垣曲县
垣曲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运城市辖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隅,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截至2022年末,垣曲县常住人口193962人。垣曲县政府驻地为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人民路26号。
垣曲县位于黄河北岸、中条山北部,地势北高南低,境内河流均属于黄河水系,属于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垣曲县在商,周时期叫“亘方”,属侯国。北魏时曾名白水县。历代朝代更替,垣曲曾属于邵州、洛州、州、陕州、翼州。北宋年间,改名垣曲县,属于绛州。明清时期依次属于平阳府、解州、绛州。民国26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1972年属于运城市。2000年底,运城地区撤地设市,垣曲县属运城市。截至2023年,下辖6个镇、5个乡。
2022年全年垣曲县地区生产总值987789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74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8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11.2:47.6:41.2。垣曲县交通便利,境内有闻垣高速、垣渑高速、礼垣铁路等。
垣曲相传是舜的出生和早期活动地,拥有舜的传说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有3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2个国家AAAA级景区。
名称由来
垣曲县商、周时叫“亘方”,秦时置县。北魏皇兴四年(公元470年),曾名“白水县”。西魏大统三年(537),叫做“毫城县”宋时取“周围皆山,如垣之曲”之意,即境内山垣环抱,地处黄河九曲之一,改名“垣曲”,沿用至今。
历史沿革
先秦至南北朝
垣曲县在商,周时期叫“亘方”,属侯国。春秋时为赤狄东山皋落氏地,属晋国。战国属魏,叫做“王垣”。秦时在今新城东南30公里古城镇西设置垣县,属于河东郡,西汉未有变化。东汉、三国、晋朝均称东垣,属河东都。北魏皇兴四年(公元470年),改为白水县,属于邵上郡。孝昌年间(公元525年—公元527年)撤销邵上郡,在阳壶建邵郡,白水县分设为白水,青廉二县。西魏大统三年(公元537年),邵郡更名为邵州,改白水县为毫城县,和青廉县都属于邵州,北周另置蒲原县。
隋唐至宋元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改称垣县,废邵州,毫城、青廉和蒲原合为垣县,属绛郡。义宁元年(公元617年),在今古城镇置邵原郡,垣县分设为垣县、青廉、毫城三县。唐武德元年(公元618年)重新设置清廉县,改邵原郡为邵州,直至唐五德九年(公元626年),垣县先后属绛、洛、陕诸州,终属绛州。龙朔二年(公元662年),改属洛阳市。 乾封二年(公元667年),还属绛州。天授二年(公元691年),又属洛州。长安二年(公元702年),还属绛州。贞元三年(公元787年),改属陕州。元和三年(公元808年),复属绛州。五代十国时期称垣县,属绛州。北宋年间,改名垣曲县,仍属绛州。金兴定四年(公元1220年),属翼州,元复属绛州。
明清时期
明朝时垣曲属于平阳府。清雍正二年(公元1724年),属解州,雍正七年(公元1729年),改属绛州。
中华民国时期
民国3年(1914年),废州,垣曲属于河东道,废道后直属于省。民国26年(1937年),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垣曲县在1950年属于运城专区,1954年属于晋南专区,1972年属于运城市。2000年底,运城地区撤地设市,垣曲县属运城市。
地理
位置境域
垣曲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隅,东经111°30′~东经112°05′ ,北纬34°59′~35°26′,东接河南省济源市,东北与阳城、沁水县毗连,北、西北与翼城、绛县接壤,正西方接闻喜,西南方连夏县,南隔黄河与河南省新安、渑池县相望。总面积1620平方千米。
气候
垣曲县属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干旱多风,夏季雨量集中,冬季少雪干燥。全县年均降水量548.1毫米,降水一般集中在5-9月份,强度大,时间长。1991—2000年,全县年均气温13.5℃,年均日照2062.2小时。垣曲地处东南亚季风区域,6-8月盛行东南风,12月至次年2月多为西北风,1991一2000年,全县年均风速2.9米/秒,年均大风日数20天。
地质
构造
垣曲县位于华北大陆板块南部,鄂尔多斯地块与河淮地块接触带南端,中条断拱东北段东侧。
地层
地层主要有新生界、中生界、古生界、元古界、太古界。县域内新生界主要包括第三系和第四系,第三系厚度1000米,为砾石类紫色粘土、泥灰岩,;第四系厚度在0~30米,主要为黄亚粘土、沙砾石。中生界主要为砂岩、页岩、花岗闪长斑岩。古生界厚度为1~13米,主要是砂岩夹白云石灰岩。元古界分中元古界和下元古界,中元古界厚度为29.6~1951米,主要有安山岩、砂页岩、石英长石砂岩等;下元古界厚度为10~72000米,主要为砾岩、石英岩、白云大理石、火山熔岩等。太古界主要为涑水河杂岩。
地形地貌
