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简单百科
  2. 绛县

绛县

县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山西省运城市下辖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端。县境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而西由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环绕,总面积为978.3平方千米。截至2023年5月,绛县辖8个镇2个乡。绛县人民政府驻绛县绛山街13号。截至2022年末,绛县常住总人口为21.47万人。

绛县地势为东南高峻,西北平缓,全县处于中条山东段西北坡倾斜部分。地貌类型有山地、丘陵、黄土魟台、平原。境内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气候特点为光照长,热量足,降水分布不均。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晋献公八年(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将晋国首都从古曲沃县(今闻喜县)迁移到车厢城(今古绛镇南城村),命名为绛。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实行郡县制,设立绛县。1950年1月,绛县改属运城专区辖。2002年,运城市撤地设市后,绛县归属运城市至今。

绛县围绕中国樱桃、山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了柳泉樱桃、横岭关蓝莓等7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绛县山楂”“绛县樱桃”“绛县连翘”等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此外,绛县形成了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新材料三大主导产业。2022年,绛县全年生产总值为(GDP)863431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34.2:48.5。

绛县是尧文化、龙舞文化、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截至2023年6月,绛县有不可移动文物6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截至2023年5月,绛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6项,其中“尧的传说”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绛县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截至2023年,绛县共有1个AAA级旅游景区和1个AA级旅游景区,包括太阴寺、绛县文庙、绛北大峡谷等景点。

名称由来

绛县历史悠久,史称古绛。《左传》记载,晋平公称“绛”为“绛县”,这是“县”作为区域设置的最早称呼,是“天下第一县”。

历史沿革

先秦

早在新石器时代,就有人类在此繁衍生息。

尧、虞、夏、商时绛县属冀州

春秋中期,晋献公八年(公元前669年),晋献公将晋国首都从古曲沃县(今闻喜县)迁移到车厢城(今古绛镇南城村),命为绛。

晋景公十五年(公元前585年),晋景公迁都新田(今侯马市)命为新绛县,称原晋都为故绛。从此,绛县被世人称为故绛。

姬骄二十五年(公元前377年),韩、赵、魏三国战灭晋国,三国瓜分晋国之地。晋国灭亡后,绛归属魏国

秦汉至南北朝

秦始皇秦始皇二十六年(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天下,实行郡县制。设立绛县,地方政府驻地在绛,归属河东郡

西刘知远六年(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刘邦实行分封制,把绛县赐给异姓功臣周勃,食邑8180户,封为“绛侯”。今勃村一带因此得名。

东汉建武十一年(公元35年),改绛县为绛邑县,县治仍然在故绛。

魏正始八年(公元247年),属平阳郡

西司马炎泰始四年(公元268年),东北县境归属绛邑县,隶属平阳郡,西南归属闻喜县,隶属河东郡。

北魏太和十二年(公元488年),拓跋宏设立绛县。

北魏太和十八年(公元494年),置南绛县(今浍河以南),北绛县(今浍河以北),南绛县的县城在车厢城,仍属正平郡。北魏建义元年(公元528年),置南绛郡,郡治设浍交川(今大郡村),属正平郡。辖南绛、小乡二县。

西魏大统五年(公元539年),设立浍州,州始设在南绛郡。后来把南绛郡改为绛郡,南绛县为绛县。

隋唐至宋元

杨坚开皇三年(公元583年),废除郡县制,合并州县,故设置绛州,绛县归属绛州管辖。

隋大业三年(公元607年),绛州废,绛县属绛郡。

李渊武德元年(公元618年),把绛县县城由车厢城迁移到现址,归属浍州管辖。

唐高祖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浍州废,绛县属绛州。

赵匡胤天德元年(公元963年),绛县隶属绛州。金天会五年(公元1127年),绛县属河东南路绛州。元中统三年(公元1262年),绛县为下(小)县,隶属河东南路绛州。

至元二年(公元1265年),垣曲县并入绛县,辖境南边直抵黄河孛儿只斤·忽必烈至元十六年(公元1279年),垣曲县由绛县分离出来,重新归置为县。

明清

朱元璋洪武二年(公元1369年),绛县归属平阳府绛州。

明崇祯十七年(公元1644年)正月,闯王李自成立大顺朝,县令下达到绛州,建大顺县政权。直到5月才撤走县令。

清顺治元年(公元1644年),绛县属平阳府直隶绛州。

清圣祖康熙三十四年(公元1695年),临汾市(今临汾市)大震波及绛县,城垣多塌。

清德宗光绪三年(公元1877年),酷旱,饥民夺粮而食,知县孟词宗弹压,用刑处罚两个首领。

清光绪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废科举兴新学,绛县第一所高等小学堂在县城成立,首届学生35名。

中华民国时期

1914年,绛县归属河东道。1932年3月,在中共河东特委负责人嘉康杰主持下,中共绛县党支部成立。9月4日,中共绛县首届委员会组成,曹金海任县委书记,李新兵任组织委员,李金铭任宣传委员。

1937年,绛县隶属山西省第七行政公署。1938年7月,日寇的铁蹄踏进古绛大地,多次出动飞机对县城进行轰炸并占领绛县城,对县城周围的庙宇、民居等建筑造成毁灭性烧毁和拆除。

1940年1月,受“晋西事变”影响,中共绛县各级党组织以及抗日救亡运动遭到破坏。

1942年2月,绛县建立抗日民主政府,属太岳行署。

1943年3月,绛县隶属太岳区第四专区。同年,陈子文武装团伙私立县政府,陈子文自任县长。

1946年6月,中国人民解放军4纵队13旅在当地军民配合下,攻打县城,围歼陈子文集团,全县解放。

1948年,绛县隶属晋冀鲁豫边区太岳区第四行政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9年10月25日,绛县民主政府改组为绛县人民政府。11月14日,绛县第一届第一次各界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召开,会议于17日结束。

1950年,绛县改属运城专区辖。1954年,绛县属晋南专署。

1954年6月19日,绛县第一届人民代表大会在县城举行。1958年11月,绛县建制撤销,东部归翼城县,西部归闻喜县,县境隶属晋西南

1961年5月,县建制恢复,隶属晋南专署。1970年,晋南专署分为临汾市运城市两专署(后改为行政公署),绛县属运城行政公署。

2002年,运城市撤地设市后,归属运城市至今。

自然地理

位置境域

绛县位于山西省南部,运城市东北部,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0°24′~110°48′,北纬35°20′~35°38′。县境东部与翼城县毗连,西部和闻喜县接壤,南跨中条山与垣曲县相邻,北部自东而西由翼城县、曲沃县、侯马市环绕,东西长49.1千米,南北宽35.4千米,总面积为978.3平方千米。

气候

绛县属温带大陆性气候,四季分明,春季多风干旱,夏季炎热多雨,秋季凉爽晴朗,冬季严寒少雪。气候特点为光照长,热量足,降水分布不均。境内平均降雨量573.7毫米左右,年降水量多集中在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9%,其中9月份最多,占年降水量的24%。年平均气温11.9℃,最冷为1月,均温-4度;最热为7月,均温25度。平均日照时数为2266.6小时,光照率51%,年平均蒸发量1792.8毫米,无霜期平均219天,一般法瑞诺莎期出现在10月下旬,终霜期出现在3月下旬,最大冻土厚为60厘米,年平均风速2.4米每秒,全年最多风向为东南风,平均相对湿度61%左右。

