粉沙质黏土、细沙、粗沙、沙砾,砾石层常含有生物贝壳遗体、泥炭土等。由于沉积环境及沉积物特征不同,金平地域又可分为开阔式三角洲相沉积物、港湾式三角洲沉积物和潟湖沉积、海相沉积4类。第一类为开阔式三角洲沉积物。韩江三角洲地处开阔的古海湾它以潮州城为起点,向东南扇形舒展,构成微微向现代海岸倾斜的广阔而平坦的三角洲平原。三角洲顶部沉积物主要是陆相沉积,为黏土沙质土,泥质中粗沙、沙、含砾粗沙、局部有砾石层等河流冲积层组成。金平地属三角洲外缘,则以海相沉积为主由韩江带入海的泥沙经偏东风、海浪、潮流等动力条件的作用后,形成与海岸平行的沙堤。

水文水利

水文

金半区属韩江水系范畴,境内主要河流有梅溪河、西港河、大港河。梅江河起自韩江西溪末端至出海口,金平区境内起自梅溪左岸与潮安区交界处的红莲池至升平路尾出海口,长11.8公里,水质良好,非感潮白河段符合国家地面水质二类标准,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源。

水利

2020年,金平区实施建设的韩江奥东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是省重大水利工程建设项目,金平区负责实施其中东风灌区汕头片区了项目,工程重要任务为农业灌溉。主要建设内容为:改造三条渠道总长14.229公里,其中红莲池河干渠3.807公里、大干干渠5.027公里、南干渠5.395公里。渠道进水闸设计流量为4.12平方米/秒,其中设计灌溉流量为1.58平方米/秒、渔类养殖用水为2.54平方米/秒。工程项目于2020年6月底建设完成,实现全线通水运行,有效解决岐山县、月浦、鮀江街道、鮀莲沿线1.4万亩农田灌溉以及渔池养殖用水需求,并为鮀济河提供生态补水。

土壤

金平区土壤按气候纬度的水平分布处于赤红壤地带。但由于地形地势、植被种类和成土母质不同,及人类活动等因素的影响,因而形成不同的土壤类型。土壤普遍呈酸性、其成土母岩主要是花岗石,小部分为沙页岩、闪长岩、安山、玄武岩等。

自然资源

水资源

地表水资源:金平区地表水,主要来源是韩江过境水和大气降水。查阅有关资料,汕头市多年平均降雨量为1600毫米,多年平均径流深为790毫米,人均水量1262立方米。金平区为汕头市中心城区之一,地处韩江下游三角洲平原区,多年平均降雨量、径流深和人均水量较丰富。但域内地表水资源利用率极低,除浦片区3个小型水库(日月坑、安徽鸡笼山国家森林公园、过水坑)用于部分农业灌溉外,大气降水均通过沟渠排入南海。金平区可利用地表水资源主要是来自韩江的过境水。韩江流域面积30112平方公里,全长470公里,上游梅江汀江三河镇汇流为韩江,过潮州市流入汕头市,从东溪、北溪、外砂河新津河梅溪河5个口出海潮安水文站多年平均径流量254亿立方米。5条出海支流之一梅溪河从金平区中部穿过,是金平区的主要供水水源。多年平均,梅溪河径流量约占韩江径流量的11.5%1999年水质监测,韩江水质基本良好,非感潮河段水质符合国家《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二类,能作为生活饮用水源,感潮河段符合国家地面水质三类标准。

海水资源:金平区有61.6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2365.07公顷。海水中含多种矿物质,如镁、钾、磷、钠、铀、金等。潮汐可发电,是待开发的重要能源之一。海水成为养殖的发展潜力,2000年全区海水养殖面积达761公顷,主要有鱼、虾、蟹等水产品。

生物资源

植被

自然植被:平原以茅根龙葵野艾蒿水蓼荷叶铁线蕨鼠曲草、牛喫埔、澎蜞菊马鞭草等多种草类为主而积成的植被群体;山丘多铁芒萁、茅草、小灌木秤星树山牡荆桃金娘山芝麻地棯、虎姆、含羞草等为主,树木有山地马尾松台湾相思鸭脚树、桉、柯、枫等乔木;山谷则以蕨类和细叶姑婆芋野蕉禾本科杂草为主;山塘水窟有过江藤、水蜈蚣和浮萍等。