垣曲县北部高峻,南部低缓,西、北、东三面环山,南临黄河,中部为垣曲山间盆地,呈北宽南窄的葫芦形展布。海拔一般在600~800米之间,最高海拔2321.8米(舜王坪),为晋南最高峰;最低海拔176.7米(马蹄窝),为山西省最低点。全县地貌分5种类型:基岩石质山区,土石山区,黄土台原区,丘陵区,洪积、冲积平原区。全境山区面积1170.08平方千米,占总面积72.24%,其中基岩石质山区主要分布在垣曲北部、东部、西南部,土石山区主要分布在同善、安窝等乡;黄土台原区、丘陵区404.7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5%,分别主要分布在华峰、安窝等乡的原上平坦地区以及窑头、蒲掌等乡;洪积、冲积平原区面积39平方千米,占总面积2.4%,主要分布在黄河、毫清河、沇河、西阳河等河谷的平原区。
水文水利
水文
垣曲县降雨充沛,河溪众多,大小河流30余条,均属黄河水系,多为常流河。河川径流补给主要为地下水补给和降雨补给。经对河流径流推算,全县多年平均径流系数为21.4%。
黄河
黄河自夏县瓮口入境,流经本县南缘46千米,向东至马湾流入河南省。境内属黄河水系的河流有毫清河、沇河、西阳河、板涧河、五福涧河等,均自北向南注入黄河。亳清河,被称为垣曲的母亲河,被命名为“国家级水利风景区”,发源于绛县横岭关,经闻喜县流入本县,全长48千米,垣曲境内40千米。沇河,发源于翼城县大河村,全长68千米,垣曲境内44千米。西阳河,发源于沁水县下川,全长53千米,垣曲境内46千米。
水利
垣曲县有板涧河水库、后河水库等中小水库10余处。
小浪底库区垣曲境内的水域面积达66.47平方千米,占小浪底水库总面积的二分之一。有了水库,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得以能为涑水河提供源源不断的补给,山西省小浪底引黄工程是山西大水网“两纵十横”的第九横,是向山西省水河流域调水的重点大型引调水工程,年总供水量2.47亿立方米。引黄工程的起点在垣曲解峪乡,这里建起了一座亚洲第一大泵站,水泵设计扬程高达236.1米,出水竖井深度为283米,是亚洲单级提水扬程最高的泵站。小浪底水库的水通过这座泵站被引到高山上,流入另一座调蓄水库——板涧河水库。
板涧河水库建于毛家湾镇板涧河村下游约1.5公里处。库区最大坝高85米,坝顶长195米。板涧河调蓄水库的总库容为3336万立方米,蓄满水总高度可达535.5米。板涧河调蓄水库最重要的功能是蓄存从小浪底库区引过来的黄河。有了这座水库就可以确保小浪底水库在汛期调水调沙运行期间,依然可以持续为垣曲、闻喜县、绛县、夏县、盐湖区等五县(区)不间断供水。
后河水库位于历山自然生态旅游区西北部的山脚下。后河水库是黄河小浪底水库的补偿工程,坝高72.6米,总库容量1375万立方米。
土壤
垣曲县全县土壤类型分4个总类,10个亚类。分布随平均海拔、气温,雨量变化而改变。主要表现为:山地草原草甸土一山地棕壤土—山地棕壤性土—淋溶褐土—山地褐土—褐土性土一碳酸盐褐土一粗骨性褐土一褐化浅色草甸土—浅色草甸土。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垣曲县矿产资源丰富,迄今探明矿藏46种。金属矿产有铜、铁、金等;非金属矿产有煤、石英岩、重晶石、磷、铝矾土、板石、滑石、花岗石、石榴石、孔雀石、麦饭石、水晶、玛瑙、汉白玉等。铜,储量位居山西省第一位,全国第三位,工业储量加远景储量3.7亿吨,主要分布在胡家峪、老宝滩等地,呈蛇形延脉80多千米。铁,主要分布在毛家湾、长直、解峪等地,总储量1800万吨。煤,分布广泛,东起窑头西阳河两侧,西至长直乡,南至黄河北岸板涧河,北至华峰乡,面积300多平方千米,储量约2.8亿吨,可开采量1.4亿吨。
水资源
垣曲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5369.9万立方米/年,是山西省水资源较丰富的地区。
地表水,多年平均地表水资源量为2.41亿立方米,丰水年为3.4亿立方米,干旱年为0.89亿立方米。垣曲县泉水资源也很丰富,大小泉眼千余处,为农村生活用水的主要水源。泉流量大于10升/秒的有近10处,如同善的河西泉、上堡泉、南堡泉,安窝的河堤百泉,安窝沟泉,长直五龙泉等。
地下水,垣曲县地下水总补给量多年平均为11252.5万立方米/年,其中与地表水重复量9982.6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可采量为813.4万立方米/年。地下水分布情况,在河槽区及碳酸盐岩分布区,水量较为丰富;在黄土丘陵台原区及基岩裂水分布区,水量较少。
土地资源
垣曲县总面积1620平方公里(241.35万亩),居运城市所辖县(市)之首。全县耕地181.17平方千米,园地面积23.33平方千米,林地面积700平方千米,水域面积125.33平方千米。
生物多样性
植物
垣曲县植物共122科451属782种,其中药用植物485种,数量、质量居运城地区之首。国家二级保护植物有连香树、秃山白树,国家三级保护植物有青檀。全县野生植物分12类。
动物
垣曲县属中条山东部山地森林、灌丛动物区,不仅动物种类多,且有大型森林动物栖息。垣曲县共有野生脊椎动物74科256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珍贵种类41种,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虎、梅花鹿、黑鹳、金钱豹、金雕等;二级保护动物有中条猕猴、天鹅、大鲵、林麝等。被誉为“山西天然植物园”和“华北物种基因库”。
自然保护地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是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森林覆盖率达90%,有800公顷的原始森林,是华北地区保存下来的唯一原始森林。各种野生动植物达2000种之多,素有“华北动植物基因库”之称。境内植物有1400多种,其中有8种国家二、三类保护植物。野生动物达330余种,占山西省境内动物种类的80%以上,有38种国家一、二级保护动物。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金钱豹、黑鹳、金雕等9种;二级保护动物有白鹭、大天鹅、猕猴、中国大鲵等29种。