地质

地质构造

绛县地质为太古界涑水河杂岩构成的结晶基底和元古界中条群组成的地槽褶皱区。古生界、中生界地台型沉积形成盖层。中条山盖层紊乱,受燕山运动产生的北北东向正大断烈切割,基岩出露。喜马拉雅运动又使老断层复活,产生了断距在800至1000米左右的北东东向正大断裂,并产生多次的平行断裂。临汾市运城市各自成为独立完整的新生代断陷黄淮平原,盆地内沉积了更新世紫红色粘土和砾石,组成盆地基底。中更新统地层具有明显的原生沉积倾斜,除紫金山前的勃村一带倾向南和西南外,绝大部分倾向东北、北、西北方向,呈扇形分布,北部地区下伏呈角度不整合接触。

地层

绛县地层有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新生界等几种类型。太古界地层为最古老结晶岩基底,以涑水河杂岩为主,主要分布于县南部边缘,呈条带状东西向出露。元古界震旦系,在县东南部有出露,下层为变质砾岩,厚约60米,成分以石英岩大理石为主。古生界主要分布于县东部中条山及北部紫金山一带,与前震旦纪变质岩系以区域性大断裂接触。新生界第三系在境内露出较少,第四系分布广泛,出露齐全,以淡红色、土黄色粉沙和细沙组成的风积黄土沉积为主。

地形地貌

绛县地貌总的形势为东南高峻,西北平缓。中条山横亘县境东南部,紫金山位于县境西北角,全县处于中条山东段西北坡倾斜部分。地形除紫金山前的勃村一带倾向南和西南外,绝大部分倾向东北、北、西北方向,虽扇形分布,吉尔吉特-巴尔蒂斯坦下伏呈角度不整合接触。县境内海拔一般在550至750米之间,最高海拔为磨里镇垣址坪村南山2047米,最低海拔为南樊镇尧都村沟底481米。绛县的主要地形有山地、丘陵、黄土台塬和平原。山地占绛县总面积的55.4%,丘陵占4.9%,黄土台塬占25.7%,平原占7.8%。

水文水利

水文

河流

绛县境内河流有两大水系,即涑水河系、浍水河系,河流总长度160余千米。

水河系包括涑水河、陈村峪河、紫家峪河、冷口峪河和绛水。涑水河全长195千米,县境内流经23个村庄,长度36千米;陈村峪河源于峪内四条山谷泉水,北流2.5千米至三岔河相汇成河,县境内流长25千米,清水流量0.056立方米/秒;紫家峪河发源于清凌山,县境内流长15千米,清水流量0.056立方米/秒;冷口峪河发源于冷口峪内横岭山,县境内流长20千米,清水流量0.046方米/秒;绛水沟长8.5千米,清水流量0.003立方米/秒。

浍水河系包括浍河、续鲁峪河、里册峪河和磨里峪河。浍河是汾河交流,发源于浮山县和冀城县,属过境河,在绛县境内仅有5千米;续鲁峪河源头在沁水县县杨岔岭,峪内长45千米(绛县为18千米,其余在沁水、冀城境内);里册峪河发源于里册峪内东、西桑池及黑龙潭,流长29千米,清水流量0.1立方米/秒;磨里峪河源头在垣址坪,峪内流长15千米,清水流量0.11立方米/秒。

地下水

绛县地下水总储量为12.65亿立方米,动储量为0.405亿立方米,调节储量为0.27亿立方米,开采量为0.6888亿立方米,已开发利用0.3197亿立方米。其中,中条山山前倾斜平原区地下水储量为4.91亿立方米,开采量为0.3804亿立方米;黄土台塬丘陵区地下水储量为4.68亿立方米,开采量为0.0876亿立方米;涑水河冲击平原区地下水储量为3.06亿立方米,开采量为0.2208亿立方米。

水利

绛县共有14座水库,总库容量1831.4万立方米,兴利库容量为1352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为225.84平方千米,包括里册峪水库、紫家峪水库、陈村峪水库、水泛沟水库、盖家沟水库、崔村水库、蛤蟆峪水库等。除此之外,绛县还有水利设施1704处,其中万亩以上灌区5处,小型机电灌站31处,小型水利工程344处,水井1132眼,农村饮水工程248处。

紫家峪水库位于紫家峪河二道庙处。1966年11月动工,1972年10日竣工并蓄水启用。1976年11月完成加固工程。水库坝高39.9米(原36.8米,加高3.1米),坝顶长114米,坝顶宽3米。总库容190万立方米,兴利库容130万立方米,控制流域面积32.13平方千米,设计灌溉面积1.6万亩,水库坝型为浆砌石重力拱坝,最大泄洪量为480立方米/秒。

陈村峪水库位于绛县城东南10千米的陈村峪北交曲口处。1970年1月动工,1975年12月竣工蓄水,投资304万元(国家投资)。控制流域面积29.25平方千米,坝型为浆砌石拱坝。水库坝高55.13米,坝长104米,坝顶宽4.5米,常有0.12~0.16立方米/秒的清水注入。总库容303万立方米,兴利库容244万立方米,溢洪最大泄量424立方米/秒,设计灌溉面积2.29万亩。

土壤

绛县土壤共有3个土类:褐土、草甸土、沼泽土,其中有9个亚类,25个土屑,49个土种。褐土有5个亚类:淋溶褐土、山地褐土、粗骨性褐土,褐土性土、碳酸根褐土;草甸土有3个亚类:浅色草甸土、盐化浅色草甸土、褐化浅色草甸土;沼泽土有1个亚类是草甸沼泽土。褐土一般分布在700~2047米的山地,山地褐土多分布在海拔900~1200米,粗骨性褐土主要分布在低山区,褐土性土主要分布在海拔800~900米的广大黄土丘陵区,碳酸盐褐土主要分布在海拔700米左右。草甸土分布在海拔500米左右的地方。沼泽土零星分布在低洼地和深沟处。

自然资源

土地资源

绛县土地总面积978.3平方千米,约占山西省总土地面积的0.64%;占运城市市总土地面积的7.13%,属于土地资源较少的县。根据第三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绛县耕地面积2.46万公顷,其中水浇地1.01公顷,旱地1.45万公顷;园地0.64万公顷,其中果园0.61万公顷;林地5.04万公顷,其中,乔木林地0.68万公顷,灌木林地3.1万公顷,其他林地1.25万公顷;草地0.59万公顷;城镇村及工矿用地0.67万公顷;交通运输用地0.14万公顷;水域及水利设施用地0.04万公顷。

矿产资源

绛县矿产资源主要有金、银、铜、铁、花岗石等。其中石灰石、石英石、云母片岩储量较大,原煤也有一定储量。金属铜矿资源丰富,截至2019年已取得探矿权的约20万金属吨,未开采的区域蕴藏有70到80万金属吨,主要分布于冷口乡横岭关、小峪村、以及里册峪一带。金属铁矿主要为磁铁矿,矿石品位低,分布于冷口乡小峪村、横岭关、陈村镇紫家东峪,卫庄镇里册峪、磨里回马岭一带。石灰岩矿主要分布于绛、闻交界焦山,古绛镇东山、北牛,卫庄镇里册、任村,磨里峪、续鲁峪、大交镇翼城县交界山梁一带。白云岩矿主要分布于古绛镇西山——东窑一直延至郝庄小山,北牛村北向东至沸泉,横水许家庄村东南——柳堡村南与闻喜县交界处,里册峪口斜曲村北,续鲁峪与翼城交界处一带。