人工植被:平原种植稻、麦、薯、芋、藕、、瓜、菜和甘蔗柑橘番石榴沿海则种植木麻黄、台湾相思树,江边则植绿竹为主的防风林,山丘有荔枝、龙眼芒果和梅、桃、李、柚等果木,山冈种植茶、菠萝及松树、相思树等,路边多栽相思树、桉树、木麻黄,村边池旁乡人乐于种植榕树青竹、杨柳、夹竹桃、秋枫(胶丹),城市则多栽凤凰木石栗木棉白玉兰蜡梅、樟、、合欢等,庭院阳台及道路绿带则多栽木本、草本、藤本和肉质等多种花卉。

生物多样性

汕头市红树林地主要分布在澄海区和金平区。秋冬季,红树林湿地栖息着许多跨境的越冬候鸟,数量达数十万只。其有鸟类130多种,属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的18种,属省级保护的有28种。

金平区牛田洋有保存完好的湿地生态系统,片区湿地面积近4万亩,生态资源丰富。牛田洋现有湿地植物268种,每年在此栖息的候鸟、水鸟达5万只以上。据专家调查,已有白鹭等多种属国家Ⅰ、Ⅱ级重点保护和省级保护鸟类,有部分属世界濒危物种和中国濒危物种,如卷羽鹈鹕黑脸琵鹭;其中属国家Ⅱ级保护的有褐翅鸦鹃红隼黑翅鸢黑尾鸥、鸢、青脚鹬黑耳鸢

自然灾害

金平区是汕头市市中心城区之一,地处广东东部沿海,所处位置属亚热带海洋性气候,又处于台湾海峡的“喇叭口”上,常年受附近海面强风影响的日数和强度都较大,是水灾、风灾、早灾(简称三灾)频繁出现之地,常有春旱、夏涝、秋潮、冬涸之患。据不完全史料记载,潮汕自宋建隆元年(960年)至民国38年(1949年9月30日止)990年中,共发生较严重水、早、风、潮灾469次。金平区面临南海,夏秋之间常遭受台风袭击,风灾往往带来海潮、暴雨,并发洪涝灾害。台风成为域内最具影响和破坏性的火害性气候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随着水利工程的不断兴建,发生灾害时所带来危害大大减少。查阅有关资料,自1950年至2003年54年间,共发生大水、旱、风、潮灾害168次,平均每年3.1次。

行政区划

2003年3月,经国务院同意,撤销金园区、升平区,正式成立金平区,区政府驻地金砂路50号。2003年底,金平区辖17个街道,120个社区居委会。2004—2018年,区划未调整,金平区仍统辖17个街道,属下社区居委会从120个调增至171个。2019年全区统辖14个街道,社区居委会为171个。2020年金平区光华街道、小公园街道和金东街道正式挂牌成立;鉴于光华街道光华社区辖内已无行政地域和户籍人口,撤销光华社区居委会。2023年全区统辖12个街道。社区居委会为170个。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1年5月,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金平区常住人口777024人。2023年年末,金平区户籍人口70.59万人,常住人口77.23万人。

语言

金平区为汕头市辖区,所讲语言属于闽南语(福佬话)的潮州话潮汕地区话也叫潮州话、汕头话。

宗教

金平域内各种宗教派别和宗教信徒较多,尤以佛教为盛。佛教宗派,主要有禅宗的曹洞、临济宗和近代创立的黄壁宗。道教在域内也有信徒。

经济

2023年,金平区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637.56亿元,增长4.3%。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0.41亿元,增长21.1%。项目建设加速推进,全区78个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38.57亿元,其中61个市级重点项目累计完成年度投资113.03亿元,超额完成年度投资计划,带动全区固定资产投资额达290.93亿元,增长9.2%。消费市场加快复苏,市场主体更加活跃。项目投资持续扩大。围绕特色产业链开展精准招商,全区新落地5000万元以上产业项目50个,投资总额50.3亿元。平台建设加速推进。推动现代产业集聚区向涉农片区拓展延伸,征收161亩工业用地,落地5个总投资13.8亿元的大健康产业项目。金平区与光明区共建产业园正式揭牌,在光明区设立的“反向飞地”正式启用,首批入驻10家企业正式挂牌运营。光明对口帮扶协作金平工作,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2023年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名。工业上楼步伐加快。完成“工改工”1020亩,新增工业厂房建筑面积135.47万平方米。