自然灾害
垣曲县主要自然灾害有洪涝、地震等。北京时间2013年4月4日17时42分在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闻喜县交界地区(北纬35.3,东经111.7 ) 发生3.5级地震,震源深度6公里。2023年5月20日下午,山西省垣曲县突降大暴雨,16时17分至17时17分,1小时雨量达71.1毫米,接近历史极值(2007年,78.8毫米)。强降水导致城市街道洪水外溢,阻挡了车辆和行人出行。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垣曲县下辖6个镇、5个乡。垣曲县政府驻地为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人民路26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2022年年末全县常住人口193962人,全年全县出生人口1536 人,人口出生率为7.89‰;死亡人口 1525 人,死亡率为7.83‰;自然增长率为0.06‰。男女性别比为 106.05(女性为100)。城镇人口111562 人,乡村人口 82400 人,城镇化率为57.52%。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截至2021年,全县常住人口中,0-14岁人口为31383人,占15.87%;15-59岁人口为125921人,占63.67%;60岁及以上人口为40468 人,占20.46%,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26921人,占13.61%。
民族
垣曲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兼有回族、满族、蒙古族、壮族、朝鲜族、白族、土家族、苗族、瑶族、维吾尔族、布依族、锡伯族12个少数民族。其中汉族人口最多,第六次人口普查中有229948人,约占总人口的99.54%;回族人口529人,约占总人口的0.23%。
语言
垣曲方言属于中原官话汾河片。根据古入声轻声母字、次浊声母字的在今方言中归属不同,运城市13个县市分为两个小片:绛州片和解州镇片。垣曲方言属于绛州片。但因其群山环绕,沟壑纵横,被中条I川沮隔,所以垣曲方言虽然与晋西南各县方言有许多相似之处,但更多显示出自己的语音特色。比如声母方面,古全浊声母无论平仄,今逢塞音、塞擦音白读字声母多读送气音。
宗教信仰
垣曲县共有佛教、天主教、耶稣教、道教、伊斯兰教等宗教。佛教于北宋年间传入垣曲;天主教在1920年以后从新绛县传入垣曲,但于1938年停止活动;耶稣教在民国十三年(1924年)传入垣曲;道教在金元时期盛行,清末衰落,1934年,全县只有教徒1人;伊斯兰教教徒多为回族,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全国各民族一律平等,回民得到尊重,1980年成立了垣曲县伊斯兰教领导小组,并在新城修建了清真寺。
经济
综述
2022年全年垣曲县地区生产总值987789万元,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0745元,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3218元,三次产业比重为 11.2:47.6:41.2。相比于2021年,第一产业增加值110323万元,增长1.8%;第二产业增加值470641万元,增长 7.9%;第三产业增加值406825万元,增长 4.8%。垣曲县农业强化稳粮保供,打好“特”“优”牌,有机核桃科技园投入使用,“垣曲小米”被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系统收录。第二产业健康发展,围绕铜铁镁采选冶炼及深加工、固危废循环经济、新材料、新型建材和新能源五大产业链,加快推动传统优势产业改造升级。
第一产业
2022年全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82937 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 1.8%。其中,农业产值131634万元,增长 8.5%;林业产值6557万元,下降42.3%;牧业产值34643万元,下降 5.9%;渔业产值627万元,下降46.9%。农作物有小麦、棉花、烟叶等,2022年小麦种植面积 192332 亩、产量49382吨,棉花 189 亩、产量27.5吨,烟叶4822 亩、烟叶产量 1200 吨。
垣曲县农业主要以种植业为主,以有机核桃、小米、食用菌、生猪养殖为特色产业。2022年,全县食用菌产量近万吨,年产值1.28亿元。自2010年以来,运城市垣曲县以每年5万亩的速度,截至2020年共发展核桃经济林30万亩,农民人均核桃种植面积近2亩,亩均产干果100余斤,亩均收入达2000元左右。2013年,国家林业局确定垣曲县华峰乡为“国家级核桃示范基地”,山西省林业厅确定垣曲县为“山西省核桃重点县”。2021年,“垣曲小米”入选2021年第一批“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名录。垣曲县解峪乡原中村谷物种植产业在2016年被山西省确定为“省级农业标准化示范园”。近年来,共发展种植谷子3400余亩,实行谷物“轻简化”种植、科学化管理,确保小米品质优良,绿色无公害。2020年原中村谷物产值预计达360万元,带动贫困户人均收入3000余元,成为群众脱贫致富的支柱产业。
第二产业