水资源

绛县水资源总量为13026.74万立方米/年,可利用量为8686.3万立方米/年。泉水年均径流量为2005万立方米,可利用量为928万立方米。河流年均径流量0.7立方米/秒,地下水总储量约12.65亿立方米。每年水资源开发利用量为7278.7万立方米,其中地表水1361万立方米,地下水5917.7万立方米。

森林资源

截至2018年,绛县林业用地面积86.914万亩,其中有林地56.06万亩,灌木林地8.45万亩,疏林地4.96万亩,未成林造林地3.75万亩,宜林地1.84万亩,无立木林地8.75万亩,苗圃地0.02万亩,经济林3.08万亩,林业辅助生产用地0.004万亩。林木蓄积总量172.36万立方米。退耕还林84533亩。截至2022年,全县森林面积达到37391公顷,完成造林200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36.9%,四旁(旁星)植树125万株,林木绿化率达到44.1%。

生物资源

绛县是全国中药材生产基地之一,境内分布有623种野生中药材资源,有连壳、黄芩五味子益母草北柴胡等。牧草有小冠花苜蓿属、黄香草、狗尾草虎尾草等12种。

生物多样性

动物

绛县的野生动物种类多,数量少。就陆栖野生动物约有5纲47目184科484种,其中哺乳纲(兽类)9目16科31种,鸟纲(鸟类)12目29科113种,爬行纲(爬行类)3目4科9种,两栖动物(两栖类)2目2科5种,昆虫纲(昆虫类)21目133科326种。绛县还是华北最大的梅花鹿养殖基地。

哺乳类有豹、梅花鹿、狲猴、豹猫白面狸等;鸟类有雕、松鸦、灰在鹊、红嘴蓝鹊、翠鸟等;爬行类主要有无躁无蹼壁虎、耐班麻蛐、有龙晰和蛇类;两栖提种类与数量较少,仅有中华中华蟾蜍中国林蛙。昆虫类动物最常见的有食蚜蝇科类、纯蓝、蜂、蟅虫等。在野生动物中,属于国家重点保护的有13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野生动物的有豹和梅花鹿,属国家二级保护野生动物有:长尾斑羚、水、原麝苍鹰环颈雉秃鹫。属于省重级保护的野生动物有普通刺猬、隐纹花松鼠、黑枕黄鹏、黑卷尾四声杜鹃等。

植物

绛县的野生植物种类丰富,据不完全统计有97科,370多种。乔木类野生植物共有46科,110种,主要有白皮松、华山松、油松等,主要分布在绛县五大山中海拔800~1200米的后山区。灌木类野生植物有160多种,主要有僵子树、荆条、刺梅等,主要分布在中条山前沿海拔600~1600米的山区和丘陵区。草灌植被有300余种,主要有白羊草、蒿和荆条、黄北草等。药用草本植物有地黄、远志、车前北柴胡等。山西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内包含国家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红豆杉、软枣猕猴桃等,省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流苏树,漆树等。

自然保护区

山西涑水河源头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包括绛县、万荣县的一部分和闻喜县夏县盐湖区临猗县永济市的绝大部分。经纬度范围为东经111°34'至111°51',北纬35°22'至35°291',东西长26.1千米,南北宽13.6千米。涑水河源头区域保护区总面积34.7万亩,森林蓄积量32.6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86.2%,是绛县自然生态最丰厚、野生动植物最富集的区域。保护区内共分布有种子植物782种,草本植物80余种,陆生脊椎动物270种。其中,国家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红豆杉软枣猕猴桃等,省级保护珍稀濒危植物有流苏树,漆树等;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30种,其中国家一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6种,分别为华北豹黑鹳原麝梅花鹿、豺、秃鹫;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有大天鹅红腹锦鸡猕猴黄喉貂等26种。

自然灾害

绛县自然灾害主要有干旱、冰雹、霜冻、暴雨洪灾等。2001年8月1日17时54分-19时09分,绛县两次遭受冰雹袭击,其中冰雹最大的直径为50毫米,此次受灾面积19.7万亩,重灾面积15.3万亩,绝收面积9.73万亩,直接经济损失17260万元。2005年6月29日,暴雨袭击了绛县6个乡镇,造成2.94万亩农作物受灾,197户372间房屋进水,47间房屋损坏,87间房屋倒塌。5000米道路被冲毁,死伤3人,直接经济损失5000余万元。2008年10月中旬至次年2月8日,绛县境内无有效降雨,出现多年来未有的旱情,23.5万亩农作物遭受灾害,损失严重。

行政区划

截至2023年5月,绛县辖8个镇2个乡。绛县人民政府驻绛县绛山街13号。

政治

人口

人口数量

截至2022年末,绛县常住总人口为21.47万人,全年出生人口1489人,出生率为6.90‰;死亡人口2054人,死亡率为9.52‰;年末全县城镇人口为9.99万人,乡村人口为11.48万人。根据第七次人口普查显示,绛县常住人口中,男性人口为113669人,占50.10%;女性人口为113202人,占49.90%。0~14岁人口为38712人,占17.06%;15~59岁人口为137930人,占60.80%;60岁及以上人口为50229人,占22.14%,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为33967人,占14.97%。

民族

绛县的主要民族是汉族,另外还有满族蒙古族白族彝族壮族朝鲜族锡伯族等少数民族。据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绛县的汉族人数263329人,占99.51%,少数民族人口为1379人,占总人口的0.52%。

语言

绛县居民中汉族人数居多,其主要语言是中原官话,然后是各乡镇在语音、词汇、语法方面稍有差异。绛县方言有27个声母(含零声母)、35个韵母、4个单字调。绛县方言的声母特点,比如有唇齿浊擦音声母。绛县方言不分尖音和团音,即中古精组、见晓组声母在细音(今齐、撮两呼韵母)前的读音是相同的。

宗教信仰

绛县主要宗教有佛教、道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天主教等。

佛教于北魏孝明帝年间(公元516年~公元528年)传入县内。之后,佛教盛行,大建庙宇,魏大通二年(公元528),建张上村太阴寺,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太阴山(华山)顶建太阴山(华山)庙。

道教于唐代传入绛县,唐开元二年(公元714年),县城建太微宫。清末时,境内有宫观20所,道士200余人,名宫观有玄清观(东关村)、云溪观(张村)、崇祯观(南樊寨子)。民国元年(1912年),废庙兴学,毁像逐僧,道士外逃他乡或返俗回乡,道人失传。后又有“正一道"和“全真道”传入县内。

伊斯兰教于明崇祯五年(公元1632年)十二月,由农民义军领袖紫金梁(回民)自阳城县入县传教。新中国建立后,伊斯兰教各种活动得到发展。1956年,本教响应政府号召,完成了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改造。1958年,进行宗教改革,废除封建制度,使伊斯兰教走向正常发展道路。“文化大革命"期间,宗教活动被迫停止。1978年,恢复活动。

