富察·马齐
富察·马齐(1652—1739),富察氏,满洲镶黄旗人。顺治帝朝内大臣哈什屯之孙,康熙朝户部尚书米思翰的次子,孝贤纯皇后的伯父,清代康熙至乾隆朝大臣。
康熙八年(1669),马齐由荫生授为工部员外郎,开始步入仕途 ,先后历任工部郎中、内阁侍读学士、山西省布政使等职;康熙二十五年(1686),升任山西巡抚。任上因政绩卓著,得到康熙“居官勤慎、声名亦佳”的评语。康熙二十六年(1687),马齐秉公办理,和于成龙奉命核查湖广巡抚张汧不法,为康熙罢黜权臣纳兰明珠提供了有利契机,也因此升为左都御史。康熙帝二十七年(1688),与俄罗斯帝国谈判划分边界时,马齐建议应让汉官参予使团,谈判档案则兼用汉字书写,从而为为后来的《尼布楚条约》保存下了文言文文本;康熙二十九年(1690),与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奉旨位列议政大臣;康熙三十年(1691),组织多伦会盟,期间奉命察审了乌珠穆沁部台吉车根等人依附噶尔丹作乱一事。
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之前,马齐先期北上,调集了1500余名喀喇沁翁牛特部蒙古兵助战;回京后,兼任理藩院尚书,与大学士阿尔泰等人分班值宿禁城,协助留守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料理政务。康熙三十八年(1699),被任命为武英殿大学士,拜相入阁;康熙四十三年(1699),又受赐御书“永世翼戴”匾额。然而,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月,康熙却认为马齐怀有私心,和佟国维等人谋立爱新觉罗·胤禩,从被革职罢官,不久得到起用,先后管理与沙俄的商贸、外交事务以及担任内务府总管等职。雍正继位后,马齐先后担任总理事务王大臣,圣祖实录监修总裁官以及保和殿大学士等,晋为二等伯,加太子太傅;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引疾乞休,得到允准,以原品致仕;乾隆四年(1739)五月逝世,享年八十八岁,谥文穆;乾隆十五年(1750),追加封号曰敦惠皇贵妃;七月,入祀贤良祠。
《清史稿》评价,佟国维与马齐在举荐的一事上,皆非出本心,从而得到了康熙与雍正的谅解,马齐的后嗣也得到了优待。
人物生平
名门之后
富察氏起源于富尔哈河,在明代属后金右卫,先祖最高可追溯纳苏莫尔根、檀都兄弟俩;明末努尔哈赤起兵时,檀都的第四代子孙旺吉努便率部来投,在统一女真诸部和对明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此后马齐祖父富察·哈什屯得到顺治帝皇帝的重用,任内大臣、总管内务府大臣,加太子太保,世袭一等男加一云骑尉兼佐领,授光禄大夫,谥恪僖;承袭一等男爵的父亲米思翰办事勤恳,理财治政有方,且力主撤藩,深得康熙帝信赖,历任内务府总管、礼部右侍郎、户部尚书、议政大臣等职,平定三藩之乱期间,其竭力备办军需,日以继夜,因疲劳过度死于任上。
顺治九年(1652),马齐便出生于这样的官宦家庭,康熙八年(1669),其由荫生而授为工部员外郎,开始步入仕途;康熙帝十一年(1672),管佐领;康熙十四年(1675),调户部;康熙二十一年(1682)七月,迁工部郎中。期间,曾奉命管理芜湖市的关税,由于管理有方,而且勤勤恳恳,每年芜湖关税收入都要超出往常的数额,因此被举荐升迁至内阁侍读学士。康熙二十四年(1685),马齐出任山西省布政使;康熙二十五年(1686),升任正二品的山西巡抚,因加强吏治,政绩卓著而得到召见。康熙赞其“居官勤慎、声名亦佳”。
受到青睐