2022年年末垣曲县全部工业增加值442262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 9.6%。全县 33 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比2021年增长 17.4%,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14.4%,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产品销售率为98.9%。垣曲县第二产业以制造业、采矿业、铜镁精深加工和新能源为主,全县采矿业增加值比2021年增长32.0%,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14.1%;制造业增加值增长12.4%,占规上工业增加值比重为 82.9%。
垣曲县风、光、水资源丰富,在发展新能源产业方面具有优势全年日照时间约2040小时,拥有5条黄河一级支流、20条溪流,拥有亳清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黄河小浪底库区垣曲水域面积达66.47平方千米,为华北地区最大的人造内陆湖面。垣曲县利用当地水资源在建3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还实施5个集中式光伏扶贫电站项目,其中垣曲经济技术开发区厂房上的光伏板年平均发电量1314.68万千瓦时,垣曲抽水蓄能电站,装机容量120万千瓦,安装4台30万千瓦可逆式水泵水轮发电电动机组,设计年发电量12亿千瓦时,计划于2028年全部投产发电。
第三产业
垣曲县第三产业以服务业、旅游业为主,2022年,垣曲县服务业增加值406825万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2021年增长 4.8%。其中,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42586万元,下降 0.3%;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0474万元,增长3.8%;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5066万元,增长5.5%;金融业44036万元,增长 3.7%;房地产业38981万元,下降6.5%;其他服务业199700万元,增长9.2%。全年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比上年增长 15.8%。旅游景区、景点共接待游客6.8 万人次,直接收入700万元,相关产业收入1500万元。
经济功能区
垣曲经济技术开发区
2019年1月省政府批复设立垣曲经济技术开发区,规划面积10.90平方公里,分为南北两个园区。主导产业为铜镁深加工、陶瓷制造和建材产业。铜镁深加工产业重点企业为北方铜业公司、五龙镁业公司,产业方向为采选冶炼、加工贸易、建筑建材、机械制造和镁合金型材、铸件、焦化产品;陶瓷制造产业重点企业为东鹏瓷砖和中条山陶瓷,产业方向为陶瓷墙地砖、通体大理石、微晶石、高档镜面瓷片等;建材产业重点企业为刚玉陶粒、浙美装饰,产业方向为新型装饰、建筑材料等。
重要企业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
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简称“中条山集团”)成立于1956年,中条山有色金属公司为国家一级大型企业,为国家“一五”计划建设项目,我国重要产铜基地之一,先后承担了国家“六五”“七五”“九五”“十五”重点(铜行业)攻关项目,现已发展成为以铜为主、多业并举,集采选冶炼、加工贸易、机械制造、建筑建材、科研设计等为一体的华北地区最大的铜联合企业。成立六十七年来,中条山集团累计产铜247万吨。
社会事业
教育事业
截至2022年,垣曲县常住人口中,拥有大学(指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9533人;拥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口为37760人;拥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口为89473人;拥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口为27145人。全县常住人口中,文盲人口(15岁及以上不识字的人)为1220人,文盲率为0.62%。各级各类学校共71 所。其中:幼儿园31所,小学 31 所,初级中学 4 所,高级中学3 所,高级职业中学1所,聋哑人学校 1 所。各级学校中,在校生22236 人,毕业生 5738 人,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为 99.8%。
医疗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垣曲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含村卫生所和个体诊所)219个,其中医院14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 205 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2个。卫生技术人员 1989 人,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901人,注册护士808人;医疗卫生机构床位1539张;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率达96.6%。
文化事业