清光绪二十六年(公元1900年)前,基督教就活动于绛县内大交、勃村、横水一带。1990年,全县基督教有神职人员18人,教徒1789人,分布于6镇5乡38个村庄。活动场所有牛坞、永青、灌底、五里桥、南城、董封、续鲁和东郝等8处教堂。

清光绪三十年(公元1904年),法籍传教士曾来绛县传教,不久停止。1950年,新绛县教堂郑神甫来绛“坚振",恢复茨沟教会,在土窑洞设教堂。1953年,天主教活动暂告停止。1956年,境内(横水地区)天主教徒到新绛县教区联络,组织恢复本县教会,发展教徒69人。文革’’中停止活动。1981年,天主教恢复活动。1985年,建立天主教协会(主任盛汉孝,副主任高庆孝),制定爱国公约,至1990年全县天主教徒238人,分布在绛县7个乡镇16个村庄。

经济

综述

绛县经济专注发展特色农业,第一产业围绕樱桃、山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打造产业园区,建设了柳泉中国樱桃、西灌底樱桃、横岭关蓝莓等7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第二产业重点发展新材料、新装备、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第三产业以非营利性服务业、批发零售业、旅游业等为主。

截至2022年末,全年绛县生产总值(GDP)863431万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49026万元,第二产业增加值295196万元,第三产业增加值419209万元。第一、二、三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34.2:48.5。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24437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33524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完成13622元。

第一产业

绛县的第一产业围绕樱桃、山楂、中药材等特色产业,建设了柳泉樱桃、横岭关蓝莓等71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创建了绛县山楂、绛县大樱桃、绛县黄芩、绛县连翘等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绛县的粮食作物有小麦、玉米、谷子、豆类、红薯等。经济作物有棉花、油菜、花生、芝麻等。同时,绛县是全国最大的山楂基地县、华北地区最大的大樱桃种植基地、山西省药物培植基地、山西省蓝莓示范基地、梅花鹿养殖基地。2022年,第一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7.3%。截至2021年,绛县种植樱桃5万亩,总产量7000万公斤,年产值达8亿多元。2022年,绛县种植山楂10万多亩,年产优质山楂达12万吨,产值可达2.5亿元。

2022年,绛县粮食总产量达到17.26万吨。油料播种面积327.16公顷,药材播种面积4080.33公顷,蔬菜及食用菌播种面积1079.23公顷,瓜果播种面积294.29公顷,园林水果播种面积4876.73公顷。全县畜牧业快速增长,其中生猪产值完成20289.5万元,家禽产值完成7282万元。

第二产业

绛县的第二产业重点发展以龙纤特种纤维、聚能科技锂电池为代表的新材料产业,以亚新科、中设华晋为代表的新装备产业,以浩之大、丕康药业为代表的生物医药和大健康产业。2022年,绛县第二产业增加值为295196万,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的34.2%,实现工业投资增速15%,技改投资增速20%除此之外,绛县依托资源优势,发展山楂、樱桃、草莓等特色食品的生产加工。截至2020年,绛县扶持了10余家从事山楂产品精深加工的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和果品出口企业。

2022年,绛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9家,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112.6亿元。其中地方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完成78.2亿元,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品销售产值93.01亿元,产销率达到82.6%。轻工业总产值完成0.57亿元,重工业总产值完成10.7亿元,农副食品加工业总产值完成0.32亿元,化学原料和化学制品制造业总产值完成1.4亿元,金属制品业总产值完成3.8亿元。2022年,绛县资质以上建筑企业3个,完成总产值25522万元。

第三产业

绛县第三产业有七大主要行业,包括房地产业、非营利性服务业、金融业、批发零售业、住宿和餐饮业、旅游业等。2022年,第三产业增加值占全县生产总值的比重为48.5%。2022年,绛县卫庄镇依托境内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太阴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晋文公墓、省级森林公园东华山等资源优势,打造“一山一峪一馆”,探索文旅融合发展。2022年6至8月,绛北大峡谷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2022年初春至8月,涑水河畔和乔寺村国保单位清代碑楼文化公园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

在第三产业中,交通运输、仓储邮政业增加值61775万元;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74690万元;金融业增加值37982万元;房地产业增加值63035万元;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47387万元;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121770万元。绛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完成185690万元。其中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25407万元,乡村消费品零售额完成60283万元。绛县限额以上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51018万元,限额以下消费品零售总额达到134671万元。绛县进出口总额完成68713万元。

经济功能区

山西绛县经济开发区成立于1997年12月31日,是经山西省人民政府批准设立,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备案的省级开发区。绛县经济开发区已成为山西晋南地区重要的装备制造基地,也是山西省省级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装备制造)。主导产业为先进装备制造、化工(医药)、新材料三大产业。开发区规划面积14.98平方千米,区内人口2.76万人。截至2021年底,工业企业实现工业产值58.57亿元,工业增加值12亿元,销售收入61.21亿元。“四上”企业营业收入63.74亿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3.09亿元,其中完成工业投资12.52亿元,财政总收入完成13499万元,完成年计划11324万元的119.21%,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6047万元,完成年计划4635万元的130.46%。

重要企业

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

山西维之王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山楂制品加工企业,占地80余亩,总资产4.3亿元,现有员工450人,年生产规模达11000吨,年转化山楂果20000吨,带动农户5000余户,年销售收入2.6亿元。该企业是农业产业化国家重点龙头企业、全国农产品加工示范企业、省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也是山西省“513”工程省级梯次企业,是省级科技民营企业,还是中国最大的以山楂为主的食品研究、开发和加工企业。“维之王牌山楂”是山西名牌农产品,“维之王”商标是中国驰名商标。维之王共生产二十多种产品,按使用对象可分为两大块,即终端消费品和食品工业配料。主要有凉果、果汁、果酱水果软糖、果片茶、山楂叶茶、山楂酒山楂醋和水果罐头等。

山西绛县明迈特有限公司

绛县明迈特公司成立于1997年10月,位于绛县安峪镇安峪村,现有矿热炉9台,注册资金4亿元,现年生产总量40万吨,总产值30亿元。主要产品为高碳铬铁,主要用于不锈钢及特钢的生产加工,是太钢集团、宝钢等国有大型钢铁企业的固定供货商。生产规模山西省排名第一,中国位于前列。绛县明迈特公司建设了年产70万吨铬合金项目,并于2011年10月25日正式通过省发改委立项备案工作。项目计划投资20.15亿元,占地1200亩,新建10台36000KVA矿热炉及配套设施。届时年产量达到100万吨,产值将达到100亿,并能新增2000余人的就业岗位,同时带动周边的经济发展,被省政府列为2014年省重点项目之一,并于2015年被市委市政府列为“三个一百”扶持项目之一。

社会事业

教育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各级各类学校129所,其中高中3所、职业中学1所、初中8所、小学53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民办)、幼儿园63所。在校学生32410(含幼儿)人,其中幼儿6943人、小学14812人、初中6011人、高中3091人、职中1553人。小学教职工1394人,初中教职工790人。

绛县职业中学创建于1984年,是山西省教育厅批准成立的一所全日制公办职业中学。截至2023年,学校占地48490平方米,建筑面积27287平方米,开设10个专业,30个教学班,在校生1540人;现有教职工127人,其中专任教师125人,双师型教师10人,本科学历120人,高级讲师12人。