康熙二十六年(1687),康熙嘉奖直隶巡抚于成龙清廉时,令大学士等朝廷重臣推荐像于成龙这样的督抚,所举数人中便包括时任山西巡抚马齐。同年,经马齐奏请,朝廷做出规定:武职官员遇到父母或祖父母死亡,副将以上可解职归家居丧,参将以下则在任守制。社会科学院研究员杨珍认为,此时把持朝政明珠有意拉拢,故而马齐位列推荐名单之中。
不过,马齐并没有领明珠的情。十二月,御史陈紫芝弹劾湖广巡抚张汧贪污不法,而张正是由纳兰明珠保荐。此前的钦差大臣塞楞额虽曾当面向康熙保证秉公办理,但审理后竟又在奏报中,以“惟恐累及保举张汧之人“为由,庇护张汧。康熙大为不满,转而命于成龙、马齐等前往核查。马齐与于成龙到达后,秉公办理,查出张汧勒索属员,科派盐商;祖泽深贪婪成性、刮取民财诸款皆属实。最终,张汧和祖泽深都被按大清律令论罪,而色楞额也因徇情欺罔获罪。“张汧案”的顺利审结为此后康熙罢黜权臣明珠提供了有利契机,而马齐也以刚直不阿得到了康熙的青睐,不久被擢升为从一品的左都御史。
此时,清廷的东北部受到俄罗斯帝国多次袭扰,康熙发动了两次雅克萨之役,才迫使沙俄派出使节进行疆界谈判。为此,康熙二十七年(1688),康熙也准备派使臣与沙皇俄国谈判划分边界,初步拟定了一些满、蒙官员人选。马齐认为谈判划界关系重大,势将垂之史册,亦应让汉官参予使团,谈判档案则兼用汉字书写,得到康熙的允准。此举也为后来的《尼布楚条约》保存下了汉文文本。
不料,确定汉官的人选陆祖修和杨畏惧北上艰苦,分别以患病、年老表示推辞,遭到马齐的弹劾,此外,马齐还劾参了大理寺卿边声延,指责其在群臣会商河工事务时托称耳聋,缄默无言,委实有负职掌。原来,康熙委派靳辅担任河道总督,开始了治理黄河的工程。在完成了几项大的堤坝工程之后,为了使沿运河北上的粮船避开黄河行船的危险,靳辅还在黄河北岸,于遥、缕二堤之间开渠,历经宿迁市、桃源,至清河仲家庄出口,名曰中河。对于靳辅自作主张修筑的工程,也遭到了朝臣们的非议而去官。
由此康熙并没有让马齐跟随谈判使团北上,转而命其暂署河道总督,会同尚书张玉书等人南下,阅视前任河督靳辅所修中河等处河务工程。阅视后,马齐上疏康熙,疏中认为中河挑浚工程已经完毕,南运河内永安堤及归仁堤五堡减水坝被水冲坏之处,应为新任河督修理加固;靳辅根据黄河南北两岸形势所建的减水闸坝,布局得当,无需更动。康熙二十八年(1689),朝廷采纳了马齐的建议,改变理藩院向来只用满、蒙文的局面,转而兼用汉字,并且添满洲汉军、汉字堂主事二员,翻译汉字,满洲笔帖式,每旗各一员,汉军笔帖式每翼各二员。
青云直上
康熙二十九年(1690)二月,马齐和理藩院尚书阿喇尼奉旨位列议政大臣,此前,朝廷之上尚无左都御史担任议政大臣的先例。十一月,受命署兵部尚书;不久,又兼署四夷馆尚书。康熙三十年(1691),被正式任命为兵部尚书的马齐与侍郎布图等人先行北上,调集喀尔喀蒙古左、右翼于上都河、额尔屯河一带,宣布了清廷即将举行全体喀尔喀会盟的意向,史称“多伦会盟”。在正式会盟之前,马齐用心划分喀尔喀贵族为九等,制订了他们在朝见、宴会等场合的坐次礼仪;为了平息右翼扎萨克图汗的怨愤,曾建议康熙帝惩治左翼的土谢图汗及哲布尊丹巴胡图克图,削去其名号,由此多伦会盟得到了顺利进行。经过此次会盟,清廷不但加强了对喀尔喀蒙古的控制,而且喀尔喀各部自身也增进了团结,壮大了势力。期间,马齐还奉命察审了乌珠穆沁部台吉车根等人依附噶尔丹作乱一事,将确有助敌行为的车根、阿穆尔、博托合等分别论斩、论绞,有力震慑了部分心存异念的蒙古首领。