截至2022年年末,垣曲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5 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 1 个,馆藏图书 5.39 万册。博物馆3 个。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9 处,其中国家级3 处,省级8处,市级 5 处、县级 163 处。
垣曲县博物馆建于1984年,是一座自然类和历史类的综合性博物馆。占地面积3697.75平方米,建筑面积2501.6平方米。长期陈列了《垣曲野生动物标本展》《垣曲矿产标本展》《虞舜文化陈列室》《垣曲民俗展》《世纪曙猿陈列室》5个固定展厅,面积1100平方米。馆藏动物标本158件,矿石标本238件,各类文物8207件(套),其中一级文物9件,二级文物57件,三级文物91件。馆藏文物中以新石器时期的彩陶、 石器、骨器,宋代的店下样,金朝戏剧砖雕、虎枕等为重要收藏。
科技事业
2022年,垣曲县授予专利权 50 件,其中发明专利权4件。
体育事业
垣曲县拥有垣曲县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岭回村滑雪场等体育场所。
垣曲县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于2021年11月3日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用地面积72459平方米(约109亩),总建筑面积24327平方米,建筑高度24米,主要建设内容分为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两个部分。公共体育场包含400标准跑道、足球场、两个室外篮球场、两个室外羽毛球场、赛事用房、活动用房、经营性用房及各类辅助用房。全民健身中心包括室内羽毛球场、乒乓球场、武术训练室、体操练习室及城市展览馆、体育用品商店、健身房、乐视体验中心等经营性用房。
人居环境
垣曲县环境空气质量PM2.5、综合污染指数持续下降,大气环境质量综合污染指数由2019年的5.09,降到2021年的3.70。城乡宜居美丽,清洁取暖达到100%。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年末。垣曲县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人数41880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数110868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0572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人数162154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7733 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 41600 人,参加生育保险人数 21809 人。
交通
综述
垣曲交通便利,区位优越,地处晋豫交界处,闻垣高速纵贯全境,垣渑高速连接中原,黄河大桥直通豫西,正在实施的旅游公路连通沿黄各县,阳城县至永济高速即将动工,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基本形成。
公路
截至2022年年末,垣曲县公路通车里程1053.91千米,其中,国道177.815千米,省道 18.047 千米。全县公路密度65.06 千米/百平方千米。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垣曲段主线全长114公里,起点位于解峪乡清水河,与黄河一号旅游公路夏县段相连,终点与晋城市阳城县交界,与太行一号旅游公路相接。垣曲县构筑了以高速公路、国省干线为骨架、农村公路为脉络的公路交通框架,优化了“六纵六横一循环”交通网络布局,县城到各乡镇半小时出行交通圈基本形成。垣曲县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2022年成功入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连年荣获省交通运输系统“先进集体”。
铁路
1958年至1964年修建了礼元至垣曲铁路支线,其主要用于原国家直属企业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公司资源运输。该铁路起始于同蒲线礼元站,向东南途经横水镇,越横岭关,抵达垣曲,通过礼元连接国家铁路大动脉同蒲铁路,全长44公里。2007年8月份因维修资金短缺而停运至2023年,目前处于待检修状态。
公共交通
截至2023年,垣曲县免费公交线路共9条,投入车辆64台,运营班次320个,设置站点284个,可实现运送乘客8000余人次,公交线路网络达到县城主城区和11个乡镇全覆盖。其中:市内线路4条,投入车辆15台,运行班次194个,设置站点123个,日均运送乘客5000余人次;城乡线路5条,辐射全县11个乡镇,投入车辆31台,运行班次126个,设置站点161个,日均运送乘客3000余人次。
人文
综述
截至2023年,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9 处,其中国家级3 处,省级8处,市级 5 处、县级 163 处。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垣曲县有“六宝”:“地三宝”——望仙峡谷黑木耳、原始森林猬状猴头菌、帝舜故里羊肚菌属,“水三宝”——黄河大鲤鱼、库区小银鱼、大历山娃娃鱼。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县级以上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179 处,其中国家级3 处,省级8处,市级 5 处、县级 163 处。