绛县三维高级中学隶属于北京汉德三维集团,是一所全日制民办高中,坐落在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县城北端。学校占地面积53304平方米,建筑面积23245平方米,总投资6200余万元。2017~2022年,六年里共五次获得“运城市高中教育教学质量先进校”称号。学校创建于2005年,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00余人。

卫生健康

截至2022年末,绛县共有卫生医疗机构353个,其中有护士641人,医师681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机构1个;卫生管理机构1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

绛县人民医院创建于1950年,现为绛县唯一“二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是第四军医大学唐都医院、山西省肿瘤医院合作单位;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301医院)远程会诊定点医院。医院现占地面积1.8万平方米(27亩),建筑面积1.9万平方米。编制床位400张,设有临床科室15个,医技科室5个,行政后勤科室14个,其中重症医学科为省级重点专科,心内科、骨科、妇科学小儿科为市级重点专科,神经内科为县级重点专科,血透室、麻醉手术室为区域优势科室。医院日均门诊量1200人次、急诊100人次,是集医疗、康复、医养结合为一体的县域医疗中心。

文化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馆藏图书127372册。博物馆1个,档案馆1个,影剧院1个。2020年1月,绛县举办了2020年“古中国·大运城市”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小年夜有传统民俗表演、威风锣鼓、戏曲演出、“迎新年”灯展和有奖猜灯谜等活动。正月十五则有社火表演。2021年4月17日,绛县举行尧王故里展馆开馆仪式暨第20届尧的祭祀文化节。

绛县博物馆为绛县唯一一座综合性的历史类博物馆,隶属于绛县文物局。本馆始建于1981年,原馆址位于绛县文化馆院内,1989年迁至绛县文庙内,占地面积4180平方米,建筑面积1304平方米,总投资130万元。博物馆现开放四个基本陈列展览:石狮展览,共展出展品35件套;孔子圣迹展,共展出展品1件套;碑刻展览,共展出展品26件套,明代琉璃制品展览,共展出展品147件套。博物馆共有馆藏文物总数940件/套,其中珍贵文物70件/套,其中二级文物7件/套,三级文物63件/套,珍贵文物存放于市文物局文物库房内。

绛县图书馆成立于1978年,自1994年参加全国首次图书馆评估至2017年第六次评估,绛县图书馆一直荣获三级图书馆称号。馆内藏有文献资料10万余册(件),2008年建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拥有计算机30台。截至2017年底,绛县图书馆总藏量113419册(件),其中图书104737册,报刊7067册(装订成册),地方文献入藏349种,832册。光盘等视频资料2628件。每年接待读者约17000人次,年书刊流通册次近30000册次。

体育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体育场馆1个。截至2023年4月,绛县已经开始谋划涑水新区(二期)项目。其中游泳馆预计总投资2600万元,占地8亩;天清体育公园预计总投资5300万元,占地153.75亩;市民广场预计总投资1亿元,占地87亩。

科技

截至2022年末,绛县有专利有效数据为470件,其中发明专利有效数据37件,实用新型有效数据370件,外观设计有效数据63件,每万人发明专利拥有量达到1.68件。2022年,绛县引进研究生以上学历高层次人才54名,促成15家企业与高校签约合作,科技成果转化22件。打造了地福来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和康园泰农业科技有限公司2个省校合作示范点。

2022年,绛县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达20家。皓昆耐火材料装备水平位居中国首位。亚新科、泰鑫源等企业共认定铸造产能114.3万吨,位居运城市第一。“小升规”企业10户,小微企业582户,省级“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至6户。

社会保障

截至2022年末,绛县城镇新增就业4019人,失业人员再就业864人,就业困难人员就业252人,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7781人。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4.84万人;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险3.66万人;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15.67万人;参加失业保险2.63万人,参加工伤保险5万人。社会保障卡持卡人数27.5万人,其中申领电子社保卡人口覆盖率60.2%。全县城镇最低生活保障救济的人数13143人次,共发放低保资金545.6万元,城镇最低保障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416元;农村最低生活保障救济人数达71603人次,共发放低保资金2419.75万元,农村低保对象全年人均每月补差额为338元;年末全县共有各类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11个,床位1016张。

人居环境

2021年,绛县清理了交通沿线积存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3552吨;整修坑洼路面、隔离带和绿化带1194处;消除交通安全隐患436处;清理整治乱搭乱建、取缔违法占地10亩。整治农村乱堆乱放、乱搭乱建、乱圈乱占、乱贴乱画5205处;清理村内路旁“五堆”227处;整治村域内黑臭水体257处;拆除违章建筑、废弃建筑和残垣断壁,消除破旧裸露墙体208处。拆除农业生产区域内违法设施26处;整治废弃蔬菜大棚等无实际用途和杂乱杆线等154处;清理非正规垃圾堆放点115处。

2022年末,绛县全年空气质量主要指标:综合指数4.17,同比下降3.5%;优良天数277天;PM2.5平均浓度38微克/立方米;PM10平均浓度62微克/立方米;SO2平均浓度15微克/立方米;NO2平均浓度18微克/立方;CO平均浓度1.8毫克/立方米;O3平均浓度168微克/立方米。绛县城区集中饮用水水质合格率达100%。水源地保护区内设有标志牌和保护界碑,水源地一、二级保护区没有排污口和违法建设项目。

交通

公路

绛县北有晋(城)—侯(马)高速、南有闻(喜)—(济)源高速、西有大(同)—运(城)高速,一级公路贯穿全境。截至2022年末,绛县境内有县道155.33千米,共10条;乡道396.38千米,共46条;村道357.46千米,共208条;专用公路4.95千米,共1条。2022年,绛县完成农村公路改造工程46.7千米。

铁路

截至2023年5月,(大)同—蒲(州)铁路、侯(马)—月(山)铁路在绛县均有支线和货运车站,大西高速铁路距绛县最近的车站仅30千米。大西高铁,又称大西客运专线,是一条连接大同市西安市的高速铁路,全长859千米。2021年7月30日,侯马市经垣曲至济源铁路选线、选点汇报会召开。铁路为客货共线铁路,局部利用已废弃的礼垣铁路部分路基,南接焦柳铁路,线路全长180余千米,途经绛县。线路建成后,将结束山西绛县不通火车的历史。

公共交通

截至2022年末,绛县共有公交93辆,共22条线路。同时,绛县有誉恒和豪运两家出租车公司,一个长途汽车站且有6条路线。

文化

综述

绛县是尧文化、龙舞文化、晋文化的发祥地之一。《左传》中关于长寿“绛县老人”的记载,是先秦历史典籍中首次出现“县”这一名称,因此绛县有“天下第一县”之称。绛县文物古迹众多,截至2023年6月,绛县有不可移动文物6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除此之外,还有餶、饸饹面、乳白羊汤等特色美食和绛县山楂、绛县北柴胡等特产。

饮食

绛县饮食以面食为主,多为小麦,次为玉米、谷、豆、黍等杂粮和薯类。一般一日三餐,两稀一干,即早晚为稀饭(滑沥汤、米汤、馇饭)、馒头、小菜;中午干面(调馍子、饺子),或者烙饼油馍