第一产业

金平区域内农村种植的粮食作物有水稻、番薯大麦、小麦、马铃薯、玉米、芋较大宗的为水稻、甘薯、小麦。金平域内农村种植的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大豆、黄红麻、潮排草、中药材等,大宗的为花生、甘蔗;还有水果类的柑橘、菠萝、荔枝、香蕉、龙眼、番石榴余甘子(油甘)、梨等,大宗的为柑橘、番石榴。

截至2020年,金平区有农村集体农用地面积51680亩,其中耕地14256亩,园地1709亩、坑塘水面17866亩、农村集体其他用地(各种夹心、边角、自留用地)17849亩。全区农业龙头企业19家(省级9家、市级3家、区级7家)。2020年全区农作物播种面积41794亩,其中,水稻22309亩,总产量10499吨;番薯548亩,总产量1045吨;蔬菜18937亩,总产量44951吨,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97亿元。

截至2020年,金平区水产生产稳步增长,水产品总产量1.77万吨,总产值1.85亿元,其中海洋捕捞470吨,产值1080万元;海水养殖12645吨,产值1.08亿元;淡水养殖4585吨,产值6697万元。全区拥有5家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以及1家“广东省健康农业科技示范基地”。

第二产业

2023年,全年新增规上工业企业15家、限上批零住餐企业26家、规上服务业企业14家;新登记各类市场主体9978户,增长14.89%。其中,企业新登记2626户,增长32.23%。2023年,绿色印刷包装、智能装备、新材料、大健康四大支柱产业完成规上工业产值366.51亿元,占全区76.8%;其中大健康、新材料2个产业集群产值超百亿元。工业投资完成87.31亿元,增长51.7%。工业技改投资完成34.96亿元,增长86.6%。实施工业企业倍增培育计划,50家重点工业企业产值合计204.42亿元,增长12.6%。

第三产业

截至2020年,金平区第三产业增加值338.49亿元,增速2.4%,产业占比61.2%。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501.01亿元,增速-9.8%。限额以上批零住餐营业额598.69亿元,增速0.4%。其中,限额以上批发业销售额513.71亿元,增速0.6%;限额以上零售业销售额77.88亿元,增速-0.6%;限额以上住宿营业额3.79亿元,增速-5.9%;限额以上餐饮营业额3.30亿元,增速2.5%。涉及GDP核算的规上服务业营业收入23.05亿元,增长7.9%。全区限额以上批零住餐业企业新增58家;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新增17家。2023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544.76亿元,增长4.1%。

经济功能区

金平区与光明区共建产业园正式揭牌,在光明区设立的“反向飞地”正式启用,首批入驻10家企业正式挂牌运营。光明对口帮扶协作金平工作,在深圳对口帮扶协作汕头2023年年度考核中位列第一名。工业上楼步伐加快。完成“工改工”1020亩,新增工业厂房建筑面积135.47万平方米。

社会

教育

截至2019年,金平区成立聿怀中学教育集团,在资源共享、师资流动、品牌共建上闯出新路,加快全区基础教育均衡化、优质化进程。持续加大教育投入,存心特殊教育学校改扩建、长安小学扩建教学楼、桂花小学东裕园校区等项目。

截至2020年,金平区有中小学112所,包括公办学校94所,民办学校18所。其中,小学69所,初中15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1所,十二年一贯制学校1所,完全中学11所,高中1所,特殊教育学校2所,业余学校2所。在编在职教师6363人。

科学技术

截至2023年,金平区的金发拉比、天富食品等7家企业被认定为市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全区规上工业企业研发机构覆盖率达60.2%。支持企业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有14个项目获得上级立项,获得财政支持超过2700万元。大力培育企业创新主体,新认定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1家、省级“专精特新”企业21家,全区高新技术企业达205家,科技型中小企业达157家。3家企业入选广东省第一批制造业单项冠军企业(产品)名单,居全市第一。质量强区有效实施,知识产权提质增量。全区知识产权质押融资金额达16.41亿元。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23.94件,居全市各区县之首。