埝堆玉皇庙
位于垣曲县皋落乡埝堆村,现仅存戏台与正殿,为元代遗构。庙坐北朝南,总占地面积481平方米。戏台面宽、进深各三间,单檐悬山顶,斗四铺作单下昂。前檐施圆木大额,梁架结构为四通达前后檐用二柱。正殿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单檐悬山顶,斗五铺作双下昂。前檐施通长圆木大额,梁架结构为四椽通达前后檐用三柱。
宋村永兴寺
宋村永兴寺又名重兴寺,位于垣曲县华峰乡宋村东部。寺院坐北面南,一进院落,南北长121米,东西宽40米,占地面积为4840平方米。现存有正殿、东耳房、砖塔。该庙始建年代不详,明、清、民国时期曾多次修。现存正殿为金朝建筑,东耳房、永兴砖塔为清代建筑,原山门、过庭、献殿等皆已毁。正殿面阔五间,进深四椽,单檐悬山顶,筒板瓦屋面。檐下设斗栱,为四铺作单,假琴面昂,蚂蚱形斜杀内凹,仅当心间施补间铺作一朵,并出 45°斜。后檐当心间亦施补间铺作一朵,令拱两端做昂头。殿内梁架结构为四架椽屋三椽压搭牵用三柱,次间用减柱作法,减去金柱,四椽栿通檐用两柱。三椽栿上驼峰承栌斗,栌斗十字出栱承平梁,明间保留藻井或平痕迹,叉手入栌斗口承托脊槫。正殿虽经历代维修,但梁架结构及斗栱仍为金朝遗构,仅前檐当心间、次间柱头铺作及明间补间铺作部分构件已非原物。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垣曲县有9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5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石霸王鞭
西石霸王鞭是流传于垣曲县古城镇西石村一带的民间舞蹈形式,西石霸王鞭又名“打花棍”,是一种列队的舞蹈形式,由35人组成,舞者手持单鞭或双鞭,表演动作主要有摇鞭、跌脚、跺脚、纵身、腰翻身等十多种,表演技巧有缭绕、挡鞭、二踢脚、逶鞭等。在表演中,随着鼓点等乐器的节奏,男女舞鞭者手持花鞭,忽上忽下,时左时右地挥动,敲击自己的手、臂、肩、脚等不同身体部位,鞭杆绕身,彩穗飞舞,铜钱四下作响。伴奏乐器主要有大鼓、大锣、引锣、得锣、大钹、小钹、板鼓。鼓点采用秧歌舞蹈音乐和过去两军对垒作战欢庆胜利的音乐。
曲剧
曲剧,旧时也称“高台曲”或“曲子戏”,是在河南省当地流行的鼓子曲和踩高跷表演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民国初年,曲剧由河南传入山西省,盛行于河南及山西南部的垣曲县境内。曲剧的前身为高跷曲子,已有400余年的历史,分为两大流派,即“南阳曲子”(大调曲子)和“洛阳曲子”(小调曲子),曲牌有150多个,代表剧目有《花庭会》《楼台会》《花菇岭的弯弯事》等。1953年,垣曲县成立垣曲县前进曲剧团,多次参加省、地市戏曲汇演并获嘉奖,垣曲县曲剧团是山西省唯一的专业曲剧团,听曲剧、唱曲剧,系垣曲当地民众婚庆、庆典当中主要的娱乐内容之一。
饮食
荞面饸饹
荞面饸饹是一道以荞面、羊肉、土豆、香菜等为主要食材制作的美食。饸饹主料除荞麦面粉外,还有食用碱和食盐。将它们按一定的比例和匀,在大瓷盆里揉成面团儿。面团儿要揉得恰到好处,最好是揉到面团摊开来,四周的边儿都有往里蜷的感觉,再蒙上笼布搁放起来让面醒一下,笼布一定要盖严实,否则面坯儿表面容易,做出来的面条就不好看又不好吃了。醒好的面在案板上再次和匀揉筋道,接着把面团按需要分成拳头大小的剂子,每个剂子约有一碗面的份量,放在面盆里备用。做饸饹俗称轧饸饹,它的工具被称为饸饹床子,是一个直径15厘米左右底端像筛子一样的圆柱形的铁管,放入剂子后,用带着长长的力臂的木头墩子在上面使劲压,剂子透过底部的筛子网眼被压挤成细长条,就是饸饹了。
垣曲炒祺
据了解,炒已有数千年的历史。在垣曲乃至晋西南地区,每逢亲人外出、娇儿远游,家人都要炒制一袋让游子带上,以防在他乡水土不服。垣曲炒祺纯手工制作,炒祺主要原料精面粉、五香大料、用黄河边优质白面、食油、土鸡蛋、白糖、盐、芝麻等土炒制而成。其色泽焦黄,口感清脆。炒祺(食其)的独特之处正在其做法。别的食品制作,或水煮、或油煎、或铁烙、或炭火烤、或石子烫,而垣曲炒祺(食其)却用土炒。制作时,需先将半起的白面,佐以盐巴、芝麻、精油、鸡蛋、花椒或五香粉等,像揉硬面馒头面一样揉好醒妥,用杆杖杆成厚薄适度的饼,再切成或方或长的块状;同时,取来舜乡特有的白土,在石碾上碾碎,用箩面的箩子箩在大铁锅内,架火将白土烧沸。然后,将切好的面块倒入沸土之中,片刻后,用铁铲不停地徐徐搅动,直至炒熟。再用筛子将祺(食其)子筛出,用干净布料将附着在祺(食其)子上的白土擦净,风味独特、爆香可口、外焦内脆的炒祺(食其)就制成了。
特产
菖蒲酒
菖蒲酒产于山西垣曲,远在汉代已名噪酒坛,为历代帝王将相所喜用,并被列为历代御膳香。据《后汉书》记载:“孟陀,字伯良,以菖蒲酒一遗张让,即拜武威郡刺史。”菖蒲酒是一种配制酒,色橙黄微翠绿,清亮透明,气味芳香,酒香酿厚,药香协调,有中草药天然特色,入口甜香,甜而不腻,略带药味,酿和爽口,辣不呛喉。酒度为45度,糖度为12度。菖蒲酒之所以珍贵,主要在于它采用了当地特产九节菖蒲这种名贵中药材。金钱蒲生长在海拔1994米高的历山之巅。采集仅限于农历“小满”前后十天左右的时间内。过早菖蒲浆不足,质量差;过迟,菖蒲蒲苗枯萎,难以寻找。酿造菖蒲酒的水是历山脚下舜王泉水。据说,此泉是舜王亲手开凿的。舜王泉水为矿泉水,常饮能医治诸病,延年益寿。菖蒲酒的选料之精和酿造工艺之细,非同寻常。一个熟练工人一天只能精选三至五斤九节菖蒲;酿酒用的豌豆,须从大小不一的豌豆粒中筛选出最大的;高梁,须把每粒都破成六、八、十瓣;发酵是在深埋土中的地缸里的进行;出酒则是在每日凌晨鸡鸣之前,酿出的酒还要密封起来,存入地下,数年之后,才可饮用。
猴头