馉糘

糘是绛县独具地方特色的面食制品。据记载,明清时期即有此食品。相传从前有个懒汉,妻子回娘家时怕饿着他,便烧制了一个馉糘,套在他的脖子上,叮嘱他饥饿时就咬上一口。谁知他将脖子前面的馉糘啃完,懒得挪动一下脖子后的,结果妻子三天后从娘家赶回来,他却饿死了。绛县馉糘是用和好的上等硬面捏成直径尺把左右的圆圈形或长度40厘米左右的长条形,寓意圆圆满满、一帆风顺。然后放入烧饭后刚熄的草木灰火中埋好,约半小时后将其翻身;再加入火灰重新埋好,继之三四十分钟,扒出来清除灰尘,外边焦黄,里边松软。馉糘是小孩生日、新人订婚,以及走亲访友的极佳礼品。

饸饹面

饸饹又名河漏、河捞,是绛县特有的一种风味小吃。制作时,把和好的面团放在饸络床子里,直接把面挤轧成圆长条放在锅里煮。饸饹操作简便,速度快,捞进碗里后加入百年老锅汤及新鲜味美的猪肉臊子,辅以八角、茴香、辣椒、胡椒、肉桂、葱花、枸杞等十余种佐料,吃起来不仅筋软可口,味道鲜美。

乳白羊汤

乳白羊汤制作历史在绛县达百余年,其制作工艺独特,程序严谨。选用大个肥羊宰杀后,将羊肉洗净下冷水锅,先用旺火烧沸,后用小火煮至酥烂,至肉离骨、汤呈乳白色时捞出,待肉凉透,切成薄片。干辣椒捣成末,用热羊油炸成羊油辣子。食用时将羊肉片、精盐、羊油辣子、葱丝、蒜泥、姜末放入碗中,浇上烧沸的羊汤即可。

习俗

尧的祭祀

尧是中国远古时期五帝之一,为中国公认的华夏“文明始祖”。绛县是中华民族五千年文明发源地之一,尧出生和居住在该县尧寓村,尧王的足迹遍及全县。2007年7月,《尧王故里传说》被省人民政府认定为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6月,《尧的传说》被国务院认定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尧的祭祀以赞颂尧帝生前业绩与后世对华夏民族影响为主,集乐、歌、舞三位一体的综合艺术表现形式,由《云集神都》《观象授时》《和谐同心》《万流景仰》四个篇章构成,表现尧帝以文德治天下、造福万世的高天厚德。第一和第二篇章采用上古时期原始的祭祀方式,依循“巫舞”中的高、雩祭、蜡祭和祭等舞蹈元素进行展现。第三和第四篇章延承汉唐乐舞祭祀尧帝的礼制形态,依循“八舞”标准,融入今人对“中华第一祭”的现代解读和文化诠释。

民间社火

民间社火历史悠久,每逢传统节日,成为群众文化活动的主要形式。旧时社火多在传统节日(元宵节端午节重阳节)、迎神赛社、春祈秋报会和喜庆之时(祝寿、婚礼)举行。人民群众亦用这种传统的民间娱乐形式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庆节、建军节、国际劳动节等,或为各种重大工程开工典礼、竣工剪彩、商贸活动助兴。社火种类除了杂耍之外,还有音(锣鼓瑶族长鼓)、舞蹈(狮舞、龙舞)、体育(武术、高跷)、观赏(冰山、抬阁)等。

锣鼓

锣鼓多用于喜庆、迎神、赛社、丧葬等,乐器配置以鼓、锣、钗、为主,辅以小钗、云锣、爆鼓(一种手持小军鼓)等,敲打套数及演奏风格因地而异。

高跷

高跷俗称“踩拐子”,表演者踩着有踏脚装置的木质器具(俗称拐子),化妆成各种神话、传说、传统戏曲人物或现代剧人物,在锣鼓伴奏下舞蹈行进,拐子高低不等,低者1—1.5米,高者2—3米。表演形式有单拐、双拐,亦有3人4拐的,表演特技有上高桌、劈八叉等。

花鼓

瑶族长鼓起源于唐,兴盛于宋。表演时除一人打鼓外,另有一唱曲者,称为“伞头”,还有10多位女郎击云锣伴奏。击鼓者有三种姿势:低鼓,即腰系鼓;高鼓,即胸前鼓;多鼓,即系鼓于头部、胸部、肩部、腿部,多者可达7—8个鼓。击鼓时讲究舞姿优美,鼓点响亮。花鼓的套子很多,有“一点油”“风搅雪”“慢三锤”等。走圆场时有“白菜卷心”、龙卷风、“蝉脱皮”、“倒推磨”等路数。在击鼓的技术上有掏腰、掏腿、绕膝及种种高难度动作,如“狮子滚绣球”、“秦王背剑”、“凤凰双展翅”等。闻喜县的著名花鼓艺人有尹廷炎等。

文物古迹

截至2023年6月,绛县有不可移动文物650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0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市级文物保护单位7处,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51处,未定级文物475处,其中有古建筑、古遗址、和近现代重要史迹及代表性建筑等,类型齐全,历史延续性强。

周家庄遗址

周家庄遗址位于绛县横水镇周家庄村北的坡地上,地势北高南低,南临涑水河,遗址高出现在的涑水河道20米。遗址发现于20世纪50年代,总面积达500余万平方米,包含仰韶中晚期、庙底沟遗址二期、二里头遗址期和二里岗期多个时期的遗存,有灰坑、墓葬和壕沟,以由环壕围绕的龙山时期聚落面积最大。从已确认的遗迹来看,东壕沟南北长约2000米,东、西壕沟之间宽1000~1400米,环壕内的龙山时期聚落总面积约有200余万平方米,遗物主要是陶器。陶器以泥质红陶为主,其次是夹砂红褐陶和泥质灰陶。彩陶颜色均为黑色,花纹的体裁一般采用连续的弧线三角或勾叶纹构成图案。器型有鼓腹盆、双唇口尖底瓶、壶、敛口罐或瓮等。

横北倗国墓地

横北倗国墓地位于绛县县城以西约11千米的横水镇横北村北约1000米处。墓地地处于涑水河北岸台地上,北倚绛山,南临中条山,跨涑水河,北高南低,为宽阔的缓坡塬地。横北倗国墓地于2004年被发现,同年12月至2007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进行了大面积发掘。墓地南北长约200米,东西宽约175米,面积约35000平方米,共发掘墓葬1326座。其中出土带有“倗伯”铭文的青铜器和先秦史籍《周礼》中记载的“荒帷”,以及大量的鼎、、、盘、鬲、盆、等青铜礼乐器,鬲、罐、豆、盆、簋等陶器,豆、壶、等原始瓷器,漆器、玉石器、蚌贝器、串饰、骨器、铜车马器、铜兵器(戈、矛、镞)等。横北倗国墓地年代明确,规模大,级别高,大型礼器众多。

非物质文化遗产

截至2023年5月,绛县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1项,省级6项,其中“尧的传说”被列入国家级保护项目。

尧的传说

根据山西省绛县尧寓村村民世代传说和有关文献记载,尧王出生在尧寓村。该村有陶唐遗风、巍严配天、创建寨记、古驿道碑等古石碑,还有东尧岭的尧王庙、西尧岭的全神庙、村前的三官庙、中尧岭的尧王出生秘洞等遗址,据说都与尧王有关。东西尧岭的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和龙山文化遗址也有许多与尧王相关的遗迹,如尧王坐过的石椅和用过的石桌、尧王洗澡潭、尧王祭天坛公园、尧王点将台、尧王祭天塔、南天门、锅锅门、青龙岗等。每处关于尧王的民间传说内容都十分丰富,情节也曲折动人,代表作品有《尧王兴拜年》《埋人的说法》《娥皇女英拜寿》等。