文化事业

截至2020年,金平区建成12个街道综合文化站,170个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开展2020年各街道综合文化站动态评估定级工作,实现全区街道综合文化站、社区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100%达标,二级综合文化站由原来的5个增加到10个,一级综合文化站实现零的突破;推进区图书馆、区文化馆、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等重点文化场馆的升级改造,区图书馆、区文化馆达到国家二级馆标准。

截至2020年,金平区拥有崎碌炮台、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等4处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广东东江各属行政委员公署旧址、汕头邮政总局大楼等7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沟南许地传统民居建筑群等26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和129处未定级不可移动文物;拥有37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和25个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涵盖传统医药、民俗、传统手工技艺、杂技与竞技等多个项目类别,其中已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1项、省级3项、市级9项。

医疗卫生

截至2020年,金平区设有区属医疗卫生健康机构13家,其中公立医院4家,包括二级医院3家,即金平区人民医院、金平区中医医院、金平区妇幼保健院,一级医疗机构1家,即金平区蛇浦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7家;卫生健康事业单位2家,即区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与区卫生健康服务中心。金平区管理民营医院6家,即汕头升保脑血管病医院、长平康复医疗中心、金砂中医医院、汕头金平丽人医院、汕头口腔医疗中心和汕头太安骨科医院。门诊部、诊所、医务室(保健所)246家。非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站17家。区属各医疗卫生机构有在职在编人员620名,其中,高级职称人员61人,中级职称人员209人,初级职称人员471人,研究生学历4人,本科学历385人。

社会保障

2019年,金平区民生支出24.05亿元,占公共财政支出达到86.6%,年度十件民生实事全面完成。全面打赢精准脱贫攻坚战,积极开展“一户一策”精准帮扶,着力巩固脱贫成效,全区412户825人建档立卡贫困户全部脱贫。困难群体生活补贴水平全面提标,低保户城镇和农村低保补差水平分别提高至414元/人月和343元/人月,困难残疾人生活补贴提高至2100元/年/人,重度残疾人护理补贴提高至2820元/年/人,孤儿集中和散养标准分别提高至1685元和1025元。强化养老服务体系建设,投入592万元完成光华街道老年人日间照料服务中心主体建设和装修,筹资210万元加强区福利院基础设施建设。

交通

金平区地处汕潮揭三市交界,潮汕地区一小时经济圈核心区域,北临揭阳潮汕国际机场(30分钟)、南接沈阳—海口高速公路,东近汕头动车站(20分钟),西通206国道,区内拥有潮汕环线高速公路、牛田洋快速通道、233省道、汕头-昆明高速公路、206国道及金凤西路等“三纵三横”内外环快速通道。其中,潮汕环线高速起点路段位于金平区鮀莲街道,在大学路收费站附近与国道206对接。