垣曲县猴头为野生真菌植物,寄生于舜王坪上(中条山)那片原始森林中的古树上。猴头新鲜时为白色,干后变为淡褐色,周身密披针刺好象猴子的毛,形状酷似猴子的脑袋故名“猴头”。其特点为个头肥大,绒毛光泽好,形状各异,气味芳香,肉质肥厚,无虫蚀,存贮色味不变,以野生为主。将猴头撕成薄片,伴以木耳黄花菜,兑入配好各种调料的鸡汤,便成非常著名的猴头汤。
黑木耳
黑木耳,又名黑菜,桑耳、本菌、树鸡、黑木耳、木茸,因形似耳,加之其颜色黑褐色而得名,盛产于垣曲县历山镇的木耳河一带,木耳可长到拳头或盆子大小,酷似黑色的莲花。黑木耳生于原始森林中枯死的朽木之上,遇雨而生而长。具有滋补、润燥、养血益胃、活血止血、润肺、润肠的作用。
习俗
舜的祭祀
舜的祭祀是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垣曲位于山西南端,运城市北隅,相传是舜的出生和早期活动地,县域以古负夏(今历山镇同善村)为中心,围绕舜帝传说形成了一个虞舜文化圈,广大民众对帝舜崇拜莫至,以各种方式进行祭祀。帝舜祭祀活动每年三月二十六开始准备,二十八日结束,活动内容包括祭奠、祈福、娱乐、商贸、巡会等。庙会第一天为祭神(祭舜),由主持社头带领各个社头祭舜,在舜王像前置五牲福礼、食品、酒、水果等,点焚香叩拜,颂德祈福。之后,庙会活动正式开始,信众“宿山”(在庙里吃斋念佛)、进香,观戏娱神。庙会期间,至少要演三天三夜大戏,从下午开始,《芦花戏》是必演剧目,因其内容歌颂舜王孝心,其他戏码由社头点名上演。巡会是庙会上又一主要内容,俗称接神会,源于舜帝巡守制度,由八人抬着舜王神像按即定路线巡视各村,所到之处,民众跪拜祈福,燃香鸣炮。帝舜神巡会正常情况下每两年举行一次,灾年、战乱除外,主要由社头们来决定。
武高跷
武高跷是山西省第五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一般在春节、元宵节等重大传统节日中表演,在垣曲县分布甚广,主要流行于垣曲县新城镇坡底村和华峰乡胡村,尤其以坡底村最为著名。坡底武高跷表演动作主要有正走、倒走、跳狗牙、穿8字、高跷二节抬、过天桥、抬三节、抬转球等;表演技巧有单拐过天桥、倒走过天桥、桥上劈叉等;道具主要有高跷、绑带等;表演服装为古代武士服、小丑表演服装、戏剧服装等;伴奏乐器为大鼓、、镲、锣等;锣鼓点吸收秧歌舞蹈的音乐,大体为“咚咚,锵咚锵,咚咚,锵咚锵;咚锵咚锵,咚咚锵”,随着节奏的不同,鼓点时而快,时而慢,尤其在特技表演的时候,鼓点疾如流水,令人随着鼓点而惊。
风景名胜
综述
垣曲县有2个国家AAAA级景区:望仙大峡谷、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有中条山国家级森林公园、亳清河国家水利风景区、古城国家湿地公园等景点。
重要景点
望仙大峡谷
望仙大峡谷位于垣曲县历山镇望仙村,峡谷长达5千米,景区总规划占地面积640公顷,海拔范围在800--1000米以内,是国家AAAA级景区,是历山黄河生态旅游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有望仙湖、三潭瀑布、望仙楼等景观。
历山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位于垣曲县东南部的历山镇和古城镇,是华北地区唯一保存最完整的历山原始森林、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历山,是传说中舜耕治的地方,是山西省、河南省、陕西黄河金三角旅游集散地。历山纳九州俊秀,奇峰、怪石、清涧、溶洞、水帘称为“五绝”,林涛、山风、冰雪、雾雨、古迹、光影、动物、植物、药材和村庄称为“十胜”。景区由舜王坪、皇姑幔、猕猴源三个部分组成。舜王坪是历山最高的地方,海拔2358米,历山舜王坪有5400余亩草地。2019年,舜王坪亚高山草甸被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命名为“山西省特色花海基地”,2020年12月被评为“山西省十大最美草原”之一。皇姑幔海拔2134m,为历山第二高峰。相传是舜帝二妃娥皇、女英生活起居的地方,因时常云雾迷漫,形若幔帐而得名。猕猴源常年聚集着千余只野生中条猕猴。
著名人物
获得荣誉
2018年,水利部授予垣曲亳清河“国家级水利风景区”称号
2019年5月,垣曲县退出贫困县。
2019年,成功创建省级“四好农村路”示范县
2020年1月22日,被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命名为国家园林县城。
2022年,垣曲县被生态环境部命名为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2022年,垣曲县成功入围“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
参考资料
基本县情.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1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17
统计用区划代码.国家统计局.2023-09-17
垣曲县2022 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17
垣曲邮编.邮编库.2023-09-27
县人民政府办公室机构信息.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19
投资20亿元的礼垣铁路电气化改造项目.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4
舜的祭祀.中国小康网.2023-09-24
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关于公布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的通知.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09-23