康熙三十一年(1692),马齐调任户部尚书,任内曾奉命前往沈阳市、山西地区赈灾。康熙三十五年(1696),康熙第二次亲征噶尔丹之前,马齐先期北上,调集了1500余名喀喇沁翁牛特部蒙古兵助战;回京后,兼任理藩院尚书,与大学士阿尔泰等人分班值宿禁城,协助留守的皇太子爱新觉罗·胤礽料理政务;同年,噶尔丹在昭莫多战败逃窜后,又奉命负责建立自沿边至宁夏回族自治区的驿站,以便后续追剿噶尔丹残部的军事行动。康熙三十七年(1698),马齐承旨偕副都统乌达禅等人前往喀尔喀诸部会盟,宣谕皇帝禁令,广布威德;后被指派赴山西审理“山西抚藩互讦”一案。此后,根据马齐的奏报,康熙将山西巡抚倭伦、山西布政使齐世武分别降三级、降一级调用。康熙三十八年(1699),康熙任命马齐为武英殿大学士,拜相入阁;康熙四十三年(1699),又赐予马齐御书“永世翼戴”匾额。
重大挫折
康熙四十七年(1708)九月,康熙以“不法祖德,不遵朕训,惟肆恶虐众,暴戾淫乱”的理由,下诏废除太子爱新觉罗·胤礽之位;十一月,康熙命满汉众大臣会同详议,从诸位皇子中举奏一位皇太子。其事先知道马齐会倾向于皇八子爱新觉罗·胤禩,进而影响了其他人的意见,遂特命马齐不必参予此事。结果,在马齐不在场的情况下,满汉众大臣仍是推举了胤禩,使得康熙心中颇为不快。康熙四十八年(1709)正月,康熙召集群臣,再次旧事重提,诘问谁是去年共同推举了胤禩的首倡之人。领侍卫内大臣巴浑德回奏称,那天推举胤禩是出自众人心愿,并没有倡导者。对此,康熙自然不相信,认为可能是领侍卫内大臣佟国维以及马齐在背后主导,此后张廷玉上奏称,推举那天,马齐比自己先到,且马齐离开之前告诉自己,众人都有意于爱新觉罗·胤禩,由此更加坚定了康熙的想法,进而认为马齐怀有私心,暗中诱导众人,和佟国维等人谋立胤禩,以换取日后更好的政治前程。随即,马齐下狱,其弟马武、李荣保因受牵连,也被拘禁,王公大臣议马齐处斩,其族人为官者削职为民。但康熙不忍,只是将马齐革职罢官,交由胤禩严行拘禁看管,其族人中为官者也遭罢斥。
再度起用
不过,马齐并没有沉寂太久,康熙四十九年(1710)得到起用,奉命管理与俄罗斯帝国的商贸、外交事务,随后马武等人也得到起用;康熙五十一年(1712),因内务府积滞了很多事务,又被任命为内务府总管。康熙五十五年(1716),眼见“今满洲大学士内,无能令汉大臣心服者”,康熙再次任命马齐为武英殿大学士;康熙帝五十七年(1716),出任《省方盛典》的总裁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一月,康熙逝世。念及马齐在康熙朝任职二十余年“殊为出力”,加之马齐被任命为总理事务王大臣期间,妥善处理了政权更替时期的政务,雍正着赏给马齐一等轻车都尉世职,寻命承袭其祖富察·哈什屯一等男爵。两项爵位相加,马齐晋为二等伯。十二月,马齐奏请修圣祖实录,雍正帝随即任命其为康熙帝实录监修总裁官,加太子太傅。雍正帝元年(1723年),雍正任命马齐为保和殿大学士,晋太子太保。雍正帝三年(1725年),雍正为褒奖马齐总理事务竭尽忠诚,赐予其骑都尉世职,并让其子富良袭爵;雍正十三年(1735)九月,引疾乞休,得到允准,以原品致仕。
因病逝世
爱新觉罗·弘历四年(1739)五月,马齐病重期间,乾隆皇帝曾命和亲王弘昼、皇长子爱新觉罗·永璜、一等公钮祜禄·讷亲代为前往探视,不久便病逝了,享年八十八岁。乾隆皇帝特地赏给银5000两治丧,谥文穆,追赠太子太傅并赐祭葬,墓葬位于北京顺义的西王路村西,后世俗称西大坟。乾隆十三年(1748),因傅兴为散秩大臣,不能奋勉行走革退改为傅良袭爵。合前袭之骑都尉,晋一等伯兼一云骑尉。乾隆十五年(1750),追加马齐封号曰敦惠;七月,入祀贤良祠。
人物成就
外交方面
康熙二十七年(1688),马齐随同侍卫内大臣赫舍里·索额图、都统公舅舅佟国纲等人和俄罗斯帝国的疆界议定,虽最终未能成行,但其建议康熙应让汉官参予使团,谈判档案则兼用汉字书写,得到允准,此举也为后来的《尼布楚条约》保存下了汉文文本。该条约的签订,从法律上明确确定了中俄两国的东段边界线,肯定了黑龙江省和乌苏里江流域的广大地区都是中国的领土,暂时遏制了俄罗斯帝国的侵略魔爪,使东北地区北部边疆在一个半世纪中长期处于稳定状态,同时也使黑龙江地区获得了较长时间的和平安宁环境。