人文

文物古迹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位于广东省汕头市永平路1号,建筑本体原为日本台湾银行汕头支行旧址,后曾作为西医院、报社、区政府大楼和法院的办公地点,现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为纪念汕头开埠150周年,进一步梳理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汕头市委、市政府、金平区委、区政府选址于此修建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于2010年12月21日正式对外免费开放。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是一座中西合璧的三层半欧陆式风格建筑,占地面积约600平方米,建筑面积约2000平方米,首层为多功能展示厅,展出巨型陶瓷壁画《开埠岁月》及不定期举办专题展览;二楼为永久式开埠文物展示厅,展出图文并茂的翔实资料及社会热心人士捐赠的珍贵文物,讲述150多年来汕头开埠史的变迁;三楼“清音阁”为潮乐文化展厅,用于潮乐器的展示以及潮乐表演,并定期开展文化沙龙活动。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在汕头市区有两处,一处位于汕头市金平区小公园街道万安社区镇邦街3、5、7号(原镇邦街7号中法药房)、一处位于小公园街道永兴社区海平路97号(原华富电料行)。1930年底,中共中央交通局在周恩来的亲自主持和部署下,开辟了这条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直属中共中央领导的秘密交通线,成为中央革命根据地与外界联系的主要通道。中央调遣南方局秘书长饶卫华香港特别行政区建立香港交通大站,与此同时,中央交通局副局长陈刚来汕头市镇邦街7号建立中法西药房分号,作为交通局直属交通站。1931年,为防止意外做两手准备,中央交通局又派陈彭年顾玉良、罗贵昆来汕头筹建备用交通站。陈彭年等3人接受任务后,以上海市客商身份,于1931年1、2月间,在汕头海平路98号(现97号)租到地方,选择便于为苏区筹措电器材料的行业作为掩护,开起华富电料行。1931年4月,中共中央特科负责人顾顺章叛变后,为防止绝密站遭破坏,汕头中法药房停止使用,电器材料行仍坚持工作。至1934年秋,经该交通线进入中央革命根据地的领导干部200多人,输送物资约300吨。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前夕,该站工作人员撤往中央苏区参加长征。镇邦街7号和海平路97号,2014年10月被公布为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2015年被公布为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而汕头市金平区海平路97号与福建龙岩市永定区长汀县被国务院核定并公布为第八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位于广东省汕头市外马路207号,为两座钢筋混凝土整体式梁板柱砖木混合结构的两层楼房,分东、西楼,两楼相距4米,形式相同,每层面积355M2,两座总建筑面积1420M2。原是英国人办的酒店,名曰“适宜楼”,后改为“戈宝抽纱行”,至今已有近百年的历史,旧址东、西两楼仍保持当年风貌。1925年11月4日,国民革命军东征军第二次进入汕头市,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便设在东西两楼,总指挥蒋介石苏联军事顾问加伦将军等在西楼办公;政治部总主任周恩来则在东楼二楼东南角住宿和办公,旧址于1988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第一批汕头市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5月交汕头市文化局、市文物管理委员会管理使用,市文化局于1995年9月至1996年1月组织对该旧址进行全面修缮。1996年5月,成立“汕头市东征军革命史迹陈列馆”,成为汕头市第一个革命专题馆。2000年8月,被广东省文明委公布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2002年7月被广东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蓬洲所城遗址

蓬洲所城遗址位于汕头市市金平区鮀浦街道蓬洲村。建于明洪武二十一年(公元1394年)。城周长约2000米,石砌城墙,高约5米,设四个城门。明天启五年(公元1625年)修建。清嘉庆七年(公元1803年)重修。1939年后遭侵华日军破坏,现仅存东门、北门墙。东门墙残长8.3米,宽2米,高4.3米;北门墙残长5.2米,宽1.5米,高3.2米。

汕头骑楼

汕头骑楼是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西堤路的骑楼,是中国南方沿海城市骑楼的典型代表。汕头骑楼始建于20世纪20年代,早在清末民初,随着海运的开禁,华侨华人和外国人士的增多,特别是汕头开埠,使其成为中国最大的华侨出入国口岸之一,而汕头市口岸华侨出境人数在国内各口岸居第一位。民国初期汕头的华侨开始在家乡投资兴建的民居,汕头的骑楼也不少是当时由归国华侨投资兴建的,这种特殊情况导致汕头与内地一些城市相比,能够更为直接地受到海外建筑风格的影响,特别是华侨依据从侨居国带回的建筑图纸甚至明信片加以模仿和学习,从而建造出一大批西式骑楼。汕头骑楼文化的典型代表是汕头市小公园的沿街骑楼,小公园片区是汕头骑楼的发祥地,小公园及周边的安平路升平路、国平路等街道形成放射状分布,是汕头“百载商埠”的历史见证。

非物质文化遗产

太安堂集团麒麟丸制作技艺

太安堂在明隆庆年间由柯文绍创立。柯文绍自幼随父学习医术,后得太医院万邦宁赠《万氏医贯》潜心研究,在故里潮州创办太安堂,以“秉德济世,为而不争”为堂训,“等一至亲,务真务精”为堂规。其后,《万氏医贯》秘本在柯姓家族世代传习,并以此为基研制出太安保儿丸、延宗丸、同仁牛黄清心丸、白降丹、万槌吊膏等丸膏丹散,柯氏后裔更是医才辈出,太安堂在潮汕地区声望日隆。20世纪三、四十年代,太安堂医师多迁徙到南洋一代开堂行医以避战乱;1946年,柯氏第11代传人柯如枝重开太安堂集团,解放后公私合营更名为“汕头市中药厂”,直至2007年柯氏传人重立太安堂品牌。2014年11月,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扩展项目名录。