绛县跑花灯

绛县花灯起源于清代乾隆,具有悠久的历史。它的起源与发展与当地人民的生活方式、耕作劳动有关。它的滑稽特点以及特殊的模仿形式有别于其他花灯舞蹈的特征。其艺术特征包括:发展起源、基本动率、音乐节奏、舞蹈形态等。跑花灯队形排列上采用舞蹈中“对称均衡”的形式美,模仿龙的动态。跑花灯的音乐特征为节奏明快、乡土气息浓郁、调式古朴的传统民俗音乐。歌词内容主要以神话传说、历史典故为主,在此基础上再加上人们内心的期望,如祈求风调雨顺等。

艺术

曲艺

绛县道教音乐

绛县道教音乐历史悠久,早在北魏时期就十分盛兴。绛县道教音乐在历史上以宫观室内祭神、诵经、献乐、早晚工课为主;以民间迎神赛社、驱邪灾,祈福救苦为辅。2017年,绛县道教音乐演奏人员有28人,杂耍人员6人,都属于道教龙门派第三十二代传人。拥有道教文物百余件,其中法衣28件,法器乐器60余件;杂耍道具40余种。各种乐器分别有吹奏乐:唢呐、笛子、管子、箫、笙,打击乐器大鼓扁鼓大钹小钹、铙镲等。古乐曲牌百余个,重点曲目有《赞天尊》《步虚》《九应大圣经》《施食科》《十供养》《三宝》《三皈依》等。演奏形式分为座、行、室内、室外吹打乐、诵唱念吟为主。道教音乐在音律风格方面,集中地保留了传统的中国民族音乐五声调式。

工艺

绛州飞龙制作技艺

绛县自古就有舞龙的习俗。年末立春,民众精心制作出各种形制的龙,把它做为吉祥物在空地场院和村头巷尾舞动,以此祈求五谷丰登,来年好运。民间艺人为了能够表现神龙腾飞的状态,在传统“地龙”的基础上,运用科技手段,依靠气体的比重差异和严谨的设计制作,形成了飞龙艺术。

绛县布扎

绛县布扎虎主要制品有虎头鱼尾枕、龙虎贵枕、贵子娃枕、娃虎枕、双头虎枕、蝶面龟尾虎等,其中,“虎头鱼尾枕”最为典型,虎与鱼巧妙地结合正是生动形象地表露出对华夏民族,瓜绵绵,长久延续,强盛繁荣的祝福。

绛县布扎虎色彩鲜艳,造型生动,工艺精湛,以土布为主要原料,内装锯末,再绣上各种吉祥图案,具有浓郁的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是美好理想的化身和平安的祝福,也是社会交往的纽带。

特产

绛县柴胡

绛县柴胡,山西省运城市绛县特产,全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绛县柴胡产区内耕地土壤类型以褐土为主,黄土母质为第四纪风积物,是绛县丘陵台垣主要成土母质。黄土母质以风力搬迁为主,特点是土层深厚,质地细而均一,适宜种植柴胡。绛县柴胡的根条粗长、皮细、支根少、有香气。绛县柴胡呈圆柱形或长圆锥形;长6~15厘米,直径0.3~0.8厘米;根头膨大,顶端残留3~15个整基或短纤维状叶基,下部分枝;表面浅棕色,具纵皱纹、支根痕及皮孔;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显纤维性,皮都浅棕色;木部黄白色;气微香,味微苦。2020年4月3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正式批准对绛县柴胡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登记保护。

绛县山楂

绛县山楂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早在明爱新觉罗·颙琰年间,该县所产山楂就由商贾药客远销全国各地,有“中国山楂之乡”的美誉。全县拥有山楂栽植面积10余万亩,年产山楂20余万吨,占全国总产量的20%以上,1994年被农业部确定为“山楂生产基地县”。绛县山楂果实营养丰富,含糖类22%,蛋白质9.7%,脂肪9.2%,在100克果实中含铁2.1mg,钙85mg,维生素C89mg; 另外还含有红色素和果胶等物质。

风景名胜

综述

绛县被中条山和绛山环抱,全境“七山二岭一分川”,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丰富。截至2023年,绛县共有1个AAA级旅游景区和1个AA级旅游景区。2022年6至8月,绛北大峡谷接待游客16万余人次。2022年初春至8月,涑水河畔和乔寺村国保单位清代碑楼文化公园接待游客35万余人次。

绛北大峡谷景区

绛北大峡谷位于绛县磨里镇小北山,处于中条山腹地,从2012年2月开始建设,2014年5月完成峡谷漂流、水上拓展、真人CS等总投资8000万元的一期建设。其中漂流河道总长5.2千米,落差204米,是华北地区落差最大的峡谷漂流。2015年冬季,大峡谷建成了晋西南最大的冰雪娱乐项目,以戏雪休闲运动为主,雪场面积3万余平方米,由滑雪道、雪圈道、练习区、娱乐区组成,可同时容纳千余人滑雪娱乐。滑雪项目包括雪圈速滑、雪道、娱雪活动、雪雕欣赏、雪地坦克、亲子活动等。2022年,绛北大峡谷景区被评为国家AAA级旅游景区。

紫云寺景区

紫云寺位于山西省绛县境内“十大景”之一“沸水濂波”的紫云岭上。东南与中条山相望,西北与紫金山相承。南依绛县、垣曲县,北靠曲沃县侯马市,东临翼城县沁水县,西跨闻喜县夏县,占地200余亩,是晋西南一带著名的佛教圣地。紫云寺是祖籍绛县白家涧村的白贤德先生于2000年迁建部分清代建筑而重建的一座佛教寺院,是整个沸泉龙岩山旅游景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景区内除了紫云寺外,还有成片的南方竹林,沸水源头和月牙湖。紫云寺有两进“山门”“弥勒佛殿”“大雄宝殿”“观音殿”“文殊殿”“普贤殿”“地藏王殿”“藏经楼”“禅林院”“玄文诗馆”等,布局巧妙。

太阴寺

太阴寺位于绛县卫庄镇张上村,始建于唐永徽元年(公元650年)。金大定二十年(公元1180年)、元大德元年(公元1297年)以及明清时期都曾进行过大修。原建筑气势磅礴,碑刻林立。北殿民国五年被烧毁。现存南大殿,建筑风貌为金代遗构。太阴寺坐南向北,因原上寺建于太阴山(也称东华山)上,因而得名“太阴寺”。寺内存有中国最大的独木雕卧佛和历代刊刻大藏经中流传至今最早最完整的大藏经《赵城金藏》。《赵城金藏》是中国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被誉为有史以来第一大发心藏经。太阴寺是研究中国古代建筑、壁画、雕刻艺术以及佛教历史的珍贵遗产,1986年被山西省人民政府公布为山西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

对外交流

2023年6月21日,在县委书记解芳的见证下,绛县与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举行签约仪式,签订了共建园区战略合作协议和浩之大年产12000吨环境友好型农用制剂项目投资协议。