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9-23
山西省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09-23
我市公布第五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23
关于公示运城市第四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推荐名单的公告.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09-23
山西省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山西省文物局.2023-09-23
山西省运城市垣曲县.博雅地名分享网.2023-09-19
垣曲县后河水库泄洪.今日头条.2023-09-20
垣曲县旅游景点.博雅地名网.2023-09-20
自然资源.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19
垣曲县历山 - 山西省人民政府.山西省人民政府网站.2023-09-20
4日17时运城垣曲县闻喜县交界地区发生3.5级地震-垣曲县,3.5-北方网-新闻中心.北方网.2023-09-20
垣曲出现罕见大暴雨天气.今日头条.2023-09-24
县委领导.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县人大领导.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县政府领导.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县政协领导.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0
垣曲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3
垣曲县民族组成数据.红黑人口库.2023-09-23
#聚焦2020年中国农民丰收节# 蹚出转型路 奏响致富曲.今日头条.2023-09-23
山西产业扶贫产品展播:垣曲核桃 - 大同新闻网.大同新闻网.2023-09-23
垣曲5年发展核桃20多万亩 _中国绿色时报电子报.中国绿色时报.2023-09-23
芮城菊花、万荣三白瓜、垣曲小米…运城新增3个国家级地域特色农产品.今日头条.2023-09-23
【晋品晋味·助农益农】直播带货 让垣曲小米走出大山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9-23
同题“作文”展|垣曲:奠定“新格局”.今日头条.2023-09-23
垣曲:着力打造全国知名新能源基地 - 山西新闻网.山西新闻网.2023-09-23
光伏屋顶 节能增效.今日头条.2023-09-23
国家电网开工建设山西垣曲抽水蓄能电站-广西新闻网.广西新闻网.2023-09-23
每日一区:垣曲经济技术开发区.山西省商务厅.2023-09-23
公司简介.中条山有色金属集团有限公司.2023-09-23
垣曲县博物馆.山西省文物局.2023-09-23
垣曲县岭回村滑雪场.今日头条.2023-09-20
垣曲县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项目简介.垣曲县人民政府.2023-09-23
垣曲县公共体育场及全民健身中心正式落成并投入使用.运城新闻网.2023-09-23
山西省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录.山西省文物局.2023-09-23
371处!山西省第六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名单正式公布.新浪网.2023-09-24
埝堆玉皇庙(第六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09-23
宋村永兴寺(第七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09-23
西石霸王鞭.博雅地名网.2023-09-24
垣曲曲剧.博雅地名网.2023-09-24
荞面饸饹:营养丰富 含有多种矿质营养元素.中国小康网.2023-09-23
炒祺:色泽焦黄口感清脆 养胃健脾香醇可口.中国小康网.2023-09-23
菖蒲酒.中国小康网.2023-09-23
垣曲猴头.中国小康网.2023-09-23
黑木耳:质软味鲜滑而带爽 味道鲜美营养丰富.中国小康网.2023-09-23
垣曲武高跷.中国小康网.2023-09-24
历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博雅地名网.2023-09-20
从历山西麓看沁水.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9-20
历山舜王坪亚高山草甸.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09-20
山西9个县退出贫困县.新京报.2023-09-20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命名2019年 国家生态园林城市、园林城市(县城、城镇)的通知.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2023-09-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