习俗

金平地处沿海,较早迁人的鮀浦、金砂、岐山等乡村居民,多从中原沿江西或福建省等地而米。汕头埠形成后,城区居民大部分来自潮汕各地和周边省市。域内的民俗多是中原汉族文化,又融合潮汕各地的民情风俗,具有浓郁的地方色彩。例如,喜欢吃早粥、生鱼片、腌制虾蟹、饮功夫茶,喜欢制作风味特异的粿品、糕点等小食,盛行束浴布、戴竹笠,喜欢游神,演潮剧,打潮州大锣鼓,唱潮州歌册,扮动物舞蹈送顺风礼仪等。

地方特产

汕头工夫茶

汕头工夫茶艺的前身是瀹(音yuè)茶法,即以沸水直接冲泡茶叶的饮茶方式。瀹茶法区别于前代的煮茶法,从明代开始在士大夫之间盛行,并在传播过程中慢慢演化。潮汕人喝工夫红茶是以小壶、小杯泡饮乌沃茶。工夫茶成型的代表性标志有三:瀹饮法、乌龙茶叶和工夫茶具,分别对应“艺”“茶”“器”。

老妈宫粽球

老妈宫粽球,诞生于1920年,为潮汕传统名小食。创始人张德强父子从摆摊到拥有店面,始终都是在老妈宫附近,所卖的粽子因其形似六角球状,故称为粽球,衍生至今成为了百年老字号“老妈宫粽球”。

风景名胜

截至2020年,金平区登记备案的各类旅游企业共41家,包括国家3A级景区2家;星级旅游饭店4家,其中五星级旅游饭店1家、三星级旅游饭店2家;旅行社29家,其中出境游组团社7家、优质旅行社4家;旅游推荐单位6家,其中广东省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广东省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各1家,广东省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2家。

崎碌炮台

崎碌炮台位于汕头市海滨路,始建于清同治十三年(1874年),清光绪五年(1879年)竣工,是一座独具建筑特色的环圆型炮台,整座建筑物均系用规格的花岗石石筑建,故俗称石炮台。大门是明清的券门格式,宽、高各3米,门墙厚2米。1989年月被省政府公布为第三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泉岩

龙泉岩位于汕头市金平区蓬洲村西北面约一公里处的桑浦山东面山麓,由一巨石覆盖而成,岩洞内称八卦厅,面积约64.4M2。据“灵泉岩记”碑记所载:明代以前,已有僧人在此建庙。明代天顺年间,虽有重修,但年久已毁。该岩修于清康熙六十年(1721年),立有碑记。“翁公书院”相传是明代兵部尚书翁万达少时读书处。清光绪年间、民国时期及1985年都曾重修,在龙泉岩的周围,有明代至现代的摩崖石刻数十处,最早的是明代成化九年(1473年)周海撰的“灵泉岩记”,反映了龙泉岩的历史情况与风貌。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位于汕头市金平区鮀莲街道桑浦山鸡笼山南麓。该塔于一九八六年六月二十日竣工,它东与台湾嘉义一碑,西与从化、封开两塔连成一线,标志精确经纬度为:东经116°35′8.78″,北纬23°26′32.49″。1994年11月被汕头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5年被定为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塔的上部是一个直径5米的空心地球模型,球体是钢筋混凝土结构,球面贴上黄、蓝、白各种颜色的玻璃马赛克,使中国版图十分显眼,海陆分明,球心垂直贯穿直径40厘米长5米的不锈无缝钢管,可仰窥蓝天。塔的下半部四面以“北”字形的钢筋混凝土柱为依托,镶上磨光的汉白玉石片。塔基是二层圆型平台,直径分别为17.2米、26米,平台铺上花岗石石板,并从东向西用黑色大理石铺设一道黑线象征着北回归线。平台围栏高一米,塔位占地面积200多平方米。

小公园开埠区

小公园开埠区是“国家AAA级旅游景区”、其入选第三批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汕头市小公园步行街入选第四批广东省级示范特色步行街。小公园历史文化街区既有老潮兴粿品、老妈宫粽球、老大鱼丸等潮汕老字号美食,也有各类文创产品、酒店民宿、非遗展示等。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