2023年9月18日,绛县县委书记解芳带队赴浙江省,就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融合项目进行考察。解芳一行先后来到浙江青春里旅游发展有限公司、东阳木雕小镇等地,详细了解文旅产业发展、特色产品开发等情况,希望依托绛县的红色文化资源,打造有绛县特色的爱国主义教育、国防教育研学基地。

著名人物

重要荣誉

2019年,绛县入选第一批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

2020年7月27日,绛县入选2018、2019年度山西省平安县。

2020年7月29日,绛县入选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县城。

2021年1月,绛县入选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

2023年,绛县入选2022年度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推荐案例。

参考资料

山西绛县横水西周墓地人骨研究 (学位论文).中国知网.2023-10-18

图说绛县.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自然资源.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地理环境.中国小康网.2023-10-28

查询.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政部.2023-10-27

绛县县情简介.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绛县2022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绛县人民政府.2023-10-11

山西绛县方言音系分析.中国知网.2023-10-07

..2023-10-18

绛县2022年全年经济运行情况分析.绛县经济开发区管理委员会.2023-10-07

图说绛县-太阴寺.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绛县文庙.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绛北大峡谷.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绛县政府信息公开指南.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绛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7

政府信息 公开指南.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4

..2023-10-07

..2023-11-07

历史沿革.绛县人民政府.2023-10-07

河东风物|千年沧桑绛县城.运城新闻网.2023-10-07

特色发展结硕果 故绛“三农”蹚新路 ——绛县高质量推进“三农”工作综述.运城新闻网.2023-10-18

香港客商王玉亮一行到绛县经济开发区考察投资项目.绛县人民政府.2023-11-07

清凉宜居 美丽绛县.红色山西网.2023-10-25

尧的传说.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网.2023-10-25

关于公布山西省第一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25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二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27

山西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教育网.2023-10-27

山西省人民政府关于公布第六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的通知.山西省人民政府.2023-10-28

山西省第三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民族文化资源库.2023-11-15

山西省A级景区名录.山西省文化和旅游厅.2023-10-24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历史沿革.中国小康网.2023-10-28

..2023-10-07

..2023-10-08

..2023-10-08

..2023-10-11

运城市水务局对绛县水库大坝专项检查.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7

..2023-10-11

..2023-10-11

土地利用现状分类面积汇总表.国土调查成果共享应用服务平台.2023-11-01

山西省运城市绛县自然资源.中国小康网.2023-10-11

县校合作:陕师大西北濒危药材资源开发国家工程实验室绛县丕康药业招才引智基地挂牌成立.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11

..2023-10-11

【保护生物多样性】| 通过科技检测保护华北豹物种——涑水河保护区华北豹保护案例.山西省生态环境厅.2023-10-13

创森前沿丨山西森林生态系统,每一处风景都郁郁葱葱,一起感受最美山西!.太原市林业局.2023-11-07

山西省启动涑水河源头综合科考工作.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2023-10-11

山西涑水河源头省级自然保护区晋升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综合科考启动仪式在绛县举行.黄河新闻网.2023-11-07

..2023-10-13

全国行政区划信息查询.民政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2023-10-07

领导活动.绛县人民政府.2023-10-13

领导之窗.绛县人民政府.2023-10-13

领导活动.绛县人民政府.2023-10-13

领导之窗.绛县人民政府.2023-10-13

绛县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1].绛县人民政府.2023-10-13

..2023-10-18

经济税收视角下的绛县第三产业发展现状.山西经济网.2023-10-27

【沧桑巨变巡礼河东·绛县篇】振翅展宏图,“四宜绛县”绘新卷.运城新闻网.2023-10-18

绛县农耕文化探源.运城新闻网.2023-11-01

在希望的田野上 | 从高产向高质转变 山西绛县10万亩山楂迎丰收.央视网.2023-11-01

政府工作报告.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8

统计专栏-绛县人民政府门户网站.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8

每日工作参考丨山西绛县以差异化发展谱写“山楂致富经”.澎湃新闻.2023-11-01

山西绛县:三产融合 跑出乡村振兴“加速度”.央广网.2023-10-27

绛县:“‘地上’+‘地下’+品牌”激活文旅市场.山西新闻网微运城.2023-10-27

绛县经济开发区简介.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5

企业风采.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山西绛县明迈特有限公司.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全国公共资源交易平台(山西省).山西省公共资源交易平台.2023-10-28

绛县职业中学简介.绛县职业中学.2023-10-25

绛县三维高级中学.绛县三维高级中学.2023-10-25

山西运城绛县三维高级中学.北京汉德三维集团.2023-10-25

绛县人民医院.山西省医师协会.2023-10-25

绛县2020年民俗文化旅游年活动盛大开幕.山青发布.2023-10-27

绛县举办尧王故里展馆开馆仪式 暨第20届尧的祭祀文化节.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25

绛县博物馆.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25

绛县图书馆.绛县图书馆.2023-10-25

绛县打造文旅融合“新标杆”.运城新闻网.2023-10-25

绛县劲燃发展“智力引擎”.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7

绛县全面掀起农村人居环境“六乱”整治新热潮.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5

行政区域.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5

大同至原平铁路工程开工 建成后大西高铁将实现全线贯通.中国新闻网.2023-10-25

『山西』侯马至济源铁路规划研究汇报会召开.中国轨道交通网.2023-10-28

绛县交通运输局政务信息公开目录.绛县人民政府.2023-11-07

【绛县】餶糘.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4

【绛县】饸饹面.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4

【绛县】乳白羊汤.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4

绛县柴胡.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 .2023-10-25

绛县山楂.中华人民共和国商务部.2023-10-25

2020第三届尧都民间祭拜尧帝大典举行.澎湃新闻.2023-10-25

民间社火.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13

【新春走基层】绛县2023年春节社火表演(古绛镇专场)举行.画报运城.2023-10-28

周家庄遗址(第七批国保).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横北倗国墓地.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绛县文庙.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长春观.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泰山寺.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太阴寺.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南樊石牌坊及碑亭.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5

..2023-10-27

..2023-10-25

黄河人家 · 晋国古韵 · 非遗篇.中国黄河网.2023-10-25

绛县布扎(绛县)(传统美术)(0003).山西大院新闻网.2023-10-27

绛北大峡谷.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24

紫云寺(国家AA级旅游景区).运城市人民政府.2023-10-24

【绛县】太阴寺.运城市文化和旅游局.2023-10-24

山西省文物局门户网站.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4

绛县与四川国光农化股份有限公司签订合作协议.绛县融媒.2023-10-27

解芳带队赴浙江考察美丽乡村建设及文旅融合项目.绛县人民政府.2023-10-27

一块木匾见证了他的老区情怀.红色山西网.2023-10-24

山西省军区原副政委李峰同志在太原逝世.新浪军事.2023-10-24

席扬.中国作家网.2023-10-24

中央宣传部 财政部 文化和旅游部 国家文物局 关于公布《革命文物保护利用片区分县名单(第一批)》的通知 .山西省文物局.2023-10-24

山西命名49个省级平安县(市、区).澎湃新闻.2023-10-24

全国爱卫会关于命名2017-2019周期国家卫生乡镇(县城)的决定.规划发展与信息化司.2023-10-07

国家卫生健康委关于命名2018-2020年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单位的通知.卫健委网站.2023-10-24

我省3县区入选全国健康县区建设优秀案例.忻州市卫健委.2023-10-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