此外,雍正六年(1728)五月,清廷与沙俄正式签订《恰克图条约》,该条约中包含了双方于雍正五年(1727)签订的《布连斯奇条约》。《恰克图条约》的签订,使得雍正终于取得了边界的稳定, 有利于其解决噶尔丹策凌的叛乱 , 维护国家的统一,俄罗斯则在实际划界时得到了一条有利的边界线。尽管马齐没有参与条约的最终签订,但其与侍郎图理琛于雍正五年(1727)与沙俄使臣萨瓦·乌拉就两国中段边界走向及通商贸易等事多次商议,为条约签订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教育方面
康熙四十七年(1708),康熙帝鉴于清朝与俄国之间的外交、贸易等往来活动日趋频繁,急需培养专业的俄语翻译人才,于是召见大学士马齐,命其询问蒙古旗内是否有愿习俄罗斯文者;不久,马齐从监生、闲散子弟中挑选了68人并将名单上奏。选定学生后,依照康熙皇帝的旨意,马齐经与俄国商团商务委员胡佳科夫协商,从俄国商队中挑选了一位名叫瓦西里的商队成员充任教师,教学地点则设在俄国商队居住的俄罗斯馆。同时,为避免俄罗斯馆“因学生众多,恐于馆内乱行出入”,马齐还派遣蒙古房中书常度负责学校日常管理。瓦西里随俄国商队离京回国后,为解决师资问题,马齐向康熙帝建议,从镶黄旗满洲俄罗斯佐领中遴选了库兹玛和伊凡作为俄文教师,此议准奏,学校也迁至左翼马市西北大佛寺内的三间房屋。至此,学校基本步入正轨。
民生方面
康熙三十三年(1694),马齐奉旨到歉收的沈阳市地区安排赈济,将开原市、承德市等地仓贮粮食发给官兵、贫民;次年,又赶赴山西省,赈济临汾市、临汾市等州县蒙受地震灾害的百姓,并停征洪洞县、浮山县等地赋税。
文化方面
推行汉字
马齐在与俄罗斯帝国疆界议定时,曾建言档案宜兼书汉字,该建议经部议后得到准行,这也是满族统治者入关后,将汉字作为正式官方文字的一个重要标志,也为以后满汉文化的广泛交流以及汉文字在官方的普遍运用铺平了道路。康熙二十八年(1689),鉴于喀尔喀与噶尔丹和好,又分设喀尔喀佐领,与内地蒙古视为一体,但理藩院案册只用满文和蒙古文,并未使用汉字时,马齐又建议兼用;康熙皇帝批准了他的建议,并且添满洲汉军、汉字堂主事二员,翻译汉字,满洲笔帖式,每旗各一员,汉军笔帖式每翼各二员。
编修文献
康熙五十七年(1718),马齐奉命出任《省方盛典》的总裁官;康熙六十一年(1722)十二月,担任“圣祖实录馆”总裁官。此后,马齐还担任《八旗通志初集》的监修总裁。本书采取方志的体例,作志、表、传,以八旗兵制为经,八旗法令、职官、人物为纬,史料丰富,除引录实录、会典、六科史书、圣祖御制文集等书外,还大量采摘了八旗档案和地方文书。乾隆五十一年(1786),鉴于《八旗通志初编》收录的只有雍正十三年的人事以及当中有很多金、元等少数民族的人名、地名等没有标注,后人看不懂,乾隆下谕旨重新修改八旗通志,一直持续到爱新觉罗·颙琰四年(1799),历时13年。因高宗亲自审阅,通称《钦定八旗通志》。
人物评价
康熙帝:尔现在居官好,声名亦佳。但朕观各督抚,其始未有不善,旋即改辙。尔若始终如一,毋改其操,则善矣。
雍正帝:如果实心为国之人,便有错误,朕必原谅而保全之。如彼马齐、高其倬、魏廷珍、甘国璧等,非不能办事之人,乃习成巧术,自谓保身远害,藉为推卸之计,此风有妨于政治,无益于国家,况将来后进效尤,其弊有不可胜言者;常思国事如家事,益励臣心沃主心。喜起明良传盛烈,薰风千载播瑶琴。
爱新觉罗·弘历:历相三朝,年逾大,举朝大臣未有及者;尔历相三朝,年逾大耋,抒忠宣力,端谨老成,领袖班联,名望夙重,举朝大臣,未有若此之久者。
《清史稿》:爱新觉罗·胤礽既废,自诸皇子允、爱新觉罗·胤䄉辈及诸大臣多谋拥爱新觉罗·胤禩,圣祖终不许。诚以储位至重,非可以觊觎攘夺而致也。佟国维陈奏激切,意若不利於故皇太子,语不及允禩,而意有所在,马齐遂示意诸大臣。然二人者,皆非出本心,圣祖谅之,世宗亦谅之,故能恩礼勿替,赏延於后嗣。