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位于汕头市金平工业园,展区面积达3200平方米,因“规模最大的中医药家族展示馆”而获“大世界基尼斯之最”证书。博物馆集文物收藏、展示、研究、保护、公共教育、文化传承及休闲于一体。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有“广东省科技旅游示范基地、广东省工业旅游示范单位、广东省中医药文化养生旅游示范基地”等称号,并通过了国家3A级旅游景区评定,成为金平区第一个国家3A级旅游景区。

相关人物

获得荣誉

2020年6月,金平区入选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1年3月,金平区评为2016-2020年度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总结评估优秀名单。

2021年7月15日,入选水利部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 

2021年9月1日,被中国科学技术协会命名为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示范期为5年。

2023年2月2日,金平区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

参考资料

汕头金平区“西部组团”加速竞跑“百千万”.搜狐网.2025-01-22

政 府 工 作 报 告.金平区人民政府.2024-10-02

关于对金平区部分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关于对金平区部分区域实施临时交通管制的通告.2025-01-22

地理位置.金平区人民政府.2025-01-22

人口概况.金平区人民政府.2024-10-02

行政区划.金平区.2025-01-22

金平区志.dfz.gd.gov.cn.2024-02-17

经济.经济.2025-01-22

和美汕头 | 金平区:百载商埠的发祥地.dfz.gd.gov.cn.2024-02-17

汕头市金平区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专项规划(2021 年-2025 年).金平区人民政府.2025-01-22

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公布,这5个地方入选.广东省文物保护利用示范区公布,这5个地方入选.2025-01-22

广东省汕头市金平区地名介绍.博雅地图.2022-02-19

第二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国家文物局.2020-07-06

潮汕各市县地名居然是这么来的,太好玩了.潮汕各市县地名居然是这么来的,太好玩了.2025-01-22

年鉴.年鉴.2025-01-22

珍稀物种用足迹为汕头生态“点赞”!我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彰显人与自然和谐之美.汕头自然资源.2025-01-22

陈玩雪当选汕头金平区委书记,陈武鹏、周彦当选区委副书记.南方+.2025-01-22

区人大常委会到我院调研队伍建设工作.微信公众平台.2025-01-22

金平区政府领导成员工作分工及简历.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01-22

金平区政协五届四次会议胜利闭幕.汕头市金平区人民政府办公室.2025-01-22

汕头市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第二号)_统计公报_.汕头市统计局.2021-05-22

金平区2019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0年计划草案的报告——2020年5月13日在汕头市金平区第四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汕头市金平区发展和改革局.2025-01-22

潮汕环线高速公路多标段相继开工.汕头市人民政府.2025-01-22

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汕头开埠文化陈列馆.2025-01-22

中国科学技术协会 科学普及中国科协关于命名2021-2025年度第一批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的决.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21-12-06

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中央红色交通线旧址(汕头站).2025-01-22

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国民革命军东征军总指挥部、政治部旧址.2025-01-22

蓬洲所城遗址.蓬洲所城遗址.2025-01-22

AI了AI了!.汕头文旅.2025-01-22

汕头骑楼建筑及其重商特色.汕头市侨联.2025-01-22

“秉德济世”——中医传统制剂方法(太安堂麒麟丸制作技艺).南方+.2025-01-22

潮汕工夫茶.广东政协网.2025-01-22

【老妈宫粽球】粽叶糯米深巷飘香,百年情怀丝丝入梦.老妈宫粽球.2025-01-22

崎碌炮台.崎碌炮台.2025-01-22

龙泉岩.龙泉岩.2025-01-22

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汕头市北回归线标志塔.2025-01-22

产业强商贸旺!金平区全力打造历史文化创新发展示范区.投资汕头.2025-01-22

收藏故事太安堂中医药博物馆—— 展示中华医药精华 凸现中药文化意蕴.汕头都市报.2025-01-22

翁万达与潮汕文化.汕头大学图书馆●潮汕特藏网.2020-01-06

水利部关于公布第四批节水型社会建设达标县(区)名单的公告.水利部.2021-12-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