《啸亭杂录》:当时流传一句谚语“二马吃尽天下草”,形容明珠和赫舍里·索额图倒台后,马齐与其弟马武权重一时。
家族成员
父祖及兄弟
参考资料:
儿女
参考资料:
爵位承袭
参考资料:
相关争议
尽管马齐历相三朝,表面上仕途相当畅达,且圆满而终,但实际扮演的角色却不尽相同,尤其在康雍两朝,是有较大差异的。康熙与马齐的关系中,情感因素相对较重,在特定场合下甚至较政治色彩更为突出,所以马齐在“保荐允禩”风波发生后,不仅得到康熙的庇护,未遭到严惩,而且在数年后又重新启用,担任首席满洲大学士一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马齐同雍正的关系,具有更浓厚的政治色彩,几无个人情感缠绕其中,双方的尊卑界线也更加分明。在雍正一朝,马齐被作为前朝老臣的代表,扮演了一个仍居高位却不被皇帝所倚重这一颇显尴尬的角色。
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继位的雍正帝先是对马齐颇为赞赏,然而转年却又指责以马齐为首的大学士等“不肯尽心办事”,雍正十三年(1735年),又再次批评马齐等人“非不能办事之人”,认为这些人明哲保身的作风“有碍于政治,无益于国家”。表明了马齐在雍正年间总的表现是较为消极的。究其原因,马齐在康熙朝后期的储位之争中转而采取了中立态度,在雍正朝前期清除爱新觉罗·胤禩集团的过程中,仍然如此,并未冲锋陷阵,或落井下石。雍正对他虽然并不满意,但从统治需要出发,又不得不始终予以高位,充分利用。雍正五年(1727年),雍正为皇四子乾隆挑选了马齐的侄女、李荣保之女富察氏作为嫡福晋。也是希望通过优荣前朝老臣、当朝重臣以拢络人心,缓解其在清除允禩集团过程中同大部分满族贵族之间形成的尖锐矛盾和紧张关系。不过,新的中枢辅政机构军机处渐露雏形,在其中任职的爱新觉罗·胤祥、张廷玉、蒋廷锡等作为雍正的主要助手,形成辅佐核心,内阁的部分职权逐步为军机处所取代。马齐虽然仍任首席满洲大学士,但作用较之康熙一朝则不可同日而语。
后世纪念
马齐墓
马齐逝世后,葬在北京顺义的西王路村西,其墓俗称西大坟,占地70余亩,坐西朝东。由东向西,依次建有月河、神桥。桥西有擎天柱一对。前行有石牌坊一座,三间四柱,上有爱新觉罗·弘历御笔。石牌坊西侧是宫门三间,门前石狮子一对。宫门与围墙相接,墙高三米。墙下边的排水孔可以钻进钻出。宫门内有碑亭一座,内立驮龙碑一通,是乾隆帝谕祭碑。碑亭西侧为享殿三间。享殿后边是月台一座,上为一座大宝顶,高约二米。辛亥革命以后,敦崇之孙付尔寿一度到马齐墓居住。付家先是卖掉了墓地的松柏树,而后又将墓地的石活卖给了张学良,仅保存了一通驮龙碑。文革时期,马齐墓地被平毁。
贤良祠
乾隆十五年(1751),马齐入祀贤良祠。贤良祠于雍正八年(1730)由清世宗颁谕救建,雍正十一年(1733)建成。入祀贤良祠是清朝奖赏制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清一代的王公大臣莫不以身后入祀贤良祠为平生的最大荣耀,清代贤良祠祀典一直延续至民国。2001年,贤良祠被公布为北京市第六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研究书目
《清史稿》
影视形象
参考资料
钦定八旗通志·卷一百三十六·人物志十六.国学典籍网.2024-04-30
贤良祠.北京市文物局.2024-04-20
清史稿(全四十八册).豆瓣读书.2024-05-26
雍正王朝 (1999).豆瓣电影.2023-05-19
皇太子秘史 (2004).豆瓣电影.2024-04-18